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课件
n 高龄孕妇 n 妊高症 n 、、、、、、
13
胎儿因素
n 双胎或多胎 n 胎儿宫内窘迫 (有20%~40%的脑瘫是宫内缺氧造成) n 脐带绕颈 n 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
14
遗传因素
n 如家族中有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病人和其 他基因遗传学因素
15
2、出生时因素
n 新生儿窒息 n 产伤
16
新生儿窒息
31
(三)肌力低、肌张力异常
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增高或不稳定
32
(四)反射异常:
n 包括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 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33
辅助检查
(一)脑性瘫痪的诊断直接相关检查 (二)脑瘫合并症的相关检查
34
(一)脑性瘫痪的诊断直接相关检查
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I和CT):为最有力的证 据支持。鉴于MR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 因学诊断上优于CT。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 持。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见诊 断程序)。由于不好解释的脑梗塞常在脑瘫 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检查 凝血机制。
35
(二)脑瘫合并症的相关检查
1. 脑电图(EEG):当合并有癫痫发作时进行 EEG检查。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 检查项目。
4、共济失调型: 以小脑受损为主;
5、肌张力低下型: 6、混合型: 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
症型。
4
按瘫痪部位分型:
1、单瘫: 单个肢体受累; 2、双瘫: 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3、三肢瘫: 三个肢体受累; 4、偏瘫: 半侧肢体受累; 5、四肢瘫: 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7
n Vojta姿势反射异常是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客 观指标。

(推荐下载)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PPT演示课件

(推荐下载)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PPT演示课件

24
早期诊断4
姿势异常(1) 肌张力低下的姿势
• 蛙状姿势 :躯干、大腿、小腿紧
贴床面,无论仰卧位、俯卧位、坐
位都如青蛙。 • W字姿势:上肢或下肢屈曲少动,紧贴床面,形 如W字。 • 折刀姿势:使小儿坐位时,头颈、躯干、下颌抵 床,口与足相接,四肢无力,行如折刀状。(坐 位全前倾)。
25
• 倒U字姿势:水平托起时,躯干上凸,头和四肢下垂,
正常小儿4个月抬头可达45~90
度。
• (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 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 (12)不能伸手抓物 正常小儿4~5个月可伸手抓物。
11
早期诊断2
早期症状
(2)
• 佳木斯医学院总结不同时期的最常见和最有意义的症状:
• 新生儿期:痉挛发作,哺乳困难,哭声微弱,moro反射 减弱,自发运动减少,易惊,好打挺。 • 1~3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持续哭闹,手紧握,不哭。 • 4~5个月:不伸手抓物。
9
•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 (6)固定姿势 • (7)不笑 • (8)手握拳 如角弓反张,蛙位姿势,倒U字形。 4个月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有意义。 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时不能大笑。
•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 往提示有锥体外系损伤。
10
• (10)头不稳定
是独坐 的开始阶段,7个月可以直腰独坐 及坐
位自由玩,如7个月不能独坐,可考虑脑瘫、
智力低下、肌病等。 • (6)不能扶站 正常婴儿8个月即可扶站,如 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到10个月不能扶站,有意义。 • (7)不会与人再见
15
• (8)使用脚尖站立
4~5个月婴儿可用脚尖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项PPT课件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项PPT课件
第3页/共75页
•如果婴儿已明确存在姿势和运动 异常,绝大多数可证实肌张力、 反射异常也存在。
第4页/共75页
•因此脑瘫的早期诊断,首先是观察自发姿势 运动异常及引出姿势运动反应异常,然后再 检查是否其他两个方面(肌张力、反射)异 常也存在,如果四个方面异常均存在,又符 合脑瘫诊断的条件,即可诊断脑瘫。
第72页/共75页
内收角 1-3月 4-6月 7-9月
腘窝角 1-3月 4-6月 7-9月
足背屈角
正常 轻度异常 明显异常
≥40 ≥70 ≥100
20-30 50-60 80-90
≤20或无阻力 ≤500-80 90-100
≤60或无阻力 ≤70或无阻力 ≤80或无阻力
第68页/共75页
•独坐的保护性支撑及保护性的降落伞反应出 现较晚,异常对早期诊断意义较小
第69页/共75页
鲍秀兰教授引进并修改的0-1岁52项,是全 面检测婴儿神经运动状况的方法。本15项突 出自发姿势运动异常的观察及用变换体位的 方法引出姿势运动异常,肌张力检查中增加 了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并提出肢体肌张力 检查的5个角均有快轻、慢重之分,
•1.2.2 内收角 仰卧,握两膝保持 下肢伸直,向两侧轻而较快地展 开双下肢,刚有抵抗时两大腿间 夹角为内收肌快轻角,内收肌 ( 位于股部内侧深层的肌肉。) 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小。包括 本项及以下3项,慢 第45页/共75页 重角检测方法
第46页/共75页
•1.2.3 腘窝角 仰卧,骨盆不离开台面,屈大 腿呈膝胸位,轻而较快地展开小腿刚有抵抗 时,大、小腿间夹角为腘窝快轻角,腘绳肌 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小。 •图20
≤80
90-100
第73页/共75页
≥110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等表现异常。
小儿脑瘫的典型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
小儿脑瘫的典型表现之一是运动发育落后,如3 个月不会抬头、6个月不会翻身等。
肌张力异常
小儿脑瘫的典型表现之二是肌张力异常,常常表 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影响小儿的正常运动。
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典型表现之三是姿势异常,如身体重 心不稳、肢体不协调等。
小儿脑瘫的特殊表现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基础知识 • 临床表现 • 治疗与康复
01
基础知识
小儿脑瘫的基本定义
小儿脑瘫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性疾病。 通常在出生后或婴幼儿时期发病,影响孩子的运动、姿势和神经发育。
小儿脑瘫的主要症状
运动障碍
表现为肌张力高、肌肉无力、不协 调等。
姿势异常
物理治疗
包括按摩、体位疗法、功能性 电刺激等疗
对于某些严重畸形或神经损伤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
在小儿脑瘫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抚触、被动运动 等。
技能训练
针对小儿脑瘫所影响的不同技能进行训练,如姿势控制、步行、 语言等。
社交和心理支持
3
根据不同分类分级,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康 复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
02
临床表现
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
身体僵硬
01
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之一是身体僵硬,尤其是肌肉和关节的灵
活性降低。
身体姿势异常
02
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之二是身体姿势异常,如头部和身体常常
呈过度伸展或屈曲状态。
反射异常
03
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之三是反射异常,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

