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
正余弦公式大全
正余弦公式大全正余弦公式大全:1.正弦函数:正弦函数的公式是:y=sinθ,其中θ表示弧度。
2.余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公式为:y=cosθ,其中θ表示弧度。
3.正切函数:正切函数的公式为:y=tgtθ,其中θ表示弧度。
4.反正弦函数:反正弦函数的公式为:y= sin-1x,其中x表示反正弦函数的自变量。
5.反余弦函数:反余弦函数的公式为:y=cos-1x,其中x表示反余弦函数的自变量。
6.反正切函数:反正切函数的公式为:y=tg-1x,其中x表示反正切函数的自变量。
7.正割函数:正割函数的公式为:y=secθ,其中θ表示弧度。
8.余割函数:余割函数的公式为:y= cscθ,其中θ表示弧度。
9.余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公式为:y=cotθ,其中θ表示弧度。
10.反正割函数:反正割函数的公式为:y=sec-1x,其中x表示反正割函数的自变量。
11.反余割函数:反余割函数的公式为:y=csc-1x,其中x表示反余割函数的自变量。
12.反余切函数:反余切函数的公式为:y=cot-1x,其中x表示反余切函数的自变量。
正余弦公式的应用:1.三角恒等式:三角恒等式的公式可以为:sinθ=cosθ,tgtθ=secθ,cotθ=cscθ。
2.三角函数关系式: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公式可以为:sin2θ+cos2θ=1,tan2θ+1=sec2θ,cot2θ+1=cscy2θ。
3.振动函数:振动函数表达式可以为:Y=Asinωt+b,其中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正余弦函数的自变量,b表示相位移动量。
4.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表示式可以为:X=Acos(ωt+θ),Y= Asin(ωt+θ),其中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正余弦函数的自变量,θ表示相位移动量。
5.振动和回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t2+bt+c=0,其中a,b,c是常量,而t表示根号式振动解,可以化为:t=(-b±√b2-4ac)/2a,其中“±”代表正负号。
三角函数算边长的公式
三角函数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中的边长,其中最常用的三个三角函数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下面是利用这些三角函数计算三角形边长的公式:1. 正弦函数(Sine):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其中θ为一个锐角,正弦函数的公式为:sin(θ) = 对边 / 斜边。
通过重排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对边的长度:对边 = 斜边×sin(θ)。
2. 余弦函数(Cosine):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其中θ为一个锐角,余弦函数的公式为:cos(θ) = 邻边 / 斜边。
通过重排这个公式,可以计算邻边的长度:邻边 = 斜边× cos(θ)。
3. 正切函数(Tangent):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其中θ为一个锐角,正切函数的公式为:tan(θ) = 对边 / 邻边。
通过重排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对边的长度:对边 = 邻边× tan(θ)。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并且角度应该以弧度为单位。
如果给定的角度以度数形式给出,可以使用三角函数的度数转换公式将其转换为弧度。
此外,要使用这些公式计算边长,还需要已知的一个边长和一个角度。
总结起来,利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公式如下:- 对边 = 斜边× sin(θ)- 邻边 = 斜边× cos(θ)- 对边 = 邻边× tan(θ)其中,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对边是与角度θ相对的边的长度,邻边是与角度θ相邻的边的长度。
三角函数转化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转化公式大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在数学、物理、工程等学科中应用广泛。
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题目时,经常会用到一些三角函数的转化公式,这些公式可以用来简化三角函数的计算和推导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转化公式,并给出其推导过程和应用示例。
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①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式为:sin(x) = cos(π/2 - x),cos(x) = sin(π/2 - x)。
推导过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sin(x) = y/r,cos(x) = x/r,其中x、y均为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角的对边和邻边,r为斜边。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²+y²=r²,两边同时除以r²可得:(x²/r²)+(y²/r²)=1将sin²(x) + cos²(x) = 1代入上式中可得:sin²(x) + sin²(π/2 - x) = 1即可得到sin(x) = cos(π/2 - x)。
应用示例:已知三角形ABC中,∠A = 60°,求∠B所对边BC的长度。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60°) = BC/AB。
根据sin(x) = cos(π/2 - x)可得cos(30°) = BC/AB。
由余弦函数的定义可得:cos(30°) = x/r = BC/AB,其中r为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
因此,BC = AB * cos(30°)。
2.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关系:②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关系式为:tan(x) = cot(π/2 - x),cot(x) = tan(π/2 - x)。
