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战略观
Teece(蒂斯)——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中译版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大卫·蒂斯加里·皮萨诺Amy Shuen【作者简介】大卫·蒂斯(David J. Teece), 坎特伯雷大学文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Thomas W. Tusher 全球商务讲座教授,管理、创新与组织研究所所长。
·蒂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司战略与公共政策,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规制与反托拉斯经济学以及电信、计算机与能源问题等。
·蒂斯教授累计出版和发表的论文与著作超过200篇(部),根据Science Watch杂志的统计,他位列1995到2005十年中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文章引用率最高的前十位学者。
他还是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杂志的编辑与创立者之一。
加里·皮萨诺(Gary Pisano),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现为哈佛大学商学院Harry E. Figgie, Jr.工商管理讲座教授,技术与运作管理系系主任。
皮萨诺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为生物技术与制药产业的技术战略,产品与过程开发管理,组织学习,垂直整合与外包战略等问题。
皮萨诺教授在国际一流期刊中发表了超过25篇学术论文,已出版的著作有:《研发工厂》,《运作、战略与技术》和《科技企业:生物技术的前景,现实与未来》。
Amy Shuen,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哈佛大学MBA,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现为Silicon Valley Strategy Group总裁和CEO。
在此之前,她曾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
【摘要】动态能力框架分析了在高速技术变迁环境中,企业获取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根源与方法。
本文认为,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一些独特的过程(协调和组织方式)所确定。
这些独特的过程又是由企业特定的资产状况(如企业不可交易的知识资产与互补性资产的组合方式)和其选择或继承的演化路径所确定。
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转型过程机理研究
根据对某企业的案例研究结果,发现该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 下,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方向、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等,成功地实现了战略 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该企业首先对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市场对高 品质、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该企业还对自身资源进行了评估,发现其在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和渠 道拓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结合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的特点,该企业制定了 以提升产品品质和个性化为核心的战略计划。
总之,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转型过程机理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战 略转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然而,这一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 究,例如如何更加准确地衡量动态能力和战略转型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加有效地 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等问题。希望本次演示的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 些参考和启示。
感谢观看
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转型过 程机理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进 行战略转型。而动态能力视角下战略转型过程机理的研究,对于企业成功实现战 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调整自身资源配置,创造新的竞 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 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战略转型的绩效评估:在战略转型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对转型的绩效 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转型后的经营状况,判断转型是否成功, 以及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绩效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确保战略转型的顺利进行。
对于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转型过程机理的研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案例研究、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观察等方式获 取相关数据和信息,然后利用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战略管理-打造组织动态能力读后感
战略管理-打造组织动态能力读后感战略管理-打造组织动态能力读后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态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变化。
《战略管理-打造组织动态能力》一书深入探讨了组织动态能力的重要性和构建方法,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作者从战略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动态能力的内涵和作用,强调了动态能力在组织发展中的关键地位。
在此,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与读者共享我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一、动态能力是什么?在初步理解了书中关于动态能力的概念后,我深刻认识到动态能力是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及时调整自身资源配置和运营模式,不断适应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动态能力不仅限于组织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创新,更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这一点是我在阅读中获得的最大收获之一。
二、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提升书中对动态能力的构建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路径,强调了组织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的资源配置和流程设计,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挑战。
在我看来,动态能力的提升需要从战略制定到执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
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组织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团队协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个人观点与反思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自己所处的组织环境,以及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我认识到作为组织的一员,应该积极参与到组织动态能力的提升中来,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更要关注整个团队和组织的发展。
作为一名管理者,更应该注重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执行,以推动组织动态能力的不断提升。
这也是我在读后的一点个人感悟与反思。
总结通过本次阅读,我对于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动态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构建和提升动态能力,则需要组织在战略层面有清晰的思考和规划。
