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必修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必修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ac283dfbf61fb7360b4c65f8.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学习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10月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2、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原因: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阅读并回答P113“学思之窗”问题。
〗进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访华,双方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毁约)。
④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原因: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进程:年日本首相访华,双方正式建交。
4、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二、新时期的中国外交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
②战争的根源是霸权主义(美苏均衡牵制);和平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③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与。
(2)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重视维和(2)促进裁军(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思考:中国为何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多边外交?(①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②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③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4e2716054b35eefdc9d33313.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高考要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知识梳理】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由于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日益提高。
(3)广大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2)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影响:(1)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表明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巨变,中国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调整原因: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
2、外交目标:反对,维护世界和平。
3、重大建树:(1)积极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加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活动。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开会,各国签署了《》。
该组织的性质是:以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以及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国在会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疑难分析】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的由新中国政府接替。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哪些新发展?(1)首要目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2f0f5acc9ec3d5bbfd0a7410.png)
50
51
47 34 24 10
材料一:
支持票 40 30
历届联大讨论恢 复中国在联合国 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的票数
20
10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
(年份)
材料二、 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科技成就
1964
1967 1968 1970
年 我 国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年 我 国 第 一 颗 氢 弹
5.“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 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 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C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4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 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 月 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月
拓展延伸:古今中国对外关系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最初一边倒向社会主义 阵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一系列重 大突破;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 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0年代
基础
同17国建交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342d8ad56f1aff00bed51e48.png)
科恩-中美关系的破冰人物
格伦· 科恩(英语:Glenn Cowan,1952年8月 25日-2004年4月6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 他不仅球技好,更重要的是在乒乓外交事件中促 进中美冰封二十年的外交关系重新解冻,并成为 首批到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他也是美方 的代表。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举行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周恩来召集多名中国球手,要他们接触多个 国家的球手,并希望他们可以邀请他们到中国去。 而在第一天,当中国乒乓球队乘巴士时,美国运 动员科恩上来乘车。这时,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 动和他握手和谈天数句,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的 织锦给他。这个细节立刻成为轰动的新闻。 1971年4月6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比赛闭幕 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4月7日,美国国务院 向白宫报告。美国总统尼克森得知这个消息后, 立即同意中国的邀请。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科恩抵 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进入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美国人。4月14日,中国乒乓球队到 美国访问。 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2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 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基辛格访华 1971.7
为了继续对苏联施加外交压力,在1971年7月和10月, 基辛格两度秘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周恩来协商, 并负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这为1972年尼克松破冰 之旅的中美高峰会议铺路以及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 了基石,结束了中美两国间23年的敌对与隔阂,从而 完成了战略性的外交政策转变。 今天,基辛格常被中国领导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 友”。他和周恩来的会谈极度保密,而最近解密的文 件显示会谈内容主要着重于台湾问题。基辛格的外交 对两国的经济文化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在1979年美国 放弃承认中华民国,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课件9: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9: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3db292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e.png)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 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 弃权。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 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 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左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国大会会场。
“中国人来了”
1971年11月8日,《时代》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 :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 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尼
克 1979年1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
松
访 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举行的招待会上祝酒, 华 庆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过程 1971 乒乓外交 1971 基辛格访华 1972 尼克松访华(开始) 1979 中美建交(正式)
李连杰
“美国人来了” 尼克松:“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 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 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周恩来: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 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
1.主要原因 外部条件: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国家利益: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 2.过程 1972 田中角荣访华、建交
1972年中日复交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基点从意识形态、阵营政治转 到了和平友好和经贸关系上来。1979年12月,大平正芳首相决定对 中国提供以日元贷款为主的政府开发援助(ODA) 资金。其决策动机 包括:第一,促进中国成为更加开放的邻国;第二,促进日中经贸 关系;第三,对放弃战争赔偿的中国报答。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从此,“上海五 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b7c2a7cd84254b35eefd34ec.png)
中国的国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整个60年代,“反两霸”是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 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这个时期新中国的外交战略被 形象地喻为“两个拳头打人”。这是建国后中国外交 战略的第一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
基辛格访华
基辛格访华
横跨太平洋的握手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邓小平访问美国
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应邀访华, 上午抵达北京。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等到机场 迎接田中一行。
80年代中日关系搞得好,中国政策起了很大作用, 邓小平文献里还有他曾经讲过一句话:“两国关系 的基础应该建立在本国的战略利益上,也照顾对方 的战略利益,不要去计较那些历史恩怨,不要计较 社会制度。”
仔细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可以知道,他始 终认为民主只是领导人的一种领导方法和艺术,而 非制度和法律。 但是,也有证据表明,毛泽东私下里并非没有 另外的想法,在斯大林被全盘否定时,他对党的一 些领导人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这样 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 这一细节表明,毛泽东已经意识到民主不仅是思想 方法问题,而且是一种制度?但没有后续表述。
日本有对中国有负罪感,8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高潮,毛 主席、周总理对日本也很友好,所以日本人更感激了, 80%—90%的日本人还是热爱中国的。
1970年首次在大阪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得到的钱成立 了基金会,专门支援国外的日本研究,比如规定这一年 给某国一个项目1000万,第二年暂停发放,第三年继续。 日本对我们国家例外,头一年1200万,第二年还是1200 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 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中美之间长期的紧张关系 ②尼克松访华和两国关系正常化 2. 中日关系正常化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3.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课件2: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2: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edb9d6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9.png)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美苏争霸需要 ④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中国在维黎和巴部在嫩队刚执出赴果行征黎(金任巴)务嫩维维和和
胡锦涛会见安南 强调中国将加强国际多边机制
2000.9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首次首脑会晤(美国, 纽约,华尔道夫饭店)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 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 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 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 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的政策,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 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 到恢复。
探究二: 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1996年9月,钱其琛副总 理兼外长在纽约联合国总 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 约
上海APEC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互信求安全 互利求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 斯坦6国总理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历史的瞬间
乔的笑
永恒的记忆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 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 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 大厦的玻璃!”
