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繁昌县人字洞遗址保护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47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文物局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47号建议的答复](https://img.taocdn.com/s3/m/ca32b4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4.png)
国家文物局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4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6.07.12•【文号】文物保函〔2016〕1231号•【施行日期】2016.07.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47号建议的答复文物保函〔2016〕1231号姚晓英代表:您提出的《关于穿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第1247号)已交由我局办理。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20世纪80年代,考古科研单位对穿洞遗址进行两次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出土大量人类化石、石器、磨制骨器和各类装饰品,对研究华南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和体质特点,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生产和人群关系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988年穿洞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拨付50万元支持穿洞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成果,深挖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展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您提出对穿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开展科学分析、建设穿洞遗址博物馆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穿洞遗址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文物局已批复《贵州中西部地区洞穴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下一步将指导贵州省文物局将穿洞遗址纳入该计划中,组织中央和地方考古科研单位开展工作,整理以往考古发掘资料,对标本进行集中整理,尽快完成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在明确的学术指引下开展考古发掘。
由于遗址堆积所剩不多,考古工作应以小面积清理、系统取样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展年代测定、埋藏学和古环境分析。
国家文物局将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积极推进穿洞遗址的保护利用,包括尽快完成遗址保护规划编制,为遗址保护和城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遗址博物馆建设应纳入遗址保护规划中统筹考虑,并按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经费支持。
人类瑰宝---繁昌
![人类瑰宝---繁昌](https://img.taocdn.com/s3/m/6e8730ca360cba1aa911da13.png)
人类瑰宝------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前言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与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的研究”课题的重大成果。
繁昌人字洞是本攀登专项唯一心发现的早更新世的文化遗址,也是迄今所知的欧亚大陆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其在考古学上和第四纪地质和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遗址部分8个遗址之一,其史学和科学价值已渐入人心,有次也引出了一些时需待探讨的问题。
人类起源与文化起源关系、文化发展方向以及早期新世哺乳动物区系及古环境变迁等都需要今后长时间的研究,只有铢积寸累,才能一步步地达到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我国有发育的晚新生代陆相沉积和堆积。
它们具有层序连续、沉积类型复杂的特点,其中尤以洞穴、裂隙堆积分布甚广,记录了一系列地质、生物事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信息。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举世属目的北京直立人第一个头盖骨,稍后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品,一些骨制品,多层灰烬层和丰富的其它用火遗迹,引起国际史前学界的极大关注,确立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人阶段的存在,为当时人类亚洲起源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奠定了我国在古人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40年代德籍美国学者魏敦瑞(F.Weldenrelch)结合非洲、欧洲及东南亚、大洋洲的人类化石,提供了多地区起源的假说。
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亚洲包括中国在内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的发现没有重大突破,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非洲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惊人的发展。
1959~1960年玛丽·利基(Mary Leakey)及其研究小组在坦桑尼亚发现的“能人”化石,随后非洲东部各国陆续发现许多重要而非常有价值的南方古猿和早期人类化石。
尤其是1996~1998年由世界13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埃塞俄比的阿法(Afar)盆地阿瓦什(Awash)等地点发现了南方古猿惊奇种(Autralopithecus garhi)和若干有明显的人工切割及打击痕迹的骨制品,但却无石制品的发现;据埋藏地点火山灰的同位数测年研究为距今2.5Ma。
国家文物局关于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eb7e4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6.png)
国家文物局关于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8.03.05•【文号】文物保函〔2018〕209号•【施行日期】2018.03.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物保函〔2018〕209号浙江省文物局:你局《关于上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的请示》(浙文物发〔2017〕94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原则同意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
