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六章答案(史健芳)

第6章

6.1 选择题

1. 通常交流仪表测量的交流电流、电压值是( B )。 A. 平均值 B. 有效值 C. 最大值

D. 瞬时值

2. 如图所示,给出了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从相量图可知( C )。 A. 有效值I=U B. 电流电压的相位差为15° C. 电流超前电压75° D. 电压的初相为30°

3. 若两个正弦量分别为V )60100cos(51

+-=t u ,

V )60100sin(52 +=t u ,则1u 与2u 的相位差为( C )。

A. 0

B. 90

C. 90-

D. 180

4. 以下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是 45的为( A )。

A. )30cos(

+t ω,)15cos(

-t ω B. )45sin(

+t ω,t ωcos C. )75sin(

+t ω,)302sin(

+t ω

D. )45cos(

+t ω,t ω2cos

5. 某工频正弦交流电流的初相

30=ϕ,在0=t 时A 10)0(=i ,则该电流的三角函数式为( A )。 A. A )30100sin(20

+=t i π B. A )3050sin(10

+=t i π

C. A )3050sin(14.14 +=t i π

D. A )30100sin(28.28

+=t i π

6. 交流电u=200cos (314t+π/3)V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2002V

B. 1s 内,交流电压方向改变100次

C. 电压的有效值为200V

D. 1s 内,交流电压50次过零值

6.2 填空题

1. 大小 和 方向 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流电。 2. 正弦量的三个要素是指 幅度(振幅) 、 频率 和 初相位 。 3.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 初相位 之差。

4. 电阻R接入10V 的直流电路中,其消耗的功率为P。如果把阻值为R/4的电阻接到最大值为5V 的交流电路中,它消耗的功率为 P/2 。

5.已知某正弦电流A )30314cos(07.7

-=t i ,则该正弦电流的最大值I m = 7.07 A ,有效值I= 5 A ,角频率ω= 314 rad/s ,频率f= 50 Hz ,周期T= 0.02s ,初

相φ= -30° ,当t=0.1s 时,交流电流的瞬时值为 6.12 A 。

6. 已知电压)30314cos(210 +=t u V ,电流)60314cos(220 -=t i A ,则

=U _________,=•

I ___________。

6.3 计算题

1.(1)绘出函数)601000cos(20)(

-=t t u V 的波形图;(2)该函数的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频率、周期和初相角各为多少?(3)此函数分别与以下两个函数的相位差角为多少?t t i 1000cos )(1=A ;)601000sin(20)(2

-=t t u V 。

解:(1)函数)601000cos(20)(

-=t t u V 的波形图如右图所示:

(2)最大值为20,角频率为1000Hz , 初相角为-60°,频率为

π

500

,周期为

500

π

有效值为 。

(3))(t u 与)(1t i 比较,滞后60°。

)1501000(cos 20)601000sin(20)(2 -=-=t t t u

)(t u 与)(2t u 比较,超前 90。

2. 已知t i 10cos 2101=A ,)10sin 310(cos 20)(2t t t i +=A ,求i 1(t)和i 2(t)的相位差,并确定i 1(t)是超前还是滞后于i 2(t)。

解:

则相位差为

60)6010(10=--t t

)(1t i 超前于)(2t i 60°。

3. 已知图x6.2中,

用叠加定理求解图中的电流i 。

V 2102

20=t t i 10cos 210)(1=)6010cos(40)10sin 2

3

10cos 21(40)10sin 310(cos 20)(2 -=+

=+=t t t t t t i A,

, sin 2t S S e i V t u -==,1 ,121Ω=Ω=R R ︒

∠3010︒

-∠6020

解: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t t

R R u i S sin 2

sin 2'12==+=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t S e i R R R i -=+=

2

1

''21

则电流t e i i i

t sin 2

1

'''+=+=-(A )

4. 如图x6.3所示电路,已知

)30cos(2100)( +=t t u s V ,t=0

是开关闭合,i L (0-)=0A ,求 (1)i L (t)的表示式; (2)t=1.785s 时的i L (t);

(3)稳态时电源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解:(1)由题可得方程

)30cos(2100)(2)

( +=+t t i t

t di L

L L 解上述方程得:

(2)t=1.785s 时的i L (t);

(3)稳态时电源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56.262

1

arctg θ

5. 如图x

6.4所示电路,已知

,求电压源发出的平均功率。

解:流过电流源的电流为)(t i S

)60cos(24)cos(22)(50

)

