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对比分析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通常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
它通常生长缓慢,但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组织和结构造成压迫和损害。
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确诊和治疗,影像学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CT和MRI成像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本文将就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和MRI成像上的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进行综述。
1. CT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常呈现为非均匀性的低密度改变,肿瘤周围可见轻度水肿表现。
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在肿瘤的周边边缘可见璧状强化表现,部分肿瘤还会出现斑点状、环形、绒毛状强化。
肿瘤周围可见钙化表现,常常形成斑点状或环形,有时还可见到块状、片状钙化。
整体来说,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的表现比较多样化,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2. CT诊断准确率目前研究表明,CT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在70%~80%左右。
虽然CT能够观察肿瘤的密度和形态,但在某些情况下,CT成像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诊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
1. MRI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MRI影像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低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这是由于肿瘤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
而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表现,增强效果可能因肿瘤的血供和血管生成而不同。
MRI还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周边边缘和周围组织与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和侵袭性。
2. MRI诊断准确率研究表明,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
相比于CT,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明显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性质、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中应用更为广泛。
三、结合CT和MRI的综合诊断CT和MRI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限制,因此结合两者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性质和范围。
CT与磁共振成像对颅脑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8]
腹
阴
联检查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
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2): 2243-2244.
(收稿% 期:2020-06-23)
CT与磁共振成像对颅脑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张鹏
鞍区肿瘤是指一类颅内肿瘤,原发于鞍区附近组织,其 中鞍内、鞍上多为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等,脑膜瘤 多为鞍旁,脊索瘤多为鞍后,蝶窦肿瘤多为鞍下。在这些肿 瘤中又以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等较为常见[1]$颅
高,更有助于颅脑鞍区肿瘤的确诊。
参考文献
[1] 曹娟辉,王希振,樊宁,等.鞍区肿瘤致单眼视野损害病例分析
[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36( 10 ) 784-785.
[2] 长,
, ,等.鞍区瘤 鞍区动脉瘤临床分析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5):271-275.
[3]
文.鞍区瘤的影像学诊断[J].学信息,2017,30(5):
高。 原因在于,有效判断肿瘤位置、边缘、量、血供
等在颅鞍区肿瘤
尤为重要。CT扫描速度快,空
高,
和度,在显示脑微血管病
具
有显的。
,高速扫描
影 是有效的,可
以尽可能多地打开血管,而不必考虑结构之间的密度 ,
对组织具有高的
[6-7]o
CT 能直观地
病、血管 关显示出。是
影,
叫MRI参数较多,对 组织的分辨率是CT的数倍,
PET/CT显像一例[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9,39
(7) :429-430.
[3]
,郭亚花,刘俊宝.卵巢畸胎瘤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
体脑1例 [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 (5):892-893.
PETCT、头部增强CT和头部增强MRI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的对比
大脑为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30%~50%在肺癌不同阶段出现脑转移[1-3],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约6月[4],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 与MRI 检查,随着18F-FDG PET/CT 的发展与广泛应用[5-8],其最大优势是对肿瘤转移进行筛查,了解肺癌脑转移PET/CT 影像特征,并与头部增强CT 与MRI 进行对比,对提高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及对肺癌进Comparation on the value of PET/CT,head-enhanced CT and head-enhanced MRI in the detection of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XIA Luhua 1,CHONG Le 2,MA Ronghui 3,DONG Zhanfei 1,CHANG Cheng 1,XIA Huan 1,GUO Hao 1,PENG Yan 1,WANG Xinhua 11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3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Neurology,Tumo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 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 、头部增强CT 及头部增强MRI 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 联合头部增强CT 、18F-FDG PET/CT 联合头部增强MRI 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 、头部增强CT 、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 与头部增强MRI ,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CT与MRI的诊断区别