二、该规划应加强考古研究工作,说明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南宋临安城遗址之间的空间历史关系;加强规划措施衔接,建议将老虎洞的保护范围划为重点保护区,建控地带调整为一般保护区;补充现有保护性设施的评估内容,客观分析展示利用前景,细化窑址展示措施,统筹考虑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临安城等展示阐释体系。
三、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编制单位,按照上述意见,对规划进行必要修改和完善后,于15个工作日内将经你局核准的规划文本图纸及相关电子档案等材料报我局备案。
四、请你局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的要求,将经我局备案的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报请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并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总体规划,积极组织有关部门逐步实施。
五、规划中涉及的文物保护与展示、环境整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前应制定具体方案并按程序报批。
六、请你局指导和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在保护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的各项保护、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土地用途调整、环境整治等可能涉及的问题,切实保护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安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国家文物局2018年3月5日。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北阳平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8〕283号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北阳平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8〕283号](https://img.taocdn.com/s3/m/f5fb20e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7.png)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北阳平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的意见正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北阳平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8〕283号河南省文物局:你局《关于上报灵宝·北阳平遗址群总体保护规划的请示》(豫文物〔2017〕302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暂不同意北阳平遗址总体保护规划。
二、对该规划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应针对北阳平遗址分布特点和保护管理现状,科学确定规划原则、目标和编写体例,以协调北阳平遗址整体保护与阳平镇、西阎乡、焦村镇、函谷关镇建设发展为重点,研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二)进一步加强考古研究,系统梳理已有考古工作成果,明确北阳平遗址分布范围、各遗址点位置和相互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物构成和保护对象,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二)应完善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内容,客观论证北阳平遗址与黄帝文化的关系,综合归纳影响遗址安全的各类因素,凝练环境现状评估内容。
(三)应根据遗址分布特点、保护管理和村镇发展需要,综合确定文物保护区划范围和具体边界,明确调整依据,增强可操作性。
应进一步说明各遗址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遗址集中分布区域可适当加强周边控制力度。
完善管理规定,加强村镇建设控制力度,保护范围内厂矿和非民居建筑迁移拆除措施应纳入专项规划。
(四)完善专项规划内容,论证修复原有环境的必要性,尽量保持现状地形地貌,避免大范围人工造景。
加强考古研究规划内容,明确近期考古工作的重点、目标、队伍组织等,建设考古工作站或基地,为长期研究提供保障。
(五)应结合灵宝市发展布局,统筹考虑北阳平遗址展示利用方向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合理确定公园范围、展示方式、设施规模和选址、功能分区、道路游线等,预估展示利用前景,确保公园可持续运营。
安徽繁昌人字洞——二百多万年前古
![安徽繁昌人字洞——二百多万年前古](https://img.taocdn.com/s3/m/288b9f4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d.png)
化石新知化石揭秘—二百多万年前古动物的乐园强娟莉人字洞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的癞痢山上,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课题组于1998年5月在繁昌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时所发现。
人字洞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24年,期间中科院古脊椎所组织发掘和科研队伍,通过多达十次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早期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器和骨器;通过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推断人字洞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的早期,至少距今约220万年,人字洞遗址也成为迄今亚欧大陆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
人字洞遗址的原生堆积物中和文化遗存伴生的第四纪脊椎动物化石,经研究至少包含八九十种,数量有惊人的八千余件,更有趣的是还有很多保存完整的动物骨架,这在我国新生代晚期的洞穴堆积中都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人字洞遗址是二百多万年前长江下游地区一处古动物的乐园,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位神秘又可爱的古动物明星吧。
小种大熊猫——现生大熊猫的直接祖先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在生态,文化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生大熊猫只分布在我国,也起源于我国。
在第四纪早期,一种被称为小种大熊猫(Ailuropoda microta)的物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是判断时代的标志性物种之一。
人字洞出土的小种大熊猫化石虽然数量不多,人字洞的小种大熊猫化石及生态复原图(金昌柱提供)但时代早且形态特征相对原始,可谓现生大熊猫的直接祖先。
小种大熊猫在体重上可能只有现代大熊猫的一半,但形态结构上已经和现生大熊猫基本没有差异,科学家根据化石证据判断小种大熊猫已经开始以竹子为主食。
