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导则 输变电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导则 输变电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46e38d049649b6648d747e9.png)
附件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二〇〇七年三月1项目由来为进一步规范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治输变电工程的环境污染,减缓输变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负责同志就此交换了意见,并指示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本导则。
2004年6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编制大纲的讨论会,并向国家电网公司及中南电力设计院下发了会议纪要(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编制工作大纲讨论会会议纪要>的通知》,2004年7月22日)。
2005年6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办[2005]61号文明确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
2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以及三峡工程进入电力收获期,输变电工程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三峡工程为契机,全国联网工程也逐步展开。
按照规划,目前我国已形成大区电网互联基本格局,并将在2015年左右建成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
同时,随着输电容量和跨区电网电力交换容量的增长,电网运行电压等级也提高到了750kV,且1000kV及±800kV电压等级的特高压工程也进入了前期工作阶段。
我国已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南方四省、川渝等七个跨省电网和山东、福建、新疆、西藏等5个独立的省(自治区)电网,全国联网的长远战略规划是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建设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联网和送电线路,并在条件成熟的电网间实现周边联网。
东西方向联网以送电和联网效益并重,南北方向联网以获得联网效益为主,兼顾送电。
按照这一发展战略,到2010年随着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成,加上华东、华中的500kV骨干网架,将首先形成稳固的三峡电网,从而到2015年左右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统一联合电网。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ae2aacc6137ee06eff918f2.png)
系统结 构不一样 、 备不一 样 、 业 工况 不一样 时 , 设 作 不
同 线 路 的 操 作 过 电 压 会 有 较 大 差 别 。 一 般 而 言 , 电 带 作 业 时 的 实 际过 电 压 倍 数 较 系 统 中 的 最 大 过 电 压 低 。
设计 带来很 大 的浪 费 。实 际上 , 线 路 长短 不 一 样 、 当
论 , 我 国第 1条 10 0 k 交 流 特 高 压 输 电线 路 进 行 对 0 V
带 电 作业 可 能 遇 到 的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 针 对 交 流 特 高 并
压 输 电线 路 带 电 作 业 的 特 点 进 行 专 项 技 术 攻 关 , 步 逐
电线 路 投 运 后 可靠 运 行 的需 要 。 本 文 试 图依 据 世 界 各
国 围绕 特 高 压 输 电所 进 行 的科 研 工 作 、 行 经 验 以 及 运 我 国对 交 流 特 高 压 输 电 所 开 展 的科 研 工 作 的 初 步 结
过 去 在 确 定 带 电作 业 安 全 距 离 时 , 本 上 不 考 虑 基 系 统 、 备 和 线 路 长 短 , 律 按 系 统 可 能 出 现 的 最 大 设 一 过 电 压 来 确 定 。 这 会 对 特 高 压 输 电 线 路 杆 塔 的 塔 窗
行 带 电作 业 时 涉 及 到 的 空 气 间 隙 的 绝 缘 强 度 进 行 试
验 研 究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采 用 统 计 法 或 简 化 统 计 法 进
行 带 电作 业 的 绝 缘 配 合 , 而 可 以计 算 出 绝 缘 的 故 障 从 率 , 带 电作 业 的 危 险 率 。 即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DL/T 881—2019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DL/T 881—2019](https://img.taocdn.com/s3/m/ba4b32aeb307e87100f69653.png)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要求、进出等电位、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及工具的试验、运输和保管等。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500kV单、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对于海拔1000m以上地区,相关参数应进行海拔校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55 电工术语带电作业GB/T 6568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GB/T 13035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GB 13398 带电作业用空心绝缘管、泡沫填充绝缘管和实心绝缘棒GB/T 14286 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GB/T 18037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GB/T 19185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GB 26164.3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三部分:电力线路DL 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463 带电作业用绝缘子卡具DL/T 878 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试验导则DL/T 974 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DL/T 976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3 术语与定义由GB/T 2900.55、GB/T 1428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直流线路带电作业 live working on DC transmission line在直流输电线路上开展的带电检修、维护及更换部件等作业。
4 一般要求4.1 人员要求4.1.1 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4.1.2 带电作业人员应具有电工原理和直流电力线路的基本知识,掌握带电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作业工器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应掌握紧急救护法,特别是触电急救。
4.1.3 带电作业人员应通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86684924b35eefdc9d3336b.png)
