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医学源流与命名探析
明·兰茂《滇南本草》所载方剂与治法的研究现状探析
![明·兰茂《滇南本草》所载方剂与治法的研究现状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13dc182cc58bd63086bd5d.png)
明·兰茂《滇南本草》所载方剂与治法的研究现状探析明兰茂《滇南本草》其附方及药物的研究由来已久,现就对附方中治法以及治法与方剂的现状进行归纳研究探讨,通过该著作前期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丰富兰茂中医药学的学术研究。
标签:《滇南本草》;治法;附方;治法与方剂;研究现状Abstract:lily of valley mau compendium of material medica its south yunnan attached to the side and the study of drug has a long history,is now on the attached side of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and prescription,summariz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study,through the book review,the studies on ear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nMao Chinese medicine.Keywords:The South Yunnan Material Medica;Treatment;Attached to the Party;Treatment and Prescriptions;The Research Status兰茂系云南嵩明杨林镇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卒于明成化十二年[1]。
经研究认为现存的《滇南本草》为兰茂后人、传人、后学者众人合力之作更为恰当,但尚不能否认兰茂确实著有一部《滇南本草》[2],郑进教授认为兰茂将云南少数民族宝贵医疗经验进行了大整合,促进云南地域性医学的发展[3]。
其内含有600多首附方,对其附方进行整理研究,探索其治法的规律,从而通过对治法与方剂的分析研究,发掘其理论特色,有利于后世对《滇南本草》及兰茂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
《滇南本草》研究概述
![《滇南本草》研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effafd647d27284a73513c.png)
《滇南本草》研究概述作者:张光云童英段小花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第02期【摘要】《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价值最大,影响最广的地方性本草,记载了兰茂多年的临床实践用药、方剂及病案,是兰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云南本地各少数民族特点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对后世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滇南本草》进行不断的挖掘整理,并通过临床的实践,不断的验证及扩充《滇南本草》的理论,为充分挖掘兰茂著作《滇南本草》的学术思想,笔者从理、法、方、药视角对《滇南本草》的书籍和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以期为《滇南本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滇南本草;兰茂;方药;治法;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3-0056-04Abstract:“Materia Medica in South Yunnan” is the most valuable and influential local materia medica in the history of Yunnan Province, it records the clinical practice, prescriptions and medical records of Lanmao for many years and it is the wisdom crystallization summarized by Lanmao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which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in the future.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been digging and sorting out the “Materia Medica in South Yunnan”, and through clinical practice, they have constantly verified and expanded the theo ry of “Materia Medica in South Yunnan”. In order to fully dig the academic ideology of “Materia Medica in South Yunnan”, this paper will collect, sort,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books and documents of “Materia Medica in South Yunn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method, prescription and medicin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Materia Medica in South Yunnan”.Keywords:Materia Medica in South Yunnan; Lan Mao; Prescription and Medicine; Therapy; Academic Ideology《滇南本草》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其成书早于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百多年,是兰茂通过自身亲自实践,踏遍青山,采集药物,尝尽百草,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收集整理编撰的具有云南地方性特色的巨著。
浅析《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
![浅析《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a7a6d731126edb6e1a1091.png)
浅析《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滇南本草》重视药物使用方法,新鲜药物使用方法独具特色,药引种类多样,在服用时间与方法上也颇有讲究。
该书收载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宝贵的用药经验,体现了民族医药特色,在我国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
标签:《滇南本草》;药物;使用特点《滇南本草》为兰茂所撰。
兰茂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审辨草药,合滇中蔬菜草木种种性情,著《滇南本草》三卷。
该书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140余年问世,书中有不少药物是《本草纲目》及其他本草所未载。
《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善的地方性本草专著,在云南医学历史上价值最大、影响最广。
书中遣方用药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又体现了民族医药特色,在我国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2]。
《滇南本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载草、鸟、兽、虫四部,共计458味药。
《滇南本草》中药物来源极具地域和民间特色,除了一些传统的药材之外,还记载了木槿花、玉兰花、鸡冠花等鲜花以及大量常见的蔬菜、水果、野菜、野果的性味、归经和药用功效,其附方也多用食物入药,其多样的药物使用方法,值得后世认真研究。
1药物的使用方法《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方法很多,现归纳如下。
11传统的水煎服《滇南本草》中如“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不用引,水煎服。
”[1]这样将药物用水煎服使用的方法在书中并不算多。
12药物与肉类同煮在本草中,将药材与肉类同煮的记录多见,如《千金方》中就有记载乌雌鸡汤方,以水煮鸡,去鸡下药;羊肉黄芪汤,以水煮羊肉,去肉下药;鲤鱼汤,以水煮鱼,澄清,內药;猪肾方,以水煮肾,去肾内药等等。
多以肉汤作为煎煮溶液。
在《滇南本草》中,兰茂沿袭了这一方式,并且加以改良。
如沙参“治诸虚证。
沙参一两,笋鸡(去肠),将沙参共合一处煮熟食”;兰花参“兰花参五钱,笋鸡一只(去肠,将药入鸡腹内煮),共合一处煮烂食之。
或猪净膂肉也可”;“绣球防风一两,蛤粉六钱(煅),共为末。
每分五服,白羊肝三钱,竹刀破开羊肝,将药入肝内。
彝族医药历史源流探讨
![彝族医药历史源流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e656a75daef5ef7bb0d3c79.png)
彝族医药历史源流探讨本文通过对占有史志资料的理解,对彝医药的历史源流进行初步梳理,按照历史沿革,分为六个时期,即百濮医药时期、爨蛮医药时期、乡土医药时期、滇医滇药时期、中草医药时期和彝族医药时期。
标签:彝族医药;历史;源流无论是查阅彝、汉史志文献,或者是考查碑文墓志,字里行间诸如“忘形宇宙之中,寄傲羲皇之上”的彝人情结,不时感动着我们,深感彝族文化渊源之久长,内涵之博大。
为了追溯凤毛麟角的彝医史实资料,以利全面认知彝医,正确估价彝医在彝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担负过的任务和所起到过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存史志资料的理解,对彝医药历史源流进行初步梳理,按照历史沿革,大致分为六个时期。
1百濮医药时期陈毓芳在《五华文化史话·云南医药文化溯源》一文中说:“云南医药最早的记载,还是反映在公元前11世纪起西周时代史实的《逸周书》,《逸周书》中已有云南濮人向周王朝进献丹的记载。
”[1]且所献物必是“因其地势所有献之,必易得而不贵”[2],意思是说百濮所献的叫做“丹”的药物是百濮人居住地域所产之物,而非其他地方得来的药物。
丹,是提炼过的药物,是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
[3]以上史实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百濮人会提炼丹,二是丹的用材产自本地。
百濮,亦称“濮人”、“卜人”,最早见于《尚书·牧誓》,为商周时的八个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江汉之南”或楚国之南。
[4]即所说的江汉之“濮”,散居楚西南及夜郎、牂牁一带。
[5]总的来说,百濮是从江汉平原到云贵高原都有分布的一个古老族群。
[6]川、滇、黔、桂彝族各支系的自称是有共同特征的,大部分自称中都有“濮”及与之口音相近的“泼”、“拨”等,如诺苏濮、濮拉泼,《西南彝志》中有“武濮所”的记载。
彝族与古“濮人”有渊源关系,彝族自称中的“濮”、“泼”、“拨”是古“濮人”之“濮”在彝族文化中的延续,史志中亦有“哀牢夷”即永昌“濮人”的记载。
[7]云南古代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频繁的分化和不断的融合,以近代的彝语支民族来说,如果追溯他们的历史,则很少有一成不变的单一民族,彝族是由古代的“羌”、“濮”、“哀牢夷”融合而成。
2019年《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总目次
![2019年《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总目次](https://img.taocdn.com/s3/m/1e76da3158f5f61fb6366697.png)