小种大熊猫的广泛分布说明它是一种相当成功的物种,能够很好地适应华南地区的气候环境。
人字洞地处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是南北方生物地理的交汇处,小种大熊猫化石发现的相对较少,说明这里可能接近小种大熊猫分布的北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709da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c.png)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2.09•【字号】皖政办秘〔2022〕16号•【施行日期】2022.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2月9日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43号)要求,切实加强我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推动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以文物保护科技赋能为动力,全面提升我省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
到2025年,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文物科技赋能水平取得新突破,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文物活化利用不断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
展望2035年,我省将建成与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考古成果、博物馆事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文物助力彰显徽风皖韵独特魅力明显提升,安徽文化归属感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文物资源和文物安全管理。
繁昌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繁昌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268ce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2.png)
繁昌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目录一、概述 (2)1.1 项目背景及目的 (3)1.2 规划范围及研究区域 (4)1.3 设计理念及目标 (4)1.4 公园功能定位及主题 (6)二、场地分析 (6)2.1 地质环境及地貌特色 (8)2.2 气候特点及植被环境 (9)2.3 周边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 (10)2.4 现有文物保护现状及研究成果 (11)三、功能规划 (12)3.1 主要功能区域划分 (14)3.1.1 遗迹展示区 (15)3.1.2 文化体验区 (16)3.1.3 休闲游憩区 (17)3.1.4 服务保障设施区 (18)3.2 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及设计 (19)3.3 景观体系设计理念及措施 (20)3.4 标志性景观及特色景点规划 (22)四、空间设计 (23)4.1 景观空间设计 (24)4.1.1 道路及交通流线设计 (26)4.1.2 地貌景观改造及利用 (27)4.1.3 水系景观设计 (28)4.2 建筑空间设计 (30)4.2.1 博物馆及文物展厅设计 (31)4.2.2 餐饮及服务设施设计 (32)4.2.3 停车场及配套设施设计 (34)4.3 灯光设计及景观效果模拟 (35)4.4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6)五、运营管理 (37)5.1 公园运营机制及管理模式 (38)5.2 人力资源及服务团队建设 (40)5.3 游客服务及安全保障体系 (41)5.4 宣传推广及品牌建设 (42)5.5 财务管理及收益分配 (43)一、概述繁昌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保护与文化教育项目。
本章节旨在描绘项目背景、目标、功能定位以及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
本文将概述项目的核心要素,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项目轮廓。
繁昌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陶瓷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窑文化。
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和古代窑场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对该遗址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可以成为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和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宏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意见的函-办保函〔2018〕1062号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宏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意见的函-办保函〔2018〕1062号](https://img.taocdn.com/s3/m/cf2bd0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3.png)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宏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意见的函正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宏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意见的函办保函〔2018〕1062号安徽省文物局:你局《关于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核<宏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的请示》(皖文物保[2018]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暂不同意该规划,提出修改意见如下:一、应将规划定位调整为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宏村”保护管理规划,并据此调整、完善规划的体例和内容表述,补充对皖南古村落——西递的遗产价值、遗产要素和保护管理状况评估等相关内容,补充遗产区、缓冲区图纸和保护区划管理规定。
二、应根据调整后的规划定位,详细梳理世界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明确保护对象,与村落选址相关的周边环境、建筑单体及组群、巷道空间、水系等均应纳入保护范畴,并在相关图纸中进行明确标注。
同时评估遗产及环境保护、历史建筑改造利用、参观游览行为及开发建设活动现状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分析目前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划需求。
三、应重视宏村古村落所具有的“活态”文化遗产特征,研究综合性可持续利用模式和价值展示、阐释体系。
梳理遗产保护与村落发展之间的矛盾,关注文物建筑的权属差异、责任方执行能力和条件,提出控制原则和措施,合理规划村落发展方向和分期目标。
