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设计中的注意
常见的压铸模具结构及设计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目录1 压铸模具的结构压铸模具一般的结构如图1.导柱2.固定外模母模 3分流子镶套 4.分流子 5固定内模 6角销 7滑块挡片8滑块9.可动内模 10.可动外模公模 11.模脚 12.顶出板 13.顶出销承板 14.回位销15.导套2.压铸模具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1模具应有足够的刚性,在承受压铸机锁模力的情况下不会变形;2模具不宜过于笨重,以方便装卸修理和搬运,并减轻压铸机负荷;3模穴的压力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压铸机合模力的中心,以防压铸机受力不均,造成锁模不密,铸件产生毛边;4模具的外形要考虑到与压铸机的规格的配合:a模具的长度不要与系杆干涉;b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c注意与料管冷室机或喷嘴热室机之配合;d当使用拉回杆拉回顶出出机构时,注意拉回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5为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固定模和可动模上方及两侧应钻螺孔,以便可旋入环首螺栓;3 内模母模模仁1内模壁厚内模壁厚基本上不必计算其强度,起壁厚大小决定于是否可容纳冷却水管通过,安排溢流井,及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可攻螺纹,以便将内模固定于外模;由于冷却水管一般直径约10mm,距离模穴约25mm,因此内模壁厚至少要50mm;内模壁厚的参考值如下表;内模最小壁厚参考表2内模与外模的配合内模的高度应该比外模高出-0.1mm,以便模面可确实密合,并使空气可顺利排出;其与外模的配合精度可用H8配h7,如下图所示;3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分流子的功用是将熔汤由压铸机导至模穴内,因此其高度视固定模的厚度而定;分流子的底部与内模相接,使流道不会接触外模,如下图,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可用H7配h6;4外模(1)固定外模固定外模一般不计算强度,但设计时要注意留出锁固定压板或模器的空间;(2)可动外模可动外模的底部厚度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其中:h:外模底部之厚度mmp:铸造压力kg/cm2L:模脚之间距mma:成品之长度mmb:成品之宽度mmB:外模之宽度mmE:钢的杨氏模数=×106kg/cm2d:外模在开模方向的最大变形量mm,一般取d≤0.05mm.例:某铸件长300mm,宽250mm,铸造压力选定280kg/cm2,外模之宽度560mm,模脚之间距360mm,最大变形量取mm;所以P=280kg/cm2L=360mma=300mmb=250mmB=560mmE=×106kg/cm2d=mm计算得h=138mm5.模脚1模脚变形量模脚主要的功能在提供模具之顶出空间,其强度计算公式为其中:d:变形量mm,通常要小于.W: 锁模力/2kgH:模脚高度mm=顶出距离+顶出板厚度+顶出销承板厚度+前进止动距离防止顶出板撞到外模+后退止动距离防止顶出板撞到压铸机E:钢的杨氏模数=×104kg/mm2a: 模脚长度mmb: 模脚宽度mm例:压铸机锁模力315吨,模脚高度130mm,模脚长度560mm,模脚宽度80mm;则W=315000/2=157500kgH=130mma=560mmb=60mm此时变形量=157500×130/×104×560×80=mm﹤当模脚的高度H愈大时其变形量愈大;因此高度愈小愈好,只要足够顶出就行了;对于较大的模具,通常在两只模脚中间会再加上支柱补强;(2)固定模脚用螺栓模脚要用螺栓固定于可动外模上,所使用的螺栓大小及数量,可参考下表;锁模脚螺栓建议值6.导柱与导套CNSB3370“压铸模用导柱”中规定了导柱的材料形状与尺寸;CNSB3373“压铸模用导套”则规定了导套的材料形状与尺寸;设计时可直接选用标准规格;导柱直径的选择可使用下面的经验公式:其中d:导柱直径mmF: 模具分模面上的表面积mm2K: 比例系数,一般为~;当F>200000时,K取;F=40000~200000时,K取.当F<40000时.K取.用此公式计算出来的值,会与CNSB3369“压铸模用主模板”中各个模具尺寸所使用的导柱尺寸接近.导滑段的最小长度为直径的倍,一般按高出分模面的型心长度加上12-20mm.7.回位销1回位销直径回位销的功用是当顶出机构顶出铸件后,靠着合模的力量将顶出机构回复到原位.此外也有导引及支撑顶出板的功能.CNSB3372规定了回位销的形状与尺寸.回位销直径的选择可参考下表.(3)回位销的长度回位销的长度则可用下面公式计算回位销的长度L=可动外模高度+模脚高度-顶出板厚度-后退止块高度8.拔模力的计算抽芯时型芯受力的状况见下图;型芯受力图拔模力的大小可由下式计算:P=P1cosа+P2sinа=Alpμcosа-sinа其中P:拔模力kgP1: 抽芯阻力kgP2:铸件冷却收缩后对型芯的抱紧力kgA:被铸件抱紧的型芯成形部分断面周长mmL:被铸件抱紧的型芯成形部分之长度mmP:单位面积的抱紧力;对锌合金一般取-0.8kgmm2 ,对铝合金一般取-1.2kgmm2,对铜合金一般取-1.6kgmm2.μ:压铸合金对型芯的摩擦系数,一般取;а:型芯成形部分的拔模角;例:铝合金压铸件型芯直径40mm,长度60mm,拔模角1°,如下图,摩擦系数取,则拔模力P=9;顶出销CNSB3371中规定了顶出销的形状与尺寸,设计时可选用标准的尺寸;顶出销的直径的选择需考虑两件事:1顶出时是否会在铸件表面留下痕迹,2顶出销是否会发生挫曲;1顶出时是否会在铸件表面留下痕迹容许的顶出销前端最小截面积为:其中A=顶出销前端截面积mm2P=顶出销承受的总推力kgn=顶出销数量s=铸件的容许应力kg/mm2.铜铝合金取5kg/mm2,锌合金取4kg/mm2,合金取3kg/mm2.顶出销承受的总推力P相当于铸件的抱紧力,此一力量大小的计算可参考前述之拔模力计算;例:某镁合金铸件所需之总推力为5000kg,使用10根顶出销则:P=5000n=10s=3所以顶出销前端截面积A=5000/10×3=167mm2故顶出销直径至少为8mm.2顶出销是否会发生挫曲buckling将顶出销视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可滑动的柱,则其稳定性的大小可用下式来计算:其中K:稳定安全倍数,钢取;n:稳定系数,其值取;E:杨氏模数,钢取2×106kg/cm2I:顶出销最小截面积处之惯性矩cm4,对于圆形截面d=顶出销直径;P:顶出销承受之实际推力kgL:顶出销之长度mm10.角销1角销斜角的选择斜角а值一般在10°~25°间,а值愈小,所需要的开模力愈小,而可产生较大的拔模力,而角销所受的弯曲力也较小,开模行程长;所以小а值用于短型芯,而长型芯为了缩短开模距离用较大的а值;2角销直径的估算角销直径可使用下式估算角销受力简图其中d:角销直径mmh:滑块端面至受力点的垂直距离mmp:拔模力kg例:P=1300kg.а=18,h=38mm,则d=mm,取27mm.(4)角销长度角销长度建议用作图法来决定;参见下图a.取滑块端面斜孔与角销外侧斜面接触外为A点;b.自A点作与分模面相平行的直线AC,使AC=S抽芯距离;c.自C点任垂直于AC线的BC线,交角销处侧面于B点;线段的长度L′为角销有效工作段长度,线段长度加上角销导引实部高度I,为角销抽芯结束时所需的最小开模距离;作图法求角销长度11.压铸模具材料压铸模具材料依使用地方大致可分为三类:(1)与熔汤接触处之零件:为此构成模具之主要零部件,因应压铸制程之严苛环境及生产条件,用于此之材料需具备有:·良好之切削性·良好之高温强度高温硬度高温韧性抗回火稳定性高温耐磨性抗热疲劳性·良好淬硬性热处理尺寸安定性·良好之导热性·热膨胀系数小(2)滑动配合零件:·良好之耐磨性和适当的强度·适当之淬硬透性和较小之热处理变形率(3)结构零件·外模和紧固零件需有足够强度工具钢种类很多,价格又贵,刚才的选择需考虑使用环境及经济因素;下表为参考资料所列常用的材料;预硬钢FDAC,P20只使用于量少的低温合金锌,锡,铝之压铸;热作工具钢SKD61,H13粗加工需在退火状态下为之,调质淬火回火后再做细加工;放电加工所产生之白层需磨除以避免模具寿命减短;优质热作工具钢premium grade H13 or SKD61因其均质性有姣好之寿命;压铸模具零件常用材料表a,b注:a.以上皆为节录自各参考资料,所列材料可以相似或更佳之材料替代;:表参考资料无特别列明;c.硬度为HRC;d.锌合金量少时可使用预硬钢;d.永茂工业;e.瑞典Assab公司编号;压铸模具零件常用材料各国对照表注:CNS钢材81年后符号改与JIS同,请参较CNS G3059;压铸模具配合公差固定零件配合公差滑动零件配合公差。
压铸模具防止粘模的措施
压铸模具防止粘模的措施
防止压铸模具粘模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 调整压铸工艺参数:根据铸件的结构和使用要求,计算出合理的工艺参数,如压力和速度的大小、合金的浇注温度、模具的温度等。
2. 改进浇口系统的设计结构:为了防止合金液不断冲刷型腔壁或型芯,应适当增加内浇口的截面积。