推导过程:根据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可得:tan(x) = y/x,cot(x) = x/y。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² + y² = r²,两边同时除以xy可得:(x²/r²) + (y²/r²) = 1将tan²(x) + 1 = sec²(x)代入上式中可得:tan²(x) + cot²(x) =1即可得到tan(x) = cot(π/2 - x)。
三角函数转换公式
三角函数转换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常用于解决与角度和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一般来说,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而三角函数的转换公式是一系列关系,可以将一个三角函数转化为另一个三角函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角度和三角形。
一、正弦函数转换公式1. 正弦函数的基本公式是:sinθ = 对边/斜边,其中θ为一个锐角。
2. 利用正弦函数转换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1)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cosθ = sin(90° - θ),即余弦函数等于角度的补角的正弦函数。
(2)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tanθ = sinθ/√(1 - sin²θ),即正切函数等于正弦函数除以(1 - 正弦函数的平方根)。
二、余弦函数转换公式1. 余弦函数的基本公式是:cosθ = 邻边/斜边,其中θ为一个锐角。
2. 利用余弦函数转换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1)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sinθ = cos(90° - θ),即正弦函数等于角度的补角的余弦函数。
(2)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tanθ = √(1 - cos²θ)/cosθ,即正切函数等于(1 - 余弦函数的平方根)除以余弦函数。
三、正切函数转换公式1. 正切函数的基本公式是:tanθ = 对边/邻边,其中θ为一个锐角。
2. 利用正切函数转换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1)正弦函数与正切函数的关系:sinθ = tanθ/√(1 + tan²θ),即正弦函数等于正切函数除以(1 + 正切函数的平方根)。
(2)余弦函数与正切函数的关系:cosθ = 1/√(1 + tan²θ),即余弦函数等于1除以(1 + 正切函数的平方根)。
通过这些转换公式,我们可以灵活地在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更方便地解决与角度和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在应用这些公式时,我们需要牢记对应的定义和关系,以确保计算准确。
关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
关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常见函数,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任意实数 x,正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sin(x) = 垂直边长 / 斜边长。
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cos(x) = 邻边长 / 斜边长。
其中,垂直边长和邻边长分别与角度 x 和一个单位圆相交的线段有关。
在数学上,1个单位圆是一个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的圆,而垂直边长与邻边长则分别与该圆的 x 轴和 y 轴交点间的距离有关。
通过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一些常见角度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例如,sin(30°) = 1/2,cos(60°) = 1/2。
这些答案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使用这两个函数来计算边长和角度。
正余弦公式大全
正余弦公式大全正弦和余弦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两个函数,它们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公式是我们学习三角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介绍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和运用。
首先,我们来看正弦函数的公式。
正弦函数通常用sin表示,其公式可以表示为:sinθ = 对边 / 斜边。
其中,θ代表角度,对边表示与这个角度相对的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度,斜边表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正弦函数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角度与其对边和斜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任意角度的正弦值,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度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余弦函数的公式。
余弦函数通常用cos表示,其公式可以表示为:cosθ = 邻边 / 斜边。
与正弦函数类似,余弦函数也是描述了一个角度与其邻边和斜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余弦函数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任意角度的余弦值,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度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公式经常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在物理学中,正弦和余弦函数可以描述波的运动规律;在工程学中,正弦和余弦函数可以描述机械振动的规律。
