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明白得:我国目前的小康仍是低水平,不全面、进展很不平稳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明白得能力,分析、讨论、探讨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整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进展很不平稳的;在维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维持清醒头脑。
明白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认同社会主旋律,维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得咱们的小康仍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进展不平稳的小康
什么缘故要宏扬艰苦奋斗精神?
2.难点:明白得整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此刻生活条好了,什么缘故还要宏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方式: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讨合作学习等
四、型:新授
五、时:1时
六、教学思路及进程:
(一)导入新:
欣赏flash歌曲《愈来愈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进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试探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必然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依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6至299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
我国XX年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知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掉队,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专门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尚未普遍取得知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大体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XX年虽已达到9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XX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
富裕的仅占0.3%。
另外,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但还有一部份人尚未解决温饱。
到去年末,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进展很不平稳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加倍进展、民主加倍健全、科技加倍进步、文化加倍繁荣、社会加倍和谐、人民生活加倍殷实。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远景目标是:通过那个时期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大体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强盛、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讨论:1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如何的?学生讨论交流。
2制约农人朋友“全面奔小康”的要紧因素有哪些?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咱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1)如何正确明白得艰苦奋斗?
(2)如何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三)堂小结
让咱们把艰苦、困难、挫折、失败都看成培育自己艰苦奋斗的磨刀石。
咱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宏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一份力!
(四)板书设计
一、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三步走”
二、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的状况:低水平的、不全面的、进展很不平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
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咱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五)堂巩固练习
(六)后作业:
比较整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八、教学反思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节,我精心预备了,备好,目前政治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反思自己这节,有优势也有不足。
本节充分运用了媒体教学,利用flash歌曲引入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踊跃性,幸免简单重复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学生感爱好的时政资料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处置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试探,在比较辨别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注重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体会合作与分享的欢乐。
引导学生自己熟悉、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试探;注重学生的感受、体会、
体验、学习、升华的进程;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体会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内与外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切近学生生活,切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一起窗习,一起探讨,一起提高的堂教学。
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试探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答题技术、答题方式。
习题安排由易到难,紧扣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动态。
固然也存在不足,在制作进程中有缺字现象,尔后要注意,培育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