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合集下载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正当防卫是指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或他人利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法律保护个体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维护社会安宁和公平正义。

在实践中,正当防卫不是一种任意性的行为,而是需要符合一定的法律规定和条件。

本文将围绕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展开讨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具体例子来说明正当防卫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讨论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的例子。

首先,将介绍正当防卫的概念,让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将详细探讨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列举相关法条和判例,帮助读者理解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

最后,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正当防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读者将对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及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通过探讨正当防卫的例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帮助人们在面临危险时能够正确把握自身权利和行为的边界。

同时,通过对正当防卫的例子进行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法律问题。

最终,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使大家能够更加理性和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安全。

2.正文2.1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他人非法侵害,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当防卫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安全,确保公民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被认定为合法。

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必须是出于自卫目的,采取的手段必须是必要和合理的。

同时,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在侵害行为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不能出于报复或挑衅的目的而进行防卫。

正当防卫案例法律教科书(3篇)

正当防卫案例法律教科书(3篇)

第1篇第一章引言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本章将介绍正当防卫的基本概念、法律依据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正当防卫的定义与特征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具有以下特征:1. 合法性:正当防卫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即不得超越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2. 必要性:正当防卫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采取的,具有必要性。

3. 防卫对象:正当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者,即直接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4. 防卫程度:正当防卫的行为应与不法侵害的性质、强度相当。

第二节法律依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不受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章正当防卫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

第一节案例一:防卫过当【案例】甲与乙发生争执,甲持刀将乙刺伤。

乙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拿起一块石头将甲打伤。

后经鉴定,甲的伤势构成轻伤。

【分析】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对方轻伤,构成防卫过当。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节案例二:假想防卫【案例】甲误以为乙正在对其进行抢劫,遂持棍棒将乙打伤。

后查明,乙并未实施抢劫。

【分析】甲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进行防卫。

由于甲的防卫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不构成正当防卫,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案例三:防卫挑拨【案例】甲与乙发生争执,甲故意挑拨乙,乙在愤怒之下将甲打伤。

【分析】甲的行为属于防卫挑拨,即故意挑逗对方实施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进行报复。

论正当防卫论文范文4000

论正当防卫论文范文4000

论正当防卫论文范文前言正当防卫是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指被侵害者在受到非法侵犯时,为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和要件的解读出发,探讨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限制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正当防卫的作用和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定义和要件正当防卫是指在被侵害者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理使用防卫手段进行抵抗的行为。

其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非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要求被害人只有在受到非法侵害时才能采取防卫行为。

所谓非法侵害行为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的威胁、伤害、侵占等行为。

2.危害迫在眉睫:被害人采取正当防卫行为的时机必须是在受到侵害的即时威胁下。

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为了自我保护必须立即作出反击,而不能等待其他救助措施。

3.必要防卫手段:正当防卫要求被害人采取的防卫手段必须是必要的、适度的。

即被害人在自我保护的过程中,不能超越对抗非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

二、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限制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它是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合理手段,但也有一些限制:1.非法防卫的排除:正当防卫要排除任何非法的因素。

即被害人无法以正当防卫的名义去实施非法行为,正当防卫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防卫行为是否必要和适度:被害人在使用防卫手段时,应该充分评估被侵权行为的严重性,并选择必要和适度的手段进行反击。

防卫行为不得过度,否则可能对他人人身、生命造成不必要伤害。

3.法定防卫情节的限制: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具体限制情节,例如必须在夜间、侵害人必须使用凶器等。

被害人的防卫行为应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

三、正当防卫的作用和意义正当防卫作为一种合法手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1.自我保护的权利:正当防卫保障了个人和财产的安全,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及时警察支援的人们来说,正当防卫是一种合理的自我保护手段。

2.维护社会秩序:正当防卫的存在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使潜在的侵权者在考虑自己行为后果时多一份顾虑,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在刑法中,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涉及到人们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如何行使自卫权利,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本文将详细探讨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案例。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与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危险威胁时,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紧急避险是一种对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其合法性与必要性成为判断的关键要素。

紧急避险行为合法的适用条件包括:存在危险威胁、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危险、行为人的方式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被满足,紧急避险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合法。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配送员,某天在工作中突然遭到歹徒的袭击,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他使用自己的快递包裹里的水果刀进行反击,并成功将歹徒制服。