因此,掌握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这些领域的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基本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公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数学关系推导出一些常见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恒等式。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sin²θ + cos²θ = 1。
这个恒等式被称为三角恒等式,它表明了正弦和余弦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这个恒等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其他与正弦和余弦函数相关的数学性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函数。
总之,正弦和余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两个函数,它们的公式和性质对于数学和物理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解决各种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正切余切正弦余弦公式
正切余切正弦余弦公式
正切tanA=对边/邻边;余切cotA=邻边/对边;正弦sinA=对边/斜边;余弦cosA=邻边/斜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
三角函数相关公式
积化和差
sin(a)sin(b)=-1/2*[cos(a+b)-cos(a-b)]
cos(a)cos(b)=1/2*[cos(a+b)+cos(a-b)]
sin(a)cos(b)=1/2*[sin(a+b)+sin(a-b)]
cos(a)sin(b)=1/2*[sin(a+b)-sin(a-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公式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公式在几何学中,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两个重要的公式。
它们在解决三角形和向量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公式。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用来计算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公式。
具体来讲,它用于计算一个三角形的某个角度的余弦值。
用符号表示,余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 cos(C)其中,a、b和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C是它们之间的夹角,cos是余弦函数。
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缺失部分。
例如,当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条边的长度。
同样地,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出一个角度的大小。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是用来计算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公式。
但它和余弦定理不同,它用于计算三角形内一个角的正弦值或计算三角形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
具体来讲,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a / sin(A) =b / sin(B) =c / sin(C)其中,a、b和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和C是分别位于它们对应边的顶点处的角度。
正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内角度或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当我们已知一个角的大小和它对应的边长时,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出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同样地,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内三个角的大小,也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出三条边的长度比例关系。
通过掌握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在解决三角形和向量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这两个公式也对我们理解和应用数学和物理学知识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基本公式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基本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角度与三角比之间的关系。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函数的定义、基本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在单位圆上,从x轴正向到射线与单位圆的交点之间的弧度即为角的弧度。
正弦函数将给定角度的正弦值映射到数轴上。
其定义如下:sin(θ) = y/r其中θ为角度,y为对边,r为斜边。
2.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余弦函数表示角的余弦值在数轴上的投影长度。
其定义如下:cos(θ) = x/r其中θ为角度,x为邻边,r为斜边。
3.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正切函数表示角的正切值在数轴上的投影比。
其定义如下:tan(θ) = y/x其中θ为角度,y为对边,x为邻边。
4. 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余切函数表示角的余切值在数轴上的投影比。