文件编号:RHD-QB-K665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电力系统和输电规模的扩大,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先后进行基础性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成套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前苏联已建成额定电压1150kV(最高运行电压l200kV)的交流输电线路1900多公里并有900公里已经按设计电压运行;日本已建成额定电压l0OOkV(最高运行电压llOOkV)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
百万伏级交流线路单回的输送容量超过5000MW,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作为中、远距离输电的基干线路,将在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它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现有电压等级无法相比的,因此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技术研究,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比超高压要大得多,设备的研制也要困难得多。
日本和前苏联的实践表明: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已基本成熟。
交流特高压技术几乎没有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从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上,前苏联已基本成熟,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日本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经历了长达5年的带电试验考核,目前变电设备处于分别载流和加压试验阶段,但输电线路一直降压运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的15~20年内我国的电力工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预计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在20xx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780GW和1000GW。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ab077e4c2b160b4e767fcf5f.png)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一、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海拔1000m及以下110kv~750kv送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
规定了作业方式、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组合间隙、绝缘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作业安全措施及工具的试验、保管等。
二、作业方式1.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在直流输电线路上开展的带电检修、维护及更换部件等作业。
2.地电位作业earthpotentialworing是指作业人员在接地构件上采用绝缘工具对带电体开展的作业,作业人员的人体电位为地电位。
3.中间电位作业是指作业人员对接地构件绝缘并带电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开展的作业,作业人员的人体电位为悬浮的中间电位。
4.等电位作业是指作业人员通过绝缘体对大地绝缘后,人体与带电体处于同一电位时进行的作业。
5.一回带电,一回停电检修作业是指双回线路中,一回正常运行,对另一回停电线路进行检修的作业。
6.加装保护间隙的带电作业是指在工作点的相邻杆塔加装保护间隙,限制工作点过电压后进行的带电检修作业。
三、一般要求1.人员要求(1)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里障碍。
应具有电工原理和直流电里线路的基本知识,掌握带电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作业工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熟悉DL409和本技术导则。
会紧急救护法、触电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通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
(2)工作负责人(或安全监护人)应具有3年以上的带电作业实际工作经验,熟悉设备状况,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负责现场的安全监护。
2.制度要求应按DL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的规定,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制度、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
3.气象条件要求(1)作业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或风力大于10m/s以上天气时,不宜进行作业。
(2)在特殊或紧急条件下,若必须在恶劣气候下进行带电抢修时,工作负责人应针对现场气候和工作条件,组织全体人员充分讨论,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e1b61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c.png)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附件: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目次1 范围........................................................................................................................ (1)4 总则........................................................................................................................ (1)5 路径........................................................................................................................ .. (1)6 气象条件........................................................................................................................ .. (1)7 导线和地线........................................................................................................................ . (2)8 绝缘子及金具........................................................................................................................ .. (5)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10 导线布置........................................................................................................................ .. (19)11 杆塔型式........................................................................................................................ .. (19)12 杆塔荷载及材料........................................................................................................................ . (21)13. 