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几个热点疾病和养猪专业户预防猪传染病的综合措施

合集下载

目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的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琵。

猪病形势日益严峻。

笔者综合多年在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和对全区情况的周查了解,就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台技术总结如下。

1 当前猪病发生流行的特点1.1 疾病种类明显增多,多病原混合感染显着增加由于商州区饲养模式、管理技术落后。

加上近年来一些中小规模养猪场纷纷上马,技术缺乏,设施落后,疫病发生和流行已成为严重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据统计,不少的养殖场户,病死猪率都在10%左右,有的猪场的病死率在15%以上。

当前的许多生猪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

且难以控制。

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

或多种病毒相加。

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使病情加重。

除了猪瘟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都有病例发生。

1.2呼吸道综合征问题日益突出,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从近几年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猪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

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极为严重。

1.3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猪大肠杆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

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圆环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

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

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

2防治技术2.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防疫卫生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猪场是养猪的地方,是猪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在猪场中,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从生猪的常见疾病入手,介绍预防与控制措施,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猪场。

一、疾病预防措施1、饲料卫生饲料是猪的主要饲养对象,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直接影响猪的健康。

在猪场中,要做好饲料的储藏、清洁和管理工作,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确保猪只摄取到健康的饲料,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

2、环境卫生猪场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猪的健康。

要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和卫生,定期清理猪舍的粪便和垃圾,保持猪场内部的环境整洁卫生,减少病原菌的繁殖,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3、疫苗接种猪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的疫情和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对猪只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定期体检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猪只的潜在疾病,保障猪的身体健康。

体检内容包括皮肤、毛发、粪便、食欲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5、严格的隔离制度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确保没有疾病,生病的猪只要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在日常猪只饲养管理中也要注意不同健康状态的猪只之间的隔离。

1、合理用药在猪场中,疫病的防治是经验丰富的养猪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疾病防治不能只依赖于用药,而是要结合疾病的预防,合理使用药物,根据猪只的实际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式,避免因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2、环境消毒在发生疾病后,要对猪舍和设施进行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消毒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可以采用喷雾、灭菌剂等方式进行消毒。

3、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预防和控制猪只疾病的关键之一。

猪的饲养环境、饲料和饲水要保持适宜,合理配置营养元素,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生病的风险。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下面是针对常见畜牧养殖动物的几种常见疾病及其控制措施的介绍。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类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预防猪瘟的措施包括:
- 定期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 强化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 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隔离患病猪只,避免病毒的传播。

2. 疥癣病
疥癣病是一种由疥螨或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预防和控制疥癣病的措施包括:
- 定期给动物进行驱虫,以减少螨虫的滋生。

- 维持动物舍内的干燥和清洁,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 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包括改善动物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动物的营养管理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畜牧养殖户减少疾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的稳定运营。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对猪类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1. 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严格的进出猪场管理和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和装置进入猪场。

2. 早期发现和报告:加强兽医监测和病例报告制度,对于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3. 隔离和扑杀患病猪只:将患病猪只隔离,并采取人工扑杀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但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可用。

5. 关闭交易和运输:在疫情发生地区,暂停或限制猪的交易和运输,避免病毒通过交易和运输工具传播。

6. 正确处理病死猪: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应迅速处理病死猪,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毒扩散。

7. 教育和培训: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8.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疾病监测和疫苗研发工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养猪9大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养猪9大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养猪9大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养猪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然而,在养猪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甚至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对于养猪业主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分析并提出解决养猪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1. 疾病传染问题疾病传染是养猪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对策包括定期给猪接种疫苗,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卫生等。

此外,及时隔离患病猪只,以阻断疾病传播。

2. 饲料质量问题饲料质量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健康。

对策包括确保饲料供应商信誉良好,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并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无污染。

3. 猪只生长速度问题猪只生长速度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对策包括选择高产种猪,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4. 尿素毒性问题当猪只的饮水中尿素含量过高时,会引发尿素毒性问题。

