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水系统一次与二次比较

合集下载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考虑一次泵的变流量控制策略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变流量控制策略,如压差控制、流量控制等,以实现系统的节 能和稳定运行。
关键参数选择与计算方法
设计流量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冷热负荷、空调系统的形式和运行策略等,合理确定设 计流量。
二次泵系统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优,而一 次泵变流量系统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能耗 较高。
VS
控制复杂性
二次泵系统控制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 水泵的运行状态;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控 制相对简单。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 投资成本:二次泵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 维护成本较高,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对 较低。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选择合适的二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二次泵 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3
考虑二次泵的调节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如变频调 节、阀门调节等,以实现系统的节能和稳定运行 。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确定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布局,合理选择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系统水力平衡和稳定运行。
,如改进控制策略、更换高效设备等。
存在问题二
一些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控制逻辑上存在缺陷,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改进措施包括 :对控制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如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提
高传感器精度等。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1
揭示了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基本工 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
• 控制简便: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逻辑相对简 单,易于实现和调试。

制冷技术 第10 章空调水系统与制冷机房

制冷技术 第10 章空调水系统与制冷机房

2、冷水系统
四管制系统:在四管制系统中,用户端接 人两根供水管和两根回水管,分别走冷水 和热水,冷水管路和热水管路互补掺混, 可同时对不同房间进行供冷或供热,但系 统结构复杂,初投资较大。
2、冷水系统
⑤ 一次泵系统和二次泵系统——根据水泵 克服系统阻力要求不同
一次泵系统:在一次泵系统中,用一级 冷水泵克服冷水机组蒸发器、输配管路 以及末端设备的全部沿程阻力和局部阻 力。一次泵系统组成简单,控制容易, 运行管理方便,一般多采用此种系统。
设计间连系统时,各个系统都必须分别设置其定压、 补水系统或装置。
2、冷水系统
③ 异程系统和同程系统——根据每个空调 末端水的流程是否相同
异程系统:每个用户的冷水流经管道的物理长度不
相同的系统为异程系统。异程系统需要的主干管路较短, 可以节省管道的初投资及管路占用空间,但是各用户的 压力损失相差较大,需使用调节阀门平衡各个用户之间 的压力损失,保证每个末端用户都能够得到需要的水量 供应,因此水系统设计和初调节的工作相对复杂。
2、冷水系统
同程系统:每个用户的冷水流经管道的物 理长度相同的系统为同程系统,同程系统 的优点是流经各终端用户的压力损失比较 接近,设备各个末端的阻力特性比较相似, 有利于水力平衡,可以简化水系统设计并 减少系统初调节的工作量。
2、冷水系统④ 两管制系来自、三管制系统和四管制系 统——根据供回水主干管数目不同
两管制系统:在两管制系统中,用户端只 接人一根供水管和一根回水管,夏季管内 走冷水,冬季管内走热水,只能对所有房 间进行供冷或者供热,故难以保证部分用 户在过渡季的室温需求。
2、冷水系统
三管制系统:在三管制系统中,用户端接 入两根供水管和一根回水管,两根供水管 分别走冷水和热水,可以同时对不同房间 进行供冷或供热,但是由于共用-根回水 管,存在较大的冷热掺混损失。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于晓明 赵建博 石颖李向东摘 要:对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优点及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冷水机组的选择、冷水机组的启停控制、冷水泵的选择及控制、旁通管及旁通控制阀的配置、压差及流量传感器的选择等五个方面,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空调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设计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空调的普及使得空调能耗在生产和生活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其中中央空调冷水和冷却水系统能耗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30%。

工程实践表明,导致中央空调系统电耗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型建筑空调冷水系统多为定流量系统,且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大流量,小温差”的问题,由此造成冷水循环泵扬程过大、电耗过高。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通过改变输送管网内的冷水流量满足用户负荷要求,可有效降低系统输送能耗,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在工程设计中参考。

2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2.1 原理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一方面是在负荷侧通过调节电动两通调节阀的开度改变流经末端设备的冷水流量,以适应末端用户空调负荷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在冷源侧采用可变流量的冷水机组和变频调速冷水泵,使蒸发器侧流量随负荷侧流量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冷水循环泵的能耗。

同时,要确保通过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在安全流量范围内变化,维持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相对稳定,保证冷水机组能效比相对变化不大。

2.2 组成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典型配置如图1所示。

在冷源侧配置变频泵,每台冷水机组的进(出)水管上设置慢开慢关型隔断阀,冷水泵与冷水机组不必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启停应分开控制;在空调冷水总供回水管之间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电动调节阀),当负荷侧冷水量小于单台冷水机组的许可最小流量时,旁通管上的电动调节阀打开,使流经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冷水量与旁通管流量之和,最小流量由流量计或压差传感器测得。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你都懂吗?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你都懂吗?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你都懂吗?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对办公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和分配的空调系统。

系统组成:(1)空调房间;(2)空气处理设备;(3)送/回风管道;(4)冷热源;按送风管的套数不同分类:单风管系统和双风管系统。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淋室(或空气冷却器)前混合一次称一次回风式系统。