2019年第40卷第12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93 2019年《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总目次新年寄语........................................郑进1:1•名医专家经验・国医大师张震论艾滋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田原,王莉,田春洪1:2张勤修教授辨治鼻病验案举隅.....李水芹,王振兴,张勤修]:6张良英教授治疗前置胎盘出血经验总结........................高青,高竹薇,龚雪,等1:9袁红霞教授诊治泻剂结肠经验......................陈军亮,沈静,农俊菲,等1:11郑学军教授运用阳中求阴法治疗肾亏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经验................马慧慧,郑学军,李晓亮1:13吴克明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经验总结........................周慧,王雅琴,王静,等2:1许芝银教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辨证治疗经验....................................李元英,许芝银2:4龙祖宏教授辨治失眠的经验................沈静,王华宁2:7李敬林教授治疗消渴并胃痛经验总结.......赵慧,王莉2:10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常晓利,姜树民2:14夏惠明教授特色手法在滇南儿科推拿中的应用......................邵长丽,胡鸾,曾科学,等2:17马晓燕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经验....................................崔明明,马晓燕3:1苗晓玲教授辨治湿热瘀结型痛经经验.......高竹薇,苗晓玲3:3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高青,林兴3:5于志强教授经络辨证临床验案........................朱林平,李侠,祁向争,等4:1曾倩教授论治复发性流产经验........................王薛,夏宛廷,李宛静,等4:4赵刚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常用药对分析....................................申海龙,赵刚4:7许斌教授辨治胆石症经验撷要...........王克茹,许斌4:10李晓教授运用弓I火归原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经验..................................李妮娜,李晓4:13滇南医学源流与命名探析.....郑进,张玲,李兆福,等5:1陈林兴教授从虚从郁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经验........................龚雪,高青,包容,等5:6陈文慧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经验浅析........................尚靖茹,张顺贞,高歆,等5:9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苏文涛,卢秉久5:12万启南教授基于多虚多瘀特点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的经验.......................曹同,万启南,孔欣,等5:15范冠杰教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经验.........杨寻5:17王保和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经验...........董齐齐,王保和6:1刘华一教授“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李昱充,臧超越6:4段其昌老师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施玲6:6吴节教授分期辨治带状疱疹临床经验........................丰芬,王宽,马婷婷,等6:9胡铁城教授调治老年恶性肿瘤经验..........................李琴,朱颖亮,胡铁成6:12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瘗疮经验总结.....................普文静7:1孟如教授诊治紫瘢性肾炎经验总结............................张春艳,王建明,孟如7:4熊磊教授辨治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经验........................杨若俊,熊磊,尹蔚萍,等8:1梁贵廷教授辨治男科常见疾病的经验........................陈瑞军,王秋元,李继安,等乩4管遵惠教授灵龟A法学术经验探析........................易荣,冯嘉蕾,汤薇,等8:7张怡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刘新茹,张怡,曾进浩,等9:1陆家龙教授基于平调肝肾阴阳理论辨治老年高血压及其慢性肾损害的经验............戴莉雯,胡志宇,赵茜,等9:3郝伟教授治疗冠心病辨舌经验........................刘兴林,郝伟,唐秀林,等9:6吴荣祖教授天人合一的阳气同源生命观简析........................张吉成,武鸿翔,邓永馥,等9:9国医大师刘尚义运用化癥扶正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蒋宏亮,刘华蓉,刘尚义9:12罗栓教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经验.......王振邦,张俐10:1林岚主任应用滋肾养精汤治疗经水早断验案举隅..................................吴银银,林岚10:4郭恩绵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经验总结.....郑雯婷,马进10:6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王迪,王岩,卢秉久11:1沈家骥主任运用补虚泻实法治疗不寐经验......................倪凯,梁志庆,高敏,等11:4周蜻教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经验撷要......................刀双婷,郝霞,杨丽娟,等11:7基于当归探讨王绵之治疗痛经的组方特点..........................丁斗,董小君,秦钟11:10刘瑞芬教授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赵晓晓,刘瑞芬11:13温伟波教授用玉屏桂枝汤加减治疗鼻軌的经验......................杨云姣,邓文,陶丽玲,等11:16张晓东导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证的经验..................................刘晓彤,张晓东12:1沈家骥主任治疗喉瘠遣方用药体会......................沈宇明,李琴,翟毓红,等12:494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40卷第12期肖泓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经验举隅......................甘成才,汪湘英,李晶晶,等12:7柏正平教授治疗慢性咽喉炎经验总结..........................谢蕾,刘俊,柏正平12:10・理论探讨・张锡纯之君相二火探究..................江德裕,丁维俊1:15结合罗马W共识探讨从气血论治功能性便秘..........................田云,杜晓泉,赵媚2:19从脾论治肺系疾病探讨.............................解开红3:7中医经络检测在中风中经络患者中的运用............................张琳,李东云,辽顺奎3:9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岳万序,赵兴旺,赵秀,等4:15杜氏理筋法解经筋结点及其机理探讨......................杨岚菲,黄于婷,方燕平,等5:20运用调节脾胃升降法的临床思路探讨..........................陈弊文,孙达,孙兴利6:15中医临床辨治早搏的优势探讨..............陈牌文,孙达7:6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马千舒,马晓燕7:10从傅青主女科治疗未老经水断浅析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治疗思路...........................................毕丽娟8:9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探讨..........................李宏岩,李亚男,马晓燕9:15补宗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刘青,付义,李毅伟9:18基于“象思维”解析中医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认识......................吴洪波,付义,杨春艳,等9:20因地制宜学说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运用..................................白贺明,吕静10:9基于《黄帝内经》脉瘀致眩理论探讨高血压血瘀体质关系及论治......................徐丽丽,姜钧文,李越,等11:18从“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论养阴润燥法......................吕春艳,钱昌盛,吴佳丽,等12:12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与消渴证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高雪娟,张芳,陈玉,等12:15•论著.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精子活力低下症的中医用药规律......................陈曙辉,林煦蛊,张明强,等1:19 167例转氨酶异常的老年艾滋病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杨玉琪,瞿广城,蒲亚萍,等1:23玉屏风桂枝二陈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杨蕾,吴天成,卢嘉琦,等1:26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张翠哗,刘锋2:23桑茂首乌膏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郭施余,刘明,魏丹霞,等2:26清热通络法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狄朋桃,李兆福,刘维超,等3:11阳虚体质任脉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表现及调理对其影响..................................王张颖,许金森3:14基于数据挖掘的明代云南名医兰茂治疗外感病用药规律分析..................................廖映牌,李宁3:17李斯文教授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用药经验分析......................石颖,蔡政,刘颖,等4:18补肾调轴方调控CD56/CD16改善反复种植失败者子宫免疫微环境的临床研究................赵珂,吴巧珑,吴晨4:22急性心肌梗死与中医体质及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司建涛,姜钧文,肖蕾牡25温阳活血泄浊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MCP-1、TGF-01的影响......................陈丽兰,张学宏,秦棱,等5:22耳针治疗中风选穴规律探究.......缪丹,姜劲峰,吴晓亮,26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吕云勇,钟方泽6:18补脾固肾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李芸,曾辉6:21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术后切口积液临床观察..........................胡瀛,林斌,郑顺康6:24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PCT CRP IL-6TNF-a相关性分析..........................冯蕾,陈瑶,王健7:13补肾调经方在IVF助孕出现卵巢低反应后应用的临床观察......................张亚嘉,李钦,王境如,等7:16肥大细胞及P物质与经络的相关研究......................张锐红,许金森,陈铭,等7:21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临证指南医案》癥痕病的用药规律......................郭付祥,薛韵,黄子彦,等8:12肺冊肠理论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诊治的应用研究......................廖荣鑫,饶秀珍,吴名波,等8:18中药分期序贯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逆转和补体C3影响的研究............................刘军城,庄慧雁8:21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阳婷,蒋安科,何赛群,等9:24不同中医证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情况分析......................高俊峰,董鹏琳,张立群,等9:26半夏复方治疗恶性肿瘤方证规律及安全准临床分析......................唐浩,殷东风,李夏平,等10:12三七粉辅助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观察......................