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问题的理论探索
性 。今天人们所熟悉 的各学科 ,是在科学 发展过 程巾 不断分化和综合而成 的 它是当今高校专业 划分的依 ‘ 据 ,是科学研究发展 成熟 的标 志,不管学科 的演化多 么复杂 ,它总是由不同的但 却相互延伸并 连接在一起 的 、具有内在逻辑 的知识单元和理论模块 组成的知识 系统 ,这种知识 系统 总是与知识生产 紧密联 系 ”
ar to a t n i g a ut h o s u to rncp e n ai ak ai n l hi k n bo e c n t ci n p i i lsa d b scts s t r Ke o ds n wl —e tb i e i e st s d s i l e c n t ci n,a p ia i n—o i n e y w r : e y sa l h dun v r i e , icp i o s s i n u r to p l t c o r td e
李 静
( 南大学 教 育学院 ,重庆 西 40 1) 0 75 摘 要 :制应用型学科建设,是新 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 通过 阐述应用型学科 建设在 新建本科 院校发展 中的地位 与作用 , 并对新建 本科 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 分析 ,提 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 用型学科 建设发展规划 的重要性 、建设原则及其建设的基本 任务等问
应 用 型学 科 建设 在 新 建 本 科 院 校发 展 中 的地 位 与 作 用
一
专业按学科门类 划分 ,目前本科专业建设依据教 育 部 门 19 年 颁 布 的 《 通 高 等学 校 本 科 专 业 日 98 普 录 》进行 ,该 目录分设哲学 、教育学 、义学 、理学 、
工 学 、管理学等 1 个 学科 门类 ,下设 7 个二 级类 , 1 】 29 4 种专业[ 3 】 这些 学科 门类 中,有 些是 按_ 。在 T程对 象 或业务对象划分的应用科学技术类 ,比如理学 门类 中一级学科 “ 电子信 息科学类”之下的二级学科 “ 电 子 信息科 学与技 术” ,是 属于理论应用 于实践 的学 术 分 支领域 ,通 常称之 为应用 型学科 。早 存 19 年 , 93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发布 的 《 国教育 改革 和发 展 纲 中 要 》中就 已明确提 出,高等教育发展 的 目标 、战略之 是 “ 重点发展应用型学 科” 。可见 ,应用 型学科 是 中国大力提倡发展的学科 。 作 为地方应用型 的新建本科院校 ,在学科 建设 巾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路径探索——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路径探索——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其其格多元文化发展为民族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民族院校发展经历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从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多样性来看,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势在必行。
一、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是针对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的,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高专技能型大学是有所区别的。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目标,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强调学以致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既注重理论教学,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办学定位上以应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突出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随着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转型发展的产物。
这类高校大多是从过去的专科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本科综合性学院的,并且所在地几乎在民族地区某个省某个地级市,学校名称上学院前冠名所在地的市名,如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就是一所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
下边就立足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探讨其专业建设与发展。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民族院校,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付呼和浩特市。
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从过去的专科转型为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目前,学校有15个教学系部,28个在招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
①学校严格执行本科专业设置条件与程序,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以民族语言为重点的语言学、民族初等教育、民族文化艺术、管理类、应用数学、环境水利等六个专业学科群。
坚持民族类专业群建设,发扬蒙汉双语授课特色,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研究,充分发挥蒙语授课的传统优势,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蒙古语播音与主持艺术、蒙古文信息处理、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水质科学与技术、法学、民族基础教育等专业建设,基本形成了以蒙古语新闻传播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民族师范教育为优势的学科专业,以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学科的专业发展格局。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探索实践——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
(1)能力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着眼服务地方的
图1 宏观策略效果纵向比较
图2 微观措施效果横向比较
结语
应用型地方高校人工智能本科培养面临巨大挑战,南京工程学院依托项目化教学传统优势,从学校统筹顶层设计、学院建设课程资源、班级落实全面发展三方面着手,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钱小龙, 陈瑞瑞.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历史考察与发展愿景
教育评论, 2021(9):37-45.
[2] 李月军. 校企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专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21(6): 95-99.
[3] 胡纯蓉, 廖翠娇, 刘强等. 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教育, 2021(11): 67-71.
[4] 宗欣露, 徐慧.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人工智能专业教学模式
软件导刊, 2020(11): 245-248.