杆塔结构........................................................................................................................ . (28)14 基础设计........................................................................................................................ (29)15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3016 环境保护........................................................................................................................ . (43)17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4418 附属设施........................................................................................................................ . (44)1 范围由于特高压线路在不同导线布置方式下电气特性有较大差异,本规定给出的部分电气参数主要适用于单回路架设方案,双回路参数有待今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带电作业操作导则
![带电作业操作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4986cb292af90242a895e588.png)
带电作业操作导则1 总则2 带电作业的有关术语3 带电作业操作的一般要求4 地电位作业的基本要求5 等电位作业的基本要求6 中间电位作业的基本要求7 常规作业项目的操作1 总则1.1为确保带电作业安全,实现带电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在总结我国开展带电作业四十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本《带电作业操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交流10~500kv输配电线路和变电所(开闭所、发电厂)电气设备上的带电作业项目。
1.3本《导则》提出了项目的操作方法、工(器)具使用范围、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对带电作业方法、项目和工(器)具有关术语作了统一规定。
1.4鉴于我国电气设备型式多样,作业项目开发较多,从安全和实用出发,本《导则》正文只推荐常用项目,且操作方法只作原则指导。
1.5各基层单位(指电业局、供电局、供电公司、发电厂、发电公司等,下同〉应按本《导则》的规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本单位的《带电作业现场操作规程》。
1.6《带电作业现场操作规程》应按项目制订。
其内容应包括:a.项目名称;b.适用范围;c.作业方法;d.劳动组合;e.操作步骤;f.安全措施;g.所需工具。
较为复杂的项目还应附有操作示意图。
1.7 dl409、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中的带电作业章节和其它有关专业标准中已提及的安全措施,本《导则》一般不再重复,因此,各基层单位除应遵守本《导则》规定外,还应严格遵守《安规》和其它有关专业标准中的条文规定。
2 带电作业的有关术语2.1作业方法根据作业时作业人员所处的电位高低,带电作业方法可分为地电位作业法等电位作业法和中间电位作业法三种,如图1所示。
图1 带电作业方法分类示意图(a)地电位作业法;(b)等电位作业法;(c) 中间电位作业法1- 带电体;2-绝缘体;3-人体2.1.1地电位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于地电位,通过绝缘工具对带电体进行的作业。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思考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66aa5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d.png)
1000kV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思考发布时间:2021-04-28T11:49:48.13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3期作者:闫卫斌[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电的依赖性也逐渐的增强闫卫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曲靖局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电的依赖性也逐渐的增强,进而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全面建设。
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后期运行维护问题,进而才能有效的保障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应不断的了解和分析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特点,进而才能及时的对特高压输电线路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
关键词: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带电作业引言随着我国主体经济的深化发展,现代化建设水平日渐提升,从而提升了我国对电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需求。
现阶段,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建设范围越来越广,后期运行维护和带电作业操作问题逐步显现。
相比之下,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维护具备独特性,为了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升线路安全性和可靠性显得十分重要。
1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基本特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与目前的高压、超高压相比,可以发现有明显的不同。
特高压交流线路输电线路的线路运行以及结构参数比较高、输电线路比较长、沿线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对线路的安全运行要求较高、易影响周围环境。
分析观察可以发现,我国的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易受雷电天气影响,绕击的概率较大;防污问题需要格外注意,以便确保输电线路正常运行;防风偏要求系数高,否则容易出现覆冰的情况,极大概率出现倒塔的情况等等。
鉴于此,需格外注意及时采取防范治理措施,解决处理风险隐患顾虑,确保高压输电线路正常运行,降低高压交流电路故障的风险概率。
QGW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无附录