改变浇口的位置和导入方向,使导入处于宽厚位置,尽量采用底注法的开放式浇注系统。
3. 铝合金模具的温度控制: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粘模部位,将模具温度控制在150℃~220℃之间,使模具达到热平衡。
铝合金的浇注温度根据铸件的
要求设定为最低,在610℃~680℃之间,以减少粘模的形成。
4. 模具表面处理:使用熔点较高的特殊材料来处理模具表面,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来改善模具的表面性质,如增加硬度、降低模具表面活性等。
5. 检查模温是否正常:适当降低合金液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6. 检查脱模剂配比是否异常:尝试更换脱模剂,调试喷涂位置和喷涂量。
7. 对压铸模具表面进行抛光:对已氮化过的模具,慎重抛光,防止破坏掉表面的氮化层。
8. 修改模具冷却系统:调整压铸工艺参数,适当降低压射速度,缩短二速行程。
9. 在动模上磨几条横沟:即可,压铸件上会表现被拉的很亮,不会损坏。
这样可以增加很多动模侧的包紧力,把压铸件带到动模上。
这些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压铸模具粘模,具体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压铸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压铸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压铸成形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成形工艺,它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零件形状。
压铸成形工艺具有高精度、高生产效率和可自动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压铸成形工艺的基本步骤以及模具设计的要点。
压铸成形的基本步骤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材料准备、操作调试、生产、清洁保养等。
其中,模具设计是整个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设计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零件形状的设计:零件形状应符合成形工艺的要求,避免出现浇注不良、缩松、气泡等缺陷。
同时,还要考虑到零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功能。
2.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来自注射压力和冷却介质的力。
另外,模具的排气和冷却系统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3.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口、溢流道和冷却孔等。
这些部件的设计应能够实现均匀的材料充填和快速的冷却。
浇注口的位置和大小、溢流道的宽度和长度、冷却孔的分布和尺寸等都需要经过计算和优化。
4.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硬质合金和热作钢等。
5.模具制造工艺:模具的制造工艺包括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抛光等。
这些工艺的选择和操作要符合模具设计的要求,确保模具质量和寿命。
总之,压铸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要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模具,需要综合考虑零件形状、模具结构、浇注系统、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不断优化和改进,才能满足不同产品的要求,推动压铸成形工艺的发展。
压铸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压铸模具设计基础知识一、概述压铸模具是用于压铸工艺的模具,在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制品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压铸模具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压铸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内容。
二、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压铸模具应该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能够满足产品的结构、尺寸、表面质量等要求。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性需求,确保模具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2.可制造性原则在设计压铸模具时,需要考虑到模具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成本。
设计应尽量简化,避免复杂的结构和加工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
3.可靠性原则压铸模具在长期使用中需要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
设计中需要考虑模具的寿命、耐磨性等因素,确保模具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4.易维护性原则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损坏或磨损,设计时需要考虑模具的易维护性,便于维修和更换受损部件。
三、材料选择压铸模具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模具的寿命和性能。
常用的模具材料包括工具钢、合金钢、硬质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硬度模具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能够抵抗压力和磨损,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寿命。
2.热稳定性压铸过程中温度较高,模具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易变形或烧损。
3.耐磨性压铸模具在长期使用中会有磨损,需要选择耐磨性好的材料,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耐蚀性部分压铸过程中会有化学物质接触,模具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避免腐蚀损坏。
四、结构设计压铸模具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分型设计合理的分型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和质量,减少缺陷产生。
分型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结构特点和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
2.冷却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设计影响压铸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冷却速度,直接影响产品的组织和性能。
设计时应考虑冷却系统的布局和冷却介质的选择。
3.排气系统设计在压铸过程中需要排除模具内的气体,避免气泡和气孔产生。
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要点
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要点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要点压铸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形成定形零件的制造方法。
压铸产品在重量、强度、尺寸方面都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子、通讯设备、家电等产业中,成为目前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制造技术。