[5] 史金飞, 郑峰, 邵波等.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南京工程学院项目教学迭代方案设计与实践[J]. 高等工程。
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为例
结构,深化内容改革;强化实践训练,注重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在 “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专业建设思想指导下,在强化学生的设计
能力和制造工艺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运用 电控技术、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实践性环节 为桥梁,密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完成人才培养的基本训练。
针对上述的定位和目标,在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 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 学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 —— —— —— —— —— —— —— —— 具体措施,尤其创造性的在机械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机电产品实物制作实践环节,对推动应用型本科机
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im of train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problems and shortages of practice teaching
科生的培养,又区别于单纯技能型高职学生的培养,必须强调在基 学生适应工作能力明显下降,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缺乏工程意识和
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基础上,加强知识应用性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与研究型高校毕业生及高职毕业生相比均
因此,一方面要掌握比较厚实的基础理论,同时又必须强化实践教 没有竞争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在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实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mechanical specialized;practice teaching
中 图 分 类 号 :G642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略——衡水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新 建本科 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方略
衡水 学院的探 索与实践
韩 伏 彬 董 建梅 ,
( 水学 院 a教务处 ;. 衡 . b法政 系 , 河北 衡水 0 30 ) 500
摘
要: 高级应 用型人才 已成 为 "前新建本科 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 的共识 与选择 , 水学院升本后 围绕人才培养 3 - 衡
目标进行 了个性化探 索与 实践 , 主要 包括 : 立办学理 念 , 确 明确人才培养方 向; 改善 办学条件 , 搭建人才培养平 台; 突 出实践教 学 , 体现人 才培 养应 用性 ; 加强 师资队伍 建设 , 高人才培养水平 ; 提 创新课程设 置 , 优化人 才知识结构 ; 改革 评价 方式 , 变人 才培 养标准等 , 转 为应 用型人 才的培 养探 索 出了一些有效的做 法与成功 的经验。 关键 词 : 建本科 院校 ; 用型人才 ; 新 应 培养思路 中图分类号 : 6 0 G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1— 86 2 1 ) 8— 0 8— 2 10 7 3 (0 1 0 0 1 0
干部 、 师生员 工 自觉遵守与行动 的准则 。
收稿 日期 :0 1— 1— 0 2 1 0 3
三、 狠抓实践教学 , 突出应 用型人才培 养重点环节
要在实践中培养出理论水平 比 技能型人才高, 操作能力
基金项 目 :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 学研究指导计划课题 “ 地方应 用型本科 大学办学 模式 比较研究 ” 阶段成果 ( Z0 0 1 ) 衡 S 2 1 38 ;
升本初 2 0 0 4年翻了一 番 , 每个 二级 学院均 配备 了 比较先 进 的教学实验室 , 为应用 型人 才的培养打下 了坚实基础。
根据学生 的个性特点 , 学校在教学上全面实行学 分制管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摘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
在背景与意义部分,分析了专业集群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接着从专业集群建设原则、实践逻辑分析和成功案例等方面,阐述了专业集群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探讨了专业集群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通过价值总结、展望未来和启示与建议部分,总结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意义和实践逻辑,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价值意蕴、实践逻辑、背景与意义、建设原则、分析、成功案例、挑战、解决方案、总结、展望未来、启示、建议。
1. 引言1.1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单一专业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将相关专业进行集群建设,形成专业群体,可以实现专业间的合作和协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
专业集群建设的意蕴在于促进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同专业间的互补与协同,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集群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实践逻辑上,专业集群建设需要明确建设原则,制定有效管理机制,重视实践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还需要关注与产业的密切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是多方面的,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以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 正文2.1 背景与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哈尔滨石油学院为例
整 的新 途径 。
一
学 院从 科 学 、 技术 、 工程“ 三元 论 ” 的角度 来 对
、
确 定 专业 人 才培 养 目标
人才培养 目标再认识 。认为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 不 应 是 本科 的 职业 教 育 , 而应 是 以一 定 的科 学 原 理为基础 , 以一定技术为 支撑 , 使受教育者能够依 据 特定 设计 目标 , 注重 过 程 、 关 注 效 益进 行建 造 的 过 程 。学 院 的探 索 表 明 , 应 用 技 术 型 本 科 院 校 要 积极邀请 相关专业 的企业共 同制订人才培养 目 标, 以实现三方共赢 : 学校因培养 出受企业欢迎 的 人 才 而 得 到 社会 和 家长 的认 可 ; 企业 得 到 真 正 需 要 的具有较强实践 能力 的高素质一线技术人才 ; 学 生 学 到 学 以致 用 的真 本 领 , 得 到 科专 业 建 设方 面 进行 了有 益探
