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
建筑物风振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
![建筑物风振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44bf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c.png)
建筑物风振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引言:建筑物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需求。
然而,当建筑物面临自然灾害或环境变化时,其结构与稳定性就成为关键问题。
其中,风振响应是建筑物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风振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风振响应的原理与影响因素建筑物风振响应指的是建筑物在面对风力作用时产生的结构变形与振动现象。
这种响应是由风力引起的,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建筑物结构: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刚度以及材料的特性等都会影响其风振响应。
一般来说,高度较低、刚度较小的建筑物更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响应。
2. 风力特性:风力大小、方向、气流速度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同的振动力。
风速越大、风向变化越剧烈,建筑物的风振响应相应增加。
3. 结构组合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会影响其振动频率和振幅。
不同的结构形式需要采用不同的减振措施。
二、风振响应分析方法为了评估建筑物的风振响应,工程师们通常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和模型试验方法。
数值分析方法主要基于有限元理论,通过建立建筑物的数学模型,模拟风载作用,并求解其对建筑物结构的响应。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评估建筑物的振动性能,但需要准确的结构参数和边界条件。
模型试验方法则是通过搭建小型模型或使用风洞进行实验,测量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振动响应。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观测建筑物的振动情况,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成本和时间。
结合数值分析方法和模型试验方法,可以较全面地评估建筑物的风振响应,并为减震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减震设计与实践为了减少建筑物的风振响应,工程师们通常采用减震设计。
减震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结构刚度的调整和减振措施的采用。
在结构刚度方面,通过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可以降低其受风力作用时的变形和振动。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来提高整体的刚度。
减振措施方面,常见的方法有:1. 阻尼器:阻尼器是一种能够吸收和消散振动能量的装置,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中,通过调整阻尼器的参数来减少建筑物的振动。
高层建筑风力与结构
![高层建筑风力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1b7f3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2.png)
高层建筑风力与结构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力量,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风力的考虑必不可少。
本文将讨论高层建筑风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常用的风力工程措施。
一、风对高层建筑的影响1. 风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风是空气在不同气压情况下形成的气流,是由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共同作用引起的。
风具有方向和速度两个重要的属性,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 高层建筑受风力的影响高层建筑由于其较大的高度和突出的外形,面临着较大的风力冲击。
风力对高层建筑的主要影响包括:- 风压力:风对建筑物表面造成的压力,主要影响建筑物的外墙和立面结构。
- 风振动:高层建筑受到侧向风力的作用,容易发生振动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 风扬力:针对高层建筑,风压力引起的向上力可能会对结构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适当控制。
二、高层建筑防风措施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风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防风措施:1. 结构设计优化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风力的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的剖面设计和结构布局来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例如,采用流线型的外形和适当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减小风的阻力和压力。
2. 风洞实验风洞实验是评估建筑物受风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缩比风洞中模拟真实的风场条件,可以获得建筑物在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风压力和振动响应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优化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确保其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3. 风阻力减小措施为了降低风阻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建筑物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减小表面粗糙度,降低风阻力;- 在建筑物上方设置护罩或封闭结构,减小风对建筑物的冲击;- 通过设置风洞附属结构,如风柱、风墙等来分散风力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分流设计来减缓向上的风扬力。
4. 结构抗风设计和控制高层建筑的结构需要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控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采用防风索、抗风墙等措施来增加结构的抗风能力;- 通过控制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来减小结构的风振响应;- 在结构设计中考虑断面尺寸和构件连接的合理性,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及控制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588d13a31126edb6f1a108d.png)
形 ; 构在反 复风振 作 用 下产 生 疲 劳破 坏 ; 结 构气 结 使 动弹性 不稳定 ; 结构 震动加 剧 , 响高层 住宅舒适 度 。 影
有被 动控制 ( 如安 装黏 滞阻尼 器 、 弹性阻尼 器 、 频 黏 调
质量 阻 尼 器 、 频 液 体 阻 尼 器 ) 智 能 控 制 和 主 动 调 、
控 制 ] 。
结 构风振 控制 的原理是 在结 构发 生风振 反应时 , 由设 置在 结构 上 的一些 控 制装 置 主 动或 者 被 动地 施 加 一组控 制力 , 以达 到减少 和抑制风 振反应 的一 种方
数相同。
置在 结构顶 部 以控 制 风 振 反 应 , 结 构第 一 、 二 振 使 第
型 的阻尼水 平从 1 %和 0 4 . %增加 到 1 2 和 1 5 , .% .%
( )在伸 臂桁 架 层 的斜 撑 替 换 为 人 字 形 安 装 的 3
2 风 振控 制 应 用
结 构 体系 中, 风振 控 制装 置 属非 承 重构 件 , 功 其
能仅在 结构 中发 挥 耗 能 作 用 , 不 承担 导 荷 承 载 作 而 用, 即增 加风振 控制装 置不 改变主 体结构 竖 向受力 体 系 。一 般情 况下 , 构 越 高 、 柔 、 结 越 跨度 越 大 、 振动 越 强 、 压越 高 , 控制效 果越显 著 。 风 则
器对 其进 行风振 控制 , 使结 构阻 尼 比从 0 8 . %提 高到
作者简介: 国军( 9 3 , , 徐 1 7 一)男 江苏南通人 , 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 司工程师 22 《 1 工程与建设》 2 1 年第 2 01 5卷第 2期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255ae2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1.png)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宜居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高层建筑也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和风力荷载带来的挑战。