根据情况,小明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因此是合法的。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超市保安员,她目睹一名顾客窃取商品并试图逃离超市。

为了阻止窃贼逃跑,小红使用腿部绳索绊倒窃贼,导致其受伤。

根据情况,小红虽然符合紧急避险的存在危险威胁和目的是为了解除危险的条件,但使用腿部绳索绊倒他人的方式并不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因此其行为不被认定为合法。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防卫措施。

正当防卫是对非法侵害行为进行自卫的一种合法权利,但其行使需符合一定的条件。

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适用条件包括:存在非法侵害、行为人的防卫行为仅限于必要范围、防卫行为的方式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被满足,正当防卫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合法。

案例一:小明正在路上行走,突然有一名陌生人拿刀冲过来欲抢劫其财物。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小明立即对陌生人进行了推搡,并及时报警,最终成功防止了抢劫。

根据情况,小明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因此是合法的。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商店店主,她发现一名顾客偷走了商店里的商品。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摘要】正当防卫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从引言开始,阐述了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

接着,在详细分析了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界限和责任。

结论部分则探讨了正当防卫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进行浅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合理运用相关法规,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秩序。

建议加强正当防卫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正当防卫制度、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界限、责任、实践应用、建议、重要性1. 引言1.1 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正当防卫制度作为我国刑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当防卫制度不仅是对于个人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一种保障,更是一种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现行的刑法体系中,正当防卫制度通过明确规定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界限和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为公民在面对危害时有力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正当防卫制度激励了公民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增强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正当防卫制度有利于减少恶意侵害和犯罪行为,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正当防卫制度的健全实施,有助于平衡犯罪行为和合法维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现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具体在第二十项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

该条款规定:因承受非法侵犯而采取必要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明确了在面对非法侵犯时,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是被法律所保护的,不会构成犯罪行为。

根据相关判例和司法解释,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也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公民有权自卫的相关规定。

正当防卫制度指导意见

正当防卫制度指导意见

正当防卫制度指导意见正当防卫制度指导意见一、制度目的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该制度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二、适用范围正当防卫制度适用于下列情形:1.在自卫和救助他人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2.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制止正在犯罪或者正在进行暴力袭击的人员,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3.在合法维权过程中,受到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三、正当防卫的条件1.非法侵害:指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侵害行为。

2.必要性:指采取防卫行为是达到保护自己或他人安全所必需的。

3.合理性:指采取防卫行为符合常理和社会公认道德标准。

四、正当防卫的限度1.必要性原则: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的,不能超过实际需要。

2.合理性原则:防卫行为应当符合常理和社会公认道德标准。

3.后果责任原则:如果防卫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五、正当防卫的判断标准1.主观标准:指判断被告人采取防卫行为是否出于自卫或者救助他人目的,以及是否具有故意或过失犯罪的主观故意。

2.客观标准:指判断被告人采取防卫行为是否符合必要性、合理性和后果责任原则。

六、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1.正当防卫是在已经发生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紧急避险是在预见到即将发生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

2.正当防卫只能对非法侵害者进行相应程度的反击;紧急避险可以对即将发生非法侵害者进行制止和警告。

七、正当防卫的举证责任1.被告人对自己采取的防卫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防卫行为符合必要性、合理性和后果责任原则。

2.如果被告人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法庭可以根据案件事实和相关规定进行推定。

八、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扩大1.在公共场所遭受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2.在居民楼、院落等非公共场所遭受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最新刑法修正案解读合法正当防卫条款解析

最新刑法修正案解读合法正当防卫条款解析

最新刑法修正案解读合法正当防卫条款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刑法修正案的发布对于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合法正当防卫条款是刑法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为公民在面临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本文将对最新刑法修正案中的合法正当防卫条款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正确运用合法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一、合法正当防卫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合法正当防卫是指当自己、他人或者公共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排除危险、保护自己、他人或者公共利益,合理地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造成损害的行为应当免予处罚。

合法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合理的自卫行为,其目的是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合法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非法侵害行为采取必要防卫行为;2. 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行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3. 对即将发生非法侵害的行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在这些情况下,公民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防卫,并且对于由此造成的合理损害,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合法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合法正当防卫虽然允许公民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但是也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以下是对合法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的解析:1. 非法侵害行为:合法正当防卫的前提是面临的是非法侵害行为。

