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算法研究大学论文

合集下载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捷联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是一种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惯性测量单元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然后通过对这些测量值的积分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置的导航系统。

INS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无人驾驶车辆和船舶等领域,具有高精度和自主性等特点。

INS的解算方法一般分为初始对准、运动状态估计和航位推算三个主要过程。

初始对准是指在启动导航系统时,通过利用外部辅助传感器(如GPS)或静态校准等方法将惯性传感器的输出与真实姿态和位置进行初次校准。

在初始对准过程中,需要获取传感器的初始偏差和初始姿态,一般采用标定或矩阵运算等方法进行。

运动状态估计是指根据惯性传感器的测量值,使用滤波算法对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实时估计。

常用的滤波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等。

其中,卡尔曼滤波是一种最优估计算法,通过对观测值和状态进行线性组合,得到对真实状态的最佳估计。

扩展卡尔曼滤波则是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非线性扩展,可以应用于非线性INS系统。

粒子滤波是一种利用蒙特卡洛采样技术进行状态估计的方法,适用于非高斯分布的状态估计问题。

航位推算是指根据运动状态估计的结果,对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推算。

INS最基本的航位推算方法是利用加速度值对速度进行积分,然后再对速度进行积分得到位置。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传感器本身存在噪声和漂移等误差,导致航位推算过程会出现积分漂移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辅助传感器(如GPS)和地图等数据对INS的输出进行校正和修正。

当前,还有一些先进的INS解算方法被提出,如基于深度学习的INS 解算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模型,结合原始传感器数据进行端到端的学习和预测,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估计。

综上所述,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主要包括初始对准、运动状态估计和航位推算三个过程。

其中,运动状态估计过程利用滤波算法对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处理,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的估计。

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对于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导航定位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在无法使用GPS或其他定位系统的环境下,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惯性导航系统是利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两个参数来可靠地计算出航向、位置和速度信息的一种导航技术。

基本的惯性导航系统是由三个加速度计和三个陀螺仪组成。

加速度计测量三维加速度,而陀螺仪提供三维角速度的测量值。

利用测量值和初始位置的信息,可以推算出当前位置和速度。

二、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的设计1. 惯性导航系统的传感器在设计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时,传感器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使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

当然,为了提高系统的精度,我们还可以使用更高级别的传感器如光纤陀螺仪和微型加速度计。

2. 数学模型设计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的第二步是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反映系统特性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提供指导。

为了建立数学模型,需要定义一组方程来描述惯性传感器的信号,并计算出航向和角速度的估计值。

接着根据航向、速度、位置等信息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模型。

一些典型的数学模型如扰动计算(error propagation)、四元数、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等方法。

3. 数据整合方法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往往使用多种传感器,例如GPS、惯性传感器、磁罗盘、气压计等,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必须针对每种传感器的特点进行数据融合,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估计值更加准确可靠。

而数据整合方法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直接方法。

目前惯性导航系统中常使用的数据整合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等,其中扩展卡尔曼滤波常用于非线性系统。

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新方法及导航误差抑制技术研究

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新方法及导航误差抑制技术研究

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新方法及导航误差抑制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在动基座对准和导航误差抑制方面展现出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新型的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方法,并对导航误差抑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对准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新型对准算法,旨在提高对准精度和效率。

针对导航过程中的误差积累问题,本文还研究了有效的误差抑制策略,以期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的导航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背景,阐述了动基座对准和导航误差抑制在惯性导航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随后,详细介绍了新型对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对准算法设计以及实验验证等方面。

在误差抑制技术研究方面,本文重点探讨了误差来源、误差传播特性和抑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误差估计与补偿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动基座对准的精度和效率,还能有效抑制导航过程中的误差积累,从而提高整个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捷联惯导系统概述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SINS)是一种不依赖外部信息、完全自主式的导航系统。

其核心部件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分别用于测量载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和线加速度。

通过积分这些测量值,系统能够推算出载体的速度、位置和姿态信息。

捷联惯导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将传统的平台式惯导系统中的实体平台用数学平台来替代,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并降低了成本。

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载体上安装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实时测量载体的角运动和线运动参数,再结合初始对准得到的姿态矩阵,将加速度计测量的比力转换到导航坐标系下,进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信息。

捷联式惯性导航仿真研究

捷联式惯性导航仿真研究

时, 对位移进行二 次求 导计算 加速 度时计 算量 大 ; 采用种 自主导航系统 , 具 有工作 时不 向外接 收
F o r t e s t i n g t h i s p r o g r a m,t h e r e l a t r a j e c t o y r a n d m a t h e ma t i c a l e x p l a n a t i o n m e t h o d w e r e c o m b i n e d t o d e s i g n c a r r i e s r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i r c l a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 Hu n a n 4 1 0 0 8 3 ,C h i n a )
ABS TRACT: S t r a p—d o wn i n e r t i a l n a v i g a t i o n b e c a u s e i t '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s t a b l e p e fo r r ma n c e ,s i mp l y e q u i p me n t ,a n d
中 图分 类 号 : T P 3 9 1 . 9 文献标识码 : B
S t r a p— — Do wn I n e r t i a l Na v i g a t i o n S i mu l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XI E Mu—s h e n g, W ANG He n g—s h e n g, LUO Ta o