因此,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设计准则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设计准则是确保其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特点和地震风等环境因素,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要求。
通常采用的几个重要指标包括基本风压、抗倾覆力矩、抗风振频率等。
1. 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是指建筑物表面受到的风的压力,在设计中通常采用风压系数来表示。
这个系数可根据当地的风压设计规范或相关标准来确定。
2. 抗倾覆力矩:抗倾覆力矩是指建筑物在受到风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倾覆力矩。
设计师需要通过结构设计的合理布局和加固措施来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风力带来的倾覆力矩。
3. 抗风振频率:抗风振频率是指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振动频率。
这个频率需要根据风荷载的特点和建筑物的结构参数来确定,以避免共振效应,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抗风性能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
它们在抗风性能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1. 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
通过合理设置结构的剪力墙和筒体墙,可以使建筑物在受到风力作用时更加稳定。
2.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优势相结合,既具备了钢的高强度和刚度,又能够有效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提高了整个结构的抗风能力。
3. 钢结构:钢结构以其轻巧、灵活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成为高层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钢管混凝土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抗风性能。
三、结构加固与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加固与措施。
例如:1. 设计适当的剪力墙和钢筋混凝土筒体墙来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与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与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309e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4.png)
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与结构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高层建筑面临的风振效应。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减小风振效应,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风振效应的原理高层建筑受到风的作用会引起其产生共振,形成特定频率的振动,这就是风振效应。
当耐风设计不符合要求或者建筑结构强度不足时,风振效应会对建筑的结构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倒塌。
二、风洞试验的重要性为了减小风振效应,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通常需要进行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通过模拟真实的气流条件,评估建筑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从而找到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案。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改善高层建筑的结构,提高其抗风性能。
三、主动控制防风技术除了通过结构设计来减小风振效应之外,主动控制防风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在建筑中设置主动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实时的风速和建筑的振动情况,调节建筑的阻尼力和刚度,从而减小风振效应的影响。
四、减小风振效应的其他措施除了风洞试验和主动控制装置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小风振效应。
例如,在建筑外部增加防风挡板、设置减震装置等。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增加建筑的稳定性,让人们能够安心居住和工作在高层建筑中。
五、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管理要有效减小风振效应,需要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抗风能力,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确保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六、结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减小风振效应,同时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例如,结构设计可以采用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结构设计还可以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七、结语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结构设计、风洞试验、主动控制防风技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减小风振效应的影响,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16c8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5.png)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在强风环境下存在严重的风振问题。
风振现象不仅会导致超高层建筑剧烈的摇摆,甚至可能引发结构破坏和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抑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首先,针对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问题的研究,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
风洞试验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风场环境,获取结构在风力作用下的响应。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确定结构的风荷载分布及其对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同时,数值模拟分析也是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重要手段。
基于ANSYS等有限元软件,可以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模拟,预测结构的风振响应。
其次,为了减小超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需采取有效的抑制技术。
目前,常用的抑制技术主要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技术是通过优化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减小结构对风荷载的响应。
常见的被动控制技术包括质量调节、增加剪力墙等。
主动控制技术则是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以抑制结构的振动。
而半主动控制技术则是被动和主动控制的结合,兼具两者的优点。
在具体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抑制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充分地了解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风动力学特性。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由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组成。