![QGW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无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8187861102020740be1e9bb3.png)
目录前言 (2)1 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4总则 (4)5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 (5)6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2)7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0)8 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 (25)9 带电作业 (26)10 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 (39)11 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 (41)12 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 (43)13 二次系统上的工作 (43)14 电气试验 (46)15 电力电缆工作 (50)16 一般安全措施 (53)17 起重与运输 (62)18 高处作业 (69)前言本规程依据《关于委托补充修订〈安规〉的函》(安监一函[2008]12 号)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进行修订补充形成。
本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和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带电作业,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二次系统上的工作,电气试验,电力电缆工作,一般安全措施,起重与运输,高处作业等十五部分。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K附录N附录O、附录P、附录Q 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的附录I、附录J、附录L、附录M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提出并解释。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雷、陆懋德、戴克铭、葛乃成、刘亨铭、聂宇本、方旭初、吴濡生、罗耀国、胡翔、李智勇、孙鹏、刘凯、刘庭、杨振强、韩学军、张印虎、刘昊、肖关荣、张健、杨光亮、张继明、周忠浩。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主要内容介绍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主要内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c8ba4c4998fcc22bcd10dd2.png)
3、施工准备
3.1 机具准备
3.1.1 主要专用机具
机具准备之前,应计算施工段的放线张力及紧线
张力,确定张力放线方式。根据施工技术要求配备放 线机具。成套放线机具应相互匹配。在工程准备阶段 应安排落实张力放线的主要专用机具如下:
a) 主牵引机及钢丝绳卷车。 b) 主张力机及导线线轴架。 c) 小牵引机及钢丝绳卷车。
情况报告并提交给各位会议代表《1000kV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及导、
地线情况汇总报告》。与会代表对提出的8分裂导线张力架线施
工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确定了《1000kV架空线路多 分裂导线张力放线施工工艺研究》项目组研究大纲,使项目的研 究思路更加清晰。
2005 年 12 月初项目组完成了《1000kV 级交流 架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施工研究》前期工作, 形成《1000kV级交流架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施 工研究报告》初稿。于 2005年 12月 10日在北京组织 专家进行讨论后,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形成
3.2 放线滑车悬挂方法 3.2.1 放线滑车要求
3.2.2 放线滑车悬挂方法
3.2.3 放线滑车常规挂法
4.张力放线
4.1 导引绳展放 4.1.1 初导展放程序和方法 4.1.2 中间级导引绳的展放程序和方法要点
5.附件安装
5.1 耐张塔附件安装 5.2 直线塔附件安装
1、放线方式
八分裂导线的放线方式:
导引绳系中导引绳的规格可按下式选择:
PP≥1/4 Qp
式中:
PP——导引绳综合破断力,N。
3.2.1
放线滑车要求
放线滑车应满足如下要求: a) 与牵放方式相配合。牵引绳通过滑车中间轮,同时 牵放的各子导线与滑车间间心轮严格对称。 b) 牵引板与放线滑车相匹配,保证牵引板的通过性。 c) 导线放线滑车轮槽底直径和槽形应符合 DL/T685 的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分析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542d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8.png)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分析发布时间:2022-11-30T09:06:22.00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郭兴[导读] 设计的1000kV电压等级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强度是传统500kV线路杆塔设计强度的四倍以上。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摘要: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是解决我国电力能源分布不均匀,降低电力负荷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量的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在未来几年中,也将会开通大量的交流特高压线路。
在这一背景下,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的维护工作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交流特高压线路能够安全运行,必须要总结关键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检修效率,下面就针对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现如今我国的电力输变系统中,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应用等级为1000kV,因此在整个电力传输系统中,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能够实现跨地区电能输送以及新能源二次配置的应用需求。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结构设置特征: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需要合理设置间距以及间隙,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杆塔,同时将绝缘子串的高度保持在1m以上,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对地的距离则保持在26m以上。
由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所设置的杆塔高度大多数设置在50m以上,杆塔长度设置在80m以上,在进行杆塔强度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以杆塔塔高以及杆塔应力为基础进行方案设计,由于特高压导线的重量较大、杆塔的设计高度在50m以上,因此杆塔的使用应力极高,设计的1000kV电压等级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强度是传统500kV线路杆塔设计强度的四倍以上。