张琳,陈永红,余淑敏,等1S17基于因子分析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特点..................................陈维,王强11:22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Meta分析......................周敏,梅勰,周洁,等11:27基于1037例文献病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分析..................................曹高雨,王麟鹏11:31加味凉血消风散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JAK3/STAT3通路BCL-2、P53蛋白水平影响.....胡霞,谭红雁,谭雯,等12:22从“肝肾同源”论治类风湿关节炎.........赵慧敏,高明利12:28•临床研究・中药镇痛方对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谢玉兰,刘文松,彭明1:292019年第40卷第12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95三维牵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9例疗效观察.....郭志彬1:31自拟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徐威1:33过伸复位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效果研究......................廖江龙,王涛,赵龙龙,等1:35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甲状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研究.....冯佳佳1:37益气健脾汤对脾气亏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及糖代谢的影响......................................李存丽1:40玉屏风桂枝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气虚证的临床观察......................王凤英,杨彦斌,张馨予,等2:30升清降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临床研究..................................郝红光,远方2:32加味灵芝益寿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刘芳,罗锥,罗耀辉,等2:34从毒瘀学说论治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观察..........................张粲,杨隽,王健3:23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王志旺3:25白通汤对脾肾阳虚型CKD4期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的干预研究......................王琮瑞,詹继红,郭银雪,等3:28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杨福梅3:29 210例产妇体质辨识与产后身痛的相关性探析......................温乐萍,陈燕美,罗博智,等3:31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马漪静,吴景东3:33益肾活血汤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房宗宝,曾胜,刘文豪,等头34参茯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周金生3:36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肛周脓肿及肛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叶妮,王轶,王元钊,等3:38温经和血通痹方防治奥沙利钳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焦蕉,郑路丹,黎月恒,等4:28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早频发的临床观察...........................................江莹4:30从阴亏热结、瘀毒阻络论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王体敬4:32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伴失眠的临床研究..................................郭洪祥,徐坡4:34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临床观察......................殷志锋,蒋宝华,许国峰,等4:36龙血竭胶囊联合替硝理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郑#4:38益肾健脾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张少泉,倪向荣,易顺4:40镇肝熄风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曾朋4:41柴胡桂枝干姜汤配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凌家生口30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刍U鹏,简小云,陈伟云,等5:32中药内服干预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观察.......龙志禹5:35养心祛瘀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李亦聪,陈翠萍,李映姗5:37中药内服配合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吴杨5:39助黄汤加减对促排卵后排卵周期黄体支持的作用......................梁玉莲,何丽亚,陆婵丽,等941祛风化痰方治疗风痰瘀阻型偏头痛40例临床观察……雷学剑/43桑贝汤治疗急性气管_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42例疗效观察......................杨艺,李北辰,高蕾,等5:45自拟祛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纪玉亮,胡新娅)47滋肾泻火法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座疮的临床研究.....庞俊慧"49脉冲冲洗联合骨71方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早期疗效观察......................李春生,陈丿顺贤,李伟强,等5:51关节镜下复位与内固定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观察..........................刘琰,刘海亮6:27 81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回顾性分析....................陈丽娟,李何安安,廖承成,等6:29通络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吴昕,陈俊杰,卢雯莉,等6:33麻杏石甘汤不同剂型治疗婴幼儿肺炎喘嗽患儿的疗效及依从性对照研究...............张琳,何德根,吕美玲,等6:34益气化瘀通络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赵胜,李珊珊6:36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嗷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刍U燕6:38强肾滋阴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观察...........................................王芳6:40归脾汤加减治疗老年心脾两虚型帕金森病失眠症的临床观察..................................陈晓生,王映璇6:42加味壮肾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风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林进忠6:44疏和慧苓散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观察......................肖云,王泽鸿,高春泽,等7:25温阳通便方联合艾灸腌穴治疗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卜思媛,于永铎7:26自拟银台六君汤治疗小儿目劄30例..........................李玲嬪,王子兴,罗燕7:28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黄黛晴,武云娟7:29加味天麻温胆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的影响......................叶登龙,余茂强,陶剑虹,等8:24中风通络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HCY水平的影响..................................李方,陈蓉蓉8:27香砂六君子汤辅助治疗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脾虚证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韦海,黄图干,陈明仁8:29亚甲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探讨......................范译丹,杜一平,向润清,等8:31扶正汤联合Cape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陈艳,胡粒山8:3496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40卷第12期六味地黄合四物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ESR、CRP、RF 的影响....................................周金生8:36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缄沙坦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黄绮秋,何思敏8:38基于文献分析的甲状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扈丽萍8:40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欧阳兵,李海雯9:32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观察..........................谭云峰,岑春花,许长浩9:34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证候要素与体质类型研究..........................谢青,郭冬梅,顾力华9:36弹力线套扎器联合外剥外切法治疗痔的临床观察......................张志云,王晓岚,朱云婴,等9:39正脊通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高冠华,冯涛,赵金平9:41清热利湿法对慢性肾炎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张文杰9:44中医辨证论治儿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观察.......张穗洪9:46 HIV/AIDS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中医证候特征分析......................瞿广城,杨玉琪,王莉,等1S21王晓红教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验.......李东跃,王晓红10:23扶正化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对肾功能、氧化应激的影响......................................张永敏10:25基于阴火理论论治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曾庆萍,姜钧文10:27中医透托法联合微创旋切术治疗成脓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石传科,罗明,徐丹,等11:34运用超微血管显像技术前后对比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慢性跟腱病的研究......................李律宇,廖江龙,谢向东,等11:36清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凌子青,朱梅萍11:39调心疏肝汤联合热敏灸对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疗效及血清IL-2、IL-6水平的影响.........