下面将从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要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压铸工艺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液态金属,一般使用的是微量合金钢、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等牌号。
材料的纯度、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2. 模具设计:由于压铸的成形过程主要依靠模具的形状和大小,所以模具设计非常重要。
模具一般由流道、高压室、模腔等主要部分组成,需要用CAD 设计软件绘制出预想的产品三维模型,然后进行分析预测。
3. 夹具安装:很多压铸厂家采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这样可以让夹具自动加载模具。
夹具的准确安装和保持最佳状态对产品稳定的尺寸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液态金属注入:注入过程需要注意金属温度的控制,因为如果注入过热的金属会造成热缩,也会加快金属与模具接触面损耗的速度。
注入金属的速度和压力也需要掌握恰当的水平。
5. 压力保持和冷却:完成注入后,需要将模具保持一定的压力,通常设置的保持时间在15-20秒之间,直到金属凝固成型,然后通过水冷却或空气冷却来加速金属的冷却,降低模腔温度,以便后续顺利脱模。
6. 脱模:经过强制冷却后,模具表面的金属固化成型,可以脱模取出。
如果模具内存在脱模困难的产品,则采用震动或喷水技术来辅助脱模。
二、压铸模具设计要点1. 模具材料:模具材料的决定因素是金属的特性和成本。
有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和耐腐蚀能力,例如CrMoV 钢,有些材料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能,例如铝合金。
选用模具材料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材料的使用寿命;二、成本。
2. 模具结构:模具结构需要考虑到成品的尺寸、线条、强度和表面质量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模具结构应该是四侧对称的,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成品准确性。
压铸件设计规范详解
压铸件设计规范详解压铸件是指利用压铸工艺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经过凝固和冷却后得到的零件。
由于该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造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为了保证压铸件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件设计规范。
一、材料选择1.铝合金:常用的有A380、A383、A360等。
根据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铝合金材料,确保压铸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2.压铸型腔材料:常用的有铜合金、热处理工具钢等。
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以耐高温和磨损。
二、模具设计1.模具设计必须满足压铸件的要求,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模腔设计要考虑到铸件收缩率、冷却速度等因素,以避免产生缺陷和变形。
3.合理安排模具冷却系统,保证压铸件内部和表面的冷却均匀。
三、尺寸设计1.压铸件的尺寸设计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确保功能和安装的需要。
2.避免设计尺寸太小或太薄,以免产生破裂和变形。
3.设计保证良好的表面质量,避免设计中出现接触不良、挤压不足等问题。
四、壁厚设计1.壁厚不应过薄,以免影响产品的强度和刚性。
2.避免壁厚过大,以减少成本和缩短冷却时间。
3.边缘和角部应注意壁厚过渡,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五、设计角度和半径1.设计时应根据铝合金的流动性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半径。
2.避免设计尖锐角度和太小的半径,以免产生气孔和挤压不足。
3.设计角度和半径应保持一定的一致性,避免因设计不当导致铸件变形和收缩不均匀。
六、设计放射状构件1.当压铸件具有放射状构件时,要合理设计放射状梁的位置和数量,以充分利用材料,并减少成本。
2.注意放射状构件的设计不应影响整体结构的强度。
七、设计排气系统1.设计时要考虑到铸件内部的气孔、气泡等气体排出问题。
2.合理安排和设计排气道,以保证良好的注模效果和铸件质量。
八、设计孔和螺纹1.设计孔和螺纹时应遵循标准规范,确保质量和安装的可靠性。
2.孔和螺纹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产品要求,保证压铸件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压铸模具设计制作易被忽视的细节
员遗 忘 了圆角 时 ,应 立 即提 出 。
和铸件或整个浇注系统连接牢 固,是个 小问题 ,但要
(2)粗 糙度 。 由于金 属 液 由压室 进 入浇 注 系统 , 把型腔内的渣包取 出来 ,是个 大问题 ,一则使得机械
并 填 满 型 腔 的 整 个 过程 仅 需 0.Ol 0.2 S的 时 间 ,为 自动化不能继续 ,二则压铸操作工 的安全受到威胁 。
r , ● 1
1 设计环 节易被忽视 的细节
图 1 小型芯防装 错措 施
压 铸模 具设 计是 一项 继承与 创新 的工 作 ,一方 面 要 以传统保守的思维方式绘制图纸,另外又要以富有 开拓创 新 的精神去设 计模具 。但是 ,就笔 者近 I对一些 压铸 漠具企业 的 了解 ,发现模具设 计者往往 会忽视一
施 ,目的只有一个 ,防止模具制作人员和模具修理人 员装错(装反 )零件 。比如有多枚小型芯 ,他们与镶块 孔 配合 的直 径 相 同 ,但 长 度不 一 致 ,设 计 时 可把 底 部 台阶 的高 度设 计成 不 一致 ,这样 在 装 配 的 时候 小 型 芯不 会装 错地方 (见 图 1)。
到压 铸 机 上 时 ,对着 地 面 的面 ),如 果设 计 在下 方 ,压 个微小的 R没有制作 ,使得铸件达不到客户 的要求 ,
铸工接冷却水不方便 。确实要 没计在下方的,可采用 企业 自然拿不到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甚至还要赔偿。
快速 接 口。
(2)影响模具寿命 。假设在加工模具时 ,一不小
2 生产环节 易被忽视的细节
了减少金属液沛动的阻力 ,尽可能减少压力损失少 , 需要保持型腔表面较高的光洁度。另外 ,成型表面上 4 结 束 语
有 良好 的表 面 品质 ,利 于 脱模 。所 以成 型 部位 、浇 注
压铸工艺流程中的模具设计要点
压铸工艺流程中的模具设计要点压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并在固化后取出成型件。
模具设计是整个压铸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成型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模具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三个方面讨论压铸工艺流程中的模具设计要点。
一、模具结构设计要点1. 合理选择模具结构模具结构的设计应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压铸工艺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常见的模具结构包括单腔、多腔、合模和分模等。
对于形状复杂的产品,可以采用多腔结构来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尺寸较大的产品,可以考虑采用合模结构来减少模具成本。
2. 考虑产品的冷却和顶针装置在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冷却和顶针装置。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能够有效地排除熔融金属的热量,以确保成型件的质量。
顶针装置的设计应满足产品的要求,并保证顶针在压铸过程中的精确位置。
3. 设计合理的浇口和溢流槽浇口和溢流槽是模具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浇口时应考虑熔融金属的流动性和冷却速度,并确保浇口与产品的结合处处于合适的位置。