其定义如下:cot(θ) = x/y其中θ为角度,y为对边,x为邻边。
5. 正割函数(secant function):正割函数表示角的正割值在数轴上的投影长度。
其定义如下:sec(θ) = r/x其中θ为角度,x为邻边,r为斜边。
6. 余割函数(cosecant function):余割函数表示角的余割值在数轴上的投影长度。
其定义如下:csc(θ) = r/y其中θ为角度,y为对边,r为斜边。
这些函数在不同的角度上有不同的值,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器得到具体数值。
同时,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基本公式和关系,如下:1. 互余关系(co-function identities):sin(θ) = cos(90° - θ)cos(θ) = sin(90° - θ)tan(θ) = cot(90° - θ)cot(θ) = tan(90° - θ)sec(θ) = csc(90° - θ)csc(θ) = sec(90° - θ)2.三角函数的平方和差:sin²(θ) + cos²(θ) = 1tan²(θ) + 1 = sec²(θ)cot²(θ) + 1 = csc²(θ)3.三角函数的倒数:sec(θ) = 1/cos(θ)csc(θ) = 1/sin(θ)cot(θ) = 1/tan(θ)4.符号关系:根据角度的位置和象限,三角函数的值可能为正或负。
三角函数的和角与差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角与差角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们在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以及工程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求解三角函数中的角的和与差关系,则需要用到和角与差角公式。
本文将着重介绍三角函数的和角与差角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一、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1. 正弦函数的和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和角公式可以表示为:sin(x+y) = sin x * cos y + cos x * sin y2. 余弦函数的和角公式余弦函数的和角公式可以表示为:cos(x+y) = cos x * cos y - sin x * sin y3. 正切函数的和角公式正切函数的和角公式可以表示为:tan(x+y) = (tan x + tan y) / (1 - tan x * tan y)二、三角函数的差角公式1. 正弦函数的差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差角公式可以表示为:sin(x-y) = sin x * cos y - cos x * sin y2. 余弦函数的差角公式余弦函数的差角公式可以表示为:cos(x-y) = cos x * cos y + sin x * sin y3. 正切函数的差角公式正切函数的差角公式可以表示为:tan(x-y) = (tan x - tan y) / (1 + tan x * tan y)三、和角与差角公式的应用1. 应用举例:求解三角函数值通过和角与差角公式,我们可以化简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从而更方便地求解其值。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和角公式将sin(α+β) 表达式化简为已知角度的正弦函数值的乘积之和,进而得到具体数值。
2. 应用举例:证明恒等式利用和角与差角公式,我们可以证明一些重要的三角函数恒等式。
例如,利用和角公式可以证明 si n²θ + cos²θ = 1 这个著名的三角函数恒等式。
3. 应用举例:解决几何问题三角函数的和角与差角公式在几何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
数学正切正弦余弦公式
数学正切正弦余弦公式
我们要了解数学中的正切、正弦和余弦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
正弦(sin)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cos)是直角三角形中,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切(tan)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正弦、余弦和正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1. 正弦的平方加上余弦的平方等于1,即:sin^2(θ) + cos^2(θ) = 1
2. 正切等于正弦除以余弦,即:tan(θ) = sin(θ) / cos(θ)
3. 正弦等于余切的倒数,即:sin(θ) = 1 / tan(θ)
4. 余弦等于正切的倒数,即:cos(θ) = 1 / tan(θ)
这些公式是三角函数的基础,它们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中非常有用。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商的关系:平方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诱导公式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2tanα/2sinα=——————1+tan2α/21-tan2α/2cosα=——————1+tan2α/22tanα/2tanα=——————1-tan2α/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2tanαtan2α=—————1-tan2α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3tanα-tan3αtan3α=——————1-3tan2α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α+βα-βsinα+sinβ=2sin—--·cos—-—22α+βα-βsinα-sinβ=2cos—--·sin—-—22α+βα-βcosα+cosβ=2cos—--·cos—-—22α+βα-βcosα-cosβ=-2sin—--·sin—-—221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1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1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1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化asinα±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补充微分阶段的公式sinx'=cosxcosx'=-sinxtanx'=secx^2cotx'=-cscx^2secx'=secxtanxtxcscx'=-cscxcotxarcsinx'=1-x^2^-1/2arccosX'=-1-X^2^-1/2arctanX'=1+^2^-1artcotX0'=-1/1+X^2PS.X^2的意思是X的平方1.