对策包括控制饮水中尿素含量,确保水源清洁卫生,提供新鲜水源以及定期检测水质。

5. 结肠细菌问题结肠细菌是一种常见的猪只肠道疾病。

对策包括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保持猪圈清洁,合理饮食搭配,加强猪只免疫力以及对患病猪只进行立即治疗。

6. 采食问题有时,猪只不愿采食,这可能是因为饲料味道不好或者饲料质量不佳。

对策包括改善饲料味道,确保饲料新鲜,味道好,并为猪只提供充足的饮水。

7. 环境温度问题环境温度对猪只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对策包括提供适合的温度环境,设置合理的通风设备,以及定期检查猪舍温度。

8. 饮水问题充足的饮水对于猪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对策包括确保饮水设施的畅通,为猪只提供新鲜的饮水,每天定期清洗饮水设备。

9. 猪只的发情问题猪只发情会影响猪只的正常饲养和生长。

对策包括合理配种时间和方法,确保猪只的正常繁殖,以及对发情猪只进行适当的管理。

总之,养猪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对策,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猪只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农村养猪中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农村养猪中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4 结语
在农村种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因 为受到环境因素和不科学养殖等因素 会致使生猪出现一些疾病,不仅影响猪 只的健康生长,同时也影响养殖户的经 济收入。为此,养殖户应该分析猪病发 生的具体原因,结合病因采取有针对性 的治疗对策,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
22
1 几种常见的猪病类型
1.1 传染性疾病 在生猪养殖业中, 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概率比较高,同时传 染范围大,死亡率也较高。如果生猪发 生传染性疾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对策,会直接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 济损失。传染性疾病包括多种,主要由 病毒、细菌引起,在兽医临床上猪会表 现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精神不振, 食欲下降,有些患病猪会出现腹泻等 症状。 1.2 呼吸道疾病 在生猪养殖业中, 呼吸道疾病也比较常见,主要由细菌和 病毒引起。一般情况下,呼吸道疾病存 在一定的潜伏期,同时具有一定的传染
性,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 1.3 腹泻疾病 腹泻疾病也是生猪养 殖业而言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日 常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饮 食不卫生会导致腹泻病,或者气候因素 也会导致腹泻。在农村养殖的过程中, 有些养殖户不重视日常的卫生管理,出 现疾病之后并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疾 病的加重。一般情况下,腹泻主要发生 在每年的初春和冬季,患病猪的症状为 呕吐和腹泻为主的症状。
关键词:猪;传染病;诊疗;防治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猪肉 及猪产品的需求量和质量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按照高 标准、高要求进行饲养。然而,猪群在 生产养殖过程中猪疫病的发生仍是阻 碍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性制约因素。 在猪群疫病中,特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 病,可引起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群 发病。据报道,急性猪瘟发病率和死亡
率均可达到 90% 以上;一些慢性病营 养代谢性疾病可造成猪的生长迟缓、发 育不良、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还有一 些像炭疽、口蹄疫的人畜共患病更是可 危及人类的健康。由此可见,了解猪常 见传染病的发病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以 及防治方法对今后生猪健康养殖具有 重要意义。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

非洲猪瘟的明显特征是高热、呕吐、腹泻、流涎、消瘦、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发绀、出血点出现在皮下组织和内脏表面等症状。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造成了猪只的死亡和跨境传播,还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经济影响:非洲猪瘟的蔓延严重影响了整个养猪业的发展。

由于猪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猪肉供应的减少,市场价格上涨。

由于疫情的爆发,养猪场的关闭和隔离也导致了养殖户的损失。

在疫情的控制期间,养猪业的生产能力减弱,产量下降,直接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2. 社会影响:猪肉是国人饮食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而非洲猪瘟的蔓延导致了猪肉供应量的减少,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也大幅上涨。

猪肉的市场短缺给了养猪业和相关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猪只贸易也有所受限,影响了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

3. 生态影响:非洲猪瘟不仅对猪只本身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危害。

随着疫情的蔓延,大量的猪只被宰杀,猪只的尸体被随意丢弃,导致了环境的污染。

疫情的爆发也对野生动物构成了威胁,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1. 加强监管:对于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需要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兽医部门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对养猪业的监管,健全健康动物监测防控体系,建立监管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严格执行。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养殖户的自查和报病报验意识,增强疫情防控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开展非洲猪瘟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等,提高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预警能力和自我防控意识。

