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古诗文修辞

古诗文修辞

8. 用典
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 或使用前人的语言文字,以为比喻,从而增加词 句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怀古
杜牧
诗中“东风”二字,乃引《三国志 ·吴志》的 史实:“赤壁之役,周瑜用部将黄盖之计,火 攻曹操大军。时东风大作,故得成功”。以言 周郎之胜魏,实乘东风之便也。
5. 委婉(婉曲) 6.讳饰
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 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用委 婉曲折的言词烘托或暗示本意,这就是委婉。 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讳饰也是属于委婉的一种修辞格。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 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 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 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由这四个字生发联 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 “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3. 衬托(烘托)
1.正衬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 《赤壁赋 》
用“幽壑”来衬托“潜蛟”,用“孤舟” 来衬托“嫠妇” ,加强悲凉、哀怨的气氛, 与上文联系起来,更能起到表现箫声和歌声 的凄婉与动人。
3. 衬托(烘托)
1.反衬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已是悬崖白丈冰,犹有花枝俏。
8. 用典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 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024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4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4语文必背知识点1.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倒装等。

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比如,在杜甫的《登高》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江山如画,一笔一画”的描述,使得描绘的风景更加鲜明。

2.古文阅读技巧古文阅读要注意理解句子结构、了解常用的古汉语词语的含义,以及掌握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同时,可以借助阅读辅助工具,例如注释、译文、辞典等来帮助理解古文。

通过多读古文,积累经验,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

3.文言文常见句式文言文常见句式有并列句、状语从句、主谓结构等。

掌握这些句式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例如,在《左传》中有这样的句子:“既以己之责使人,又以人之责告己”,通过状语从句的结构,表达出了“既要自己负责,又要对别人负责”的意思。

4.名篇名句背诵名篇名句背诵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背诵名篇名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丰富词汇量,同时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例如,背诵《红楼梦》中的名句:“黛玉系云鬟,荷叶羞颜开,眉梢弱画桐,目送彩云归”,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红楼梦中的美丽景色和情感细腻。

5.古文翻译技巧古文翻译要注意理解上下文、推测意思、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等。

翻译古文要尽量保持原意,同时兼顾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通过多做古文翻译练习,可以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6.古代文人及其作品了解古代文人及其作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例如,了解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作品,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

通过掌握以上的语文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在2024年的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表达出更加深刻、形象的意义。

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Autumn》)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4. 对仗:指在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之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5. 反复: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佚名《青青子衿》)6. 排比:在诗歌中将同类事物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7. 设问:在诗歌中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8. 夸张: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9. 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以表达出更深刻的意义。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0. 双关:在诗歌中运用一词多义的现象,使诗句具有双重意义。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作用】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术语】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作用】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作用】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作用】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作用】1.揭露素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遐想;发明气氛。

7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南国烽烟正十年举酒欲饮无管弦8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主人下马客在船XXX后檐,XXX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言语明快,布局工致,声韵协调。

9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XXX《虞美人》#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0叠字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不同XXX《白头吟》XXX虽在,XXX难托。

莫,XXX,XXX《钗头凤》寻寻觅觅,冷冷静清,凄凄惨惨戚戚XXX《声声慢》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XXX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XXX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之二》11反复XXX(XXX)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在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XXX好个秋!如梦令(后唐庄宗XXX)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表达方式精炼而美丽,通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在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象征、拟人、夸张以及对仗等。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来表达深刻的意境和感情。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中,将秋夜的明亮与银烛的光辉进行比喻,用“冷画屏”来形容秋光的幽寂,通过比喻塑造出诗人内心深邃的情感。

象征是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在古诗词中经常运用,使作品更加意境深远和富有启迪性。

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鹳雀楼”就是象征着抱负和追求,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意愿。

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人类的思维、感情和行为,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牵牛织女星”,将星星拟人化,形象地描述出夜空中牵牛和织女相望的情景,给人一种人间与仙界相接的感觉。

夸张是一种夸大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张处理,以增强叙述的感染力和戏剧性。

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旦复何时见,楼船已过万重山。

”这里的“万重山”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楼船已经远去的距离之远。

通过夸张,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遥远的无奈。

对仗是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对诗句的韵脚、字音、词义等方面进行巧妙的对应,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比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冷画屏,轻罗扇”,这里的“屏”和“扇”就是一对对仗词语。