1.交流特高压线路特点分析1.1杆塔结构交流特高压线路的运行需要的间距与间隙,必须要设置较高的杆塔,绝缘子串长度需要保持在10m以上,线路对地距离需要保持在26m 以上,特高压线路杆塔高度保持在50m以上,同杆并架线路杆塔长度需要控制在80m以上。
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24297ed0912a216147929ff.png)
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发表时间:2016-12-20T10:51:33.1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0期作者:梁晓东[导读] 我国带电作业技术经过近60a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输配电线路检测、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31)摘要: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相继建设并投入运行,为给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开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交流750kV、1000kV和直流±660kV、±800kV输电线路特点,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获取了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确定了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原则,研制了大吨位绝缘提线工具和绝缘子更换卡具,并根据研究成果制定了超/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标准。
现场应用的成功开展表明,超/特高压线路开展带电作业是安全、可行的。
超/特高压输电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成果能有效指导带电作业的安全有序开展。
关键词: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带动作业1 导言我国带电作业技术经过近60a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输配电线路检测、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10a来,随着750kV、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和±660kV、±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和投入运行,对带电作业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
2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及组合间隙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包含带电作业最小电气间隙及人体允许活动范围。
在IEC标准中,最小电气间隙是指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可防止发生电气击穿的最小间隙距离。
最小组合间隙是指在作业间隙中的作业人员处于最低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位置时,人体对接地体和对带电体两者应保持的距离之和。
最小电气间隙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间隙外形、放电偏差、海拔高度、电压极性等。
一般来说,作业间隙的形状对放电电压有明显的影响。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86684924b35eefdc9d3336b.png)
文件编号:RHD-QB-K665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电力系统和输电规模的扩大,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先后进行基础性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成套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前苏联已建成额定电压1150kV(最高运行电压l200kV)的交流输电线路1900多公里并有900公里已经按设计电压运行;日本已建成额定电压l0OOkV(最高运行电压llOOkV)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
百万伏级交流线路单回的输送容量超过5000MW,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作为中、远距离输电的基干线路,将在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它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现有电压等级无法相比的,因此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技术研究,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比超高压要大得多,设备的研制也要困难得多。
日本和前苏联的实践表明: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已基本成熟。
交流特高压技术几乎没有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从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上,前苏联已基本成熟,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日本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经历了长达5年的带电试验考核,目前变电设备处于分别载流和加压试验阶段,但输电线路一直降压运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的15~20年内我国的电力工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预计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在20xx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780GW和1000GW。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ded7d6325c52cc58bd6be9e.png)
10 0k 0 V交 流特 高压输 电线路 投运 后可靠运 行 的需
带 电作业安 全距离 是 指为 了保证 人身 安全 ,作 业人 员 与带 电体 之 间所应 保持 各种 最小空 气 间隙距
离 的总称 。 一般 而 言 , 安全距 离 主要 是指最 小 安全距 离、 最小对 地安 全距 离 、 小 相 间安 全距 离 、 最 最小 安
1 带 电作 业 的基 础 研 究
0 引言
我 国 的 特 高 压 输 电 试 验 示 范 工 程 第 一 条 10 0k 0 V交流 特高 压输 电线 路 , 目前 正在进 行 紧张
的初步 设计 工 作 ,预 计 将 于 2 0 0 8年 投 入 运 行 。人 们 除 了关注 10 0 k 交 流特 高 压输 电线 路建 成 投 0 V 运 后 的运行 特性 以及 对 自然环境 的影响之 外 ,同时 也更 关 心 10 0 k 交 流特 高 压 输 电线 路 的带 电作 0 V 业 问题 。因为作 为 国家坚 强 电网 的骨干 网架—— 特 高 压交 流输 电线 路 ,一旦 投入运 行 ,则很 难停 电进 行检 修 。因此 ,10 0 k 交 流 特 高 压 输 电线 路 的 0 V 带 电作 业从 现在起 就 应全 面开 展研 究 ,以适应 将来
维普资讯
增刊 ( 总第 15期 ) 3
20 0 6年 1 0月
山 西 电 力
电力行业常用技术规范