CT与 MRI的诊断区别我们去医院看病经常需要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那么这两种检查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区别。
一、CT与MRI的诊断区别MRI又称为核磁共振检查,是MagneticResnaneIamge的简称,利用无线电波和强磁铁原理能够反映出人体内部区域的清晰图像。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将人体至于一个密闭的强大磁场中,患者平躺在仪器上,随后仪器会自行移动将进患者推入一个环状装置内,人体内氢质子在仪器发出的射频脉冲刺激下,发生核磁共振。
然后设备接收到氢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三个方向的定位,加上计算机的运算,可以呈现出横断、冠状、以及任意切面的图像。
CT是ComputerTomography的简称,CT扫描检查是利用x射线扫描从而建立人体骨骼器官以及其他组织的详细图像。
进行CT检查时,探测器和x线球管会围绕患者的某一部位旋转,扫描数据能够组合成清晰的三维图像,利用不同物体在x线下显示的密度不同产生对比成像。
核磁共振在不同的扫描序列下,可以形成各种图像,例如:质子密度像、水成像、功能成像、波普成像等等。
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能够分辨脂肪、肌肉、软骨等人体组织。
而CT只能辨别具有密度差异的人体组织,因此CT与核磁共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查方法。
二、CT与MRI检查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CT检查能够在几秒钟内创建从人体颈部到大腿的整个图像,CT检查在以下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①癌症的诊断及分期,监测癌症的治疗效果以及癌症是否复发,判断癌症转移的部位等;②平片检查中较难显示的部位,例如:大血管重叠病变;③胸部疾病的诊断,例如: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另外对胸壁、膈、胸膜的病变也能很清楚的显示;④心脏以及血管的检查,例如:心包病变诊断,对冠状动脉钙化、动脉瘤改变、大血管壁钙化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核磁共振能够发现CT扫描检查无法显示的疾病,例如子宫癌,前列腺癌以及某些肝癌等。
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
2015年第02期饮食保健ERCP 和EST 是安全的袁不会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遥Kelly 等认为早期或超早期手术不会改变胰腺炎的病程转归袁而以延期手术比较合理袁便于详细检查胆道袁在明确诊断和炎症消退的情况下袁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或做比较彻底的胆道手术遥关于LC 的时机袁有的学者主张在郧孕的较早时期行蕴悦,必要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尧栽管引流术遥Schietroma 等的研究表明袁10天内LC 对轻尧重症ABP 病人均可行遥而Uhl 等咱24暂则认为轻症ABP 在发病后7天内是安全的袁而重症ABP 因可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故最好在发病3周后行LC遥总之袁急诊EST 是重症ABP 的首选治疗措施袁即使ERCP 未清楚显示有结石存在也应考虑EST 治疗遥无论轻尧重症ABP 病人均应常规在发病后行LC袁以预防ABP 的复发遥参考文献[1]巫协宁,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秦仁义,胆源性胰腺炎中胆道结石处理方式和时机的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脑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袁发病率约1/10万袁常见脑肿瘤包括胶质瘤尧脑膜瘤和转移瘤袁术前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遥常规CT 依据病灶大小尧数目尧形态尧实质信号特点尧增强表现等表现做诊断袁如遇不典型者袁则定性诊断困难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几年来医学硬件和软件都有迅速发展后出现的新的检查技术遥它不再是单纯的形态学检查方法袁而是能反映脑组织功能状态信息的技术遥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袁现报告如下遥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0例袁入选标准院依据病史尧临床表现及头颅CT 检查进行确诊曰起病至入院时间在7天以内曰均未进行脱水尧化疗或放射治疗曰所有病人均在术前1周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尧DTI 成像与CT 扫描遥病理检查恶性12例袁良性18例遥其中男20例袁女10例曰年龄20-82岁袁平均年龄为55.2依11.4岁遥1.2诊断方法:CT 检查院采用美国GE 公司的Light Speed32层CT 机袁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300mg/ml)50ml 后延时5s袁以1转/0.5s 的速度进行连续50s 扫描遥MRI 检查院采用MR 磁共振扫描仪袁头颅正交线圈袁DTI 自带后处理图像分析软件遥常规对轴位+矢状位T1WI袁轴位T2WI+T2FLAIR袁DTI 序列及增强后T1WI 轴位尧矢状位尧冠状位扫描遥造影剂为钆喷酸匍安袁剂量为0.1mmol/kg袁经肘静脉快速注入遥1.3统计分析: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对比采用X2检验袁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遥2结果2.1诊断结果: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2.2诊断效果: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3讨论脑肿瘤的发病率高袁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脑部疾病遥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袁脑肿瘤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遥在病理特征上袁脑肿瘤后脑组织局部血肿导致脑水肿随时间逐渐加重袁是脑肿瘤重要致死因素遥CT 