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历史作文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历史作文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历史作文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讲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呢,是在外国发生的。

那个时候,外国的人们觉得以前的画画、雕塑啥的不够好看,不够真实,就开始努力画出特别逼真、特别美的画,做出特别精美的雕塑。

像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大家都特别喜欢。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改变咱们中国人的思想,让大家更进步;文艺复兴呢,则是让艺术变得更厉害,更漂亮。

小朋友们,这下你们能分清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了吧!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两个很重要的事情,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

再说说文艺复兴,这是在外国。

以前外国的画画都很死板,后来呢,画家们就努力画出活灵活现的画。

比如米开朗基罗做的雕塑,可好看啦,就像真的人一样。

新文化运动是让咱们中国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新思想;文艺复兴是让外国的艺术变得超级棒。

小朋友们,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不同哟,你们记住了吗?。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以促进社会现代化的视角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以促进社会现代化的视角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基于文化现代化的视角摘要:本文首先对文化现代化进行定义,并据此来分析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文化现代上体现的影响。

在这种比较中,笔者发现两次运动对文化现代化的作用有较高的历史相似性,进而引出对思想革新的历史必然性的讨论。

关键词: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文化现代化影响历史进程一、引言学术界对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研究已经相当众多,这些成果遍及这两次运动的原因、形式与作用。

比较这些研究后笔者发现,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有一定的历史相似性,尤其在对当地社会的现代化上,这两次在地域上相互独立的运动都发挥了相当的影响力。

而在对当地社会的现代化的影响上,两次运动又以对文化现代化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

之所以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而不是与启蒙运动比较,是因为笔者更认同新文化运动“为文化而文化”的特质,而不是“为政治而文化”。

究其原因,蔡元培曾在旧金山中国国民党招待会上演讲时指出:“欧洲文艺复兴始于但丁,今中国之新文化运动,亦先从文学革命入手。

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钱玄同诸氏所提倡之白话文学已震动一时。

吾敢断言为中国文艺中兴之起点。

”(郭辉、吴敏,2010)即,新文化运动是从文学开始,而文艺复兴也是如此。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比较两地的文化进化过程,论述比较这两次运动对文化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二、文化现代化的定义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很形而上的概念,难以做到全面而细致的描述文化现代化的特质,因此以往的研究曾在各种侧重点给出过众多的定义。

这之中,笔者更倾向于赵伯乐先生的观点:“所谓文化现代化的实际即指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极为丰富,表现出一种有震撼力的创新魅力;在道德伦理层面上应体现出人类理性的高度发展水平,代表人类最优秀、最美好的感情和心理取向;在观念形态上,是合理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结合。

(赵伯乐,2002)这个定义在特点上说明了文化的现代化应该在内容、理性、观念形态上有巨大突破。

当然作为文化近代化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罗列很多,只是相比于古典文化,现代化的文化更应该在以上三个方面实现突破,这是最根本的文化现代化属性。

洋务派、维新派等思想比较

洋务派、维新派等思想比较

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比较一、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比较①相同点:政治上两派保皇保清保君主制;经济上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教育上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兴民权,开议院。

B.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③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④产生差异的根源:A.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

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

B.由政治地位决定的。

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

二、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基本主张的异同、相互关系①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在保留君主制的问题是一致的。

顽固派和洋务派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一致。

维新派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

②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与顽固派有区别,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一致的方面,但在是否兴民权的问题上,洋务派和顽固派立场一致,反对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

③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洋务派能够看到西方先进的东西,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实际上主张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应变”,二者有区别,维新派则主张改良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政治立场一致,他们一致攻击维新思想,由于维新变法法令直接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因此他们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运动,打击维新派。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1.14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关注现世人生,追求个性自由。

这一转变起源于( A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西班牙2.(2018雅安)下图中材料是文艺复兴时期某个阶级(阶层)的思想。

这个阶级(阶层)应是( C )A.封建贵族B.教士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3.“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C )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C.是一场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4.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