诱导公式sin-a=-sinacos-a=cos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a=sinacosπ-a=-cosasinπ+a=-sinacosπ+a=-cosa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sinacosb+cosα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3.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4.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b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6.万能公式sina=2tana21+tan2a2cosa=1-tan2a21+tan2a2tana=2tana21-tan2a2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asina+bcosa=a2+b2sina+c其中tan=baasina+bcosa=a2+b2cosa-c其中tan=ab1+sina=sina2+cosa221-sina=sina2-cosa22三角恒等式sin2θ+cos2θ=1;1+tan2θ=sec2θ;1+cot2θ=csc2θ复角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倍角公式sin2θ=2sinθcosθcos2θ=cos2θ–sin2θ=2cos2θ–1=1–2sin2θ倍角平方sin2θ=1-cos2θ2;cos2θ=1+cos2θ2积化和差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2cosAcosB=cosA–B+cosA+B三角函数基本公式sinθ=对边斜边正弦,cosθ=邻边斜边余弦,tanθ=sinθcosθ正切cotθ=cosθsinθ余切,secθ=1cosθ正割,cscθ=1sinθ余割1.诱导公式sin-a=-sinacos-a=cos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a=sinacosπ-a=-cosasinπ+a=-sinacosπ+a=-cosa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3.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4.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b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6.万能公式sina=2tana21+tan2a2cosa=1-tan2a21+tan2a2tana=2tana21-tan2a2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asina+bcosa=a2+b2sina+c其中tan=ba asina+bcosa=a2+b2cosa-c其中tan=ab 1+sina=sina2+cosa221-sina=sina2-cosa22。
三角形的正弦余弦与正切计算
三角形的正弦余弦与正切计算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关于角度或弧度的函数,其中最常用的三个函数是正弦(sine),余弦(cosine)和正切(tangent)。
在三角形中,正弦、余弦和正切可以用于计算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正弦(Sine)的计算及应用正弦是一个三角函数,通常用sin表示,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以角A为例,其对边为a,斜边为c,则正弦的计算公式如下:sin A = a / c正弦函数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大小。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对边和斜边的长度,可以使用正弦函数计算出角的正弦值,从而确定角的大小。
同时,正弦函数可以用于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例如计算高度、距离等。
二、余弦(Cosine)的计算及应用余弦也是一个三角函数,通常用cos表示,表示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以角A为例,其邻边为b,斜边为c,则余弦的计算公式如下:cos A = b / c余弦函数可以用于计算角的大小,与正弦函数类似。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邻边和斜边的长度,可以使用余弦函数计算出角的余弦值,从而确定角的大小。
余弦函数也可用于求解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计算边长、角度等。
三、正切(Tangent)的计算及应用正切是一个三角函数,通常用tan表示,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以角A为例,其对边为a,邻边为b,则正切的计算公式如下:tan A = a / b正切函数可以用于计算角度的大小。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对边和邻边的长度,可以使用正切函数计算出角的正切值,从而确定角的大小。
正切函数也可应用于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计算边长、角度等。
四、三角函数的应用举例例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求其角B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值。
解:角B的对边为6,斜边为10。