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引言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是两个关键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将讨论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它们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动态能力的定义和特点动态能力是指企业适应和响应变化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具备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能力: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技术和市场变化的能力。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2.创新能力:动态能力需要企业具备创新的能力,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可以与竞争对手保持差异化,并取得竞争优势。
3.敏捷性:动态能力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包括快速调整战略、组织结构和资源分配等。
企业需要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4.协同合作:动态能力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协同合作能力,包括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合作。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战略管理的定义和作用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更好的经营绩效。
战略管理有以下几个作用:1.确定方向: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明确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各项活动提供指导。
2.确立优势: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通过差异化竞争,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3.资源配置: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企业可以将资源重点投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4.风险管理: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
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动态能力战略理论对战略管理的启示
2007年2月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管理探索一、动态能力及动态能力战略概念动态能力(DynamicCapabilities)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
具有有限动态能力的企业,并不能培养时间意义上的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企业最终会失去其生存的基础。
而具备很强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使他们的资源和能力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具备很快的反应性,很强的适应力,并且能利用新的市场机会创造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成功的新源泉。
什么是动态能力战略呢?动态能力战略是企业通过外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分析,明确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后,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制定出独特的、有价值的定位,以获得更多战略性资源和更新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促使企业的创造高于市场价值,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谋划与特殊活动。
二、动态战略观的本质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在制定狭义战略规划的同时,把对企业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的分析,以及将来战略实施过程将会对企业战略性资源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考虑在内。
动态战略不但要实现狭义战略规划确定的有价值的定位,而且还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战略性资源和更新核心能力。
动态能力战略观之所以要强调动态,是因为任何企业在制定其战略规划时,必然会考虑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会考虑到战略的实施对原有资源和能力的影响。
战略并非脱离于资源与能力的空想,资源和能力也并非独立于战略的实施之外的力量,战略的实施会影响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三者是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
动态能力战略强调以前的战略观所忽略的两个关键方面。
第一,“动态”是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胜任的能力;第二,“能力”是指战略在更新自身胜任(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技能、资源)以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三、动态能力战略特点及其理论局限性1、特点(1)动态能力战略实质是一个创新战略,动态能力战略的目标就是不断创造新优势。
动态能力战略观
动态能力战略观“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当代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它集中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为了帮助理解其理论脉络,本附录首先介绍一下能力概念在企业理论中的发展,然后以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为线索介绍这个战略观的要点。
(一)企业理论中的能力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组织的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Penrose,1995/1959),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使用这个术语。
潘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
根据潘罗斯的逻辑,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产生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推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潘罗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
她把知识分为两类:客观的和经验的。
客观的知识独立于个人或团体之外,可以通过书籍、蓝图和语言向任何人传播。
经验的知识却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传播,与个人无法分开,而且离不开一个有一起工作之经验的个人的集合(即组织)。
生产性服务是在使用资源的经验中产生的,所以这种服务会创造出内在于企业的知识。
同样的资源,当被用于不同目的或以不同方式并与不同类型或数量的其他资源相组合时,会产生出不同的服务,所以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知识还会是独特的。
这是后来被概念化为独特的或难以模仿的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表述。
潘罗斯认为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赋予每个企业以独具的特征,而每个企业扩张的方向必然受到所“继承的”(inherited)资源的制约。
因此,企业倾向于围绕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竞争和扩张:“在某些专门制造领域具有高度的胜任(competence)和技术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化和扩张是(美国)许多最大企业的特色。
这种类型的胜任与市场位置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企业所能发展的最强大和最持久的阵地。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书籍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书籍摘要:1.动态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2.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作用3.动态能力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4.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书籍推荐正文: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动态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同时,战略管理也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紧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指的是企业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时,能够快速调整策略、资源和人力,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它包括了企业对资源的整合、创新、学习和适应等多种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具备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应对市场风险,从而实现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则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制定、实施和监控战略的过程。