扫描是目前诊断本病的最好手段袁不仅能精确确定肿瘤位置尧大小和它邻近结构的关系遥但是脑肿瘤的发病部位尧性质及年龄特点袁加之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疾病早期缺乏典型占位性神经体征袁难与其他颅内疾患鉴别遥MRI 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袁是一种能在活体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成像方法袁能反映白质纤维束的病理状态及其与邻近病变的解剖关系遥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遥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总之袁相对于普通CT袁MRI 成像能科学的量化脑肿瘤的改变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好袁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遥参考文献咱1暂晏怡袁唐文渊袁邓朝霞等援弥散张量成像对肿瘤脑浸润的量化和应用咱J暂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袁2008袁34(11)院666-670援咱2暂刘影袁李传福袁张凯袁等援3.0T MR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咱J暂援临床发射学杂志袁2007袁26(3)院213-215援咱3暂费小瑞袁牛朝诗援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咱J暂援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袁2008袁21(1)院45-47援咱4暂李少武袁田胜勇袁李子孝袁等援扩散张量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应用研究咱J暂援放射学实践袁2007袁22(3)院234-237援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张标贵州省盘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放射科摘要院目的院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遥方法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肿瘤(恶性10例袁良性20例)患者均经CT 平扫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遥结果院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结论院相对于普通CT 袁MRI 成像能科学的量化脑肿瘤的改变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好袁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遥关键词院恶性脑肿瘤曰良性脑肿瘤曰CT 曰核磁共振成像渊上接第53页冤治疗与预防。
第四脑室肿瘤的CT与MRI诊断分析
肿 瘤的诊 断意义较 大。MR 可以三维成像 , I 准确显 示肿 瘤的位 置及 邻近情 况。结论 第四脑 室肿 瘤的诊 断主要依 靠其 C T和 MR 表 I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1 0月 第 8卷
第2 4期
C I E EA D F R I N M D C LR S A C H N S N O E G E IA E E R H
影 稼 与 垂
曩 | 蔓|-薯曩 曩 譬 |≯ | 。董 曩 . | . - | 曩。 . 誊|j | | 曩 .曩 曩 | 叠 毒
Kn t u y nh m n . teoc rs t20 ,5 ( ) 12 ie c td u a s Ah rsl oi ,0 117 2 :3 5— is i e s
3 9. 3
【 收稿 日期 】 21 — 8 2 00 0 — 9
( 文编辑 : 妲 ) 本 李
[ 王兴祥 , 4] 冯义柏 , 曹林 生等. 血脂 蛋 ( ) a 与冠 状动脉 病 变的 关
[ ] t skA ,e ee C rn J e a,se m ui ai i 7 S aa M kl h r ,B at , t l er r c s r l C L u c d
a n e e d n rdco o l jr fr o adoa c lr n id p n e t pe itr fr a mao oms fc riv sua l
【 bt c】 O jcv T xlet TadM I eo ac e rnt o eft b i r m adt i ns a e A s at r bete o p r h C n R rr neo t a m r i t r rn o n e a oiv u. i e o e pf m fh b i u sn h oh a o hdg sl
MRI与CT检查的优劣势
MRI与CT检查的优劣势影像学技术是我国对多种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最常见的技术,其中以MRI技术与CT技术较为常见。
随着我国影像医学的不断进步,MRI与CT在临床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缺少对MRI与CT的了解,因此导致在面临较多的检查时不知所措,也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导致诊疗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疾病诊疗。
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MRI与CT检查的有点与缺点,见下文。
1 CT1.1什么是CTCT是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的简称,该种诊断是通过放射线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断层扫描图像。
1.2 CT的优点1.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仅次于磁共振成像,CT图像可以通过调节窗宽和窗位满足各种观察的需要。
CT检查在一些部位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肺部检查,CT明显优于MRI、B超及常规X线摄影。
2.对病灶的定位、定性准确:CT检查可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CT图像的层厚准确,图像清晰;与常规X线图像相比,无组织结构重叠。
应用CT测量功能可对病变进行定量分析。
3.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临床需要对病灶进行动态扫描,可观察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动态扫描和灌注成像等。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方位重组,获得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可为外科制订手术方案和选择手术路径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使用CT的定量分析功能,可知病灶部位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骨矿含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测定,有助于临床对骨质疏松和冠心病的诊断。