根据正弦函数的计算公式,可得:sin B = 6 / 10 = 0.6根据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可得:cos B = 8 / 10 = 0.8例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4,求其顶角的正切函数值。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一、基本定义及性质1. 正弦函数(sin):sin A = 对边 / 斜边cos A = 临边 / 斜边tan A = 对边 / 临边余切函数(cot):cot A = 临边 / 对边2.零度三角函数:sin 0° = 0, cos 0° = 1, tan 0° = 0, cot 0° = ∞3.π/6弧度三角函数:sin (π/6) = 1/2, cos (π/6) = √3/2, tan (π/6) = 1/√3, cot (π/6) = √34.π/4弧度三角函数:sin (π/4) = √2/2, cos (π/4) = √2/2, tan (π/4) = 1, cot (π/4) = 15.π/3弧度三角函数:sin (π/3) = √3/2, cos (π/3) = 1/2, tan (π/3) = √3, cot (π/3) = 1/√36.相反角关系:sin (-A) = -sin A, cos (-A) = cos A, tan (-A) = -tan A, cot (-A) = -cot A7.90°三角函数:sin 90° = 1, cos 90° = 0, tan 90° = ∞, cot 90° = 08.π/2弧度三角函数:sin (π/2) = 1, cos (π/2) = 0, tan (π/2) = ∞, cot (π/2) = 09.倒数关系:sin (π - A) = sin A, cos (π - A) = -cos A, tan (π - A) = -tan A, cot (π - A) = -cot A10.余角关系:sin (π/2 - A) = cos A, cos (π/2 - A) = sin A, tan (π/2 -A) = cot A, cot (π/2 - A) = tan A二、和差与倍角公式1.和差公式:sin (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 (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tan (A ± B) = (tan A ± tan B) / (1 ∓ tan A tan B)2.二倍角公式:sin 2A = 2 sin A cos Acos 2A = cos^2 A - sin^2 A = 2 cos^2 A - 1 = 1 - 2 sin^2 A tan 2A = (2 tan A) / (1 - tan^2 A)三、万能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倒数、减角公式、二倍角公式的推广形式)1.正弦函数倒数公式:csc A = 1 / sin A2.余弦函数倒数公式:sec A = 1 / cos A3.正切函数倒数公式:cot A = 1 / tan A4.减角公式:sin (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 (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tan (A - B) = (tan A - tan B) / (1 + tan A tan B)5.二倍角公式推广形式:sin 2A = 2 sin A cos Acos 2A = cos^2 A - sin^2 A = 2 cos^2 A - 1 = 1 - 2 sin^2 A tan 2A = (2 tan A) / (1 - tan^2 A)四、积和差公式1.积公式:sin A sin B = (1/2)[cos(A-B) - cos(A+B)]cos A cos B = (1/2)[cos(A-B) + cos(A+B)]sin A cos B = (1/2)[sin(A-B) + sin(A+B)]2.差公式:sin A - sin B = 2 cos[(A+B)/2] sin[(A-B)/2]cos A - cos B = -2 sin[(A+B)/2] sin[(A-B)/2]sin A + sin B = 2 sin[(A+B)/2] cos[(A-B)/2]cos A + cos B = 2 cos[(A+B)/2] cos[(A-B)/2]五、其他重要性质1. 正弦函数的周期:2π,即sin (x + 2π) = sin x余弦函数的周期:2π,即cos (x + 2π) = cos x2.正弦函数的奇偶性:sin (-x) = -sin x,即 sin 函数是奇函数sin (π + x) = -sin x,即 sin 函数是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3.余弦函数的奇偶性:cos (-x) = cos x,即 cos 函数是偶函数cos (π + x) = -cos x,即 cos 函数是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4.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间接关系:sin^2 x + cos^2 x = 1。
三角函数公式和差
三角函数公式和差首先我们来看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公式和差:1.正弦函数的公式和差: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2.余弦函数的公式和差: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接下来我们来看正切函数的公式和差:1.正切函数的和差:tan(A + B) = (tan(A) + tan(B))/(1 - tan(A)tan(B))tan(A - B) = (tan(A) - tan(B))/(1 + tan(A)tan(B))这些公式和差的推导过程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三角恒等式进行推导得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这些公式和差,我们可以求解各种三角函数的值,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公式和差常常用于求解三角函数的和、差和积的关系,以及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几何上,可以利用这些公式来计算两个向量的夹角,进而求解一些几何问题;在物理学中,可以利用这些公式来计算波的叠加效应,解决一些波动问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差来解决问题。
例题:已知三角形ABC中,∠A=30°,∠B=45°,三边分别为a、b、c。
