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课件(PPT·精·选)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法家思想概述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当代的应用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01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 较
政治观念的比较
儒家强调仁政
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仁爱和道 德为本,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 以仁爱和礼制来教化人民,实现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家主张法治
法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律为准 绳,主张君主应制定严格的法律 制度,通过法治手段来维护社会 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性论的比较
法家思想强调规矩、纪律和服从,主张通过严格的规矩和纪 律来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在教育领域,法家思想可以应用于 学校管理和课堂纪律,强调规矩和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领域的应用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忠诚和信誉,主张以人为本、以 和为贵。在企业领域,儒家思想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团 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忠诚和信誉,促进企 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过程中,需 要注意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同 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进行适当的调 整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 想与法家思想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 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 发生变化。这需要儒家思想和法家思 想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以适应 时代的需求。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路漫漫其悠远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而不骄,威而不猛。”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儒家文化-PPT(精)

儒家文化-PPT(精)
来源:孔子以后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泰州学派:心学异端
阳明之后,王学发生分化,王艮 发展为泰州学派,成为王学左派, 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肯定饮食男 女之性。李贽师王艮之子,倡“童 心说”和“自然人性论”。
三、儒教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
1,仁义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际之间 的亲善关系,在此基础上孔子将 “仁”提升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 范畴。 如何达到“仁”?孔子提出了两 个根本标准:忠恕。
三礼与五礼
• 三礼:儒家的三部典籍。
《周礼》,周王朝国家建构的基本大法; 《仪礼》,礼乐制度下贵族生活的细节规
定; 《礼记》,从礼的各种规定中阐发出的治
国为帮的微言要义。
• 五礼:吉、凶、军、宾、嘉
孔子礼乐观: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西周 的礼乐制度,“行夏之时,乘殷之 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晚年返鲁,以六艺教人,其中 礼与乐最为重要,孔子是礼乐文化 的传播者。
援“仁”入礼乐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 子夏曰:礼后(于仁)乎?
游于艺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 孔与民同乐
孟子说“今之乐由(犹)古 之乐也”,孟子并不在乎新乐 还是雅乐,而在乎统治者是否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是否与民 同乐。
孟子
孟子,名柯, 邹国(今山东邹 县))人。生卒 年不详,据《孟 子》一书推断, 约生于周安王十 七年,卒于周赧 王十一年(前 385-前304)。
孟子提出了“性善”理论。 “尽
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 矣” 。并提出了“仁政”学说和
“民本”思想,作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还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精美课件(共23张PPT)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精美课件(共23张PPT)

(3)提出“三纲五 常”的道德标准:
①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 会稳定
②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 制度,具有局限性
(4)仁政思想:限田、薄敛、省役
特点: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外儒内法 作用: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改善人民生活
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什么地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二、提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稳定与发展 ②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发展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 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②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 迷信色彩浓厚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 所从矣。 ──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阶级矛盾:王国诸侯问题 土地兼并问题
有 为

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 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每一次举步向前,其实都是一个新起点;成长的轨迹就 是这一个又一个的起点的连线,诚请认真对待每一个新 起点! • 每一次举步向前,其实都是一个新起点; 成长的轨迹就是这一个又一个的起点的连 线,诚请认真对待每一个新起点。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儒家思想孔子诞辰日PPT

儒家思想孔子诞辰日PPT

贰 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 典故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 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 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 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 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贰 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 典故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 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 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 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第叁章
先师圣人贡献
叁 先师圣人贡献
1、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 《诗》、《书》、《礼》、《乐》、《易》、《春 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从 孔子时代到至今,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 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 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贰 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三十而立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 “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 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 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 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肆 重温圣人智慧
谈学习之道
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义】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②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义】孔子说:“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③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孔子说:“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孔子说:“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儒家思想-礼ppt课件

儒家思想-礼ppt课件

7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 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 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 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 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 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 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 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 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 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是儒家学说比较崇尚的一种思想,是治国的方略。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 按照《礼记》中的解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所谓礼,就是用来研究人际关系的亲疏,判断事情的嫌疑, 辨别物类的异同,分辨事物的是非的。那么,儒学为什么如此重视礼呢?我认为 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维持等级制度。国君、王侯、大臣、士,等级不同,礼节也就不同, 如果没有礼的约束,一切都会没有遵循,国家就会混乱; 第二、是为了维持社会关系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这种关系 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规范的,如果不加以规范,社会就很难实现文明,因为文明 的主要标志就是作为社会的人在合理的规范中享有他的权力。而在封建社会,为 了更好地使社会关系保持连续和稳定,就更需要对各种相对关系做出规定; 第三、是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孔子一直崇尚礼,他认为不知礼就无以立身。他 有句著名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礼提高到立身、立家、立国的高 度。要求君子应该“克己复礼”,不仅在立身方面要求礼,而且从个人安危的角 度,儒家也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 也。”; 第四、是怡情审美的精神需求。人除了物质的需求外,还有一个精神的需求,精 神需求是一种审美需求,那么礼的作用,譬如音乐(音乐是礼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要,使人们得到怡情娱乐。

儒家思想课件

儒家思想课件

• 忠,于今而言,仍然要推之古今而公行。暂不论 孔孟的这一正确的“忠”是可以照搬不误,即便 是董子所谓的“忠”也可以拿来用。孙中山先生 便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 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 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 (《孙中山选集》)显然,严格来说,孙中山先 生这段话中"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这句 是笼统而有误的。但把忠的对象转化为为国为民, 则所言甚是。 我们对于传统美德都应古为今用,并进行现代 注解。于忠而言,亦复如是。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 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译文】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 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 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 忧。”【译文】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 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 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 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 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 三、朝鲜:在朝鲜半岛,早在公元1世 纪初,儒学早已传入朝鲜半岛,统治 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 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 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高句丽于372年 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进一步发 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 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 典。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 甚至亲“幸国学听讲”。与此同时, 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 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

【高中语文】鲁迅论儒家思想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鲁迅论儒家思想ppt精品课件
鲁迅论儒家思想
小组成员: 赵迪、高倩、陈月、闫文静、张璇



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 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 少些俗庸和丑陋。 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 步地成熟,正视人生, 直面社会,热爱我们的 国家和人民。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 迅,他首先是伟大的思想 家和革命家。“横眉冷 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有憎才有爱, 鲁迅是我们毕尽一生要 倾读的一部大书。
祥林嫂一生的遭遇,让
人看到她脖子上隐隐的 套着封建社会的四条绳 索—政权、神权、族权、 夫权。
鼓吹节烈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伦理观念,维 护阶级统治与等级特权 的社会结构 。
虐杀和麻醉思想的封建等级制度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僵尸的乐观
阿 Q正传
生平之耻辱
“一面尊孔读经, 而一面又坦然的放 火杀人,奸淫掳掠, 做着虽蛮人对于同 族也还不肯做的 事”。
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 里。
三 味 书 屋
鲁迅十二岁起入三味书屋读书。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描写的就是这段经历。 "我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 要将我送到私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 书塾...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 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 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的牌位,我们便对 着那鹿行礼..."
鲁迅批判儒学虚伪道德
鲁迅认为“‘孝’、‘烈’
这类道德”是“一味收拾幼 者弱者的方法”。
儒家学说提倡的“三纲”为节 烈
不节烈的女子为何害了国家?
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 政界军界学界商界等等里面, 全是男人,并没有不节烈的女 子夹杂在内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