3. 严格防疫措施:健全养猪场的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养猪场的防疫措施,确保猪只的健康。

在疫情高发期,养猪场要做好封闭式管理,加强对人员、车辆和物资的管控,避免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养殖场常见动物疫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场常见动物疫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场常见动物疫病及防治技术养殖业是农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广泛发展空间的行业之一。

然而,养殖场常常面临动物疫病的困扰,这不仅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也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养殖场必须认识到常见的动物疫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来保护养殖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场动物疫病及其防治技术: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会导致猪群大面积的死亡。

- 防治技术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加强检疫和隔离措施,确保新引进的猪只不带有病毒;注射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疾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 防治技术包括:强化饲养环境管理,增加禽类的饲养密度,提高空气流通性;加强饲养场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控制禽类的摄食来源,防止食物受到污染;接种疫苗,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及时隔离病死禽类,防止病情扩散。

3. 犬瘟热:- 犬瘟热是一种狗类高度传染性疾病,病死率极高。

- 防治技术包括:养殖时选择健康的幼犬,并要求犬只有合格的疫苗接种记录;定期进行驱虫和体内外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与其他未接种犬只接触;及时发现病症,进行隔离治疗,并咨询兽医的建议。

4. 鱼类疾病:- 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水质相关的疾病。

- 防治技术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控制水温和氧气含量;避免过度饲养,控制饲料的用量;加强鱼类的营养管理,提高免疫力;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设备,避免细菌滋生;使用药物或特定的兽药进行治疗,但要遵守使用规范。

5.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对养殖兔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 防治技术包括:养殖场的隔离措施要到位,避免病毒的传播;提高兔只的免疫力,注射相应的疫苗;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防止疫情蔓延。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疾病是养猪业中的大问题,因为它们会给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猪病,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猪瘟
猪瘟是猪类传染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病症包括高热、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出血、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瘟的最好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

治疗上需要注意对症处理,饲料要容易吸收。

2. 猪肺炎
猪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猪咳嗽、气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预防猪肺炎需要注意通风和防潮处理,饲料要放干净。

3. 猪流感
猪流感和人类流感非常相似,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预防猪流感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消毒、改善饲养条件以及隔离病毒感染的猪。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感染后症状包括发热、无食欲、厌食、咳嗽等。

预防的方法包括检查新引入的猪、确保饲养环境好等。

6. 猪鼻疽
猪鼻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鼻疽的方法包括确保饮用水源干净,通风良好等。

总之,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因此,养猪户应该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与改善,为猪提供合适的饲料,建立健全的疫苗预防制度,这些措施都可以减轻猪疾病的危害。

如遇疫情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产品,但是猪也容易得各种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为此,及时发现和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常见的猪类疾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危害性的重要病毒性疾病之一,也是我国禽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猪瘟病毒菌株常常发生变异,因此猪瘟疫苗的疗效不尽相同。

猪瘟的主要防控措施是:定期的疫苗接种和环境卫生维护。

2.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传播。

该疾病对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防治该疾病主要措施包括:定期健康检查、强制生病猪集中处理和出售、疫苗预防等。

3. 传染性胃肠炎(TGE)传染性胃肠炎是由TGE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摄食和经口感染的病毒,使病原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肠黏液脱落,从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导致猪发生腹泻、发热、厌食等症状。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消毒、食品卫生管理、疫苗预防等。

病情严重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4. 猪肺炎猪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比如肺炎球菌、病毒、支原体、放线菌等。

猪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卫生和通风,提高饲养和管理水平,加强检测和隔离感染猪,并通过疫苗预防措施进行疾病防控。

6. 猪菌痢猪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胃疾病,其特点是剧烈的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合理用药等。

总之,猪的健康状态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只有定期对猪群做好检查、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加强疫苗预防等,才能预防和减少猪的生病率,保证养猪业的顺利发展。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多种多样,而有效的控制措施是保障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猪病害
1. 猪瘟: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

