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ec4601b4daa58da0114af8.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篇一:三国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表一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组长:课题成员:朱颖睿张杰张雨诗朱亦储张奕张钰凡指导老师:储小坤研究目的:研究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研究价值:通过对《三国》人物的研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使同学们更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
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
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
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进行讨论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各成员根据方案了解相关信息研究总结,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总结阶段完善,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成员分工:总负责:朱颖睿张杰计算机上网:朱颖睿张杰资料保管分析:张雨诗张钰凡张奕朱亦储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意见:审批意见:表二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时间及次序:201X年1月26日第1次活动地点:如东高级中学活动记录:活动主题:《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方式:一)文献研究法(二)采访法活动过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进行分析总结。
自我评价: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
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
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表三:课题名称:三国人物性格探析完成时间:4天课题组长:指导老师:储小坤课题报告内容摘要:诸葛亮:他不慕荣华,淡泊以明志,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三国人物研究报告
![三国人物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0bf780360cba1aa811dad5.png)
三国人物研究报告篇一:三国演义结题报告《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究——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杨轶涵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带我们领略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烽烟四起的战乱年月,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性格各异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云长,赤血丹心的赵子龙……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三国演义》中各处颂扬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余年历史,因为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在这段时代却呈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都各展奇谋,争夺全国。
但在最后只有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三分全国形成了三分鼎足,他们三人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走上历史的舞台,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值得让人思考的,他们三人有何过人之处,才在英雄辈出的乱世中脱颖而出呢?他们的性格有何异同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切磋。
首先就是他们三人都拥有久远的目光和能够审时度势的能力。
要知道,能够具备这两点的人可不多,具备了这两点的人必然会成为一个及格的政治家,因为有了久远的目光才能看清时局,从而为自己的成功寻找机缘。
懂得审时度势才能发现所有对自己晦气的成分,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尤其是在那时那么杂乱的年月,这两点就显的极为重要了。
那么他们三人是怎么表现这两点的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先说曹操,曹操在董卓入京后占领了兖州牧,那时还打败了三十万黄巾军并篡夺了青州,在此时他知道了汉献帝亡命在外的动静,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若是他在这时将皇帝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来可以获得匡扶汉室的美名,当时的人们还是以汉朝的为正统,希望继续以汉朝的天子传承下来,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来投奔他,二来用皇帝的圣旨来伐罪此外诸侯,若是他们招架的话就定以谋反之罪,这样的话他也就师出有名了。
于是他马上把皇帝迎奉到许昌,从此挟皇帝以令诸侯横扫全国。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小学生表格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小学生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9790909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9.png)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小学生表格诸葛亮: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三国人物评析》研究性学习心得及总结作业
![《三国人物评析》研究性学习心得及总结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b1dc72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7.png)
《三国人物评析》研究性学习心得及总结作业《三国人物评析》研究性学习心得及总结作业课题组成员:杨欣怡陈渝枫郑晨茜方家豪谢清波江至锋王欣梦郑栋指导老师:吴巧东杨欣怡:这个过程虽然有点累,但我了解了这整个过程陈渝枫:团结的效果是巨大的,很有成就感。
郑晨茜:我找啦好多资料,我见识又涨啦。
谢清波:这个过程我很享受。
江至锋:我没看过三国,这次我对他们的性格有些了解啦。
王欣梦:大家的努力终于出结果啦。
总结心得: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三国人物对比研究研究报告
![三国人物对比研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6aa401ed630b1c59eeb5ab.png)
三国人物对比研究研究报告高一(15)班小组成员:陈权、周源、胡宇川、陆凯铭、唐君杰、李新涛、吉晨本文主要运用的调查方法是文献资料法,网络查找等。
对历史资料中的“三国人物”进行“三国人物对比研究”的调查,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三国人物中有奸邪小人或忠义大夫,有人成为一代英雄,又有人成为刀下亡魂,他们之间的斗争,体现出他们的英勇、智慧、仁义、善良等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我们的研究报告。
关键词:三国人物对比一、问题的提出在现实的社会中,每体电视已经非常普及。
在电视中《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我们在电视中那混大的斗争场面,好似让我们回到了那一个战争的时代,享受着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兴奋。
这些是电视中的“三国”。
在书本之中,作为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又是一项重大的文学知识。
《三国演义》有以下几大优点:1.有点的《三国演义》是文言文,但由于时代发展,把它改变为一部通俗易懂的历史小说。
这种将难懂的文言文改变为通俗的书面语言的形式,把历史知识和非历史知识,从高级知识分子手里拿来交给了一般的群众,改变了他们的物质、精神、文明生活,从而反过来改变高级知识分对《三国演义》的的古老认识。
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和了解《三国演义》中蕴涵着的知识。
2、《三国演义》是封建时代的文学。
它是封建社会中以口技为职业的人将给那些社会一般群众听的。
讲者和听者的知识都不会高出于封建社会的一般水准,不能辨认出历史的车论在停滞不前的封建社会中仍运行,不能理解生活各方面的发展以及轻重缓急。
就《三国演义》的内容而言,并不是高智慧、高智商之作,而更加接近社会,更加世俗、低下。
这就是他创造人物个性不同于别人的一样。
像这样描写人物,对封建文学的束缚是一种超脱,是一种进步,是文学的升级。
我们是高中生,现在正式我们学习的决断,对于知识的渴求,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通过研究《三国》,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开发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帮互助的能力,加强友谊,这就达到了学校开展研究性活动课的目的。
人物评析报告范文
![人物评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ca47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a.png)
人物评析报告2020-10-25人物评析报告范文篇一:关于人物性格分析——指导老师冯俊亮一、研究的意义通过这次对三国演义人物的探究,希望当代青年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品尝中国的文化韵味。
