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_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_

合集下载

能耗

能耗

建筑能耗广义上的建筑能耗包括建筑运行使用能耗和建材生产与建筑建造过程的能耗。

广义上,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50%左右(46.7%)。

其中建筑运行使用能耗是指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设备等所消耗的能耗,即狭义上的建筑能耗。

据统计,建筑日常使用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80%左右。

目前建筑能耗(指狭义建筑能耗,下面不特别说明均指狭义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社会总能耗的20%。

据建设部测算,2020年—2030年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将占总能耗的30%—40%,达到欧美目前的比例,超过工业,成为全社会第一能耗大户。

建筑能耗可以按照建筑类型来统计,可分为住宅能耗、公共建筑能耗(包括办公建筑能耗、宾馆能耗、商场能耗等等)。

既有住宅建筑能耗统计有两个数据:清华大学—10~20度/平方/年,上海建科院—33.7度/平方/年。

据上海调查统计住宅能耗占社会总能耗5.8%,公共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8.0%。

清华大学调查的结论是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20~25%。

目前我国有5亿㎡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其建筑面积不到城镇建筑面积的4%,但耗电量为70~300kwh/㎡·年,为住宅的10~20倍,堪称耗能大户。

以北京为例,大型公共建筑的总面积虽然仅占全市民用建筑总面积的5.4%,但全年总耗电量却达到33亿千瓦时,接近全市所有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半。

从微观上,建筑能耗可以按不同气候区来统计,严寒地区以及寒冷地区建筑能耗主要是采暖;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能耗主要是空调系统;夏热东冷地区主要是采暖和空调。

也可以按照用能设施来统计: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及其他。

数据表明我国建筑能耗中有55%是采暖、空调能耗。

今年3月,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称,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能耗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建筑节能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对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政策,推动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建筑节能产业也迅速崛起,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建筑节能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监管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等,制约了建筑节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我们分析了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 passivhaus 等节能建筑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同时,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的不断涌现,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建筑节能将朝着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接着,我们提出了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推动建筑节能政策的落实。

其次,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标准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

最后,加强建筑节能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节能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节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但建筑行业却是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之一。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挑战,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中国建筑节能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建筑节能的要求和标准。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节能建筑评价制度,鼓励和推动建筑设计和建设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

其次,中国建筑节能技术不断创新。

政府对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给予了重视和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

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技术,包括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设计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水平。

再次,中国建筑节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政府政策的推动和社会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中国建筑节能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建筑节能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2019年中国建筑节能市场规模达到了50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最后,中国建筑节能培训机制日益健全。

政府鼓励和支持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各种培训机构开展建筑节能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技能。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建筑节能专业人员认证和资格考试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建筑节能标准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和需求;另一方面,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成本问题。

因此,未来中国建筑节能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论文: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

论文: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考——浅谈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XXXXXXX[摘要]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大国。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要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新能源是指能可持续使用或可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既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又不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现在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

但,目前的开发利用量与其资源量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替代煤炭,弥补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短缺,是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近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

[关键字]能源消费,新能源一、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要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保证度的评价,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除了煤炭,将来可以依赖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tce,居世界第2位。

能源消费基本走出了1997-1999年的负增长和2000年和2001年的低速增长时期,出现高速增长,超过能源消费量的历史高峰值(1996年的13.89亿tce)。

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10.6%,较2001年的9.1%上升了1.5个百分点。

表1、我国能源消费量在世界总量中所占比重从表1可知,我国是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可是,地球所含能源的总量是不变的,如果我们在无限制的向地球索取能源的话,地球的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

所以说,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认真考虑发展新型能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某些建筑节能技术的探讨--朱颖心