四、应重视宏村古村落文化景观的特征,加强对村落发展进程、传统家族关系现状等深层次因素的梳理和研究,同时关注建筑演进规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联系、重要景观视廊的保护等,提出宏村古村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综合保护的规划措施。
五、应补充文物建筑使用功能现状评估,深化对闲置建筑使用、旅游收益分配、自建自改房屋管控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各类文物建筑的使用管理权限,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人类瑰宝
![人类瑰宝](https://img.taocdn.com/s3/m/eddfb3e14028915f814dc20d.png)
人类瑰宝------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前言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与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的研究”课题的重大成果。
繁昌人字洞是本攀登专项唯一心发现的早更新世的文化遗址,也是迄今所知的欧亚大陆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其在考古学上和第四纪地质和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遗址部分8个遗址之一,其史学和科学价值已渐入人心,有次也引出了一些时需待探讨的问题。
人类起源与文化起源关系、文化发展方向以及早期新世哺乳动物区系及古环境变迁等都需要今后长时间的研究,只有铢积寸累,才能一步步地达到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我国有发育的晚新生代陆相沉积和堆积。
它们具有层序连续、沉积类型复杂的特点,其中尤以洞穴、裂隙堆积分布甚广,记录了一系列地质、生物事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信息。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举世属目的北京直立人第一个头盖骨,稍后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品,一些骨制品,多层灰烬层和丰富的其它用火遗迹,引起国际史前学界的极大关注,确立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人阶段的存在,为当时人类亚洲起源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奠定了我国在古人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40年代德籍美国学者魏敦瑞(F.Weldenrelch)结合非洲、欧洲及东南亚、大洋洲的人类化石,提供了多地区起源的假说。
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亚洲包括中国在内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的发现没有重大突破,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非洲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惊人的发展。
1959~1960年玛丽·利基(Mary Leakey)及其研究小组在坦桑尼亚发现的“能人”化石,随后非洲东部各国陆续发现许多重要而非常有价值的南方古猿和早期人类化石。
尤其是1996~1998年由世界13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埃塞俄比的阿法(Afar)盆地阿瓦什(Awash)等地点发现了南方古猿惊奇种(Autralopithecus garhi)和若干有明显的人工切割及打击痕迹的骨制品,但却无石制品的发现;据埋藏地点火山灰的同位数测年研究为距今2.5Ma。
安徽境内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境内文物保护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74866383b9d528ea81c779d0.png)
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10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迹,上 面的打击点甚至极其细致的修理疤痕都清晰可见。专家推断,这 些石骨器应是古人类制作的工具,在距今200万~240万年的更 新世早期我国长江流域就已经有古人类的活动了。
2006年05月25日,人字洞遗址作为旧石器时代古遗址,被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6-577 6-94 5-315 6-93 6-959 5-45 6-957 6-960 6-570 5-318
古建筑 古遗址 古建筑 古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古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安庆市 濉溪县 亳州市 繁昌县 巢湖市 含山县 肥西县 来安县 黟县 黄山市 明、清 新石器时代 宋、元
安徽境内的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先后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 2001年、2006年核定公布了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目前为止,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351处,其中安徽省
56处,占全国的2.38%。
世太史第 临涣城址 亳州古地道 人字洞遗址 冯玉祥旧居 凌家滩遗址 刘铭传旧居 半塔保卫战旧址 南屏村古建筑群 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时代为 明—清。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 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 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 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 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 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 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 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
安徽繁昌人字洞及周边更新世遗址中出现的北方动物化石
![安徽繁昌人字洞及周边更新世遗址中出现的北方动物化石](https://img.taocdn.com/s3/m/e9ccb4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4.png)
安徽繁昌人字洞及周边更新世遗址中出现的北方动物化石同号文【期刊名称】《化石》【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4页(P19-22)【作者】同号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繁昌人字洞及相关遗址动物群的南北混杂现象安徽繁昌人字洞是世纪之交在我国发现的最重要的更新世早期哺乳动物化石点;该地点出土了7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头骨、牙齿和头后骨骼,还有几具近乎完整的动物骨架。
笔者有幸于2000年11月在此参加了近一个月的野外发掘,后来又和邱占祥院士一起承担了动物群中奇蹄类化石的研究工作;因此,对这个地点的动物群有较多了解。