溢流槽的设计应考虑金属液体的顺利流动,以避免产生气体和杂质。
二、材料选择要点1. 选择耐磨耐热的材料模具在压铸过程中需要承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因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采用耐磨耐热的工具钢或合金钢作为模具材料,以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型件的质量。
此外,还应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可靠性。
2. 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性模具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材料的强度和刚性。
材料的强度直接影响到模具的承载能力,而刚性则影响到模具的稳定性和精度。
因此,在模具设计中应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热处理,以提高模具的性能。
三、加工工艺要点1. 精确计算和控制成型参数在压铸工艺中,成型参数的精确计算和控制是保证成型件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关键。
成型参数包括注射速度、压力、温度和冷却时间等。
合理选择和控制这些参数,可以避免产生缺陷和变形,提高成型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文档
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文档压铸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模具,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
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
一、设计要求1.模具结构设计要合理,要考虑到产品的结构特点、工艺要求等因素,并保证在模具使用中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2.模腔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充型性、冷却性、顶出性等要素,确保产品成型质量稳定。
3.模具的开口方式、进料方式等设计要符合产品要求,并能保证模具的安全操作。
二、材料要求1.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刚性、韧性和耐磨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和高温环境,如工具钢、合金钢等。
2.模具的热处理要求良好,能够使模具硬度均匀、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三、制造要求1.模具加工要求高精度、高质量,要保证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维修和保养要定期进行,及时处理模具的磨损、损伤等问题,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四、使用要求1.模具的操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2.模具的使用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灰尘、水汽等对模具的损坏。
3.模具的顶出装置、冷却装置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五、质量控制要求1.模具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保证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并解决模具的问题,防止因模具问题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总结: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只有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才能保证模具的高质量和长寿命,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重视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模具的高效稳定运行。
压铸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压铸模具设计注意事项一、压铸简介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一种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
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压和高速。
①金属液是在压力下填充型腔的,并在更高的压力下结晶凝固,常见的压力为15—100MPa。
②金属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还可超过80米/秒,(通过内浇口导入型腔的线速度—内浇口速度),因此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约0.01—0.2秒(须视铸件的大小而不同)内即可填满型腔。
压铸机、压铸合金与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所谓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甚至优质铸件。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压铸有色金属的情况。
(2)、各类压铸合金推荐的浇铸温度合金种类铸件平均壁厚≤3mm 铸件平均壁厚>3mm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结构复杂铝合金铝硅系 610-650℃ 640-680℃ 600-620℃ 610-650℃铝铜系 630-660℃ 660-700℃ 600-640℃ 630-660℃铝镁系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铝锌系 590-620℃ 620-660℃ 580-620℃ 600-650℃锌合金 420-440℃ 430-450℃ 400-420℃ 420-440℃镁合金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铜合金普通黄铜 910-930℃ 940-980℃ 900-930℃ 900-950℃硅黄铜 900-920℃ 930-970℃ 910-940℃ 910-940℃注:①浇铸温度一般以保温炉的金属液的温度来计量。
②锌合金的浇铸温度不能超过450℃,以免晶粒粗大。
二、压铸模压铸模是压铸生产三大要素之一,结构正确合理的模具是压铸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并在保证铸件质量方面(下机合格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铝压铸模具三板模的注意事项
铝压铸模具三板模的注意事项以铝压铸模具三板模的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引言铝压铸模具是铝合金压铸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三板模是铝压铸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设计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型效果。
本文将从三板模的选材、设计和加工等方面,介绍一些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铝压铸模具三板模。
二、三板模的选材三板模通常由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材料制成,以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常见的选材有钢、合金和硬质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材料的硬度:模具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因此材料的硬度要足够高,以防止变形和磨损。
2. 材料的耐磨性:铝合金在高温下易产生氧化皮,对模具表面造成磨损。