某些建筑节能技术的探讨--朱颖心

20
机电系统原理
带热回收的 自然通风井
雨水搜集 太阳能光伏板
节水厕所
雨水 贮存
低辐射照明 供电
生物燃料 动力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
热水
21
生物燃料动力系统热电联产
主要动力系统
容量为130kW ,且与城市电网相联,燃料为周边地 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 整个小区需要一片3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邻近的生 态公园内),每年砍伐1/3,并补种上新的树苗
所谓的“产能建筑”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没有 意义的,其代价是大量空间资源的浪费
30
变风量系统是适用于商用办公 楼的更加先进的技术吗?
31
北京与美国费城办公建筑空调能耗对比
变风量系统风机消耗了大部分的空调能耗
建筑 费城某办公建筑 费城150座办公楼平均 北京商用写字楼1 北京商用写字楼2 北京商用写字楼3 北京商用写字楼4 风机 (kWh/m2) 197.1 93.9 (>65% ! ) 8.3 8.2 2.1 15.7 冷水机组与水泵 (kWh/m2) 52 48.1 38 37.5 26.2 20.9 空调电耗 (kWh/m2) 249.1 142 46.2 45.7 28.3 36.6
办公楼111.2 kWh/m2 商场216.2 kWh/m2 宾馆121.0 kWh/m2
以上耗电量只是同类发达国家公共建筑耗电量的 1/3,但远远高于住宅能耗密度,完全不可能实 现“零能耗”!
29
结论
在中国城市建“零能耗”建筑是不可能的
把精力放在这方面是对宝贵稀缺的研究资金、 人力资源以及国家的投资的巨大浪费
德国杜塞尔多夫 城市之门 德国波恩 邮政大楼
德国杜塞尔多夫 ARAG 总部大楼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致中国建筑业相关机构及企业:我公司最新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已经正式面向全社会发行。

该报告主要研究了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行业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建筑业节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目前,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和高污染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因此,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和节能产业,以期降低节能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作为全球建筑业的一大国,建筑能耗在全国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

因此,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和行业规范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强节能工作。

我们的研究团队对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建筑节能政策、节能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出发,对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中呈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各级政府、设计院、建筑企业等相关机构和企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情况,指导相关单位和企业在建筑节能领域开展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工作。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应对各种挑战的具体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包括制订合理的建筑设计标准、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节能宣传教育力度等,并对政府、企业和个人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以加速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

在此,我们真诚地呼吁所有相关机构和企业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推动中国能源消耗模式向着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敬礼XX建筑设计公司20XX年XX月XX日。

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城镇采暖能耗状况我国建筑采暖据其能耗状况可分为三大类:北方城镇、长江流域城镇、农村建筑采暖。

其中农村建筑采暖能耗状况在节中给出,本节讨论前两类建筑的采暖能耗状况。

于历史沿革,我国黄河流域以北地区的城市建筑普遍提供采暖设施,而长江流域以南则不提供采暖服务,这样就形成完全不同的采暖方式,也就导致采暖能耗状况完全不同。

北方城镇采暖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这些省市自治区的全部城镇及陕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的部分城镇。

2004年这些省份城镇建筑面积总量约64亿平米,其70%以上的建筑采用不同规模的集中供热进行采暖,剩余部分则采用各类不同的分散采暖方式。

图1-7给出构成集中供热采暖方式的各个环节和各环节的能源消耗。

如图所示,采暖能耗涉及建筑物需热量与实际供热量、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效率,以及为采暖系统提供热量的热源系统效率三大因素。

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图1-7 北京城区各种供热采暖方式的能耗及损失数据来源:北京市民用建筑采暖现状和发展研究,供热顾问团研究报告,注:1)这是北京的采暖能耗,东北、西北地区气候与北京不同,因此能耗也与北京不同,总的用能数量高于北京2)粗线框内表示供热热源方式,不同的热源种类分别对应的能源燃煤、燃气或电力。

(1) 建筑物需热量与供热量。

表1-4为在北京对一百多个各类供热小区统计出的各类建筑物采暖当室温维持于18℃时所需要热量的范围,这是在2006年实际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加上外温修正得到,并且截掉只占统计样本数量10%的最高值和只占统计样本数量10%的最低值。

