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普通话概述 教案
(完整版)普通话教案
![(完整版)普通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50b8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b.png)
工作场景对话
面试与自我介绍
模拟求职面试场景,练习自我介绍、回答面试官问题等技 巧,如“我是XX大学XX专业的毕业生”、“我对这个职 位非常感兴趣”等。
商务会议与谈判
学习在商务会议和谈判中的常用语句和表达,如“我们的 目标是……”、“我认为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等。
办公室日常
模拟办公室环境,练习与同事沟通、汇报工作、请求帮助 等日常用语。
教学。
上课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36学 时。
课程考核
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 评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 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普 通话水平测试,获取相应等级证
书。
02 基础知识讲解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声母
声调
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 m、f、d、t、n、l、g、k、h、j、q 、x、zh、ch、sh、r、z、c、s。
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例分析与讨论
实例选择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普通话阅读或写作实例,如新闻报道、散文、小 说等,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分析方法
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结构、语言、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理 解文章内涵和特点。
讨论环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分享个人见解和观点,相互启发 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普通话是不同地域、 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交 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目标与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发 音、语调、语音等基本要素。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 括日常会话、演讲、辩论等。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 化素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 同感。
课程安排与时间
普通话概述教案
![普通话概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09e658284ac850ac0242cd.png)
No1
授课班级
高级幼教1225班
授课日期
2014。3。3
课节
二节
授课类型
新授
课题
普通话概述
目 的
要 求
1。了解语言的重要性
2.了解普通话定义
重点
难 点
关 键
1.掌握普通话的定义
2。普通话三要素
3。通过历史知识及小故事提升学生对于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教 具
多媒体
教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举例:语音(发音,如白色,杯色。词汇,如抽烟、吸烟,南方称:吃烟;语法基本一致)
10’
25'
教师授课教案
No4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时间
分配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四)普通话的重要性
1.小游戏:请同学们先认真看屏幕上的字和词,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找出一名代表来读一下.然后教师展示正确读音,请同学领读.
(三)现代汉语方言
1.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
2。七大方言:PPT
3。插入视频《大连话教程》和《天津妞吐槽星你》
4。各地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粤方言、闽方言与普通话差异最大,其次是吴方言,再其次是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差异最小。
5.差异的主要表现:首先在语音方面,其次是词汇,语法方面差异较小。语音方面差别虽大,但相互间存在着较整齐的对应规律.不管说哪种方言的人,使用的都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全国统一的书面语言。
说明: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是沟通成功的保障,(引申出普通话)。
二、普通话
普通话——普通话概述教案
![普通话——普通话概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fe4c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2.png)
普通话——普通话概述教案
一、普通话概述
普通话,也称普通语、国语、官话,是中国官方规定的汉族著名的通
用语言。
它发源于南京话,是根据上海话和北京话的特点而发展的。
它体
现了汉语作为一种拉丁文活动的有机综合,普遍使用的普通话改善了中国
人民的言语沟通,使文字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使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
的国际化。
普通话是具有一定统一性的汉语言文字的常用方言,是普遍通用的汉
语方言,在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汉语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是汉族民族的
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普通话在发音、词汇、词语语法特点和文字文化等
方面都有较高的统一性和科学性。
它以它的丰富的语音特征、发音准确性、调和性、句子结构紧凑性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汉语沟通的高效率。
二、普通话的发音特点
1、发音准确性:普通话采用国际音标,清晰地表示出汉语母音和辅
音的发音,以便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进行普通话语言的沟通。
2、调和性:普通话不仅包括普通话语音,而且将国内农村特有的发
音也融入其中,以保证不同地区人们的普通话之间能够调和。
3、句子结构紧凑性:普通话重视表达的有效性,不多加言语,简明
扼要,有效阐释深刻的内容,同时又不但能让一般听众接受。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f3b8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7.png)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语音特点;2.学习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3.能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普通话;4.培养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语音准确性的培养;2.普通话的正确朗读;3.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材和黑板;2.实物道具:音标卡片、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2.利用音频或视频展示一些普通话发音准确的例子,让学生对普通话发音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知识讲解】1.介绍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语音特点,如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发音要规范,要以普通话音标为依据等。
2.分析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规则,如清音和浊音的区分、音调的变化、元音和辅音的拼读等。
【示范演练】1.教师板书相关音标和拼音,用实物道具或课件展示音标的发音。
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进行朗读练习。
3.在学生掌握基本音标的基础上,进行单词和短语的朗读练习。
【指导训练】1.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2.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发音纠正,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的发音。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多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2.配置普通话学习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练习来巩固发音技巧和语音准确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朗读普通话,并纠正了一些常见的发音错误。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普通话发音练习;2.准备一段普通话朗读稿,并自我评价发音的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练、指导训练等,通过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技巧。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互动和纠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