有效的战略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核心竞争力,指导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绩效。
动态能力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整合: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整合和配置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创新: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
3.学习:企业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效率。
4.适应: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对于对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感兴趣的读者,这里推荐几本相关书籍:1.《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作者通过对动态能力的深入研究,为企业提供了如何利用动态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指导。
2.《战略管理:原理与实践》(Strateg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
3.《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ies):本书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形成机制和作用。
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研究
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战略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企业的成功关键,战略管理旨在制定和实施能够引导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长期计划。
然而,静态的战略计划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因此动态能力成为了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态能力可定义为组织适应和创造变化的能力。
它强调的不再是制定一次性的长期战略计划,而是关注组织如何通过持续学习、适应和创新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这种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调整和优化战略,从而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持续取得竞争优势。
实现动态能力的关键是组织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组织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能够快速获取、整合和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组织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和竞争环境,并及时调整战略。
学习能力不仅包括个体的学习,还包括团队和组织层面的学习。
通过培养学习型团队,组织能够从内部不断吸取新的经验和观点,进一步提升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的是组织利用知识和资源,开发出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的能力。
创新能力对于组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使企业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建立创新体系和投资研发,组织可以培养和增强创新能力,并将其与战略管理密切结合,实现持续创新和增长。
除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还需具备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指的是组织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调整和调整战略的能力。
适应能力要求组织能够持续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
只有具备适应能力,组织才能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应对风险和挑战。
在实践中,实现动态能力需要组织通过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流程,为学习和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领导者在战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需要推动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为员工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组织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动态能力,应对市场的挑战。
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态势的选择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态势的选择研究摘要: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战略管理者常常会进入一些战略态势选择的误区。
克服这些误区通常要求管理者学会客观地分析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作战略分析。
本文针对如何做出合理的战略态势选择,进一步为管理者提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建议,对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态势的选择做了初步的分析,提出战略态势的选择,不仅仅要综合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现有战略目标,而且要体现出战略的系统性、创新性、自发渐变性以及层次性。
关键词:动态能力、战略态势、系统性1动态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1.1动态能力的产生“动态能力”最早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经济问题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划分、提出能力“协调和整合”的看法时已经在悄悄萌芽;1959年,penrose《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的“企业内在成长论”,将企业行为分析的焦点从静态转为了动态,使人们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开始有了“动态”思维的分析;随后经济学家richardson(1972)在《工业组织》一文中使用能力概念来指企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一概念界定进一步为“动态能力”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能力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某些企业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在快速和不可预测的变化形势下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的学说因此产生。
1.2动态能力的发展“动态能力”出现后,形成了诸多学派。
综合起来,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teece、pisano和shuen(1997)的整合派,eisenhardt martin(2000)的过程学派,zollo和winter(2002)的学习学派以及最新出现的masini等人(2004)的自组织学派。
(1)整合学派整合学派强调各种能力的整合,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胜任以应付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强调动态能力是静态和动态要素的聚合,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运行的、由过程和位置决定的高绩效惯例,其演进的方向受路径依赖的影响。
动态战略能力
动态战略能力
目录
能够把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看作近期能力,把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看作远期能力,同时远期能力则关系着企业的持续进展。