惯性导航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

惯性导航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

惯性导航技术发展与应用【摘要】阐述了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简图来表示出原理的示意图。

举出了常见的导航系统.总结了世界范围内惯性导航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其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导航的发展路程。

而后简洁叙述了惯性导航的应用。

【关键词】惯性导航;平台式惯性导航;捷联式惯性导航0.引言惯性导航系统利用惯性敏感元件在飞机、导弹、舰船、火箭载体内部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线运动和角运动参数,在给定的运动初始条件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算载体的瞬时速度和瞬时位置。

惯性导航涉及到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精密机械工艺等多门应用技术学科,是现代高精尖技术的产物。

1.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在这里我们假设船舶在海面的较小范围内航行,这样舰船的活动区域可近似看作是一平面,球面导航就可以化为平面导航。

我们再假设载体的初始坐标(□,λ)。

载体是匀速航行,且东向、北向的分速度分别是ve0、vn0。

我们沿着船舶平台的正东方和正北方各安装一个加速度计,从这两个速度计中的输出,可以根据载体沿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的加速度:ae和an,并与初始速度相加得到载体的东向与北向速度。

ve=ve+atvn=ve+at也可以用再北向与东向的加速度的一次积分再与初速度求和,得到东向与北向的瞬时速度。

根据ve、vn可得出载体位置坐标经纬度(□,λ)的变化率,再积分则得到经纬度的变化量,加上初始坐标即可的载体的瞬时位置:□=□+∫vn/rdtλ=λ+∫ve/r cos□dt在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发展方向,即平台式与捷联式。

平台式方案是将陀螺仪安装在由框架构成的稳定平台上,用陀螺仪敏感平台的角运动,通过平台稳定回路使平台保持指向向上的稳定,把加速度计也放在稳定平台上,其敏感轴的指向也是明确的,加速度的输出信息由导航计算机处理,可方便地提取载体的加速度,计算载体速度、位置以及平台的控制量。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导航加速度计和陀螺直接安装在载体上。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来获取和解析导航信息的先进技术。

它以其高精度、高动态性以及全自主工作的特性,在航空、航天、航海、车辆导航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从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技术难点到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主要由惯性测量单元(IMU)、导航计算机、算法处理软件等部分组成。

其中,IMU是系统的核心,它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用于实时测量载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状态。

导航计算机则负责采集IMU的数据,通过算法处理软件进行数据解析和处理,最终输出导航信息。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通过测量载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系统可以推算出载体的运动轨迹和姿态信息,从而实现导航定位。

三、关键技术研究1. 高精度IMU技术研究IMU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导航精度,因此提高IMU 的精度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当前,研究者们正在通过优化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此外,采用先进的滤波算法和校准技术,也可以有效提高IMU的精度。

2. 算法优化技术研究算法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其优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目前,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的算法,以实现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更高的导航精度。

同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高动态、强干扰等环境,研究者们也在进行相应的算法优化工作。

3. 系统误差校正技术研究由于惯性器件的误差积累和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长时间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因此,系统误差校正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通过建立更加精确的误差模型,采用先进的校正算法和技术手段,对系统误差进行实时校正,以保证系统的导航精度和稳定性。

四、结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导航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惯性导航的应用和发展论文

惯性导航的应用和发展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导航定位技术概论课论文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学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惯性导神农百草育航的发展与应用指导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9 月论文摘要目次1引言 ................................................................... 2惯性导航系统原理 .......................................................2.1惯性导航定位系统中的基本关系.......................................2. 2平台式惯性导航定位系统 ............................................2. 3捷联式惯性导航定位系统 ............................................ 3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 .....................................................3.1惯性导航的发展历程.................................................3.2 惯性导航和其他筋络速通导航方式的组合4惯性导航技术的应用 .....................................................结束语................................................................参考文献..............................................................1引言惯性导航是一门综合了机电、光学、数学、力学、控制及计算机等学科的尖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是现代导航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来感知和计算导航信息,具有自主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SINS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SINS基本原理与组成SINS主要由惯性测量单元(IMU)、导航算法和数据处理单元等部分组成。

其中,IMU是SINS的核心部件,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用于测量载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导航算法则根据IMU测量的数据,通过积分运算和坐标变换等手段,实现载体的姿态、速度和位置的解算。

数据处理单元则负责对导航算法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优化,以提高导航精度和稳定性。

三、SINS关键技术研究1. IMU技术研究IMU是SINS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SINS的导航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IMU技术的研究是SINS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高精度、小型化、低功耗的IMU是研究的重点。

其中,光纤陀螺仪和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为IMU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提供了可能。

此外,为了提高IMU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还需要研究高性能的传感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2. 导航算法研究导航算法是SINS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SINS 的导航精度和实时性。