同时,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恰当地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c178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d.png)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课程内容:探究普通话与方言参考教材:《普通话与口语训练》(校本教材)课程安排:4课时活动过程:第1・2课时-导入学习情境导语示例1:央视播放的电视连视剧《闲人马大姐》,同学们看过没有?喜欢吗?(让学生说明原因)这部电视剧在语言上有没有显著特点?(北京方言)由此导入。
导语示例2:喝水(h@fei),大树(d台fCι),有谁听懂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其实它们指的是喝水和大树。
这种语言方式有别于普通话,属于方言。
二、联系文本,整合探究1 .摘读文本并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方言的?明确:方言有两类:一种是地域方言,另一种是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对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群心理上与情感上的凝聚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别在异地他乡,一张口就知你是山东人还是东北人等等,所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社会方言带有职业性和身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也走进人们的生活。
2 .整合信息,采集方言(请一位学生当主持人)①将课前同学们采集的方言进行展示。
采集的方言包括当地地域方言和网络方言,例如普通话里的这边,泰安说成"这窝”,德州说成“这昔兄"。
网络语言里的"88〃表示再见,"斑竹"表示"版主",“521"表示"我爱你〃等等。
也可让学生用熟悉的方言讲故事或谚语,进一步体会该种方言的特点。
例如:大树底下喝凉水,真舒服(dafudιxiaheIiangfei,zhenfufu)β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下载的方言歌曲(如《猫和老鼠》)等。
②讨论问题,探究解难——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例如:问题-:有人认为方言有碍于祖国语言统一,你的观点如何?问题二:推广普通话会消灭方言吗?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三:以粤语歌曲广泛流传为例,思考经济发达以及名人效应是否影响方言的广度?问题四:如PK、MM这样的网络语言能否出现在公共媒体中?如何推广使用?各组推荐一人进行交流,教师总结。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0513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2.png)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声调,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增强对普通话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介绍普通话的定义、地位和重要性讲解普通话的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2. 第二课时:声母讲解普通话声母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声母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3. 第三课时:韵母讲解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韵母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4. 第四课时:声调讲解普通话声调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声调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5. 第五课时:常用词汇和句子讲解普通话常用词汇和句子的发音规则练习常用词汇和句子的发音,提高听说能力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标准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普通话发音准确性。
3. 对口型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正确的口型,纠正发音错误。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纠正发音,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
2. 发音准确性:评估学生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
3. 听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语测试,评估学生的听说能力。
4. 学习成果: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普通话语音示例3. 教学课件:展示普通话发音规则和练习内容4. 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5. 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用于定期测试学生普通话水平六、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保持教室整洁、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2. 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正常使用,为教学提供必要支持。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相关普通话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发音器官2. 第二周:声母发音练习3. 第三周:韵母发音练习4. 第四周:声调发音练习5. 第五周:常用词汇和句子发音练习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04afc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c.png)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4. 增加学生对普通话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2. 第二课时:普通话语音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3. 第三课时:普通话词汇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词汇。
教学难点:区分易错词汇。
4. 第四课时:普通话语法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语法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语法进行句子表达。
5. 第五课时:普通话交际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际。
教学难点: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发音、朗读等示范。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练习普通话。
4. 利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语音教学。
2. 第二周:普通话词汇教学。
3. 第三周:普通话语法教学。
4. 第四周:普通话交际教学。
5. 第五周:复习巩固,进行阶段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用于系统地教授普通话知识。
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标准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模仿。
3. 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5.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机会。
《普通话教程》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普通话概述
![《普通话教程》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普通话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56407c77e21af45b307a8d7.png)
第三节
大力推广普通话
二、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1956年,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成立;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1963年公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1985年,国家三部委正式公布《普通 话异读词审音表》;1982年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推广普通话工作有了法律依据;1986年国家教育 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要将普 通话“重点推行,逐步普及”,使之在20世纪“成为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 语、交际用语”的任务;1997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重申,今后 一个阶段,推广普通话的任务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998年,经 国务院批准,决定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目录
CONTENTS
1
现代汉语
2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3
大力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大力推广普通话