由于以往的积存形成现在的能力,而对现在能力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则务必以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者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的方式进行管理,才能形成动态战略能力。
第三,动态战略能力的构建更多的是依靠资源、能力、经验、知识与技能的积存,其关注的是整个公司的生存与进展,而这个方面的明确追求能够促使公司决策层与高级管理者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地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而公司上下齐心,
目标一致,能够迅速有效地跨部门整合与优化企业资源与能力,使资源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利用。
理论创始人彼得·德鲁克
公司上下齐心可使能力最大化
2、企业家战略能力
动态战略能力为企业习惯动态环境变化的需要,以组织与管理过程、特定
资产与进展路径这三个关键要素来形成企业动态战略能力的机理。
(二)资产特点
动态环境下企业务必培养或者拥有动态战略能力
动态战略能力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构建开放性的综合信息网络
动态战略能力。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优质】PPT文档
对工业竞争条件进行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定位。 在现有回报持续增加状况下的途径依赖的重要性被放大了。 为了构建理论发展和知识性对话,一些可接受的定义是可取的,我们列出了以下的内容。
由波特(1980)提出的竞争力量方法,是把 卡尔夏皮罗于1989年发表的文章列出“商业战略原理”,宣布了一种企业战略或者战略管理新方法的出现。
❖ 竞争力量和战略冲突都承认这样一种观点: 管理租金流来自特权产品的市场位置。
4.Models of strategy emphasizing efficiency (强调效率的战略模型)
❖ 4.1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基于资源” 的战略观) : 具有优越制度和结构的公司之所以赢利不是 因为他们阻止进入和提高长期经营成本的价格 的投资,而是因为他们有着显著的低成本或提 供更高质量的更好性能产品的优势。这种方法 重点关注企业特定稀缺资源拥有者累积的租金, 而不是产品市场定位中获得的经济利润。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
论文结构( STRUCTURE )
❖ 1.Abstract(摘要) ❖ 2.Introduction(简介) ❖ 3.Models of strategy emphasizing the
exploitation of market power(强调市场 力量开发的战略模式) ❖ 4.Models of strategy emphasizing efficiency(强调效率的战略模型) ❖ 5. Toward a dynamic capabilities framework(朝着动态能力框架的方向) ❖ 6.Conclusion(结论)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单纯依靠传统的战略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够。
动态能力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指明了方向。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一个具有强大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迅速感知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首先,动态能力使企业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市场变化。
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那些能够及时收集、分析和理解这些信息的企业,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新的机会和潜在的威胁。
例如,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苹果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市场监测和分析能力,准确把握了消费者对于大屏幕、高性能和优秀用户体验的需求,适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从而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其次,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和调整战略。
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迅速做出反应。
如果决策过程冗长、繁琐,很可能会错失良机。
具备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打破传统的层级结构和决策流程,实现快速决策和战略调整。
比如,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许多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骤降的困境。
一些企业能够迅速调整生产计划,转产防疫物资,不仅缓解了自身的经营压力,还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
再者,动态能力促进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下,资源的需求和配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具有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根据战略目标的变化,灵活调配资源,将其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领域。
例如,腾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战略,调整在游戏、社交、金融科技等业务领域的资源投入,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然而,要培养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并非易事,这需要企业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其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和创新的组织文化。
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研究
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研究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立足,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传统的战略规划主要侧重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但是如何使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动态能力理论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动态能力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构建动态能力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vid Teece于1997年提出的,它强调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和创造新机会的能力。
根据Teece的理论,动态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企业的资源、企业的能力和企业的学习能力。
其中,资源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品牌资产、人力资源等;能力指企业的技术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管理能力等;学习能力指企业的学习和转化创新能力。
通过动态能力的概念,Teece提出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三个方式:资源重组、能力转化和学习新知。
二、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1. 分析环境变化,确定企业战略方向企业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
而动态能力理论中的“资源重组、能力转化和学习新知”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思路,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趋势和程度,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动态能力,从而找到适合自身的战略方向。
例如,面对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学习新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以此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确定资源和能力的组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战略规划中,企业往往更注重资源的投入和积累。
而在动态能力理论中,则更强调如何将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的组合,实现资源向能力的转化,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源结构和技术体系,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精选推荐
