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形象新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唐僧人物形象新解

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极富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创举,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性的描写就是它的成就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构造人物形象,多方面、立体化的塑造人物性格。使其主人公的整体感觉是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灵魂。

关键词非自愿胆小怕事说谎

前言

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佛法高深、知识渊博、信念坚定。但吴承恩没有把唐僧写成一个圣僧,他笔下的唐僧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普通人,他和其他普通人一样都是会犯错误的凡夫俗子。一、唐僧西天取经并非自愿

唐僧西天取经是并非自愿。《西游记》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中写道。

当时唐朝的皇上李世民召开水陆大会宣讲佛法,唐僧是主讲僧人,声势浩大。这时会场上来了两个和尚,和尚是观音和她的弟子变化的,他们的来意是“货卖袈裟`锡杖,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卖。”原著中写道“禅杖五千两,袈裟两千两”在当时年代七千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一百三十万人民币。唐太宗听闻此后果断买下,转手就送与唐玄奘,书中是这样描绘唐玄奘身披袈裟,手持锡杖。“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众人看来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当唐僧穿着袈裟再法台上传授佛法时,菩萨化身的和尚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唐王一听,觉得我浩浩大唐天国正需要这大乘佛法救助万千百姓脱离困苦,便问那和尚,哪里有这大乘佛法。和尚说在大西山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之处,离此十万八千里。唐王闻言就立即问一众僧人谁愿意走这一趟,而众人却把目光聚在了唐玄奘身上。

唐僧心知肚明此次取经任务终会落在自己头上,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而此时众人的目光又都在唐僧身上,连唐王也在盯着唐僧,在等他做出决定。唐僧当时的处境是骑虎

难下,逃是不行的,于是他说“贫僧不才。愿效其鞍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其实唐僧并不愿去的,临行前徒弟问唐僧“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在原著中唐僧是这样对答的“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不得不”三字道出了唐僧并非自愿去取经。

唐僧也像普通人一样,知道此去路途遥远,千难万险,心里是十分不愿意去的,但在当时的那种情形下,又不得不去。何况自己又是誉响全国的得道高僧,佛法高深,品德高尚,深受大唐子民的尊敬。被“圣僧”这一头衔束缚着,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会受到各种约束,为了维护这份神圣的圣僧名誉,唐僧更要应下来,即使心里再不愿去也得去,而且是非去不可的。唐僧是被名声所累,身不由己。

二、唐僧也有贪生怕死、懦弱无能的一面

在《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中,唐僧骑的白马被小白龙吃掉,唐僧抱怨孙悟空没有保护好,哭闹起来,原著中这样写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孙悟空见唐僧哭,就更加急躁。

孙悟空受不得唐僧哭闹,非要找到那厮,叫他还马,唐僧这时着急了,扯住孙悟空说,“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从唐僧的言语中可以看出连自己走路问题没了着落都要哭哭啼啼,圣僧风度大减。

孙悟空听见唐僧的话,更加嗔怒,暴跳如雷,让去找的是他,不让去找的也是他。没有马怕走路累,去找马又怕留自己一人会遇到危险。是去也不成不去也不成。最终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保护唐僧。至此方才罢休。

唐僧非常怕听到或是遇到妖怪。在第二十回中也提到过,唐僧一听到妖怪救大惊失色、做不安稳,吓得滚下马鞍,大念“阿弥陀佛”见到青面獠牙的怪物,他就惊呼“我命休矣”。一旦被妖怪抓住,便一口一个“大王饶命”。全无男子气概,连猪八戒都说他“师傅老大不济事”。

唐僧虽然佛法高深,但始终没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般的一身功夫,没有谋生能力,面对妖魔鬼怪,不及三个徒弟勇敢。

细皮嫩肉的唐僧自小就没有受过什么苦,他在大寺庙里当和尚,且师承方丈,地位不低,

后又学有所成,成了得道高僧,化缘做饭这种事有徒弟和小僧来做,自然不用唐僧自己亲力亲为,且寺庙中分工明确,轮不到唐僧做这种小事。唐僧自小就熟读佛经,长大后讲授佛法,被众信徒尊敬着,膜拜者,没有受过皮肉之罪。在取经之路上哭哭啼啼怕死怕受累。

吴承恩塑造的唐僧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一改众人眼中那个吃苦耐劳,为了取经无畏生死的圣僧形象。这样设计唐僧,多方面、立体化的表现了人物的形象。

三、圣僧也撒谎

在《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写道。

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后,在一次冲突中,打死了六个强盗。出家人向来有慈悲之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唐僧责怪孙悟空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孙悟空受不得气,怒气之下来到东海龙宫喝酒,听龙王劝解回来时,唐僧问他,“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孙悟空他去东洋大海老龙王家讨茶吃去了。唐僧听会教会他说,“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说谎。你离了我,没多一个时辰,就说到龙王家吃茶?”行者笑道:“不瞒师父说:我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路,故此得即去即来。”

唐僧见徒弟回来了,想起了观音菩萨教他用紧箍咒收复孙悟空心性的事,于是说,“我略略的言语重了些儿,你就怪我,使个性子丢了我去。像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像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过意不去呀!”孙悟空回答说,师父,你若饿了,我便去与你化些斋吃。唐僧见机会来了应话到“不用化斋。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母亲送的,你去拿钵盂寻些水来,等我吃些儿走路罢。”

行者去解开包袱,见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孙悟空问唐僧“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唐僧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孙悟空一听很是高兴,央求师傅说,“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唐僧说,“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唐僧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

从此这个紧箍咒就在孙悟空头上戴了十四个年头,犯个错还要忍受紧箍咒带给他的痛苦。唐僧也是普通人,即使是圣僧也会说谎。

前一句唐三藏刚对孙悟空说了,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说谎。后一句就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还有诸多神奇之处。前一秒教人诚实,不要说谎话,后一秒就把自己说的话都忘了,似乎大道理是用来讲给别人听得,不对自己受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