一、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在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多而复杂,造成了不同方言 区人们之间交际的困难,对社会的正常交往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到不 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人们之间交际的困难,有利于社 会的交往,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普通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 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语言文字是主要的信息载体。据统计,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内容 80%以上是语言文字,包括计算机语言的输入和语言识别等。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是信 息产业发展的前提。普通话的推广可以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也为人们 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普通话与口语交际》教案
![《普通话与口语交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5447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9.png)
《普通话与口语交际》教案第一章:普通话概述1.1 普通话的定义与重要性1.2 普通话的特点及其与方言的区别1.3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及其发音方法第二章:普通话语音训练2.1 声母发音训练2.2 韵母发音训练2.3 声调发音训练2.4 语音组合与语调训练第三章:普通话词汇学习3.1 普通话词汇的构成与特点3.2 普通话词汇的分类与应用3.3 常见易错词汇的辨析与练习第四章:口语交际技巧(上)4.1 倾听与回应4.2 表达与阐述4.3 交流与互动第五章:口语交际技巧(下)5.1 演讲与口才5.2 辩论与讨论5.3 情景模拟与实际应用第六章:日常交际场景6.1 问候与礼貌用语6.2 介绍与交流6.3 求助与投诉第七章:工作场景口语交际7.1 职场沟通技巧7.2 商务洽谈与会议主持7.3 职场演讲与报告第八章:情感表达与沟通8.1 表达喜悦、赞美与感激8.2 表达悲伤、不满与歉意8.3 情感沟通技巧与心理调适第九章:跨文化交际9.1 文化差异与交流障碍9.2 跨文化交际策略与技巧9.3 典型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案例分析第十章:口语交际实战演练10.1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10.2 辩论与演讲比赛10.3 实际交际场景的模拟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普通话概述重点关注章节1.3,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及其发音方法。
该环节需要详细讲解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以及声韵调的组合规律。
可以通过发音练习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二、普通话语音训练重点关注章节2.1、2.2、2.3,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训练。
这些环节需要通过大量的发音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各个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特点。
可以通过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对比,帮助学生纠正方言发音。
三、普通话词汇学习重点关注章节3.1,普通话词汇的构成与特点。
该环节需要详细讲解普通话词汇的构成规则,以及与方言词汇的差异。
可以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通话词汇的用法。
大学普通话课教案
![大学普通话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6ef9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f.png)
课程名称:大学普通话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语调、语法知识。
2.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增强语言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普通话推广的认识,提高国家通用语言的运用水平。
教学课时: 16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普通话水平测试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与普通话概述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2. 教学内容:- 普通话的定义和特点- 普通话的历史与发展- 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普通话学习的看法和期望。
第二课时:普通话语音基础1. 教学内容:-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辨析2. 课堂活动:学生跟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普通话语音练习1. 教学内容:-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练习- 词语、句子的语音练习2.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语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普通话语调与语气1.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调的基本知识- 普通话语气的运用2. 课堂活动:学生进行语调、语气练习,教师点评。
第五课时:普通话语法基础1. 教学内容:- 普通话的基本句型- 普通话的语法结构2. 课堂活动:学生进行句子分析,教师讲解。
第六课时:普通话语法练习1. 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法练习2. 课堂活动:学生进行语法练习,教师讲解。
第七课时:普通话阅读理解1. 教学内容:- 普通话阅读理解的方法- 普通话阅读理解的技巧2. 课堂活动:学生阅读文章,进行理解练习,教师讲解。
第八课时:普通话写作1. 教学内容:- 普通话写作的基本要求- 普通话写作的技巧2. 课堂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点评。
第九课时:普通话口语表达1. 教学内容:- 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 普通话口语表达的注意事项2. 课堂活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教师点评。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全)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89847dd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6.png)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地位和重要性,熟悉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2.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学习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掌握发音要领。
3. 第三章:普通话词汇学习普通话常用词汇,提高词汇量。
4. 第四章:普通话语法学习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5. 第五章:普通话听力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标准普通话发音示范。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发音练习、词汇拼写、语法应用等实践活动,提高普通话水平。
4. 利用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听力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检查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练习情况,评估其交际能力。
3.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教材。
2. 教学音频:普通话发音示范音频。
3. 教学视频:普通话教学视频。
4. 练习题库:普通话练习题库。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3课时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交际能力。
3. 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定期组织普通话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关于大家都说普通话的课程教案
![关于大家都说普通话的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e6cf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3.png)
一、教案名称:《大家都说普通话》第一章:普通话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历史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定义及其与方言的区别。
2. 普通话的历史与发展。
3. 普通话的重要性。
4.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5. 普通话的词汇特点。
6. 普通话的语法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普通话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普通话的定义及其与方言的区别。
3. 介绍普通话的历史与发展。
4. 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
5. 讲解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6. 讲解普通话的词汇特点。
7. 讲解普通话的语法特点。
8.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
二、教案名称:《大家都说普通话》第二章:普通话语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节奏。
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声母。
2. 普通话的韵母。
3. 普通话的声调。
4. 发音器官及发音方法。
5. 语音节奏与停顿。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普通话语音的认识。
