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60页PPT

合集下载

最新中日文化交流史PPT学习课件

最新中日文化交流史PPT学习课件
在日本,关于弥生文化有各种论点,弥生文化被看作是日本历 史上充满神秘的文化。首先,对它的产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是大陆来日的渡来人创造的,有的说是日本列岛先民创 造的。更有的人说,是徐福他们创造的。理由是,公元4世纪 左右,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和百工东渡日本并在日本定居 下来,创造了辉煌的弥生文化。但这毕竟是传说,是美好的神 话故事,事实有待今后的考证。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在很短的时间里,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异国情调的文化突然 降临到当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文化中,并且很快得到人们的认 可,并在很短的时间不断发扬、壮大,成为漫长历史中的一部 分。弥生文化充满了大陆文化的色彩,从这一点看,可以说弥 生文化是大陆文化的扩展和延伸,是一种外来文化。
细石器时代: 以细小的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石器时代。以渔猎、畜牧经济 为主。以石髓、玛瑙、燧石等为石器原料,有多角锥状石核、 细长石片(或称石叶)、小石片等,器形有刮削器、圆状刮削 器、短削器、尖状器及石钻石簇等。细石器文化繁盛于旧 石 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可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到 铜石并用时代。在日本国内,一般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后期, 但在欧洲等地,被定为旧石器时代以及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期的 中石器时代。 以下是在日本出土的细石器图片。
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日两国的将来有所展望,对我们今 后走向社会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真可谓有 百利而无一弊。中日友好符合大势所趋,对于亚洲和平乃至 世界和平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年轻的一代应该向老一辈学 习,为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古代篇
第一章 绳文文化和大陆文化 第1节 “陆桥”和大陆之间的联系 洪积世: 距今250万年——15000年之前叫做洪积世,洪积世又分为冰 河期和融冰期。其间经历了4次冰河期的轮回。在最后一个 冰河期来临时,日本列岛的北端和南段和中国大陆是相连的。 这位人类的迁徙带来了可能性。

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ppt

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ppt

RED
1.思想解放
•“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 :
•1)洋务运动时期,封建传统教 育仍然处在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 。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 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 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 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 旧派的策略。在“中体西用”的 形势下,“西学”教育规模不断 扩大,层次不断深入。同时,“ 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教育 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地论证,促 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 此原理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 新式学堂,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 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 统教育结构。
RED
1.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背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 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 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 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 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 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 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 ”。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 ,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 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 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 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 《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 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 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 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 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
RED
1.思想解放
•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 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 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 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 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 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 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 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 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 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
RED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60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60张ppt)
(2)请分析每一阶段内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结果。
时期 状态
详情
新航路开 辟前
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部、亚欧大陆之间
新航路开 辟和殖民
扩张
初步 形成
背景 表现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洲际贸易随之扩展。 ①商品种类、数量大增;②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③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
最终
原因Βιβλιοθήκη 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60
年代19世 纪中
工业革命
商品输出 掠夺原料
越来越来国家纳 发动战争打开大 入资本主义世界 门,商品输出, 市场,世界市场 资本输出,卷入
得到进一步拓展 世界市场;瓦解
19世纪70
年代20世 纪初
第二次工 业革命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大多数亚非拉 被卷入资义经 济体系,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
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推动欧美国家寻求更多的 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交通工具的革新。
革命 形成 表现 ①形成了国际分工、贸易格局——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
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②世界贸易额剧增。
曲折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②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以 来
曲折 与发

发展
③ 冷战的发生。 ①《关贸总协定》;②中国改革开放;③冷战结束; ④ 世贸组织;⑤ 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
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以来,中国都有哪些文化影响了西方? 西方文化又有哪些影响了中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课程。
促进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买卖双方以贸易为平台输 送的各种商品,把生产者 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专题课件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专题课件

各位同学:附件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选修课课件,请下载后不要外传。

另外,请大家思考:“在现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构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个是延伸题目,为必考知识,请课下准备。

几个概念的界定:一、文化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

最开始,“文”与“化”是分开的。

“文”与“化”并联使用见于战国时期成书的《易传》,其中有句话,叫做:“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以文教化”。