单风管系统(一次回风):只设置一根风管,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风管送入末端装置。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一次回风系统分类:一次回风露点送风:露点送风是指空气经冷却处理到接近饱和状态点(称机器露点)不经再加热送入室内。

一次回风再热送风:再热式系统是指处理到机器露点状态的空气经过再加热然后才送入室内的的空调系统。

再热式空调系统与露点送风空调系统的比较:对于空调精度要求不高的系统,如能用最大温差送风,即用机器露点状态作送风状态,则可以免去再热因而也可以减少抵消这部分再热的冷量,使制冷系统负荷降低。

从这一点出发,几乎所有的舒适性空调都无需使用再热。

单风管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的区别:在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前同新风进行混合的空调房间回风,叫第一次回风。

具有第一次回风的空调系统简称为一次回风式系统。

与经过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处理之后的空气进行混合的空调房间回风,叫第二次回风,具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回风的空调系统称为一、二次回风系统,简称二次回风式系统。

回风方式选择依据表:双风管系统:有两条送风管,分别送冷风和热风,新风与回风混合,经第一级空调器处理后,一部分经一根风管送到末端装置,另一部分再经第二级空调器处理后才送到末端装置;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在末端装置中混合,才送到空调房间。

双风道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双风道系统适用于每个房间都需要分别控制室温,而每个房间冷、热负荷变化情况又不同的多层、多房间建筑。

单风管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单风道集中式系统适用于空调房间较大,各房间负荷变化情况相类似的场合,如办公大楼、剧场、大会堂等。

一次泵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能耗分析

一次泵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能耗分析

一次泵/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能耗分析同济大学 董宝春☆ 刘传聚 刘 东 赵德飞摘要 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制冷站为例,比较了一次泵和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能耗,结果表明,一次泵系统的耗电量仅为二次泵系统的68%。

关键词 一次泵 二次泵 变流量 变频控制En e r g y c o ns u m p ti o n a n a l ysis of p ri m a ry p u m p a n d p ri m a ry2s e c o n d a ry p u m p s yst e ms wit h v a ri a bl e fl o w r a t eBy Dong Baochun★,Liu Chuanju,Liu Dong and Z hao DefeiAbst r a ct Taking t he ref rigeration station of Shanghai GM Co.L t d.as a n example,comp ares t he energy consump tion betwee n p rimary p ump and p rimary2secondary p ump syste ms wit h variable flow rate. The result shows t hat t he elect ricity consump tion of p rimary p ump system is only68%of t hat of t he p rimary2 secondary p ump syste m.Keywor ds p rimary p ump,secondary p ump,variable flow rate,variable f reque ncy cont rol★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China0 引言在空调系统能耗中,水泵耗能占很大一部分。

暖通空调考试题

暖通空调考试题

暖通空调考试题.1.建筑处于自然环境中,室内空气环境必须受到所需的内外综合热效应的影响。

外部热源主要是指太阳和大气;内部热源则可能包括热体,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照明、机电设备、器具或其他一些能量消费与传递装置。

2.热源总是有不同于室内环境的能量味道,总是通过热传导、辐射或对流与环境相连进行着热能的交换,进而形成加载与环境的热负荷。

3.建筑处于自然环境中,室内空气环境受内外热源影响存在于外部、内部湿源的综合作用。

湿源表面与环境空气环境间总会存在一定的水分子浓度差或分压差,有此推动水分子的迁移,并借助其蒸发、凝结或渗透、扩散等物理作用实现与室内环境之间的湿交换,形成相应的湿负荷。

在各种内外热源和湿气源的综合作用下,建筑物内产生的热量和湿气不可避免地作用于房间热力系统,形成热(冷)湿负荷,影响其热稳定性。

4、房间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如何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哪些修正?[答:]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修正)耗热量。

基本热量消耗q=kf(tn?tw)a,量按下式计算:k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f为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TN和TW分别为冬季室内外空气的计算温度,a为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额外热量消耗量要考虑朝向修正、风力修正、高度修正等主要修正,另外如考虑窗墙比修正、具有两面及其以上外墙的修正等。

对于间歇供暖系统还要考虑间歇附加率。

5、什么是得热量?什么是冷负荷?什么是除热量?试简述三者的区别。

[答:]室内热增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室内外热源散入室内的热量之和。

热增量可分为潜热增量和显热增量,显热增量可分为对流热和辐射热;室内冷负荷是指空调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恒定,为消除多余热量而必须向房间提供的制冷量;房间的散热量是指由空调设备提供的房间的实际制冷量。

区别: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

得热量中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和潜热得热(不考虑围护结构内装修和家具的吸湿与蓄湿作用情况下)立即构成瞬时冷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得热在转化成室内冷负荷的过程中,数量上有所衰减,时间上有所延迟,即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存在相位差和幅度差,这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热源的特性有关。