脑瘫儿早期诊断课件

脑瘫儿早期诊断课件

姿势异常,如头颈后仰、四肢内收等
诊断流程
询问病史:了解患儿出生 时情况、生长发育情况、 家族史等
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 脑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基因检测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运 动、语言、认知、社交等 方面的表现
综合评估:根据病史、体格 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 评估患儿是否存在脑瘫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和支持
04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病情
变化和康复效果
孕期预防
01
孕期检查:定期 进行产检,及时
发现胎儿异常
02
孕期营养:合 理饮食,保证
营养均衡
03
孕期运动:适 当进行孕期运 动,增强体质
04
孕期用药:谨慎 用药,避免药物
对胎儿的影响
产后预防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
良嗜好
0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
03
保持良好的饮食营养,
避免营养不良、贫血
等不良状况
04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避免过度劳累、失眠
等不良现象
家庭预防
01
孕期保健: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接
触有害物质
02
孕期检查:定期进行
产检,及时发现胎儿
异常
03
产后护理:注意新生
儿的护理,避免感染
和缺氧
04
节活动度等
观察婴儿的智力发 育情况,如认知、
语言、社交等
观察婴儿的运动发 育情况,如抬头、
翻身、坐立等
观察婴儿的姿势, 如头颈、躯干、四
肢等
诊断标准
01