目前,常用的导航算法包括经典的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算法等。

然而,这些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下的导航问题时,往往存在精度不高、实时性差等问题。

因此,研究更加高效、精确的导航算法是SINS研究的重点。

例如,基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导航算法,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3. 数据处理与优化技术研究数据处理与优化技术是提高SINS导航精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滤波、数据融合等。

其中,数据滤波可以消除测量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的信噪比;数据融合则可以将多种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提高导航信息的可靠性和精度。

捷联惯性导航积分算法设计--第一部分:姿态算法

捷联惯性导航积分算法设计--第一部分:姿态算法
0 J
为 安装 在 坐标 ; J
∞ : 坐标 系 A 相对 坐标 系 A。 = 的运 动角速 率 ; 当 A。 为惯 性 系 i , 时

上 的角速 率传感 器所 测得 到 的角速率 。
修 回 日期 :2 1 - 7 3 0 10 — 0
角速 率/口 力 速度 效 应 ( 姿态 更新 中的 圆锥 效应 ,速 度更 新 中的划船 效 应 ,高分 辨 率位 置更 新 中的 涡卷 效 应 ( 由作 者定 义 的术语 ) ; 另一路 中速 算法 用于 参数 积分 算法 ( 态 ,速度 或位 置 ) ) 姿 ,其
中前 一路 的输 出为后 一路 的输 入。 算 法的设 计步 骤是 对捷 联 惯 导 系统传 感器 测 量得 到 的角速 率/ 比力进 行运 算 ,又 是姿 态 基准 用 导航 坐标 系旋 转及 速度 的积 分运 算 。本 文作 为 第 一部 分 .定 义 了全 面 的捷联 惯 导 系统 积分 算 法 的设计 需 求 ,给 出 了方 向余 弦矩 阵形 式和 四元数 形 式 的姿 态 更 新算 法。 第二部 分 ( aae . . 捷联 惯 性 导航 积 分算 法设 计第 一部 分 :姿态 算 法” ora o S vg , G,“ P ,Jun l f G ia c ,C nrla d D n m c 即将 发 表 ) ud n e o t n y a is( o )论 述 了速 度 、位 置 积分 算 法 的设 计 方 法 。 第 一 、
, 单位 阵 : _
g 将某 一 四元数 向量 的各 分 量从 A: 坐标 系 转换 到 A 坐标 系的姿 态 四元 数 ;
AI *


g :g
I共 元 , 一 元 与g的 一 元 相 , -个 素 对 元 的 轭四 数 第 个 素 : 第 个 素 同 第2 元 是q的 应 4 A , I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1 绪论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解算和控制功能代替机电稳定系统成为可能。

于是,一种新型惯导系统--捷联惯导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尤其在1969年,捷联惯导系统作为"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的应急备份装置,在其服务舱发生爆炸时将飞船成功地引导到返回地球的轨道上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为捷联式惯导系统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捷联式惯性导航(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捷联(strap-down)的英语原义是“捆绑”的意思。

因此捷联式惯性导航也就是将惯性测量元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装在飞行器、舰艇、导弹等需要诸如姿态、速度、航向等导航信息的主体上,用计算机把测量信号变换为导航参数的一种导航技术。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创造了条件。

惯性导航系统是利用惯性敏感器、基准方向及最初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运载体的方位、位置和速度的自主式航位推算导航系统。

在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破坏。

它完全是依靠载体自身设备独立自主地进行导航,它与外界不发生任何光、声、磁、电的联系,从而实现了与外界条件隔绝的假想的“封闭”空间内实现精确导航。

所以它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和人为的外界干扰等一系列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惯性导航在航天、航空、航海和测量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1.1 捷联惯导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惯导系统主要分为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两大类。

惯导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具有隐蔽性好,可在空中、地面、水下等各种复杂环境下工作的特点。

捷联惯导系统(SINS)是在平台式惯导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无框架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三个线加速度计和微型计算机组成。

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实体的物理平台,陀螺和加速度计置于陀螺稳定的平台上,该平台跟踪导航坐标系,以实现速度和位置解算,姿态数据直接取自于平台的环架;后者的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固连在载体上作为测量基准,它不再采用机电平台,惯性平台的功能由计算机完成,即在计算机内建立一个数学平台取代机电平台的功能,其飞行器姿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到,故有时也称其为"数学平台",这是捷联惯导系统区别于平台式惯导系统的根本点。