如果被攻击的行为是合法的,如合法执行职务的公务员,则不能以合法正当防卫为理由进行自我保护。

2. 必要防卫行为:合法正当防卫要求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必要的,不得超越必要的限度。

也就是说,公民在面对危险时,只能采取非致命的手段,并且不能进行过度的防卫行为。

3. 主动防卫行为:合法正当防卫要求行为行为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也就是说,公民不能主动制造危险情形,再以自卫为名进行防卫行为。

三、合法正当防卫的判断标准对于是否属于合法正当防卫行为,刑法规定了一些判断标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性判断:公民在采取防卫行为之前,需要进行理性判断,即判断被侵害行为是否属于非法侵害,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卫手段。

1532101200530朱明磊 浅析正当防卫的理解和适用(终稿)

1532101200530朱明磊 浅析正当防卫的理解和适用(终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专业法学年级15春法本学号1532101200530学生姓名朱明磊指导教师储海平论文完成日期2017年5月3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浅析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南京电大溧水教学点法学专业朱明磊 1532101200530)【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这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唯一合法依据。

那么,正当防卫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特征?构成要件又是什么?如何正当防卫?意义又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正当防卫特征要件意义目录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1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1 (二)正当防卫的特征--------------------------------------1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2三、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3 (一)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4 (二)非正当防卫的情形-------------------------------------4 四、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正当防卫的探讨-----------------------5 (一)治安案件中的正当防卫-------------------------------5 (二)打架斗殴过程中的正当防卫-----------------------------6 (三)非法入侵住宅中的正当防卫----------------------------7 五、正当防卫的意义----------------------------------------8 参考文献:------------------------------------------------10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之一,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是有益于国家、社会、本人或他人的行为,深刻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价值追求,有利推动正当防卫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法理学中的正当防卫问题

法理学中的正当防卫问题

法理学中的正当防卫问题在法理学的探讨中,正当防卫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权益而进行的防卫行为。

但是,如何确定正当防卫的范围和限度,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正当防卫相关的问题,包括正当防卫的定义、界限和道德考量。

首先,正当防卫的定义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抵御正在非法侵犯自己或他人人身权益的侵害行为,采取的具有必要性的防卫行为。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存在非法侵害的行为,二是采取防卫行为的必要性。

这两个条件是互相关联的,只有在非法侵害行为确实存在,并且采取防卫行为是必要的时候,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其次,正当防卫的界限也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和危险。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下的自卫行为,何时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呢?法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正当防卫的界限应该是合理防卫的极限,即当被侵害者的防卫行为在合理性和必要性上都得到保障时,才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将正当防卫的范围扩大,更多地考虑盗匪心理因素和侵权者的警告义务,以确保被侵害者在危险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权利。

综合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当防卫的界限应该在确保个人自卫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和比例原则。

除了法理学的讨论外,正当防卫问题还涉及到道德层面的考量。

正当防卫是一种自卫行为,但它是否在伦理上是道德的,却是不容忽视的。

有人认为,在受到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权益,采取防卫行为是理性和正当的,符合道德规范。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正当防卫可能存在过度反应和过度报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防卫行为就失去了正当性,甚至可能导致更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同时考虑到道德层面的约束,实现正当防卫的平衡。

最后,正当防卫的适用情况还与法律制度的完备性和公正性有关。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在法治的阳光下,正当防卫,如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每一个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的制止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犯罪。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并非一帆风顺。

为此,特此提出以下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旨在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不受侵害。

我们要深刻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坚决支持公民依法行使这一权利。

二、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1. 非法侵害: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对非法侵害行为作出合理、必要的防卫。

2. 立即防卫:正当防卫必须在非法侵害发生时立即进行,不能在事后追击。

3. 相当必要性:正当防卫的强度必须与非法侵害的强度相当,不能超出必要限度。

4. 紧急避险:正当防卫不得违反紧急避险原则,即不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严格审查正当防卫案件1. 严格审查非法侵害的事实:对正当防卫案件的审查,首先要确认非法侵害行为是否存在。

2. 评估防卫行为的合理性: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评估防卫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判断防卫行为的适度性:在确保防卫行为必要的前提下,判断防卫行为的适度性,防止防卫过当。

4. 综合考量防卫行为的社会效果: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要充分考虑防卫行为的社会效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既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正当防卫辩论赛记录