繁昌人字洞动物群最主要特征如下:1)以早更新世种类和新近纪孑遗分子为主,但却缺乏热带地区新近纪种类;2)南北种类混杂,与相近纬度和时代的重庆巫山龙骨坡及稍晚的湖北建始龙骨洞相对而言,含有更多的北方动物;3)化石保存很好,大部分骨骼保存完整。
具体来说,安徽繁昌人字洞动物群含有如下北方属种:掘鼹、贝列门德鼩、丝绸兔、异仓鼠、贾氏獾、锯齿虎、巨颏虎、猞猁、马及丽牛等;另一方面又缺失同时期的东洋界典型种类,例如巨猿、剑齿象、丘齿鼷鹿、双齿尖河猪等,尤其是灵长类动物化石稀少,种类单调。
由此看来,人字洞动物群的北方色彩很浓,北方属种所占比例高达60%。
人字洞动物群的地层时代及生物演化意义毋容置疑,其古环境意义也是颇为引人关注;但在长江下游的南岸,何以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北方动物,这个问题困扰了笔者很长时间。
无独有偶,近些年来,笔者有幸参与了新发现的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的部分野外工作及动物化石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参考了和县人遗址及南京汤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动物群,这些动物群的共同特点也是南北混杂;此外,2010年,笔者在浙江长兴县考察新发现的合溪洞遗址时,也很意外地看到了保存几乎完好的马头化石及河狸牙齿,当时十分兴奋,当即就自告奋勇地向负责发掘的浙江省考古所的徐新民研究员表示,要参与那批马化石的研究,因为它们当时代表了真马化石在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的最南界。
国家文物局关于人字洞遗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人字洞遗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33cf8ee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6.png)
国家文物局关于人字洞遗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
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1.04.08
•【文号】文物督函[2011]640号
•【施行日期】2011.04.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人字洞遗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文物督函〔2011〕640号)
安徽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报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字洞遗址安全防范工程修改方案的报告》(皖文物办[2011]24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原则同意该方案。
二、对方案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现场勘察报告,补充人字洞遗址的现状使用性质和利用情况,应给出中心控制室到现场的距离,确保系统处警时间小于3分钟。
(二)应提供系统所用主要设备经国家授权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
(三)补充设计图纸,A、B两区的图纸应分开细化。
图纸、清单以及文字叙述内容应相互一致。
(四)进一步调整不间断电源的配置,现配置偏高。
(五)进一步优化系统配置。
三、请你局组织建设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方案做进一步完善,经你局核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后实施。
请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安全。
此复。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
国家文物局关于老屋阁及绿绕亭保护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老屋阁及绿绕亭保护规划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8aa2a2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2.png)
国家文物局关于老屋阁及绿绕亭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6.02.05•【文号】办保函〔2016〕89号•【施行日期】2016.0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老屋阁及绿绕亭保护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6〕89号安徽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审批老屋阁及绿绕亭保护规划的请示》(皖文物保〔2015〕14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进一步厘清文物构成和保护对象。
同时,完善价值评估,突出文物的重点与核心价值。
二、进一步细化现状评估内容,明确各文物建筑的保存现状、病害类型和程度及发展趋势等。
同时,应评估已实施保护工程的效果,为制定本体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三、科学论证保护范围调整的必要性,进一步确定保护区划范围和具体界划,补充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依据,建议适当缩小南侧建设控制地带范围。
四、应规范管理规定,增强其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建筑高度控制等应采用统一的标准与指标要求。
五、应根据现状评估结论,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明确工程性质和类别。
六、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
(一)展示利用规划应与古镇保护规划相衔接,统一考虑参观路线、停车场和旅游服务设施布局等问题,调整老屋阁南侧停车场位置。
建议充分考虑新建设施对文物本体与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和选址。
同时,应研究文物展示利用方式,采取适宜的展示措施和手段,科学阐释文物价值。
核实开放容量标准与测算方法。
(二)补充渔翁塘水质治理和历史水系保护的相关内容。
(三)进一步调整消防规划,充分利用渔翁塘的消防水源作用,合理设置消防设施。
(四)深化电力电信、给排水等专项规划,通过基础设施工程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明确专项规划内容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关系。
(五)管理规划应根据文物单位的管理权属,调整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七、加强该规划与相关上位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明确旅游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的关系。
人字洞发掘大事记
![人字洞发掘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94fe68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b.png)
人字洞发掘大事记黄柏挺【期刊名称】《化石》【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16-18)【作者】黄柏挺【作者单位】繁昌县文物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人字洞的发掘工作始于1998年,迄今为止,共进行了七次系统发掘与一次短期补充发掘,出土了近7000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和总数超过200件的石制品及若干骨制品。