控制措施包括疫苗免疫、隔离病猪、严格消毒等。

2.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

控制措施主要是加强环境卫生、疫苗免疫、消毒等。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病害,常表现
为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疫苗免疫、消毒、隔离感染病猪等。

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很多,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养殖户需要加强动物的免疫工作,定期给动物进行疫苗免疫;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养殖场内设施;对于疾病动物要
及时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请兽
医进行诊治,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猪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措施探究

猪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措施探究

猪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措施探究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动物之一,猪的健康问题一直是畜牧业主关注的焦点。

猪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是畜牧业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保障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猪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措施,希望对畜牧业生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疾病预防猪的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

传染性疾病通常由病原体引起,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非传染性疾病则与环境、饲料、管理等因素有关。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做好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科学饲养和定期健康检查等工作。

1. 疾病防控(1)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猪体内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目前,常见的疾病疫苗包括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养猪场在做好疫苗保质、疫苗接种等工作的还应定期对疫苗接种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2)隔离管理在引入新猪时,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避免带入传染病。

在发现有病猪时,应及时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保护其他猪只的健康。

(3)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干净卫生是预防猪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定期消毒,及时更换饮水和饲料,是保持环境卫生的有效方法。

2.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猪只健康检查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检查猪只的生长状况、精神状态、食欲和排便等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迹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减少猪只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3. 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

合理营养饲料、科学饲养制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都对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养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猪只的健康成长。

1. 药物治疗在猪只出现疾病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是确保猪只康复的关键。

选择适当的药物,根据猪只的实际病情,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用药,确保治疗效果。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随着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猪的养殖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常常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害,这给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和生产安全,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生猪疾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瘟猪瘟又称猪病毒性疾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症状有高热、咳嗽、鼻流涕、皮肤发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这种疾病会对猪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猪只生长迟缓,还会引起群体死亡,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

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在猪只生长的关键时期,对生猪接种猪瘟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2.病毒隔离:将病毒感染的猪只单独隔离,减少病毒传播。

3.消毒:猪舍使用后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病毒滋生和传播。

二、猪肺炎猪肺炎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咳嗽、气喘、发热、食欲减退、身体虚弱。

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容易形成肺部化脓或浆液性渗出,导致猪的呼吸困难。

1.改善环境:保持猪舍内的通风良好,保持温度适宜,减少氨气浓度,增加猪只的舒适程度。

2.疫苗接种:使用细菌和病毒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

3.营养均衡:为生长性猪提供足够的高质量饲料,提高其免疫力。

三、猪红腹泻猪红腹泻是由福氏杆菌引起的疾病。

症状为腹泻、便秘、营养不良等。

这种疾病可以导致猪的死亡,并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1.营养均衡: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维持猪体内良好的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

2.消毒:在每次投放新的猪只入栏前,清洗和消毒猪舍和器具,减少菌群在环境中传播。

四、猪一氧化氮中毒症猪一氧化氮中毒症是由猪只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一氧化氮环境中而导致的疾病。

症状为呼吸困难、运动困难、肉碱含量低、生长退化等。

1.保持通风: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减少一氧化氮浓度。

3.简单的检测:定期检查猪舍中的一氧化氮浓度,预防中毒发生。

总之,生猪养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风险的生产活动,生猪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生产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极具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猪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动物疫病。

该病病毒具有高度致病力和传染性,并且能够在猪群中迅速传播,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疫病的扩散,需要实施综合防控措施。

一、完善防控体制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疫病的防控体制,并加强政府主管部门与养殖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联动机制。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工作协调,科学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同时,加强对猪场环境卫生的管理,对于发现病例的场区,需要立即实施封锁措施和消毒,目的是将病毒扩散的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提高免疫水平非洲猪瘟疫病疫苗目前仍然没有上市,所以提高养猪场的免疫水平是保护猪群免受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具体做法包括:1.加强饲料和水的质量控制,确保提供高营养和卫生的饲料和水。

