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地面沉降现状简析及其防治措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市地面沉降现状简析及其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是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滨州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全区的地下水下降情况,对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标签: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是一种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旦产生必将给城市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1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现状

滨州市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至本世纪初形成了以滨城和博兴为中心的两个地下水降落漏斗。滨州市地面沉降测量工作于2005年展开,首先在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较高的滨城和博兴布设了一纵两横三条剖面。

对滨州多年的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及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发现,沉降量的大小变化与水位埋深值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因此确定深层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根据2008年及2012年复测结果(图1、图2)可以看出,所有观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27.4mm,地面沉降的范围从城市逐渐延伸到农村,并形成了城乡连为一体的片状分布。

其中以博兴县城为中心(JQ59)的沉降区,87个月累计沉降量-432mm,平均年沉降速率-59.6mm,比05~08年之间的年沉降速率增大了5.2mm/a,该沉降区已与东边的广饶沉降区连为一体,被-200mm沉降线包围;滨州市滨城区为中心(B29)的沉降区,87个月累计沉降量-361mm,平均年沉降速率-49.8mm,比05~08年之间的年沉降速率57.8mm减缓了8mm/a。从地理方位上来看,博兴县城东部的沉降量大于西部,南部的沉降量大于北部(见图2~3)。

2滨州市地面沉降现状推测

根据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分析,深层地下水水位降低引起土层压密固结,是导致区内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区内存在这不同程度的地下水和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活动。以上区域的地质条件与滨城区和博兴县相似,目前虽未进行实地测量工作,但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这些区域毫无疑问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只是由于这些地方远离人口密集地带,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尚不明显,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已。

本次工作仅利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全区相同水位埋深地段进行地面沉降量

的推测(表1),并推测全区地面沉降现状。

3地面沉降的危害

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3.1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

在地面沉降中心区,建筑房屋经常发现墙体开裂的现象,地面继续下沉,将会造成大面积房屋开裂现象,对市政工程设施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市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

3.2对水利设施及堤防工程的危害

工作区水系发达,水利设施较多,地面沉降的产生,造成拦河堤坝下沉,河道过水量、行洪能力降低,影响防洪安全,影响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3.3造成海水倒灌

当地表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使附近海域的海水向地面倒灌,海水中的盐分侵袭倒灌地区的农田,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源的盐渍化。

3.4影响地面高程数据的精度

如果地面沉降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将严重影响地面观测标志的测量精度,使地面高程数据失去原有的参考意义。

4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4.1科学化管理

从地质专业角度分析,应当对地下水的开采实行科学化管理,具体措施包括:(1)逐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开采范围,从源头上控制地面沉降问题;(2)根据地质中含水层的分布,合理调整开采顺序;(3)在城市内部,选择最佳的开采点,并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散;(4)加大新型开采技术的研究力度。

4.2行政手段干预

除了从地质专业的角度对地下水开采进行科学化管理之外,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还要加大行政手段的干预力度,从宏观上控制地面沉降问题。加强立法,增强法制执行力度,利用行政手段规范地下水的开采活动,将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活动联合起来,实行共同管理,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对本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滨州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报告》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10.

[2]《滨州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报告》滨州市水利局2004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