空调系统基本知识

空调系统基本知识

SEE “暖施-9” (128RT) SEE “暖施-9” (128RT)
SEE “暖施-8” SEE “暖施-8”
SEE “暖施-8” SEE “暖施-8”
TO 1F厂区+1F~3F办公楼一般空调设备 DN200 353RT FROM 1F厂区+1F~3F办公楼一般空调设备 DN200 353RT
2011年设计部教育训练教材
空调系统基本知识
2011年设计部教育训练教材
※空調水系統 ※空調風系統
2011年设计部教育训练教材
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包含冰水(冷冻水)、冷却水和热水三个部分。
冰水系统:来自空调设备的冰水回水经循环水泵进入冰水机 组蒸发器内,蒸发器制冷剂蒸发吸热,促使冰水温度降低(具 体冰机工作原理后续课程讲解),出水再送入各个空调用水设 备,与被处理介质进行热交换后再回到冰水机组进行循环再冷 却。
冷凝水排放系统:排放空调盘管表面因结露而形成的冷凝 水系统。
2011年设计部教育训练教材
一、水系統的分類
1.闭式循环和开式循环 闭式循环系统:管路不与大气接触,在系统最高点设膨胀 水 箱并有排气和泄水装置的系统。 闭式循环的优点: 1.由于管路不与大气相接触,管道与设备不易腐蚀。 2.计算水泵扬程时不需考虑高程,故循环压力低,功率 相对较小。 3.由于没有回水箱,不需重力回水,故回水不需另设水 泵,因而投资省,系统简单。 闭式循环的缺点: 1.蓄冷能力小,低负荷时冷冻机也需经常开动。 2.膨胀水箱的补水有时需要另设加压水泵。
TO FAB 1F+3F LOAD (867RT,5462LPM) 415+452=867RT
φ65 BHR
M1
φ65 BHR

水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差异

水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差异

水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差异1. 水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水系统内外机之间的管道内为循环冷冻水,换热方式为二次换热。

由于水的传热性比较稳定,所以整个系统运行比较稳定;多联机系统内外机之间的管道内为制冷剂,换热方式为直接蒸发式。

由于制冷剂在管道内的物态变化(液态变气态/气态变液态)比较复杂且频繁,容易造成有的房间过冷而有的房间却不够冷。

2. 水系统除湿量小,人体舒适度高平时家用空调如果长期开机,容易感觉口干舌燥,主要是由于空调在不停除湿,导致房间内湿度不够;多联机系统的直接蒸发式换热和家用空调的其实是同一种换热方式,容易造成室内机除湿很厉害,人在其中工作容易疲乏不适;水系统的二次换热,室内机换热式无需过度除湿,可以让房间内保证比较适宜的湿度,人体舒适度也很好;(星级酒店从不用多联机系统,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较低的舒适度感受无法满足人体需求)。

3. 水系统比较节能多联机系统只要外机关机,室内机就不能再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水系统中由于水的传热性有一定滞后,所以在下班前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提前关闭主机,只保证水泵循环,都能满足室内需求。

4. 水系统容易查找故障点多联机系统一旦系统有漏点,整个系统中的制冷剂都会全部挥发,影响整个系统使用,而且漏点很难查找;水系统如果有漏点,水不会蒸发,只需要关闭故障点附近的阀门即可检修,不影响其他部分的使用。

5. 水系统更适合较大面积的办公场所多联机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室内只有50%房间以下使用时比较节能,但是对于办公楼来说,日常使用基本会达到70%以上,在这个情况下,多联机并不具备之前的节能优势。

一般来说,室内面积在500平米以下的建筑,可以使用多联机;500平米以上之后,水机从各方面来看都更适合。

6. 水系统更利于长期使用水系统内外机之间是相对独立的,长期使用后,若需要维护,只需要关闭相应的阀门即可以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多年使用后,若需要更换设备,也只需要关闭阀门即可更换对应冷量的设备;多联机系统的管道口径其实每个厂家都不会完全一样,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代产品都不一样,一旦多年使用后需要调整,基本不可能,只有把设备和管路全部更换,设备折旧率高,保值能力差。