其风动力学特性则受到结构形态和风洞效应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风振响应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此外,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抑制技术研究,还需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
抑制技术的实施会增加工程的投资成本,因此,需要权衡抑制效果与成本。
同时,超高层建筑已经建成,抑制技术的实施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结构的可操作性。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总结而言,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结构动力学中的风振问题分析
![结构动力学中的风振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f682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7.png)
结构动力学中的风振问题分析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界力作用下的振动行为的学科,而风振问题则是结构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风振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背景和原因在风振问题中,结构物在大风环境下会受到风力的作用,引起结构的振动。
风振问题主要存在于高层建筑、长跨度桥梁、烟囱、塔楼等高耸结构中。
这种振动既可能是结构自身的自由振动,也可能是受到风力激励后的强迫振动。
风振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气象因素:大风引起的气动力是产生风振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象因素包括风速、风向、风向变化频率等。
2. 结构刚度:结构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振动特性,而刚度小的结构更容易受到风力的激励而发生振动。
3. 结构阻尼:结构的阻尼越小,振动越容易发生和持续。
因此,结构的阻尼对于风振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构质量:结构质量的大小也将影响结构的振动特性,质量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风振问题相对较小。
二、影响因素风振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1. 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是产生风振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风速对结构振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2. 结构特性:结构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特性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振动响应。
3. 结构形状和几何尺寸:结构的形状和几何尺寸影响着结构对风力的反应,尤其是在流体作用下的层流和湍流区域。
4. 地面效应:结构与地面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风振问题也具有重要影响。
三、评估方法针对风振问题,需要进行定量的评估和分析,以寻找有效的风振控制措施。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1. 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结构在大风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常用的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等。
2.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可以模拟真实的风场环境,并通过模型的测试来评估结构的振动响应。
风洞试验是评估风振问题最为直观和准确的方法之一。
3. 实测方法:通过实际的结构振动监测数据,可以对结构的风振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
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分析
![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0148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6.png)
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长,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高层建筑面对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风振问题是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和重要的问题之一。
风振产生的噪音、震动和摆动会影响到建筑物结构安全和使用舒适性。
因此,需要对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一、风场特征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特征与气象、地形和建筑物本身特征有关。
首先,气象因素会对风场的形式和能量分布产生影响。
气象因素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
静态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等,这些因素对风场的形式和大小影响有限。
动态气象因素主要包括风速、风向、风向频率分布等。
由于风速和风向动态变化,导致风场的空间分布和大小变化,对高层建筑风振响应产生影响。
其次,地形的高度、坡度等地形特点对风场的形态和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使得风场的大小、速度和方向有所变化。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的密集和高度差异也会对风场的形态产生影响。
建筑物之间的流场介于平稳和紊流之间,具有局部涡旋形成的特点,使得风场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更为复杂。
最后,建筑物本身的特性会对风场产生反射、折射、扭曲和干涉等影响,从而使得风场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建筑物本身的增大、缩小、侵入和曲线等特性越发明显,对风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二、风振响应特征所谓的风振响应是指建筑物在风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现象。
一般来说,建筑物在风作用下的振幅会随建筑物高度增加而增加,振动频率也会随建筑物高度增加而升高。
此外,建筑物的诸如刚度、质量等特性与风场的结构、强度等因素也会对建筑物的振动响应特性产生影响。
振幅和频率是评价建筑物风振响应影响的重要指标。
建筑物在风作用下的振幅主要指建筑物振动的物理数量,是建筑物振动的量值;频率是指建筑物振动发生的速率,衡量振动的快慢。
因此,振幅和频率大小的评估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舒适性。
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与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与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95de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3.png)
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与结构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
然而,高层建筑在风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风振效应,这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风振效应的影响,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风振效应是指由于风力对建筑所产生的振动效应。
当风力穿过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振动,这种振动可能会对建筑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风振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面振动,即建筑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振动;二是立面振动,即建筑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振动。
这两种振动都可能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予以重视。
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首先需要从建筑物的形状与几何特征入手。