()(-+=+=

t t t i t u t i S S ωω 电压源发出的瞬时功率为

)(t p :

[

]))

60cos()cos(2)((cos 400)60cos(24)cos(22)cos(2100)()()(2-+=-+==t t t t t t t i t u t p S S ωωωωωω

设电压源发出的平均功率为P ,则

)(400))60cos()cos(2)((cos 4002)(120

2

0W dt t t t dt t p T P T

=-+==⎰

⎰ωπ

ωωωπω

其中ω

π2=T

6. 如图x6.5所示电路,其中 若电路的输入电流源为

A 2A 3

2sin 21t S S e i t i -=+=);()()(π。

试求两种情况下,当t >0时的C L R u u u ++。

解:(1)当A 32sin 2)(π

+=t i S 时

A

t t i V t t u S )60cos(24)(,

)cos(2100)(︒-==ωω,)(,,,V 00F 01.0H 12===Ω=C

u C

L R )

32sin(4*π

+==t i R u S R )

3

2cos(4*π

+==t dt di L u S L )3

2cos(100501)0(0π

+-=+=⎰t dt i C u u t S

C C

(2)当A t S e i -=时

7.RL 串联电路如图x6.6所示, 激励为电压源)(t u s ,响应为电流)(t i L , 试求其冲击响应)(t h 。

解:分两个阶段考虑冲激响应

(1) t 在 0- 到0+间方程为:

)(t dt

di L

Ri L

L δ=+ i L 不可能是冲激函数

1)(000000==+⎰⎰⎰+-+

-+

-dt t dt dt di L dt Ri L

L δ []

1)0()0(=--+L L i i L

)0(1

)0(-+≠=

L L i L

i 电感上的冲激电压使电感电流发生跃变 (2). t > 0+ RL 放电

R

L =

τ L i L 1)0(=+

+-≥=01

t e L

i t

L τ

+-≥-=-=0 t e

L

R R i u t

L L τ

)

)(3

2cos(96)32sin(450V t t u u u u C L R π

π--++=++=)(99100V e u u u u t

C

L R --=++=t

S R e

i R u -==2*t

S L e dt

di L u --==*t

t

S C C e dt i C u u --=+=⎰1001001)0(0

⎪⎩⎪⎨⎧

-==--)()()(1t e L

R t u t e L i t

L t L εδεττ

8.当激励)(t ε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求图x6.7中电路产生的零状态响应。

解:0)0(u c =-

)( )1()(

t e

t u RC

t C ε--=

)( 1)(

t e R

t i RC t

ε-=

激励在 t = t 0 时加入,则响应从t=t 0开始。

)( 10 c 0

t t e R

i RC t

t -=--ε

9. 请观察图x6.8中a 、b 两个电路图,指出哪一个为一阶积分电路、哪一个为一阶微分电路,并画出输出电压u 0的波形。

(a) (b)

图x6.8 计算题9图

解:图中a 图为一阶微分电路,b 图为一阶积分电路

a 图微分电路输出波形

b 图积分电路输出波形

i

u C

R o u +-

+-

i u C

R

o

u +-

+

-

10.如图x6.9(a)所示,若输入u i (t )是一个理想的方波(如图x6.9(b)所示),请画出理想的微分电路输出u o (t )输出的波形。

(a) (b)

图x6.9 计算题10图

解:实际微分电路:

理想微分电路:

)

(t u i L R

)

(t u o +

-u 0

T 2T

3T

t

+∞

+∞

-∞-∞

智慧树知道网课《电路分析基础》课后习题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其工作信号的波长,这种电路被称为() A. 集总参数电路 B. 分布参数电路 2 【单选题】(2分) 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A. 一定为负值 B. 一定为正值 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 3 【单选题】(2分) 已知空间a、b两点间,电压,a点的电位为,则b点的电位为() A.

6V B. -6V C. 14V 4 【单选题】(2分) 在如图⑥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吸收的功率P等于() 图⑥ A. 9W B. 12W C. 4W D. 3W 5

【单选题】(2分) 某元件功率为负,说明该元件()功率,该元件是()。 ①产生②吸收③电源④负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6 【单选题】(2分) 在图⑦中各元件功率均为10W(吸收),则U和I分别为()。 A. U=5V,I=-5A B. U=-5V,I=5A C. U=5V,I=5A D.