基于动态能力竞争战略的学习型组织赵承摘要:随着动态能力竞争战略的提出,人们对竞争战略的认识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该理论成为当前竞争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
本文通过对提斯等学者提出的动态能力框架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由能力资源、能力实现和能力创新构成的动态能力竞争战略转化模型,进而分析了动态能力竞争战略在各阶段转化的特点。
以此为基础,作者提出动态能力竞争战略的实质是基于知识创新和创新应用的竞争战略观点,认为要通过该竞争战略创造竞争优势,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以信息导向、学习导向和创新导向为特点的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动态能力学习型组织竞争战略知识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西方国家在20世纪早期开始研究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竞争战略理论从萌芽、发展,开始走向繁荣。
竞争战略的研究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和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实践依据。
一、竞争战略的演变人们对竞争战略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静态外生、静态内生和动态内生三个阶段。
静态外生竞争理论以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为代表,认为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在的产业及其所处的产业位置;静态内生竞争理论包括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
前者认为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如组织能力、物质资源和市场资源等是其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后者则认为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护取决于企业自身能力,因而要结合企业现有能力来制定和实施竞争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变化,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企业竞争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
为此,提斯(D·J·Teece)等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企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而整合(Integrate)、建立(Build)与重构(Reconfigure)组织内部与外部竞争力(Competence)的能力”,1认为动态能力反映了企业获取新的、创新性竞争优势的能力。
management(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doc
企业如何竞争?企业如何赚取高于正常的回报吗?什么是需要长期保持卓越的性能呢?一个日益强大的经营策略这些基本问题的答案在于动态能力的概念。
这些的技能,程序,例程,组织结构和学科,使公司建立,聘请和协调相关的无形资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复制。
具有较强的动态能力是企业强烈的进取精神。
他们不仅适应商业生态系统,他们也塑造他们通过创新,协作,学习和参与。
大卫·蒂斯是动态能力的角度来看的先驱。
它植根于25年,他的研究,教学和咨询。
他的思想已经在企业战略,管理和经济学的影响力,创新,技术管理和竞争政策有关。
通过他的顾问和咨询工作,他也带来了这些想法,承担业务和政策,使周围的世界。
本书的核心思想动态能力是最清晰和最简洁的语句。
蒂斯解释其成因,应用,以及如何他们提供了一个替代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战略思想,立足于简单和过时的产业组织和竞争优势的基础的理解。
通俗易懂撰写并发表了,这将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工具,为所有那些谁想要理解这一重要的战略思想的贡献,他们的MBA学生,学者,管理人员,或顾问和刺激。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 ol. 18:7, 509–533 (1997)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framework analyzes the sources and methods of wealth creation and capture by private enterprise firms operating in environments of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firms is seen as resting on distinctive processes (ways of coordinating and combining), shaped by the firm’s (specific) asset positions (such as the firm’s portfolio of difficult-to-trade knowledge assets and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the evolution path(s) it has adopted or inherited. The importance of path dependencies is amplified where conditions of increasing returns exist. Whether and how a firm’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eroded depends on the stability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ease of replicability (expanding internally) and imitatability (replication by competitors). If correct, the framework suggests that private wealth creation in regimes of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depends in large measure on honing internal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rial processes inside the firm. In short, identify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organizing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o embrace them are generally more fundamental to private wealth creation than is strategizing, if by strategizing one means engaging in business conduct that keeps competitors off balance, raises rival’s costs, and excludes new entrants. (C)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战略管理杂志。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读后感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读后感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这本书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的看法和理解。
这本书精彩地阐述了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现代企业和组织。
首先,我要赞扬这本书的主题的独到性。
动态能力,这是一个我们并不常探讨但在当今社会却至关重要的概念。
作者们通过精妙的文笔和深入的见解,让我们理解到,动态能力并不仅仅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工具,而且还是推动企业创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在理解动态能力的过程中,我深受书中所提到了几个关键观点的启发。
首先,动态能力强调的是不断适应、学习和改变的能力,这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动态能力重视企业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外部环境的利用,这可以帮助企业在面临挑战时,迅速调整策略,以适应各种变化。
同时,我也深感作者们在战略管理方面的见解独到。
他们强调了战略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与我在其他战略管理文献中读到的内容大不相同,这让我对战略管理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视角。
此外,作者们还特别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在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他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进行创新、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动力。
这一点我深表赞同,因为在我看来,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和思考。