基于DSP的微型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实现

基于DSP的微型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实现
摘 要: 捷联 式惯 性导航 系统是 一种 先进的 惯性导航 技术 ,是近年 来惯 性技术 的主要 发展 方向之一 。 由于捷 联惯 导 系统 具有一 系列优 点 , 联 系统取 代平 台式 系统 已成为新世纪惯性技 术发展 的趋 势。本文 以实际工程 为背景 ,完成 了基 于 D P的微 型捷联惯 导 系 设计 。 捷 S 统 并通过 实验 对 系统进行 了验证 , 到较 满意的 结果 。 得 关键 词 : 捷联惯 导系统 D P 算法 S 中图分类号 : 2 9 3 2 V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4 0 8 ( 0 8 I () 0 3 — 2 1 7 — 9 X 2 0 ) 1a 一 2 8 0
1引言
捷联式惯性 导航 系统(ta — o n Srp d wn I- et l vgt n S s m:I ) 是将惯性 ra iai yt sNs就 i Na o e 敏感 元件直接 固定在载 体上 , 由惯性敏 感元件 测 量载体 相 对惯性 空 间的 三个转 动 角速度 和 沿 载体坐 标 系 的三个 线加 速度分 量 ,经过 计 算, 得到载 体的位置 、 度 、 向和水平姿态 速 航 等 导 航 信 息 ,广 泛 应 用 于 航 海 、航 天 、航 空 领域 ,特别 是军 事领 域… 。它是 一种 先进 的 惯 性 导航 技 术 ,具 有 结构 简 单 , 重量 轻 , 成 本 低 ,可 靠 性 高 等 优 点 。 目前 ,从 实 现 捷 联式 惯性 导航 系统 的手 段来 看 ,国 内多采 用 冯 ・ 伊 曼结构 的通 用 型微处 理 器作为 弹 诺 载 计算 机 ,这 种处 理 器 数据 处 理速 度 较 慢 、 体 积 大 、 功 耗 高 、 电路 复 杂 、可 靠性 低 , 无 法满 足 捷 联 惯导 系统对 微 型化 、高 精 度 、 实 时 性 的 要 求 。 而 基 于 数 字 信 号 处 理 器 ( DSP) 的实 时信 息 处理 系统具 有 高 速 、稳 定 、全数 字化 的特 点 ,它具 有 改进 的哈 佛结 构 、先进 的 多总线 和 多级流 水线 机制 、专 用

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

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

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捷联式惯导系统(Strapdown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已成为现代导航领域的重要分支。

由于其具有自主性强、隐蔽性好、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

然而,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问题是其实际应用中的一大难题。

初始对准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导航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方法。

对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对初始对准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方向。

接着,重点分析现有初始对准方法的优缺点,包括传统的静基座对准、动基座对准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对准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初始对准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提高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精度、增强其导航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所提出的新型初始对准方法有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理论基础捷联式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的初始对准是其正常工作的前提,对于提高导航精度和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初始对准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惯导系统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初始姿态,以便为后续的导航计算提供准确的基准。

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过程涉及多个理论基础知识,包括载体运动学、动力学模型、误差分析以及滤波算法等。

载体运动学模型描述了载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速度和位置变化,是初始对准过程中姿态解算的基础。

动力学模型则用于描述载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动态行为,为误差分析提供了依据。

在初始对准过程中,误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导航系统在众多领域如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捷联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因其具有独立性强、实时性高和隐蔽性好的特点,成为众多导航系统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概述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基于惯性传感器(如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测量原理,将物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以实现对载体姿态、速度和位置的实时解算。

相较于传统的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捷联式结构更加简单、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

三、关键技术研究1. 惯性传感器技术惯性传感器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目前,高精度、低噪声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是研究的重点。

此外,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为惯性传感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化提供了可能。

2. 算法研究算法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灵魂,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解算精度和实时性。

目前,主要的算法包括姿态解算算法、速度和位置解算算法、误差补偿算法等。

其中,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姿态和位置解算算法是研究的热点。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算法也在逐渐应用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

3. 系统集成与优化系统集成与优化是提高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硬件电路的优化设计、软件算法的优化以及系统整体性能的评估与优化等。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减小系统的体积和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四、发展趋势1. 高精度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导航系统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进一步提高惯性传感器的精度、优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2.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提高系统的自主性、智能性和适应性是未来的重要趋势。

3. 微型化: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微型化、低成本化将成为可能。

高精度GNSS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算法研究

高精度GNSS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算法研究

高精度GNSS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算法研究随着现代定位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定位对于许多领域来说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常见的定位技术,但它在城市峡谷、高楼大厦密集区域和室内等环境下的性能受到限制。

惯性导航是另一种定位方法,通过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传感器来测量移动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然而,惯性导航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存在漂移,导致定位误差随时间的增长。

为了克服GNSS和惯性导航各自的局限性,研究者们提出了高精度GNSS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算法。

该算法通过将两种定位技术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综合利用它们的优点,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

该算法的核心是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将GNSS和惯性导航的测量结果进行组合。

传感器融合技术利用卡尔曼滤波器或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等算法,将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加权组合,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定位结果。

在融合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特性和相关性,以及各自的更新速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粒子滤波器、支持向量机等来实现传感器融合。

在高精度GNSS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算法中,惯性导航可以提供实时的高频率定位信息,而GNSS则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位置信息。

这样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克服GNSS信号受阻的问题,提高定位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此外,由于GNSS定位结果的长期稳定性较好,融合后的定位结果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惯性导航的漂移误差。

高精度GNSS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算法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精确的定位是实现汽车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的关键。

通过融合GNSS和惯性导航,可以提供高精度和实时的定位信息,使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安全决策。