的符合度 , 重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 强化实践能力 培养 、 注重全 面素 质提 高 。
1 . 根 据 需求 、 依 据 定位 , 合理 确 定 专 业人 才 培 养 目标
索, 提出 了通过 内涵建设 实现学科 专业结构性调
综上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心选取主干专业与特色专业做试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突出应用技术型和学科专业特色全面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重在培养一线工程师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实现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一条新路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近几年我们 国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对 于高校来说 ,学生就是产品,要解决产品的销 路 ,就要生产出对路的产品。因此 ,一方面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我 们的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强,更好地适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小城市 、 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大学生 ,这也要求高校加大与中小企业产学合作 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进入 中小企业 实习 ,在实践中增强对 中小企业的认 同感 ,从而推动大学生就业率 的增加。
实习 ,特别是毕业实习环节集中实习比例低 ,分散实习多 ,影响了实习效果。 ( 五) 对实 践教 学 和实验 室 管理 队伍 的重 视程 度不 足
在 从 专科 到本 科 的转 变 过程 中过分 强 调学 科 与专 业建 设 ,实践 教 学长 期依 附 于理 论教 学 ,实践 教学 被
形成 自己的办 学理 念和风 格 。
一
、
实践 性教 学环 节 的重要 性
( 一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 目标决 定 了实践 教学环 节 的重要 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等教育 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理论来源于 实践 ,实践是 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创新来 自 实践 ,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1 ] 。实践教学环节是贯彻 素质教育最重要 的场所 ,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 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
实习经费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投人不足。 ( 二 )实 践教 学方 法手 段 落后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验证性试验多 ,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少。教学 内容相对滞后 ,某些已经失去原有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大 教 师和 教学 管 理 人员积 极研 究 、 索本 科教 育 教学 规 律 , 探 构建 与学 校 办 学 定位和 人才 培 养 目标相 适 应 的课 程 体系 , 断 提高 本科 教 学水平 不施方案 。 2 院 级本科 合格 课程 建设 与验收 阶 段 .
5 师资队伍 建 设中的 问题和 困难 较多 . 师 资队伍 建 设 是课 程 建 设 的关 键 因素 之一, 但是 , 有些 学 院 只有一 位教 师担任 课程 主讲 教 师, 没有形成 梯队 , 此外 课程组 教 师在学历结 构 、 年龄 结 构 称结 构 缘结 构等 方面 问题较 多。 职 学
理 , 师资队 伍建 设 、 师学科 专业 发 展定 向 、 程组 构成 、 在 教 课 课程 建 设体
首先对 本 科合格 课 程 建设 的工 作进 度、 程 建 设内容 及标 准 、 课 验收 形 式 等做 出具体 安排 , 同时 为了更 好 地推 动 合格 课程 建 设 , 合格课 程 在
课 程 负责 人汇 报课 程 建设 成 果 、 课程 建 设 规 划等 情况 , 家 对每 门课 程 专
提 出验 收意 见和建 议 , 出课程 建设 的 评价。 给
1 进 一步 明确 课程 建 设的意 义 . 本科 合格 课程 建 设 工作面临 的 问题和 困难 还很 多 , 今后 课程 建设 之 路还 很长 。 本次 合格课 程 建 设验 收 工作 主要 作用在 于从最 基 本的 课程 教 学规 范做 起 , 稳步、 有序地 推 进课 程 建设 , 并引领 和 带动 教 师参与 其 中, 使每 一 位教 师 都 可以 在课 程 建设 中 找到 自己的位 置和 应做 的 工作 , 而 进 使每 一 位 教 师 在学 校 迎 接 教 育部 本 科 教 学工 作水 平评 估 工作 中行 动 起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1年1月第38卷第1期枣庄学院学报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Jan.2021Vol.38NO.1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贾丽娜,张伟,杨斌(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
课题组基于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两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从“建什么专业(方向)”“如何建”“怎样才能建好”三个方面总结专业建设经验,以期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省一流专业;专业建设①[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21)01-0135-06首先界定一下概念,本文中“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指1999年以来通过专升本途径发展而来的本科高校。
之所以把“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而不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地方本科高校”内涵相对模糊,地方本科高校实际上还包括地方性研究型大学、老牌本科高校。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体,其升本时间较短,办学惯性大,受政策的影响大。
最近几年,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关于引导部分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文件,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一流专业建设,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专业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统筹做好“四个一流”,即一流大学是目标、一流学科是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1](K~1246)o专业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本科专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基本前提,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发展新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是新建高校吸引优秀师资的重要平台,是大众化条件下人民群众择校就读的重要依据⑵(叫“9)。
新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探索
