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应力状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应力状态
§6-1
应力状态的概念
应力状态的研究是强度计算、稳定分析和认识构 应力状态的研究是强度计算、 造现象的基础 一、一点应力状态 由杆件的基本变形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 由杆件的基本变形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不 同截面存在不同的应力,同一截面上, 同截面存在不同的应力,同一截面上,不同的点应 力也不一样,即使同一点, 力也不一样,即使同一点,不同的方向上应力也不 一样。 一样。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 力的极值,为了找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力的极值,为了找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一个点在各个方 向上的应力分布就是一点的应力状态。 向上的应力分布就是一点的应力状态。
σ x −σ y
sin 2α 0 = tg 2α 0 ⋅ cos 2α 0 = ±
(σ
2 − σ y ) + 4τ x x 2
− 2τ x
σα =
σ x +σ y
2
+
σ x −σ y
2
cos 2α − τ x sin 2α
2 ) + τ x (6- 4)
2
σ max σ x + σ y σ x −σ y ± = 2 2 σ min
三、应力圆的求证(略) 应力圆的求证(
结论
圆上点、块上面,点面相对 圆上点、块上面, 应,面转动,点相从,转角 面转动,点相从, 二倍转向同。 二倍转向同。
四、利用应力圆求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主向角 利用应力圆求主应力、
从应力圆,也可以推出主应力,主向角和最大剪应力 从应力圆,也可以推出主应力, 的计算公式
这就是计算主应力的公式
由上式计算得到的2 由上式计算得到的2个应力极值是主 应力,但是究竟是3 应力,但是究竟是3个主应力中的哪 两个,需要比较后才能下结论。 两个,需要比较后才能下结论。
σ1 −σ3
2
最大剪应力
τ max =
(6-5) )
例6-2 试求例 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试求例6-1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6-1) )
τα =
σ x −σ y
2
sin 2α + τ x cos 2α
(6-2) )
例6-1 应力。 应力。
一单元体如图所示, 一单元体如图所示,试求在α = 30°的斜截面上的 °
30MPa 20MPa
σ x = 10 MPa , σ y = 30MPa , τ x = 20MPa, τ y = −20 MPa ,α = 30°
σ
Dy σα Dβ σx σ1
σ1
τxy
α0
图6-2
(2)选取比例尺,原则是在纸面能容下的前提下,所画 (2)选取比例尺,原则是在纸面能容下的前提下, 选取比例尺 的应力圆越大越好. 的应力圆越大越好. (3)量取OK=σx ,DK=τxy 得到对应于x截面的Dx点;量 (3)量取 量取OK=σ ,DK=τ 得到对应于x截面的D 取OK=σy ,DK=τyx得到对应于y截面的Dy点. OK= 得到对应于y截面的D (4)以 (4)以 Dx Dy为直径;以其中点C为圆心作圆,此圆就是所 为直径;以其中点C为圆心作圆, 求的应力圆. 求的应力圆. 应用应力圆,可以求出单元体任一截面上的应力, 应用应力圆,可以求出单元体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如果斜截面 向外法线N 则从圆D , Šõ 向外法线N和x向正应力 σx6 α角,则从圆Dx ,7 αˆ?• Œ‰•圆 Dx、Dα‚H它 对 圆 角∠DxCDα为2 α . 得Dαˆ„ˆ?横、纵 角∠ 标OKα、DαKαŠù•ç别代 该 、 应 σα 、τα . 此外,应力圆还可以量出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主向角. 此外,应力圆还可以量出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主向角.