正当防卫辩论赛记录

正当防卫辩论赛记录正当防卫是指被侵犯者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法行为。

正当防卫的范围和条件是有限的,否则就容易滥用权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死亡。

在辩论赛中,我们团队将探讨正当防卫的定义、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首先,正当防卫的定义是通过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这意味着被侵犯者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抵御攻击,包括使用暴力。

然而,这种暴力行为应该是合法的,即应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例如,在有些国家,只能使用合理的防卫力度,如必要时对攻击者进行适度的反击,而不能过度使用武力。

其次,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它通常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自卫,例如当人们面临即将遭受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威胁时。

这不包括在非紧急情况下的报复行为,因为报复不符合正当防卫的目的。

此外,正当防卫还应该基于合理的判断和明确的威胁,而不是主观的猜测或假设。

然而,正当防卫也有一些限制条件。

首先,被侵犯者应该尽力避免使用暴力。

他们应该首先考虑其他非暴力的解决方法,例如寻求帮助或报警。

只有在其他方法无效或不合理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暴力行为来保护自己。

其次,正当防卫不能超出合理的限度。

它应该根据攻击的性质、程度和威胁的程度来决定。

例如,如果被侵犯者只受到轻微的身体伤害,他们不能以杀人的方式进行反击。

最后,正当防卫应该具有必要性和紧急性。

即只有在没有其他合理选择的情况下,被侵犯者才可以采取暴力行为来保护自己。

在辩论赛中,我们团队将从这些角度分别进行陈述和反驳。

我们会强调正当防卫的合法性、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以及防止滥用权力和暴力行为的重要性。

我们也会考虑不同国家和文化对于正当防卫的定义和理解的差异,并与对方团队进行深入的辩论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辩论赛,我们期望能提高人们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和认识,并促进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的发展。

刑法中的自卫与正当防卫的界限

刑法中的自卫与正当防卫的界限

刑法中的自卫与正当防卫的界限自卫和正当防卫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自卫和正当防卫的界限往往令人困惑。

本文将探讨刑法中自卫和正当防卫的定义与界限,并提出一些案例来说明其适用情况。

一、自卫的定义自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自卫的行为通常是对非法侵害者造成的实际或潜在危害采取合理的反击。

自卫的要件包括三个方面:合法性、必要性和因果关系。

首先,自卫行为必须是在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采取的。

其次,自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即在防卫行为中应尽量采取不损害他人生命、财产以及身体健康的措施。

最后,自卫行为与非法侵害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自卫行为是对非法侵害的直接、紧急反应。

二、正当防卫的定义正当防卫是指被侵害者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以合理、必要的方式进行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刑法对被侵害者自我保护权的法律规定,是对非法侵害行为给予合法反击的一种授权。

正当防卫与自卫有些许区别,正当防卫强调了被侵权者的合理限度,即在正当的范围内进行防卫。

正当防卫有两个基本要件:合理防卫行为和防卫限度。

合理防卫行为要求在非法侵犯发生时进行的防卫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包括时机、方式、手段的合理性。

防卫限度则要求正当防卫行为要在实际非法侵害威胁下进行,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能超出必要的范围。

三、自卫与正当防卫的界限自卫与正当防卫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适用范围和目的上存在差异。

自卫是面对非法侵害时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正当防卫是在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合理范围内进行的合法行为。

自卫更加灵活,只要符合三个要件的规定,无论是身体权益还是财产权益,都可以采取自卫行为。

正当防卫则更加侧重于合法权益的保护,它对于非法侵害的产生有一定的要求,即必须是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非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限制更严格,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并且不能超过防卫限度。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卫与正当防卫的界限,下面以一些案例来说明:案例一:小明在路上遭到小偷持刀抢劫,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小明使用了他携带的防身器械对小偷进行防卫。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一直以来都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正当防卫制度理解不够,导致一些正当防卫案件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

为此,特提出以下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要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具有必要性,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其次,要充分尊重公民的防卫权利。

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司法机关要充分尊重公民的防卫权利,对防卫行为给予充分保护。

同时,要加强对防卫人的法律援助,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再次,要严格审查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在审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防卫行为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防卫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

对于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责任认定,不能简单地将防卫行为等同于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

此外,要加强正当防卫法律知识的普及。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公民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认识,使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能够正确运用正当防卫手段保护自己。

同时,要完善正当防卫案件的审理程序。

在审理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公开。

对于正当防卫案件,要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充分体现法律的宽容精神。

总之,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正如古人所言:“法者,国之权衡也;权者,国之利器也。