表1-5为欧洲一些国家的采暖能耗,于其外温与北京有所不同,因此表中同时列出采用同样方法进行外温修正后的采暖能耗。

比较表1-4与表1-5,可以看出北京市建筑采暖需要的热量与目前欧洲国家相差不大。

北京市各类建筑采暖需热量表1-4 建筑类型普通住宅楼普通办公楼旅馆酒店商场学校采暖需热量范围kWh/m2.年50~100 30~90 40~90 10~120 30~100一些国家的采暖能耗调查值表1-5 年份建筑类型国别采暖度日数采暖能耗修正为北京气kWh/(m2年) 候的采暖能耗kWh/(m2年) 2450 4043 3126 3430 2747 5303 83 124 185 57 150 55 83 75 145 41 134 25 2004 1998 2004 1998 2004 1998 住宅住宅1 住宅住宅2 住宅住宅3 北京波兰德国德国法国芬兰1998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住宅11 住宅办公楼办公楼办公楼办公楼宾馆宾馆学校学校学校学校瑞典希腊德国法国荷兰希腊德国法国德国法国荷兰希腊3230 1565 3126 2747 2784 1565 3126 2747 3126 2747 2784 1565 20 120 120 166 310 100 225 179 160 118 145 55 15 188 94 148 273 157 176 160 125 105 128 86注:1)能耗数据来源:a) 1998年数据表示一批节能建筑的调查值,数据来源:INDICA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OLD-CLIMATE BUILDINGS, Results from a BCS Expert Working Group, /EA/Buildings/ALAN/indicators99/b) 2004年数据为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数据平均值,数据来源:北京:清华大学2005-2006年北京住宅采暖测试结果,其它国家:Applying the EPBD to improve the Energ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o Existing Buildings- ENPER-EXIST,Intelligent Energy of EPBD,2007.2)气象数据来源:北京来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基于18摄氏度;美国来自monthly state, regional, and national heating degree days weighed by population, National Climate Data Centre, USA,2006, 基于65华氏度,即摄氏度;日本来自Handbook of Energy & Economic Statistics of Japan,energy conservation centre, 2006, 基于14摄氏度;其它欧洲国家来自2007 Earth Satellite Corporation ,基于摄氏度. 3)修正为北京气候方法:某地区的修正能耗=该地区的采暖能耗/该地区的采暖度日数*北京采暖度日数。

绿色建筑咨询服务

绿色建筑咨询服务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 究院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一项般项数数要(求共4(0项住)宅建筑)
等级
节地与室外 环境
(共8项)
节能与 能源 利用 (共6 项)
节水与 水资源
利用 (共6
项)
节材与 材料资
源 利用 (共7 项)
室内环 境质量 (共6 项)
运营 管理 (共7 项)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 2建0我 2术 奖0筑070”与国评年5年 获产的8价月3绿品奖技月,色展项术召出览建目细开台会筑及则的《(发单(首绿每展位试届色进年,行国建入一同)际筑次了年》智评)全发能价,面布与标公发了绿识展布《色管阶“ 建建理段全设筑办。国部技法绿关术(色于研试推建讨行筑进会)创节暨》新能技和《绿色
2010 天津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29-204-2010 山东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
J12001-2012 江西 江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DB36/J0012010,J11591-2010 海南 《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6-024-2012, 河南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1
目标: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到 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 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 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奖励对象:单体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对公益性建筑、商业
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 投资方,对商业性住宅项目,各地应研究采取措施主要使 购房者得益。

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一、前言建筑节能作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节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一)能源消耗与环境压力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全球约 40%的能源用于建筑的运行和建造。

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仅导致了能源短缺,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采取节能措施,可以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而保障未来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三、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一)高效保温材料新型保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如真空绝热板、气凝胶保温材料等,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有效减少了建筑物的热量散失。

(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建筑设备的精确控制,如照明、空调、通风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避免能源的浪费。

(三)可再生能源整合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板、地源热泵等技术逐渐成熟,为建筑物提供部分或全部的能源需求。

(四)建筑气密性改进加强建筑物的气密性,减少空气渗透,降低冷热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政策与法规的推动(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各国纷纷出台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出明确要求。

例如,规定建筑的能源消耗上限、强制推行节能设计标准等。

(二)财政激励措施为了鼓励建筑节能项目的实施,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节能成本。

(三)监管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建筑节能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五、市场与产业发展(一)节能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随着消费者对节能建筑的认识提高,对节能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节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2008年度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最终版)