选用具有较高耐磨性的材料可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 材料的热传导性: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高温,良好的热传导性可以快速散热,防止模具变形和氧化。
三、三板模的设计三板模的设计是铝压铸模具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效果和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设计注意事项:1. 结构合理:三板模的结构应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和组装。
模具的各个零部件之间应紧密配合,减少松动和磨损。
2. 翻板设计:三板模通常需要进行翻板操作,翻板设计应方便快捷,并且能够保持稳定的翻板力度,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3. 冷却系统:铝合金压铸需要通过冷却来控制产品的凝固速度,模具中应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尺寸稳定。
4. 排气系统:铝合金在充模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模具中应设计合理的排气系统,以避免气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四、三板模的加工三板模的加工对模具的精度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以下是一些加工注意事项:1. 加工工艺:模具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工艺,包括铣削、车削、线切割等。
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刀具的选择和切削参数的合理调整,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 加工精度:铝压铸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接触面和导向部位,应进行精密加工,以保证模具的使用效果。
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
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1.压铸工艺简介压铸是一种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腔内,然后通过压力固化成型的工艺。
它具有高效、高精度、高复杂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件,如汽车零件、电子零件等。
压铸工艺主要分为准备工作、铸造操作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选材、设计和制造模具等;铸造操作包括将金属加热至熔点、注入模具等;后处理包括去除模具、修整铸件等。
压铸模具是实现压铸工艺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选择。
模具的材料需要具备高强度、高耐磨性、高热稳定性等特点,以保证模具长期使用。
其次是结构设计。
模具结构应该简单、合理,易于加工和维修。
同时,对于复杂的产品,需要设计合适的分型面和可抽出芯等特殊结构。
再次是流道系统设计。
流道系统是将熔化金属导入模腔的通道。
优化的流道系统能够保证铸件充型充满、减小气泡和炸破等缺陷的产生。
最后是冷却系统设计。
良好的冷却系统能够快速、均匀地将铸件冷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常见的冷却系统包括水冷却、气冷却等。
3.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过程中,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首先是翘曲和变形问题。
由于金属在冷却过程中会有收缩和变形,容易导致铸件产生翘曲和变形。
解决方法可以是增加冷却系统,控制金属温度等。
其次是气孔和缺陷问题。
气孔和缺陷是常见的铸件质量问题,可能是由于金属中的气体未能完全排出或模具内部有不完全填充的区域导致。
解决方法可以是优化流道和冷却系统,增加压力等。
最后是模具使用寿命问题。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磨损、冲击和热应力等的影响,容易损坏。
解决方法可以是选用高耐磨材料、增加模具表面硬度等。
4.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对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的更精确和高效的控制。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引言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在工业制造中广泛应用。
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最终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本文将介绍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模具设计的要点和考虑因素。
压铸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压铸工艺主要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熔化状态,并将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来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下面是一般的压铸工艺流程:1.准备模具:设计和制造适合所需零件的模具,通常使用铸造合金或钢材制作模具。
2.准备金属材料: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将其加热到熔化温度。
3.熔融金属注入: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注入到模具中,通常使用压铸机进行注入。
4.冷却凝固:待金属材料注入模具后,通过冷却凝固使金属快速凝固。
5.脱模:将凝固的金属零件从模具中取出。
6.毛坯处理:对取出的凝固金属零件进行表面处理和去除余料等工艺。
7.检验和加工:对凝固金属零件进行检验,如尺寸、重量、表面质量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模具设计的要点和考虑因素模具设计是压铸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模具设计的一些要点和需要考虑的因素:1.零件结构: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合适的模具,包括模具的外形、内腔和结构等方面。
2.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考虑到耐磨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
3.流道设计:合理设计模具内的金属流道,以确保熔融金属能够均匀地填充整个模具腔体,并减少浇注过程中的气泡和杂质。
4.冷却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以加速金属的凝固过程,并减少零件内部的应力和变形。
5.脱模设计:设计合适的脱模系统,以便顺利地将凝固的金属零件从模具中取出。
6.模具维护和修复:考虑到模具的使用寿命,设计易于维护和修复的结构,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结论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可以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模具设计是压铸工艺中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它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以及复杂形状和良好的表面质量等优点。
在压铸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压铸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规范:1.材料选择:在压铸件结构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强度和耐用性。
常用的铸造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和锌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工作环境和制造工艺等因素。