此外,在航空航天领域,高精度的定位对于飞行控制和导航非常重要。

融合GNSS和惯性导航可以提供航空器位置的准确信息,确保飞行安全。

然而,高精度GNSS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算法仍面临一些挑战。

捷联惯导系统的算法研究及其仿真实现(捷联惯导系统的发展趋势 初始对准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捷联惯导系统的算法研究及其仿真实现(捷联惯导系统的发展趋势  初始对准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捷联惯导系统的算法研究及其仿真实现Study and Simulation of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1.1.3捷联惯导系统的发展趋势捷联式惯导系统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捷联系统的核心部件—惯性测量装置和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的不断进步,为捷联惯性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硬件方面,新一代惯性器件如激光陀螺、光纤陀螺的成功研制,为捷联惯导的飞速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在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卫星等民用领域及各种战略、战术导弹、军用飞机、反潜武器、作战舰艇等军事领域开始采用动力调谐式陀螺、激光陀螺和光纤式陀螺的捷联惯导系统。

其中激光陀螺和光纤式陀螺是捷联惯导系统的理想器件。

激光陀螺具有角速率动态范围宽、对加速度和震动不敏感、不需温控、启动时间特别短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己在波音757/767、A310民机以及F-20战斗机上试用,精度达到 1.85km/h 的量级。

20世纪90年代,激光陀螺惯导系统估计占到全部惯导系统的一半以上,其价格与普通惯导系统差不多,但由于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其寿命期费用只有普通惯导系统的15%-20%。

光纤陀螺实际上是激光陀螺中的一种,其原理与环型激光陀螺相同,它克服了由激光陀螺闭锁带来的负效应,具有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极高、启动时间极短、动态范围极宽、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体积小、造价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采用光纤陀螺的捷联航姿系统已用于战斗机的机载武器系统及波音777飞机中。

波音777由于采用了光纤陀螺的捷联惯导系统,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高达20000h。

采用光纤陀螺的捷联惯导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导航系统。

而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惯性器件关键技术的陆续突破,捷联惯导系统的可靠性、精度将会更高。

惯性导航定位系统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

惯性导航定位系统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

惯性导航定位系统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姓名:李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指导教师:杨理践20070301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惯性导航定位系统分为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两种。

捷联式惯导系统是近年来惯性导航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由于捷联式惯导一系列的优点,捷联惯导系统取代平台式惯导系统,已成为新世纪惯性技术发展的一种大趋势。

在国外捷联式惯导系统在石油管道检测中早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是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本论文以实际的工程为背景,主要讨论并研究了捷联式惯导系统在石油管道检测中的应用.提出适合于工程应用的捷联式惯导系统的设计,并着重点对捷联式惯导的算法实现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现状,详细阐明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两种划分—平台式惯导系统与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出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硬件实现。

主要是建立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实现方案并且详细的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陀螺仪、加速度计、A∞转换器的选择及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设计;捷联惯导系统中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信号的预处理和数据采集的硬件电路。

然后阐明了捷联惯导系统的软件构成,并据此研究了捷联惯导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姿态矩阵解算算法。

主要内容包括捷联惯导系统所用坐标系及其之间的关系;捷联惯导系统姿态矩阵的解算算法:详细分析了捷联惯导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重点讨论了方向余弦法、四元数等两种经典的解算方法和计算周期的划分。

本文最后给出了软件的编写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了本论文提供的捷联惯导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实际管道检测中是可行的,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

关键词:惯性器件,捷联惯导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姿态矩阵ResearchonDataProcessingTecllIliqueofInertialOrientationSyStemNavigation锄dAbs仃acthlcmalplalf-omline币al瑚晒gation毋r蜘。

捷联惯导算法及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捷联惯导算法及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2、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系统具有互补性,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导航 系统的性能。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系 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尚未进行详细探讨。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系统的硬 件实现方法、软件算法等具体技术细节。其次,虽然本次演示对GPS和捷联惯导 组合导航系统的应用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航系统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 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系统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次演示 旨在分析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方法、结果和展望,以期为 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 航系统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收集并阅读相关文献,了解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 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应用场景。其次,从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性能 特点等方面,对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系统进行理论分析。
结论
本次演示对捷联惯导算法和车载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介绍。捷 联惯导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惯性导航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车载组合导航 系统则是智能驾驶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
对于捷联惯导算法和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出现更多的研 究成果和应用实例。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进一步优化捷联惯导算法以提高其 精度和稳定性,以及研究更为复杂的车载组合导航系统以适应更加复杂的道路环 境和驾驶任务。
捷联惯导算法及车载组合导航 系统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捷联惯导算法研究
03
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研 究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高精度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高精度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定位精度改善
实验评估 为了对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中, 我们选取了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车辆,在不同的道路环境和天气条件下进行了 多次测试。测试指标主要包括定位精度、反应时间、电池续航等。实验结果表明, 车载组合导航系统在多种场景下均能实现较高精度的定位,且反应时间快、电池 续航时间长。
4.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
4.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
车载惯性导航系统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因此,高效的数据处理 和传输技术也是关键。一方面,需要利用高效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有 用的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合适的数据传输协议,将数据实时传输到车载设 备或者云端进行处理。例如,CAN总线、LIN总线、MOST总线等都是常用的车载网 络协议,它们能够有效地满足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
基本内容
车载组合导航系统主要由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测量单元(IMU)、激 光雷达(LIDAR)、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以及高性能计算平台组成。其中,GPS和 IMU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车辆的位置和姿态信息;LIDAR和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用于 获取环境信息;高性能计算平台则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车辆的实时定位和 决策控制。
高精度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关 键技术研究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车载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已成为各类应 用中的重要需求。尤其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高精度的车载惯性导 航系统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高精度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关 键技术。
1.惯性传感器技术
1.惯性传感器技术
关键技术
3、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实现高精度导航的关键。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新的控 制算法,以实现更精确的导航和更优的系统性能。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是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导航技术,其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结合数字积分算法,实现对物体运动状态的精确估计和导航。