![电力行业常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b2b33c5f0e7cd1842536ca.png)
国家和电力行业常用技术标准目录(火力发电-2010 年度)
序号 1 2 3 4 5 6 标准编号 JB/T 4736-2002 GB/T 20140-2006 DL/T 799.3-2002 JB/T 4746-2002 GB/T 14637-2007 GB/T 14636-2007 《补强圈》标准释义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和评定》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 生产性噪声监测》 《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标准释义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水垢中铜、锌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煤炭机械化采样 7 GB/T 19494.1-2004 747-2001 8 GB/T 19494.2-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 2 部分:煤样的制备》 第 1 部分: 采样方法》 《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 DL/T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JB/T 4736-2002 DL/T 790.432-2004 DL/T790.461-2010 DL/T 790.41-2002 DL/Z 790.53-2004 DL/Z 790.54-2004 DL/T 790.51-2002
9
序号
标准编号 协议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代替标准
DL/T 559-94 JB/T 1266-93 JB/T 1265-93
DL/T 404-97 GB 3906-91
JB/T 7030-93
4
序号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标准编号 JB/T 7178-2002 JB/T 7027-2002 DL/T 611-1996(2005) JB/T 8707-1998 DL/T 487-2000 DL/T 5242-2010 DL/T 584-2007 JJG 856-1994 DL/Z 713-2000 HJ/T 24-1998 DL/T 5122-2000 JB/T 8706-1998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初探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8ecf6d0a3c1ec5da51e27024.png)
带电作业的方式分为地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 业和等电位作业。对于 1 000 kV 输电线路带电作 业来说, 首要一步就是进入等电位, 这是开展其他工 作 (例如更换绝缘子、补修导线等 ) 的前提。从地电 位到等电位的转换是一个电场强度和电位动态递增 的过程。人体进入 1 000 kV 带电导线的瞬间放电 特性, 以及等电位时人体体表场强分部情况, 此前仅 进行模拟试验, 尚未有过真人作业, 有一定危险性。
4 国内首次 1 000 kV 线路带电作业
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的特高压试验基地是完成 1 000 kV 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的前沿阵地之 一。该基地建成的单、双回路 2条 1 000 kV 试验线 路是开展带电作业研究的理 想场所。 2008 年 4月 21日, 湖北输变电运行检修公司在此进行了国内首 次 1 000 kV 线路作业。
2008年 4月, 湖北输变电运行检修公司与武汉 高压研究院合作开展 1 000 kV 线路带电作业场中 人体体表场强的研究, 完成了国内首次 1 000 kV 架 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际操作和场强测量任务。文 章对 1 000 kV 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关键技术 进行阐述, 并介绍了实际操作的工艺方法。
[收稿日期 ] 2009 11 02 [作者简介 ] 刘正云 ( 1974- ), 男, 广西象州人, 工程师。
究得到结果则分别为 7. 2 m 和 7. 4 m。 ( 2) 电场与脉冲电流防护 1 000 kV 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周围空间电场是
影响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故在特高 压线路的带电作业中, 防护强电场对人体的危害是 极其重要的。武 高院的模 拟人试验研 究表明, 1 0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时, 等电位作业人员头 顶、手尖、脚尖部位体表场强均约 2 000 kV /m, 如此 强的电场将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带电作业人 员必须穿着屏蔽效率很高的屏蔽服, 面部也需佩戴 屏蔽面罩。同时, 带电作业人员在进行电位转移时 会产生较大的火花放电现象, 因此也需 采取与 500 kV 线路带电作业不同的方法加以防护。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b701019a32d7375a4178084.png)
附件: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目次1 范围 (1)4 总则 (1)5 路径 (1)6 气象条件 (1)7 导线和地线 (2)8 绝缘子及金具 (5)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10 导线布置 (19)11 杆塔型式 (19)12 杆塔荷载及材料 (21)13. 杆塔结构 (28)14 基础设计 (29)15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30)16 环境保护 (43)17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44)18 附属设施 (44)1 范围由于特高压线路在不同导线布置方式下电气特性有较大差异,本规定给出的部分电气参数主要适用于单回路架设方案,双回路参数有待今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4 总则4.1 本条基本同DL/T 5092-1999第3.0.1条。
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词语。
4.2 本条基本沿用DL/T 5092-1999第3.0.2条。
根据电网建设的发展,本规定还明确了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达到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要求。
4.3 基本沿用DL/T 5092-1999第3.0.3条。
并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颁发的强制性条文。
4.4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线路覆冰灾害情况,1000kV线路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1.2。
4.5 指明本规定条文不同程度要求的规范用语之含义。
5 路径5.1针对交流特高压线路为常距离、大容量输送线路,110~750kV输电线路路径选择现已大量使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新技术,因此条文中增加了路径选择中应用新技术的要求。
5.2本条补充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网建设落实十八项反事故措施实施办法中要求:选择线路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采动影响区(地下矿产开采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段;当无法避让时,应开展详细的地质、矿产分布、开采情况、塌陷情况的专项调查,应开展塔位稳定性评估。