第24课_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_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02c565e2f8c75fbfc77db2e0.png)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过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对于中国:打破美国的孤立政策、 (3)意义 可以更多参与国际事务 对于世界:支持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增强
“目前中美关 系处于30多年来 最好时期。” —(美)鲍威尔
· 尼克松在其对国会所作的对华政策报告中说: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 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 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 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 的。”他讲这番话的 主要目的 是( ) A赞扬中华民族的伟大 B 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C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D 主张与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改善(学案76页)
(1)从美国来看: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国内经济衰退
(2)从中国来看:
利于改善国际地位 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阶段 1971.4
事
件
意
义
美乒乓球队访华 (试探)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1、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的恢复
为什么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联合国是1945年二战后成立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的国际组织,在它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 献。
为什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 1971年才能恢复?
基础演练:第9题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阶段 1971.4
事
件
意
义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fd9489fed5bbfd0a7956738a.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过程与方法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一张图片: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要求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的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件大事?学生回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总结:大家知道,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自建国以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外交问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70年代后,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开始出现新局面。
其中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除此之外,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
36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36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7f76e609844769eae009edae.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标要求】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和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教学要点:①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教学要点: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②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③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④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教学要点: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1、导入设计教材引言图片,激发形式兴趣。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bd8ae463b84ae45c3b358cac.png)
3、《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A.使中美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使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使中美结成了反苏统一战线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 的利益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 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 世纪 70 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 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起 着重要作用
1984.4.28.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里根总统。
1989年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访问中国
1999.4.6—14.朱镕基总理应克林顿 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 上海科技馆迎接美国总统布什
2002年2月22日,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北 京清华大学会见美国国: 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中国: 对付来自苏的威胁 解决台湾问题需要
B、过程:
1971.4.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 1771.7.基辛格访华 1972.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乒乓球球队游览长城,在长城合影留念
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 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新中国 成立后高级领导人的首次访美。
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
美国副总统布什受里根总统的委托,於1982年5月访问中国, 经反覆谈判,中美两国在1982年8月17日就解决售武问题发表联 合公报。承诺最终解决军售问题。
4、外交关系的新局面
到2002年与中国建交的已有165个主权国家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93c98204ff00bed5b9f31d34.png)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④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活动:1980年,中国恢复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2001年,中 国加入WTO。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意义 (1)对中美日: 结束对抗,促进共同发展; (2)对中国: 政治:推动其它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出现新的建交热潮;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 局被打破了;有利于改善国际地位;有利于 解决台湾问题。 经济:有利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 于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对亚太及世界:
成就(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2.过程:
(1)“乒乓外交” 1971年4月。
“小球转动大球” 打开中美两国人民 友好交往大门
成就(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2.过程: (2)旋风之旅 基辛格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 访华。随后 两国同时发 表公告,宣 布美国总统 尼克松将访 问中国。
成就(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2.过程: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 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璃“被华 !震西潇 外 ”碎方洒 了媒而交 议体豪部 会描放副 大述的部 厦为大长 的:笑乔 玻 ,冠
尴尬的台湾代表退场
成就(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70年代初,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诉求
①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 ②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军事); ③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政治); ④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 ⑤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现代化建设。。 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力增强; 美国: ②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军事); ④陷入侵越战争泥潭,消耗实力(军事); ⑤经济衰退,陷入“滞涨”。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a15baa0b7cd184254b353557.png)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活跃在地区组织中(APEC) 活跃在地区组织中(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
A.建国初: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遏制中国 建国初: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建国初 遏制中国
B.72年缓和、79年建交 年缓和、 年建交 年建交——团结中国 年缓和 团结中国
C.新时期:有合作有对立,时好时坏——双方共赢 新时期:有合作有对立,时好时坏 新时期 双方共赢
切块三、 切块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
学习内容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课标解读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单元总结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课堂评价
研习 拓展 归纳
切块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研习
频视资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这一 频视资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 史实是( 在联合国( 届大会上, 史实是( 1971 )年,在联合国( 26 )届大会上,否定了美国提出 通过了( 23国 的(“双重代表权案 ),通过了(阿尔巴尼亚 ”),通过了 )、(阿尔及利亚)等23国 的提案,得以实现的。 的提案,得以实现的。其中支持的票主要是 ( 发展中 )国家。 国家。
“和则两利” ……… 和则两利”
切块二中美、 切块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拓展1
中美关系的 现状如何呢? 现状如何呢 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
最大障碍是什么? 最大障碍是什么?