变水量空调系统

变水量空调系统

变水量系统的分类
1
二次泵变水量系统 一次泵变水量系统
2
变水量系统的末端装置
冷水机组和水泵设备
水管系统 组成部分
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末端装置——空气处理设备(AHU)
变水量系统与定水量系统的区别
变水量空调系统与定水量空调系统的最大不同点 就是系统末端装置釆用的调节方式不同。
一次泵变水量系统的特点
1 由于取消了二次水泵与相应 零配件,不仅降低了空调冷 冻水系统的初投资费用,还 节省了机房的占地面积从而 降低了系统对机房空间的要 求。 2 降低了系统中水泵组电机 的电力需求。其原因有两 个:①取消了二次水泵消耗 在附加零配件与装置上的 阻力失;②一次栗变水量系 统中的一次水泵采用大流 量高扬程的水果,其固有的 效率一般均高于二次泵变 水量系统中釆用同等流量 低扬程的一次泵。
3 降低了系统中水栗组的 全年能耗费用。相比于 二次泵变水量系统中一 次栗频率固定不变,一 次泵变水量系统中水泵 频率随流量的变化而成 三次方变化,大大的减少 了能量的消耗。
4 旁通控制的复杂性。一次 菜变水量系统的旁通阀是 用来保证通过冷水机组的 冷冻水达到其要求的最小 流量,所以这个阀门必须 由流量检测装置来自动控 制,而且由于阀门离水菜 较近,所以经过它的压差 具有较大范围的震荡,以 及当系统流量突然改变时 阀门变化有比较明显的滞 后现象,这些都使阀门的 选择以及自控系统的控制 显得较困难和复杂。
变水量空调系统
1 2 3 4
变水量系统的定义 变水量系统的分类 一次泵变水量系统的 特点 变水量系统的末端装置
变水量系统的定义
所谓的变水量系统是指空调水系统中的总 干管水流量是变化的,而不是指通过末端的 流量的变化,不管是定流量系统还是变流量 系统,通过末端的流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用户的冷负荷 随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绝大部分 时间内,用户负荷都处于部分负荷状态,变 水量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调节冷冻水流量 在满足逐时变化的末端流量需求的同时节 约水栗能耗。

一次二次回风系统

一次二次回风系统

一次回风系统
一)系统流程
W
混合 冷却减湿 再热
ε
C
L
O ~~ N
N
空气处理过程:采用一次回风处理方式,室外新风与回风混合
后处理至露点L,经再热后至送风状态点O,由O点沿热湿比
线吸收室内余热余湿后,达到室内状态点。机器露点——指经
过喷水室或表冷器冷却处理后接近于饱和
的状态点,一般位于90%-95%的线上。 在一定的相对湿度下,露点温度与含湿量一一对应,因此空调
QL=4.89+7.4+2.91=15.2KW
二次回风
二次回风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夏季省去了再热量,因此 比一次回风系统节能。但二次回风系统处理流程复 杂,它是通过调节一、二次回风比来满足室内负荷 变化的。一、二次回风阀门的频繁转换使得设备的 寿命减少,控制也比较复杂。夏季空气处理的机器 露点较低,因而制冷系统运转效率比一次回风系统 低,而且也限制了天然冷源的使用。
供冷:
进风干球温度34 ℃ 进风湿球温度28℃
新风
二次回风双风机系统
2.一次回风单风机
上部出风
侧出风
2. 整体式空气处理机组 2.1 卧式空气处理机组
2.2 立式空气处理机组
2.3 吊顶式(吊挂式)
整体式空气处理机组的标准工况
1. 回风工况
供冷: 进风干球温度27 ℃ 进风湿球温度19.5℃ 冷冻水进口温度7℃ 冷冻水进出口水温差5 ℃ 2. 新风工况
通常依靠风机和风管的再热作用后送入房间,即露点送风。这 也是许多民用建筑中采用的方式(可以控制机器露点的位置)
送风温差越小,冷、热量抵消越多;但送风量大,房间内温湿 度分布均匀,在一些空调精度要求高的场合不得不采用再热。

二次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二次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控制流程
1 A B C 1'
Ⅰ Ⅱ Ⅲ
a
bn制冷机
二次泵系统的监控点
输入 输出
AO DO
受控设备
监控描述
供、回水温度检测 启停控制 运行状态
AI
DI
传感器、阀门、执行机构等 类型
温度传感器
冷水机组
6 3 3 3 3
继电器
一次水泵
故障报告 手/自动控制状态 启停控制 运行状态 故障报警
3
3 3 3 3 3 3
4 1
继电器
二次水泵
手/自动控制状态 变频控制
控制流程
当用户负荷增加时,调 节阀开度增加,用户所 需水量增加,则提高二 次泵的频率以满足用户 的水量需求;若用户负 荷继续增加,二次泵频 率达到上限,则开启一 台二次泵; 此时回水温度升高(设 定温度上限),当用户 负荷增大到等于一台冷 水机组的冷量时,开启 一台冷水机组及相应的 一次泵。
Q
M
△P
启停控制
末端供、回水管 一、二次循环供、 回水干管 一次回水干管 压差检测 温度检测 流量监测
继电器 压差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小 结
1. 二次泵系统通过设置桥管,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制冷机定 流量负荷侧变流量的矛盾,而且实现了系统各部分水力 工况隔离(一次循环、二次循环)。 2. 通过二次泵的控制过程,当供冷系统容量较大且负荷变 化范围较宽时,采用过泵并联变速运行可有效降低运行 能耗,在低负荷运行时系统仍能保持较高效率。 3. 此水系统控制过程中的控制方法懂了,二次侧管网的水 力工况变化还是不太明白。 4. 控制系统的编程不会,今后应多加学习。 5. 控制过程的监控点的确定还比较模糊。
系统比较