增加协调环境的内容。
5.3为使新建线路与沿线相关设施的相互协调,以求和谐共存,明确在选择路径时应考虑对临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影响。
QGW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无附录
![QGW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无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cfcad60afab069dc51220191.png)
目录前言 (2)1 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4总则 (4)5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 (5)6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2)7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9)8 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 (24)9 带电作业 (24)10 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 (45)11 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 (47)12 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 (48)13 二次系统上的工作 (49)14 电气试验 (52)15 电力电缆工作 (55)16 一般安全措施 (58)17 起重与运输 (67)18 高处作业 (74)35574 8AF6 諶25474 6382 掂25027 61C3 懃26644 6814 栔E26367 66FF 替前言本规程依据《关于委托补充修订<安规>的函》(安监一函[2008]12 号)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进行修订补充形成。
本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和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带电作业,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二次系统上的工作,电气试验,电力电缆工作,一般安全措施,起重与运输,高处作业等十五部分。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K附录N附录O、附录P、附录Q 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的附录I、附录J、附录L、附录M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提出并解释。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厂安全规程
![电厂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1488a11711cc7931b716df.png)
电厂安全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编制说明(2018年8月8日)一、编制概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依照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2006年下达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国标制定打算(20067275-Q-524)编制。
由全国高压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考虑到其适用范畴不仅局限于电力行业,同时目前变电所已统一称为变电站,因此将标准名称改为《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二)编制过程接到国家标准委下达的标准制定任务后,标委会秘书处开展了预备工作,包括确定编写原则和适用范畴;到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发电公司等单位开展调研。
在制定工作过程中,适逢750kV输变电工程投运和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并投运。
为了将750kV、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安全技术以及近年来的新设备、新技术纳入到本标准之中,表达当前的电力安全治理水平,有关电力企业结合特高压工程的建设进行了科研、试验、理论运算等专项工作。
通过几年的建设、运行的体会积存,到2018年年底, 750kV、特高压交、直流的相关安全要求,包括安全距离、作业工具绝缘长度等已形成相关技术文件,表达适应目前形势下电力安全治理水平的条文也通过了实践和验证,具备了国家标准制定的基础。
2018年3月,标委会正式启动了国标制定工作。
2018年5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治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编制工作会议。
会议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组成。
会议明确了标准的编制原则、分工和时刻进度要求。
2018年6月,标委会在上海组织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会议要紧讨论了《安规》(初稿)第一稿的起草思路及条款要紧内容,对框架层面的意见达成一致。
2018年6月至7月,工作组内部对《安规》(初稿)第二稿进行了反复地意见征求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326号)的任务编制的。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2000m及以下地区1000kV单回和双回交流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规定了作业方式、技术要求、作业安全措施、作业工具的试验、运输和保管等。
一、编制背景
1.1000k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皖电东送工程已经投入运行。
2.目前的《1000kV交流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只适用于1000kV单回交流线路。
二、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
1.本导则中规定的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是根据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带电作业的应用经验制定的。
2.本标准中10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主要技术要求编制依据如下:
(1)安全距离、组合间隙及工具绝缘长度
1)带电作业过电压
结合1000kV交流同塔双回线路的工程实际,分析研究了带电作业工作中的过电压类型,并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在带电作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
考虑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时,不必考虑和空载线路过电压和自动重合闸过电压。
经计算,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工程,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单相接地三相分闸过电压水平为:三相分闸在故障线路健全相上产生的最大操作过电压为1.61p.u,在不同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清除分闸过电压水平为:最大操作过电压为1.58p.u。