”让我们以法治为基石,为公民的安宁生活保驾护航。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分析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分析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分析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律上的概念,是指在遭遇非法侵害时,为了抵御非法侵害而采取的行动。

这种行动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但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就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因此,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必须考虑到正当防卫限度条件。

本文将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概念、种类、适用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读者正确理解与正确执行正当防卫提供参考。

一、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概念正当防卫限度条件是指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的人必须符合的一系列条件。

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的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防卫对象必须是非法侵害者;2.所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合理的;3.防卫的手段必须适当;4.防卫的程度不得超过必要范围。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防卫行为才能够被认为是正当的防卫。

二、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种类正当防卫限度条件主要分为法定限度条件和实际限度条件两种。

1.法定限度条件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需要符合的条件。

法律规定了哪些行为在防卫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如果行使正当防卫的人采取了法律所明令禁止的行为,则其行为应被视为非法行为。

2.实际限度条件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应符合的条件。

在实践中,正当防卫行为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比如对法律知识的不足、防卫行为的时间限制、被害人行为的支付能力、人身权益的风险等等。

这些制约可能会影响到正当防卫行为的执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对这些制约因素加以考虑。

三、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适用范围正当防卫权利是法律上赋予所有公民的权利,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防卫行为的种类、对象、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适用范围也存在一定差异。

1.正当防卫的原则适用范围:正当防卫原则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侵权行为,只要是非法侵害就可以行使正当防卫权利。

2.行为的正当防卫适用范围:正当防卫适用于防卫人的行为。

防卫人的行为包括直接防卫,即当事人抵御直接侵害时采取的行为,以及间接防卫,即当事人为抵御即将发生的侵害时所采取的行为。

正当防卫理解与适用

正当防卫理解与适用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张碧波防卫的本质是以暴力手段来保护合法权益,而暴力手段的使用往往又会带来对另一合法权益的侵害,如何在暴力防卫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合法权益保护的平衡点,这就是防卫权合法行使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同时也规定了防卫过当等内容,在合法与违法的一线距离之间,如何准确把握防卫的尺度,对于公民合法维权无疑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粗略探讨。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所作的规定,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唯一合法依据。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有其特定的含义:首先,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当、合法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国法律确认了正当防卫的合法地位,确认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性,这种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仅不构成犯罪,而且还受到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

其次,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对不法侵害予以必要的反击。

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义务,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这种侵害或者求助于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公民仍然有权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法定权利。

也就是说,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且还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再次,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

一方面,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的人身或者财产的一种损害,在必要的情况下,正当防卫可能是一种合法的杀人行为、伤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的行为,法律不追究正当防卫者的刑事责任;同时由于正当防卫可能要造成某种伤害,因而它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公民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不允许超过必要限度,不允许滥用防卫权利。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及其适用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及其适用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及其适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它赋予了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权利。

然而,正当防卫的适用并非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概念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其认定却充满了复杂性。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的关键。

其一,必须存在不法侵害。

这里的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侵害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二,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如果不法侵害已经结束,那么此时再进行所谓的“防卫”,就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其三,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

如果防卫的目的是出于报复或者其他不正当的动机,那么也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其四,防卫的手段和强度必须适当。

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那么,如何判断防卫手段和强度是否适当呢?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一般来说,要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后果,以及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时机和所处环境等因素。

例如,如果面对的是轻微的不法侵害,如言语侮辱,而采取了严重的暴力手段进行反击,造成了重大伤害,那么就很可能超出了必要限度。

反之,如果面对的是严重的暴力犯罪,如持刀抢劫,那么采取较为激烈的防卫手段,造成侵害人受伤甚至死亡,也有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正当防卫的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比如,“昆山龙哥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该案中,于海明在遭受刘海龙持刀行凶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最终致刘海龙死亡。

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和检察机关的审查,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让更多的人对正当防卫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合法防卫对象、危害事实、必要性等。

适用范围涵盖了个人、国家、公民团体和法人等。

正当防卫权利受到限制,需在临界点进行权衡。

衡量标准主要依据于合理防卫行为与被告人的主观意图等。

在我国法制中,正当防卫的地位较为重要。

正当防卫在实践中启示我们应当保护正当防卫权利,加强司法解释和实践中的统一,促进正当防卫的完善和现代化,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正当防卫、我国、实践、思考、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权利限制、衡量标准、法制地位、启示、完善、现代化1. 引言1.1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保卫自身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律认可的行为,是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对于非法行为的一种合理反击。