空调一次泵变流量和定流量的系统探讨

空调一次泵变流量和定流量的系统探讨



甄 豫 飘嚣 孬坑原 理 圈
3 . 次 泵 变流 量 系统 一 蒸 发器 侧变 流 量 , 户侧 变 流量 .一 3 用 如 图 3 示 .南于 目前冷 水机 组 蒸发 器侧 可 以 实现 变流 量 控 所
21 0 0年 1 2月 总 3 9期 6
空 调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和 定 流 量 的 系 统 探 讨
王 晓鸥 李 薇 ( 兆业地 产 ( 宁 ) 限公 司 辽 宁 沈 阳 1 0 1 2 仁满 族 自治县 市政 管理 所 辽 宁 本 溪 1 7 0 ) 1佳 辽 有 104 桓 1 2 0 中 图分 类号 : 9 D 文献 标  ̄ -A 5 : 文章 编 号 :0 7 0 4 (0 0 1 - 1 5 0 10 —7 521 )20 0 —2


图 1 一 、 夏 定 流 量 系统 原 理 图 文 3 . 泵 变流 量 系统 一 蒸发 器 侧定 流 量 , 户侧 变 流量 , 二次 2 用 二 次泵 变 流量 系统 是在 冷 水 机组 蒸 发 侧 流 量恒 定 前 提下 , 把 传 统 的 一次 泵 分解 为两 级 . 图 2 示 。 如 所 次泵 用 来克 服冷 水机 组 蒸 发 器 和一 次 环路 的流 动 阻力 , 即 自蒸 发 器 出 口到旁 通管 路 再 到蒸 发 器入 口的阻 力 : 二 次泵 用来 克服 从 旁 通 管 的蒸 发 器 侧 到 末 端 设 备 再 到 旁 通 管 的用 户侧 的 水环 路 阻力 。 二次泵变 流量系统虽 然实现 了二次侧 水泵 的减载 , 比一次 泵定 流 系统节 能 , 是相应 的设 备初 投 资 , 房面 积增 加 , 但 机 同时控制 也 较 复杂 , 机房操作人 员的要求也 较高 。 文讨 论分析 可以在部分 负荷 对 下 时通 过一次泵 直接变流量来 达到更节能 , 更节省初投 资的效果 。

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设计---一次泵、二次泵

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设计---一次泵、二次泵

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指的是将空调冷(热)水集中配制后,送至房间或区域空调末端设备并承担相应的空调冷热负荷的冷(热)水系统。

集中空调水系统的特点是:冷热源装置集中设置,并对生产的冷(热)水通过水泵和相应的管道,输送至空调区域末端设备中,对于空调区域进行制冷(或供热)。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设计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方面知识: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基本形式和构成进行分类(1)按照空调末端设备的水流程,可分为同程系统和异程系统;(2)按系统水压特征,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3)按照冷热管道的设置方式,可分为两管制系统和四管制系统;(4)按照末端用户侧水流量的特征,可分为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

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特点:1.同程系统和异程系统空调冷冻水管由供水总管、干管和支管组成。

各供回水支管和空调末端装置相连接,构成一个个并联回路。

为了保证各末端装置应有的水量,除了需要选择适合的管径外,合理布置各回路的走向也是非常重要的。

(1)同程系统同程系统是指系统内水流流经各用户回路的管路物理长度相等或相近。

图3.7-1中的三种图式是常见的同程系统。

图3.7-1(a)中。

水流经同一层每个末端的水平之路供水与回水管路长度之和相等简称水平同程;(b)中,水流经每层用户的垂直供水与回水的管路长度之和相等,简称立管同程;图(c)中,水流经每一末端的水平和垂直的供回水管长度之和均相等也称为全同程系统。

(2)异程系统异程系统是指水流经每一用户的管路长度之和不相等。

通常由于用户位置分布无规律,或如图3.7-2所示的、用户位置分布虽然有规律但有的用户供回水支管路较短,有的用户供回水支管路较长,造成各并联回路的管路物理长度相差较大。

(3)设计原则同程系统的特点是:各并联回路物理长度相等。

在同程系统中,如果末端设备水阻力基本相同,那么由于水在管道中的流程相同,设计时通常也对管路的比摩组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认为各末端环路管道的水阻力相差不大,且水管路阻力与末端相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这时同程系统容易实现各并联回路之间的水力平衡。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指南二)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指南二)

方案1为常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冷水侧7-12℃,冷却水侧32-37℃,其配置如下:
冷水机组:三台800冷吨(2813kW)离心机,效率为0.59 kW/Ton或COP为5.96 冷 水 泵:四台(三用一备),单台流量为156 l/s,扬程320kPa,功率 75 kW 冷却水泵:四台(三用一备),单台流量为179 l/s,扬程280kPa,功率 75 kW 冷 却 塔:七台,每台功率为22 kW(采用某厂商CTI认证15365型号)
两个方案中水泵、冷却塔的配置一样,只是方案2的蒸发侧采用由末端压差控制的变流量水泵和相应的机房自控 系统。
一次泵定流量与一次泵变流量机房设备年能耗比较
6,992,973 kWh
6,597,340 kW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ystem Analyzer™
VVeerrssiioonn 55..00
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
可以采用System Analyzer 进行系统全年运行模
The use of variable primary flow pumping (variable flow through chiller evaporators) in chilled water systems is increasing due to its perceived potential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itial cost relative to more conventional pumping arrangements. Neither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s are realized nor the likely magnitude of savings are well documented.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探讨1、前言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是根据负荷的变化,利用水泵变频调节一次水流量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随着制冷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自控技术的发展,变流量技术的可靠性已经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水泵的功率与流量的三次成正比,降低系统的水流量可以大大的降低水泵的能耗,因此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本文将结合已普遍应用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和二次泵系统,对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进行探讨。