建筑物的形状对风力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尤为明显。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形状越复杂、不规则,风力作用产生的非定常问题就越复杂,从而增加了风振问题的发生概率。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尽量简化形状,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几何特征,以减小风力对建筑的作用。
另外,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与连接方式也是影响风振效应的重要因素。
在结构设计中,应选择适合高层建筑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振能力。
此外,合理选择建筑的连接方式也能有效减小风振效应。
例如,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刚性钢结构连接的方式,以提高建筑的抗风振能力。
另一个影响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的因素是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筑周围的环境,如附近的其他建筑、树木等,会引起风场的变化,进而影响风力的作用。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风振效应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物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低矮的树木,以减小风力的作用。
同时,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风振效应对人体的影响。
风振效应会对建筑内的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晕眩、不适等症状。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人体的舒适性。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振性能分析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振性能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c53c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8.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振性能分析与设计高层建筑抗风振是指建筑物在强风作用下抵抗风振的能力。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和细长形状,容易受风的作用,产生结构的振动。
因此,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必须对其抗风振性能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风振分析高层建筑抗风振性能的分析是通过计算建筑物在风场中受到的风压力,分析建筑结构的振动特性,以及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压力计算:根据建筑物高度、形状和所在地的风速,计算出建筑物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上受到的风压力大小。
这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物的表面积、气动力系数和风压力系数等。
2. 结构振动特性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分析建筑结构在风作用下的振动特性。
包括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模态形式等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帮助工程师判断结构的振动情况,进而评估其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3. 结构响应分析:根据建筑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即模拟建筑物在风场中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结构的应力、位移和变形等参数,为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二、设计原则与方法在高层建筑抗风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抵抗风压力: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上的风压力变化。
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截面尺寸,以抵抗风压力的作用,并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减小结构振动:通过合理的结构抗振措施,减小结构在风作用下的振动。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结构的坚固性、增加阻尼装置、优化结构参数和采用风洞试验等。
3. 考虑风-结构相互作用:在风振设计中,需要考虑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即风场的作用对结构的响应造成的影响,以准确评估建筑物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4. 断面设计: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抗振要求,进行断面的设计。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形式,以满足结构的抗风要求和使用寿命。
5. 工程实践经验:高层建筑抗风振的设计需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和运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风振监测
![高层建筑风振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14ff66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1.png)
高层建筑风振监测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林立的巨人般拔地而起。
然而,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面对风的力量时,并非坚如磐石。
风振现象,就像是隐藏在风中的“敌人”,可能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舒适性构成威胁。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风振监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风振,简单来说,就是风对高层建筑产生的振动效应。
当强风来袭,高层建筑会受到风的冲击和绕流作用,从而产生各种振动。
这些振动可能表现为水平方向的晃动、扭转振动,甚至是竖向的振动。
如果风振过于强烈,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疲劳损伤、构件连接的松动、甚至是整体结构的破坏。
同时,过大的振动也会让居住或工作在其中的人们感到不适,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那么,如何进行高层建筑的风振监测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首先,监测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风速风向传感器等。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建筑在不同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通过对加速度数据的积分和处理,可以得到振动的速度和位移信息。
位移传感器则直接测量建筑结构的位移变化,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建筑的变形情况。
风速风向传感器则用于获取风的相关信息,帮助分析风振的原因和规律。
这些传感器通常会被安装在建筑的关键部位,比如顶部、中部和底部等。
安装位置的选择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能够准确捕捉到建筑的振动特征。
而且,传感器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避免在监测过程中出现松动或失效的情况。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收集和传输。
这些数据采集设备通常具有高精度、高采样率和大容量存储的特点,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采集到的数据会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在数据处理中心,接收到的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滤波、去噪、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去除掉无用的噪声和干扰信息,提取出反映风振特性的关键数据。
然后,利用专业的分析软件和算法,对风振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8a35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4.png)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