应力状态的分类
(1)单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为零 )单向应力状态: (2)平面应力状态:若三个主应力中有两个不为零 )平面应力状态: (3)空间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都不等于零 )空间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和空间应力状态统称为复杂应力状态
二、主平面和主应力的概念
τ = 0的平面叫作主平面 的平面叫作主平面 的平面叫作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叫作主应力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叫作主应力 主应力采用符号: 主应力采用符号: σ 1 , σ 2 , σ 3 并且规定: 并且规定:
σ1 ≥ σ
2
≥σ
3
可以证明,弹性体内任意一点的主平面和主应 可以证明, 力一定存在,并且一定是唯一存在。 力一定存在,并且一定是唯一存在。
§6-2
平面应力状态
2τ xy Dx K x tan 2α 0 = − =− CK x σ x −σ y
(6-8) )
最大剪应力
τ max
σ x −σ y 2 = CD0 = CDx = + τ xy 2
2
(6-9) )
例6.3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x =40MPa,σy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 40MPa,σ 60MPa,τ 60MPa,τxy=-50MPa,求此单元体α=30°截面上的应 50MPa,求此单元体 求此单元体α=30° 力。
=0
ຫໍສະໝຸດ Baidu
的截面上,正应力具有极值(最大或者最小) 的截面上,正应力具有极值(最大或者最小)
主平面
主应力
σ x −σ y
2
sin2α +τ x cos2α = 0
2τ x tg 2α 0 = − (6-3) ) σ x −σ y
α0
′ = α 0 + 90 o α0
cos 2α 0 =
由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 由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 两个主平面相互垂直, 两个主平面相互垂直, 因此, 因此,主应力也一定互 相垂直。 相垂直。
轨迹方程
(σα −
σx +σy
2
) +τα = (
2 2
σx −σy
2
)2 +τxy2 (6-6) )
应力圆做法
(1)取 (1)取σ为横坐标 、 τ为纵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图6-2) 为纵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τ σ2 O Ky Kβ σy DO Dα Dτ τα τyx σ2 σα
τyx
B σy
2α 2α τxy C Kα Kx A
一个微分六面体可以简化为平面单元体
1、斜截面上的应力
一个空间楔形体可以简化为平面三角形, 一个空间楔形体可以简化为平面三角形,斜面简化 为斜边,并作受力分析, 为斜边,并作受力分析,建立静力平衡方程
∑ Fn = 0 σα =
∑ Ft = 0
σ x + σ y σ x −σ y
2 + 2
cos2α −τ x sin2α
sin 2α + τ x cos 2α
2、 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σα =
σ x +σ y
2
+
σ x −σ y
2
cos 2α − τ x sin 2α
τα =
令
σ x −σ y
2
sin 2α + τ x cos 2α
dσ α =0 dα
σ x −σ y
2
sin 2α +τ x cos2α = 0
可见在 τ α
1 =±
± 1 + tg 2α 0
2
(σ
2 − σ y ) + 4τ x x 2
σ x −σ y
sin 2α 0 = tg 2α 0 ⋅ cos 2α 0 = ±
(σ
2 − σ y ) + 4τ x x 2
− 2τ x
cos 2α 0 =
1 ± 1 + tg 2 2α 0
=±
(σ
2 − σ y ) + 4τ x x 2
2
(a)
拉应力) + 42.4MPa(拉应力) = 压应力) - 2.4MPa(压应力)
σ 1 42.4 σ 2 = 0 MPa σ 3 − 2.4
确定主平面的位置
− 2τ x − 2 × 20 tg 2α 0 = =2 = σ x − σ y 10 − 30
2α 0
在第三象限
2α 0 = 180 + 63 26′
最大主应力位置
σ1
α0
σ3
α 0 = 121°43'
σ3
(2)求最大剪应力 )
σ 1 42.4 σ 2 = 0 MPa σ 3 − 2.4
σ1
(a)
τ max =
σ1 − σ 3
2
= 22.4 MPa
3、 纯剪切应力状态
(1)求主应力 )
σ x = 10MPa, σ y = 30MPa,τ x = 20MPa σ max σ x + σ y σ x −σ y + τ x2 = ± 2 2 σ min
2
10 + 30 = ± 2
10 − 30 2 + 20 2
研究应力状态的方法
在构件内部取微分单元体,代表一个点, 在构件内部取微分单元体,代表一个点, 个微面上的应力, 分析 6 个微面上的应力,并且假设相互平 行的微面上,应力相等。 行的微面上,应力相等。 每个微面上的应力可以分解 为1 个正应力和 2个剪应力 个剪应力 应力符号: 应力符号:
拉为 应 拉为 、压为负 应 绕单 顺 、 负
τ y σy τyx 30° τxy σ30° τxy τ30° σy σx x A2 B C O 60° 60° Dx A A1 Dy Dα τ30° σ σ30°
答案:σ 30 = 58.3MPa,τ 30 = 18.3MPa
例6.4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x =80MPa,σy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 80MPa,σ 40MPa,τ 40MPa,τxy=-60MPa,用应力圆法求主应力、最大剪应 60MPa,用应力圆法求主应力 用应力圆法求主应力、 主向角,并在单元体上画出主面。 力、主向角,并在单元体上画出主面。
此现象称为纯剪切
关于一点应力状态的讨论
1、互相垂直截面上应力关系 2、互相平行截面上的应力关系 2τ xy 3、主向角 α 0 , tg 2α 0 = − σ − σ
x
y
§6-3
求应力的图解法— 求应力的图解法—应力圆