西汉以后,“文”与“化”连成一个专用词,比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这里,“文化”显然和武力征服相对应的,指的是文治教化。

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cultura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等多种含义。

牛津大辞典解释“cultural”:“对思维、审美和风度的训练、发展和雕琢,是文明的精神部分。

”这层意思和中国“文化”概念的“文治教化”的内涵比较接近。

概括起来,从最广义到最狭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广义的文化概念是“人化说”,什么是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文化。

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这个命题,决定了文化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人才有文化问题可言。

一般的文化概念是“观念形态说”,所谓观念形态,即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和经济、政治相对应,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最狭义的文化概念是“知识说”,它认为所谓文化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成果的精华,这就是知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使用这个概念指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知识水平”。

二、中学、西学/新学、旧学“西学”是明末清初出现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词语,“新学”是十九世纪末开始流行的,二十世纪风行于世界的一个概念。

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无私运动以后,“新学”一词及其内容就逐渐的消匿不彰,而“西学”一词却十分活跃。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九讲中国近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科技与教育课件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九讲中国近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科技与教育课件

答案 B 解析 1902年戊戌维新运动已经失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已经兴 起。但是,康有为坚持改良道路,反对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A项错误,B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康有为意在唤起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C项错误; 康有为借法国大革命血腥之例,意在说明改良的正确性,D项错误。
易错点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被迫逃往海外,坚持改良主张,与 革命派展开论战,成为保守势力的代表,被称为“保皇派”。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 将被废除”,可知这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土地改革已经在一些地方完成,但是 并未在全国完成,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是在抗战时期召开的,此时并未进行 土地改革,也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的,此时土地改革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在 1956年召开的,此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
特别提示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并未将“师夷长技”付 诸实践,某种程度上说,洋务派是“师夷长技”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4.(2019·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 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核心要点•重难突破
要点一 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
1.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探规律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学习、借鉴中华文化, 近代以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则主要以西学东渐为主流。
2.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境遇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 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以减少变 法的阻力。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 建礼教,旨在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除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不同的境遇,是由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和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的要求决定的,说明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国的 地位和影响。 明趋势彻底否定儒家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 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一部人类历史,证明了一个事实, 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推动了 人类社会前进。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是 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

文化交流存在“势差”现象。一般来 说,高度发展的文化必然流向低度发展的 文化,如水之自然流向,不可逆转。
近代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和经济特征, 使得发展迟缓,自我成长能力变弱,保守 的思想文化,向的僵死而衰朽。与此同时, 西方资本主义的的勃勃生机,历经资产那 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远远把中国拉在后 面 ,中国还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自守, 妄自尊大,落后于世界而不自知,终至挨 打,留下惨痛的屈辱一笔。
五 向域外传播中国文化
传教士不少人热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将中国四书五经、词典、道德经、等向西 方介绍和传播,有些人成为汉学大师。
“中国现代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现代 科学技术、现代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妇 女解放、娱乐体育、新闻出版等等事业, 以及理性化政治观念及其实践,所有这些 方面的开端和初步发展,都和基督教传教 士的活动及其影响密切相关,这说明在中 国现代化兴起之初对之有相当的促进作 用。” ——何光沪
维新变法后,近代科学才进入中国的教育 和研究系统,新的西方学科体系和知识体 系,导致中国新的学科分类出现,“使原 有的经、史、子、集四部系统全面崩 解……” 一 天文学(中国古代有辉煌发展,近代西 方从哥白尼开始,脱离神学,又有牛顿万 有引力学说 等发现,创立新的自然科学科学体系)
数学 最基础的科学,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涉及世间一切事物。是人类智 慧的体现。古代中国数学有重大贡献,14 世纪后陷于停滞,17世纪后传教士传入近 代数学。但在中国近代得以活跃发展。 (李善兰 项明达等,后有苏步青、熊庆 来等)