”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D )A.民主科学思想B.苦行禁欲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这位诗人是( A )A.但丁B.彼特拉克C.达·芬奇D.莎士比亚6.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

这反映了但丁( B )A.善于创作神话B.抨击封建教会C.逃避现世生活D.弘扬古典文化7.(2018永州)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D )A.达·芬奇——《哈姆雷特》B.汤显祖——《最后的晚餐》C.莎士比亚——《蒙娜丽莎》D.但丁——《神曲》8.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

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蒙娜丽莎》是谁的杰作( B )A.彼特拉克B.达·芬奇C.薄伽丘D.莎士比亚9.今天,人们用这座可以容纳1 600名观众的“环球剧院”来表达对一位天才的怀念之情。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历史作文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历史作文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历史作文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正如乔治·桑塔亚那所言,“历史不过是人类思想的影子。

”当我们重新审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这两场重要的文化革新时,便会发现它们虽然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但其内在本质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触觉:漫步在巴洛克宫殿的镜厅中,触手可及的柔滑大理石与闪耀夺目的枝形吊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华丽的梦境。

而新文化运动中的青年们则手持铅笔,在白纸上挥洒着激昂的文字,他们的指尖仿佛在与时代脉搏共舞。

视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哲学家们汇聚一堂,他们的目光透着睿智与渴望。

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也满怀着对新思想的渴望,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着传统文化。

听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其震耳欲聋的开场震撼着人们的心弦,宣告着新时代的到来。

而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陈独秀等人的演讲,也如同一阵阵春雷,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

味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开始探索新大陆的香料和食物,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味蕾。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家们则用笔墨描绘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风味。

大脑: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的解放,它打破了中世纪教会的束缚,让人的理性得以发展。

新文化运动同样强调科学精神,倡导民主与自由。

这两场文化革新在本质上的区别在于:文艺复兴更注重对人性的回归,它强调个人主义和对感官体验的追求;而新文化运动则更着眼于民族救亡,它强调社会改革和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虽然同为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化革新,但其内在本质上的差异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的变迁。

它们共同塑造了人类思想史,成为后世汲取智慧与灵感的源泉。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西方 技术Leabharlann 洋务运动大 趋 势
历 史 大 背 景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制度
辛亥革命
历史必修Ⅲ
知识梳 理
一、新文化运动 (前期) 1.兴起背景: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2.兴起概况:
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3.内容: 三提倡三反对 4.评价: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 1.背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2.概况: 十月革命后传入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3.特点:内容 形式 推动者 4.影响:为五四运动及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广东省2011届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新文化潮流的 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 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 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 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答案选A。 • 答案:A
阵地
代表人 物及其 贡献
阶段
前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后期
功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末叶起,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所掀起的西欧新文化、新思想运动,大约自14世纪持续到16世纪(大约是当时中国的明朝时期),席卷了整个欧洲。

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是一些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

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相似的方面;第一,两者的实质内容类似。

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

以民主代替专制独裁。

崇尚科学,追求民主,向腐朽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

其次提倡新思想和新道德,反对旧礼教和旧道德。

反对封建纲常礼教和封建文化,打倒孔家店,向着封建社会的纲常礼教,向着封建思想的文化堡垒发起进攻。

同时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主张把封建的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结合起来。

从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得,这与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相似的,人文主义冲破了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下的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提倡人性或人道主义的新的世界观代替了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批判教会视肉欲和世俗为罪恶的禁欲主义,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和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第二,运动所起的作用相同。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兴起运动,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以至夺权做好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而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也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力量和骨干力量。

两场运动期间及以后都触发了新一轮的政治革命和政治运动,文艺复兴引发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新文化运动期间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为中国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原始农业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D.自然经济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4.《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

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的影响

考点:文艺复兴的影响1.人被发现的时代——文艺复兴的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文艺复兴的启示: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青年学生应树立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良品质,崇尚科学、反对任何形式的歪理邪说,解放思想,善于学习借鉴先进思想文化。

