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偏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风险偏好研究
仲华杰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管理部
【摘要】现代银行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企业,经营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为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随着银行业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国际主流银行纷纷采用设定风险偏好的手段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目前国际银行界普遍采用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一般是由银行所有者(即股东)确认、并对经营管理者(即高级管理层)提出的管理要求,主要体现为股东对于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一种平衡。风险偏好决定了银行的经营风格,是引导银行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指南,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银行风险偏好的概念“风险偏好”一词首次出现在2008年9月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第二百四十二条中,要求“内部评级结果和风险参数估计值应作为商业银行确定风险偏好和制定风险战略的基础”。
但银监会未对风险偏好的概念加以阐述。此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未对“风险偏好”作出明确定义,直到2010年12月,有关文件中才定义“风险偏好(Riska。
etite)”为“一家公司在考量风险回报的基础上,在较高层面作出的关于愿意承担多大风险的决定。
二、银行风险偏好的类型及主要内容1.风险偏好的类型。银行的风险偏好主要是由银行的所有者来决定,不同的所有者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一般可分为进取型、稳健型和保守型三类。进取型的银行愿意承担相对较高的风险,换取高的回报;稳健型的银行希望承担适度的风险换取适度的回报;保守型的银行则只愿意承担相对较低的风险,相应获得自身可接受的回报率。
2.风险偏好的主要内容。银行的风险偏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银行风险管理乃至经营活动的指南,风险偏好的设定必须涵盖各类风险类别,深入各个业务层次,并且需要通过政策制度、授权管理、限额管理、绩效考核等手段自上而下的分解并及时有效的传导到各个部门、业务单元和人员中去。银行的风险偏好可划分为全行层面和具体执行层面两个层次。
在全行层面,风险偏好可从以下几方面表述:2.1风险承担总量,即结合自身的资本实力、置信水平、监管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可以承担的风险敞口的总量,一般可以用经济资本总量或风险加权资产总量来衡量。经济资本总量即各类业务导致的非预期损失的总量,可以通过计量模型计算得出;按照内部评级法的要求。
风险加权资产即是非预期损失的12.5倍。
2.2经营风险的选择,即银行对于不同的风险类别所愿意承担的比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敞口比例,信用风险内部不同债务人、不同资产组合的敞口比例,操作风险中不同业务条线的敞口比例等;2.3资产质量控制目标,即银行对于表内外资产不
良率的控制目标、贷款迁徙率情况等;2.4期望的收益率目标,即股东要求的资本回报水平、银行自身经营的成本收益衡量指标等。
三、银行同业风险偏好的实证研究1.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从各大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中,并无明确的风险偏好表述,仅在“风险管理”章节中对本行的风险管理理念、目标等有所描述,具体如下。
中国银行的相关表述如下[中国银行2009年审计报告]:本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监管部门、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稳健经营要求的前提下,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本行遵循“适中型”的风险偏好,并按照“理性、稳健、审慎”的原则处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中国工商银行的相关表述如下[中国工商银行2009年审计报告]:本行一贯坚持稳健经营方针。本行统筹兼顾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注重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坚守风险底线,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努力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保持了资产质量的稳定和各类风险的可控。
本行在风险管理中遵循的原则包括收益与风险匹配、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风险分散、定量与定性结合、动态适应性调整等原则。
招商银行的相关表述如下[招商银行2009年审计报告]:本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将以“稳健发展、积极应对、夯实基础、提升素质”为指导。
从上述银行关于风险偏好的表述内容来看,国内商业银行都选择
“稳健型”风险偏好,以合规经营为基础,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确保业务稳健发展为核心,兼顾股东权益,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2.国外银行的风险偏好。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每年编制风险偏好报告(RiskA。
etiteStatement),作为银行风险框架(RiskFramework)的一个关键部分,由高级管理层确定并提交董事会审批。
报告详细阐述了美国银行为实现其长期财政目标而愿意承担的风险数量和种类,是其制定总体目标和各业务线目标的基础之一,也是制定业务和风险战略的关键因素。
在银行战略层面,美国银行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每两到三年审批一次战略规划。高级管理层每年制定一份财务经营计划交由董事会审批。在董事会的监督下,高级管理层要确保该计划与本行的战略规划、核心经营理念以及风险偏好一致。
在具体业务层面,美国银行按业务条线分别建立了风险偏好,并配置了相应的经济资本;各业务条线再分别制定各自业务适用的政策、限额、标准、控制手段、考核办法和准入门槛。
四、制订风险偏好的有关建议1.尽快明确风险偏好的起草部门、审批机构和审批流程。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健全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的要求,应由董事会确定银风险偏好,在现阶段可由行长办公会负责风险偏好的审批。总行风险管理部作为负责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可负责全行层面风险偏好的起草和报批。
2.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偏好体系。风险偏好应在全行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银行应在现有的近似风险偏好的表述基础上,逐步建立基于全行战略层面和基于操作层面的多层次的风险偏好表述。在全行层面的风险偏好框架内,各类风险的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对风险偏好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分解,落实为具体的风险控制目标、考核指标和业务政策等,以确保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和切实执行。
3.不断完善风险计量工具,为风险偏好的制订和执行提供定量化支持。科学的风险偏好离不开量化数据的支持,风险偏好的执行也需要对风险持续的计量和跟踪分析,因此银行应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持续开发完善各类风险计量模型和工具,为风险偏好的不断完善和贯彻执行提供支持。
五、风险偏好的设定风险偏好可通过设定具体的风险偏好指标,将风险偏好自上而下的分解并及时有效的传导到各经营单位和人员中。根据风险偏好的定义和内容,风险偏好指标可以从风险承担总量、经营风险的选择、资产质量控制目标和收益率目标四个方面进行设定,在具体风险偏好指标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本行风险偏好的内涵。具体的风险偏好指标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设定:风险承担总量:采用“经济资本总量”作为风险承担总量的监控指标,每年年初制订经济资本总量计划,各类业务风险总量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达到监管要求。
经营风险的选择方面,采用“经济资本分配比例”确定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