丁震环,王静敏,赵松伟11:41苗蛭散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炎症因子的影响..................................盛炜,郑晓丹11:43锦红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脓毒症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韦海,陈品建,王益旺11:46百令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态和肾功能的影响....................邹志勇11:47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临床研究......................王贺勇,陈扬,王慧,等11:49阿片药物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孙少华,高宏,唐广义12:31•方药研究•香砂六君子颗粒对晚期胃癌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崔德利,黄小兵1:42泻心汤对急性阑尾炎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a的影响.........易海魁,胡嗣钦,王清坚,等1:44益气扶正法治疗ICU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疗效观察..................................聂玉雯,陈华峰1:46加味止痛四物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RP、IL_1、MMP_9水平的影响....................姚腾飞1:48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全身皮肤瘙痒临床观察...........................................吴灿1: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刘英1必2卵巢癌不同时期中药用药规律的临床研究......................于晓洁,殷东风,崔小天,等1:54新加达原饮治疗小儿沙门氏菌感染的临床观察..........................刘光武,罗铭,李明2:36蠲痹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吴天成,杨蕾,卢嘉琦,等2:39加味化痰通络汤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高峰,张耀升,李帅,等2:41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赵妍莉,王圣治,梁亮2:43中药药氧干预脑血管造影病人术前焦虑的临床观察..................................蓝晓芳,舒建中2:45自拟建疮1号汤联合火针疗法治疗痰热瘀结型瘗疮的临床研究......................梁凯,温秋娥,刘科万,等2:48温肾补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陈少藩,黄振炎,黄莹,等2:別四子温肺汤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7A.HIF-la表达的影响....................................焦亚征2必2梔榆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对血清IL-17.IL-23水平的影响................符润娥,张颖,罗芳梅,等3:40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代学锋3:43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郭育慧3:45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窦海荣,陈明,唐馨,等头47母婴同治婴儿湿疹30例临床观察..........................范华云,陈伟炳,肖经芮3必0化疗联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晚期乳腺癌50例临床观察......................陈云莺,陈乃杰,李天传,等3:52菖郁导痰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陶文强,李金容,舒建中,等3:54中药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观察......................吴爱辉,王娟丽,王牌,等3:56 13味消肿固脱汤熏洗治疗围产期妇女混合痔30例临床研究..........................袁月平,陈瑜,刘学义4:43加味苓桂术甘汤辅助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曾学文,周庆营4:45香砂平胃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研究...........................................卢桢婉4:472019年第40卷第12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97甘草泻心汤治疗HP感染慢性尊麻疹巧例临床观察..........................陈伟炳,范华云,闫小兵4:49真武汤考析....................高常柏,周胜元,李彦4:51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痰湿型反复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侯泽4:52防己黄茯汤合丹参四物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庄旭煌4:54加味一贯煎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疗嗷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孙艳4:56安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叶惠珍,陈陶甫,徐权胜4:58黄茂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量的临床观察......................沈中琪,黎丽娴,谭景光,等5:54大黄附子汤配合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乳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杨卫立,邱晨曦,林津5:刃温胆汤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解开红5:59小青龙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27例临床观察..................................郭晓黎,任小宁攵60中药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a及CRP水平的影响...........李甜甜,张斐,刘志威6:46《滇南本草》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瘢用药规律初探......................郭奎廷,郭美彤,潘静巧,等6:48健步虎潜膏联合外科舒筋洗中药熏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曾胜湖,王娜,黎惠金,等6:51自拟二冬二母二草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袁维蔚,陈洪,黄桂琼6:53益肾养肺汤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继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张爱丽6:56高惠然主任医师运用知柏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白富彬6:58利湿通淋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150例疗效观察.....郭鸿举6:60加味四物汤治疗气虚血滞型月经不调临床观察.....刘冬菊6:62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足部穴位治疗老年疑难性高血压38例临床观察..................黄霞,谭文篇,林春梅6:64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61例疗效观察..................................粋华,王龙龙6:66茯苓导水汤联合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临床观察..................................李星,远方7:31柴胡疏肝汤联合期门肝踰穴拔罐治疗气郁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周静波7:34黄连温胆汤合大柴胡汤治疗痰热互结型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陈柏谦,袁维蔚,邓夏洁7:36自拟复原益肾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少的临床观察..................................何展誉7:38苓桂术甘汤对痰湿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潘巧玲,田宗亮,陈朝生7:40自拟清肺化痰汤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介质的影响..........................张钊旺,李玲,孙威7:42复方中药扶正升白汤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观察..........................刘冬菊7:44肤康舒桶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郭志锋,李畑,曾育林8:44人参解醍方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付敏,刘静丽,扈晓宇,等8:47自拟化痰祛瘀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阻证的疗效观察..................................胡洁玲8:49十六味和胃安中丸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刘应春,张菊,王正春,等8:51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袁园8小3扶正通络散结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刘文超,王聪,马晓倩,等8:55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足0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陈敏,邱嘉茗,谢乃强,等9:48三虫胶囊组成成分的药理分析……戴其军,柯进,徐沛9:別温阳化瘀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王俊峰,邢仪霞9:53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李芸,曾辉10:30化瘀复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心绞痛临床观察..................................彭金祥,姚祖培10:32麦味五参汤治疗肺肾两虚型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对血清IL-8、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汪欣,郑承铎10:35化瘀复元胶囊干预房颤患者氧化应激标志物的临床研究..........................顾勇清,李晓倩,姚祖培1S37五子衍宗汤对少弱精子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质量的影响..........................李俊魁,汤尤怡,马艳华10:40倍生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对血清NGAL 的影响................李晓倩,顾勇清,李靖,等10:42加味五苓颗粒治疗风寒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闵晓雪,穆剑强,李小珊10:45降气散郁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非心源性胸痛的临床观察..................................徐桐,姜钧文10:47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闵晓雪,穆剑强,莫愁,等11:51小陷胸汤化裁方对降低胆固醇及纠正脂质代谢障碍临床观察......................谢晓彤,夏凯,杜宗礼,等11^3祛瘀清热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李裕,张清科,黄德志11:55中药熏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姜少辰,李忠卓,杨海波,等11:刃复方白芨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何镇文,蔡圣云,张志云11:59利胆排石合剂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王慧鑫,秦晔11:61金匮肾气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肾两虚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黄图干12:33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50例临床观察..................................李春鹏,杨丽华12:35。