脑瘫儿的早期诊断ppt课件

脑瘫儿的早期诊断ppt课件

n 小婴儿神经系统在解剖上、功能极不成熟,新生 儿神经系统功能相当大部分由脑干和脊髓控制, 如婴儿期的反射,如拥抱、握持、踏步、放置等
均代表不受高级大脑的约束的原始神经功能释放。 是皮质下中枢统合的一种未成熟的运动形式。产 前或围产期所造成的脑损伤在新生儿期并不显著, 当小儿逐渐成熟而具有更复杂行为时才逐渐表现。
脑瘫儿的早期发现
n 看到脑瘫儿的一些现状,确实是很让人震 惊,这些孩子自己的人生是非常艰难的, 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重的负担。
n 小儿在二岁以内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 高速期,其修复能力非常强,很多脑瘫儿 如果在早期给予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是可 以回归到正常儿童的主流中,只是由于我 们的家长和我们有的的医务人员没有足够 的警觉,往往给一些孩子造成终生的遗憾。
第4相:9-12个月
异常反应:较正常反应相有3个月以上的延迟
1)有头过度弯曲,或角弓反张 2)两下肢硬直伸展。呈棒状拉起 3)头脊曲,四肢硬性屈曲 4)两下肢过度抬高,躯干震颤
Vojta姿势反射:俯卧位悬垂反射
出发姿势:俯卧位 诱 发:以手掌支撑婴儿胸腹部,水平托起。
n 脑瘫儿的早期诊断有时是很困难的 n 三个月以前发现问题是超早期诊断
n 六个月以前是早期诊断
n 探讨婴幼儿发育障碍问题,必须首先要 掌握正常发育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 地诊断和评价。
所有的脑瘫儿比正常儿要晚达到发育的指标 脑瘫的诊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发育的诊断
临床常用检查
n 新生儿20项测评 (NBNA) n 52项神经运动检查,用于临床检查,有利
于早期的诊断 n "Vojta7种姿势反射检查可早期发现
Vojta姿势反射:拉起反射
出发姿势:仰卧位,头正中。 诱发:检查者以拇指伸入婴儿手掌,其余4 指握住腕部 (不要触碰手背) ,将小儿从 床上提起,使躯干与床成45度角。

小儿脑瘫早期发现及诊治课件

小儿脑瘫早期发现及诊治课件
功能评估
采用儿童神经发育评估量表等方法评估患儿功能 情况。
提高预后效果的干预措施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 语疗法等,可改善患儿的功能
状况。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及症状给予相应药物 进行治疗,可改善预后。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脑瘫可采取手 术治疗,如肌腱松解术、矫形
手术等。
家庭康复指导
肌肉力量及协调性有无异常
步态是否稳定、协调
语言及交流能力是否正常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及MRI检查脑结构 是否异常
脑组织是否存在缺氧 性改变
脑室及脑池是否扩大 或变形
神经电生理检查
EEG检查脑电波有无异常 SEP检查脑神经传导速度是否正常
EMG检查肌肉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04
治疗与干预
物理治疗
01
02
社区资源与服务利用
社区康复资源
社区活动参与
了解当地社区的康复资源,包括康复 中心、康复医生、治疗师等,以便为 患儿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 患儿家庭交流、分享经验,增强社会 归属感。
政策支持
了解相关政策,如医疗保险、残疾人 福利等,为患儿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 和帮助。
06
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07
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脑瘫病因学研究进展
遗传因素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脑瘫的遗传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 现了一些与脑瘫发病相关的基因和突变位点,为从源头上 预防和治疗脑瘫提供了新的思路。
环境因素研究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对脑瘫的发生发展也起着重要 作用。研究环境因素对脑瘫的影响及其与遗传因素的相互 作用,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脑瘫的发病机制。

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与治疗PPT

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肌 电图等,了解 脑部神经功能
情况
基因检测:了 解是否存在遗 传因素导致的
脑性瘫痪
实验室检查: 如血液、尿液、 脑脊液等,了 解是否存在感 染、代谢等疾
病因素
康复评估:了 解患儿的运动、 语言、认知等 方面的功能情 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治疗
方案
鉴别诊断
脑损伤:脑损伤可能导致小儿脑性瘫痪,需要与脑性瘫痪进行鉴别诊断