正当防卫的核心是在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从而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尊严。

正当防卫的概念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特殊性,因为正当防卫是基于特定情况下的自卫行为,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正当防卫的核心在于实现对非法侵害的合理反击,同时要求防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得超出限度。

1.2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我国刑法和我国刑事诉讼法。

在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主要包括第二十行为法典》第二十二章中的相关条款。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对于处于被侵害的状态下以合理防卫手段抵御攻击的行为,法律应当予以保护。

我国刑法还规定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以及正当防卫可能对侵权人造成的不致命损害所属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对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作出了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要求刑事诉讼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要根据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确保正当防卫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重要的法律概念,用于界定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

在特定情况下,当个人面临非法侵害或危险威胁时,可以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界定和适用,对于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当防卫是指在合理的限度内,为了制止当前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首先,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为了制止非法侵害,即个人必须面临违法犯罪行为的攻击或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即防卫行为不得超出必要的限度,不能构成过度的反击。

最后,在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的对象必须是正在实施非法侵害的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自身或他人避免即将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合理行动。

与正当防卫相比,紧急避险是在危险即将发生时采取行动,而非已经发生的侵害行为。

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合理的,即在紧急情况下,个人可以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危险。

同时,紧急避险行为的目的应当是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合法权益。

然而,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并不容易。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面临判断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的难题。

因此,法律对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界定进行了一定的规定。

例如,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具体的要件和条件,以便确保这些防卫行为不会滥用或被滥用。

首先,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必要的防卫或救护行为。

这意味着个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或危险威胁时,应当尽量选择最适当和合理的手段来进行防卫或避险。

不能使用过度的暴力或危险的手段,以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当时的防卫或救护行为。

也就是说,个人采取防卫措施或救护行为的时机应当是在违法行为或危险发生的同时或即将发生的时刻。

不能事后追溯或提前预判,否则无法符合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要求。

最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合理的行为。

这意味着个人所采取的防卫或救护行为应当符合普通人的常识和判断。

正当防卫新标准

正当防卫新标准

正当防卫新标准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制止侵害行为或者排除威胁,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当防卫的界定一直是法律领域中备受争议的问题,而最近,我国颁布了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人们的正当防卫行为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

首先,新标准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修正案的规定,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包括,遭受非法侵害、紧急情况、必要防卫行为。

这三个条件是构成正当防卫的基本要素,必须同时具备。

遭受非法侵害是指个人、单位或者国家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包括人身、财产、荣誉等方面的侵害。

紧急情况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的时候,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必须立即采取防卫行为。

必要防卫行为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制止侵害行为或者排除威胁,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不得超出必要限度。

其次,新标准对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也进行了规定。

修正案规定,对于明知是正在实施非法侵害的人,不得以正当防卫为由进行防卫行为。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防止滥用正当防卫权利,保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

同时,修正案还规定,对于过当防卫行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防卫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惩罚。

最后,新标准还对正当防卫的举证责任进行了规定。

修正案规定,对于正当防卫的情节,由被告人举证证明。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防卫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惩罚。

综上所述,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限制条件和举证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人们的正当防卫行为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了解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利,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正当防卫权利的过程中,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权利,以免触犯法律。

正当防卫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权利,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和适当运用,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及执行的研究报告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及执行的研究报告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与执行关键词: 正当防卫;防卫限度;司法适用内容提要: 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和司法适用;认为限度条件不完全等同于“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应当理解为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没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

并对刑法第20条第3款是否为“无限防卫〞进展了探讨,认为我国刑法中并不存在所谓“无限防卫〞的规定。

此外,对“行凶〞、“暴力犯罪〞等规定进展了较深入的研讨。

1997年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所作的重大修订之一,就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刑法第20条第2款和第3款分别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分。

〞“对正在进展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上述两款的规定,均涉及到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与执行,但是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对这两款的规定存在不同的认识,对此的探讨是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一、刑法第20条第2款的限度条件(一)限度条件的含义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防卫正当性必要的量与度的限制条件。

即使具备了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但如在防卫中不能将防卫行为以及造成的损害后果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也会由量变引起质变,使正当合法的防卫转化为非法过当的侵害。