滇鹤堂聊名医:清末名医范德钦是何许人也?
![滇鹤堂聊名医:清末名医范德钦是何许人也?](https://img.taocdn.com/s3/m/d35de0b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9.png)
滇鹤堂聊名医:清末名医范德钦是何许人也?中医,是咱们华夏大地上一块绮丽的瑰宝,自其于原始社会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以来,它经历了千年的发展、脱变,承载着中国古人与疾病斗争了几十个世纪的深远智慧,理论和实践到形成发展到今天,中医已经可谓十分成熟。
而谈及清代一众名医,有一位中医界的传奇人物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滇南地区的清末名医——范德钦。
今天滇鹤堂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对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做出了不可忽视贡献的名医的故事。
学医经历滇南名医范德钦(1838~1919)自幼家境贫寒,10岁便开始进入刘家药铺当学徒,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刘医师喜爱,于是对其可谓倾囊相授,并赠给他兰茂编著的《滇南本草》。
范德钦始终用心研习,善于实践,成为刘医师最得意的弟子;他18岁即独立行医坐诊,名气超过其师傅,被当地人誉为“小华佗”。
后来,范德钦辞别师傅,走遍了云贵地区的崇山峻岭,亲尝百草,收集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良方,后著有《滇南本草续》、《千方集要》等,可以说集实践与理论之大成。
范德钦在游历行医期间,已是闻名方圆百里的医师,无论富贵人家还是平民百姓,身患疾病者总是第一个想到他。
巧遇高师在哀牢山区行医期间,范德钦医师遇到一隐士冥月高云山,高云山是当地一位名医,因拒绝当地土司对其民间行医的限制而被通缉,被迫隐入山林。
在了解了高云山医师的遭遇后,范德钦虚心向其求教,获得了高云山医师的赏识,向德钦倾囊传授其所学医药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方子。
范德钦得到方子后如获至宝,研究方子并加以创新完善,从此结束了他面对难治的前列腺疾病时束手无策的局面。
远近村庄的男人每当尿不出、前列腺疼痛不能下床,找范德钦医治,服完几副中药,皆获得了康复。
这个方子就是前清方的基本方。
重金建馆在同时期,云南钱王王炽的岳丈长期被前列腺疾病困扰,王炽悬赏一万两银子张榜求医,重金之下,全国各地名医纷纷赶来王府。
钱王岳丈试过多种药方,病情不但未好转反而加重,直到衣着朴素的范德钦前来揭榜。
语言人类学视域下傣药命名的医药文化内涵探析
![语言人类学视域下傣药命名的医药文化内涵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b71bc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0.png)
语言人类学视域下傣药命名的医药文化内涵探析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傣族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其命名方式也包含了医药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在语言人类学视域下,探析傣药的命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傣族的医药文化内涵。
傣药命名方式还反映了傣族人民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式。
傣族是一个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简单的民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损伤和疾病。
傣族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具有疗效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命名也反映了傣族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
傣族人民发现一种名为“魔鬼草”的草本植物可以治疗风湿病,于是将其命名为“魔鬼草”,在名字中含有一定的象征性,意味着能治愈顽疾的药物。
通过这样的命名方式,傣族人民传承了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方式,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经验。
傣药命名方式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民族特色。
傣族人民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这些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深刻地影响了傣族的日常生活和药物命名方式。
傣族神话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药草“续命草”,据说能让人永葆青春和延年益寿。
傣族人在命名药物时,常常通过这样的故事和传说,将药物的属性与神话故事相结合,赋予药物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命名方式不仅反映了傣族人民对药物的崇拜和追求,也传承了傣族的宗教文化和神秘色彩。
傣药命名方式反映了傣族人民对药物的认识和理解,对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对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的传承。
这些命名方式不仅是傣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傣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语言人类学的视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傣药命名的医药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浅析十二经络命名
![浅析十二经络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f9db6f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7.png)
浅析十二经络命名
蓝江滔;陈理纳;杜伟浩;曲宏达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7(015)024
【摘要】为了探究经络命名的缘由,本文以《黄帝内经》为基础,以五运六气为本,
从“天-地-人”相应以及脏腑阴阳角度来探究十二经脉命名的由来.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定了“手足-阴阳-脏腑”的经络命名模式.故先以运气为本,通过“天-地-人”对应关系,得出阴阳、六气、脏腑的对应关系;再根据脏腑阴阳规律,初步确定
部分经络的命名.在本乎运气,尊乎脏腑阴阳规律的前提下,再对经络命名进行整合定性,最终得出现今的经络命名.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蓝江滔;陈理纳;杜伟浩;曲宏达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01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
州51001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01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
诊断教研室,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浅析手足十二针的组方特点 [J], 侯海鲲
2.利用经络检测仪探讨抑郁症与十二经络的相关性 [J], 叶沐镕
3.磁疗与经络——浅析磁场疗法与经络传感的作用 [J], 刘树芬
4.多能干细胞巢群落的起源进化及其在经络系统中的功能——浅析中医十二经脉的
五输穴和任脉的膻中穴 [J], 张建新
5.基于掌型经络检测仪探讨2型糖尿病体质与十二经络的相关性 [J], 刘彦汶;张珂炜;吉红玉;张进进;郭会霞;李贺赟;郑仲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
![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25a97c524afe04a1b171dea1.png)
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摘要】简述兰茂《滇南本草》和《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的特点,梳理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的的特点,分析两者间关于时令病“三因制宜”、妇科病“运转枢机”、内科病“气化原理”的主要观点及其联系,并对滇中地区本土医学流派的区域特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兰茂;《滇南本草》;《医门览要》;姚氏医学流派【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038-021《滇南本草》的特点兰茂在中医药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主要是著有《滇南本草》和《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
《滇南本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著作,成书年代早于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140余年。
同时《医门览要》作为附本指导临床诊断及用药,同《滇南本草》一并流传于世,为云南中医药领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为云南本土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滇南本草》成书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全书共3卷,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的专著。
《滇南本草》中部分药物还有植物形态,图文并茂。
全书约10万字,共收载药物五百余种,附方数百首,病案数十例。
全书其中半数以上药物“为云南特产,或仅为云南各民族所使用”[1],具有独特疗效。
《滇南本草》继承了《神农本草经》以来传统本草学的理论体系和论述方法,以较为完整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
根据兰茂自己和民间用药的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整理研究,进行了长期的药物实地考察和医疗实践。
“《滇南本草》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对云南各地,主要是滇中地区的药物实地考察的资料,包括各种药物的产地、生产环境、生态、品种等;其二,收集民间防治疾病的用药经验;其三,是兰茂及其弟子、再传弟子长期为各族人民防治疾病的临床经验;其四,吸取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历代医家的医疗经验。
”[2]通过药食同源的瓜果蔬菜、补益脾肾的药物、药酒等以达到养生目的的思想,亦别具一格。
《滇南本草》研究概述
![《滇南本草》研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25520dfab069dc51220147.png)