科技资讯2016 NO.24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技 教 育10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应用本科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更加突出应用,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因此,应用型本科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重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为生产一线培养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1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目前,一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仍然是参考传统本科学校来制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理论课程开设,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应用型本科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教学学时,但教学内容完全附属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机联系。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缺乏知识的综合应用。
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不相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脱节,有些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应用价值。
1.2 实践教学设备有限,利用率不高新建应用型本科在实践教学上加大了投入,实践教学设备有所改善,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导致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很多设备长期处于空闲状态。
一方面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
实验室仍然是围绕理论课教学进行建设,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室为主,缺少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场地。
虽然也建有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开放不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 院 的 建 设 背 景 , 展 和 竞 争 形 势 , 发 内部 和 外 部 环 境 、 学 办
基 础 和 条件 以及 存 在 的 问题 是相 同或 者 是相 似 的 。
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形势和困境
绥 化 学 院一 类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的前 身 都 是 师 范 专 科 学
育 事 业 的 发展 取 得 了 历史 性 的突 破 。 0 2年 , 国普 通 高校 毛 建 设 ; 学 科 建 设 到 相应 的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等 一 系 列 问 题 . 于 20 我 从 对 入 学 率 达 到 百 分 之 十 五 以上 ,使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进 入 国 际 公 认 这 一 类 高 校 来 说 都 是 比较 生 疏 的 。 尽 管 有 许 多 现 成 的 资料 可
重 点 课题 ( 题 编 号 :lA 6 ) 课 l5 一0 2 。
1 4 4
教 育 从 19 9 9年 开 始 扩 大 招 生 规 模 . 今 已 经 十 二 年 . 等 教 大 纲 制 定 ; 人 才 培 养 各 个 环 节的 安 排 管 理 到 实 习 。 训 基 地 至 高 从 实
0世 纪 末 到 2 1世纪 初 , 国 高 等教 育 我 高 校必 须 解 决 的 首 要 问题 。这 是 一 个 办 学 目标 和 办 学 方 向 的 就 业 还没 有 成 为 问题 。2
大 问题 , 关乎 一 所 学 校 是 否 办 得成 功 。 否 能 为 社 会 培 养 有 用 发展 取 得 了令 世 界 瞩 目的 辉 煌 成 就 。 从共 建 、 整 、 作 、 是 词 合 合 到 2 的人 才 。 能否 让 社 会 和 学 生 家 长满 意 的 问 题 , 是 关 乎 一 所 学 井 , 扩 大办 学 规 模 .0来 年 取 得 了跨 越式 的发 展 。 我 国 高等 也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山西能源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
2021年6月第34卷第3期山西能源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Jun.,2021Vol.34No.3·教育教学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山西能源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山西能源学院机电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6)程晟穆丽娟任晓霞姚志广李睿智【摘要】为满足国家“两化融合”对应用人才的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指导下,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开展研究。
文章以山西能源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应用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从地方产业行业需求、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与条件、学生主体、师资保障等几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为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OBE理念;实践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02(2021)03-0020-03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建设重点应放在地方行业和产业当前和未来需要的学科专业上,以满足地方经济和产业为建设标准,毕业生能够直接在新产业一线就业、实干务实。
围绕区域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新型工科,专注传统工科专业转型、改造和升级,拓展专业内涵、转变培养目标,协调发展知识、能力、素质,以工程教育要求的毕业生十二项能力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新型工科建设是面向工程教育的改革,而实践教学是工程化教育的关键。
与传统工科产业不同,当前和未来地方行业和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良好工程背景和跨界能力,而传统课程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急需进行转型、改造、升级。
一、传统课程导向下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课程导向下的实践教学注重教授学生知识概念,学生考虑问题片面,难以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实践教学支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工科时代背景不符。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实例分析——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 0 0 7 ( 4 ) .