然而,高层建筑较矮小建筑物更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并探讨几种应对风振问题的方法。
一、风振问题的原因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主要是由于风的作用力引起的。
当风吹过高层建筑物时,会产生气动力,这种力会使建筑物发生振动。
风振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甚至可能造成结构破坏。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解决风振问题。
二、风振问题的影响风振问题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对建筑物自身的影响,二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物自身方面,风振问题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疲劳,增加结构元件的应力,从而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同时,风振问题还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周围环境方面,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可能会引起观感问题,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此外,风振问题还可能对周围其他建筑物产生影响,甚至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损坏,对城市安全产生隐患。
三、解决风振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引入风洞试验。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模拟真实的风场环境,获得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情况,从而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
其次,采用结构控制技术是解决风振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构控制技术包括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两种方式。
主动控制是通过悬挂质量阻尼器、调整质量分布等方法,主动减小结构的振动。
被动控制则是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来抑制振动。
此外,合理的结构设计也是减轻风振问题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建筑物形状、重量分布等因素,以减小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同时,使用抗风材料和采取合理的结构布局也能有效降低风振问题。
最后,对于已经建造的高层建筑,定期维护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高层建筑的建筑物抗风设计与风力特性分析
![高层建筑的建筑物抗风设计与风力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a7bf1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6.png)
高层建筑的建筑物抗风设计与风力特性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层建筑的建筑物抗风设计与风力特性对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与风力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风性能。
一、风力特性分析高层建筑所处的风场环境会对其风力特性产生重大影响。
在风力特性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风载特性风载是指风对建筑物产生的力。
风速、风向和风荷载分布是影响风载特性的三个主要因素。
通过对特定区域的风速与风向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准确测算风载,并为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1.2 风振特性风振是指大风作用下建筑物振动的现象。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容易受到风振的影响,因此对风振特性的分析尤为重要。
通过建筑物结构动力学计算,可以评估风振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3 风压分布风压分布是指风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压力分布。
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场条件会导致不同的风压分布特性。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计算得到高层建筑在风作用下的风压分布情况,为抗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抗风设计原则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抗风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2.1 结构刚度高层建筑的结构刚度是其抵御风力的重要保证。
通过采用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减小风力对其的影响。
2.2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手段,用于模拟风场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提高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2.3 高效减震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减震装置的设计与使用是提高抗风性能的重要手段。
减震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力,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2.4 确保整体协调在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中,需要考虑整个建筑系统的协调性。
建筑物的结构、幕墙、立面等要素都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以保证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三、优化抗风设计针对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优化:3.1 隔层减振隔层减振是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阻尼器或贮能器,利用其负反馈效应或贮能效应来减小振动。
建筑结构中的风振响应研究
![建筑结构中的风振响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eb96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2.png)
建筑结构中的风振响应研究近年来,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风振响应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此次文章将对建筑结构中的风振响应研究进行探讨。
一、风振响应的概念风振响应是指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
建筑物所受风荷载的变化将引起结构振动,可能产生结构共振。
随着建筑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构形式出现,这些形式的特点会影响结构的风振响应。
二、影响风振响应的因素1. 建筑结构特征:建筑结构的刚度、坚固程度和柔韧性等特征是影响建筑物风振响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高层建筑的高度和重量是影响风振响应的重要因素。
2. 风荷载的特征:建筑物所受风荷载的变化也会影响风振响应。
例如,风速的大小、风向的变化等都会对建筑物的风振响应产生影响。
3. 地面条件:建筑物所处的地面条件也会影响风振响应。
地形、土壤的属性、地面的起伏程度等都会对结构的振动产生影响。
三、风振响应的研究手段1. 数值分析法: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出建筑物在不同风荷载情况下的振动,从而评估风振响应情况。
2. 实验研究法:通过建造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等实验手段,可以模拟不同风荷载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振动,从而获取风振响应的相关数据。
3. 结构优化方法:通过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可以达到降低风振响应的效果。
四、风振响应的对策1. 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抗风能力:通过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抗风能力,可以有效减少风振响应的产生。
2. 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合理选择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结构的风振响应。