所以防卫的限度条件是区别防卫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原那么标准。

这里所使用的“限度条件〞,还不完全等同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这个概念。

在1979年刑法(以下简称79刑法)中,只要超过了必要限度的防卫,就是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因此,不成立正当防卫。

但根据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97刑法)规定,防卫过当条件修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即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为防卫过当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作者:————————————————————————————————日期:到法律快车提交法律咨询万名律师立即为您解答/ask/在线免费法律咨询/ask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防卫的本质是以暴力手段来保护合法权益,而暴力手段的使用往往又会带来对另一合法权益的侵害,如何在暴力防卫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合法权益保护的平衡点,这就是防卫权合法行使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同时也规定了防卫过当等内容,在合法与违法的一线距离之间,如何准确把握防卫的尺度,对于公民合法维权无疑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粗略探讨。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所作的规定,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唯一合法依据。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有其特定的含义:首先,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当、合法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国法律确认了正当防卫的合法地位,确认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性,这种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仅不构成犯罪,而且还受到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

其次,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对不法侵害予以必要的反击。

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义务,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这种侵害或者求助于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公民仍然有权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法定权利。

也就是说,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且还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再次,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

一方面,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的人身或者财产的一种损害,在必要的情况下,正当防卫可能是一种合法的杀人行为、伤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的行为,法律不追究正当防卫者的刑事责任;同时由于正当防卫可能要造成某种伤害,因而它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公民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不允许超过必要限度,不允许滥用防卫权利。

上述三方面是理解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关键所在。

二、正当防卫的起因正当防卫的起因是紧迫的不法侵害。

而不法侵害是个外延、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非一切不法侵害都可以引起正当防卫,因此,界定对哪些不法侵害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到法律快车提交法律咨询万名律师立即为您解答/ask/(一)不法侵害的概念对不法侵害的界定,是我们判断正当防卫行为的出发点,涉及对无责任能力人实施的危害行为、对意外事件、紧急避险、过失犯罪等情形能否实施正当防卫的判定。

我国刑法学界对不法侵害的界定,普遍持“主观不法说”和“客观不法说”,其争议点在于:作为防卫起因的危害行为是否以行为人主观上有罪过为必要。

笔者认为,法律设置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在紧迫情况下合法权益不能有效地受到法律保护的缺憾。

如强调侵害人的主观意思,势必要求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前,必须弄清不法侵害人主观意思及其责任能力如何,这在实践中显然是无法操作的。

从法律的目的及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客观不法说”是科学的,并且司法实践也证明了“主观不法说”不能正确、有效地规范正当防卫行为。

因此,所谓不法侵害,就是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正常的情况下,应由国家行使公共权力来判定、惩罚不法侵害者。

只有当不法侵害具有紧迫性来不及诉诸法律,不防卫,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害时,才能正当防卫。

(二)不法侵害的几种特殊形式1、无责任能力人的不法侵害。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无责任能力人的不法侵害可实行正当防卫已达成了共识。

2、意外事件中的不法侵害。

对意外事件可否进行正当防卫,我国刑法学界也作了肯定的认可。

3、紧急避险中的不法侵害。

关于对紧急避险行为能否正当防卫,至今仍是否定说处于通说地位。

笔者认为,考虑到国家设置正当防卫权的旨意,应当允许在公力救济来不及的情况下进行自力救济,对某些给受害人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的紧急避险行为实施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从紧急避险人的角度看,是在迫不得已、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为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措施。