U=-5V,I=-5A 7 【单选题】(2分) 已知电路元件的参考方向和伏安特性如图⑧所示,则元件的电阻为()Ω。 A. 0.5 B. -0.5 C. -2 D. 2 8 【单选题】(2分)

A. -2A B. -1A C. 1A D. 3A 9 【单选题】(2分) 电路如图⑩所示,则电流源电流I允许的取值是()。 A. 1A B. 2A C.

-1A D. -2A 10 【单选题】(2分) 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A.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向一致 B.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 C.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方向一致 D.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2分) 网孔都是回路,回路不一定是网孔。 A. 对 B. 错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六章答案(史健芳)

第6章 6.1 选择题 1. 通常交流仪表测量的交流电流、电压值是( B )。 A. 平均值 B. 有效值 C. 最大值 D. 瞬时值 2. 如图所示,给出了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从相量图可知( C )。 A. 有效值I=U B. 电流电压的相位差为15° C. 电流超前电压75° D. 电压的初相为30° 3. 若两个正弦量分别为V )60100cos(51 +-=t u ,V )60100sin(52 +=t u ,则1u 与2u 的相位差为( C )。 A. 0 B. 90 C. 90- D. 180 4. 以下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是 45的为( A )。 A. )30cos( +t ω,)15cos( -t ω B. )45sin( +t ω,t ωcos C. )75sin( +t ω,)302sin( +t ω D. )45cos( +t ω,t ω2cos 5. 某工频正弦交流电流的初相 30=?,在0=t 时A 10)0(=i ,则该电流的三角函数式为( A )。 A. A )30100sin(20 +=t i π B. A )3050sin(10 +=t i π C. A )3050sin(14.14 +=t i π D. A )30100sin(28.28 +=t i π 6. 交流电u=200cos (314t+π/3)V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2002V B. 1s 内,交流电压方向改变100次 C. 电压的有效值为200V D. 1s 内,交流电压50次过零值 6.2 填空题 1. 大小 和 方向 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流电。 2. 正弦量的三个要素是指 幅度(振幅) 、 频率 和 初相位 。 3.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 初相位 之差。 4. 电阻R接入10V 的直流电路中,其消耗的功率为P。如果把阻值为R/4的电阻接到最大值为5V 的交流电路中,它消耗的功率为 P/2 。 5.已知某正弦电流A )30314cos(07.7 -=t i ,则该正弦电流的最大值I m = 7.07 A ,有效值I= 5 A ,角频率ω= 314 rad/s ,频率f= 50 Hz ,周期T= 0.02s ,初

电路分析基础-选择题习题库及答案

一、 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 A 、一定为正值 B 、一定为负值 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 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 B ) A 、6V B 、-6V C 、14V 3、当电阻R 上的u 、i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A 、Ri u = B 、Ri u -= C 、 i R u = 4、一电阻R 上u 、i 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 =-10V ,消耗功率为0.5W ,则电阻R 为( A ) A 、200Ω B 、-200Ω C 、±200Ω 5、两个电阻串联,R 1:R 2=1:2,总电压为60V ,则U 1的大小为( B ) A 、10V B 、20V C 、30V 6、已知接成Y 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C ) A 、全是10Ω B 、两个30Ω一个90Ω C 、全是90Ω 7、电阻是( C )元件,电感是( B )的元件,电容是( A )的元件。 A 、储存电场能量 B 、储存磁场能量 C 、耗能 8、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C ) A 、负载电阻增大 B 、负载电阻减小 C 、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9、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B ) A 、有等效变换关系 B 、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 、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 10、当恒流源开路时,该恒流源内部( B ) A 、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 、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 、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二、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 C ) A 、交流电路 B 、直流电路 C 、线性电路 2、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 B ) A 、支路电流法 B 、回路电流法 C 、结点电压法 3、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 C ) A 、支路电流法 B 、回路电流法 C 、结点电压法 4、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 C ) A 、支路电流法 B 、回路电流法 C 、结点电压法 5、只适应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 C ) A 、弥尔曼定理 B 、戴维南定理 C 、叠加定理 三、 1、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瞬时值伏安关系可表达为( C ) A 、L iX u = B 、u =ji ωL C 、dt di L u = 2、已知工频电压有效值和初始值均为380V ,则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B ) A 、t u 314sin 380=V B 、)45314 sin(537?+=t u V C 、)90314 sin(380?+=t u V 3、一个电热器,接在10V 的直流电源上,产生的功率为P 。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P /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C )