对仗使得句子的音韵和谐,增加了诗词的美感和韵律。

古诗词的修辞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修辞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举例
2
1
比喻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答题模式:把……作夸大的描述,极其形象、强烈地表明……的特点。
答题模式:把……比作……,描述了……景象,表达了……情感。
答题模式:用……指代……,写出了……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美妙。
托物言志
01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02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以景结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诗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在孩子们所学的古诗中每首诗都是表达作者不同的观点,古诗有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描写景色的诗句,表达季节的诗句,表示友情,书写爱国情怀的诗句等等,今天我小学古诗词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类整理,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明白每首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方便大家学习。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例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析】 诗中以“杜康”代酒。
【例5】 “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赤壁》)
【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 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 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 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 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 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例2】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 啼。”(李华《春行即兴》) 【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 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 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 南去如飞鸟。”(苏轼《江上看山》)
【例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 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 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 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 “倒是无晴胜有情”。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下面我们详细的解说;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体现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拟人即摹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三、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例句: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说“三百杯”酒一次喝光,显然夸大其辞,但更能显示其豪放的性格;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笛声最响亮,也不会响遍整个洛阳城,表面上看似乎不合逻辑,但通过地域上的夸大,写出夜深人静之际,高亢激越的笛声随着春风四处飘散,也令人置信,符合情理;四、对比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例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甫通过写大户人家积聚米肉成山以致吃不了导致变臭,而老百姓这边却少吃缺穿以致被冻死的现象,将二者进行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社会的混乱动荡和封建地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压榨的社会现实,于无言中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批判和百姓的深切同情;五、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红花还需绿叶衬;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1、正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还作为陪衬;例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桃花与美女容颜皆是美好之物;作者用桃花的鲜艳来衬托女子的容颜,更显女子容颜像花一样的美艳;2、反衬:反衬就是用反面的事物来作陪衬;例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蝉鸟鸣叫都是声音,山林寂静清幽是无声,二者是相反之事物;整个林子里只听见蝉叫鸟鸣而无其他声音,作者通过蝉叫鸟鸣客体来反衬山林主体的寂静清幽,以动衬静更见其静;对比和衬托反衬的区别: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一般来说,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更加鲜明突出;反衬就不一样,甲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使被陪衬事物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反衬的主要区别;其次对比的事物必须是同一性质、同一范围、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而反衬既可是不同性质事物也可是同一性质的事物;六、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桑树和梓树是古代人家常种在院子周围的树种,后来就用桑树和梓树代指家乡,简称桑梓;2、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是指古代用火烧过的竹子,常用来书写东西;这里的汗青就代指书写历史的史册;3、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例句: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巾帼是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常见的装饰物,以后就成为了代指妇女的专有名词;这里的巾帼就是妇女的意思;七、排比排比是一种利用三句或三句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方法;例句: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这里作者使用四个一样句式的排比句来描写浔阳的景色,用排比从各个角度描述让我们可以更加完整的感受到这种美景;八、对偶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例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九、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使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能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例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一日不见”使用了反复的手法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没见面的时间短,根据后边的层层递进就更能看出对对方的思念;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十、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的修辞手法;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例句当中就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诗句读来朗朗上口且上下句意十分连贯;十一、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例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例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的“东西南北”是互文现义,指整个集市;不能理解为在东市买了骏马,在西市买了鞍鞯,在南市买了辔头,在北市买了长鞭;而应理解为整个集市上买全了这些东西;十二、用典用典又称“用事”、“援引”;它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用典可以使诗歌显得更加简洁明了庄重典雅、表情达意更加含蓄蕴藉;例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里曹操引用了郑风·子衿的句子,原意是表达女子思念情郎,这里曹操引用此句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贤才的渴盼爱慕之情;修辞手法是古代诗人常运用的表达技巧;它的运用让诗歌显得更加简练、生动、形象、传神,可以让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更多的内容和情感;希望通过以上讲解列举能对你有所帮助,在解读诗歌的路上走的更加轻松愉悦;。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明修辞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进行对比,使其区别更加鲜明的手法。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就通过对比新旧来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而徐兰的《出关》则通过对比桃花与雪来表达思乡之情。