言语治疗:通 过语言训练和 沟通技巧训练 提高语言能力
职业治疗:通 过日常生活技 能训练提高生
活自理能力
心理治疗:通 过心理咨询和 治疗帮助患者 适应疾病和改
善心理状态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改善脑瘫儿童的运 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类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 切断术、脑瘫矫形手术等
手术适应症:适合于病情较重、 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
孕期保健:定期产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 高糖食物
避免感染:孕期避免接触病毒、细菌等感染 源
避免早产: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可能 导致早产的因素
避免缺氧:孕期避免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 如高原地区、密闭空间等
避免外伤:孕期避免受到外伤,如跌倒、撞 击等
预防重点人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 时作息、合理饮食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鼓 励孩子、给予关爱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视力 检查、听力检查等
小儿脑性瘫痪的 预后
预后影响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越严重, 预后越差
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预后较好
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预后较好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预后影 响较大,支持越多,预后越好

《小儿脑瘫的症状》课件

《小儿脑瘫的症状》课件
医生会检查孩子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平衡感和 反应能力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脑瘫的迹象。
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和肌电图可以检测脑和肌肉的功能状态 ,有助于诊断和分类脑瘫。
ABCD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CT或MRI可以检测脑部的结构异常,有助于 确诊脑瘫。
血液检查
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先天 性代谢疾病。
脑瘫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早期,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耐心与积极配合
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按照治疗方案进行。
生活护理
除了专业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训练也非常重要,家长应积极 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
心理支持
脑瘫可能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心理压力,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2023
PART 05
如何预防小儿脑瘫
REPORTING
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
通过定期产检可以及时发 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合理饮食
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 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包括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等。
避免孕期并发症
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 压、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 胎儿的脑发育,应尽量避 免。
等。
认知和行为问题
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认知和行 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 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
学习和社交能力受限
脑瘫患儿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可 能受限,表现为学习困难、社 交障碍等。
骨骼和关节畸形
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骨骼和关 节畸形,如脊柱侧弯、关节脱
位等。
晚期症状
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随着病情的发展,脑瘫患儿可能会出 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影响运动功 能。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

02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运动发育落后
小儿脑瘫患儿在抬头、坐、爬、站、走等粗大运动 方面发育落后,以及精细运动如抓握和放手等动作 发育落后。
肌张力异常
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紧张度过高或 过低,影响关节的屈伸和活动的灵活性。
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的姿势异常,表现为姿势稳定性差,容易 摔倒或无法保持平衡。
感知和认知障碍
感知觉障碍
脑瘫患儿的感知觉障碍,表现 为对疼痛、温度、触觉等感觉 刺激不敏感或过度敏感。
认知发展延迟
脑瘫患儿的认知发展延迟,表 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 、思维迟缓等。
学习困难
脑瘫患儿的学习困难,表现为 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不足等 。
情绪和行为问题
02
01
03
情绪不稳定
脑瘫患儿的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怒、焦虑、抑郁等 。
语言和交流障碍
80%
语言发育迟缓
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迟缓,表现 为说话晚、发音不清、语言表达 能力差。
100%
交流障碍
脑瘫患儿的交流障碍,表现为对 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缺乏表情、 不理解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信号 等。
80%
口面部肌肉障碍
脑瘫患儿的口面部肌肉障碍,表 现为咀嚼和吞咽困难、流口水、 发音不清等。
言语疗法主要针对语言 障碍的康复,通过语言 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表 达能力。
家庭康复和护理
家庭康复和护理是小儿脑性瘫 痪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 长需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过程 。
家庭康复包括家庭运动训练、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家长需 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训练。
家庭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日常 卫生护理等,家长需关注患儿 的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活 环境。

小儿脑瘫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小儿脑瘫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手术治疗的风险
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问题等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04
小儿脑瘫的护理与康复训练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家庭护理与日常照顾
日常生活护理
保持患儿生活环境整洁、 舒适,定期更换衣物和床 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
社会支持
加强社会对脑瘫患儿及其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建 立健全的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效果和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02小儿脑瘫的 Nhomakorabea断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小儿脑瘫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病史 进行综合评估。
诊断流程
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诊断,包括 初步评估、详细病史采集、体格 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步骤。
诊断方法与工具
和表达能力。
认知康复
通过游戏、教育等方式 ,提高患儿注意力、记
忆力和思维能力。
心理康复
关注患儿心理健康,给 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其
建立自信心。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持之以恒
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 应耐心引导患儿积极参与。
适度训练
根据患儿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 ,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
定期评估
定期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宝宝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跟踪
对脑瘫患儿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关注其生长发育、康复进展和社会 适应能力,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