2.壁厚设计:在压铸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壁厚。
过薄的壁厚容易导致产品变形和脆性,而过厚的壁厚会增加产品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一般来说,压铸件的壁厚应根据材料的强度、铸造工艺和表面质量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和选择。
3.强化设计:在压铸件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强化结构,以增加产品的刚性和耐用性。
常用的强化结构包括加强肋、加强筋和加强板等。
强化结构可以提高产品的抗拉强度和抗扭强度,减少变形和裂纹的产生。
4.浇注系统设计:在压铸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浇注系统,以确保熔融金属能够均匀地充满模腔,并排除气体和杂质。
浇注系统设计包括喷嘴和浇口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合理的浇注系统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充型性能和表面质量。
5.模具设计:在压铸件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模具,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模具设计包括型腔结构、型芯结构和冷却系统等。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减少缺陷和变形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综上所述,压铸件的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这些规范包括材料选择、壁厚设计、强化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和模具设计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压铸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压铸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压铸模具是制造压铸件的关键设备,它直接影响着压铸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压铸模具的分类压铸模具一般可分为冷室压铸模具和热室压铸模具两大类。
冷室压铸模具适用于铝合金和铜合金的压铸生产,相对简单,但适用于高温熔融的压铸合金。
热室压铸模具适用高熔点压铸合金,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抗高温挤压性能。
二、压铸模具的结构1.压铸模具主要由模架、模座、模芯、出料系统和冷却系统等组成。
2.模架是模具的主架构,起着支撑模具部件和固定模具部件的作用。
3.模座是连接模具与注射机的部件,将模具安装在注射机上,保证注射过程的稳定性。
4.模芯是模具中用来形成产品内部空洞的零件,它通常由多段组成,可以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组装。
5.出料系统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模腔的路径,通常由进料口、浇口和溢流槽等组成。
6.冷却系统是保证模具持续工作的关键部分,它能够快速降温和加热模具,确保产品冷却时间的缩短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压铸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1.单向释放原则:保证产品易于从模具中脱模,避免产品损坏。
2.对称设计原则:尽量保证模具零件左右对称,以降低模具零部件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3.预防变形原则: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和冷却系统的合理布局来降低模具零件的变形,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
4.合理浇注和冷却系统原则:通过优化浇注系统设计和加强冷却系统的作用,提高压铸产品表面质量,并缩短冷却时间。
5.合理安装和调整原则:确保模具零件的安装和调整精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质量。
四、压铸模具设计的步骤1.确定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产品分析和模具选型。
2.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包括模腔结构、模芯结构、冷却系统和出料系统等设计。
3.进行模具零部件设计,包括模板、模座、模芯、冷却水口等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
4.进行模具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进行试模和测试,及时修复和调整模具零部件。
5.进行模具的调试和优化,包括调整出料系统、冷却系统等,确保模具的正常工作。
铝合金压铸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铝合金压铸件的结构设计要点简介为了提升铝合金铸件产品研发的合格率,在结构设计、开发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铸件壁厚相差不能过大,厚度的差距过大会对填充带来影响,且一般浇口部分的肉厚要大于零件的平均肉厚,目的是减少多铝液的压力损失;脱模问题,这点在压铸过程中非常重要,现实中脱模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这比注塑脱模麻烦多了,所以拔模斜度的设置和动定模脱模力的计算要注意些,一般拔模斜度为1°~3°,通常考虑到脱模的顺利性,外拔模要比内拔模的斜度要小些,外拔模1°,而内拔模要2°~3°左右。
设计时考虑到模具设计的问题,如果有多个位置的抽芯位,尽量放两边,最好不要放在下位抽芯,这样时间长了下抽芯会容易出问题;有些压铸件外观可能会有特殊的要求,如喷油、喷粉等,这时就要使结构上避开重要外观位置,便于设置浇口溢流槽;在结构上尽量的避免出现导致模具结构复杂的情况出现,如不得不使用多个抽芯或螺旋抽芯等。
对于需进行表面加工的零件,在零件设计时给适合的加工留量,不能太多,会把里面的气孔都暴露出来的;不能太少,否则粗精定位一加工,黑皮还没加工掉,你就等再在模具上打火花了,留量最好不要大于0.8mm,这样加工出来的面基本看不到气孔的,因为有硬质层的保护。
选料应注意选用ADC12还是A380等,但同时也要看具体的要求——销往法国的铝压铸件,如果有FDA的要求,就不能用ADC-12,须用ADC-3T代替;铝合金没有弹性,要做扣位只有和塑料配合。
一般不能做深孔,在开模具时只做点孔,然后在后加工;如果是薄壁件,不能太薄,而且一定要用加强肋,增加抗弯能力。
由于铝铸件的温度要在800摄氏度左右,模具寿命一般比较短,如电机外壳一般只有80K左右;压铸件的设计与塑胶件的设计比较相似,塑胶件的一些设计常规也适用于压铸件,压铸模具一般是不允许靠破的。
对于铝合金,模具所受温度和压力比塑胶的大很多,对设计的正确性要求特严,即使很好的模具材料,一旦有焊接,模具就几乎无寿命可言,锌合金跟塑胶差不多,模具寿命较好;不能有凹的尖角,避免模具崩角。
压铸件设计要点
压铸件设计要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压铸件设计要点”的内容:
1. 尺寸精度可别小瞧啊!你想想,要是一个零件尺寸不精准,那能好用吗?就像盖房子,墙歪了可不行!比如说汽车上的那些压铸件,尺寸不对怎么装得上去呢!
2. 结构合理性很重要呀!不能设计得太复杂,不然压铸起来多麻烦。
就好比走迷宫,复杂的迷宫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的,简单清晰才好嘛。
你看那些简洁的压铸件结构,多实用!
3. 材料选择得谨慎呢!这可关系到质量好坏啊。
劣质的材料就像病恹恹的人,没力气干活呀!像航空航天上的压铸件,那材料得选最好的。
4. 模具设计是关键呀!一个好的模具那不就跟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厉害嘛!要是模具不行,压铸件能好到哪里去?必须要精心设计模具才行!
5. 表面质量得重视啦!谁希望拿到一个粗糙的压铸件呀。
就像人的脸一样,光滑干净才讨人喜欢呀!那些高品质的压铸件,表面都可漂亮了。
6. 公差配合要恰到好处哇!太松太紧都不行,就像鞋子不合脚,怎么走路舒服呢?有些精密仪器的压铸件公差配合要求可高了!
7. 加工工艺也不能马虎哦!就好像做菜,步骤不对味道就变了。
好的加工工艺才能让压铸件更完美呀,你说是不是?