2.采取良好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适宜的栏舍设计、隔离措施、定时检查和维护等。

3.加强疾病监测和病原检测,根据检测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可能的疫情。

4.加强自然环境控制,保持场区清洁干燥、没有有害气体的积聚,保证猪的舒适性和健康。

三、禁止非法运输和销售非洲猪瘟的传播是在猪之间的接触、污染和拥挤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应禁止非法运输和交易猪只。

有了相关的规定和监测机制,就能够有效阻断病毒扩散的途径。

在养殖场对外交流和销售时,也应注意实行严格的检测和隔离措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非洲猪瘟疫病是一种重大疾病,对于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都有严重影响。

加强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对于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应该向养殖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方法支持,帮助养殖户加强猪群疾病预防工作。

五、加强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一种国际性的疫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共同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扩散。

在例行贸易中,双方应加强检疫和卫生标准,有效控制病毒传播,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的正常生理指标:体温:38℃~40℃;呼吸:10~20次/分;脉搏:60~80次/分。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养猪专业户、牧业小区及小型自繁自养的种猪场越来越多,但由于农村缺少技术指导,对疫病防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大量发病死亡,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当前农村饲养猪群中常发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原因,防控措施谈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养猪户参考。

一、当前农村猪群中常发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一)蓝耳病在实践临床中,猪群被蓝耳病病毒感染比较普遍,非常严重。

但从当前蓝耳病发病特点来看,发病已由过去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转为以保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为主。

在临床上见有初产母猪常发生流产、早产及产死胎等;经产母猪常出现滞后产、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而流产与死胎的大为减少,亚临床感染增多;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上升,病情严重,死亡率增高。

临床上常见蓝耳病与圆环病毒Ⅱ型、或与猪瘟病毒或与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支原体、放线杆菌、链球菌及巴氏杆菌等。

使病情复杂化,出现发热、腹式呼吸、腹泻、后躯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皮下水肿、消瘦等症状,造成死亡率增高。

由于本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引起猪群中免疫力低下。

农村大多数养猪户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主要是由蓝耳病引发的。

(二)非典型猪瘟由于农户重视猪瘟免疫接种,在广大农村饲养的猪群中很难见到典型猪瘟。

部分养猪户购猪不检疫,任意从猪贩子手中买种猪,至而引入了隐性感染种猪导致猪瘟的发生或者是母猪免疫接种不科学,抗体水平低下,妊娠后感染了低毒力毒株,发生持续感染,在临床上不显现症状,其所带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即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征”。

如其产下的仔猪存活,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出现免疫耐受,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向外排毒达4~6个月之久。

因此在农村的猪群中多见非典型猪瘟散在的发生,发病多为10~20日龄和40~70日龄这二个阶段的仔猪,表现为体温稍高、腹泻、消瘦、皮肤发白、被毛无光泽、呼吸困难等,并且常与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继而继发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或弓形虫病等,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对策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病毒侵入体内后,主要靶器官为淋巴系统,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休克等。

非洲猪瘟对猪的危害极大,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易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的猪只死亡,严重威胁养猪业的生产与经济效益。

当前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的爆发,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非洲猪瘟对当前养猪业的影响及其防控对策进行探讨。

一、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1. 生产受限非洲猪瘟的爆发将导致养猪业生产受限。

一旦猪只感染非洲猪瘟,通常会出现急性发病、高死亡率的情况,使得养殖场的猪只数量迅速减少,直接导致猪肉生产量的下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 经济损失非洲猪瘟的爆发也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方面,由于猪只的大面积死亡,养猪场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打击;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的养猪业观察期内无法出栏、销售猪只,致使养殖户的收入减少,间接导致整个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3. 行业发展受阻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由于非洲猪瘟的传染性强,养猪场一旦发生疫情,可能导致政府采取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出栏、转运、宰杀等相关活动受限,从而影响了养猪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4. 市场价格波动非洲猪瘟的爆发还将导致猪肉市场价格的波动。

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使得猪只数量减少,市场供应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了猪肉市场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了整个畜牧业的发展。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1. 加强养殖场疫情防控养殖场应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做好养殖场进出人员、车辆的登记和消毒工作,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通风等工作,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