SINS具有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无需外部辅助等优点,在军事、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研究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算法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

二、传感器技术研究1. 陀螺仪技术陀螺仪是SINS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目前,常用的陀螺仪包括机械陀螺、光学陀螺和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等。

其中,MEMS陀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在SINS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MEMS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研究高性能的MEMS陀螺制造技术和材料,以及优化其工作原理和结构,是提高SINS性能的关键。

2. 加速度计技术加速度计是SINS的另一个重要传感器,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对SINS的导航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加速度计包括压阻式、电容式和压电式等。

为了提高加速度计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需要研究新型的加速度计制造技术和材料,以及优化其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

三、算法技术研究1. 姿态解算算法姿态解算算法是SINS的核心算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测量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姿态信息。

目前常用的姿态解算算法包括欧拉角法、四元数法和卡尔曼滤波法等。

为了提高算法的精度和实时性,需要研究新型的姿态解算算法,如基于机器学习的姿态解算方法等。

2. 误差补偿算法由于传感器自身的误差和外部环境的影响,SINS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需要研究误差补偿算法。

目前常用的误差补偿算法包括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数据的自适应补偿方法等。

研究新型的误差补偿算法和技术手段是提高SINS性能的重要方向。

四、系统集成技术研究1. 数据融合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信息融合起来,以提高导航系统的整体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精度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算法研究1.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的概念被提出,它取消了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中复杂的机械平台装置,而将惯性传感器直接固联在载体上。

SINS具有制造和维护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可靠性高等优点,目前在高、中、低精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捷联算法的基本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捷联算法的基本框图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惯性传感器直接固联在载体上,因此对惯性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SINS中使用的陀螺所承受的动态范围较大,一般能够达到100 /s,与此同时,SINS中的陀螺和加速度计与载体一起进行角运动和线运动,这增加了导航计算机输出数据的难度和复杂性。

姿态实时计算是捷联惯导的关键技术,也是影响捷联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

载体的姿态和航向是载体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之间的方位关系,两坐标系之间的方位关系等效于力学中的刚体定点转动问题。

在刚体定点转动理论中,描述动坐标系相对参考坐标系方位关系的方法有欧拉角法、四元数法、方向余弦法以及等效旋转矢量法。

本报告对这四种姿态算法进行简单介绍,并结合研究对象对等效旋转矢量算法进行重点研究。

针对角速率输入陀螺构成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本报告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姿态算法,并在圆锥运动环境下对该算法进行数学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能性。

2. 姿态算法介绍2.1 欧拉角法一个动坐标系相对参考坐标系的方位可以完全由动坐标系依次绕三个不同轴转动三个角度进行确定。

把载体坐标系ox b y b z b 作为动坐标系,导航坐标系ox n y n z n (即地理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导航系依次转过航向角H 、俯仰角P 、横摇角R 可得到载体坐标系,通过求解欧拉角微分方程得到三个欧拉角,从而进一步可以得到捷联姿态矩阵。

欧拉角微分方程如下所示:cos cos 0sin cos 1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0cos bnbx b nby b nbz P P PR P R P R P P P P H R R ωωω⎡⎤⎡⎤⎡⎤⎢⎥⎢⎥⎢⎥=-⎢⎥⎢⎥⎢⎥⎢⎥⎢⎥⎢⎥-⎣⎦⎣⎦⎣⎦(1) 式(1)即为欧拉角微分方程,求解方程可以得到三个欧拉角,也就是航向角、俯仰角以及横摇角,根据三个姿态角和姿态矩阵元素之间的关系即可以得到姿态矩阵n b C 。

2.2 方向余弦法常用方向余弦姿态矩阵微分方程的形式为b bk bn nb n =C C ω (1)式中bknb ω为载体坐标系相对地理坐标系的转动角速度在载体坐标轴向的分量的反对称矩阵形式,具体表达式如式(2)。