化考试 、作业处理等先进的教学功能 ,对 翻译硕士 的语言模 拟环境的教学 提供 强大科技 支持 。
( 四 )实践 基 地 建 设
河南 中医学院外语学院经过历年来 的实践探 索积 累 ,业 已发展 到成熟状态 ,进行 了大量的探索历练 ,积 累了丰富 的 经验 ,为各行各 业 ,特别是涉外 医学 、国际商务等领域培养 了优 秀的英语专业人 才。我院本着立足社会 、服务社会 的信
和研究 的教学设施 。在教学设 施方 面,我校共有 1 1 个 现代 化数字语 言实验 室 ,其 中 l O间多媒体数 字语言 实验室 ,共 7 1 2 座 ,1 问6 9 座 同传实验 室 ( 翻译训 练室 ) ,1 0个现代化 多媒 体专用教室 ,还有 网络平 台建设项 目正在建设 中,并配
从剖析学校学科建设所存在 的主要 问题入手 ,提 出了 “ 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 、对 策与措施 。
【 关键词 】 学科建设 ;问题
2 0 0 2 年 ,教育部 首次 明确提 出新升格 本科 院校人 才培 养 的 目标 定位 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即要在办学理念 中 突出 “ 地方性” 、“ 应用型” 、“ 新建校 ”的特色 。在未来相 当 长的时期 里 ,教学应用型大学将是我 国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 方向之一 ,教学应用型大学是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的大学 ,它 主要 招收本科 层次的学生 ,为所在地 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 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学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1 月上 第3 1 期 总第5 7 7 期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于适应科技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以上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改革仍然存在滞后性,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总结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意义主要体现在适应科技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包括适应产业需要、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培养专业精英。通过产业需求调研、标准制定、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和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改革路径,才能更好地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在实际情况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产业需求调研。产业需求是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需求的体现,因此需要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包括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等,以便更好地为改革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2. 标准制定。以了解的产业需求为基础,制定适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标准,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以便更好地指导课程体系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28卷第1期大 学 数 学Vol.28,№.12012年2月COLLEGE MATHEMATICS Feb.2012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陈 秀, 张 霞, 牛 欣(合肥学院数学与物理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 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现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优化、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提出了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思路.[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454(2012)01-0005-0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数学科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要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正由于数学的这一特征,使得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性.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几乎都开设有这一专业,而这些新建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多模仿已经成立多年的数学专业的培养模式,造成趋同化,不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本文结合几年来的专业建设实践,通过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学校和部分省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互访研讨,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系统总结了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思路.1 专业建设的问题分析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面临着:一方面要贯彻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对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困惑.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性,使得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一专业建设中,仍然是模仿或部分修改学术型高校的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中还仍然是精英教育的思路,所以“书本上看专业,黑板上讲应用”的现象大量存在;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性,也使得社会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认可程度降低,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制约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从学校角度看,在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中,大多是以工经管为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师角度看,大多数还是精英时代的基础数学教学方式,选用教材也是十几年前的理论精深教材,教育依然停留 [收稿日期]2010-04-30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项目(FIB70335-A2-12,FIB070335-A2-03);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07jyxm409);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08jyxm138);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项目(mkjyyb06)6大 学 数 学 第28卷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造成学生学而不研、不思、不实践;从学生角度看,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的兴趣不浓及畏难情绪普遍存在.往往学生进校时三不知:不知学什么、不知怎么学、不知为何学.临近毕业时,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差.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数学专业改革的步伐,培养适合于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 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设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定位方面体现应用办学定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体现:一基础、二认知、三实践、四应用的思路,即一年级基础知识,二年级认知实习,三年级专业实践,四年级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以应用型培养为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根本依据,通过调研和分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体系建设为基础,调整一个比例,增设一个学期,实现两个转变,坚持三个结合,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调整一个比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为此,我们调整实践教学的比例为总学分(240学分)的30%以上.增设一个学期:认知实习学期.新增加的这一个学期被精心安放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后的最后一个月至第三学期开始,即6月初至9月初(12周),并顺次列为第五学期.学期“8”变“9”,第5学期“下一线”.认知实习的目的是认知社会、认知专业、认知自身,让学生了解将来所从事本专业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明确将来专业学习目的和方向;明晰自我发展目标,同时也便于用人单位了解和跟踪学生,选择所需要的人才.认知实习的形式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前四周集中,后八周分散.认知实习的组织和管理是:系认知实习领导小组监控、检查,教研室负责组织、安排,各指导老师全面负责,辅导员协助,答辩小组评定成绩.实现两个转变:由“学科导向”向“专业导向”转变,“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坚持三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第二课堂实施细则,开展以专业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定位,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和实施特色鲜明的过程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逐步消除学生多年养成的“教师归纳好,学生照搬套,习惯用技巧,不会去思考”的不良习惯.2.