6谐振电路电路分析基础习题集.doc

谐振电路分析 一、是非题 1 2.由A、L、。组成的帛联电路,当其外加正弦电压源的角频率变为血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3.R LC^联电路谐振时,凶+说=0。 4.死「申联电路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因此乙、。上的电压也一-定大于电源电压。 5.任。申联电路的通频带△广随着电阻Q的增大而增大。 6.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组成并联谐振电路时,其电路的品质因数为无穷大;谐振时电路的等效阻抗也为无穷大。 7.图示电路,当发生电流谐振时, 妇。 R 8.图示RLC^联电路,S闭合前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为■与Q, S闭合后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为尤'与。,则$=#,伏。。 9.右上图示RLC^联电路,S闭合前后的谐振角频率与品质因数分别为处、。与

OX)、Q ,则㈤〈妫',(J\(J o

II 10. 图示RLC .t.联电路,未并联G 时,谐振角频率与品质因数分别为血与。, 并 联G 后,谐振角频率与品质因数为处'与0,则以)>疑’,Q >0 o 12.图示电路,当ZC 并联谐振时,U K =0o 2. 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 答案(-) 8.答案(+) 9.答案(-)10.答案(+) 12.答案 (+)

二、单项选择题 £ = -- 1.R LC出联电路的出联谐振频率为。当点尤时,此申联电路的性质为:(A)电感性(B)电容性(C)电阻性 2.图示相量模型,当其发生申联谐振时应满足 (A) ZE (B)沼为+勿0 (C) ZD Zc (D) Z L—Z C 3.图示相量模型,当其发生谐振□寸,输入阻抗为(A)7? (B)3 (C)々(D)oo 4.一个等效参数为Q、入的线圈与电容器「申联接于36V正弦电源上。当发生电压谐振时,测得电容器两端电压为48V,线圈两端电压为 (A)36V (B)48V (C)60V (D)84V 5.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A) 5V 与0. 5A (B) 10V 与OA (C) 0V 与1A 妇0匕o°v

电路分析基础-选择题习题库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选择题习题库及答案

一、 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 A 、一定为正值 B 、一定为负值 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 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 B ) A 、6V B 、-6V C 、14V 3、当电阻R 上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A 、Ri u = B 、Ri u -= C 、 i R u = 4、一电阻R 上、参考方向不一致,令=-10V ,消耗功率为0.5W ,则电阻R 为( A ) A 、200Ω B 、-200Ω C 、±200Ω 5、两个电阻串联,R 1:R 2=1:2,总电压为60V ,则U 1的大小为( B ) A 、10V B 、20V C 、30V 6、已知接成Y 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C ) A 、全是10Ω B 、两个30Ω一个90Ω C 、全是90Ω 7、电阻是( C )元件,电感是( B )的元件,电容是( A )的元件。 A 、储存电场能量 B 、储存磁场能量 C 、耗能 8、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C ) A 、负载电阻增大 B 、负载电阻减小 C 、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9、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B ) A 、有等效变换关系 B 、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 、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 10、当恒流源开路时,该恒流源内部( B ) A 、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 、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 、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二、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 C ) A 、交流电路 B 、直流电路 C 、线性电路 u i u i u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流为答( A )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2、电路如图示, 应为答( C )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3、电路如图所示, 若、、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答( B )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二、 1、 图示电路中, 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试确定电流源 之值。 I S U 解: 由KCL 定律得: 2 23282 22U U U ++= V 由KCL 定律得:04 2 2=+ +U I U S 11 60 - =S I A 或-5.46 A 2、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2/3A; 4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2A, 则两电源共同作用时 -4/3A 。

3、图示电路ab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 4 ;开路电压22 V。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 第二章 一、 1、图示电路中,7 V电压源吸收功率为答( C )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2、图示电路在时开关闭合,时为答(D )

精品文档 A. B. C. D. 3、图示桥式电路中,已知,欲使图中u=0,应满足的条件为答( A ) A. B. C. D. 二、 1、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 4Ω