2.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疾病检测水平,做好猪只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工作,增强猪只的免疫能力,提高疾病抵抗力。

合理安排饲料,注重饲养环境的卫生,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非洲猪瘟猪病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猪病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猪病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由于其病毒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非洲猪瘟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人们开展了多种防控措施。

一、加强养猪场的管理与监控为了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养猪场应该加强管理与监控。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进出场制度,对来自非洲猪瘟疫区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

同时,要做好病毒监测工作,定期对养猪场的猪只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病例,要迅速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其次,加强养猪场的卫生与消毒工作。

定期对养猪场的场地、设施、器具等进行清洁消毒,消除病毒传播的潜在危险。

二、加强猪群的免疫防控疫苗是预防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疫情情况,按照兽医的指导,定期给猪只接种非洲猪瘟疫苗。

通过疫苗的免疫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三、强化交通运输的管控为了减少病毒在交通运输途中的传播,相关部门应加强交通管控。

对病区猪只的运输车辆、装卸设备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减少病毒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传播风险。

四、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的防控畜禽屠宰环节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加强防控措施。

首先,要规范屠宰场的运营,并加强对屠宰环节的监管,确保屠宰操作规范,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要加强屠宰场的卫生与消毒工作,保持场内的清洁和卫生。

对生猪屠宰后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五、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人们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养殖户和居民普及非洲猪瘟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控制方法,培养养殖户的防病意识,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

同时,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政府的政策和相关的补偿措施,鼓励养殖户自觉遵守防控措施,合作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结语非洲猪瘟猪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播。

预防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预防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预防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

1.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猪场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首要措施。

定期对猪圈进行清洁和消毒,及时清理猪场周围的杂物,保持猪场的清洁和环境整洁是必不可少的。

2. 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猪类的运输工具和人员等途径传播。

因此,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是必要的。

禁止非必要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并限制猪的运输活动,加强对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和监管是有效预防传播的措施之一。

3. 合理使用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关部门应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和疫情发展态势,合理选择并组织疫苗接种计划。

同时,完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范,增强疫苗接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报告疫情是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重要环节。

相关兽医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对疑似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同时要求猪场和相关人员积极报告疫情,确保信息的及时流通和处理。

5. 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创新的技术手段。

相关机构应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机制和致病原理,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开展新型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

6. 加强信息宣传和教育培训推动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是提升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知识水平。

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提供及时准确的防疫信息,并通过培训等形式提升养殖户的防疫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帮助养殖户全面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

7. 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非洲猪瘟属于传染病,跨国传播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科学和技术的交流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方面。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常见疾病有许多种,这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这些疾病对于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生猪养殖疾病及防治措施。

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等。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猪只、避免与疾病猪只接触和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

2. 猪鼻疽:猪鼻疽是由奋斗弧菌引起的疾病。

其症状包括鼻部溃烂、流脓、打喷嚏和食欲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舒适、干燥和清洁的养殖环境、合理饲养和添加适量的抗生素。

4. 胃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蛔虫、绦虫和旋毛虫等。

其症状包括腹胀、腹泻、贫血和消瘦。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进行定期驱虫和饲料消毒。

5. 猪蓝耳病:猪蓝耳病是一种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发热、皮肤发绀、咳嗽和呼吸困难。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疫苗接种、常规消毒和饲喂高质量的饲料。

7. 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

其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晕厥和溃疡等。

防治措施包括良好的环境卫生、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许多种,这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治这些疾病,养殖户应加强疫苗接种、定期检查和驱虫、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专业户预防猪传染病的综合措施这几年,农村养猪专业户不断出现,且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

但大多数专业户仍沿用一家一户养猪防病模式,打一下防疫针就了事,而忽视其它防病措施,使得传染病屡有发生。

为预防猪传染病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坚持生产区的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可以控制外源性传染病的传染。