4.心脏成像:是CT临床应用划时代的突破,可对运动脏器的解剖细节进行细微观察和病变诊断,为影像学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为了提高心脏检查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各厂家还推出了众多的心脏检查专用技术,如变速扫描、期相选择性曝光、全自动心电智能算法扫描等。
此外,心脏后处理软件可以对冠状动脉、心肌、瓣膜进行多种重建和分析,从而对心脏进行全面的形态和功能诊断。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它基于核磁共振原理。
在脑肿瘤
诊断中,MRI广泛应用于发现、定位和评估肿瘤。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肿瘤的发现和定位方面。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组织中的异常结构,进而检测出肿瘤的存在。
与传统的X射线
和CT扫描相比,MRI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分辨率,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小型肿瘤。
MRI还可
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序列来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进一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还包括肿瘤的分级和评估。
MRI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参数,如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等,提供丰富的信息。
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MRI来评估,从而确定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MRI还可
以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评估肿瘤
对周围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疗效的监测。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还包括手术规划和疗效预测。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3D
图像,帮助医生更精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手术方案。
MRI还可以通过提
供肿瘤的血供和代谢信息,预测肿瘤的生长和疗效,指导治疗决策。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定位肿瘤,评估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预测疗效和指导手术规划。
随着MRI技术
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CT与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CT与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颅内肿瘤是指位于颅骨内脑组织中的新生物,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
颅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使诊断手段变得更加简便、直观。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是颅内肿瘤诊断中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它们有着不同的优势与局限性。
CT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优势主要在于其快速、简便、便捷,较快能够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CT检查可以快速获得横断面的图像,在短时间内得到颅内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钙化、出血等信息,为临床医生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和了解肿瘤的性质提供了诊断依据。
CT扫描操作简单快速,它不需要患者过多的配合,同时CT检查的成本较低,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更加方便。
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优势则在于其更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度。
MRI技术对颅内软组织有更优秀的对比度,在确定肿瘤内部结构、周边受累情况、患者是否有小血管瘤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MRI扫描时不会产生放射线,对患者的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可以多角度观察颅内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和周围的病变变化,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和精细的诊断与治疗计划。
MRI的软组织对比度显著优于CT,对于颅内肿瘤的诊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复杂的病变。
然而,CT和MRI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
CT在对于特定的颅内肿瘤(例如低级别胶质瘤、机会型动脉瘤等)的显示方面较局限,而MRI在检查时需要患者较充分的配合度、检查时间较耗时、不耐受症状较明显等不利影响。
此外,MRI的成本较高,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使用范围。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或者联合应用两种技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完整的信息。
综上所述,CT和MRI都是临床检查颅内肿瘤的重要手段。
CT可快速得到颅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MRI则对于颅内肿瘤的软组织成分进行了更全面的反映,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颅内肿瘤。
211165417_头部CT和MRI检查有什么区别
32医药健闻头部CT 和MRI 检查有什么区别唐辉,俞璐,王嵇,吴连明,周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6)CT 与MRI 检查属于临床常用的检查技术,两者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在于成像方法与原理。
