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判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判断

作者:胡美君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查,对斑块的数量、形态、性质进行仔细观察,测量IMT(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价斑块的稳定性。结果本组患者就诊时,IMT检测平均值为(1.01±0.12)mm,治疗30d后,IMT检测平均值为(0.94±0.08)mm,治疗90d后,IMT检测平均值为(0.92±0.11)mm。治疗30d、治疗90d后的IMT值均显著低于就诊时的IMT值,P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稳定性判断

现今全球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便是心、脑血管疾病,而颈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不稳定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脱落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机制。所以,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监测和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及早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超声检查因具有安全、无创、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成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斑块的超声表现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仔细分析,以评价患者斑块的稳定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55.4±

2.8)岁,80例患者斑块厚度均不小于2.0mm,本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方法仪器选用GE-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受检者取平卧位,略将头部后仰,偏向检查对侧,使颈部充分暴露。患者平静呼吸,检查医师将探头放在颈部体表,从患者颈部根部开始扫查,分别对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进行扫查,测量IMT。IMT值>1.0mm者,判定为增厚,IMT>1.3mm者,判定为斑块形成。对于存在颈动脉斑块者,依据超声检查特点、斑块范围及形态,判断斑块性质。

1.3观察指标患者均在入院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观察本组患者的IMT变化及斑块的稳定性。部分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内部呈均匀性低回声,后方无声影,属于软斑块;部分斑块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可同时探及无回声、低回声及强回声,后方可伴声影,属于混合斑块;部分斑块表面光滑,内部呈均匀性强回声,后伴声

影,属于硬斑块。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可判定为不稳定性斑块,硬斑块则可判定为稳定性斑块。本组患者入院后,经治疗30d后、治疗90d后,分别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首次经超声检查,共检出98个斑块(软斑块40个、混合斑块28个、硬斑块30个)。本组患者就诊时,IMT检测平均值为(1.01±0.12)mm,治疗30d后,IMT检测平均值为

(0.94±0.08)mm,治疗90d后,IMT检测平均值为(0.92±0.11)mm。治疗30d、治疗90d后的IMT值均显著低于就诊时的IMT值,P

本组患者的斑块稳定性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本组患者在入院时检出的98个斑块中,有49.0%为不稳定性斑块,治疗30d后,斑块检出数量为96个,其中不稳定性斑块占34.4%,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明显比入院时更低,P

3讨论

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不仅仅在于稳定性斑块慢慢长大使颈动脉管腔狭窄,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反应,引起头晕、目眩、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最大的危害是由于不稳定性斑块出血、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引起失语、失明、偏瘫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上尽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尽早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尽早合理干预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超声技术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均较高。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成分主要有: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帽、其下方的脂质核心、坏死碎片。其中脂质核心主要由细胞外基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所组成;纤维帽的成分主要为细胞外基质,其含有一定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稳定性斑块以硬质纤维斑、均质规则扁平斑或钙化斑块为主,其超声图像表现为内膜连续、均匀强回声,血流信号呈充盈亏损;大部分的不稳定性斑块的脂质核心都较大、质地较软,为偏心斑块,且纤维帽明显变薄,其超声图像显示为非均质、不规则斑块,表面粗糙,内膜可见不连续回声,血流信号显示为充盈缺损。

在本次研究中,首次经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IMT检测平均值为

(1.01±0.12)mm,显著高于治疗30d后及的治疗90d后的IMT检测平均值;经过超声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判定,随着临床干预治疗,不稳定性斑块的比例大大降低。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斑块数量及不稳定性斑块所占

比例均有所降低。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IMT,并结合斑块回声及形态情况,有效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是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缺血性脑病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乔锋利,袁建军,陈雪英,等.超声在评价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63-1664.

[2]翟蓓,李成志,邹建中,等.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08(6):529-532.

[3]Varetto,G.,Gibello,L.,Bergamasco,L. et al.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n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artery disease[J].International angiology,2012,31(6):565-571.

[4]白志勇,李敬府,杨玉杰,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病关系[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2):138-140.

[5]段云友,袁丽君,张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超声研究进展[C].//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372-373.

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