求证:c=sqrt(2ab)。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sin(∠C) = sin(∠A + ∠B) = sin(30° + 45°) = sin(75°)根据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差,可以得到:sin(75°) = sin(45°)cos(30°) +cos(45°)sin(30°)= sqrt(2)/2 * sqrt(3)/2 + sqrt(2)/2 * 1/2= (sqrt(2)sqrt(3) + sqrt(2))/4= (sqrt(6) + sqrt(2))/4另一方面,根据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关系:c/sin(∠C) = 2R(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所以,c = 2Rsin(∠C)根据三角形的外接圆性质,可以得到:R = c/(2sin(∠C))将以上结果代入,可以得到:c/(2sin(∠C)) = (sqrt(6) + sqrt(2))/4c = (2sqrt(6) + 2sqrt(2))sin(∠C)/4c = (sqrt(6) + sqrt(2))sin(∠C)/2根据之前求得的sin(75°),可以得到:c = (sqrt(6) + sqrt(2))(sqrt(6) + sqrt(2))/4c = (6 + 2 + 2sqrt(12))/4c = sqrt(2 + sqrt(3)) * sqrt(2 + sqrt(3))另一方面,根据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关系:c = sqrt(a^2 + b^2 - 2abcos(∠C))将题目中的∠A、∠B和题目要证明的结论代入,可以得到:sqrt(a^2 + b^2 - 2abcos(∠C)) = sqrt(2ab)a^2 + b^2 - 2abcos(∠C) = 2ab(a - b)^2 = 2ab - 2abcos(∠C)(a - b)^2 = 2ab(1 - cos(∠C))(a - b)^2 = 2ab(1 - (2sqrt(6) + 2sqrt(2))(sqrt(6) +sqrt(2))/8)(a - b)^2 = 2ab(1 - (2sqrt(6) + 2sqrt(2))(sqrt(6) +sqrt(2))/8)(a - b)^2 = 2ab(1 - (2(6 + 2) + 2sqrt(12)(sqrt(6) +sqrt(2)))/8)(a - b)^2 = 2ab(1 - (20 + 2sqrt(12)(sqrt(6) + sqrt(2)))/8)(a - b)^2 = 2ab(1 - (20 + 2sqrt(72))/8)(a - b)^2 = 2ab(1 - (20 + 2 * 6 * sqrt(2))/8)(a - b)^2 = 2ab(1 - (20 + 12 * sqrt(2))/8)(a - b)^2 = 2ab(1 - (10 + 6 * sqrt(2))/4)(a - b)^2 = 2ab(1 - (10 + 3 * sqrt(2))/2)(a - b)^2 = 2ab(2 - (10 + 3 * sqrt(2)))(a - b)^2 = 2ab(2 - 10 - 3 * sqrt(2))(a - b)^2 = 2ab(-8 - 3 * sqrt(2))(a - b)^2 = -16ab - 6 * sqrt(2)ab可以看出,等式两边并不相等。
三角函数求值怎么计算公式
三角函数求值怎么计算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数学和物理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它们可以用来描述角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用三角函数来求值,下面将介绍三角函数求值的计算公式。
1. 正弦函数的求值公式。
正弦函数的求值公式为,sin(θ) = 对边/斜边。
其中,θ为角度,对边指的是角度对应的直角三角形中与该角度相对的边的长度,斜边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举个例子,如果要求sin(30°)的值,可以先构造一个30°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公式sin(30°) = 对边/斜边,计算出对边和斜边的比值,从而求得sin(30°)的值。
2. 余弦函数的求值公式。
余弦函数的求值公式为,cos(θ) = 邻边/斜边。
其中,θ为角度,邻边指的是角度对应的直角三角形中与该角度相邻的边的长度,斜边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举个例子,如果要求cos(45°)的值,可以先构造一个45°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公式cos(45°) = 邻边/斜边,计算出邻边和斜边的比值,从而求得cos(45°)的值。
3. 正切函数的求值公式。
正切函数的求值公式为,tan(θ) = 对边/邻边。
其中,θ为角度,对边指的是角度对应的直角三角形中与该角度相对的边的长度,邻边指的是角度对应的直角三角形中与该角度相邻的边的长度。
举个例子,如果要求tan(60°)的值,可以先构造一个60°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公式tan(60°) = 对边/邻边,计算出对边和邻边的比值,从而求得tan(60°)的值。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三角函数,还有其它一些三角函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等,它们的求值公式也可以类似地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求得。
在实际应用中,三角函数的求值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比如在工程中用来计算力的方向和大小、在天文学中用来计算星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等。
sincos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中的正弦(sine)和余弦(cosine)是基本的三角函数,它们有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关系。
以下是sincos函数公式大全:1.基本定义:正弦(sine)函数定义为:sin(A) = a/c,其中a是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c是斜边。
余弦(cosine)函数定义为:cos(A) = b/c,其中b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临边,c是斜边。
2.三角恒等式:sin^2(A) + cos^2(A) = 1。
这是三角函数的基本恒等式,表示任意角度A的正弦和余弦的平方和为1。
3.和差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4.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
cos2A = cos^2(A) - sin^2(A)。
5.半角公式:sin(A/2) = ±√[(1-cosA)/2]。
cos(A/2) = ±√[(1+cosA)/2]。
6.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 = [cos(A-B) - cos(A+B)]/2。
cosAsinB = [sin(A+B) - sin(A-B)]/2。
sinAcosB = [sin(A+B) + sin(A-B)]/2。