而且,关羽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探究关羽这个人物的性格及对今天人们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可以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推荐理由本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同学人负责,特别是王兵同学跑前跑后,负责报告总结、打印,非常认真,付出了很多。
其他同学认真查阅资料,积极开会讨论,所形成的报告质量较高,对人物的性格的分析把握很准确,抓住了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进行历史性的分析,能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更好分析了关羽人物对中国的影响,也探讨了研究这个人物的现实意义。
总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锻炼学生,有增长了见识,更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将受益终生。
三、存在问题由于资料有限,由于初次尝试,所以显得有些不太得法,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缺乏独到的见解,还是有些肤浅。
但对于学生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了。
20xx-4-10篇二:人物访谈报告访谈时间:20xx年2月13日访谈方式:当面采访访谈人:#######学号 #######被访谈人:######职业生涯人物简介:现#####物理教师访谈内容:问题一:老师您在这个岗位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这个岗位需要做些什么?答: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不要害怕面对困难。
首先要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甚至有时候还得向学生学习,了解他们的情况,学以致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问题二:因为高校扩招的原因,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所下降,您认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素质?答:在学校,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你可以多上网,在网络上多接触一些最新的信息,多学习涉及广告的知识内容等。
论《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塑造
![论《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472b4dc7b8f67c1cfad6b8f5.png)
摘要:人物性格的塑造除了通过作者直接的描述展现人物性格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法从侧面来显示人物性格。
《三国演义》就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创造。
小说善于用战争场面来烘托人物性格,用故事的描述展示人物不同的形象,用对比的手法从侧面彰显人物个性。
关键词:典型环境;典型性格;人物《三国演义》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作者的笔下很鲜明的展示出来。
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从战争场面、故事情节的展开、衬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一、激烈战争中塑造人物性格《三国演义》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形象性情的独特性。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大小战役不下四十次,而曹操的“奸雄”形象在战争中更为突出。
作者在描写战争时,往往将人物的形象通过在战争中的不同表现而展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曹操以他独有的个性在战争中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处事方式,将其奸诈、英勇的多面性淋漓尽致的突显出来。
例如小说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中有这样一个战争场面:操兵大败。
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
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
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
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在这段战争场面的描述中,作者通过描写紧张的战争场面展现出曹操在生死一刻的机智勇敢、诡计多端。
当西凉军发现穿红袍的是曹操时,他就立刻脱掉红袍。
当有人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时,他就立马挥刀断髯,动作迅速,毫不犹豫、惊慌。
最终躲过致命的一枪,化险为夷。
项羽的性格,后代学者对其褒贬不一。
然而在楚汉战争中,当项羽被刘邦打败后带领八百人马突围来到乌江江畔,当众人都规劝项羽赶快渡江,以便东山再起时,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研究性学习司马懿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司马懿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2162cd9ec3d5bbfd0a7435.png)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司马懿1. 主要成果········2.研究主要方法······3.研究主要步骤·······4.开展的主要活动·········5.查证主要文献资料······6.实验数据·······7.论文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性名著,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司马懿作为一名有名的人物,为魏国政权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最后司马懿是怎样一步步窃取魏国政权的,我们小组对此展开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研究司马懿的性格特征(二)研究意义通过对《三国》人物司马懿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使同学们更了解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司马懿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
四·实验步骤(一)准备阶段9月13—14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再根据每个成员身体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9月15—17日:小组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9月18—24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写下自己的感想。
《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c340cf680203d8ce2f246e.png)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研究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曹操)、蜀(刘备,诸葛亮)、吴(孙权)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魏的替代者晋统一全国,国家重归一统。
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
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
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
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
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三国演义》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它通过对史实、传说等进行融合,以历史的真实背景为基础,加上虚构的方式,描绘恢宏的战斗场面,刻画众多人物形象,为人所称道。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领导力培养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领导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302ee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c.png)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领导力培养1. 引言1.1 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三国时期乱世英雄的风云际会和权谋斗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与领导力培养的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领导智慧和对读者个人成长的启发。
通过深入剖析曹操、刘备等主要人物的领导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名著中汲取宝贵的领导力培养经验,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提出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部分,我们将对《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概述,并着重分析曹操和刘备两位领袖人物。
紧接着,在“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与方法论”部分,我们会介绍领导力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一些培养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与领导力表现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对读者进行启发和反思的建议或观点陈述。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与领导力培养的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读者个人成长的启发。