动物化石的组合面貌和性质表明遗址的时代应为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初。
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人字洞遗址也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遗址的发掘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这里还有十余米厚的堆积没有发掘。
随着日后发掘工作的继续,人们对人字洞文化内涵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
◎1998年春(4.12~5.31)5月4日,发现一处洞穴堆积,金昌柱和郑龙亭在堆积物的中部层位中发现了1件灵长类原黄狒的上颌骨和锯齿虎、低冠竹鼠等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发现表明这是一处第四纪早期颇有研究价值的化石地点。
这处洞穴堆积上窄下宽,从远处看形似“人”字,课题组将其命名为人字洞。
5月5日,在洞穴堆积中再次发现1件灵长类上颌骨(附有3颗臼齿)和1件较完整的下颌骨以及幼年个体的下颌骨1件。
5月7日,邱占祥院士赶到发掘现场,并当即下达将正在淮南工作的考古队全部调往癞痢山发掘的命令。
之后课题组立即组织人力对该地点进行了试掘,历时25天。
在该地点又发现了大量灵长类化石。
此外还采集到其他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约600余件。
依人字洞堆积物的岩性和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形态特征表明,该地点的时代大约距今200万年,即早更新世早期。
除了动物化石外,课题组在堆积物中发现了4件疑似人工打击的片麻岩标本。
虽然数量很少,但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寻找古人类活动遗迹提供了最直接的线索。
这几件标本堪称这次发掘的最大发现。
之后,这4件疑似人工打击的片麻岩标本,经贾兰坡、张森水和黄慰文等旧石器考古专家的观察和研究,其中3件标本具有人工打击的性质和特点得到充分的肯定和确认。
二十年前的一声春雷: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现
![二十年前的一声春雷: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c0e3c9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b.png)
二十年前的一声春雷: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现金昌柱【期刊名称】《化石》【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12页(P4-15)【作者】金昌柱【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缘起弹指一挥间,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
人字洞遗址的发现是1998年开始启动的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个攀登专项的缘起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学术背景。
198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
1995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古脊椎所黄万波研究员与美国学者罗瑟尔•石汉教授等联合撰写的《亚洲的早期人类及其工具》一文,首次向国际学术界报导了当时认为是东亚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曾一度轰动世界。
神秘的“巫山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最早的能人?这个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待解之谜。
不少学者认为,在“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巫山人”化石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改写了科学界对人类演化史的定论,从而进一步支持“人类多地区起源”学说。
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讨论立即引起了中国科学界高层领导和权威人士的极大关注。
1997年,时任国务委员兼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从1998年起启动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并由后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古脊椎所邱占祥研究员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旨在中国土地上寻找200~4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1998年1月23日,宋健同志亲临古脊椎所视察,他向全所同志宣布: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并请邱占祥研究员作具体的工作安排与部署。
邱占祥研究员随即宣布,攀登专项设立四个子课题,即:云南子课题,课题组成员以古脊椎所古人类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为主体,云南省考古所的研究人员参与,组长为祁国琴研究员,重点研究元谋县的小河和雷老两个蝴蝶古猿的产地;鄂西川东子课题,由古脊椎所古哺乳动物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和湖北省考古所研究人员构成,郑绍华研究员担任组长,主要研究和考察鄂西、川东一带的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等材料;河北泥河湾子课题,由古脊椎所古人类研究室的卫奇研究员负责,研究重心是泥河湾地区的旧石器,同时力争找到古人类化石材料。
繁昌人字洞与硕鬣狗漫谈
![繁昌人字洞与硕鬣狗漫谈](https://img.taocdn.com/s3/m/6db171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4.png)
繁昌人字洞与硕鬣狗漫谈刘金毅【期刊名称】《化石》【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7页(P26-32)【作者】刘金毅【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的研究”启动以来,于1998年在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古人类文化遗址。
它的发现与发掘距今已有整整20年了。
在此重要的周年发现之际,作为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笔者想借此机会聊一聊人字洞以及曾经生活于此的硕鬣狗Pachycrocuta:一个尚未被人熟知的史前王兽。
繁昌人字洞位于长江南岸的皖南低山丘陵区,繁昌县孙村镇的花果山(又称癞痢山)东南坡上,是一处发育在三叠纪灰岩的洞、裂隙,顶部海拔高约95米。
发现时,它已完全被砂石和粘土等充填,堆积物出露约30米深,上窄下宽,形似“人”字,故取名为人字洞。
1998~2005年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专业人员联合组队,在此进行了多次的系统发掘,幸运发现了具有清晰人工打击痕迹(甚至极其细致的修理疤痕)的石(骨)制品。
伴生的动物化石研究表明,它的地质年代十分古老,距今至少有200万年之久,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一处最古老旧石器文化遗址。
这说明早在更新世初期我国长江流域就可能有古人类的存在了。