电路分析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 1-1.(1)(a )图,u 和i 参考方向是非关联参考方向;(b )图,u 和i 参考方向是关联参考方向。 (2)(a )图,u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i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b )图,u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i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3)(a )图,8=p W ,吸收功率;(b )图,24-=p W ,发出功率。 1-2.030)24()4(24=+-+-++-=∑p ,功率平衡。 1-3.(a )图,01R i u u s +-=;(b )图,02R i u u s -= 1-4.022233311=+-+++-S S S U R I U R I R I U 1-5.120Ω 1-6.不能,实际电压将超过额定电压;可以。 1-7.(a)Ω=1R ;(b)Ω=2R 1-8.(1)0=U V ,0=I A ;(2)3100=U V ,3 10=I A ;(3)25=U V ,5.2=I A (该题中已知条件中“Ω=10L R ”有误,应当改为“Ω=10R ”) 1-9.5=a V V ,=b V 1V 。 1-10.5条支路,3个结点。a 、b 两点间电流电压都等于零。 1-11.=a I 11A ,=b I -6A ,=c I -11A 。 1-12.31-=I A 、2I =5.22A 、3I =2.22A 。 1-13.开关断开时,6=A V V ,6-=B V V 。闭合时,8=A V V ,0=B V V 。 1-14.18V (该题中受控电流源方向向上) 1-15.14=ab U V 习题2 2-1 图2-51(a ):Ω=5ab R ; (b ):Ω=5ab R 。 (图b 中最下方没标注阻值的电阻去掉) 2-2 (1)00=U ;(2)V U 1100=';(3)V U 1980 =''。 2-3 Ω=k R 471;Ω=k R 1502;Ω=k R 8003;Ω=k R 10004;Ω=k R 30005;Ω=k R 50006。 2-4 Ω=k R 5.31;Ω=21.1842R ;Ω=59.173R ;Ω=75.14R ;Ω=175.05R 。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1 (1) 50W;(2) 300 V、25V,200V、75 V;(3) R2=12.5Ω,R3=100Ω,R4=37.5Ω 1-2 V A=8.5V,V m=8.5V,V B=0.5V,V C=-12V,V D=-19V,V I=21.5V,U AB=8V,U BC=12.5,U DA=-27.5V 1-3 U=204 V,E=205 V 1-4 (1) V A=100V,V B=99V,V C=97V,V D=7V,V E=5V,V F=1V,U AF=99V,U CE=92V,U BE=94V,U BF=98V,U CA=-3 V;(2) V C=90V,V B=92V,V A=93V,V E=-2V,V F=-6V,V G=-7V,U AF=99V,U CE=92V,U BE=94V,U BF=98V,U CA=-3 V 1-5 R=806.7Ω,I=0.27A 1-6 I=4A,I1=11A,I2=19A 1-7 (a) U=6V,(b) U=24 V,(c) R=5Ω,(d) I=23.5A 1-8 (1) i6=-1A;(2) u4=10V,u6=3 V;(3) P1 =-2W发出,P2 =6W吸收,P3 =16W吸收,P4 =-10W发出,P5 =-7W发出,P6 =-3W发出 1-9 I=1A,U S=134V,R=7.8Ω 1-10 S断开:U AB=-4.8V,U AO=-12V,U BO=-7.2V;S闭合:12 V,12 V,0 V 1-12 U AB=11V,I2=0.5A,I3=4.5A,R3=2.4Ω 1-13 R1=19.88kΩ,R2=20 kΩ 1-14 RP1=11.11Ω,RP2=100Ω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2-1 2.4Ω,5A 2-2 (1) 4V,2V,1V;(2) 40mA,20mA,10mA 2-3 1.5Ω,2A,1/3A 2-4 6Ω,36Ω 2-5 2A,1A 2-6 1A 2-7 2A 2-8 10A 2-9 I1=1.4A,I2=1.6A,I3=0.2A 2-10 I1=0A,I2=-3A,P1=0W,P2=-18W 2-11 I1 =-1A,I2=-2A,E3=10V 2-12 I1 =6A,I2=-3A,I3=3A 2-13 I1 =2A,I2=1A,I3=1A,I4 =2A,I5=1A 2-14 U RL=30V ,I1 =2.5A,I2=-35A,I L=7.5A 2-15 U ab=6V,I1=1.5A,I2=-1A,I3=0.5A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答案6-10