9、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这种手法使语言简练、含蓄,突显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李贺的《南园》中,“吴钩”代指精良的武器,而“带吴钩”则指从军的行动,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则是通过借代的手法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列锦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列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自然物,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表达了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通过运用列锦的辞格,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渲染一种昏暗阴冷气氛,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2、历鹗的《晓至湖上》运用了委婉含蓄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感受,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出“人意静”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也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比如“学野凫”,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野凫一样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湖上的清景中。

动静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诗人们通过动态描写来创设意境,而动静结合则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往往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其中“动”包括动与声)。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典范。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分开,它能够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达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表达含义。

比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将月亮比作盘中餐,通过这种比喻手法,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自己思乡的情怀。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其具备人的形象和特点。

例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被拟人为“双泪落君前”,使琵琶具备了人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对描述对象的夸大处理来达到一种强调或者夸张的效果。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用“万里长江似细细发”来形容自己的思绪万千,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

四、借景借景是将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引入到描述中,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登高望远的主题,将长城、河流等景物融入其中,使整篇诗歌具备了诗情画意。

五、对偶对偶是通过将两个相互矛盾或者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和衬托,以达到强调、对比和对立的目的。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对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强调自己对学识的追求和才情的高尚。

六、排比排比是将相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强调并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使用了排比手法,使诗句更加优美、平衡。

总结起来,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景、对偶和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古诗词具有了更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作品。

诗歌形式知识: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大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语言和美感,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学底蕴。

在古诗中,修辞手法是常见而又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能够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念,为诗歌注入了灵魂。

下面,本文将针对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加以举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它通常采用“如同”“犹如”等词语引出,用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感和生动性。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是一句常见的比喻句,通过“金樽”与“月”进行比较,表现了诗人的豪迈和不羁。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把无生命的事物比作有生命的人进行描写的修辞手法,通常使用“如”“若”等字引出,能够增强句子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例如,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中写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里的“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一种拟人,把云比作巫山,表现出离别的伤感和不舍之情。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一种为了达到夸张、强调和增强感受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古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波波在青天”的诗句,这里的“白波波”形容的是海浪,其夸张的语言形式,既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又使读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一种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描述表情的修辞手法,能让读者更加深刻的看到诗句中所表述的内容。

如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里把琵琶与诗人的心情进行对比,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悲凉与愁苦。

五、反复手法反复手法是指在同一首诗歌中采用同一个或类似的词语或句式反复出现,以达到强调和升华作用。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里的“离离草”和“一岁一枯荣”不断反复出现就非常典型。

以上是古诗常见修辞手法的简要概括。

当然,这些手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诗人也会将多种修辞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优选PPT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优选PPT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 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 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 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江苏卷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有何变化?(4分)
感情有何变化?(4分)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 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 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军自请,愿受长缨,比羁南越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而致之于阙下。”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

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

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修辞手法是古诗文中非常常见的表达技巧,通过精巧的修辞手法,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表达情感,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下面将总结一些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之美。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似但本质上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表达出某种意义。

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月光”就是对“地上霜”进行的比喻,用来描述床前明亮的月光。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或行为,使其具备与人类相似的人性。

例如在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中的“银烛”就被赋予了“冷”这个人类的特质。

三、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代替语来代表某一事物或概念,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

比如在杨万里的《临江仙·滔滔黄河,百折不回翻身乐》中,“滔滔黄河”指代的是黄河的长流不息,表达出作者坚韧不屈的精神。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过分的渲染和夸大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比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双兔傍地走”夸张地形容杨玉环的美丽和动人。

五、对仗对仗是古诗文中常见的韵律手法,通过在相邻的词语或句子中使用相近的词汇或音韵,以达到修辞的目的,使整个文体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比如在杜甫的《赤壁》中,“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前后对仗,使整首诗音调和谐。

六、排比排比是通过将一系列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列使用,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比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和“小弦切切如私语”就是通过排比呈现琵琶奏出的不同音调和声音。

七、借景借景是通过取自然景物来揭示人情世故或抒发情感,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比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借助自然景物的宏伟壮丽来表达作者的感叹之情。

总结: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仗、排比和借景等。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叶嘉莹 诗的八种修辞方式

叶嘉莹 诗的八种修辞方式

古诗常用的八种修辞方式古诗的八种修辞方式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拟人、拟物、借代、夸张、用典。

以下是这八种修辞方式的解释以及相应的古诗句示例:1.明喻:明喻是直接将一物比作另一物,在诗句中通常出现“如”、“似”、“若”等词。

示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将西湖比作西施,不论西湖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如同西施一般美丽。