8. 成本控制得心里有数啊!总不能为了一个压铸件花太多钱吧。
要像会过日子的人一样,把钱花在刀刃上。
不然成本太高,谁愿意要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压铸件设计要点真的好多呀,每个都不能忽视,这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压铸件!。
压铸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
压铸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压铸模具是用来生产高性能零件的关键工具。
正确的设计和制造对于生产高质量,可靠的零件至关重要。
以下是压铸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1. 理解产品需求:在设计压铸模具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产品的需求和要求。
这包括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表面要求等。
只有了解了产品需求,才能够设计出合适的模具。
2. 材料选择:压铸模具通常由工具钢或合金钢制成。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到模具的强度,耐磨性,热稳定性等因素。
3. 冷却系统设计:在设计模具时,要考虑到合理的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要保证材料能够均匀快速地凝固,避免产生气孔和缩孔。
4. 浇口和浇注系统设计:浇口和浇注系统的设计对产品的性能和外观有很大影响。
要设计合适的浇口位置和形状,确保熔体能够均匀地充满模腔,并尽量减少气体的混入。
5.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特点。
要保证模具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同时尽量减小产品的缩孔和变形。
6. 表面处理:模具的表面处理对于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寿命有很大影响。
需要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工艺,比如镀铬,喷砂,热处理等,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7. 垫块和冷却通道设计:在模具设计中,要考虑到合理的垫块和冷却通道设计。
垫块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精度,而冷却通道的设计则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冷却效果。
8. 模具制造工艺:在设计模具时,要考虑到模具的制造工艺。
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在压铸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以上的注意事项,充分了解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设计合理的结构和系统,才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压铸模具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设计出更加优秀的压铸模具。
铝压铸多穴模具流道平衡设计技巧
一、背景介绍铝压铸是一种制造高质量、高精度铝合金零件的先进工艺。
在铝压铸过程中,模具的流道设计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流道设计的关键在于实现流道的平衡,确保铝液在模具中均匀流动,减少气泡和热应力,最终获得优质的铝合金零件。
本文将介绍铝压铸多穴模具流道平衡设计的技巧。
二、流道设计原理1. 流道平衡的重要性铝压铸模具通常具有多个注射孔,多穴模具流道设计的关键在于实现流道的平衡。
流道的平衡可以确保铝液在模腔中均匀充填,减少产生气泡和冷翘等缺陷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
2. 流道设计原则(1)多穴模具中的每个注射孔应该具有相同的流道长度和截面积,以确保每个模腔中的铝液压力和速度相同。
(2)流道布置应合理,避免流道交叉和死角,确保铝液顺畅流动。
(3)流道设计应考虑铝液的冷却和凝固特性,以避免产生冷翘等缺陷。
三、流道平衡设计技巧1. 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流动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多穴模具的流道设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铝液在模腔中的流动情况。
通过模拟软件,可以优化流道设计,确保流道的平衡性。
2. 采用流道平衡设计标准件流道平衡设计标准件是针对多穴模具流道平衡设计的标准化零件,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标准件,可以快速搭建出流道平衡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时间和成本。
3. 考虑铝液流动的复杂性铝液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液态金属的粘度、密度和表面张力,模具的布局和尺寸,以及铝液在流道中的流速等。
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流道平衡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案例分析以一款汽车发动机外壳为例,介绍铝压铸多穴模具流道平衡设计的案例分析。
该发动机外壳模具具有四个注射孔,需要确保各个模腔均匀充填,避免产生气泡和冷翘。
1. 流道平衡设计目标(1)确保四个模腔中的铝液压力和速度相同,避免产生冷翘和气泡。
(2)流道设计应优化冷却和凝固过程,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
2. 流道设计方案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流动分析,选择合适的流道平衡设计标准件,优化流道布局和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模具设计中的注意
压铸模是压铸生产三大要素之一,结构正确合理的模具是压铸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并在保证铸件质量方面(下机合格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压铸工艺的特点,正确选用各工艺参数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决定因素,而模具又是能够正确选择和调整各工艺参数的前提,模具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压铸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预计的综合反映。
如若模具设计合理,则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少,铸件下机合格率高。
反之,模具设计不合理,例一铸件设计时动定模的包裹力基本相同,而浇注系统大多在定模,且放在压射后冲头不能送料的灌南压铸机上生产,无法正常生产,铸件一直粘在定模上。
尽管定模型腔的光洁度打得很光,因型腔较深,仍出现粘在定模上的现象。
所以在模具设计时,必须全面分析铸件的结构,熟悉压铸机的操作过程,要了解压铸机及工艺参数得以调整的可能性,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的充填特性,并考虑模具加工的方法、钻眼和固定的形式后,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满足生产要求的模具。