第六章一阶电路 习题 6-1 图(a)、(b)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时动作,试求电路在t=0+时刻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6-2 图示各电路中开关S在t=0时动作,试求各电路在t=0+时刻的电压、电流。已知图(d)中的e(t)=100sin V u V t c 20 ) 0( , ) 3 (= + - π ω 6-3 图示电路在t=0时开关S闭合,求u c(t)。 6-4 开关S原在位置1已久,t=0时合向位置2,求u c(t)和i(t)。

6-5 图中开关S在位置1已久,t=0时合向位置2,求换路后的i(t)和u L(t). 6-6 图示电路为发电机励磁电路,励磁绕组的参数为R==40。,L=1.5 H,接在U=120的直流电源上。当打开开关S时,要求绕组两端电压不超过正常工作电压的2.5倍,并使电流在0.05s内衰减到初值的5%,试求并联放电电阻R d为多大?(图中二极管的作用是, 开关S闭合时,放电电阻R d中无电流,当s打开后,绕组电流将通过R d衰减到零,此时二极管如同短路。) 6-7 一个高压电容器原先已充电,其电压为10 kV,从电路中断开后,经过15 nun它的压降低为3.2 kV,问: (1)再过15 min电压将降为多少? (2)如果电容C=15uF,那么它的绝缘电阻是多少? (3)需经多少时间,可使电压降至30 V以下? (4)如果以一根电阻为0.2Ω的导线将电容接地放电,最大放电电流是多少?若认为在5τ时间内放电完毕,那么放电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5)如果以100 kΩ的电阻将其放电,应放电多少时间?并重答(4)。 6-8 图示电路中,若t=0时开关S闭合,求电流i。 6-9 图示电路中,若t=0时开关S打开,求u c和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6-10 图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前,电容电压u c为零。在t=0时S闭合,求t>0时u c(t)和i c(t)。 6-11 图示电路中开关S打开前已处稳定状态。t=0开关S打开,求t≥0时的u L(t)和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及答案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 第一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I 1为 答( A )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3Ω 6Ω 2、电路如图示, U ab 应为 答 ( C )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3、电路如图所示, 若R 、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答( B )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二、 1、 图示电路中, 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U U 1 2 2=,试确定电流源I S 之值。 I S U 解: I S 由KCL 定律得: 2 23282 22U U U + += U 248 11 = V 由KCL 定律得:04 2 2=+ +U I U S 11 60 - =S I A 或-5.46 A 2、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I ,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 '=2/3A; 4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2A, 则两电源共同作用时I =-4/3A 。

3、图示电路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 o = 4 Ω ;开路电压U oc = 22 V 。 b a 2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Ω 第二章 一、 1、图示电路中,7 V 电压源吸收功率为 答 ( C )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2、图示电路在t =0时开关闭合,t ≥0时u t C ()为 答 (D )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练习题 @ 复刻回忆 1-1 在图题1-1所示电路中。元件A 吸收功率30W ,元件B 吸收功率15W ,元件C 产生功率30W ,分别求出三个元件中的电流I 1 、I 2 、I 3。 解 61=I A ,32-=I A ,63=I A 1-5 在图题1-5所示电路中,求电流I 和电压U AB 。 解 1214=--=I A ,39442103=⨯+⨯+=AB U V 1-6 在图题1-6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 。 解 U +⨯-=253050,即有 30=U V 1-8 在图题1-8所示电路中,求各元件的功率。 解 电阻功率:12322 3=⨯=ΩP W , 82/422==ΩP W 电流源功率:0)6410(22=--=A P , 4141-=⨯-=A P W 电压源功率:2021010-=⨯-=V P W , 4)221(44=-+=V P W 2-7 电路如图题2-7所示。求电路中的未知量。 解 1262=⨯=S U V 3 4 9122==I A 112/12/33===S U P I A 3/1313/420=++=I A Ω==121 12 3R + -V 51 I A 2 I B - +V 5-+ - V 53 I C 图题1-1 Ω 3V 5-+- + V 4Ω 1Ω 22 I 1 I - + - + Ω 5V 30A 2U - +V 50图题1-6 图题1-7 V 10Ω 3- + Ω 2A 2A 1- + V 4图题1-8 I 3 R Ω6Ω 9eq R S U A 22 I 3I W 123=P 图题2-7