2、空调水系统形式2.1、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如图1(a)所示。

该系统中通常每台机组配有一台水泵,水泵保持定流量运行,水泵与机组联动,当加载一台冷水机组时,其对应的水泵先启动,当减载一台机组时,先关闭机组,然后关闭水泵;系统末端安装电动二通调节阀,中间的旁通管上设有压差旁通阀,用来平衡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量。

机组的加减机控制分别是通过控制供水温度和旁通水量来实现的。

当供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运行一段时间(通常为10~15min),就会启动另一台冷水机组,当旁通水量达到单台机组设计流量的110%~120%,并持续运行一段时间(通常10~15min),系统会减载一台机组。

2.2、二次泵系统二次泵系统如图1(b)所示。

该系统中每台机组同样需要配备一台定速一次泵来维持恒定流量,一次泵与机组联动,系统加减机组的控制原理也与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相同;系统末端采用二通调节阀调节流量,二次水根据系统最远端的压差变化变频调节二次泵转速来维持设定的压差值;二次泵系统的旁通管不需要设压差控制器。

2.3、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见图1(c)。

该系统采用变频调节,不设定泵速,旁通管上设有压差控制阀。

当系统水量降低到单台冷水机组的最小允许流量时,旁通一部分水量,使冷水机组维持定流量运行。

最小流量由流量计或压差传感器测得。

系统末端仍然安装二通调节阀,水泵的转速由系统最远端压差的变化来控制。

冷水机组和水泵不必一一对应,它们的启停也分别独立控制。

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研究

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研究

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研究摘要:电力负荷是当前空调应用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它不仅会给电力供应带来压力,还会造成能源浪费。

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影响下,降低空调能耗已成为空调系统运营和研发的主要目标之一。

实现空调系统可变流量的节能控制,对降低空调能耗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以空调水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对空调水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进行研究后,重点分析了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的主要措施,希望为空调水系统的优化研发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空调系统前言:定水量系统是建筑当中集中空调水系统运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空调整体呈现出高能耗的背景下,定水量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大流量小温差问题,是导致空调水系统浪费能源的主要原因。

加强空调水系统变流量的节能控制,是缓解电能供应和能源紧张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空调水系统的自动控制原理空调水系统一般是以压差或温差的方式来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

压差控制主要是指在整体系统的框架下,依据系统各个支路末端的室内温度变化来控制调节阀,让两侧形成压差变化,由差压变送器将压差信号转换为标准电流信号。

将得到的标准电流信号和事先的设定值输入到比较元件当中,由元件输出偏差信号,再由控制器对输出的偏差信号进行处理,依据最后输出的控制信号来实现对变频器的有效控制。

由于变频器主要作用于水泵转速的控制和调整,因而能够通过对变频器的有效控制来改变水泵转速,让系统各个支路末端的压差回到最初的设定值。

这种压差控制的方式虽然能够满足空调水系统的自动控制要求,但很难被应用到支路较多的系统当中,影响对系统支路运行情况的判定标准,因而具有一定的限制。

风机盘管系统是建筑空调系统应用的最为常见的系统类型,在对这类空调系统进行控制时,主要应用的是温差控制的方法。

温差控制主要是从空调常规送风和水温差的角度来说的,借助送风系统、风测温差系统、水测温差系统等来达到减少空调中的冷水输送量的目的,从而达到降低水泵能耗和空调水系统整体建设成本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二次泵定流量,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常见的空调二次泵水系统(其二次泵采用变速控制方式)及一次泵水系统分别如图1a,b所示。

通常水系统中冷水机组按定流量方式运行.随着空调负荷的减少,负荷侧的需水量也减少,当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不变时,超过用户侧需求部分的水量,在一次泵系统中,通过图1b中的旁通调节阀从供水管流至回水管;在二次泵系统中,则是通过调节次级泵的转速来满足负荷侧的需求,同时,初级泵总水量多出次级泵总水量部分由平衡管流回。

理论上说,如果把次级泵取消,将图1b的一次泵系统直接改为水泵变流量运行,肯定比二次泵系统更为节能,同时系统也会变得较为简单,这样做是否可行?引发了许多同行的思索。

图1 空调水系统图当冷水机组侧为定流量运行时,通常冷水温差控制在5~6℃,此时相当于蒸发器管束内的水流速在2.4~2.8m/s之间,冷水机组的效率和水泵的耗功率都达到较佳值。

对于冷水机组变水量运行的要求,目前许多冷水机组生产厂家并没有提出太多的异议,有的厂家资料还给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水流速可以在1。