cosAcosB = [cos(A+B) + cos(A-B)]/2。
7.诱导公式:对于角度π/2 ± A,有:sin(π/2 + A) = cosA。
sin(π/2 - A) = cosA。
cos(π/2 + A) = -sinA。
cos(π/2 - A) = sinA。
8.双曲正弦和双曲余弦:双曲正弦(hyperbolic sine)是sinh(x) = (e^x - e^-x) / 2。
双曲余弦(hyperbolic cosine)是cosh(x) = (e^x + e^-x) / 2。
sin和cos加减法公式
sin和cos加减法公式在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函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加减法公式。
正弦函数的加减法公式正弦函数的加减法公式是:sin(x ± y) = sin(x)cos(y) ± cos(x)sin(y)其中,x和y是任意实数。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当我们需要求解sin(x ± y)时,可以通过已知的sin(x)和cos(x)以及sin(y)和cos(y)来计算。
这个公式的证明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恒等式来完成。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sin(π/4 + π/6):sin(π/4 + π/6) = sin(π/4)cos(π/6) + cos(π/4)sin(π/6)= (1/√2)(√3/2) + (1/√2)(1/2)= (√3 + 1)/2√2余弦函数的加减法公式余弦函数的加减法公式是:cos(x ± y) = cos(x)cos(y) ∓ sin(x)sin(y)其中,x和y是任意实数。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当我们需要求解cos(x ± y)时,可以通过已知的cos(x)和sin(x)以及cos(y)和sin(y)来计算。
这个公式的证明也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恒等式来完成。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cos(π/4 + π/6):cos(π/4 + π/6) = cos(π/4)cos(π/6) - sin(π/4)sin(π/6)= (1/√2)(√3/2) - (1/√2)(1/2)= (√3 - 1)/2√2应用举例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加减法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求解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角度分解成两个角度的和或差,然后再使用加减法公式来计算。
这个方法在解决三角函数方程、三角函数不等式等问题时非常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4.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b)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1
sinα ·cos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sin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cosβ=-[cos(α+β)+cos(α-β)]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6.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2
1
sinα ·sinβ=- -[cos(α+β)-cos(α-β)]
2
化asinα ±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补充微分阶段的公式
(sinx)'=cosx (cosx)'=-sinx
(tanx)'=(secx)^2
(cotx)'=-(cscx)^2
(secx)'=secx*tanxtx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
a?sin(a)+b?cos(a)=a2+b2sin(a+c) 其中 tan?=ba
a?sin(a)+b?cos(a)=a2+b2cos(a-c) 其中 tan?=ab
1+cot2α=csc2α
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 sinθ(余割)
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3.和差化积公式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2cosAsinB=sin(A+B) –sin(A–B)
2sinAsinB=cos(A–B) –cos(A+B)
2cosAcosB=cos(A–B)+cos(A+B)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sinθ=对边斜边(正弦),
cosθ=邻边斜边(余弦),
tanθ=sinθ cosθ(正切)
cotθ=cosθ sinθ(余切),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cos(a)-cos(b)=-2sin(a+b2)sin(a-b2)
4.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b)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关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三角恒等式
sin2θ+cos2θ=1;1+tan2θ=sec2θ;1+cot2θ=csc2θ
复角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1-tan2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倍角公式
sin2θ=2sinθcosθ
cos2θ=cos2θ–sin2θ=2cos2θ–1=1–2sin2θ
倍角平方
sin2θ=1-cos2θ 2;cos2θ=1+cos2θ 2
积化和差
2sinAcosB=sin(A+B)+sin(A–B)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scx)'=-cscx*cotx
arcsinx)'=(1-x^2)^(-1/2)
arccosX)'=-(1-X^2)^(-1/2)
arctanX)'=(1+^2)^(-1)
artcotX0'=-1/(1+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