《小儿脑瘫》课件

《小儿脑瘫》课件
评估工具与量表评估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小儿脑性瘫痪查房ppt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查房ppt课件

症状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 语言、运动和姿势发育均受影响。
详细描述
同时存在肌肉张力增加和肌肉松弛无力 的表现。
03
治疗方法与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癫痫药物、抗痉挛药物、营养脑神经药物等,应根据患儿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其功能恢复。
研究进展与新药开发
科学研究
不断深入开展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新药研发
积极开展新药的研发,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提高脑瘫 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 推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水平的提高。
THANKS
感谢观看
日常护理
01
02
03
日常饮食护理
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 于消化的食物,确保患儿 获得足够的营养。
日常起居护理
保持患儿居住环境清洁、 舒适,定期更换衣物和床 单,预防感染。
日常运动护理
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运动方案,鼓励患儿进 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及 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 儿建立自信心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05
预防与展望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 孕期营养和健康,避免孕期感染
和并发症。
早期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早期筛查, 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和治疗,以降
低脑瘫的发生风险。
早期干预
对于已经确诊的脑瘫患儿,应尽 早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以促进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小儿脑瘫的流行病学
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在千分之三左右,男孩略多于女孩。
脑瘫的类型和症状因个体而异,但总体来说,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是长期和复杂 的。
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
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包括运动 发育落后、肌张力增 高、姿势异常、反射 异常等。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 为患儿不会抬头、不 会翻身、不会走路等 。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 肌肉紧张度过高,影 响患儿的运动和姿势 。
姿势异常:表现为患 儿的头部和身体姿势 不自然,如头后仰、 手握拳、脚尖着地等 。
反射异常:表现为患 儿的反射能力异常, 如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保护性反射减弱或 不出现等。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
婴儿期内出现中枢性瘫 痪
与小儿癫痫鉴别
小儿脑瘫需要与小儿癫痫进行鉴别。虽然小儿癫 痫也可能导致小儿出现姿势异常和肌肉张力异常 等症状,但是其病因与小儿脑瘫不同,且治疗方 法也不同。
与小儿肌营养不良鉴别
小儿脑瘫需要与小儿肌营养不良进行鉴别。虽然 小儿肌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小儿出现肌肉萎缩和 肌肉无力等症状,但是其病因与小儿脑瘫不同, 且治疗方法也不同。
小儿脑瘫的患儿在婴儿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 中枢性瘫痪的症状,如肌肉张力增高、肌力 减退、腱反射亢进等。
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姿势 ,如头后仰、双下肢交叉、四肢呈屈曲等。
反射异常
肌张力异常
小儿脑瘫的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射异常, 如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拥抱反射减弱或消 失等。
小儿脑瘫的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肌张力异常 ,如肌肉松弛、肌肉紧张等。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基础知识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方法与预后