Ω=== 13 36 3/13120I U R S eq 2-9 电路如图题2-9所示。求电路中的电流1I 。 解 从图中可知,2Ω与3Ω并联, 由分流公式,得 1123553 I I I =⨯= 11 1 3==I A 所以,有 131321+=+=I I I I 解得 5.01-=I A 2-8 电路如图题2-8所示。已知213I I =,求电路中的电阻R 。 解 KCL :6021=+I I 213I I = 解得 451=I mA, 152=I mA. R 为 6.615 45 2.2=⨯= R k Ω 解 (a)由于有短路线,Ω=6AB R , (b) 等效电阻为 Ω=+ =++=1.15 .25 .15.01//)1//11(1//1AB R 2-12 电路如图题2-12所示。求电路A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解 (a) Ω=+=++=75210//10)8//82//(6//6AB R (b) Ω=+=++=612//62)104//4//(64//4AB R 3-4 用电源变换的方法求如图题3-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V 1- + Ω 3Ω 1Ω 21 I 1 5I 图题2-9 2 I 3I Ω k 2.2R 0mA 62 I 1I 图题2-8 Ω6Ω8Ω8Ω6Ω2Ω10Ω10A B Ω4Ω6A B Ω4Ω4Ω 4Ω 4Ω 6图题2-12 (a) (b) Ω2- + Ω3Ω4Ω5I 0V 2A 6Ω2Ω2Ω 2Ω4Ω4- +Ω 3Ω4Ω 5I 0V 2Ω2Ω4+-V 12

电路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分) 1)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 电压和电流的负值,表明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不一致。 4) 若P>0(正值),说明该元件消耗(或吸收) 功率,该元件为负载。 5) 若P<0(负值),说明该元件产生(或发出) 功率,该元件为电源。 6) 任一电路中,产生的功率和消耗的功率应该相等,称为功率平衡定律。 7)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出)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 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8)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元件的电 压代数和为零。 9) 端电压恒为u S(t) ,与流过它的电流i 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压源。 10) 输出电流恒为6V sc,与其端电压u 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流源。 11) 几个电压源串联的等效电压等于所有电压源的电压代数和。 12) 几个电流源并联的等效电流等于所有电流源的电流代数和。 13) 某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其等效关系为该理想电压源。 14) 某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关系为该理想电流源。 15) 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而言,即保证端口的伏安特性( VCR ) 关系相同。 16) 有n 个节点,b 条支路的电路图,必有n-1 条树枝和b-n+1 条连枝。 17) 有n 个节点,b 条支路的电路图,其独立的KCL 方程为n-1 个,独立的KVL 方程数为b- n+1 。 18) 平面图的回路内再无任何支路的闭合回路称为网孔。 19) 在网孔分析法中,若在非公共支路有已知电流源,可作为已知网孔电流。 20) 在节点分析法中,若已知电压源接地,可作为已知节点电压。 21) 叠加定理只适用线性电路的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i = = 0.5A, i 2 = = 1A 第一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1-20 电路如图题 1-15 所示,试求电流源电压 u 和电压源电流 i ; u x , i x 。 i + u 2R b 解:在图中标上节点号,以 c 为参考点,则 u a = ( 2 ⋅ 6)V = 12V u b = (3⋅15)V = 45V u x = u a u b + 37V = 20V i = (15 8)A = 7A i x = (7 6)A = 1A x b 1-23 + 解: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可得 (1 2)V (1 2)V 2∧ 1∧ 受控源提供电流 = 2i = 1A p 2∧ = i 2 ⋅ 2 = 0.5W p 1∧ = i 22 ⋅1 = 1W p 1V = i 1 ⋅1 = (i + i 2 ) ⋅1 = 1.5W (吸收) p 2V = i 3 ⋅ 2 = ( i i 2 2i ) ⋅ 2 = 5W (提供5W ) p 受控源 = 2i ⋅ 2 = 2W (吸收) 吸收的总功率 = (0.5 + 1 + 1.5 + 2) = 5W 1-24 解 电路如图题所示, u s = 19.5V, u 1 = 1V ,试求 R 标出节点编号和电流方向。

a i + 3∧ u ∧ b + u i 2 ∧ 4∧ i + 10u c R i i e i1 = u1 1 = 1A, u bc = u1 10u1 = 9V u bc 2 u ab = i s ⋅ 3 = 10.5V u ce = u cb + u ba + u s = (9 + 10.5 19.5) = 0V 为确定R,需计算i4, u ce = u cd + u de = 0 ® u de = u cd = 10u1 = 10V 故 1-33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图题所示电路中的支路电流i1, i2 , i3。 a 1∧ c i + 6V b 解 求解三个未知量需要三个独立方程。由KCL可得其中之一,即 i1 + i2 + i3 = 5 对不含电流源的两个网孔,列写KVL方程,得 网孔badb 网孔bdacb 2i1 3i2 + 8 = 0 8 + 3i2 i3 + 6 = 0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答案史健芳