通过深入挖掘曹操、刘备等主要人物的领导特点,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取得成功或失败所展现出来的经验教训。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读者对自身领导力培养和个人成长的思考,从而促进其在职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2.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2.1 主要人物性格概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性格特点,是演绎故事情节以及传达作者思想的重要元素。
在主要人物中,曹操、刘备是最为突出的典型代表。
曹操威武勇猛、机智聪明,在攻城略地、军事指挥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凡才能。
刘备则以诚信仁义、宽厚包容的为人处世态度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爱戴。
2.2 曹操的领导特点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具有领导者必备的几个关键特点。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c76a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4.png)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其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包括外表形象、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以期深入了解这些经典人物的个性。
一、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形象是一位文质彬彬、仁德善良的君子。
从外表上看,他身穿华丽的衣袍,举止得体,拥有一张让人感到亲切的面孔。
刘备对人对事都非常关心,他垂问百姓,关心社会民生,常常发号施令救济灾民。
同时,他也广泛结交人才,以此抵御强敌。
从行为表现方面来看,刘备是一个努力奋斗的人。
他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带领涿郡百姓抵抗黄巾军,闻名天下。
在建立蜀汉王朝之后,他依旧勤政治国,努力进取,带领蜀汉不断壮大,成为三国中一个强大的国家。
除此之外,刘备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他对于朋友的忠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都是毫不妥协的。
而这种责任感来自他对父母、妻儿和子民的爱,对仁义道德的追求。
刘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尊重,成为一个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二、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反派人物,他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力欲望的人物。
从外表上看,曹操有一张轮廓分明、棱角分明的面容,个子高大,气度不凡,但他的目光中总是透露出一股无法掩盖的冷漠。
曹操的行为表现也充满了残忍和阴险,他经常使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刺杀、暗杀、贿赂和陷害。
他对手下的人也是十分严苛和残酷的,对于违反自己的规定的人常常直接斩杀。
从心理特征方面来看,曹操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
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无论是与朋友亦或是配偶之间,他从来不会为他人考虑。
曹操的对手看待他就是一个擅长奉承上级、权术高超的无情野心家。
三、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形象是一位勇敢有力、忠诚正义的武将。
从外表上看,关羽身穿青色战袍,手握青龙偃月刀,英姿勃发,气势磅礴。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与孙权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与孙权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e842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6.png)
孙权:善于审时度势,军事才能突出
孙权在军事上具有出色的指 挥才能和战术眼光,能够制 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
孙权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色, 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军队,保
卫了东吴的领土。
孙权在政治上具有敏锐的洞 察力和判断力,能够根据形 势的变化调整策略。
孙权在治理国家方面也表现 出色,能够有效地管理政务,
促进经济发展。
04
对待人才与忠诚度
刘备:爱才如命,忠诚度高
重视人才:刘备非常重视人才,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忠诚度高:刘备对部下非常忠诚,他尊重他们的意见,信任他们的能力,如关羽、张飞等。
仁爱之心:刘备具有仁爱之心,他关心百姓,爱护士兵,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政治智慧:刘备具有政治智慧,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曹操:奸雄之首,多谋善断
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渐崛起成为一方霸主。
性格特点:曹操机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具有很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同时,他也非常残忍, 经常采取极端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迹: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奠定了自己在北方的地位。他还实行了一系列 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曹操:军事才能出众,政治手腕高明
曹操的军事才能:善于用兵,精 通战术,多次取得战役胜利
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历 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三 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曹操的政治手腕:善于笼络人心, 招揽人才,建立稳固的政权
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对他 的事业起到了关键作用,使他成 为三国时期的霸主之一
曹操在政治 上具有卓越 的才能,他 推行了一系 列改革措施, 加强了中央 集权,促进 了经济的发 展。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4d8e49a6c30c2259019e9f.png)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作者:————————————————————————————————日期: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
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
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
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
乱世之奸雄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
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
一名吉利。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
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
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信其言。
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
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
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aed8b2195f312b3069a513.png)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班级:高二年级412班指导老师:李新华组长:万凯组员:黄伟刘杨尹晴晴赵晓雪王阔王鑫淼庞博杜林峰陈万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历史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研究目的: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内在性格研究意义: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研究内容:1.了解《三国演义》的具体内容;2.总结《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思考《三国演义》对于现代人的价值与意义。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研究性学习】《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7caf6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f.png)
课题持续研究方向或完善设想
努力方向:在反思中推进
1.加强研究过程实证化 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课题研究工作,加大项目研究力度,努力为下一阶段的 研究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和更充实的鲜活的内容。
2.加强研究反馈经常化 一方面多与课题成员联系,以求各成员 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多与指导老师沟通,多管齐下,从而大 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人员条件:热情度较高,会尽力完成。物 质条件:上网和查找资料较方便。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有 1.上网查找资料,共同讨论 2. 文献法