000b bnbznby bkb b nbnbznbxb b nby nbxωωωωωω⎡⎤-⎢⎥=-⎢⎥⎢⎥-⎣⎦ω (2)用毕卡逼近法求解矩阵微分方程,其解为200200sin 1cos ()()()b bk bk n nb nb t t t θθθθ⎡⎤∆-∆+∆=+∆+∆⎢⎥∆∆⎣⎦C C I θθ(3) 式中100n nbbnbznby t bkbk b b nbnb nbznbxt b b nbynbxdt θθθθθθ+⎡⎤-∆∆⎢⎥∆==∆-∆⎢⎥⎢⎥-∆∆⎣⎦⎰θω 0θ∆=2.3 四元数法四元数微分方程的形式为1()()2bnb t t =Q Q ω (4)其中,Q (t )是姿态四元数,Tbnbx y z ωωω⎡⎤=⎣⎦ω,为b 系相对n 系的角速度。

求解四元数微分方程一般用计算机实现,常用方法有毕卡逼近增量法和数值积分算法,本报告关于四元数求解姿态角算法采用的都是数值积分算法,因此此处仅对四元数四阶-龙格库塔算法进行简单介绍。

对四元数微分方程12bnb =⋅Q Q ω (5)式中:0b bx by bznb nb b nb b nb b ωωω=+++i j k ω,为载体坐标系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矢量的四元数表达形式。

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微分方程的过程如下:()1234()()226ht h t +=+⋅+++Q Q k k k k (6)其中:11()()2bnb t t ⎡⎤=⋅⋅⎣⎦k Q ω, 121()222b nb h t h t ⎧⎫⎡⎤⎛⎫=⋅+⋅+⎨⎬ ⎪⎢⎥⎝⎭⎣⎦⎩⎭k k Q ω, 231()222b nb h t h t ⎧⎫⎡⎤⎛⎫=⋅+⋅+⎨⎬ ⎪⎢⎥⎝⎭⎣⎦⎩⎭k k Q ω, []{}431()()2bnb t h t h =⋅+⋅+k Q k ω 其中h 为姿态更新周期。

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在(t , t +h )时间间隔内求取多个斜率值,加权求平均得到更精确的平均斜率。

当采用四元数Q 来表示转动时,若起始时刻四元数Q 0取为单位四元数,则依据转动的四元数变换定理可知,Q 应恒为单位四元数,即应满足下面的约束方程:222201231q q q q +++=(7)但由于计算误差的存在,破坏了上面的约束条件,因此必须对Q 进行归一化处理。

采用下式实现四元数的最佳归一化:=Q (8)2.4 等效旋转矢量算法由于刚体运动的不可交换性误差,圆锥误差补偿算法是提高运载体姿态更新精度的一种有效途径。

1971年Bortz 和Jordon 提出了等效旋转矢量概念,将载体的姿态四元数更新转换为姿态变化四元数的更新,为姿态更新的多子样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1983年Miller 探讨了锥运动条件下等效旋转矢量的三子样优化算法,优化指标是圆锥误差影响达到最小。

在此基础上,Lee 和Yoon 研究了四子样算法,Jiang 研究了利用本更新周期内的三子样及前更新周期内的角增量计算旋转矢量的优化算法。

旋转矢量的微分方程是:()11()()()()()()()212t t t t t t t =+⨯+⨯⨯ΦΦΦΦωωω (9)式中,Φ(t )为旋转矢量,ω(t )为陀螺输出角速率。

由式(9)可以推导求得旋转矢量的表达式,如二子样、三子样等都是工程中常用的算法。

二子样算法表达式:12122=++3∆∆∆⨯∆θθθθΦ (10)算法漂移率: ()421960e a h φ=ΩΩ (11) 陀螺输出角速率时的二子样算法表达式:当陀螺输出为角速率时,旋转矢量法中的角增量可由以下公式提取1=()42T t t T ⎡⎤⎛⎫∆++⋅ ⎪⎢⎥⎝⎭⎣⎦θωω (12a )2()42T t t T T ⎡⎤⎛⎫∆=+++⋅ ⎪⎢⎥⎝⎭⎣⎦θωω (12b )()4()62T t t t T T ⎡⎤⎛⎫∆=+⋅+++⋅ ⎪⎢⎥⎝⎭⎣⎦θωωω (12c )算法漂移率: ()22132280e a h φ=ΩΩ (13) 三子样算法表达式:13231927=++()2040∆∆⨯∆∆⨯∆-∆θθθθθθΦ (14) 算法漂移率: ()621204120e a h φ=ΩΩ (15)当陀螺输出为角速率时,旋转矢量法中的角增量可由以下公式提取125()83633T T t t t T ⎡⎤⎛⎫⎛⎫∆=⋅+⋅+-+⋅ ⎪ ⎪⎢⎥⎝⎭⎝⎭⎣⎦θωωω (16a )22()853633T T t t t T ⎡⎤⎛⎫⎛⎫∆=-+⋅++⋅+⋅ ⎪ ⎪⎢⎥⎝⎭⎝⎭⎣⎦θωωω (16b )3285()3633T T t t t T T ⎡⎤⎛⎫⎛⎫∆=-++⋅++⋅+⋅ ⎪ ⎪⎢⎥⎝⎭⎝⎭⎣⎦θωωω (16c ) 2()33()633T T t t t t T T ⎡⎤⎛⎫⎛⎫∆=+⋅++⋅+++⋅ ⎪ ⎪⎢⎥⎝⎭⎝⎭⎣⎦θωωωω (16d ) 算法漂移率: ()4212592e a h φ=ΩΩ (17) 式中,Δθi ,i =1,2,3为姿态更新周期内第i 次陀螺采样值;a 为圆锥运动半锥角;Ω为圆锥运动角速率;h 为姿态更新周期。