根据计算结果,在确定带电作业相关技术参数时,按照最大过电压1.61p.u考虑。
计算结果表明,皖电东送1000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波前时间为2800μs以上,远大于标准操作波的波前时间(250μs)。
根据计算结果,在带电作业试验中采用波前时间为720
/4000μs的操作冲击波进行试验,(与外绝缘研究中采用波形相同),所有试验数据均已按GB/T 16927.1修正至标准气象条件下。
2)试验布置针对1000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设计使用的典型铁塔的结构特点,试验研究在等电位、地电位作业等不同工况下的带电作
业最小安全距离,通过直线塔或耐张串进入高电位的最小组合间隙,以及绝缘工器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并通过危险率的计算,验证作业的安全性能。
试验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直线塔安全距离、组合间隙和绝缘工具试验布置
图2 耐张串安全距离及组合间隙试验布置3)试验结果
a)安全距离试验结果
在最小安全距离的研究中,改变模拟杆塔构架与导线的距离d,求取U50,结果如图3所示。
b)组合间隙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可知,当模拟人距高电位约0.4m时,期房点电压最低,而耐张串最低放电电压位置在模拟人距均压环(高电位)绝缘子片数为2片处(距高电位约0.4m)。
将模拟人置于放电间隙中放电电压最低点,改变S1求取U50,结果如图4所示:
图3安全距离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图4 组合间隙放点特性
c)绝缘工具最小有效长度试验结果
改变绝缘工具的有效绝缘长度,通过试验求取其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 5绝缘工具放电特性
考虑到在使用操作工具时,其布置方式也可能与支拉吊工具相同,因此,操作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不应小于支拉吊工具的取值。
4)间隙值及绝缘长度的确定
在确定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时,需考虑海报高度的影响。
海拔校正系数K a采用IEC60071-2-1996推荐公式。
为满足设计需要分别计算求取标准气候条件下,海拔500m、
1000m、1500m及2000m条件下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根据GB/T 18037 ,带电作业可接受的最大危险率水平为1.0×10-5.根据间隙在标准气象条件下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值U50,计算得出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校正因数K a,将各带电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乘以海拔修正因数K a,并查相应的放电曲线,求得同塔双回线路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组合间隙以及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如表1-表4 所示。
表1 最小安全距离
海拔高度H
m 最小安全距离
m
H≤500 5.7
500≤H≤1000 5.9
1000≤H≤1500 6.2
1500≤H≤2000 6.5
注:表中数值不包括人体占位间隙,作业中需考虑人体占位间隙不得小于0.5m。
表2 绝缘工器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海拔高度H
m 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m
H≤1000 6.5
1000≤H≤2000 6.9表3 线路最小组合间隙
海拔高度H
m
最小组合间隙
m
塔身下横担
H≤500 5.8 6.0
500≤H≤1000 6.1 6.3
1000≤H≤1500 6.3 6.6
1500≤H≤2000 6.7 6.9注:表中数值不包括人体占位间隙,作业中需考虑人体占位间隙不得小于0.5m。
表4 最小组合间隙和良好绝缘子的最少片数
海拔高度单片绝缘子结线路良好绝缘子的总长良好绝缘子的最
H m 构高度
mm
度最小值
m
少片数
H≤1000170 6.740 19535 20533
1000<H≤20001707.444 19538 20537
注:表中数值不包括人体占位间隙,作业中需考虑人体占位间隙不得
小于0.5m。
5)加装保护间隙作业
加装保护间隙带电作业不仅可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而且可使作业间隙偏小的杆塔的带电作业满足安全要求,避免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成为塔头尺寸设计的控制因素。
因此,当作业间隙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是,因采用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
对1000kV交流带电作业保护间隙进行了工频闪络、工频耐压、操作冲击试验,得出保护间隙放电特性曲线如下图6和7所示。
图6 保护间隙工频闪络电压(有效值)
保护间隙值(m)
闪络电压有效值(kV)
图6 保护间隙工频闪络电压(有效值)
保护间隙值(m)
闪络电压有效值(kV)
闪络电压U50(kV)
保护间隙大小(m)
图7 保护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闪络电压U50(kV)
保护间隙大小(m)
图7 保护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保护间隙取值原则是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
任何工况下,当线路上产生操作过电压并且有可能造成带电作业间隙发生闪络时,均是保护间隙先行放电,从而限制操作过电压水平,保护作业间隙安全。
保护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上限应略低于作业间隙放电电压下限,即(U50+3σ)b≤(U50-3σ)z。
双回线路保护间隙设定值如表5所示。
表5 保护间隙设定值
海拔高度H
m 双回线路保护间隙设定值
m
H≤1000 3.4
1000≤H≤2000 4.3
通过保护间隙绝缘配合试验,可得加装保护间隙后,再出现过电压时,放电全部经由保护,无通过工作间隙。
对绝缘配合试验结果进行计算表明,加装保护间隙后可明显降低带电作业危险率。
三、修订内容
原标准仅适用于1000kV交流单回线路,为了满足皖电东送工程的实际需要,标准的适用范围由1000kV交流单回线路扩展至1000kV交流同塔双回线路。
对“5技术要求”中的最小安全距离、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最小组合间隙和良好绝缘子的最少片数进行了修改。
按照1000kV交流单回线路和1000kV交流同塔双回线路分别进行规
定。
“5.3.6保护间隙设定值”中增加了同塔双回线路的设定值。
在“5.3.8保护间隙的安装“中增加了双回线路的安装方式。
增加
了”5.6双回线路中的一回带电、在另一回停电线路上作业“的技术要求。
四、规范结构及内容
1.目录
2.前言
3规范正文共设9章:第1章是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第2章是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是术语和定义;第4章是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一般要求,包括人员要求、制度要求、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第5章是
技术要求,包括最小安全距离、组合间隙、绝缘工具最小有效长度、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加装保护间隙作业、安全防护、以及双回线路中的一回带电、在另一回停电线路上作业和电位转移等技术要求;第6章是进出等电位,包括直线塔进出等电位和耐张塔进出等电位;第7章是作业主要事项;第8章是工具的试验,介绍预防性试验和检查性试验;第9章对工具的运输和保管等做出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