这里“如”、“似”、“若”等词未出现,但比喻关系明确。

2.暗喻:暗喻是通过暗示来表达相似之处,不使用“如”、“似”等词,而是直接将一物作为另一物的表示。

示例: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并未明确指出轻舟与万重山之间的比喻关系,而是暗示轻舟如同万重山一样阻碍不了前进的步伐。

3.借喻:借喻是以事物的某一部分来比喻整体,不提及事物本身,而是用另一物来代替。

示例: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李白《赠孟浩然》)。

借“红颜”来比喻年轻时的自己,借“轩冕”来比喻官场权位。

整句未提到作者自己和官场,而是通过借喻来表达对官场的轻视和对隐居的向往。

4.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或情感。

示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将“离愁”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其具有了距离感和绵延不断的形态,就像春天无尽流淌的水。

5.拟物:拟物是将人比作动物或物品,赋予人的某些动物或物品特性。

示例: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将人(我)比作物品(闲人),意味着自己就像一个无足轻重的物品,而真正的价值在于梦中的“君”。

6.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

示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猿声”是用来借代两岸的环境,“万重山”则借代旅途中的重重阻碍。

7.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来表达情感或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在古诗的创作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通过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所描绘对象的特点。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锐利和神奇,仿佛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了细细的柳叶。

再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愁”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和深沉厚重。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感或思想,使诗歌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将敬亭山拟人化,说山与人相互欣赏,永不厌倦,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谊。

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春风当作人,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力量,仿佛是春风吹绿了江南的大地。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用“三千尺”来形容瀑布的高度,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仿佛那瀑布真的是从天上的银河倾泻而下。

又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极言愁绪之深。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它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整齐美观,在韵律上和谐悦耳,在内容上相互映衬。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对“长河”,“孤烟直”对“落日圆”,勾勒出了边疆沙漠的雄浑壮阔。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例句:1.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6.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陶渊明《杂诗》)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望湖楼醉书》)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例:1.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 王勃《咏风》肃肃凉风起,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2.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7.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李益《宫怨》)8.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四、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清·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例:1.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至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7.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丘逢甲《离台诗》)五、衬托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

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又如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中写到:万千棵树上闪着红亮的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灿若晨星;贵家公子驾着宝马雕车,一路香风四溢;娓娓引人的“凤箫”声,明晰夺目的“玉壶”灯,彻夜不熄的鱼形和龙形灯,街道热闹非凡;戴着“蛾儿”“雪柳”“黄金镂”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游女们,像阵香风,带着盈盈的笑语,缕缕幽香,飘然而去了……诗人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笔墨,极力渲染元夕的热闹景象,其目的却是为了从反面衬托一个冷的特写:“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由于上面烘托充分有力,故对“那人”的刻画虽然着墨不多,但他的品性,读者却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就是: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所在了。

这首词就是运用了衬托手法,前后刻画了两个对照鲜明的画面,但这两个画面主次地位却很分明,前面的画面实际上只是为后面“那人”的出现提供背景,作品的主题则完全是寄托在“那人”身上的。

六、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

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例: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垓下歌》)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诗》)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4.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七、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

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4.洞房昨夜庭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5.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酬朱庆余》)八、通感(移觉)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

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林逋的《梅花》诗:“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香”是嗅觉,“压”是触觉,是嗅觉通于触觉,用的也是通感手法。

再像“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香”是嗅觉,“暗”是视觉,是嗅觉通于视觉,突出香的清淡。

杨万里《怀古堂前小梅渐开》:“绝艳元非着粉团,真香亦不在须端。

”“真”是意觉,是嗅觉通于意觉。

如韩愈《芍药歌》“翠叶红蕊天力与”,“温馨熟美鲜香起”,翠红是视觉,“温”是触觉,这是视觉通于触觉。

韩愈的《南山诗》写南山的石头的各种形象,“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雉叫)”,“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如火熺焰”。

这就把写石头的视觉同听觉(惊雊)、触觉(火熺)、意觉(相恶)相通,不光写出各种石头的形状,也写出诗人对各种石头的感情了。

例:1.谭元春《舟闻》:杨柳不遮明月愁,尽将江色与轻舟。

远钟渡水如将湿,来到耳边天已秋。

2.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 白居易《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九、设问借问话的语气来表达意念,可加强文句语势。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诗》)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十、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十一、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