一、应力圆:在二向应力状态中采用图形表示应力。 应力圆:在二向应力状态中采用图形表示应力。 应力圆的作法: 二、应力圆的作法: 如果二向应力状态互相垂直应力已知,任意α 如果二向应力状态互相垂直应力已知,任意α截面 上应力σ 的函数,从式(6-1)、(6-2)中消去 上应力σα 、τα 是α的函数,从式(6-1)、(6-2)中消去 α变量,得到σα 、τα的轨迹方程。 变量,得到σ 的轨迹方程。
y τ D0 σy τyx τxy σx σ2 Dx α0 x A2 B O C Dy
A 2α0 A1 σ
σ 1 = OA1 = 105MPa,σ 2 = OA2 = −65MPa, 答案: τ max = CD0 = 85MPa,∠DxCA = 2α 0 = 45 。
习题: 已知应力状态如下图所示(应力单位:Mpa), ),求 习题: 已知应力状态如下图所示(应力单位:Mpa),求: 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2 主应力;( ;(3 主向角, (1)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2)主应力;(3)主向角,并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 ;(4 最大剪应力。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4)最大剪应力。
− 2τ x tg 2α 0 = → −∞ σ x −σ y
α 0 = 1350
′ α 0 = 450
2
σ1 = τ
135
σ 3 = −τ
σ max σ x + σ y σ x −σ y +τ x2 ± = 2 2 σ min
τx
σ max = σ 1 = τ x σ min = σ 3 = −τ x
σα = σ x +σ y
+
n
σ x −σ y
2 2 10 + 30 10 − 30 = + cos 60° − 20 sin 60° 2 2 = −2.32MPa
cos 2α − τ x sin 2α
30° ° 10MPa -20MPa
τα =
σ x −σ y
2 10 − 30 = × sin 60° + 20 cos 60° 2 = 1.33MPa
σ 1 OA = = OC ± CA = OC ± CK x2 + Dx K x2 σ 2 OB
=
σx +σ y
2
±
σ x −σ y 2
2
2 + τ xy
(6-7) )
由上式,用解析方法亦可计算σ1,σ2. 由上式,用解析方法亦可计算σ 因为∠ CA是负向 因为∠DxCA是负向,所以 是负向,
应力状态
§6-1
应力状态的概念
应力状态的研究是强度计算、稳定分析和认识构 应力状态的研究是强度计算、 造现象的基础 一、一点应力状态 由杆件的基本变形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 由杆件的基本变形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不 同截面存在不同的应力,同一截面上, 同截面存在不同的应力,同一截面上,不同的点应 力也不一样,即使同一点, 力也不一样,即使同一点,不同的方向上应力也不 一样。 一样。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 力的极值,为了找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力的极值,为了找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一个点在各个方 向上的应力分布就是一点的应力状态。 向上的应力分布就是一点的应力状态。
σ x −σ y
sin 2α 0 = tg 2α 0 ⋅ cos 2α 0 = ±
(σ
2 − σ y ) + 4τ x x 2
− 2τ x
σα =
σ x +σ y
2
+
σ x −σ y
2
cos 2α − τ x sin 2α
2 ) + τ x (6- 4)
2
σ max σ x + σ y σ x −σ y ± = 2 2 σ min
三、应力圆的求证(略) 应力圆的求证(
结论
圆上点、块上面,点面相对 圆上点、块上面, 应,面转动,点相从,转角 面转动,点相从, 二倍转向同。 二倍转向同。
四、利用应力圆求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主向角 利用应力圆求主应力、
从应力圆,也可以推出主应力,主向角和最大剪应力 从应力圆,也可以推出主应力, 的计算公式
这就是计算主应力的公式
由上式计算得到的2 由上式计算得到的2个应力极值是主 应力,但是究竟是3 应力,但是究竟是3个主应力中的哪 两个,需要比较后才能下结论。 两个,需要比较后才能下结论。
σ1 −σ3
2
最大剪应力
τ max =
(6-5) )
例6-2 试求例 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试求例6-1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6-1) )
τα =
σ x −σ y
2
sin 2α + τ x cos 2α
(6-2) )
例6-1 应力。 应力。
一单元体如图所示, 一单元体如图所示,试求在α = 30°的斜截面上的 °
30MPa 20MPa
σ x = 10 MPa , σ y = 30MPa , τ x = 20MPa, τ y = −20 MPa ,α = 30°
σ
Dy σα Dβ σx σ1
σ1
τxy
α0
图6-2
(2)选取比例尺,原则是在纸面能容下的前提下,所画 (2)选取比例尺,原则是在纸面能容下的前提下, 选取比例尺 的应力圆越大越好. 的应力圆越大越好. (3)量取OK=σx ,DK=τxy 得到对应于x截面的Dx点;量 (3)量取 量取OK=σ ,DK=τ 得到对应于x截面的D 取OK=σy ,DK=τyx得到对应于y截面的Dy点. OK= 得到对应于y截面的D (4)以 (4)以 Dx Dy为直径;以其中点C为圆心作圆,此圆就是所 为直径;以其中点C为圆心作圆, 求的应力圆. 求的应力圆. 应用应力圆,可以求出单元体任一截面上的应力, 应用应力圆,可以求出单元体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如果斜截面 向外法线N 则从圆D , Šõ 向外法线N和x向正应力 σx6 α角,则从圆Dx ,7 αˆ?• Œ‰•圆 Dx、Dα‚H它 对 圆 角∠DxCDα为2 α . 得Dαˆ„ˆ?横、纵 角∠ 标OKα、DαKαŠù•ç别代 该 、 应 σα 、τα . 此外,应力圆还可以量出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主向角. 此外,应力圆还可以量出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主向角.