2008年度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最终版)
二、
2008年,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本年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那就应该是“创新”。在这一年里,节能服务产业又一次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新的成就,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新出台了多项扶持性政策,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2008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创新之年,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企业机制创新、节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体系创新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新机遇。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特殊背景下,节能服务公司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临危不惧、积极应对、不失时机地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挥模式,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创新,给节能服务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增添了新亮点。
(三)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战略联盟正在加速形成,
1.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开发活动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即围绕一个城市或一个大型企业建立建立节能服务的“根据地”。如时代嘉华(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同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四川开达精工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攀枝花钢铁集团建立了关于节能减排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拉大。2008年东、中、西部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46.1%、40.5%、13.4%,同比增速分别为106.5%、101.7%、34.8%,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继续加大距离。
三是技术创新型的节能服务公司成长优势更加明显,是保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能投资实现平稳双增长,有力支持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2008年,以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含非EMCA会员)新增157家,达到386家,同比增长68.56%;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5000人,同比增长85.71%。新增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公司注册资金较大,从业人员较多,公司在组建时即具有相当规模;二是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融资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三是由于初涉节能服务市场,能力建设需要假以时日,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打造和发挥。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然而,建筑行业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之一,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

首先,我们对中国建筑节能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包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其次,我们对中国建筑节能技术和装备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型节能材料、节能设备不断涌现。

例如,太阳能、地源热泵、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等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另外,我们还对中国建筑节能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随着人们对建筑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和业主开始重视节能问题,节能产品和服务需求量逐渐增加。

同时,一些新兴的节能企业也在建筑节能市场中崭露头角,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最后,我们对中国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未来,建筑节能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建筑节能市场将更加广阔,建筑节能政策将更加完善,中国建筑节能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中国建筑节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政策、技术、市场和未来发展趋势均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中国建筑节能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特色建筑节能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特色建筑节能

• “部分时间,部分空间” 部分时间,部分空间” 15~28℃,接近室外 15~28℃ • 围护结构
– 适当保温,U~1W/km2 适当保温, – 适当窗墙比,~0.5 适当窗墙比,~ ,~0.5 – 可开启外窗,中等气密 可开启外窗,
• 空调系统
– 中央空调 – 机械通风,全热回收 机械通风,
• 空调系统
美国 日本 经合欧洲 俄罗斯 中国
46.62
单位面积建筑能耗
25.69 25.49 12.88
中外建筑能耗比较
21.83
6.98
中国城镇
印度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714
kgce/(ca.a)
人均建筑能耗
2090 1542 1529 381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建筑提供的服务质量与能耗
建 筑 消 耗 的 能 源
• 如何定义建筑提供的服务? • 不同文化对容忍程度有不同认识 • 提倡奢侈消费还是生态文明? • 营造什么样的“小康”?
发达国家
我国建筑现状
建筑提供的服务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A: 北京某高校教室楼电耗 B: 费城某高校教室楼电耗
照明: 晚间照明和全时照明,相差5倍 通风:全时运行,大风量。相差14.7倍 制冷:冷热抵消,全年运行, 冷量差4.1倍,电耗差3.7倍 热量:冷热抵消,全年热量差3.2倍 其它:办公设备永远不停,差2倍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进展

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进展

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进展江亿【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清华大学组建的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实验室的建设背景及研究方向。

中心的研究内容从基础的建筑节能国情与战略研究到解决相关问题的节能技术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并注重中心国内外交流和中心研究成果宣传,具有较高的国内外影响力。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boratory and its research direction. Research interests of the center include nation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vestig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The center focus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worldwide communication, which have aroused great influence all over the world.【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作者】江亿【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TU11 中心建设背景和技术领域简介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开始组建,2008年完成验收。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中国的建筑行业一直在实施节能发展的政策,以实现更高效的、环保的建筑。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行业在推动建筑节能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加强资源利用、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实施能源综合利用等措施成功实现了建筑节能的综合改造。

一、实现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措施1、强化建筑节能法规立法政府制定了《建筑节能法》、《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建筑节能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标准和法规,明确了建筑节能发展的法律基础和节能管理方法,推动建筑业节能发展。

2、完善建筑节能认证体系政府实施了建筑节能认证,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鼓励建筑业发展更高效节能的建筑。

3、实施能源综合利用政府鼓励建筑业实施多能源联合利用,通过使用太阳能、热泵、地热、潮湿流等新能源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能源性能。

4、加大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政府鼓励和支持建筑节能改造,推出了节能补贴、信贷贴息等多项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建筑节能技术。

二、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成就1、提高了建筑物能耗水平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法规、标准和认证,使建筑物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能耗水平。