刚开始时已讲过,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金属液的比压和流速很高,这对压铸模来说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再加上激冷激热的交变应力的冲击作用,都对模具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模具的使用寿命通常是指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造,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合良好的维护保养下出现的自然损坏,在不能再修复而报废前,所压铸的模数(包括压铸生产中的废品数)。
实际生产中,模具失效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热疲劳龟裂损坏失效;
②碎裂失效;
③溶蚀失效。
致使模具失效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例浇铸温度高低、模具是否经预热、水剂涂料喷涂量的多少、压铸机吨位大小是否匹配、压铸压力过高、内浇口速度过快、冷却水开启未与压铸生产同步、铸件材料的种类及成分Fe的高低、铸件尺寸形状、壁厚大小、涂料类型等等)。
也有内因(例模具本身材质的冶金质量、坯料的锻制工艺、模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浇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模具机(电加工)加工时产生的内应力、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各种配合精度和光洁度要求等)。
模具若出现早期失效,则需找出是哪些内因或外因,以便今后改进。
①模具热疲劳龟裂失效压铸生产时,模具反复受激冷激热的作用,成型表面与其内部产生变形,相互牵扯而出现反复循环的热应力,导致组织结构二损伤和丧失韧性,引发微裂纹的出现,并继续扩展,一旦裂纹扩大,还有熔融的金属液挤入,加上反复的机械应力都使裂纹加速扩展。
为此,一方面压铸起始时模具必须充分预热。
另外,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模具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中,以免出现早期龟裂失效。
同时,要确保模具投产前和制造中的内因不发生问题。
因实际生产中,多数的模具失效是热疲劳龟裂失效。
②碎裂失效在压射力的作用下,模具会在最薄弱处萌生裂纹,尤其是模具成型面上的划线痕迹或电加工痕迹未被打磨光,或是成型的清角处均会最先出现细微裂纹,当晶界存在脆性相或晶粒粗大时,即容易断裂。
而脆性断裂时裂纹的扩展很快,这对模具的碎裂失效是
很危险的因素。
为此,一方面凡模具面上的划痕、电加工痕迹等必须打磨光,即使它在浇注系统部位,也必须打光。
另外要求所使用的模具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好、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均好。
③熔融失效前面已讲过,常用的压铸合金有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和铜合金,也有纯铝压铸的,Zn、Al、Mg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它们与模具材料有较好的亲和力,特别是Al易咬模。
当模具硬度较高时,则抗蚀性较好,而成型表面若有软点,则对抗蚀性不利。
但在实际生产中,溶蚀仅是模具的局部地方,例内浇口直接冲刷的部位(型芯、型腔)易出现溶蚀现象,以及硬度偏软处易出现铝合金的粘模。
压铸生产中常遇模具存在的问题注意点:
1、浇注系统、排溢系统例
(1)对于冷室卧式压铸机上模具直浇道的要求:
①压室内径尺寸应根据所需的比压与压室充满度来选定,同时,浇口套的内径偏差应比压室内径的偏差适当放大几丝,从而可避免因浇口套与压室内径不同轴而造成冲头卡死或磨损严重的问题,且浇口套的壁厚不能太薄。
浇口套的长度一般应小于压射冲头的送出引程,以便涂料从压室中脱出。
②压室与浇口套的内孔,在热处理后应精磨,再沿轴线方向进行研磨,其表面粗糙≤Ra0.2μm。
③分流器与形成涂料的凹腔,其凹入深度等于横浇道深度,其直径配浇口套内径,沿脱模方向有5°斜度。
当采用涂导入式直浇道时,因缩短了压室有效长度的容积,可提高压室的充满度。
(2)对于模具横浇道的要求
①冷卧式模具横浇道的入口处一般应位于压室上部内径2/3以上部位,以免压室中金属液在重力作用下过早进入横浇道,提前开始凝固。
②横浇道的截面积从直浇道起至内浇口应逐渐减小,为出现截面扩大,则金属液流经时会出现负压,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气体,增加金属液流动中的涡流裹气。
一般出口处截面比进口处小10-30%。
③横浇道应有一定的长度和深度。
保持一定长度的目的是起稳流和导向的作用。
若深度不够,则金属液降温快,深度过深,则因冷凝过慢,既影响生产率又增加回炉料用量。
④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内浇口的截面积,以保证金属液入型的速度。
主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各分支横浇道的截面积。
⑤横浇道的底部两侧应做成圆角,以免出现早期裂纹,二侧面可做出5°左右的斜度。
横浇道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0.4μm。
(3)内浇口
①金属液入型后不应立即封闭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气槽不宜正面冲击型芯。
金属液入型后的流向尽可能沿铸入的肋筋和散热片,由厚壁处想薄壁处填充等。
②选择内浇口位置时,尽可能使金属液流程最短。
采用多股内浇口时,要防止入型后几股金属液汇合、相互冲击,从而产生涡流包气和氧化夹杂等缺陷。
③薄壁件的内浇口厚件要适当小些,以保证必要的填充速度,内浇口的设置应便于切除,且不使铸件本体有缺损(吃肉)。
(4)溢流槽
①溢流槽要便于从铸件上去除,并尽量不损伤铸件本体。
②溢流槽上开设排气槽时,需注意溢流口的位置,避免过早阻塞排气槽,使排气槽不起作用。
③不应在同一个溢流槽上开设几个溢流口或开设一个很宽很厚的溢流口,以免金属液中的冷液、渣、气、涂料等从溢流槽中返回型腔,造成铸件缺陷。
2、铸造圆角(包括转角)铸件图上往往注明未注圆角R2等要求,我们在开制模具时切忌忽视这些未注明圆角的作用,决不可做成清角或过小的圆角。
铸造圆角可使金属液填充顺畅,使腔内气体顺序排出,并可减少应力集中,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铸件也不易在该处出现裂纹或因填充不顺而出现各种缺陷)。
例标准油盘模上清角处较多,相对来说,目前兄弟油盘模开的最好,重机油盘的也较多。
3、脱模斜度在脱模方向严禁有人为造成的侧凹(往往是试模时铸件粘在模内,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时,例钻、硬凿等使局部凹入)。
4、表面粗糙度成型部位、浇注系统均应按要求认真打光,应顺着脱模方向打光。
由于金属液由压室进入浇注系统并填满型腔的整个过程仅0.01-0.2秒的时间。
为了减少金属液流动的阻力,尽可能使压力损失少,都需要流过表面的光洁度高。
同时,浇注系统部位的受热和受冲蚀的条件较恶劣,光洁度越差则模具该处越易损伤。
5、模具成型部位的硬度铝合金:HRC46°左右铜:HRC38°左右加工时,模具应尽量留有修复的余量,做尺寸的上限,避免焊接。
压铸模具组装的技术要求:
1、模具分型面与模板平面平行度的要求。
2、导柱、导套与模板垂直度的要求。
3、分型面上动、定模镶块平面与动定模套板高出0.1-0.05mm。
4、推板、复位杆与分型面平齐,一般推杆凹入0.1mm或根据用户要求。
5、模具上所有活动部位活动可靠,无呆滞现象pin无串动。
6、滑块定位可靠,型芯抽出时与铸件保持距离,滑块与块合模后配合部位2/3以上。
7、浇道粗糙度光滑,无缝。
8、合模时镶块分型面局部间隙<0.05mm。
9、冷却水道畅通,进出口标志。
10、成型表面粗糙度Rs=0.04,无微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