《近代中国与西方》课件

《近代中国与西方》课件

社会矛盾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激 化,加上官僚制度的腐败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列强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 逐渐控制中国,导致国家 主权丧失。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
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新兴工商业开始发展, 但整体经济水平仍然落后 。
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富 差距扩大,城市与农村发 展不平衡。
中国对西方的借鉴
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例如学习西方的法律制度、经济模式和科技发展等 。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与成就
现代化的起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开放市场,逐渐卷入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
现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都是中 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和尝试。
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文化冲突,如礼仪、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 的冲突,需要双方进行沟通和理解。
文化独立
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强调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 和特色,以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05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01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开放市场,一些有识之士开始
现代化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对未来的展望和启示
展望未来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 西方的交流和合作将更加密切, 双方需要加强互信和合作。
启示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表明,不 同文化和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平等交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 的发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清朝末期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旨在通过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实现国家 的现代化。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废除科举制度、发展新式教育、改革官制等,但 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失败了。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48讲近代以来的文化交流课件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48讲近代以来的文化交流课件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第48讲 近代以来的文化交流历 史课程标准了解不同地域上生存的人类的文化交流途径,理解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道理,形成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理念凝练要点内容索引1强基础固本增分2研考点精准突破3练经典强化提升1强基础 固本增分知识点一 近代以来的人口迁徙与文化的交流1.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1)美洲族群文化的形成①文化: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 美洲文化 。

②族群:北美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族群。

西葡允许不同种族通婚,从而形成大量混血人种(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白人成为主要居民, 欧洲文化 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3)华工:19世纪中叶后,大量华工来到美洲和大洋洲。

促进了当地开发,在各地形成 唐人街 ,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2.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1)现代移民①原因:经济全球化促使 国际分工 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②特点: 发达地区 吸收了大量劳动力;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从事体力劳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民中“知识精英”发挥了重要作用。

 指具有较高文化专业知识的高素养人才(2)移民社会①美国的移民文化: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民族和文化的 多样性 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新加坡主要融合了华人、马来人和印度文化Array②新加坡: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 城市 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知识点二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的交流1.商品流动的文化内涵:以 贸易 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文化交流国际化知识点三 近代以来的战争与文化的交锋1.拉丁美洲文化(1)背景:西葡殖民统治时期,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 混血社会 ”。

05专题五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05专题五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专题五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参考书目:
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 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 李传斌《条约特权制度下的医疗事业——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 究》 李喜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1872-1949》
专题五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近代中国处于文化“入超”的地位
“入超”原因:
1、西方文化处于一种高势能态势
2、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广泛的途径
西方学者来 华讲学 通商口岸和租 界
外国传教士 和驻华使馆 人员
中国留学生与 出使人员
近代中外关系史
专题五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三)中国由被动接受开始走上主动选择的道路
近代中外关系史
专题五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在华各教会团体仍然享有条约特权保护
第二,教会对自身的行径也作了一些反省和检讨
第三,教会外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迥异于19世纪的变化: 庚子事变以后,清政府中最顽固排外的势力已被剪除;《临 时约法》从法理上肯定了公民信教的自由 在华传教士人数对比表
近代中外关系史
专题五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郭实腊(1803-1851),德籍新教 传教士,是一个对西方侵华政策颇有兴 趣的人。从1831年起,多次在中国沿海 侦察,参与英国的对华战争。 1833年 在广州编辑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 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 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期刊。以“为在广州 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权益进行辩护”为 办报宗旨,1838停刊。在报刊内容上, 宗教伦理方面大为削弱,科学文化知识 大大增加,尤以介绍各国地理的文章为 多。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课件PPT
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近代 以来世 界贸易 与文化 交流的 扩展教 学课件P 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近代 以来世 界贸易 与文化 交流的 扩展教 学课件P PT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战后初期
如果对圣经不够熟悉,甚至
都不会认为这是一幅宗教画。其 实,这幅画是在说一个圣经之中 的虚构情景,依旧属于宗教题材。
一千年间圣母像的变迁, 从一个神圣、压抑、严 肃的宗教符号形象,逐 渐实现了一步步的解放, 让圣母的形象逐步从 「神」变成了「人」, 而这个社会审美从「神」 到「人」的转变就是人 文主义的体现。
瓷器一传入欧洲,立即得到 了所有人的追捧。最初的瓷器 数量异常稀少,而且往往被当 成最名贵的礼物送给国王和贵 族。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埃 及和阿拉伯,瓷器单件的价格 就相当于几个奴隶的价格。到 了16世纪中期,在最早和中国 进行贸易的葡萄牙大量从中国 带回瓷器,收藏中国瓷器成为 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
哥窑
▪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 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 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自1987年被发现,到2007年整体打捞上 岸,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 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 人面前。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 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 构成
20世纪90年代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近代 以来世 界贸易 与文化 交流的 扩展教 学课件P PT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 副本(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