3. 采用适当的结构优化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风振响应。
总之,对于建筑结构中的风振响应研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的特征、风荷载的特征和地面条件等。
研究风振响应的手段也应包括数值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结构优化方法等。
对建筑物进行适当的加强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风振响应,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结构设计知识: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分析
![结构设计知识: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d4eb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0.png)
结构设计知识:高层建筑的风振效应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高层建筑不仅需要考虑到其美观和功能性,还需要针对其特定的风振效应进行结构设计,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从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的分析入手,介绍其相关的知识点和设计方法。
一、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高层建筑风振效应是指当风吹过高层建筑时,其所造成的风压引起结构产生振动的现象。
这种振动会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高层建筑风振效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力因素:风力大小和方向决定了风压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影响结构的振动。
2.结构自身因素:包括结构的刚度、质量、阻尼等,这些因素决定了结构的天然振动特性。
3.建筑形态因素:包括建筑高度、横截面形状、表面粗糙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结构受到风力时所受到的风压分布。
二、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的表现形式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结构整体振动:这种振动在整个结构内部传递,可能导致结构的疲劳损伤等现象。
2.局部振动:这种振动通常出现在结构的特定部位,比如建筑的角部或突出部位。
3.振动共振:当风振频率和结构的天然频率相等时,振动加剧,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因此共振频率的控制是风振效应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的分析方法高层建筑风振效应的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1.解析法:采用解析法可以对高层建筑进行简化的理论分析,计算得出其振动模态及频率等参数,有助于确定结构的共振频率,同时也是验证其他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数值模拟法:采用数值模拟法可以对于高层建筑受风压及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和模拟,有助于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3.风洞试验法:采用风洞试验法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高层建筑在风力作用下的振动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构变形测试,确定结构的抗风性能,是一种经济和实用的方法。
高层建筑的风振分析与控制
![高层建筑的风振分析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4542a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3.png)
高层建筑的风振分析与控制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林立的巨人般引人注目。
然而,这些高耸的建筑在面对自然界的风力作用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风振现象可能导致结构的损坏、使用者的不适,甚至威胁到建筑的安全性。
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风振分析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风对于高层建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风会在建筑表面产生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从而导致水平方向的力和扭矩。
这种水平力可能引起建筑的整体晃动,尤其是在强风条件下。
其次,风的脉动特性会激发建筑的振动,类似于风吹过琴弦产生的振动。
如果这种振动的频率与建筑的固有频率接近,就会发生共振现象,使振动幅度急剧增大。
为了准确分析高层建筑的风振特性,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风洞试验是其中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手段。
在风洞中,可以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的风场,将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放置其中,通过测量模型表面的压力和模型的响应来获取风振相关的数据。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也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数值模拟来计算风场和建筑表面的相互作用。
此外,基于结构动力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可以建立建筑的数学模型,计算其固有频率、振型和响应等。
在风振分析中,建筑的外形和结构形式对风振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流线型的建筑外形通常能够减少风的阻力和压力差,从而降低风振响应。
例如,一些现代化的高层建筑采用了逐渐收分的外形或者带有弧形边缘的设计。
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也会影响固有频率和振型,从而改变风振的响应特性。
增加结构的刚度,如使用更强大的梁柱体系或增加剪力墙,可以提高建筑抵抗风振的能力。
当分析出高层建筑可能存在较大的风振风险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增加结构的阻尼。
阻尼可以消耗振动能量,减小振动的幅度。
通过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如粘滞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或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等,可以有效地控制风振响应。
以 TMD 为例,它通常由质量块、弹簧和阻尼器组成,其固有频率被调整到接近建筑的主要振动频率,当建筑发生振动时,TMD 产生相反的力来抵消振动。
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
![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00d5e312b14e852458fb57cb.png)
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摘要: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具有多模态参振及模态耦合效应显著的特点。
基于振型分解,本文采用分量叠加法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响应进行计算,其中,背景响应采用拟静力分析方法,共振响应采用SRSS和CQC两种组合形式进行计算。
同时,根据分量叠加法、优化的分量叠加法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对。
最后,通过某高层建筑结构各分量的比例关系、位移响应等计算结果对所提出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背景响应,共振响应1引言根据风振响应阵型分解基本理论,通常将结构的动力响应分为共振响应和背景响应分别进行求解[1]。
根据分量叠加理论、优化的分量叠加理论、模态叠加理论等基本理论,分别推导适合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响应计算公式。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计算须考虑多阶阵型的影响,以及模态间的耦合效应[2]。
本文以某一高层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
2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分析方法高层建筑结构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为:图4-1 顺风向(X轴)背景响应图4-2 横风向(Y轴)背景响应由图4-1、图4-2所示的结果表明,背景响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背景响应也在逐步增大,且采用SRSS组合方法与CQC组合方法得到的结果很相近。