MRI 检查最大的优势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辐射,其主要利用的是人体内氢原子核在高场强中经过射频脉冲发生质子律动从而成像的原理。
CT 检查是通过断层图像对人体某部位断层内组织密度的分布进行显示,具有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不受其他组织结构干扰等优势,能够扩大病变检查范围,进而增加疾病诊断准确率。
MRI 与CT 检查各有优缺点,比如在检查头部骨质结构方面,CT 检查相对有优势;而在头部软组织和神经系统方面,MRI 检查优势更为明显。
也就是说,在临床中并未有哪个检查方式更好的说法,医生需根据不同疾病的病情程度以及症状,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什么是CT 检查CT 也被称作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人体的部位获得断层扫描图像,再进行图像重建,以此获得二维或三维断层图像的一种扫描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性、图像清晰、扫描时间短等优势。
CT 成像的本质是衰减系数成像,若头部X 线衰减较正常脑实质部分低,在图像上的主要表现为灰黑低密度阴影,可能有水肿、坏死等情况;若头部X 线衰减较正常脑实质部分高,在图像上的主要表现为高密度阴影,可能有出血灶、钙化灶等情况。
CT 检查有一定的辐射,这是因为其释放的X 线会穿透人体过程中会产生电离辐射。
通过头部CT 检查,能够了解患者脑部的结构和形态,查出实质性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及时发现出血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是否存在水肿等情况。
同时,还能检查出脑部的肿瘤,包括良性蛛网膜囊肿、脑膜瘤、恶性的胶质瘤等,以及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除了脑实质的病变外,CT检查还能发现颅骨是否存在外伤、骨折等情况。
在进行CT 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佩戴任何金属性物品,因为密度过高的物质很容易形成伪影,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MRI 与CT 诊断颅内肿瘤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MRI 与CT 诊断颅内肿瘤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MRI 与CT 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64 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 例。
对照组实行CT 诊断,观察组实行MRI 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经病理诊断,观察组诊断方法对颅内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诊断方法的87.50%、78.1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使用MRI 诊断方法对颅内肿瘤患者实行全面诊断,能够提升颅内肿瘤性质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是较佳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MRI;CT;颅内肿瘤诊断;临床价值前言颅内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的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球震颤、颅内压增高、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枕骨大孔疝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颅内中主要包括由体内其他组织转移至患者颅内的一种继发性肿瘤,以及颅内组织原本存在的原发性肿瘤。
随着国内外对颅内肿瘤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的日渐关注,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已有进一步研究,主要使用CT和MRI 方法进行诊断,但这两种诊断方法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
为此,我院对64 例颅内肿瘤患者分别实施了CT和MRI 诊断,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3 年5 月至2015 年5 月期间,选取我院内64 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颅内肿瘤,临床表现均为眼球震颤、颅内压增高、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枕骨大孔疝等,排除各大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精神患者以及语言障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 例。
其中对照组17例男性,15 例女性;年龄18~64 岁,平均(42.12±11.23)岁。
观察组19 例男性,13 例女性;年龄19~65 岁,平均(43.32±11.53)岁。
CT、MRI检查的区别与优缺点
CT、MRI检查的区别与优缺点医学影像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利用特定的技术和设备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这些图像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疾病、损伤或异常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医学影像检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扫描和内窥镜等。
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医学影像检查在现代医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损伤、感染和其他病变,还可以提供有关器官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通过对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医生能够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并跟踪疾病的进展。
然而,医学影像检查并非没有局限性。
不同的检查方法在解剖和病理细节上有所不同,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此外,某些检查可能涉及辐射或药物使用,需要患者和医生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一.CT检查和MRI检查含义CT检查是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也称为CT扫描。
它是一种通过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人体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CT检查中,患者会躺在一张移动床上,逐渐进入一个类似圆环的设备中,该设备围绕患者旋转并发出X射线束。