脑瘫的早期诊断课件

脑瘫的早期诊断课件
24
对家长的教育
. 使其了解患儿功能障碍的实际情况,对其有正 确的认识,并和康复医师一道制定适当的长短 期目标。
. 告知康复训练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常用方法及策略。 . 学习在与患儿相处时应有的态度和沟通方法,
鼓励和指导他们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
25
康复治疗方法(综合性)
. 运动疗法 . 作业治疗 . 言语功能训练 . 支具和辅助具治疗 . 药物阻滞
47
18、降落伞反应
• 正常发育的标志 • 婴儿面向前站立 • 检查者两手放置于婴儿腋下举起婴儿,然后从上将
婴儿头先向检查台面猛冲 • 正常防御反应下,婴儿伸展手臂以防止跌下 • 7-9个月出现 • 10个月不出现为异常
9
10
反射发育
u 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高阶段,是最后出现的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 u 平衡反应一旦出现,将参与人类的重要运动功能而终身存在 u 反射是衡量神经系统发育的一把标尺,是判定脑损伤的客观标
准,其方法简单、无痛、无损伤、不受病儿主观影响,经济实 用,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11
反射发育
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1.从发育神经学的角度观察小儿反射的发育,反射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2.新生儿期的反射是脊髓、脑干下部水平的神经发育,称为原始反射。 3.生后2个月时的反射是桥脑水平的神经发育,以紧张性颈反射占优势。 4.生后4个月时的反射,神经的发育达中脑水平,原始反射逐渐消失, 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 5.生后10个月左右,神经的发育达皮层水平,因此小儿出现皮层水平的 平衡反射。
• 异常
• 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 • 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
36
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 小儿俯卧位
. 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小儿脑瘫的辅助治 疗手段,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 慎重选择手术方式,以提高患
儿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神经外科手术、 骨科手术、矫形手术等,不同 症状适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效果
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 状,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活
质量。
THANK YOU.
2023
《小儿脑瘫的表现》课件
目录
• 基础知识篇 • 临床表现篇 • 检查与诊断篇 • 治疗与康复篇
01
基础知识篇
脑瘫定义及流行病学
脑瘫定义
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脑损伤导致运动和 姿势发育障碍,出现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流行病学
脑瘫的患病率约为1‰~4‰,其中约60%为痉挛型,15% 为手足徐动型,15%为肌张力障碍型,其余为混合型或其他 类型。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小儿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家族 史等
多学科联合诊断
儿科、神经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小儿意识、肌张力、姿势反射等
智力及行为评估
采用量表进行认知、语言、社交及情绪等 方面的评估
运动功能评估
观察小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平衡能力
04
治疗与康复篇
小儿脑瘫的药物治疗
脑瘫小儿的分类及各型特点
痉挛型
该型脑瘫小儿的肌张力明显增高, 姿势异常明显。同时,运动发育落 后也较为明显。
手足徐动型
该型脑瘫小儿的主要表现为四肢不 自主运动,尤其是上肢较为明显。
肌张力低下型
该型脑瘫小儿的肌张力低下,通常 不会出现明显的姿势异常,但运动 发育落后较为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脑瘫的高危因素(3)
母体—产时因素
产程长(初产24小时以上,经产12小 时以上),第二产程2小时以上,早期破 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机能不 良,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脱垂、绕颈, 宫内乏氧,臀位产,高位和中位产钳, 重症窒息,剖腹产等。
18
脑瘫的高危因素(4)
新生儿因素 出生体重2.5公斤以下及4.1公斤以上, 34周以内及43周以上的过期产,窒息(1 分钟后Apgar评分4分以下),痉挛发作, 2周以上黄疸,交换输血,呼吸障碍和青 紫发作,畸形产伤,出血,贫血,感染, 早期呕吐,低血糖,酸中毒,无欲状, 易激惹。
8
日本村井报导,1979年对166例CP 患儿 调查结果,新生儿窒息有61例,占36.7%, 比对照组高5倍,也居首位,而美国1959 年开始的前瞻性调查结果表明,新生儿 窒息虽然是产时重要因素,但已不是最 重要因素。目前就我国情况来看,新生 儿窒息仍为占首位的重要致病因素,要 特别预以重视。
9
脑瘫的病因3
6