以上说明在该高层建筑结构中,背景响应各个振型之间的耦合效应不明显,所以背景响应振型间的耦合作用基本上可以忽略,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采用拟静力方法与振型叠加法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
故采用拟静力方法求解更高效。
为反映共振响应振型之间的相关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其计算分别采用了参振模态的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的CQC组合结果、SRSS组合结果,并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在横风向还是顺风向,采用CQC组合法和SRSS组合法进行振型叠加得到的共振响应都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共振响应各振型之间的耦合效应对响应结果存在较大影响,振型间的耦合作用不能忽略。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效应分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6633e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d.png)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效应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成为城市风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其中之一便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效应分析。
本文将讨论这一话题,并探究其相关的技术和方案。
一、风振效应是什么?风振效应简单地说,就是指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所形成的振动效应。
它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超高层建筑一般都有较高的高度和较大的体积,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受到风的影响非常大。
风振效应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充分考虑和控制。
二、风振效应的影响因素风振效应的产生并不是单一原因,而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
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 风速及其方向:风振效应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取决于风速和风向,风速越大、方向越垂直于建筑物立面,风振效应就越明显。
2. 建筑物结构:建筑物结构的特点、尺寸、高度和材料等都会影响风振效应。
比如说,塔形结构比矩形结构更易受到风的影响。
3. 地形:地形的高低起伏、周边环境等也都会影响风振效应。
比如说,环境中是否有高耸的建筑物、山岳地形等都会造成风场的扰动,增大风振效应。
三、风振效应的分析方法为了控制和减小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效应,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和设计。
而在风振效应的分析中,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 加载系数法:即通过设定某些特定的载荷系数,来确定建筑物在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风荷载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性广,但计算较为复杂,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工程设计。
2. 数值模拟法:即利用计算机模拟风场的过程,来预测风振效应。
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风场的情况,但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实验研究,成本较高。
3. 物理模拟法:即通过模拟真实的风场环境,对建筑物进行实际的测试和验证,检测其在不同风速下的振动情况。
相比于数值模拟法,这种方法更加准确,但同时也需占用大量的实验场地和测试设备。
高层建筑风振
![高层建筑风振](https://img.taocdn.com/s3/m/e99c73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7.png)
高层建筑风振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林立的巨人,展现着人类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
然而,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风振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风,这个看似无形却有力的自然元素,当它与高层建筑相遇时,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现象。
风振,简单来说,就是风作用在高层建筑上引起的结构振动。
这种振动可能会给建筑带来多种不利影响,从居住者的舒适度下降到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想象一下,当强风呼啸而过,高层建筑就像一把巨大的竖琴,风的力量拨动着它的“琴弦”,使其产生振动。
如果这种振动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首先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不适。
比如,会出现头晕、恶心的感觉,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对于一些对振动较为敏感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或者身体不适的人,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加严重。
而从结构安全的角度来看,风振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的疲劳损伤。
就像一根铁丝,反复弯曲多次后会断裂一样,建筑结构在长期的风振作用下,其关键部位可能会出现裂纹、甚至破坏。
这不仅会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更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那么,为什么高层建筑更容易受到风振的影响呢?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高度和独特的形状。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速也会随之增大。
而且,高层建筑的外形通常较为复杂,不像低矮建筑那样简单规整。
风在流经这些复杂的表面时,会产生分离、漩涡等现象,从而产生不均匀的压力分布,导致结构振动。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工程师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在设计阶段,他们会通过风洞试验来模拟风对建筑的作用。
风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吹风机,将模型建筑置于其中,通过测量风作用下模型的受力和振动情况,为实际建筑的设计提供依据。
在结构设计方面,会采用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加强措施。
比如,增加结构的刚度,使建筑能够更好地抵抗风振的作用。
或者使用阻尼装置,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消耗风振产生的能量,减小振动的幅度。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及其防护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及其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18966f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3.png)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及其防护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数量逐渐增多。
然而,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并非易事,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风振问题。
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导致结构产生振动,给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威胁。
因此,研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问题及其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风振问题的成因。