生产区与生活区应严格隔开。

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其它动物,生肉不得带入生产区,并谢绝参观。

特别严禁猪贩子、屠工入内。

进入生产区的饲养人员等须更衣换鞋,经紫外灯消毒、消毒池液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场外运输车辆、用具、饲料包装袋不能进入生产区,防止带病进场。

猪场应采用自来水或井水,不可用河塘水。

因农村有的死猪丢弃在河塘中,使水污染成为传染媒介。

从饭店、宾馆收集的泔水须煮沸消毒后才可喂猪。

2、坚持“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防止买猪带进疫病的一项主要措施。

3、加强检疫工作如欲购进猪只,应从非疫区、经兽医人员检疫出具证明,隔离观察15 d、补打防疫针,(最好产地经过防疫注射),确认健康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4、严格卫生消毒制度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做好灭鼠、驱除蚊、蝇和定期驱虫工作。

猪舍和用具每日消毒1次,春季进行1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猪舍、地面、墙壁、料槽选用2%烧碱消毒(消毒后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也可用10%草木灰水、20%生石灰乳等消毒。

车辆、用具选用5%过氧乙酸消毒。

每圈猪出栏后要彻底消毒,并空圈1周后方可进猪。

消毒池中消毒液为3%来苏儿,每星期更换1次。

5、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初产母猪配种前1~2周接种细小病毒疫苗、每年4、5月间蚊虫未出现前进行猪乙型脑炎疫苗接种。

怀孕1个月的母猪和产前30 d的母猪各注射猪大肠杆菌病疫苗。

仔猪35日龄,分别注射伤寒苗、猪瘟苗。

仔猪7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仔猪断乳后1周对母猪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此程序可根据生产实际进行修改、补充。

当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几个热点疾病一、蓝耳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猪发生的一种新传染病。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

1.病原: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的病原属动脉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一种有囊膜核糖核酸病毒,分为强毒、弱毒和无毒3种毒株。

该病毒在酸碱度小于5或大于7时,感染率降低90%以上,在37℃48小时和56℃45分钟即可丧失活性。

2.流行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秋冬季节,且各个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得病,但以妊娠母猪和2~28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染。

其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接触传染和空气传递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一旦传入可出现持续感染达16个月之久2~3个月内有85%~95%的母猪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患猪临床症状常表现轻微、严重和带毒无症状。

临床表现差异极大,是该病的显著特征之一。

发病母猪体温升高达40.5℃~41℃,厌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部分患猪的背侧、双耳的耳尖及边缘呈红蓝色,常使怀孕105~112天的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或产死胎现象,发病公猪性欲减退,采精量减少,精子密度降低,导致公猪的生产性能下降。

发病仔猪出生时死亡或产出后个体小,体质虚弱,并发生腹泻,死亡率达30%~50%,高者死亡率达80%~100%。

育肥猪发病症状较轻,常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加快,两耳发蓝,生长发育缓慢,料肉比显著下降。

患猪死亡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眼球肿胀突出,头、臀部皮下水肿,胸腔、心包积水,心室扩张,心肌萎缩,肾脏皮质部点状出血,肺脏呈间质性肺炎病变。

4.防治方法:目前,对该病还没有研制出成熟的疫苗,因此主要是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一是从外地引进的生猪要严格检疫,并至少观察隔离饲养8周,对确系健康的猪才能合群饲养,严防疫病传入。

二是要严格养猪场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转群制度,落实配套的疫病综合防疫制度。

三是加强对母猪的精心护理,冬春季节舍温应保持在22℃~26℃,并保证母猪饲料全价营养,确保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应,同时注意喂给母猪青绿多汁饲料。

四是对发生该病的猪场和病猪死亡的栏舍,可采用2%~3%火碱消毒圈舍,或用0.2%过氧乙酸带猪消毒。

五是对已发生该病的患猪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缓解病情、防止继发感染:①给母猪肌肉注射安乃近或氨基比林等解热类药物以利病猪退热;②发现有早产、流产症状的母猪,可在肌肉注射黄体酮的同时,配合用鲜苔麻根20克、仙鹤草25克、艾叶10克,煎水给猪内服,以利母猪安胎保胎;③肌肉注射抗菌素类药物或内服磺胺类药物并配以等量的碳酸氢钠,以防患猪发生继发感染;④保持猪舍内清洁、通风干燥,以促进病猪康复。