通过探测器接收穿过患者身体的X射线,计算机将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CT检查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对于检测骨骼结构、肿瘤、感染、出血和损伤等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此外,CT还可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使医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病情。
然而,CT检查需要使用X射线进行成像,因此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风险。
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如孕妇和儿童,医生会权衡利弊来决定是否进行CT检查。
此外,CT检查有时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增强图像的显示效果。
MRI检查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简称,全称为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T和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CT和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目的:对比脑膜瘤在CT、MRI上的不同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脑膜瘤患者在CT、MRI上的影像表现,包括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密度(信号)及边缘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CT对脑膜瘤的钙化、邻近骨质改变比较敏感,MRI对发生在颅底部、枕骨大孔区等特殊部位的脑膜瘤显示较好。
结论:脑膜瘤在CT、MRI影像表现上多数相似,但对特殊部位的病灶诊断各有优势,必要时相互结合,有利于准确定位、定性。
标签:脑膜瘤;CT;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脑外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好发于成人,男女之比为1∶2,主要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可有癫痫、对侧下肢轻瘫或感觉障碍、嗅觉障碍、一侧视力减退,突眼和视乳头水肿、偏盲等,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1]。
现对我院4年间发现的2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影像上的对比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与病理检查获得证实。
本组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22~69岁,平均(467±42)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19±04)年。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癫痫、头痛、偏盲等,均接受CT与MRI临床检查,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12方法20例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的平扫及增强扫面。
CT检查中应用美国GE公司64排CT(GE LightSpeed VCT 64排),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扫描至头顶,层厚为5mm,层距为5mm,螺距为1;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30g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
MRI检查中采用美国GE公司(GE SignaExcit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扫描范围分别为脑干至颅顶骨板、额部至枕部以及两侧颞部间。
扫描序列选择常规SE序列;T1WI参数设置:TR=3800ms,TE=8928ms,T2WI参数设置:TR=2500ms,TE=8792ms,层厚65mm,层距15mm,并附加水抑制序列,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02ml/kg。
CT和核磁共振MRI有啥不一样
CT和核磁共振 MRI有啥不一样在医院治疗中,CT和核磁共振MRI都是应用较多的影像检查项目,而CT检查是大家熟知的检查方法,相比较之下,许多人还不知道核磁共振MRI,其实这也是一种医学常见的检查方式,很显然这两种检查方法存在着诸多不同,例如检查原理不同。
因此不要混淆两种检测方法,根据病情采取合理的检查方式。
但许多人都不知道两种检测方法的区别,为了方便广大患者能够接受两种检测方法,下文就介绍CT和核磁共振MRI有啥不一样?一、什么是CT检查?CT检查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时的价值较高。
常用于检测颅内肿瘤、寄生虫病、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疾病,确诊效果可靠。
X线造影术脑部血管造影仍用于确诊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阻塞,其它检测已经十分少用。
增强螺旋CT扫描可以获取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做到三维实时显现。
二、什么是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是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项目,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医学临床检测。
为了避免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所以就将其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I)。
核磁共振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通过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MRI提供的医学影像信息多于其它成像术,而且与现有的成像术不同,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MRI可以检测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而且检测过程中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骨伪影;不需使用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人体损害较小。
MRI可以检测出脑内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等疾病,也能够有效诊断出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