易错微析文艺复兴的影响易错: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使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所以说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人被发现的时代。

例题1 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最主要的历史作用在于()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C.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所以答案选A。

例题 2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下列都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组词语是()A.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B.禁欲苦行,以人为本,言论自由C.压抑人性,麻木顺从,追求享乐D.张扬个性,愚昧迷信,神权至上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所以选A。

1.“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博学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你认为恩格斯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 D.法国大革命2.有人说,16世纪是“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其中,“人被发现”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B.哥伦布发现美洲C.启蒙运动传播D.《人权宣言》颁布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意大利B.运动的名称揭示了运动的实质C.是近代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4.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B.创造了灿烂的文化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实质上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5.文艺复兴和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的共同点是()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D.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6.14—16世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谢强必修三第三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复习

谢强必修三第三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复习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得到 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 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 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 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 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3)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 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启蒙思想比较
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条件
西方启蒙思想
内容 本质
影响
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启蒙思想比较
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专制制 度的腐朽;理学占统治 地位
西方启蒙思想
资经进一步发展;资阶 力量壮大;文艺复兴推 动;近代科学发展
内容 批判君主专制; “工商 皆本”“经世致用” 本质 未跳出传统儒学范畴 (地主阶级)
合作学习一:
(1)近代三次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产生哪些共同 影响? 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 有利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准备。 这又体现怎样的原
理呢?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 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政治经济的发 (2)请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 展 的影响。
A
热点训练
2.下图是2009年8月4日正义网上的一幅名为“感谢党的 好政策”漫画。“让老百姓住上廉价房”体现了启蒙 思想家的哪一价值观
A
感谢党的好政策 A.以人为本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
D.天赋人权
随堂演练Βιβλιοθήκη 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也不应当区分古代世界的发现 和人的发现,因为它们是合二为一的。 结合所学,说明“古代世界”和“人的发现”分别是 指什么;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古代世界”:古希腊、罗马。 “人的发现”:人文主义。 二者联系: ①继承上:人文主义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 人文精神; ②发展上:人文主义者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 旗帜,提倡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论述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论述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论述题的答题技巧一、论述题观点提炼技巧:审题,归纳观点。

简单三步:一读,圈关键间;二定位,找角度;三提炼,选定立场。

第一遍粗读,圈关键词1.出现频率最多的考点;如“闲关锁国”“改革开放”“国两制”“工业革命”等。

2.问题给定了的主题,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改革、对外关系、科技等角度。

3.参考题目导言,关键词一般在材料的开头、中间、结尾处。

第二遍细读,找好角度。

1.将材料出现的历史事件对比分析并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2.将材料进行归类,选取一个主题进行对比论述结合材料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将材料进行归类,属于哪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农业、文明交流、社会变革、战争、人物评价、我国的屈辱史与探索史等),与所学知识联接(从人物、事件、时间等方面)第三遍重点读,提炼观点(限定型、开放型),选择归纳自己最有把握的历史观点,要求:1.格式观点要鲜明。

(三段论,总分总)观点2分,即观点明确1分,格式正确1分。

2.要用陈述句,最好是肯定陈述句,简明扼要的完整的一句话。

主谓宾结构明确,必须是句子,不要出现".....的..……"3.观点不能照抄原材料,可以改写。

如: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动力。

改写词汇:推动......促进.…….有利于…….重要动力...重要因素之一。

“时代发展”可以改写为“社会发展”“国家发展”。

二、论证观点1.格式:论证:①....…②.…….围绕材料分段论证,要紧扣观点。

2.列举史实一般按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的顺序排列。

3论证时要具体,“史实+论述”,史论结合,语句要完整通顺,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4.论证最好从正面论证,要将正确的价值取向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5.整合材料做论证两种基本类型:(1)举例子(2)作评价(影响、意义、人物评价)常见用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但是……三、得出结论1.呼应观点结论是对观点和论证的总结性评价,务必与观点和论证的史实保持一致。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3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原卷版+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3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原卷版+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3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热点剖析】一、中国古代“东学西传”1.秦汉文明: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世界(1)表现①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先后西传。