高层建筑在面对风力时,会受到风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会引起建筑结构的振动,甚至可能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是指建筑结构的固有频率与风力作用频率相吻合,导致振幅不断增大,最终可能引发结构破坏。
因此,准确评估风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振防护措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结构设计来减小风对建筑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外形设计阶段,可以采用流线型的外形,减小风的阻力,降低风力作用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的刚度和强度来抵抗风力。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
同时,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如楼顶和底部,可以增设加强构件,以增加结构的强度。
另一种常见的防护措施是采用风振减震技术。
风振减震技术主要通过引入减震装置来减小结构的振动。
其中,一种常见的减震装置是阻尼器。
阻尼器可以通过消耗结构振动的能量,减小振动幅度。
常见的阻尼器包括液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风振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整结构的振动。
这些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风力情况,调整建筑的结构参数,以减小振动幅度。
除了结构设计和减震技术,还有其他一些风振防护措施也值得关注。
例如,可以采用风洞试验来模拟真实的风力环境,评估建筑结构的风振响应。
风洞试验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风力对建筑的影响,并优化结构设计。
此外,还可以采用风振监测系统来实时监测建筑的振动情况。
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振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
发表时间:2017-08-15T15:27:47.3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作者:成佩玲
[导读] 根据风振响应阵型分解基本理论,通常将结构的动力响应分为共振响应和背景响应分别进行求解[1]。
新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 830000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具有多模态参振及模态耦合效应显著的特点。
基于振型分解,本文采用分量叠加法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响应进行计算,其中,背景响应采用拟静力分析方法,共振响应采用SRSS和CQC两种组合形式进行计算。
同时,根据分量叠加法、优化的分量叠加法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对。
最后,通过某高层建筑结构各分量的比例关系、位移响应等计算结果对所提出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背景响应,共振响应
1引言
根据风振响应阵型分解基本理论,通常将结构的动力响应分为共振响应和背景响应分别进行求解[1]。
根据分量叠加理论、优化的分量叠加理论、模态叠加理论等基本理论,分别推导适合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响应计算公式。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计算须考虑多阶阵型的影响,以及模态间的耦合效应[2]。
本文以某一高层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特性。
2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为:
图4-1 顺风向(X轴)背景响应图4-2 横风向(Y轴)背景响应
由图4-1、图4-2所示的结果表明,背景响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背景响应也在逐步增大,且采用SRSS组合方法与CQC组合方法得到的结果很相近。
以上说明在该高层建筑结构中,背景响应各个振型之间的耦合效应不明显,所以背景响应振型间的耦合作用基本上可以忽略,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采用拟静力方法与振型叠加法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
故采用拟静力方法求解更高效。
为反映共振响应振型之间的相关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其计算分别采用了参振模态的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的CQC组合结果、SRSS组合结果,并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在横风向还是顺风向,采用CQC组合法和SRSS组合法进行振型叠加得到的共振响应都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共振响应各振型之间的耦合效应对响应结果存在较大影响,振型间的耦合作用不能忽略。
传统的CQC法计算精度较为精确,但计算成本较高,尤其三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
若采用优化共振位移响应分量的计算,计算效率会大大提高。
故本文选取了10个不同高度位置且具有代表性的节点,采用SRSS组合法、CQC组合法和优化方法分别计算X向、Y向的位移极值响应的共振分量,并将统计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计算结果将CQC组合得到的共振响应结果作为参考基准,发现采用SRSS组合计算出的共振响应方差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与Y轴方向的结果相比,X轴方向的误差较明显,最大误差接近20%,在工程中这样的误差是不被允许的。
优化后共振响应的计算结果误差范围在2%以内,尤其是在Y轴方向更接近CQC组合法的结果。
为了更直观表达位移响应的变化情况,选取了不同高度位置的节点,在顺风向和横风向分别将利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脉动位移响应对比情况如图4-5和图4-6所示。
图4-5 顺风向脉动风振峰值响应图4-6 横风向脉动风振峰值响应
经过图形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优化后的分量叠加法计算出的动力响应值与之前的结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这是由于优化之后的分量叠加法基于时程响应,考虑了背景响应、共振响应各自模态间的耦合作用,以及背景响应与共振响应之间的耦合作用,致使两种结果的差异。
经验证,采用优化前后的分量叠加法得出的动力响应值差异较明显,优化后的分量叠加法与模态叠加法的计算结果十分相近,优化后的分量叠加法有效的考虑各振型之间的耦合效应,使得计算精度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4 结论
(1)结构在脉动风振响应中主要体现其动力放大效应,背景响应采用拟静力方法求解更高效,背景响应振型间耦合作用不明显,基本上可以忽略;而共振响应振型间的耦合作用对位移响应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能忽略。
(2)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将结构响应分成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分别计算,这样可以大大缩减工作量。
但是,分量叠加法不能考虑振型之间的耦合效应,计算精度受到影响,而优化后的分量叠加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Chen X. Z., Kareem A.. Coupled dynamic analysis and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on buildings with three-dimension mode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5,131(7): 1071-1082.
[2]李玉学,杨庆山,田玉基.大跨屋盖风致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的模态耦合[J].振动工程学报,2009,22(6):614-619顾明,叶丰. 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特征 [J].工程力学,2006(7):93-98.
[3]梅军. 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与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1.
[4]陈波,武岳,沈世钊. 风振响应中选择主导振型的主动预测法 [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5):40-45.
[5]宋永发,常金鹏,王延龙. 高层建筑的顺风向风振响应分析及舒适度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27(4):484-487.
[6]全涌,顾明. 高层建筑横风向风致响应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分析方法 [J].工程力学,2006(9):84-88.
[7]黄本才. 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