07~3.66m/s之间变化的数据。

当供水温度低于5。

6℃时,蒸发器内水流速最低值为1.45m/s,相当于最小流量在额定流量的28%~40%之间.为了安全起见,要求运行时冷水机组的流量不得小于其最小流量,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机组冷水进、出水管口之间设压差控制器,当流量减小、压差降低到整定值时,冷水机组自动停机。

通常国产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压差整定值为10kPa,按蒸发器总阻力在50~100kPa之间变化来计算,对应于10kPa整定值时的最小流量应在额定流量的31.6%~44。

7%之间变化.因此,冷水机组运行时,要求的流量下限必须高于压差保护所对应的最小流量,否则不起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出现局部冰冻.从使用上来看,蒸发器流量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合理的。

过大会对管道造成冲刷侵蚀,过小会使传热管内流态变成层流而影响冷水机组性能并有可能增加结垢速度.综上所述,将冷水机组的下限流量定为其额定流量的50%~60%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下限流量越小,水泵的运行能耗越小,但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且系统综合能耗也可能并不完全如此(与冷水机组的类型甚至不同的厂家品牌等因素有关)。

在冷水机组的运行过程中,其供冷量应满足下式:Q=cΔtG(1)式中Q为制冷量;c为比热容;Δt为水温差;G为流量.在通常的空调水系统中,冷水机组都是定流量运行的.即式(1)中G是一定的,c为常数,因此冷水机组的供冷量只与水温差有关,所以离心式、螺杆式和吸收式冷水机组才能设计成固定的出水温度以调节供冷量。

定速离心机主要采用导流叶片调节,蒸汽或热水吸收式机组则根据负荷的变化调节热媒流量,变速离心机在负荷变化的全过程中同时调节压缩机转速与导流叶片(分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方式),直燃机则是由燃烧器追踪高压发生器温度,同时调节溶液泵转速使溶液的循环量始终随负荷变化,后两者的特点都是在负荷变化过程中调节两个参数(或设备),目的都是为了减少能耗。

总的来看,上述冷水机组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负荷侧需冷量的变化,保持出水温度不变,调节容量.从空调水系统本身来看,由于大多数表冷器具有非线性热工特性,使得当供水量减少时冷水温差通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果要冷水机组处于变流量工况下运行,进出机组的水温差和水流量都将发生变化。

这时,必须根据实时的温差和流量来计算实时的冷量需求以控制冷水机组制冷量。

如果还是按照前述的定流量方式通过机组出水温度来调节供冷量,将与实际需求无法对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制冷量控制的不稳定.另外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变流量冷水机组运行时其油冷却器的冷却。

一般油冷却器的出口油温为30~45℃,通常采用冷水进行冷却。

当负荷减少时,对于机组定流量运行来说,油冷却器的冷却是有保证的(水量恒定);但如果机组采用变流量方式运行,则必须向制造厂商提出保证油冷却器冷却水量的要求,因为不论供冷量大小,油冷却器的发热量基本上变化不大。

当其冷却水量无法保证时,油冷却器应采用冷媒冷却的方式。

1一次泵系统中冷水机组变流量控制方案1。

1负荷侧的冷量与流量特性表冷器供冷量通常通过电动两通阀自动控制。

当空气处理机组在定风量方式下运行时,随着需冷量的减少,电动两通阀将自动关小,从而减少流过的水量,但同时表冷器水温差将加大.当空气处理机组变风量运行时,通常前半程由送风温度控制电动两通阀,通过室温控制末端装置的风量来达到对风机总送风量的控制;当送风量降至下限时(后半程),则由回风(或室温)直接控制电动两通阀。

在工程中,也有一些没有设置末端装置的变风量系统,其控制方式通常是前半程由室温直接控制风机风量,后半程与定风量系统相同.对于风机盘管而言,其两通电动阀通常采用位式控制模式,打开时为设计流量,关闭时流量为零。

在一个大工程中,可能有上述多种空调风系统形式并存,其对水系统总冷量与流量特性的综合作用大致有3种情况,如图2所示.图2中曲线1反映空气处理机组全部采用定风量方式运行的情况,曲线3反映多种风系统并存且定风量系统占较小比例的情况,曲线2表示冷量与水流量呈线性关系。

图2空调水系统特性在图1b系统中,假定冷水泵可以进行变速运行,冷水机组与冷水泵一一对应设置,冷水机组与冷水泵的运行台数控制也一一对应,那么对于节能来说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特性曲线不同,采用的控制方式不同,对系统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1。

2冷量与水流量特性为曲线1时,冷水机组和水泵台数的控制假定采用总供水流量Gz来控制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以3台泵为例,通常以总流量的1/3,2/3作为台数转换的流量点,即:33%Gz,66%Gz,考虑控制的滞留区(主要是防止设备在该点频繁动作)为8%Gz,则各转换点的动作下限为:25%Gz,58%Gz。