2. 讲解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发音器官及发音方法。
4. 指导学生进行发音练习。
5. 讲解语音节奏与停顿。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语音节奏和停顿的练习。
三、教案名称:《大家都说普通话》第三章:普通话词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基本词汇。
2. 普通话的常用短语。
3. 词汇的分类和用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普通话词汇的认识。
2. 讲解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和短语。
3. 讲解词汇的分类和用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词汇填空练习。
四、教案名称:《大家都说普通话》第四章:普通话语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和基本语法规则。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教案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e40d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8.png)
一、教案名称: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教案第一章:普通话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历史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语调、语速和音素。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定义和重要性2.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3. 普通话的语调和语速4. 普通话的音素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概念和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练习。
3. 示范法:播放普通话的标准语音样本。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普通话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和语调语速。
3. 练习:学生跟读和模仿普通话的标准语音。
4. 互动:学生分组练习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看普通话示范视频,加深对语音语调的理解。
2. 学生练习普通话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普通话对话进行评估,纠正发音错误。
八、教学资源:1. 普通话示范视频2. 普通话对话材料3. 普通话音素表九、板书设计:1. 普通话概述定义和重要性语音特点语调和语速十、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教案名称: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教案第二章:普通话语音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2.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清晰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声母表和韵母表2. 声调的分类和发音规则3. 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规则。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发音练习和讨论。
3. 示范法:播放普通话标准发音样本。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普通话语音的学习。
2. 讲解:讲解声母、韵母的分类和发音规则。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bb19b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6.png)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力理解能力,增强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兴趣。
4. 加强学生对普通话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1)介绍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2)讲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3)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
2. 第二课时:普通话发音训练(1)声母发音训练:b、p、m、f、d、t、n、l。
(2)韵母发音训练:a、o、e、i、u、ü。
(3)声调发音训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 第三课时:普通话词汇学习(1)讲解普通话词汇的构成规律。
(2)学习常用普通话词汇,并进行口语练习。
(3)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普通话词汇进行表达。
4. 第四课时:普通话语法学习(1)介绍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
(2)讲解词类、短语、句子结构等内容。
(3)进行语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5. 第五课时:普通话听力训练(1)播放普通话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进行听力问答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分析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加深学生对普通话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 运用实践法,进行发音、词汇、语法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利用视听法,播放普通话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4. 采用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普通话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等。
3. 阶段测试:进行普通话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包括发音、口语表达、听力理解等。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38f1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0.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及发音方法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概念、特点及发音方法。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
2. 第二课时:声母发音练习教学重点: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
教学难点:区分声母的准确发音。
3. 第三课时:韵母发音练习教学重点: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
教学难点:区分韵母的准确发音。
4. 第四课时:声调发音练习教学重点:掌握声调的发音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声调进行表达。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普通话表达。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普通话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等。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练习。
3. 采用练习法,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发音准确性,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交际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
3.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教材等教学资料。
2. 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3. 普通话练习卡片、词汇卡片等教学用品。
4. 网络资源,如普通话学习网站、教学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普通话对话,引起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讲解:介绍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等,让学生对普通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4. 练习: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提高发音准确性。
5. 情境教学: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全)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9ea97e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8.png)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的语音系统2. 第二章:普通话发音发音器官及其功能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常见发音错误及纠正方法3. 第三章:普通话词汇词汇的构成与分类词的语音变化常用词语的掌握与运用4. 第四章:普通话语法语法的基本概念词的构成与分类句子的结构与类型日常交际用语常见场景的会话实例礼貌用语与交际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发音方法和语法规则。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发音练习、词汇记忆和会话训练。
3.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发音准确性:通过发音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发音水平。