我相信,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这本书都会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如何培养和利用动态能力,以推动企业和组织的发展。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探讨了新常态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新常态下动态能力的含义和特点,并分析了动态能力战略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成功案例分析展示了动态能力战略的有效性。
在总结了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实际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案例研究,为企业在新常态下制定和实施动态能力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新常态, 动态能力, 战略理论, 企业实践,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影响, 发展重要性, 含义, 特点, 应用, 成功案例分析, 实际意义, 展望未来, 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在应对不确定性、变化速度加快的市场环境下已显得力有不逮;二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动态能力战略理论被认为更符合当前企业在应对变化中寻求竞争优势的需求。
研究企业在新常态下如何发展动态能力战略,以及这种战略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及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助于完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促进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于新常态下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新常态下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动态能力战略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具备灵活的战略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通过研究动态能力战略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变化的规律,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构建
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构建一、引言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提供了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实现长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战略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构建,首先介绍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构建的途径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
二、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特点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变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企业不断创新、变化和调整的能力。
动态能力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企业在不断适应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战略方向。
2. 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做出积极的反应,为长期的发展打下基础。
3. 企业能够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动态能力的核心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企业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保持竞争优势。
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构建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构建是指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战略方向,以实现长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 环境分析企业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方面。
只有了解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2. 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方面。
只有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企业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3. 制定战略计划在全面分析了市场环境和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之上,企业需要制定战略计划,确定战略方向和目标。
战略计划需要具有明确的长期目标和中期阶段的行动计划,以确保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战略方向。
4. 持续学习和创新持续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能力战略观“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当代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它集中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为了帮助理解其理论脉络,本附录首先介绍一下能力概念在企业理论中的发展,然后以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为线索介绍这个战略观的要点。
(一)企业理论中的能力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组织的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Penrose,1995/1959),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使用这个术语。
潘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
根据潘罗斯的逻辑,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产生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推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潘罗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
她把知识分为两类:客观的和经验的。
客观的知识独立于个人或团体之外,可以通过书籍、蓝图和语言向任何人传播。
经验的知识却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传播,与个人无法分开,而且离不开一个有一起工作之经验的个人的集合(即组织)。
生产性服务是在使用资源的经验中产生的,所以这种服务会创造出内在于企业的知识。
同样的资源,当被用于不同目的或以不同方式并与不同类型或数量的其他资源相组合时,会产生出不同的服务,所以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知识还会是独特的。
这是后来被概念化为独特的或难以模仿的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表述。
潘罗斯认为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赋予每个企业以独具的特征,而每个企业扩张的方向必然受到所“继承的”(inherited)资源的制约。
因此,企业倾向于围绕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竞争和扩张:“在某些专门制造领域具有高度的胜任(competence)和技术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化和扩张是(美国)许多最大企业的特色。
这种类型的胜任与市场位置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企业所能发展的最强大和最持久的阵地。
”很显然,这种阵地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在竞争环境中继续增长的基本武器:“长期内,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生存和增长并不那么取决于能组织生产甚至大范围多样化的产品,而更取决于有能力建立一个或更多的宽阔而相对坚不可摧的‘基地’,从这些基地出发企业能够在一个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和竞争性的世界里调整并扩展它的业务。
重要的考虑并不是生产规模,也不是企业的大小,相反,而是企业能为自己所建立的基本阵地的性质。
”受潘罗斯的启发,第一个提出企业能力概念的经济学家是理查德森(Richardson,1972)。
他在《工业组织》一文中,使用“能力”(capabilities)概念来指企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他认为,工业开展着无限多的活动,而这些活动需要由具备适当能力的组织来开展。