- 副本(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

梅光迪

中国首位留美文学博士。1911年赴美留学,先在西北大学, 后到哈佛大学专攻文学。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执教十年,做 汉文助理教授,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的汉学人才。
金雅梅

金雅梅(1864-1934)又名韵梅、雅妹,生于浙江宁波一 个长老会牧师家庭,5岁时离开了中国 ,父母双亲是因为医 疗技术落后而被夺走生命的,被美国传教士麦加谛夫妇收 养,两年后带到美国。1888年也就是她从医科大学毕业3 年之后,毅然回到祖国。 毕业于美国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中国近代第一位 女留学生,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积极在中国发展医疗事业。

“留学生”一词的来源:唐朝时,日本曾多次派遣唐史来中国。 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 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史 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 “留学生”就是当 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 唐使回国时随其一起回国。后来,“留学生”这个词就一直沿 用下来。其语义也有了变化发展:凡是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 学生,都称作“留学生”。 近代之前的留学生: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使得中国与欧洲 及世界有了初步接触。传教士从传教的目的出发,吸引个别学 生到欧洲求学,1650-1840年间约有一百多人赴欧留学,这些 学生主要学习耶稣教义、神学、兼及一些人文与自然科学,毕 业之后也多充当传教士,再加上人数少 ,对中外文化交流没有 太大的影响。

1872年8月11日,由陈兰彬率领第一批30名幼童,从上海坐船赴美。 1873年5月2日,容闳的昔日同窗黄胜带领第二批30名幼童赴美。 1874年8月6日, 祁兆熙带领第三批30名幼童出洋。 1875年10月2日,祁春兆带领第四批30名幼童前往新大陆。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110年中外文化交流,经历 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三个文化层面的嬗变。 并经过重构,实现文化的重生。 成为一种爱国、革新、开放的特 征,并与救亡图存相联系,成为 近代文化的主流。
三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启示
1 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动脉是资本主义 2 近代中国文化一直与三大矛盾纠缠在一起 3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是“现代化” 4 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突出特征是东西方文 化的空前交流和和对话。 5 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也非被动抵 制和反抗西方文化,它自身也有生命力和能动 性,并也处在变化中。



6 应充分重视文化发展的人文意义 7 中国文化每次历史上的光辉,离不开 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刺激。 8 每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 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应互相尊重,相互 学习,共同进步 9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0 重视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历史的 眼光和历史思维。
导论 思考题:
一 中国近代文化交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 史背景下展开的? 二 近代文化交流的主旋律和主力以及基本 格局是什么? 三 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得到什 么启示?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忘记历史,就看不清现在, 就不能清醒的走向未来
链接:
1 纪录片:《近代留美幼童》央视 2 纪录片:《水木清华90年》 3 容闳 : 《西学东渐记》 4 顾长生: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5 刘圣宜:《近代广州社会与文化》 6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第二讲:传教士输入西方文化 第三讲:近代外交的艰难传入 第四讲:传播新思想——西方著作的翻译热潮 第五讲:近代中外教育交流 第七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近代学科建立 第八讲:中外文化交流下的中国文学艺术 第九讲:西洋文明传入及其影响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件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 点,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第五章
民国时期外交
民国时期外交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国际形势和 国内政治环境
民国时期外交的代表人物及 其思想
民国时期外交的背景和历史 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主要事件和 成果
民国时期外交事件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华盛顿会议:中国外交的胜利,收回山东权益 九国公约:中国外交的困境,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抗日战争: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国际地位提高
对国际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未来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中国外交战 略的转型
促进国际关系的 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体 系的完善
增强中国的国际 话语权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近现代外交的作用:维 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 合作与发展、推动世界 和平与稳定。
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历程
清朝时期的外 交政策:闭关 锁国,被动外