文献综述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学科 民族医学 学科经费资助ꎮ作者简介:张光云(1993-)ꎬ女ꎬ汉族ꎬ硕士研究生在读ꎬ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ꎮE-mail:1419223250@qq com通信作者:陈普(1978-)ꎬ男ꎬ汉族ꎬ本科ꎬ硕士生导师㊁高级实验师ꎬ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研究及民族药研发ꎮE-mail:chenynkm@126 com«滇南本草»研究概述张光云㊀童㊀英㊀段小花㊀杨丽萍㊀陈㊀普﹡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ꎬ云南㊀昆明㊀650500ʌ摘㊀要ɔ㊀«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价值最大ꎬ影响最广的地方性本草ꎬ记载了兰茂多年的临床实践用药㊁方剂及病案ꎬ是兰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ꎬ结合云南本地各少数民族特点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ꎬ对后世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ꎮ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滇南本草»进行不断的挖掘整理ꎬ并通过临床的实践ꎬ不断的验证及扩充«滇南本草»的理论ꎬ为充分挖掘兰茂著作«滇南本草»的学术思想ꎬ笔者从理㊁法㊁方㊁药视角对«滇南本草»的书籍和文献进行收集㊁整理㊁分析㊁总结ꎬ以期为«滇南本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ꎮʌ关键词ɔ㊀滇南本草ꎻ兰茂ꎻ方药ꎻ治法ꎻ学术思想ʌ中图分类号ɔR29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7-8517(2020)3-0056-04ASummaryoftheStudyon MateriaMedicainSouthYunnanZHANGGuangyun㊀TONGYing㊀DUANXiaohua㊀YANGLiping㊀CHENPu﹡YunnanKeyLaboratoryforDaiandYiMedicinesꎬYun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ꎬKunming650500ꎬChinaAbstract: MateriaMedicainSouthYunnan isthemostvaluableandinfluentiallocalmateriamedicainthehistoryofYunnanProvinceꎬitrecordstheclinicalpracticeꎬprescriptionsandmedicalrecordsofLanmaoformanyyearsanditisthewisdomcrystallizationsummarizedbyLanmaoundertheguidanc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and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localethnicmi ̄noritiesinYunnanꎬwhichhasaprofoundimpactonthedevelopmentofmedicineinthefuture.Inrecentyearsꎬmoreandmorescholarshavebeendiggingandsortingoutthe MateriaMedicainSouthYunnan ꎬandthroughclinicalpracticeꎬtheyhaveconstantlyverifiedandexpandedthetheoryof MateriaMedicainSouthYunnan .Inordertofullydigtheacademicideologyof MateriaMedicainSouthYun ̄nan ꎬthispaperwillcollectꎬsortꎬanalyzeandsummarizethebooksanddocumentsof MateriaMedicainSouthYunnan fromtheper ̄spectiveoftheoryꎬmethodꎬprescriptionandmedicineꎬprovidingareferenceforthefurtherstudyof MateriaMedicainSouthYunnan .Keywords:MateriaMedicainSouthYunnanꎻLanMaoꎻPrescriptionandMedicineꎻTherapyꎻAcademicIdeology㊀㊀«滇南本草»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ꎬ其成书早于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百多年ꎬ是兰茂通过自身亲自实践ꎬ踏遍青山ꎬ采集药物ꎬ尝尽百草ꎬ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ꎬ收集整理编撰的具有云南地方性特色的巨著ꎮ如今ꎬ«滇南本草»已成为云南各民族用于防治疾病的临症手册ꎮ为充分挖掘«滇南本草»的学术思想及应用价值ꎬ使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更自信的走向世界ꎬ从«滇南本草»中收集整理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中医药也就成为新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ꎮ为此ꎬ笔者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主ꎬ以兰茂㊁«滇南本草»㊁学术思想为检索关键词ꎬ对近20余年来关于兰茂«滇南本草»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ꎬ以期为今后开展«滇南本草»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理«滇南本草»记载了药㊁方及验案ꎬ全书均体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ꎬ包括药物记载的格式:药名㊁性味归经㊁主治㊁功效及使用注意ꎻ验案中均记载了患者的临床表现ꎬ附方中有药物组成及煎煮法等ꎬ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直接的药用经验ꎻ兰茂在辩证用药时主张结合实际ꎬ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ꎬ不局限于前人留下来的经验ꎬ如 诸症虚虚实实ꎬ学者临症宜细心辩认脉之虚实ꎬ不可泥黄柏ꎬ知母ꎬ龙骨ꎬ牡砺为圣药而不思顾其本原之地也等 ꎮ由此看出ꎬ兰茂在诊疗疾病时并未生搬硬套于古人的思想ꎬ也借此告诫后世医家ꎬ在学习好经典的同时ꎬ也要勇于在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继承创新ꎬ以力求为患者病情的康复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ꎮ此外ꎬ在临证诊查时ꎬ兰茂特别注重全面观察ꎬ避免因疏忽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ꎬ故曰: 其有不合ꎬ则深思其故ꎬ必得其所以不合之由ꎬ然后对症立方以治之ꎬ庶不至有事后之悔也 ꎻ治疗中风不语风痰证时ꎬ称 此症是正气脱而邪气盛ꎮ凡活此症ꎬ只可补正攻邪ꎬ不可独攻其邪ꎮ盖养正则邪气自除㊁理之所有ꎻ伐正而能保身ꎬ理之所无 ꎬ正说明兰茂治疗疾病时注重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ꎬ与«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ꎬ邪不可干 的思想一致ꎮ此外ꎬ在防治疾病时兰茂也特别注重养护肾气及调养脾胃的学术思想ꎬ肾为先天之本ꎬ脾胃乃后天之本ꎬ气血生化之源ꎬ脾胃纳运正常ꎬ先㊁后天相互补充ꎬ则人体正气充沛ꎬ方能御邪外出ꎮ2㊀法从收集的文献资料中可看出ꎬ目前研究«滇南本草»较多的学者主要有孔庆玺和李昊蓉ꎮ孔庆玺[1]梳理了«滇南本草»中风症的治法ꎬ分别从培元熄风法㊁平肝熄风法㊁祛风活络法㊁清热熄风法㊁通窍开闭法㊁涤痰熄风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ꎬ根据风症的主要病机虚㊁风㊁痰㊁热㊁瘀㊁滞等ꎬ随证论治ꎬ方由法出ꎬ或祛风通络ꎬ或通窍开闭ꎬ或补虚培元ꎬ或清热平肝ꎬ或涤痰化瘀等ꎬ治法丰富多样ꎬ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ꎮ而李昊蓉分别对不同的治法进行梳理ꎬ主要有补肾法[2]㊁健脾法[3]㊁解表法[4]㊁清热法[5]㊁通下法[6]㊁活血化瘀法[7]ꎬ同时还归纳了治疗带下病[8]的治法ꎬ充分体现了兰茂在«滇南本草»中治疗疾病时审因论治㊁异病同治㊁同病异治的学术思想ꎬ为后世学者们打开了治法新思路ꎬ而每一个治法下又细分出不同的治法ꎬ如健脾法ꎬ分别细分为[3]:益气生血㊁健脾开胃㊁健脾止泻㊁健脾除湿㊁健脾消疳㊁健脾生肌㊁健脾生津㊁健脾升清㊁健脾统血㊁延年益寿㊁健脾益智㊁甘温除热㊁温中散寒13种ꎻ由此可见ꎬ兰茂辩证用药之详细ꎬ对后世医者的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ꎮ3㊀方方是治则治法的体现ꎬ是药物使用的发展和提高ꎬ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ꎬ如张汉涛[9]所言只知药物的一般功效ꎬ而无制方之法以操纵之ꎬ则药力有时而穷 ꎮ据赵荣华[10]统计«滇南本草»中所载单味药方218个ꎬ2味药方84个ꎬ3味药方37个ꎬ4味药方27个ꎬ5味药方25个ꎬ共计391个ꎬ占总附方的75 6%ꎬ其余均为6味药以上组成的复方ꎮ由此可见ꎬ兰茂用方时药少而精ꎬ组方严谨ꎬ配伍之经典ꎮ其药引主要以酒为主ꎬ且用法和种类多种多样ꎬ如:热烧酒服ꎬ点水酒服ꎬ泡酒ꎬ点酒包敷ꎬ点黄酒服ꎬ用好酒二斤煎热ꎬ服二杯等ꎮ酒有 百药之长 之说ꎬ既可以增加血管的宣通作用ꎬ还能增加药效ꎬ引药物直达病所ꎬ如夏丽[11]在论述«滇南本草»水酒方时言:其可以 攻补兼施ꎬ祛邪不伤正ꎬ扶正不留邪 辅佐药物ꎬ加强疗效 临床运用广泛ꎬ主行药势ꎬ助药力 ꎻ其它药引还有各种油脂(如:芝麻油㊁猪骨髓油㊁素烛油㊁真菜油㊁羊油)㊁米汤㊁糖㊁醋㊁鸡蛋清㊁人乳㊁童便㊁茶水㊁蜂蜜等ꎮ此外ꎬ本书中药膳与食疗运用较多ꎬ药膳具有 寓医于食 之意ꎬ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它是将药物作为食物ꎬ又将食物赋以药用ꎬ药借食力ꎬ食助药威ꎬ二者相辅相成ꎬ相得益彰ꎻ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ꎬ又可防病治病㊁保健强身㊁延年益寿[12]ꎮ如:专治诸虚之症ꎬ 入沙参在鸡腹中ꎬ用砂锅水煎烂食之 ꎻ治勤苦劳心ꎬ产后失血过多ꎬ虚损劳伤㊁烦热㊁自汗㊁盗汗㊁妇人白带用 兰花参五钱ꎬ笋鸡一只(去肠)将药入鸡腹内煮ꎬ共[和]一处ꎬ煮烂食之ꎮ[或]猪净膂肉亦可 ꎮ4㊀药«滇南本草»[13]整理增补版中记载的药物共有506种ꎬ第一卷收载149种ꎬ第二卷收载161种ꎬ第三卷收载196种ꎬ全书用药种类多种多样ꎬ可分为植物药㊁动物类㊁谷物类㊁菌苔类㊁蔬菜水果类㊁花卉类等ꎮ兰茂在用药时充分结合云南地域特点ꎬ发挥地方药物优势ꎬ在临床上灵活化裁ꎬ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宝贵经验[14]ꎮ4 1㊀临床用药㊀苏涟等[15]通过临床亲自实践兰茂所记载的药物及自己调研时的发现ꎬ挖掘出«滇南本草»中记载的部分单味药ꎬ发现其疗效非常显著ꎬ如:①李子树根疗瘫痪ꎬ原文记载李子树根条下ꎬ有 治风湿 作用ꎬ后苏涟等人寻访一民间医ꎬ其单用本品煨服ꎬ治疗风湿瘫痪ꎬ名盛一方ꎻ②石椒草降血糖ꎬ石椒草具有走经络ꎬ散疮毒ꎬ以其根叶为末ꎬ热酒送服ꎬ治疗冷寒胃气疼痛ꎬ后经苏涟等人在收集民间验方时发现其具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ꎻ③土狗排结石ꎬ«本草纲目»称其可以 通石淋㊁治疗瘰疬骨哽 ꎮ据此ꎬ苏涟等人移用于多种结石症ꎬ发现其有较强的排石作用ꎮ此外ꎬ陈羲之[16]通过观察«滇南本草»中药物马蹄香在脾胃病上的治疗发现ꎬ马蹄香在功能性消化不良㊁急性胃肠炎㊁慢性胃炎急发中治疗效果显著ꎮ由此启发后世医家ꎬ在治疗疾病时不能只限于对方剂的使用ꎬ对单味药的研究使用也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ꎬ应该结合当地药物特色ꎬ就地取材ꎬ充分发挥当地药物资源ꎬ并虚心向民间医生请教ꎬ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ꎬ挖掘出更有利于病情的用药经验ꎮ4 2㊀药食同源㊀«滇南本草»中记载了大量的蔬菜水果㊁菌类㊁动物类㊁水产类㊁谷类等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的药物ꎬ充分体现兰茂 药食同源 的学术思想ꎬ通过食补既可以健脾胃以滋养后天之本ꎬ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ꎬ也说明兰茂通过就地取材ꎬ充足发挥云南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作用ꎮ张明等[17ꎬ18]通过分析探讨«滇南本草»中的云南地方性动物类㊁谷物类㊁植物类和菌类ꎬ认为正确掌握每一类食物的偏性㊁特性ꎬ然后根据其偏性而有目的的合理选择食用ꎬ食补同时药补ꎬ就可达到以食为补的效果ꎬ且可将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ꎬ既可获取美味饮食同时兼达治病保健的功效ꎮ此外ꎬ药食同源的药物还有蔬菜30种ꎬ果品24种ꎬ谷类2种ꎬ菌类10种ꎬ鱼肉等28种ꎬ干果类3种ꎬ调味品1种ꎬ茶叶1种[19]ꎻ李斯文[20]从养生角度对兰茂所用药食同源的中草药进行分析总结ꎬ探讨了兰茂用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ꎮ养生学术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ꎬ分别从四季养生㊁十二时辰养生及24节气养生等不同方面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ꎬ而在«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则将中医养生理论充分体现了出来ꎬ如张明等[21]从补益肝肾ꎬ延缓衰老ꎻ补肾填精ꎬ乌发固齿ꎻ补益气血ꎬ美容养颜ꎻ健脾除湿ꎬ轻身健体ꎻ养心安神ꎬ形神共养对养生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ꎬ突出兰茂使用中医理论在养生中的用药特色及独到之处ꎬ这对发挥云南中草药在养身保健和开发养生用药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ꎮ4 