需要由同样的能力去从事的活动是相似活动(similar activities),而企业倾向专门从事于其能力可以带来比较优势的活动,即相似活动。
代表了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又要求这种或那种协调的非相似活动定义为互补活动(complementary activities)。
互补活动需要由不相关的能力去从事,所以需要由不同的企业来进行。
最关键的要点在于他认为,由于许多需要协调的非相似活动必须通过企业之间的能力互补来进行(如技术上的匹配和交流),所以互补活动的协调既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企业承担,也不可能完全通过执行平衡供给和需求功能的市场来承担,而必须由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承担。
于是,理查德森扩展了潘罗斯的企业理论,把企业之间的合作概念化为在企业之外(市场)的或企业之内(科层)的协调机制之外的第三种协调机制。
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对西方现代大企业诞生、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支持了能力演进的理论(Chandler,1992)。
他早期在对美国大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研究中(Chandler,1962)提出了与潘罗斯很相近的分析框架。
通过对美国大企业从直线职能结构向多部门结构(事业部制或所谓的M型组织结构)转变的分析,钱德勒发现,企业执行新的战略就要求新的或至少是重新调整过的组织结构,而结构对于更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他后来发表的《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Chandler, 1990)一书中,钱德勒对以现代大企业为基础的管理资本主义在三个西方主要工业强权——即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
钱德勒在这本书中所用的中心分析概念是组织能力。
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演变为背景,钱德勒对现代管理型企业产生和发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了组织能力的基础,由此而发展出来的组织能力是企业、工业甚至国民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持续经济扩张的动力,决定了企业和国家的兴衰。
尼尔森和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Nelson and Winter,1982)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他们认为,理解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变迁,经济理论的分析单位不能像正统经济学那样只停留在总体变量上,而必须置于微观的企业活动基础之上。
在他们的经济演化理论中,动态演进的企业和作为自然选择的市场机制是影响经济变迁的两个关键机制。
重构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努力使尼尔森和温特提出一个关于企业能力和行为的演化理论。
为了理解企业的知识存在于什么地方,企业的能力如何发展变化,以及企业怎样改进寻求利润的方法,尼尔森和温特把企业定义为一个由组织惯例所组成的层级结构(a hierarchy of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于是,企业是在任何时点都具有一定能力和决策规则的实体:随时间流逝,这些能力和规则作为有目的解决问题的努力和随机事件的结果而被更改;而随时间流逝,市场作为自然选择的相应经济机制决定哪些企业赢利,哪些企业不赢利,并且淘汰掉后者。
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都在这个基础上加以理解。
在这个企业模型中(细节见该书第4~5章),组织惯例在解释企业行为方面起着中心作用。
第一,惯例执行组织的记忆功能,即组织活动的惯例化构成组织的特定运行知识最重要的储存形式。
一个组织的能力首先存在于成员个人的知识储备中,也就是说,组织成员都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
但储存于人的记忆中的知识只是在一定的关联(context)中才有意义、有效果,而对于组织中所应用的知识,那种关联是组织的关联。
一个生产组织运行的关键是协调;而协调的关键是个别成员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响应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
一个组织所积累起来的惯例作为一种组织机制,使个别成员能够理解来自其他成员和工作环境的信息流,使他们进行符合组织整体行动需要的个人行动。
因此,当组织处于惯例运行的状态,管理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新的、不确定的领域。
第二,惯例还有制约组织内部冲突的功能。
由于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异,组织内部存在冲突。
组织惯例的存在可以帮助在组织正常运行的要求和所有组织成员的动机之间产生某种稳定的和解。
惯例所造成的这种折衷不是通过服从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通过使成员们很少会对彼此的行为感到意外。
组织都存在某种控制机制。
在惯例化的运行中,贯彻规章制度的机制与其他激励因素相结合,使组织成员“满足于”他们在组织惯例中扮演的角色。
但惯例并不能消灭冲突,只是把冲突控制在可以预期的界限之内。
简言之,惯例化运行导致组织内部的“休战”。
第三,惯例是一个组织的技能(skills)。
正如个人技能一样,组织的知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但组织学习是一个社会的和集体的过程,它不仅通过个人之间的模仿,而且通过对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共同努力。
所以组织学习要求沟通的共同规则和有协调的搜寻。
从这些活动中产生的知识储存于组织的惯例和运行程序之中,而惯例代表了成功解决特定问题的互动模式,并存在于团体行为之中。
由于这种集体行为的复杂性,嵌入在惯例之中的知识大都是“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即组织成员并不完全意识到操作的细节知识,而且感到很难或不可能把这些细节知识全部用语言表达清楚。
组织惯例在任何时点上都决定了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是组织能力的载体。
正是由于惯例具有强烈的缄默性质,所以模仿一个企业的能力并不容易。
因此,惯例使企业的能力具有独特性,而且是造成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绩效差异的基础。
综上所述,演化经济学把企业看作是知识的库存:企业把已有的知识储存在组织惯例之中(解释企业现有的能力),并在竞争过程中搜寻新的知识和新的惯例(解释企业能力的发展)。
理解企业能够在未来做什么就必须理解企业现在能够做什么。
因此,企业的行为可以由它们所使用的惯例来解释,而给企业作模型意味着给惯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作模型。
这样的企业是动态的,永远处于发展和搜寻的过程之中。
由于详细分析了企业能力产生和演进的机制,演化经济学为“动态能力”战略观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潘罗斯、理查德森、钱德勒、尼尔森和温特等人的工作预示了“动态能力”战略观的兴起,并为它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些工作本身也汇集成为一个动态企业理论的潮流。
(二)动态能力的战略观1.早期的战略思想。
企业能力观点在战略管理领域发展的动力是战略学家对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探寻,而这种探寻贯穿了战略管理(企业战略)领域的全部发展史。
集早期企业战略思想之大成的是Kenneth Andrews发表于 1971年的《公司战略的概念》(Andrews,1987/1971)一书,它也标志着战略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一个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Andrews认为,战略管理的核心作用是把环境的机会和企业的力量相匹配,同时保护企业的弱点使之不受到环境的威胁。
很自然,这个框架同时注重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其战略问题焦点在于企业自身力量和外部机会的匹配上。
对于企业的内部因素(即企业的力量),Andrews使用了“独特的胜任”(distinctive competence)概念。
在他的用法中,“独特的胜任”是指使一个公司能够在某些领域做的特别好的力量,但他对这个概念仅仅是从直觉上使用的,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Porter,1980)崛起而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导范式。
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中心问题是对付竞争,而如何对付竞争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工业进行结构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一个工业的竞争状态(利润潜力)取决于5种基本力量:(1)新入者的威胁;(2)顾客的讨价还价权力;(3)供应者的讨价还价权力;(4)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5)本工业中现存企业之间的竞争。
这5种力量的相对影响程度在每个工业中不同,但共同塑造了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
给定由这5种力量决定的工业竞争条件,企业战略的中心任务是找到能抵御或影响这些竞争性力量的位置,即通过差别化战略(即定位)使企业避免这些竞争力量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