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应用型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应该改“学科导向型”为“专业导向型”,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组织教学结构,把传统的“哪些内容我要讲授”(以知识输入为导向)改变为“哪些能力应该是经过教学后学生要获取的”(以知识输出为导向),即模块化教学体系.模块化教学是以培养不同具体能力为出发点,以知识点为主线,单个模块可以被其他模块所替换,整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避免了传统的以学科为背景的课程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过分重视本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等缺点,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重复率.我们在教学体系中有以下做法:(i)开设一门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在素质教育模块中增设一门16学时的专业导论课,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理性规划学习生涯.我们给这门课的定位是:力求以粗线条,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16学时分为八讲,每一讲有一个主题,其目的是使新入学的大学生了解学科的情况:学科的过去、现状、特色以及行业背景和未来的就业前景.我们把这门课比喻为导游图,授课教师就是“总导”,其它每门课的老师都是“地导”.(ii)推行一种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目前在我系只有两名辅导员,每个人带两届300多学生,而辅导员都是学思想政治专业的硕士生,对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了解不多,甚至对该专业了解的也不多;另一方面,在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中,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通常是硬性指派,往往是教师选择的,学生不会,学生自己选的,教师又指导不了,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从新生进校,就从思想上、专业上、学习方法上、安全稳定上、就业上等方面全程指导.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通过专业介绍和专业导论课的开设后,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公布和宣传,学生可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定自己的导师,导师在确认了自己所带的学生(每届不超过8人)后,要经常的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一入学就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一入学就开始设计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职业规划.如果学生对自己选的方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感知后,不能产生积极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二年级的认知实习后,可以第二次重新选定自己的导师.在三、四年级的专业实习与实践和毕业实习后,还可以第三次选择自己的导师,跟做毕业论文,这样的论文结合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避免了过去“拉郎配”的现象.本科生导师制,四年全过程跟踪学生: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生个性,疏导学生心理,引领学生成长,督促学生就业.几年来,效果明显.3.以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导.专业定位的明确,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了教师自身成长路径的明晰.成为应用型的教师,开展应用型的研究,进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目前在职进修的教师,不仅在学位上提升,而且更注重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参加多种形式的专业软件的学习培训,参与行业技术人员应用研究课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同时邀请工程技术人员进校开展相关讲座.目前青年教师成长很快,在学院组织的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青年教师有一位获一等奖、两位获二等奖,一位获省级教坛新秀奖.4.以学习能力提高为主线,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i)增加自主学习时间.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教学体系中,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使四年总的学习时间约为6500学时,包括教师授课时间2500学时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4000学时.按照1学分为26学时计算,26学时中教师授课16学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10学时.巧的是这两方面的划分方法大约是数学中的黄金分割.(ii)试行学生助教、助研(TA)制度.学生助教制度是从数学专业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协助教师完成大学数学教学任务.学生助教的具体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批改学生作业;二是批改过程考核试卷;三是查阅学生笔记和作适当的课后辅导工作.认真批改作业、查阅笔记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认识和方法的不足,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强专业学习.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自身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专业思想,激发了TA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他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TA搭建了师生有效沟通的新平台,大大提高了师生互动的频率.助研制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选择有兴趣的同学加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可以是数学系教师的课题,也可以加入电子系、计算机系、生物系等教师的课题中,帮助他们建立课题中的数学模型.目前已有学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iii)实行“N+2”考试改革.受应试教育影响,考试往往“一考定成绩”,只重视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培养.为此,我们改革考试制度,实施“N+2”考核制度,变终端控制为“过程考核+终端控制”的考核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N”是不少于3次的过程考核次数,可以是小测验、课程报告、小论文和口试等,由主讲教师确定,占总成绩的50%;“2”是学习笔记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10%和40%.“N+2”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期末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生学得更加扎实.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真正体现出灵活性和规范性相结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真正体现出“把教的创造性留给教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这一方案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5.以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开展实践教学改革.(i)更新实践教学理念.传统的观点:强调数学专业的特殊性,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或者只是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我们改革观念,统一认识,着眼于专业的发展和应用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实7第1期 陈秀,等: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8大 学 数 学 第28卷践教学不单纯是一个教学任务,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为总学分的30%以上,积极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设计性综合实验教学,创建应用数学实验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数学理论的来源问题和实际背景,结合数学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式教学、开放型或课题型作业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数学模型问题的实践能力;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这些举措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在从2006年开始参加的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提高很快.从二年级开始就有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生明白了学习数学并非仅仅是靠“一张纸一支笔”做题目,而更多是训练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i)初步构建“认知—实践—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二年级的为期12周的认知实习开始,到三年级的2周专业见习、8周的专业实习与实践,再到四年级的4周毕业实习、12周毕业论文(设计),构建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习与论文相结合,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安排实践教学,确保四年不断线,形成了“认知—实践—应用”的实践教学新体系.3 专业建设的体会与进一步的思考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的确立,数学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适应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适应由“学科导向性”向“专业导向性”的转变,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最基础专业之一,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虽然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要做进一步的思考.1.