三、CT和核磁共振MRI有什么共同点?(一)检查躯体内器官核磁共振以及CT都是为了在无创的情况下了解机体内部情况的检查,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利用光线的特征或者体内细胞特性,可以很好的为临床医生提供身体内的器官的情况。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DR、MRI、CT?是三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检查方式下面,我们就对这三种检查方式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进行科普一、介绍1、CTCT的检查是比较的适合一些器官、肝脏等机体的检查,可以进行图像成像的扫描,对于身体器官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查出身体隐藏的疾病,对于一些隐藏比较深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传统CT检查出来,那么。
CT能检查出什么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吧! CT可以检查出一些先天性的疾病,通过此类方式检查,把体内隐藏的一些潜在疾病,比如脑膜、畸形等疾病都可以通过ct检查出来。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都可以通过ct成像的图片查看出来,可以及时的了解病根的具体位置、具体大小和病理性质等,都会有很好检查效果。
CT可以检查出肝病和肾病,这类症状一般都是慢慢积累形成的疾病,也是潜伏时间比较久的疾病,通过ct 的检查,可以把这类病症直观的展现在图像中,可以观察这类病症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对症下药,尽快恢复健康。
CT可以检查出胰腺病,通过此类检查可以判断身体有无胰腺癌、慢性胰腺炎以及囊肿等症状,可以进行及时的检验和治疗,检查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CT检查技术还比较适合于肺、纵膈、胸壁、头颈部、腹膜后、盆腔、脊柱和四肢等部位的病变,可以通过CT进行扫描成像,可以通过成像图片查看疾病症状,可以很好地进行诊断,尤其是有些病灶比较的小,而且又难以判定的症状或者说病变性症状,都可以通过CT检查和诊断出来。
1、MRI:MRI检查,这是英文缩写,它的中文名字叫核磁共振检查。
对于核磁共振检查,很多人都已经比较了解。
对于核磁共振检查来说,它主要原理是通过人体内氢元素的含量多少,来作为相应的成像原理。
如果氢含量高,相对而言在MRI的检查过程当中,它在T1像上就会出现相应的黑色表现,也就是专业术语说的信号强度比较低。
当在T2像的时候,它会出现比较白色的情况,这种情况证明它的信号强度比较强。
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3-01-04T08:55:02.05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9期作者:林文彪[导读] 探究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林文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目的:探究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10.1~2022.10.1收治疑似颅内肿瘤患者300例,给予CT和MRI检查。
比较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
结果:MRI对颅内肿瘤患者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应用CT、MRI均有一定价值,诊断结果方面MRI相比于CT更加准确,是更为理想的诊断手段,应该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肿瘤;CT;MRI颅内肿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肿瘤形成后不断增长压迫血管与神经,导致患者神经、感知觉异常,威胁生命,生活质量下降[1]。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颅内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需要采取有效、准确的诊断手段进行确诊,然后对患者开展相应治疗,切除肿瘤并预防并发症[2]。
临床上主要应用影像学检查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常用CT、MRI检查手段,各有优势和不足,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手段选择。
CT对于颅内肿瘤的位置显示比较准确,MRI在软组织成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
因此,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CT与MRI应用价值的争论从未停止,了解CT与MRI操作步骤、原理、效果对于提高颅内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有重要影响。
本次研究选择2021.10.1~2022.10.1收治疑似颅内肿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探究CT和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10.1~2022.10.1收治疑似颅内肿瘤患者300例,给予CT和MRI检查。
患者性别:男性166例、女性134例;患者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59.68±5.31)岁;病程1-6个月,平均(4.05±0.48)个月;体质量21-25kg/㎡,平均(23.21±0.54)kg/㎡。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 与MRI 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对比分
析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在检查脑肿瘤中的诊断对比分析情况。
方法:整理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近一年来60例病理诊断特征的脑肿瘤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
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判断CT与MR诊断的效果。
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CT与MRI均能对各种脑肿瘤的诊断提供相应的依据.结论:CT与MRI二者对脑肿瘤显示效果有一定的差别,但同样都适用于脑肿瘤的检查中,应根据它们的特点加以区别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
关键词:CT MR 脑肿瘤诊断对比