2、实现了能耗结构优化中国实施的能源综合利用政策,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提高了建筑物能源利用率,实现了能耗结构优化。

3、推动了新能源应用通过实施能源综合利用政策,中国加大了对新能源应用的支持,推动了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4、促进了节能发展中国的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节约资源、促进节能技术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1、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和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筑物节能技术普及率偏低,违规使用耗能设备仍然存在,部分人士不重视节能意识,投资不够等。

2、发展建议应加强监管执法,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法规;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建筑节能技术发展。

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状况,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为中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模式提出的科学规划。

节约能源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运行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并且是具有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因此应将其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不同于嫦娥探月或三峡工程这样的单项重大工程,建筑节能是一项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与工程技术、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社会公平等多方面问题密切相关的全社会行动。

其对全社会介入的程度很类似于一场新的人民战争。

而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要知己知彼,对我国和国外的建筑能源消耗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要运筹帷幄,对建筑节能的各个渠道,各项任务做出科学的规划。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到合理的政策策略去推动各项具体任务的实现,也才能充分利用全社会当前对建筑节能事业的高度热情,使其转换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真正成果。

从上述认识出发,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多少有些情况不明,任务不清的状态。

这将影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出于这一认识,我们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建筑节能状况的国情研究不是通过一个课题或一项研究工作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需要时刻研究最新的状况,不断对变化了的情况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进而修订和确定新的战略目标。

这真像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

基于这一认识,在国家能源办、建设部、发改委的有关领导和学术界许多专家的倡议和支持下,我们准备与社会各界合作,持久进行这样的国情研究。

作为中国工程院建筑节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部分内容,从2007年起,我们每年把建筑节能领域的国情研究最新成果汇编成书,以《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这种形式向社会及时汇报。

附件下载:2008年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zip9d89318c6b5d80fd9b447d14fb1a3197.zip(4.20 MB)。

中外建筑能耗差异_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_节选

中外建筑能耗差异_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_节选

源消耗差别。那么,随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也会逐步逐渐提高冬季
室温?目前的这种着衣习惯是否也会逐渐变
化?图 2 为日本住宅近 30 年来冬季室温的变化,
图 1 上海、重庆调查的一些住宅单位面积全年用电量调研结果 图 1 为上海、重庆调查的一些住宅单位面积全年的用电量数据。这包括
公建能耗;
型采暖,尽管也有些家庭按照间歇方式运行,但
( 2 ) 我国北方城镇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与美国建筑采暖能耗相差并不悬殊, 基本上是全空间采暖,室温在采暖期间往往维
但其它各项,既长江流域采暖,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公建能耗都远低于美国。 持在 2 2 ℃或更高。进门后脱掉大衣,室内外也
因此,我国城镇建筑能耗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江流域 习惯于不同的着衣方式。
56 建设科技
节能技术与措施的中央空调住宅的全年空调电耗。从这些实 测数据中可以得到:
(1 ) 中央空调单位面积能耗几乎是住宅分体空调平均值 的 8 倍,是户式中央空调平均值的 3 倍。中央空调的实际电耗 与按照国标计算出的空调能耗接近,并且与费城的住宅空调 实测值接近;
(2) 分体空调电耗普遍偏低,并且相互之间差异悬殊。进 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差异与住户的楼层、朝向、户型等因素 的相关系数都不大,这表明建筑结构与形式不是造成图 4 中分 体空调能耗巨大差异的原因;
大型 一般 公建 公建 5.4% 29.1%
美国
9.7
21.38 78.0
21.3%
35.4% 43.2%
闭;晚上进入卧室前开启卧室的电暖器或热泵, 或者仅使用电褥子。在有人活动的空间即使开 启采暖设施,室温也仅维持在 1 5℃左右,无人 时关闭采暖设施,室温自然下降,有时可降到 1 0℃以下。由于室温偏低而外温又不太冷,因 此这一地区的居民室内外着衣量相同,目前还

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双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领域是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2年全球建筑建造业现状报告》,建筑行业消耗了全球超30%的能源,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近40%。

根据《2022年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 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 50.9%。

作为全球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建筑领域碳减排尤为迫切。

因此,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蓝图。

通过加快绿色建筑建设,转变建造方式,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运行管理高效低碳,实现建筑全寿命期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极大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