重视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者,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者.要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应用型的教师队伍,即业务上的高水平+实践上的懂应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锻炼半年到一年,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聘请高级工程师担任专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开设课程,提高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符合度.2.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意味着教学结构的重新组织,模块设计时,以培养能力为出发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个性化、灵活性需求,实现教学组织更高的透明化及有效性,并进一步尝试基于模块组合方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教学过程的监控,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按照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全体教师思想、认识统一,目标明确,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积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参 考 文 献][1] 张松艳,陶祥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07-109.[2] 范丽君,吴阔华.关于普通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57-58.[3] 赵良庆,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9-80.[4] 蔡敬民,余国江.失范与重构: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监控问题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8(6):28—32.[5] 张桂芳,谢惠扬,王小春.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105-109.[6] 孙志人,杜其奎.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尝试[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76-279.[7] 张福保.工科院校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126-130.9第1期 陈秀,等: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等,未来教学 体系将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现有体系的不足提出改进方向
提升实践教学比重
针对现有体系中实践教学比重偏低的问题,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确保学生在实 践中得到充分锻炼。
面向行业需求
教学目标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培养符合市场 需求的专业人才。
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具备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巩固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 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有助 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际情境。
提高实践能力
完善实践教学资源
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保证实践 教学的质量。
改进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应引入多种考核方式,结合实践表现、作品成果、团 队合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发展
与行业需求脱节
现有教学体系与行业需求、职业标 准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实 用性。
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借鉴
国外先进教学体系
研究国外先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的教学体系,如德国的双元制、 美国的合作教育等,借鉴其成功
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模式。
国内优秀案例
深入研究国内其他应用型本科院 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优秀案 例,吸取其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理念更新
教师应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关注行业动态,将最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途径及实践——以商洛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55商洛学院地处秦岭南部的商洛市是一所地方性应用 型本科院校学校坚持 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建 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的办学定位 学校 依托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构建 了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有 效提升了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目 标 达 成 度 和 社 会 满 意 度 )%$8 年被确定为陕西省 一流学院 建设单位现有省级 一流专业8 个
关键词一流专业#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
)*+,./012304-.567/6.8&163043+/
9-1:41/0;3<6//=6>-14.?-36<%@@<4+8;07@+A.8+1B168260+,-<<+B+/
))))6C4.B %@@<4+8,*+D4/017 =6>-1-9E*6.B<2- A.4F+1/407 6/6.GH6D@<+
图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体系
图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 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促进教 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不同资源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教育 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的目的# 产教融合 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 业创业方面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也 是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 多年来"我校 应用化学专业一直在探索加强产教融合的新方法"比如" 利用学校发起的' 根植地方行动计划( "教师不定期地到各 大企业进行走访"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带回实验室"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
专业 建设 的指 导思想、人才培养 目标及
培养方案 的设计 、 师资 队伍 建设 、 课程 体
系改革 及 实践 教 学 建设 等 方 面进 行探
索, 以能力培养 为 目标 , 以就 业为导 向 ,
以地方企业为依托 , 走产 学研相 结合 , 为 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的办学思路 。
科学合理地设计 专业教学计 划和课 程体系 , 是一项十分重要 的工作 。 通过广 泛调研 , 徐州工 程学 院提 出了 “ 口径 、 宽
他人合作 ,具有较 强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
能力 ; 具有 良好 的身体素质 。
课程体 系和教学 内容是构 成人才培
养方案 的主体 ,也是实现培养 目标 的关
键 。因此 , 州工程学 院首 先依据专 业人 徐 才培养 目标 和基本规格要 求 ,进行 了课 程体 系的整体优化 ,理论 教学体 系仍 以
模块 、 础科 学模块 以及体育 军事模块 ; 基 在专业基础课平 台上 , 置有 力学模块 、 设
机械 基础模块 、电工电子模块 、测控模 块、 计算机 模块 等 ; 专业课 平 台上 , 传 将 统制造 技术与现代制造 技术相结合开设 专业课 ; 在选修课 平 台上 , 公共选修课 由 学生根据 意愿 自由选课 ,专业选修课 在 教 师 指 导下 按 照 不 同专 业 方 向组 合选 课 ,目的在于拓宽学生 的专业相关知识 或帮助学生 了解学科前沿知识 。 要 培养 应用 型本 科人 才的 培养 , 应 注 重工程 意识 和实践 动手 能力 的培养 。
质量 的重要举措 。徐州工程学院是 2 0 02 年批准 成立 的地方本科 院校 ,该 校在应 用型本科人 才的培养上 ,作 了有 益的探 索。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必然要求尽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而
提升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学科专业建设。
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
的实践,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专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
1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学科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布局相对单一。
受专科办学模式的影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
校的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学校的学术气氛不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这种现状造
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科建设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凝练出具有特色的优势研究方向,没有凝聚