因此,确定台数控制的方式为:a)增加流量(运行台数增加)的过程中,0〈G≤33%Gz时,1台机组运行;33%Gz〈G≤66%Gz时,2台机组运行;G>66% Gz时,3台机组运行。

b)减少流量(运行台数减少)的过程中,G>58%Gz时,3台机组运行;25%Gz 〈G≤58%Gz时,2台机组运行;0<G≤25%时,1台机组运行.上述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

图3设备运行台数控制过程示意图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当流量下降至58%Gz时,系统的需冷量远大于2台冷水机组的额定供冷量(66%Gz),如果这时停止1台机组运行会造成供冷量不足,其结果是供水温度升高,表冷器冷却能力下降,必然要求开大与表冷器相连接的电动两通阀,从而导致用户侧水系统压差下降而要求提高正在运行的2台冷水泵的转速。

这时变成了一个增加流量过程,当这2台泵流量超过额定流量(由于电动两通阀的不断开大,系统阻力降至设计值之下是完全可能的)时,系统总流量已超过66%Gz,此时需要启动第3台机组,这时刚停运的机组又重新启动,频繁的启停显然不利于设备稳定的工作且容易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这时必须根据冷量来控制设备的运行台数。

当流量下降至58%Gz时,由于用户侧的需冷量远大于2台冷水机组的额定供冷量,因此冷水机组不能停止运行.同时,由于流量已降至冷水机组的下限流量值,故此时水泵不宜再降低转速,因而这时冷水机组只能定流量运行,同时应通过压差旁通阀使多余的水流量旁通,直到用户侧的需冷量下降至58%时(图2中对应的用户侧的供水总流量为33%Gz,此时水泵的总流量仍然为58%Gz),才停止1台机组及相应的水泵.之后,逐渐关闭压差旁通阀以使得用户侧供水总流量达到33%Gz的要求.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1。

3冷量与流量特性为曲线3时,冷水机组和水泵台数的控制由图2可知,当用户侧的需冷量减少至58%时,用户侧需要的流量大约为73%Gz,大于2台泵的额定供水量。

如果这时用冷量来作为机组台数控制的依据,则停止1台机组和相应的水泵后,会导致总供水量不足。

尽管表冷器所配的电动两通阀会开大,要求增加供水流量,但此时正在运行的2台水泵流量已经达到额定值,电动两通阀的开大只会使系统水阻力降低而导致水泵的工作点向低扬程、大流量方向移动(右移),严重时可能造成水泵电机过载而发生事故。

因此,与曲线1的情况相反,这时应采用流量来控制运行台数。

只有当系统需要的流量降至58%Gz 时(图2中,此时对应的系统需冷量为45%),才能停止1台机组和相应水泵的运行。

2台向1台转换过程以此类推。

对于曲线2的情况,由于冷量与流量的关系呈线性特性,因此无论用冷量还是流量方式来控制设备的运行台数都是可行的.1.4水泵的转速控制前面已述,水泵的启停台数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

对于水泵的转速,通常的思路是根据用户侧水路的压差通过变频器来进行调节.从理论上讲,水泵流量的变化与频率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但在实测中发现,由于水泵出口止回阀的作用,在低流量时,二者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随频率的降低越来越向下弯曲,尤其是低转速时此点更为突出.变频器的最大频率一般不应超过额定频率的10%(55Hz),最小频率则与冷水机组的类型和水系统的要求有关,即使同一冷水机组在不同应用场所时其流量调节下限也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流量的变化范围为50%Gz~100%Gz,此范围内流量与频率的变化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因此流量降为50%Gz时,对应的水泵变频器频率近似为25Hz。

同时,变频器在低负荷时的效率将下降,也不宜无限制地扩大频率变化范围,只要能满足流量调节的变化范围即可。

水泵转速调节通常采用压差控制.假定部分负荷率为qi,相应负荷率下全年运转时间百分数为t i。

以国内某地夏季空调分布规律(见表1)并结合图2中的曲线1,2,3来进行分析。

表1某建筑空调负荷分布规律对于曲线1,流量变化到下限值50%Gz~60%Gz时,冷量变化至额定值的75%~80%。

由表1可算出,水泵低负荷运转的总时间比例为35.3%~21。

4%,流量调节下限越大和曲线1越向上凸,这个时间比例就越小,由此带来的水泵变速总的节能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在此情况下,是否采用水泵变速控制方案应进行较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

也许采用冷水大温差供、回水方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也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如果是曲线2,流量下限为50%Gz~60%Gz时,冷量也变化至额定值的50% ~60%,由表1可算出低负荷运转的总时间比例为70。

8%~55。

4%,节能效果明显高于前者。

对于曲线3,流量下限为50%Gz~60%Gz时,冷量已低于额定值的50%~60%,由表1可算出低负荷运转的总时间超过了70%,是节能效果最好的.在图2中,3台冷水机组在运转过程中,如果流量已降至50%Gz~60%Gz,当负荷继续下降时,就不能再调节水量.流量调节的下限信号发出后,冷水机组由变流量运转转换成定流量运行,必须停止采用用户侧供、回水压差来控制水泵变速的方式,而改用压差控制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电动两通阀,同时恢复采用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容量控制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