致脑畸形的因素有:胎儿乏氧、宫 内感染、遗传因素等。乏氧可致延髓橄 榄核心异位、小脑回畸形及大脑的小多 脑回症,乏氧严重可致孔脑症、脑积水 及无脑症。宫胎内病毒感染,如巨细胞 病毒、弓形体病毒等可使胼胝体缺损、 小多脑回、脑室周围囊肿及大小石灰化 病灶形成,此外病毒感染也与低出生体 重有关。
7
脑瘫的病因2
15
脑瘫的高危因素(1)
家族因素
在家族或直系亲属内有先天遗传性疾 病,如家族性脑性瘫痪、变性疾病、精 神障碍、智力障碍、家庭性先天性畸形、 晚期妊娠、频繁流产、死产等。
16
脑瘫的高危因素(2)
母体—产前因素
16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分娩,36岁以 上初产,习惯流产,多胎,未熟儿、畸 形儿及巨大儿的分娩史,妊娠早期病毒 感染,早期阴道出血,X线照射,吸烟习 惯,长期服药,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 肥胖,严重妊娠中毒症,妊娠中患感染 性疾病,大手术,贫血等。
19
脑瘫的高危因素(5)
生后6个月以内诊断—早期诊断
– 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只有早期治 疗,才有好的疗效。
– 小儿脑组织在6个月以前发育最快,脑的可 塑性大,易恢复。
– 婴儿早期脑损伤后,异常姿势尚未固定,对 其纠正较容易。
– 早期矫治可以避免继发性损害(关节挛缩、 肢体变形)。
– Vojta早期诊断207例,经治疗199例正常化。
正常婴儿对姿势的变化都具有反应的 能力,称为姿势反应性,它是通过中枢 神经协调作用实现的。如果中枢神经损 伤,这种协调作用就会发生障碍,出现 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
14
早期诊断1
高危因素
佳木斯医学院总结分析,与脑瘫明显相关 的高危因素依次为:
出生窒息、黄疸、早产、妊娠早期用药、 新生儿痉挛、低体重、急产、母体中毒、 阴道流血、颅内出血、产程过长、前置 胎盘、妊娠中毒症、吸入性肺炎、双胎、 巨大儿、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胎头 吸引、臀位、横位、硬肿症。
增加。 – 北医大报道儿童脑瘫患病率为1.86 ‰。
4
脑瘫的病因
脑瘫发病较为复杂,约80%以上的脑瘫 病例可以追溯出较为明确的致病原因, 但仍有一部分病因不明确,了解脑瘫致 病因素,往往是早期诊断脑瘫的重要线 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
脑瘫的病因1
脑畸形 由于CT、MRI等检查方法的出现,对 脑疾患诊断已有新的进展,发现许多CP 的发生是胎儿先天缺陷引起。竹村认为, 主要的脑畸形有:脑回异常,如厚脑回、 小多脑回等;其次有脑室形成不全、孔 脑症、胼胝体缺损、小脑蚓部缺损、小 脑形成不全等。
2
脑性瘫痪定义四要素
– 瘫痪为中枢性 – 病因出现在脑的生长发育期 – 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3
脑瘫的发病情况
国外患病率1‰~5‰。多集中在 2‰~3‰之间。 – 我国调查1~7岁小儿患病率1.2‰~2.7‰。 – 脑瘫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瘫的就诊率
12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脑瘫早期诊断的依据 – 孕早期、围产期、新生儿期有无异常
因素。 – 早期症状。 – 运动发育落后。 – 肌张力异常。 – 姿势异常。 – 反射异常。
13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中枢性协调障碍
中枢性协调障碍(zenetrale koordination storung ZKS)是Vojta博士用于早期诊断 脑瘫的病名,就是指具有姿势反应性异 常的脑瘫危险儿或脑损伤危险儿。
10
脑瘫的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与病因有关。一般认为脑 瘫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变性坏死、纤维化,大体解剖可见大脑 皮层不同程度地出现萎缩,脑回变窄, 脑沟增宽,镜下可见神经胶质增生,神 经细胞减少,白质疏松,有囊性变。其 损伤可发生于不同部位。脑室旁白质软 化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1
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 原因所致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 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 现,常合并有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 常、感知觉障碍等。
有人提出生后2岁或3岁以内各种原因所 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也包括在内,未被 普遍采用。
窒息 包括胎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等。胎儿窒息主要 是胎盘、子宫、脐带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 胎盘剥离和出血可影响胎儿和胎盘间的血液循 环,致使胎儿发生和发育障碍。新生儿窒息主 要是分娩损伤、脑出血及药物引起,不仅本身 可致脑乏氧产生器质性病变,而且可以致使新 生儿痉挛、继发性出血、黄疸及感染等,进一 步增加CP发生的危险性,这可能是新生儿窒息 与脑瘫高度相关的原因。
乏氧 无论是胎儿、新生儿痉挛、低出生体重及继 发性颅内出血等,其细胞水平的障碍都是乏氧 所致。乏氧可使脑组织破坏,是发生CP的直接 原因。已知乏氧可选择地破坏大脑某些脆弱部 位,如大脑皮质第3、5、6层,海马区以及小 脑浦肯野氏细胞等。调查结果发现可致胎儿乏 氧的因素,如母体中毒、妊娠早期用药、阴道 流血、前置胎盘、妊娠中毒、脐带绕颈等,均 与CP有关,应积极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