对立、 对立、摩擦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286dc187680203d8ce2f249d.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正取良好的国家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而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及影响。
2.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毛泽东把它形象的概括为?2、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了那些外交成就?【导入新课】出示照片《乔的笑》师:照片上的人笑的很豪放,是在开怀大笑。
这个人是当时中国为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看到这幅照片后,我想给这幅照片起个名字,希望这个名字能够把乔的笑所表达的情感体现出来,可是我只完成了一半:——的笑因为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他这么高兴,所以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学完24课的第一个问题后,我们能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预习问题】1、联合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1945年10月在纽约诞生)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美国)3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联合国的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又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课件7: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7: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c2286c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2.png)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以来美国遏制 中国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1971年周恩来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 率领的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周恩来会见基辛格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 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 25年没有交往了啊。”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 部队首批60名官兵
江泽民与联合 国秘书长安南
在东帝汶维和的中国警察
1996年9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纽约联 合国总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 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 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 家的总统尼克松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 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 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正常化。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并出席 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1.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主要原因) (2)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3)美国遏止中国战略的失败和霸权主义的衰落 2.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26届联大)
3.中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也是美国孤立中 国外交政策的失败 (2)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打破 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来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课件6: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6: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f4da12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b.png)
3.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 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
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
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三原则:
• 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 • 废除“共同防御条约” • 从台湾撤军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思考: 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意义: • 这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事业的重 大胜利 • 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 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 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为应对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为解决台湾问题
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影响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 国家利益 • 国家力量 • 意识形态 • 国际、国内形势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情况: 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1978年, 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于中国: 揭开了中国与美日两国历史的新篇章,有 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于世界: 有利于三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 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 建设,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是当 今时代的主题
必修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必修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d05fe11bf12d2af90242e6b2.png)
为什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会失去呢?
建国初期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பைடு நூலகம்
1、联合国席位恢复的原因:
20C70S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阶 段 事 件 意 义
1971.4
“乒乓外交”
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1972.2 《中美联合公报》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联合国维和行动:
在刚果(金)维和
出征 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上海亚太经合会议(APEC会议): 上海共识: 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共同繁荣 上海APEC会议(2001)
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 平等、协商、 会徽(sco) 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
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谢谢大家!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发展的最 大障碍是什么?
台湾问题 南海问题
中日关系发展的最 大障碍是什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23922b95ddccda38366bafa3.png)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921.9.908:01:2008:01:20September 9,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上午8时1分20秒08:01:2021.9.9
-10-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中国应对苏联的威 胁,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故A、C、D三 项说法正确;日本战后一直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B项说法错误。
答案:B 点拨 中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考虑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善中国的 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 国统一。
-14-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解析:由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来看,我国一直推行无敌国外交, 采取不结盟政策,排除A项;根据图中“亚欧经济合作组织”,可知我国 的外交不仅局限于亚太地区,排除B项;“和平鸽”战略中没有涉及联 合国,排除C项;根据图中亚欧、亚太、亚洲,可知“和平鸽”战略主要 致力于开展新型的区域合作,故本题选D项。
-8-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问题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及国际关系产生 1 了哪些影响?
(1)对中国: ①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 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②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2)对国际关系: 中美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维护中美两国人民的利 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的局势,对建立 新的国际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⑴1971年10月,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众多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及中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⑵1972年2月,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的情况下,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确立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结束了两国二十多年对抗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成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形势转变的关键,为实现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⑶1979年,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中美正式建交。
⑷1972年,在中美关系改善的情况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交,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背景: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
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表现:⑴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
的多边外交;⑵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如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上海共识”,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如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确立了“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合作”的原则,对加强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表现在:⑴建国初,将该政策灵活运用为“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⑵新时期,我国对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如①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③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60年代:⑴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⑵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交;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⑷1954年,我国第一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⑸1955年,我国参
加了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许多亚非国家与我国建交。
20世纪70年代: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及中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⑵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⑶1972年,实现了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交,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