成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
此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分布一般比较狭窄,这将对学生
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产生影响。
1.2 专业建设的特色不鲜明,新办专业趋同。
部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未能从自身办学定位
出发,专业趋同性严重,导致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不明显,区域性不强,不能很好
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以广东省的5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刚升本时,学校都只有6个本科专业,现在都已达到了30多个,但这些学校设置的专业有11个几乎完全相同,占各学校专业总数
的1/3左右,而且有些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等在市场上的需求并不多,但各校照样开设。
其原因在于开设这些文科专业所需的投入少,成本低,易招生。
这种只顾多设专业, 没有自身特色,没有考虑社会上市场需求和自身定位的做法,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没有任何帮助,从长远考虑反而会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利益。
1.3 专业建设的表象严重,名称与内涵不符。
部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仍存在专业改造上只
是变化一下专业名称,或是将原专业作为新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而没有在实质上对专业建设
进行内涵的改造。
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或者沿袭传统模式,或者照搬别校模式,没有真正依据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行调整,出现
专业名称与内涵不符,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落实的状况。
1.4 学科专业建设的倾向不同,重学科轻专业。
由于学科发展状况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
社会声誉,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因此,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认识专业
与学科的联系,即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把二者
有机结合起来完成高校职能, 盲目希望短期内提高办学层次,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导致专业不能很好的支撑学科的发展,学校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形成学科建设与专
业建设脱节的现象。
2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思考
2.1 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科学构建学科专业体系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从本校的性质、服务面向和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充分调研论证,做好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划,并对未来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做出
科学预测,合理构建学科专业体系。
首先,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使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原有的已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可逐步加以调整;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学科专业,积
极创造条件鼓励发展;其次,应以学科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基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
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综合与渗透,发挥学科群、专业群的综合优势;最后,实施非均衡发
展策略,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
由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资源的有限,决定
其学科专业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只能着力于特色、优势的学科专业建设,以投人为导向,
有重点、分层次地建设学科专业,优先发展与扶持具有特色或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
2.2 构建多维学科专业评估机制,调整完善学科专业结构
学科专业评估机制是对学科专业建设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法。
要分别建立学科专业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尤其要加强对新设置专业、重
点专业的评估,完善专业评估制度,建立学科专业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要科学地制定学科专业
评估指标体系,使其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实现全方位评估,应包含学校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估两个方面的内容;最后,要采取
多种方式评估,评估结果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逐步形成学科专业品牌效应和自我淘汰机制。
2.3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提升学科专业单元建设水平
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能否达到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其重要因素就是依赖于课程内容是否先进,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和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素质
的要求。
黑龙江工程学院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确定了通识教育、专业教
育和综合教育三大教育内容。
通识教育内容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工具
(即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技能型知识领域)、体育、通识教育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内
容有相关学科基础、本学科专业、专业教育实践训练等,综合教育内容有科技创新、素质拓
展等。
按教育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将知识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
根据“注重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整体优化”的原则,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牵动,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和与优化,建立了“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纵向优化、课程模块组合”的课程体系结构。
注意将最新教研、科
研成果融入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特色,体现
地域、行业特点,增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处理好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独立与交叉、少
而精与博而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时引进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教学。
引
入工程师认证课程,鼓励学生拿“双证书”,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
校评选出78门校级重点课程、33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材料、桥
梁工程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4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学科专业人力资源
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一直都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新建应用
型本科院校必须从事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来考虑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点,注
重改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突出“双师型”培养特点。
八年来,黑龙江工程学院通过政策、环境、待遇、事业、感情等各种措施,稳定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通过对青年教师培养
提高,培育人才;通过教师参加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践基地建设锻炼队伍,发
现人才;通过支持并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到企业、到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认证,打造骨干人才。
目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以师为本,尊师重教,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
培养,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形成符合学院特点和发展方向的人才引进、培养、成长的
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陈江波.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J].教育与现代化,2007(3).
[2]袁东华.试论转型时期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7(9).
[3]丁晓昌.积极探索学科专业调整的新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14).
[4]张海钟,冯建平.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发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