肿瘤主要指颅内正常的组织和胚胎时期残留的组织肿瘤的生长皆能挤压颅内正常组织导致颅内高压,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针对颅内肿瘤进行诊断,是基于CT和MRI等的诊断手段技术及颅内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但无法确保诊断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早期诊断的治疗准确率,使得很多患者在早期和晚期都可以能尽快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使得患者CT、MRI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3月-2021.3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肿瘤患者,60例患者中,均表现出不同轻重程度头晕、目眩、呕吐、耳鸣、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症状。
选取了我院男性肿瘤病例30例,女性肿瘤病例30例,年龄为(52-76)岁,平均年龄为(62.3±3.6)岁。
体重控制在80公斤以下,60例患者均已明确排除体CT与MRI禁忌症。
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情况下进行,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颅脑CT检查方法
采用GE64 排的螺旋CT,基线为OML,先扫出一个定位图像,再确定扫测的范
围对头部进行平扫。
头躺在一个头架之上,使得图像能够放置于中间,升床高度到
达腋中线开始进行扫描,矩阵51×51,电压130 kv ,电流 160ma ,层厚5m ,层距
5mm 。
(2)颅脑MRI检查方法
检查仪器使用国产BASDA永磁型磁共振成像设备对颅脑进行轴位扫描,层距1.5 mm,层厚5 mm,FOV 300 mm。
自旋回波T1加权256×256,TR 600 ms,TE 8.9 ms,flip角90°,采集2次。
自旋回波T2448×336,TR4000 ms,TE7 ms,flip角150°,采集3次。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256×256,T12500,TR800 ms,
TE125 ms,flip角150°,采集1次。
弥散成像128×128,TR2900 ms,TE84 ms,b值=0,100,500。
患者可在无需增强的情况下,分别做CT与MRI检查,无排列
检查顺序以及时间间隔要求。
本次检查采用1.5T型MRI设备,对患者头部进行
三平面成像,分别扫及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扫描参数:选择头部序列,层
厚6 mm矩阵256×256。
60例患者中,垂体微腺瘤16例,占27%、垂体大腺瘤8例,占13%、髓母细
胞瘤7例,占12%、脑膜瘤14例,23%、颅咽管瘤5例,占8%、胶质细胞瘤10
例,占16%。
运用两种不同的设备CT与MRI,同时为60例患者做检查,显示出有不同的
结果。
CT能准确检查出52例患者的患病情况,准确率为87%,MRI能清晰检查出60例患者的患病位置,准确率为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
脑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对脑肿瘤的检出率。
在对垂体瘤、脑膜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诊断结果中显示CT与MRI检查结果
的符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CT检查颅咽管瘤、胶质瘤、的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
分别为59.09%、47.37%、64.21%显著低于MRI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P<0.05)。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垂体瘤、脑膜瘤中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结果没有太
大差异。
对于颅咽管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则MRI检查效果要优于CT,不同脑
瘤患者应根据病变种类加以选择,在CT与MRI的诊断中,MRI的各项指标提示优选。
在此次实验中综合对比了一些影响CT与MRI图像质量的参数,从而得出通
过比较CT和MRI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空间分辨力、密度
分辨力、时间分辨力、图像均匀度、伪影、窗宽窗位、扫描层厚等数据作为判断
图像质量的标准。
在运用CT和MRI检查分别得出的60幅图像中,结果显示CT
优质片为38例、良级片11例、差级片6例、肺片5例。
MRI中优质片43例、良
级片7例、差级片4例、废片6例。
综合和来看二者合格率较高,CT胶片合格率为81.67%低于MRI检测出的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
以得出结论MRI图像质量稍优于CT图像质量。
本研究采用CT与MRI诊断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出脑膜瘤14例、垂体微腺瘤
16例、胶质细胞瘤10例、垂体大腺瘤8例、髓母细胞瘤7例、颅咽管瘤5例、
计算出CT的检出率为87%,MRI的检出率为100%,MRI对脑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
于CT对脑肿瘤的检出率,具有可比性P<0.05。
在进行敏感度与特异度实验结果
分析时,相比较两种检查方式,MRI对检出病灶的位置、准确率、病灶的敏感度
和特异度的实验结果显示均优于CT[1]。
上述实验结果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
经过对二者的观察分析发现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
瘤在CT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低于MRI[2],在CT中脑膜瘤和垂体瘤则表现出与MRI相同检出率。
综上所述,在脑肿瘤的诊断中,部分肿瘤MRI较CT有较高的敏
感性,但应根据肿瘤种类的不同加以鉴别。
由表格3-4可以得知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胶质细胞瘤在CT与MRI上的表现。
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可以发现,CT与MRI均是具有诊断脑肿瘤的有效检查手段,二者不同程度上有一定差别[3]。
MRI对CT来说能够更清晰的诊断出软组织,拥
有高于CT的软组织分辨率,尤其适合检测颅脑病变,更加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诊断病变效果要优于CT。
参考文献
[1]孙辰婧,洪柳,刘建国等.颅内肿瘤样脱髓鞘病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临床误诊病理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9):757-762.
[2]楊明.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EB/OL].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83):22-23.
[3]吴睿.CT和MRI在诊断各类疾病中应用价值的比较分析[J].科技
风,2017,16(17):216-217.
[4]王艳梅,吴大鹏. CT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J] .黑龙江医学,2006,04:296-297.
指导老师(通讯作者):王玉菡山东协和学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