②制铁技术和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2)影响:以秦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首次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初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1)表现:儒学的传播;造纸术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传到非洲和欧洲。

(2)影响①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前启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②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1)表现①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变成新教的工具,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

②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③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瓦解骑士阶层。

(2)影响: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二、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1.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1)途径: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进入中国。

(2)表现:传播基督教教义;也大量传播了科学技术。

如当时传教士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

(3)影响:西学传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由于只在少数士大夫阶层中流传,没有能够很好地普及。

2.近代的“西学东渐”(1)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主要学习以“”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②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2)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前期主要局限于“”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层面过渡的迹象。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2021 年陕西渭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6 年初,黄远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国 人之公毒》一文,明确表示“搜求公毒为救国之第一义”, 而所谓“公毒”,“一言蔽之曰,思想界之笼统而已”。 “中国今日之输入外国制度与学术也,一切皆以笼统主义 笼统之”。在之后一期的《东方杂志》上,黄远生又发表 《新旧思想之冲突》一文,强调“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 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夫思想者,乃凡百事物所从出之原也”……1920 年,罗家
后发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然而独立富强等目标仍未实 现。在此基础上,先进知识分子将重心转向“思想革命”, 以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促使国人精神觉 醒,以寻求根本的社会改造,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综上,20 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体现了中国社 会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产生了深刻 影响。
解析:选 A。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种类繁 多,没有实现统一,这就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不利于 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当时军阀林立的局面导致 了材料中现象的出现,B 项因果关系颠倒,错误;度量衡 的种类繁多与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 系,故 C 项错误;度量衡的种类繁多阻碍了商品的大量流 通,而非“阻断了”,故 D 项错误。
2.社会生活: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 旧布新,改用阳历,颁布_剪__发__辫___、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 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 呼。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根本原因是中国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
原因 彻底批判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__年__杂__志__》,
(续表)
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 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 影响 使这场运动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 泛和深刻 ③新文化运动高举__民__主____与___科__学___的旗帜,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主题01 走向近代2023届中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主题01  走向近代2023届中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①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 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 ②“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
克、波伽丘
“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知识拓展-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项目 时间 背景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
影响
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而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
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B )
A.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B.促进了世界物种大交流
C.有利于美洲的民族解放
D.标志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2022·四川雅安·15)表2中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 )
据材料并结合早期殖民掠夺的相关知识,阐述材料论断的正确性。
中考实战
1.(2022·福建省·21)“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
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据此可知,可可树被移植到其他大 洲开始于( C )
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 欧洲 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
美洲 亚非拉 世界
为美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美洲资 本主义的发展。
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给殖民地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侵略史实 葡萄牙-16世纪中叶-澳门
荷兰-17世纪初-台湾 荷兰-海上马车夫 英国-日不落帝国
(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

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

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

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1)相同点: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产生巨大反响的产物。

如中国的封建生产力发展和封建制度确立;西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

②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如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都属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历史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巨大的作用。

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突出;西欧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2)不同点:①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不同。

时间相距近千年,地处西欧与东亚。

②发生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建的铁器时代,西欧处于封建社会瓦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③主要打击的对象不同。

中国的斗争矛头是奴隶制残余;西欧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封建天主教会。

④新思想的阶级性质不同。

中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西欧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历史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动。

它们都反对封建蒙昧主义、来世主义,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中开展的反封建斗争,都为了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因此,两大运动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她们产生在西欧朝气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受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影响,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斗争形式、指导思想、成就的侧重点、产生的影响等都是有所不同。

现就这几点谈谈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一、从产生的背景看:文艺复兴于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的一场新文化运动。