研究人员分工
上网查询资料:组内所有成员 图书馆调查资料: 报告执笔: 资料整理:
阶段任务安排
分三个阶段实施 前期准备:形成研究方案,查找资料,做
好知识准备; 调查研究:实地调查,实验分析 汇总成果: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事材料,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 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 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 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
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课题研究体会
同学们能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 物的内在性格,并将《三国演义》中 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来。
活动结果及自我评价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满载而归。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明白研究性学习的辛苦, 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何为众人拾材火焰高。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
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 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 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 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 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 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 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 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ec4601b4daa58da0114af8.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篇一:三国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表一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组长:课题成员:朱颖睿张杰张雨诗朱亦储张奕张钰凡指导老师:储小坤研究目的:研究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研究价值:通过对《三国》人物的研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使同学们更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
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
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
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进行讨论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各成员根据方案了解相关信息研究总结,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总结阶段完善,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成员分工:总负责:朱颖睿张杰计算机上网:朱颖睿张杰资料保管分析:张雨诗张钰凡张奕朱亦储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意见:审批意见:表二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时间及次序:201X年1月26日第1次活动地点:如东高级中学活动记录:活动主题:《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方式:一)文献研究法(二)采访法活动过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进行分析总结。
自我评价: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
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
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表三:课题名称:三国人物性格探析完成时间:4天课题组长:指导老师:储小坤课题报告内容摘要:诸葛亮:他不慕荣华,淡泊以明志,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feecd550e2524de5187eea.png)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理智论证的认识。
为了对三国主要人物性格的正确分析,我们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查阅、小组分析讨论等方法对其中的一些人物的性格进行了较深的探析。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极其主要的地位,它带我们领略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烽烟四起的战乱年月,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性格各异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云长,赤血丹心的赵子龙……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三国演义》中各处颂扬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余年历史,但在这段时代却呈现了许良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都各展奇谋,争夺全国。
三国中的诸多英雄都流传于后世众人对他们的评说都大不相同那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他们吧!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蜀汉丞相,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4ba1a631b765ce0408143c.png)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D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地扭曲了。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张飞: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赵云: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班级:高二年级xx 班xx 组长:xx指导老师: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历史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内在性格研究目的:研究意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义:研究内容:1. 了解《三国演义》的具体内容;2. 总结《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 思考《三国演义》对于现代人的价值与意义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
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
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
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地扭曲了。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张飞: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赵云: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吕布: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马谡: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姜维: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董卓: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
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
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
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
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杨修: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
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
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法2. 文献法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活动步骤:1、确定课题。
2、开展小组讨论。
3 、收集资料。
4 、综合整理。
5、总结。
6、研究结果和分析。
可行性分析:人员条件:热情度较高,会尽力完成。
物质条件:上网和查找资料较方便。
预期成果:同学们能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内在性格,并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总结: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通过全组同学的努力,我们的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