3㊀单味药及药物药理研究㊀后世医家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后ꎬ部分学者对书中药物进行考证和补充ꎬ以进一步完善«滇南本草»理论ꎬ如刘本玺[22]对«滇南本草»中狗屎花进行考补ꎬ从古籍入手ꎬ系统查阅相关资料ꎬ在已有的考证资料上ꎬ继续补充完整ꎬ厘清狗屎花红花种和白花种ꎻ汤小虎[23]对桂枝在«滇南本草»中的配伍运用进行了梳理ꎻ韦群辉[24]对其所载地丁的本草考证等均为«滇南本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ꎻ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ꎬ早在1996年ꎬ魏均娴等[25]就对«滇南本草»植物药实验研究和开发进行了整理ꎻ为明确«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ꎬ张晓南[26]对野烟和黄藁本的显微特征㊁药材性状进行了研究ꎬ分析了化学成分并进行了药理学研究ꎬ发现野烟具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及镇痛㊁抗炎作用ꎬ黄藁本的水提取物对促进小肠蠕动㊁镇痛具有明显的作用ꎻ此外ꎬ黄之镨[27]对«滇南本草»中收录的24种中药进行体外抗MRSA活性研究发现ꎬ«滇南本草»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药物资源ꎬ单用时石榴皮抗菌活性显著ꎬ联合用药则表现出丹参与黄芩联用抗菌范围最广ꎬ抗菌效果最强ꎬ表明在抗感染新型药物研发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ꎮ4 4㊀药物使用特点及炮制㊀«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和炮制方法多种多样ꎬ郭敏[28]对使用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①使用方法包括:传统的水煎服㊁药物与酒同用㊁药物与肉类同煮㊁代茶饮㊁药物粉碎为末或为丸㊁菜肴及外用药物ꎻ②新鲜药物的使用:鲜汁直接使用㊁鲜品捣烂使用㊁鲜品煎煮使用㊁鲜品粉碎使用ꎻ③药物的服用方法:加入药引㊁服用时间与方法上均有讲究ꎬ如 大一支箭ꎬ续断ꎬ花粉ꎬ石膏ꎬ共为细末ꎬ每服二钱ꎬ入碗内滚水冲ꎬ碗内以钟盖片时ꎬ微温服 [29]ꎮ李昊蓉等[30]对«滇南本草»中药物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整理ꎬ涉及中药炮制的诸多方面ꎬ如水火共制㊁火制㊁修治等ꎻ其锻㊁垠㊁炙㊁煮㊁浸润㊁炒㊁蒸㊁焙㊁炖㊁烧灰等既有传统中药的炮制法ꎬ又有民族民间医药特色ꎬ是云南人民用药经验的结晶ꎬ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ꎮ5 小结«滇南本草»是兰茂针对云南各族人民长期利用本地中草药进行防治云南多发病㊁常见病的经验总结ꎬ书中记载的内容均来源于实践ꎬ针对性较强ꎬ疗效确切ꎬ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ꎮ胡晓等[31]认为以«滇南本草»所收载的药物㊁附方开发出来的新药来看ꎬ这些药物效果显著ꎬ疗效可靠ꎬ已成为云南医药中的重要品牌ꎬ将在云南医药产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ꎮ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近25年的参考文献ꎬ分别从理㊁法㊁方㊁药进行归纳㊁总结ꎬ以为学者研究«滇南本草»及«滇南本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ꎮ从文献整理看ꎬ«滇南本草»的研发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ꎬ无论是理论㊁治法㊁附方的配伍㊁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均有较为详细的整理研究ꎬ这为今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ꎻ但在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上的研究较少ꎬ为明确具体的药物作用靶点ꎬ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ꎻ此外ꎬ«滇南本草»的药食同源是最为突出的特色ꎬ应该充分发挥云南地域的优势作用ꎬ将药食同源特色与现代热门的养生结合起来ꎬ通过医药文化来引领推动云南经济发展ꎮ参考文献[1]孔庆玺ꎬ李昊蓉.«滇南本草»的风症治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ꎬ2000(1):42-44. [2]李昊蓉.论«滇南本草»补肾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ꎬ2003(6):33-34.[3]李昊蓉.论«滇南本草»的健脾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ꎬ2004(3):134-135.[4]李昊蓉.论«滇南本草»的解表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ꎬ2003(5):49-50.[5]李昊蓉.论«滇南本草»的清热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ꎬ2006(2):75-77.[6]李昊蓉ꎬ孔庆玺.论«滇南本草»通下法的特色[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ꎬ1998(2):26ꎬ40. [7]李昊蓉.论«滇南木草»的活血化瘀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ꎬ2003(6):325-327. [8]李昊蓉.论«滇南本草»治带下法的学术特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ꎬ2003(1):9-10. [9]张汉涛.«滇南本草»附方的启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ꎬ1994(6):6-7.[10]赵荣华ꎬ戴万生.滇南本草附方统计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ꎬ2004(6):19.[11]夏丽ꎬ刘云.试论«滇南本草»水酒方的用药特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ꎬ2013ꎬ34(2):11-13. [12]赖美利.从中医饮食养生探析台湾民间药膳[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ꎬ2018.[13]朱兆云ꎬ高丽.滇南本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ꎬ2007ꎬ12.[14]廖映烨ꎬ李宁.基于云南本土区域视角探究滇中名医兰茂临床用药特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18ꎬ27(9):1-2.[15]苏涟ꎬ陈集才.«滇南本草»方药新用拾遗[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ꎬ1997(4):45-46.[16]陈羲之.«滇南本草»药物马蹄香在脾胃病科的应用浅述[A].//云南省中医药学会㊁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㊁云南省针灸学会㊁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云南省中医药学会㊁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㊁云南省针灸学会㊁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ꎬ2014:3.[17]张明ꎬ陈黎明ꎬ张晓琳ꎬ等.«滇南本草»的云南地方性动物类及谷物类药食特色[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ꎬ2016ꎬ37(2):11-12.[18]张明ꎬ陈黎明ꎬ夏丽等.«滇南本草»之云南地方植物类药食特色[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ꎬ2015ꎬ36(11):16-18.[19]夏丽.«滇南本草»食药用法分析[J].四川中医ꎬ2013ꎬ31(11):22-23.[20]李斯文.兰茂果蔬养生学术思想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14ꎬ23(16):32-33.[21]张明ꎬ夏丽ꎬ杨胜林等.«滇南本草»中的云南地方养生药物[J].江西中医药ꎬ2015ꎬ46(12):13-15. [22]刘本玺.«滇南本草»中狗屎花考补[A].//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㊁中共楚雄州委㊁楚雄州人民政府.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 专题五:医药与健康[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㊁中共楚雄州委㊁楚雄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ꎬ2018:6.[23]汤小虎ꎬ唐辉.桂枝在«滇南本草»中的配伍运用[J].现代中医药ꎬ2013ꎬ33(5):94-96. [24]韦群辉ꎬ廖心荣ꎬ范钟琼等.«滇南本草»所载地丁的本草考证[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ꎬ1996(3):6-8ꎬ14.[25]魏均娴ꎬ杜元冲.«滇南本草»的整理及植物药实验研究和开发应用简介[J].中国中药杂志ꎬ1996(5):5-7.[26]张晓南.«滇南本草»的整理研究野烟和黄藁本的生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ꎬ2007.[27]黄之镨ꎬ刘仲梅ꎬ杨梦兰等.24种«滇南本草»收录中药的体外抗MRSA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ꎬ2018ꎬ29(11):2561-2563.[28]郭敏.浅析«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17ꎬ26(7):6-7. [29]兰茂.滇南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ꎬ2013.[30]李昊蓉ꎬ孔庆玺.论«滇南本草»的炮制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ꎬ2009ꎬ24(S1):118-119. [31]胡晓ꎬ肖林ꎬ张秋云.«滇南本草»对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12ꎬ21(6):23ꎬ25.(收稿日期:2019-11-17㊀编辑:程鹏飞)。
滇南本草名词解释
![滇南本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09422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a.png)
滇南本草名词解释滇南本草是指中国云南省南部地区的本草学资料和药物资源。
滇南本草以其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和药物资源而闻名,拥有许多独特的本草学资料和传统药物方剂。
滇南本草主要指南诏本草、滇南本草和云南本草三种本草学著作。
其中,南诏本草是云南南诏国(公元738年至902年)编纂的一部本草学著作,收集了大量的草药材料和制药方法。
滇南本草是云南大理国(公元937年至1253年)时期编纂的一部本草学著作,系统地介绍了大量植物资源和药物应用。
云南本草是由明代傣族本草学家冯宗炳编纂的一部以云南本地草药为主题的本草学著作,收录了云南地区超过1000多种的草药,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和用法。
滇南本草的研究对于认识和挖掘云南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其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云南的中药产业和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滇南本草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滇南本草对滇南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分类,记录了大量的本地植物种类和草药材料。
这些资料对于了解滇南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学研究:滇南本草对许多草药进行了详细的药物学研究,包括药材的性味、功效和应用方法等。
这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剂型研发和药理作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3. 方剂的整理和应用:滇南本草收录了许多传统的药物方剂,这些方剂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滇南本草对这些方剂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4. 新药发现和研发:滇南本草还对一些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植物进行了筛选和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资源。
这些研究对于新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滇南本草是对云南南部地区植物资源和药物利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本草学著作,对于了解滇南地区的本草学资料和药物资源具有重要价值,对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兰茂医学与云南地方医学探源·姚氏医学
![兰茂医学与云南地方医学探源·姚氏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ea9f81a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f.png)
. 名医吴佩衡、
All Rights
Reserved.