应力状态的分类
(1)单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为零 )单向应力状态: (2)平面应力状态:若三个主应力中有两个不为零 )平面应力状态: (3)空间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都不等于零 )空间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和空间应力状态统称为复杂应力状态
二、主平面和主应力的概念
τ = 0的平面叫作主平面 的平面叫作主平面 的平面叫作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叫作主应力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叫作主应力 主应力采用符号: 主应力采用符号: σ 1 , σ 2 , σ 3 并且规定: 并且规定:
σ1 ≥ σ
2
≥σ
3
可以证明,弹性体内任意一点的主平面和主应 可以证明, 力一定存在,并且一定是唯一存在。 力一定存在,并且一定是唯一存在。
§6-2
平面应力状态
2τ xy Dx K x tan 2α 0 = − =− CK x σ x −σ y
(6-8) )
最大剪应力
τ max
σ x −σ y 2 = CD0 = CDx = + τ xy 2
2
(6-9) )
例6.3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x =40MPa,σy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 40MPa,σ 60MPa,τ 60MPa,τxy=-50MPa,求此单元体α=30°截面上的应 50MPa,求此单元体 求此单元体α=30° 力。
=0
ຫໍສະໝຸດ Baidu
的截面上,正应力具有极值(最大或者最小) 的截面上,正应力具有极值(最大或者最小)
主平面
主应力
σ x −σ y
2
sin2α +τ x cos2α = 0
2τ x tg 2α 0 = − (6-3) ) σ x −σ y
α0
′ = α 0 + 90 o α0
cos 2α 0 =
由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 由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 两个主平面相互垂直, 两个主平面相互垂直, 因此, 因此,主应力也一定互 相垂直。 相垂直。
轨迹方程
(σα −
σx +σy
2
) +τα = (
2 2
σx −σy
2
)2 +τxy2 (6-6) )
应力圆做法
(1)取 (1)取σ为横坐标 、 τ为纵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图6-2) 为纵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τ σ2 O Ky Kβ σy DO Dα Dτ τα τyx σ2 σα
τyx
B σy
2α 2α τxy C Kα Kx A
一个微分六面体可以简化为平面单元体
1、斜截面上的应力
一个空间楔形体可以简化为平面三角形, 一个空间楔形体可以简化为平面三角形,斜面简化 为斜边,并作受力分析, 为斜边,并作受力分析,建立静力平衡方程
∑ Fn = 0 σα =
∑ Ft = 0
σ x + σ y σ x −σ y
2 + 2
cos2α −τ x sin2α
sin 2α + τ x cos 2α
2、 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σα =
σ x +σ y
2
+
σ x −σ y
2
cos 2α − τ x sin 2α
τα =
令
σ x −σ y
2
sin 2α + τ x cos 2α
dσ α =0 dα
σ x −σ y
2
sin 2α +τ x cos2α = 0
可见在 τ α
1 =±
± 1 + tg 2α 0
2
(σ
2 − σ y ) + 4τ x x 2
σ x −σ y
sin 2α 0 = tg 2α 0 ⋅ cos 2α 0 = ±
(σ
2 − σ y ) + 4τ x x 2
− 2τ x
cos 2α 0 =
1 ± 1 + tg 2 2α 0
=±
(σ
2 − σ y ) + 4τ x x 2
2
(a)
拉应力) + 42.4MPa(拉应力) = 压应力) - 2.4MPa(压应力)
σ 1 42.4 σ 2 = 0 MPa σ 3 − 2.4
确定主平面的位置
− 2τ x − 2 × 20 tg 2α 0 = =2 = σ x − σ y 10 − 30