六是对病弱仔猪及早淘汰,死胎及死亡的病猪作深埋处理,以减少病原的传播。

二、猪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

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征,多数动物于局部皮肤呈现持续性的剧烈瘙痒。

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也有差异。

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痒现象。

1.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

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火碱和3%来苏儿能很快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动物甚多,有猪、牛、羊、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猪多为隐性感染。

这些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较长期地带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鼠类粪尿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本病。

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

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

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以致引起流产和死产。

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3.临床症状:猪的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都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

哺乳仔猪及离乳幼猪症状最严重。

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加,鼻咽部充血,扁桃体、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肝、脾有1~2毫米灰白色坏死点,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都非本病特有的变化。

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变化。

类症鉴别:对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应与链球菌性脑膜炎、水肿病、食盐中毒等鉴别。

母猪发生流产、死产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病等相区别。

链球菌性脑膜炎除有神经症状外,常伴有血症及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白细胞数增加。

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

水肿病多发生于离乳期。

眼睑浮肿,体温不高,胃壁和肠系膜水肿。

食盐中毒有吃食盐过多的事实,体温不高,喜欢喝水,有出血性胃肠炎,无传染性。

4.防治方法: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液,有一定疗效,但是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

平时的预防措施:自洁净猪场引进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

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消毒1次,粪尿放发酵池或沼气处理。

捕灭猪舍鼠类及野生动物等。

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

流行时的防治措施:一是对感染种猪的净化措施。

根据种猪场的条件可分别采取4种清除措施:①全群淘汰更新。

适用于高度污染的种猪场,种猪血统并不太昂贵者,猪舍的设备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清除本病者。

②淘汰阳性反应猪。

每隔30天以血清学试验检查1次,连续检查4次以上,直至淘汰完阳性反应猪为止。

③隔离饲养阳性反应母猪所生的后裔。

为保全优良血统,对阳性反应母猪的后裔,在3~4周龄断奶,分别按窝隔离饲养,至16周龄时,以血清学试验测其抗体,淘汰阳性反应猪,经30天再测其抗体。

④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

种猪(包括公母)每6个月注射1次,母猪于产前1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注射1次。

种猪场一般不宜用弱毒疫苗。

二是对发病肥育猪场的处理方法。

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株),乳猪第一次注苗0.5毫升,断奶后再注苗1毫升;3月龄以上的仔猪和架子猪1毫升。

成年猪和妊母猪(产前1个月)2毫升。

三、圆环病毒病在现时的养猪行业里,已是谈“圆”色变,圆环病毒病PCV-2确实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下列问题:1.病原: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PCV-2型圆环病毒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它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本病的病原体是是PCV-2型圆环病毒,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PCV-1型没有致病性。

本病最早发生于加拿大(1991),此后很快在世界各地(大洋洲除外)流行,亚洲及我国各地有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PCV-2在我国也普遍存在。

2.发病类型和临床症状:主要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肠炎等。

当前,应重点注意PMWS、PRDC、繁殖障碍和先天性震颤。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主要发生于5—12周龄的仔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

同窝或不同窝仔猪有呼吸道症状,腹泻,发育迟缓,体重减轻。

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黄疸的出现,临床上其它病是不多见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常在12-14周龄猪群中零星出现或爆发,持续至18-24个月。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周边为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

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

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最早发现,有时亦可扩展到胸肋或耳。

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常自动康复。

发病严重者可能显示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

该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皮肤病损的常见疾病。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

出生后第一周,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肌肉,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如声音或温度刺激,有的在整个生长和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

3.防制措施:到目前为止,尚无商品疫苗供应,现有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二联苗中试产品,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评价。

有些猪场应用自家苗,其效果往往因抗原浓度不足而欠佳。

生产上要采取下列综合防制措施: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

由于PCV-2感染可以导致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通过提高猪群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给仔猪饲喂湿料或粥料,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WS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