民国时期的外 交政策:独立 自主,维护国
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 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的外交政策: 积极融入世界, 推动全球治理
中国近现代外交特点
领导人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人决策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民间外交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外交活动频繁,为外交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 立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高三历史中外文化交流(PPT)5-2

高三历史中外文化交流(PPT)5-2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2)表现
中华文化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 多层次的广泛交流,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中国的铁器、 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 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实现了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 的直接友好往来。
(死去的)母亲:先~|考~。 【彼】代①指示代词。那;那个(跟“此”相对):~时|此起~伏|由此及~。②人称代词。对方;他:知己知~|~退 我进。 【彼岸】’名①〈书〉(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比喻所向 往的境界:走向幸福的~。 【彼此】代人称; 少儿作文加盟 少儿作文加盟 ;代词。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互助。②客套 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作答话):“您辛苦啦!”“~~!” 【彼一时,此一时】ī,ī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 变:~,不要拿老眼光看新事物。 【秕】(粃)①秕子:~糠。②形(子实)不饱满:~粒|~谷子。③〈书〉恶;坏:~政。 【秕谷】名不饱满的稻谷或 谷子。 【的或不饱满的子粒:谷~。 【笔】(筆)①名写字画图的用具:毛~|铅~|钢~| 粉~|一支~|一管~。②(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工~|败~|曲~。③用笔写出:代~|直~|亲~。④手迹:遗~|绝~。⑤笔画:~ 顺|~形。⑥量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钱|三~账|五~生意。)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用于书画艺术:写一~好字|他能画几~ 山水画。⑦()名姓。 【笔触】名书画、文章等的笔法和格调:他用简练而鲜明的~来表现祖国壮丽的河山|他以锋利的~讽刺了旧社会的丑恶。 【笔答】 动书面回答:~试题。 【笔底生花】比喻所写的文章非常优美。也说笔下生花。参看页〖生花之笔〗。 【笔底下】?ɑ名指写文章的能力:他~不错(会写文 章)|他~来得快(写文章快)。 【笔调】名文章的格调:~清新|他用文学~写了许多科普读物。 【笔端】〈书〉名指写作、写字、画画时笔的运用以及 所表现的意境:~奇趣横生|愤激之情见于~。 【笔伐】动用文字声讨:口诛~。 【笔法】名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他的字,~圆润秀美|他以 豪放的~,写出了大草原的风光。 【笔锋】名①毛笔的尖端。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锋芒:~苍劲|~犀利。 【笔杆儿】名笔杆子??。 【笔杆子】?名①笔 的手拿的部分。②指写文章的能力:耍~|他嘴皮子、~都比我强。‖也说笔杆儿。③指擅长写文章的人。 【笔耕】动指写作:伏案~|~不辍。 【笔供】 名受审讯者用笔写出来的供词。 【笔管条直】〈口〉笔直(多指直立着):这棵树长得~|大家~地站着等点名。 【笔画】(笔划)名①组成汉字的横 (一)、

+第53课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课件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第53课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课件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发展为美式英语;③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
表现
的因素;④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成为北 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⑤“美利坚人”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
共同名称;⑥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
深蒂固
[小练4] 美国文化中存在清教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北美殖民地文化 有什么特点? [提示] 北美殖民地文化具有融合性、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
[小练1] 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提示]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侵略活动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他们 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同时,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 美洲出现了以欧洲宗主国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
2.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的殖民活动。 ①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②19世纪时,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③1851年,英国在___澳__大__利__亚_____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①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②19世纪中叶,____白__人______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居民,欧 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新兴族群 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3)影响。 ①文化方面:各个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_文__化__认__同___,发展了 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②人口结构方面:在美国和加拿大,__白__人__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幸存的 印第安人被赶进_保__留__地___生活。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 数。混血人种成为___拉__丁__美__洲___的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 相对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