人字洞遗址的发现,为在长江流域寻找早期古人类化石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也为研究东亚古人类的早期旧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实证资料。
鉴于此,人字洞遗址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繁昌人字洞剖面图除了文化遗物外,人字洞遗址还发现了数量颇丰的动物化石,约计有7000余件,包含有龟鳖、蛇、鸟和哺乳等门类,其中哺乳动物尤为丰富,共有9目29科70余种。
如此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我国早更新世动物群中也是难得一见的:它显著高于经典的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河北阳原(狭义)泥河湾动物群(它们只有40余种)。
人字洞遗址发现、研究、保护利用工作
![人字洞遗址发现、研究、保护利用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1a8c72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4.png)
人字洞遗址发现、研究、保护利用工作徐繁【期刊名称】《化石》【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5页(P36-40)【作者】徐繁【作者单位】繁昌县文物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2018年是人字洞遗址发现20周年。
20年来,在人字洞遗址发现、发掘研究,以及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倾注了众多科学研究人员和保护管理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真实反映了繁昌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历程。
多年来,在配合发掘工作基础上,做好遗址保护,特别是如何利用这篇大文章,得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人字洞遗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作为人字洞遗址发现和发掘参与者之一,能够遇上历史机遇的重大科学发现,实感庆幸和骄傲,回想当年发掘和保护过程的点点滴滴,荣誉、喜悦、困惑、疲顿交错在一起,终身难忘。
2008年成功举办人字洞1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后,2018年又将举办人字洞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这是对人字洞遗址重要发现的又一次阶段性总结,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人字洞遗址会成为早更新世早期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研究的重要场所和活动基地。
现将20年来有关经历收录成文,以示纪念。
调查发现人字洞遗址发现不是偶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因发现中新世动物化石,安徽省博物馆郑龙亭、李治益前往调查。
1995年5月份,人字洞遗址1号塘口在开采石料过程中发现大量动物化石,接到孙村镇政府电话,当时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的笔者等人立即赶到采石场调查。
时任红花山水泥厂采石车间主任俞乃平非常有心,认为在山上缝隙中出现大量骨头肯定不同寻常,有心将流散到工人手中的化石收集到办公室集中进行保管,并及时向镇政府分管领导汇报。
办公室墙角处堆放的几袋动物化石,石化程度很高,时代应该很久远,随后将化石全部带到县博物馆收藏。
在向安徽省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汇报后一个星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房迎三先生来到现场进行调查,认为采石场发现化石属于一般动物化石地点,未提任何保护性意见。
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1c08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8.png)
(3)修缮工程(3)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繁昌窑遗址 1 号 2 号龙窑及作坊 遗迹本体保护工程开标记录
北京房地集团有限 公司
438.4
2023-07-18
TOP2
芜湖市繁昌区朱氏宗祠(中共繁 安徽三升建设工程 昌县委旧址)修缮工程(二次招 有限公司
40.3
标)中标结果公示
目标单位: 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
报告时间:
2023-08-21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0.2
交公告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3-07-26 2023-05-09 2023-05-09 2023-03-23 2023-05-19 2023-03-24
(2)办公设备(6)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关于 激光打印机的网上超市采购项目 成交公告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943.95
同比增长:-28.0%
平均金额(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繁昌县人字洞遗址保护规划的
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9.03.01
•【文号】办保函〔2019〕149号
•【施行日期】2019.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繁昌县人字洞遗址保护规划的意见
办保函〔2019〕149号安徽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上报〈繁昌县人字洞遗址保护规划〉的请示》(皖文物保〔2018〕7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暂不同意所报规划。
一、所报规划应作以下必要修改和完善:
(一)加强考古学研究,科学评估遗址价值,分析遗址周边环境要素,细化周边村庄和厂矿建设的文物环境影响,以遗址本体保护为核心,明确规划目标和原则。
(二)进一步说明保护区划调整的依据,根据遗存分布范围和历史环境要素合理划定保护区划边界,论证将大量村落、工业建筑纳入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的必要性和管控压力。
应结合地质灾害评估、土地开发适宜性分析、坡度影响分析等进行建设控制地带分类,研提具体高度、体例、外观风貌等控制性指标和要求。
(三)细化专项规划内容,针对现状评估结论提出具体整治与管理措施。
应注
意保持山地和农田的原始风貌,道路设施宜采用沙石路面;保护设施应明确外观样式要求,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色彩相协调。
(四)科学论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合考虑遗址区位条件、保存现状、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评估旧石器遗址的展示利用前景,详细测算游客量,确定遗址展示利用方式与规模,避免过度利用。
(五)针对遗址文化堆积分布的实际情况,调整考古工作规划,以考古调查为主,严格控制考古发掘面积,注意保留完整的文化堆积剖面。
二、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上述意见对繁昌县人字洞遗址保护规划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另行报批。
专此函复。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201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