3. 角速率输入的捷联惯导姿态算法研究与实现1971年,Bortz 提出了旋转矢量微分方程,为一种全新的姿态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有效地解决了算法求解过程中存在的不可交换性误差;在此基础上,Miller 提出了二子样、三子样误差补偿算法,而Lee 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四子样算法;Jiang 提出了利用当前周期与前一周期陀螺仪采样信号进行误差补偿新算法,能够提高算法精度;Savage 对前人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姿态更新算法的实现提出了一系列技巧,给出了完整的捷联惯导姿态算法编排和离散更新方法。

这些算法的实现都是基于陀螺仪的角增量信息展开的,当陀螺仪输出为角速率信号时,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将角速率信息转换为角增量信息,然后直接应用传统圆锥误差补偿算法,算法精度会降低2个数量级,不能满足载体高动态环境下对姿态解算精度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直接利用陀螺仪输出角速率信息进行姿态解算算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捷联惯导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姿态解算精度。

旋转矢量的微分方程近似为:12=+⨯ΦΦωω (18)对于传统的二子样算法来说,在一个计算周期T ~T +h 内需要三次陀螺采样值,采样时间h 内,载体的角速度用抛物线拟合为:2()23T τττ+=++a b c ω,0≤τ≤h (19)记角增量为()=()T d ττττ∆+⎰θω (20)则由式(19)和式(20)得0()()T T ττ==+=a ωω (21a ) 0()()2T T ττ==+=b ωω (21b ) 0()()6T T ττ==+=c ωω (21c )()()0()()3,4,5i i T T i ττ==+==⋅⋅⋅0, ωω (21d ) 0(0)()ττ=∆=∆=0θθ (22a )00(0)()(+)=T ττττ==∆=∆=a θθω (22b ) 00(0)()(+)=2T ττττ==∆=∆=b θθω (22c ) 00(0)()(+)=6T ττττ==∆=∆=c θθω (22d )()()(1)0(0)()(+)=,4,5,6i i i T i ττττ-==∆=∆==⋅⋅⋅0θθω (22e )又由于姿态更新周期h 一般为毫秒级的量,Φ也可视为小量,这样有式(23)成立()()ττ≈∆θΦ (23)这样式(18)可写成1()()()()2T T ττττ=++∆⨯+ωθωΦ (24)对式(24)求各阶导数,并考虑到式(21d )和式(22e )11()()()()()()22T T T ττττττ=++∆⨯++∆⨯+ωθωθωΦ (25a )11()()()()()()()()22T T T T ττττττττ=++∆⨯++∆⨯++∆⨯+ωθωθωθωΦ (25b )(4)133()=()()()()()()222T T T τττττττ∆⨯++∆⨯++∆⨯+θωθωθωΦ (25c )(5)()=2()()3()()T T τττττ∆⨯++∆⨯+θωθωΦ (25d )(6)()=5()()T τττ∆⨯+θωΦ (25e ) ()()=,7,8,9,i i τ=⋅⋅⋅0Φ (25f )用τ=0代入式(25)中,并应用式(21)和式(22),得(4)(5)(6)()(0)1(0)2+=221(0)62+2=62133(0)6+22+6=6222(0)262+326=12(0)566=(0),7,8,9,i i ==⨯=+⋅⨯⨯+⨯=⋅⨯⋅⨯⋅⨯⨯=⋅⨯⋅⨯⨯=⋅⨯==⋅⋅⋅00ΦΦΦΦΦΦΦab a a bc b a a b c a bc a b b a c a c c b b c b c c c (26)将Φ(h )用泰勒级数展开,得:()()()()()()()234(5)(4)(5)00000+02624120h h h h h h =+++++⋅⋅⋅ΦΦΦΦΦΦΦ (27)将式(26)代入式(27)得:23345111()6410h h h h h h h =+++⨯+⨯+⨯Φa b c a b a c b c (28)设陀螺在t =T ,t =T +h /2,t =T +h 的角速率分别为:ω1、ω2、ω3,可用陀螺角速率估计a 、b 、c 的大小如下:()()112312321342223h h ⎧⎪⎪⎪⎨⎪⎪⎪⎩==-+-=-+a b c ωωωωωωω (29) 将式(29)代入式(28)并考虑陀螺的角增量输出,则旋转矢量可用下式估计:()2213231Xh Yh =∆+⨯+⨯-Φθωωωωω (30)式中X =1/60,Y =7/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