3. 会话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评估学生的会话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教材一本。
2. 辅助材料:普通话发音器官图解、语音示例磁带或音频文件。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普通话听力训练听力理解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听力水平的途径与建议听力练习的材料选择与设计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分析阅读理解的步骤与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的方法8. 第八章:普通话写作技巧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规范文章结构的安排与组织表达手段的运用与创新9. 第九章:普通话口语表达演讲的准备与技巧辩论的方法与策略即兴发言的训练与提高10. 第十章: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测试的内容与形式测试的备考策略与技巧模拟测试与评估反馈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法:进行听力训练、阅读理解练习、写作指导和口语表达练习。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全)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e5eca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e.png)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普通话概述1.1 普通话的概念及重要性1.2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1.3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2. 第二单元:普通话语音2.1 声母2.2 韵母2.3 声调2.4 语音组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概念、语音特点和发音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错误。
4. 反馈法:教师点评学生发音,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普通话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分析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3. 示范发音,学生跟读模仿,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4.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错误。
5. 教师点评学生发音,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评估其发音进步情况。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普通话发音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三单元:普通话词汇3.1 基本词汇3.2 常用短语3.3 词汇辨析2. 第四单元:普通话句子4.1 简单句4.2 复合句4.3 句式变换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词汇和句子的基本结构及用法。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相互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语法错误。
4. 任务型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授课班级
09单招、平广、家装
授课课时
1
授课形式
讲授法、讨论法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章: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述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了解语言和语言特点,普通话的形成和特点,汉语方言和方言分区以及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的情况。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普通话。2、讲述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要求学生能掌握语音的基本知识,对普通话语音和英语语音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普通话语音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语言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1、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
(二)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
2、结构的层级性
3、能产性
4、传授性
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
(一)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出来。
(二)音素的分类
音素按发音情况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元音和辅音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练习朗读
教学后记
审
批
栏
应备课时
课时
实备课时
评价: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二、新授
三、作业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一种工具
(二)语言是人们在交际时使用的工具
(三)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教学重点
1、“语言”、“共同语”、“方言”、“普通话”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
2、音素和音节,元音和辅音,声母、韵母和声调等基本概念;音节的构成;韵母的构成方式。普通话语音的“三大特点”。
教学难点
1、“语言”、“共同语”、“方言”、“普通话”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
2、音素和音节,元音和辅音,声母、韵母和声调等基本概念;音节的构成;韵母的构成方式。普通话语音与英语语音的比较。
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单位,有的音节由一个音素构成,有的音节由多个音素构成。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能包含有四个音素。
如:é、ōu、piāo、 Chéng、zhuàng、qiáng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但儿化词例外。如:“花儿”、“今儿”等
三、声母、韵母、声调
把音节分析为音素是一般语音学的分析法,把音节分成声母、韵母和声调则是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分析法。
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ng。
(三)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气流是否受阻。
2、发音器官是否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气流强弱。
4、声带是否颤动。
(m、n、l、r、ng)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
如:公园的风景真好。
Gongyuan de fengjing zhen hao.
元音与韵母的关系、辅音和声母的关系怎样?(通过对照书本上的字词练习。)
《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构成。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在汉语中,每个音节均有声调,声调的不同能够区别语言单位的含义,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1) yū—yú—yǔ—yù
(2) 新北京,新奥运。
Xīn Běijīng,xīn àoyùn。
(3)wuli
(一) 声母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如:dao 中的d
(二)韵母
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如:piao中的iao
(三)声调
声调是指音节在发音时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如:gāo、gáo、gǎo、gào
四、《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发布推行的,是国家制定的拼写汉语、汉字的法定标准 。
1、元音
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不受显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元音声音响亮,可以延长,发音时各发音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都是乐音。普通话中共有10个元音,
它们是:a、o、e、ê、i、u、ü、er、-i(前)-i(后)。
2、辅音
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明显阻碍而形成的音是辅音。
辅音一般不能延长,声音一般不响亮,发音时个别发音部位特别紧张等。普通话中共用到了22个辅音,
二、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1、普通话音节结构以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需要有元音作韵腹;
如:xin zhongguo (新中国)
2、元音可以多至三个;
如:piao、 chuai
3、由复合元音构成的音节较多,乐音成分比例大,富有音乐性。
如:bei 、liu、dao、pian
三、没有复辅音
在普通话音节中没有两三个辅音相连的现象,辅音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和结尾,因此,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的界限比较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