2α 0
在第三象限
2α 0 = 180 + 63 26′
最大主应力位置
σ1
α0
σ3
α 0 = 121°43'
σ3
(2)求最大剪应力 )
σ 1 42.4 σ 2 = 0 MPa σ 3 − 2.4
σ1
(a)
τ max =
σ1 − σ 3
2
= 22.4 MPa
3、 纯剪切应力状态
(1)求主应力 )
σ x = 10MPa, σ y = 30MPa,τ x = 20MPa σ max σ x + σ y σ x −σ y + τ x2 = ± 2 2 σ min
2
10 + 30 = ± 2
10 − 30 2 + 20 2
研究应力状态的方法
在构件内部取微分单元体,代表一个点, 在构件内部取微分单元体,代表一个点, 个微面上的应力, 分析 6 个微面上的应力,并且假设相互平 行的微面上,应力相等。 行的微面上,应力相等。 每个微面上的应力可以分解 为1 个正应力和 2个剪应力 个剪应力 应力符号: 应力符号:
拉为 应 拉为 、压为负 应 绕单 顺 、 负
τ y σy τyx 30° τxy σ30° τxy τ30° σy σx x A2 B C O 60° 60° Dx A A1 Dy Dα τ30° σ σ30°
答案:σ 30 = 58.3MPa,τ 30 = 18.3MPa
例6.4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x =80MPa,σy =已知下图所示单元体的σ 80MPa,σ 40MPa,τ 40MPa,τxy=-60MPa,用应力圆法求主应力、最大剪应 60MPa,用应力圆法求主应力 用应力圆法求主应力、 主向角,并在单元体上画出主面。 力、主向角,并在单元体上画出主面。
此现象称为纯剪切
关于一点应力状态的讨论
1、互相垂直截面上应力关系 2、互相平行截面上的应力关系 2τ xy 3、主向角 α 0 , tg 2α 0 = − σ − σ
x
y
§6-3
求应力的图解法— 求应力的图解法—应力圆
一、应力圆:在二向应力状态中采用图形表示应力。 应力圆:在二向应力状态中采用图形表示应力。 应力圆的作法: 二、应力圆的作法: 如果二向应力状态互相垂直应力已知,任意α 如果二向应力状态互相垂直应力已知,任意α截面 上应力σ 的函数,从式(6-1)、(6-2)中消去 上应力σα 、τα 是α的函数,从式(6-1)、(6-2)中消去 α变量,得到σα 、τα的轨迹方程。 变量,得到σ 的轨迹方程。
y τ D0 σy τyx τxy σx σ2 Dx α0 x A2 B O C Dy
A 2α0 A1 σ
σ 1 = OA1 = 105MPa,σ 2 = OA2 = −65MPa, 答案: τ max = CD0 = 85MPa,∠DxCA = 2α 0 = 45 。
习题: 已知应力状态如下图所示(应力单位:Mpa), ),求 习题: 已知应力状态如下图所示(应力单位:Mpa),求: 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2 主应力;( ;(3 主向角, (1)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2)主应力;(3)主向角,并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 ;(4 最大剪应力。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4)最大剪应力。
− 2τ x tg 2α 0 = → −∞ σ x −σ y
α 0 = 1350
′ α 0 = 450
2
σ1 = τ
135
σ 3 = −τ
σ max σ x + σ y σ x −σ y +τ x2 ± = 2 2 σ min
τx
σ max = σ 1 = τ x σ min = σ 3 = −τ x
σα = σ x +σ y
+
n
σ x −σ y
2 2 10 + 30 10 − 30 = + cos 60° − 20 sin 60° 2 2 = −2.32MPa
cos 2α − τ x sin 2α
30° ° 10MPa -20MPa
τα =
σ x −σ y
2 10 − 30 = × sin 60° + 20 cos 60° 2 = 1.33MPa
σ 1 OA = = OC ± CA = OC ± CK x2 + Dx K x2 σ 2 OB
=
σx +σ y
2
±
σ x −σ y 2
2
2 + τ xy
(6-7) )
由上式,用解析方法亦可计算σ1,σ2. 由上式,用解析方法亦可计算σ 因为∠ CA是负向 因为∠DxCA是负向,所以 是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