但从权益受损人的角度看,其合法权益受到突来的不法侵害,完全剥夺其防卫权,让其忍受权益损失作出牺牲,是不公平的。

例如:甲骑单车在非机动车道靠右行驶,突然一匹马朝他疾奔而来,甲在躲闪时骑车冲向人行道上的乙,乙见甲向自己撞来忙用脚将甲连车踢倒致其跌成轻伤。

在这种情况下,甲为保全生命进行紧急避险,若规定对紧急避险不得正当防卫,则乙只能听任自己的人身权为保护他人人身权而受损害。

那么,法律对平等公民之平等权利的保护未免失之公正。

并且紧急避险人在紧急状态下所采取避险措施难免不妥,而权益受损人相对冷静,因此规定其有权适当防卫,有助于减少对合法权益的损害。

4、过失犯罪中的不法侵害。

对过失犯罪能否实行正当防卫,刑法通说认为不能,主要理由是过失犯罪人一般主观上没有恶性,一经指出即可改正,且过失犯罪一般要出现结果才有危害。

因此,不宜于对过失犯罪实施正当防卫。

笔者认为,主观上没有恶性,并不意味着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就小。

对过失犯罪也不能仅以结果危害而论,否则等结果出现时就失去意义了。

笔者认为,对必然将带来危害结果的紧迫性过失犯罪可以正当防卫。

到法律快车提交法律咨询万名律师立即为您解答/ask/综上所述,对无责任能力人、意外事件、紧急避险、过失犯罪造成的不法损害,应准予合法权益受损人拥有防卫权。

三、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既是划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又是确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但是,法律只是规定不得超过“必要限度”,至于这个“必要限度”有多大,它的含义与标准,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

如何认识和界定“必要限度”,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必要限度的含义针对必要限度,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有过“客观需要说”、“基本适应说”、“必要说”三种不同的学说:“客观需要说”认为:防卫是否过当,要以是否有利于鼓励和支持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需要为原则,只要防卫者认为需要,无论实施什么行为,造成什么后果,都是正当的。

“基本适应说”认为:防卫行为同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之间,要基本适应,才能成立正当防卫,若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侵害行为,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则成立防卫过当。

“必要说”主张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行为作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只要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要的,则无论造成的损害是轻是重,防卫都是适当的,否则就应认为是防卫过当。

目前为大多数人认同的是“必要说”,其实际上是“客观需要说”与“基本适应说”的结合,认为防卫行为在正当的目的下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对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即是正当的。

防卫行为只要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客观上从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后果都没有明显超过不法侵害或者虽然明显超过但并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都是正当防卫。

这一观点较为合理可行,通过对防卫人的必要约束,既有利于保障正当防卫的正确合法性,又有利于鼓励公民实行正当防卫。

(二)必要限度的标准刑法对防卫过当的界定标准是:只要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都是正当防卫。

但并没有对“明显超过”、“重大损害”作进一步的解释。

在我国刑法中,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身体伤害,都未对“重大损害”作出一个数量或者标准的界限。

我们知道,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是人身权、财产权或者其他权利,这些权利存在的形态不同,对其所造成的损害也会有所不同。

是否超过必要限度,要结合主客观情况,从当时的时间、地点、环境和双方的体力、能力以及手段、强度、后果等因素,以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水平来综合衡量、分析。

1、从客观方面来考察受侵害的权益。

受侵害的权益可以分为人身权与财产权两大部分。

首先,对人身权的侵害。

这种侵害可分为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两种。

对致命性暴力侵害即能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暴力可以加以无限度的防卫(即无限防卫,下文再作详述),体现对严重犯罪实行严厉惩罚的精神。

对非致命性到法律快车提交法律咨询万名律师立即为您解答/ask/暴力侵害,则应依据“必要说”,从实际出发,全面考察不法侵害人的个人情况、所保护的权益大小和案发当时的各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应注意时间(如深夜)、地点(如荒郊野岭)等对防卫限度的影响。

其次,对财产权的侵害。

财产与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对财产的保护就意味着对人的保护,对财产的损害往往也转化为对人的损害,但如果为了保护微不足道的财产利益而伤害人命,即使是对紧急的不正当行为进行防卫,那也是超出了正当的程度。

因此,对财产权的保护不宜使用重伤、杀死等致命性暴力防卫。

2、从主观方面充分考虑防卫人当时的心理。

正确把握必要限度,还应当考虑防卫人在紧迫侵害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如防卫人是出于恐惧、惊慌等心理因素而造成的损害,即使造成较大损害也不应认为“明显”超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要注意的是,应把判断建立在设身处地的实际之上,而非事后冷静、客观的苛责之上。

综上分析,所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防卫行为非常显著地超出了制止不法侵害的需要,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在性质、手段、强度上过于悬殊。

所谓“造成重大损害”,是指防卫行为不仅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而且造成重伤、死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等重大的损失等。

四、关于无限防卫无限防卫,是指公民在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该条款,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采取的任何防卫行为,都是正当的,不能以防卫过当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上确立的无限防卫。

刑法规定的无限防卫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防卫,相反,行使无限防卫权有极其严格的条件。

无限防卫的成立除具有正当防卫所要求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侵害行为具有特定性、暴力性这些特定的行为包括: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

这里的“行凶”,应理解为故意重伤害以上的伤害行为,不包括轻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