14—15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孕育成长。

居意识领域支配地位的教会对西欧文化的垄断,僵化了人们的思想,这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格格不入,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神学世界观,改变为会教会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创立为自己服务的新文化、新思想体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On Comparison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in China and the Renaissance in Europe 作者: 李靖莉
作者机构: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滨州256604
出版物刊名: 齐鲁学刊
页码: 18-21页
主题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研究;历史背景;文学革命;个性解放;人性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对其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两个运动各自特性的认识.其共同点是: (一)对传统的批判与重建;(二)倡导文学革命;(三)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四)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其不同点是:(一)背景不同;(二)影响力不同;(三)带来的后果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两者在某些方面存有一些相似的方面;第一,两者的实质内容类似。

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

以民主代替专制独裁。

崇尚科学,追求民主,向腐朽的封建意识实行斗争。

其次提倡新思想和新道德,反对旧礼教和旧道德。

反对封建纲常礼教和封建文化,打倒孔家店,向着封建社会的纲常礼教,向着封建思想的文化堡垒发起进攻。

同时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主张把封建的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结合起来。

从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得,这与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相似的,人文主义冲破了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下的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提倡人性或人道主义的新的世界观代替了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批判教会视肉欲和世俗为罪恶的禁欲主义,寻求人生快乐,实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和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第二,运动所起的作用相同。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兴起运动,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以至夺权做好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而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也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力量和骨干力量。

两场运动期间及以后都触发了新一轮的政治革命和政治运动,文艺复兴引发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新文化运动期间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为中国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第三,两者都存有相同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离开了改造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时间,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两者都局限在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精英和文化精英之中,而广大的民众置身变革之外。

第一,两者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持续时间长达三百年之久。

中国新文化运动则发生在20世纪初期,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开始到1919年前后,仅仅持续了数年之久,与文艺复兴相比,持续时间短。

第二,两个运动对传统的态度。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主张胡适等否定中国的文化传统,全面西化,主张西学为体,断定中学没用。

批评新文化运动的人士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没用。

还有一类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有用,陈寅恪、吴宓等都是这个派主张的代表人物。

在中外有很多人把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看作是一场文艺复兴。

胡适断定,他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这场运动虽然主张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但是却只有观点移植,没有文化复兴。

新文化运动不是一场复活中国古典传统中的人文精神的运动,而是一场全面否定与摧毁古典文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背后的思想逻辑是,为了实现新的就必须毁灭旧的。

两相比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摧毁运动,而从十四世纪起发生于意大利并蔓延到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则是一场伟大的文化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巨子们为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所倾倒,努力复活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学术与艺术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

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

这就是在复兴古典的基础上推动人文主义。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远交近攻,交古希腊罗马而攻中世纪。

文艺复兴对传统持双重的态度:一是重建的态度,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个人主义;二是颠覆的态度,中世纪以来压制个人的晚近传统。

总来说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第三,代表人物表现不同特点。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他们被史家尊称为“文学三杰”。

高潮期的代表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家,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家和政治家,拉伯雷、丢勒、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学家和戏剧家,还出现了托马斯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又出现了哥白尼、牛顿等众多的自然科学巨匠。

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正是在此期间形成,涌现出众多的学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可谓群星荟萃。

中国新
文化运动的旗手则集中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少数杰出人物身上,没有出现群星璀璨的情景。

第四,运动所产生影响力和影响领域不同。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开始,经历早期、高潮期和晚期三个阶段,逐渐扩大并影响到整个欧洲。

运动的内容也由文学、艺术、历史等社会学科扩大到天文、科技等自然学科,推动欧洲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快速发展并表现出空前繁荣景象,促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使文艺复兴运动不但有了深度而且也有了广度。

中国新兴文化运动则集中在思想、文化和政治舆论方面,对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不是十分直接和明显。

第五,运动的发展的趋势不同。

文艺复兴运动一直在宣传人文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未发生改变,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就是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的内容就是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同样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成了两个潮流。

一部分人(李大钊等)继承了他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