第3章 3.1选择题 1.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C〕. A.支路电流法 B.回路电流法 C.节点电压法 D.2b法 2.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他的KVL独立方程数为〔B〕个. A.n-1B.b-n+1C.b-nD.b-n-1 3.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列写结点电压方程,需要列写〔C〕. A.〔n-1〕个KVL方程B.〔b-n+1〕个KCL方程 C.〔n-1〕个KCL方程D.〔b-n-1〕个KCL方程 4.对于结点电压法中的无伴电压源,以下表达中,〔A〕是错误的. A.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流源后,再列写结点电压方程 B.可选择该无伴电压源的负极性端为参考结点,那么该无伴电压源正极性端对应的结点电压为,可少列一个方程 C.可添加流过该无伴电压源电流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该无伴电压源电压与 结点电压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 D.无伴受控电压源可先当作独立电压源处理,列写结点电压方程,再添加用结点电压 表示限制量的补充方程 5.对于回路电流法中的电流源,以下表达中,〔D〕是错误的. A.对于有伴电流源,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压源后,再列写回路电流方程 B.对于无伴电流源,可选择适宜的回路,使只有一个回路电流流过该无伴电流源,那么该回路电流为,可少列一个方程 C.对于无伴电流源,可添加该无伴电流源两端电压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无 伴电流源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 D.电流源两端的电压通常为零 6.对于含有受控源的电路,以下表达中,〔D〕是错误的. A.受控源可先当作独立电源处理,列写电路方程 B.在结点电压法中,当受控源的限制量不是结点电压时,需要添加用结点电压表示控 制量的补充方程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章节练习题集题库及答案

图1-64 习题1-1图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习题答案 1-1 电路如图1-64所示,已知R 1=3Ω,R 2=6Ω,U =6V 。求: (1)总电流强度I ; (2)电阻R 1上的电流I 1和R 2上的电流I 2。 解:总电阻:Ω26 +36 ×3+2121==R R R R R= 总电流:A 32 6 ==R U I= A 236+36+2121=⨯I=R R R = I A 136 +33 +2112=⨯I=R R R =I 1-2 电路如图1-65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Ω,R 2=8kΩ,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求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及R 2、R 3中通过的电流: (1)R 3=8kΩ; (2)R 3=∞(开路); (3)R 3=0(短路)。 解:(1)当R 3=8kΩ时,总电阻: k Ω68 88 8232321=+⨯+=++ =R R R R R R mA 3 50k Ω6V 100S ==R U I= mA 3253508+88+3232=⨯I=R R R = I mA 3 253508+88+3223=⨯I=R R R =I V 3 200 3258222=⨯ =R =I U (2)当R 3=∞(开路)时:I 3 = 0A mA 108 +2100 +21S 2==R R U =I 图1-65 习题1-2图

V 80108222=⨯=R =I U (3)当R 3=0(短路)时:I 2 = 0A ,U 2 = 0V ; mA 50k Ω 2V 1001S 3==R U = I 1-3 图1-66所示的各元件均为负载(消耗电能),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已知各元件端电压的绝对值为5V ,通过的电流绝对值为4A 。 (1)若电压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同,判断电流的正负; (2)若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同,判断电压的正负。 (a) (b) (c) (d) 图1-66 习题1-3图 解:(1)若电压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同时: 图(a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电流为正I =4A ; 图(b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电流为负I =-4A ; 图(c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电流为正I =4A ; 图(d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电流为负I =-4A 。 (2)若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同时: 图(a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电压为正U =5V ; 图(b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电压为负U =-5V ; 图(c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电压为正U =5V ; 图(d ):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电压为负U =-5V 。 1-4 一只“100Ω、100W ”的电阻与120V 电源相串联,至少要串入多大的电阻R 才能使该电阻正常工作?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又为多少? 解:根据公式R P=I 2 可得 100+0011201002⨯)(R = 所以R = 20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