戴丽三、
康诚之和姚贞白先生为云南中医
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学术源流
学 渊 源 六 代 长 . 与 我 交 亲 多 岁 月 ,医 文 翰 墨 溢 清 香 .
景观行止步康 荘.”可 见 姚 氏 医 学 继 承 岐 黄 仲 景 之 学,
中用药规律,总结遣方用药的思路和学术特点.
【关键词】 兰茂医学;
姚氏妇科;学术流派;地方医学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9621/
cnk
i
11
G
3555/r
2022
0402
j
兰茂医学是 云 南 本 土 医 学 的 代 表,发 源 于 云 南 昆
姚 氏 第 6 代 传 人 姚 承 济 诗 云 :“家 传 医 术 拓 岐 黄 ,积
才实学的中医人 士 服 务 医 疗 行 业,并 为 维 护 中 医 药 的
于临床,吸收了民族、民间医学的营养.第 1 代传人姚
合法权益作出贡献,也曾在“姚济医药室”开设课堂,讲
人,得其传授岐黄之术,启姚氏医学之始.第 3 代传人
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姚 贞 白 先 生 在 昆 明 医 学 专 科 学 校
变、化、蒸、泌,化生津液、卫、气、营血,似汩汩泉水永无
内 、妇 、儿 等 学 科 . 云 南 著 名 文 史 学 家 于 乃 仁 先 生 赠
重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四时气候对人体气血的危
淡利,为济世疗疾之良策.
力 的 中 医 学 术 流 派 之 一 ,自 乾 隆 年 间 (
1760 年 )方 奇
第 5 代传人姚仲逵先生捐资筹办云南私立中医药专科
滇南医学流派沿革与传承建设之思考
![滇南医学流派沿革与传承建设之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f5f4f82ddccda38366baf5a.png)
滇南医学流派沿革与传承建设之思考作者:刘念郑进葛元靖李兆福张玲彭江云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12期摘要:滇南医学流派起源于云南地区,与中原医药流派一脉相承的同时又吸收了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医药,东南亚、南亚异域医药特色。
作为祖国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滇南医学流派历经了两百多年的传承,为推动中医药的事业发展及西南边陲人民生命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随着现代医学的冲击、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滇南医学流派面临着流派特色淡化、传承发展后继乏力等诸多问题。
通过对滇南医学流派沿革进行梳理,明确当前流派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策略,为推动地域性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滇南;云南;中医;学术流派;沿革;传承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2-0023-04Reflections on the Evolution and Inheritance Constructionof Medical Schools in Southern YunnanLIU Nian1, ZHENG Jin2, GE Yuan-jing2, LI Zhao-fu1, ZHANG Ling1, PENG Jiang-yun3(1.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2. Yunnan Soc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021, China; 3.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021, China)【Abstract】The medical schools in Southern Yunnan which originated from Yunnan regions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with the medical schools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absorbed Yunnans unique ethnic medicine and presents the exotic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China, the medical schools in Southern Yunnan have been passing on for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and providing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people in the southwest border. With the impact of modern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s, the medical schools in Southern Yunnan are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iminish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s and the lack of success i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y sorting out the history of the medical schools in Southern Yunna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 are clarified and solu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gional TCM schools.【Key words】Southern Yunnan, Yun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school, evolution, inheritance地域性是中醫学术流派最显著的特征[1]。
云南远古医学特点浅析
![云南远古医学特点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6a0fd683c4bb4cf6ecd1af.png)
云南远古医学特点浅析医学知识的起源和其他科学知识的起源一样,有其必备条件及共性规律。
云南是远古时期较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笔者从现存的考古资料追溯当时的物候环境、原始人群的活动等对当时人们医事活动的影响,阐释云南医学知识起源及发展,发现远古人类云南元谋人能够支配火、水等自然资源,客观上起到了防治疾病作用。
由于远古时期先民在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中外伤的机会多,所以,外治医事活动早于内治,先民们大多随着远事记忆能力的提高对生、死、疾病等问题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其中巫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对医学知识的积累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是由一种综合力量促成的。
标签:云南;远古医学;医学特点;巫医中国传统医学史有近三千余年的历史,拥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但许多医学史料多经口头传授,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医学共同组成了中国的传统医学。
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造和沿用的传统医药总称为民族医学,是各少数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防病治病的丰富医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其民族的繁衍及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医学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的产物,是众多学科中最为古老、重要的一门学科。
云南各族先民生产劳动中开始了维护健康的医药卫生活动,产生了丰富的各民族医药知识。
为窥探云南远古医学概貌,笔者从医学知识起源的条件、远古医事活动、外治医学及预防医学起源等方面进行浅析。
1 元谋人的出现及预防医学雏形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是今天中国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对“元谋人”的研究将揭开了研究云南古文化的序幕。
根据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发现的7件打制的石器,以及旁边大量的炭屑,推断出繁衍在滇中高原盆地上的元谋人,具备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已经使用打制粗糙的石器;二是学会了使用火。
这是人类首次支配自然力的象征,是人类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的元谋人已经学会了熟食,用火和熟食有力地保障了元谋人体质的健康和进化,这应当就是最初的预防医学具体体现。
滇南本草名字的由来
![滇南本草名字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332d19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d.png)
滇南本草名字的由来
滇南本草是一部有关植物药材的经典书籍,它的名字来源于它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和书籍内容。
首先,滇南指的是中国云南省的南部地区,这个地方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拥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滇南本草的作者李时中也是生于云南,长于云南,他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和搜集,以及古籍研究,编写了这本以滇南地区为主的药物学书籍。
其次,本草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医学,指的是记录草药的书籍,后来逐渐演化成指一切药物材料。
因此,滇南本草这个名字表明了这本书籍的内容和主题,即对滇南地区的植物药材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对其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综上所述,滇南本草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与书籍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和内容密不可分的,它既体现了滇南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也表明了本书的主题和目的。
- 1 -。
滇南草本药书 -回复
![滇南草本药书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d43fe5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滇南草本药书-回复滇南草本药书是一本集中了滇南地区丰富的草本药材信息的宝典。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滇南草本药书的由来、特点以及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滇南草本药书,顾名思义,是一本有关滇南地区草本药材的书籍。
滇南地区是指中国云南省的南部地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这里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草本植物。
滇南草本药书正是汇集了这一地区草本药材的丰富知识,被视为草本药学领域的珍贵资料之一。
首先,滇南草本药书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地域性。
滇南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区、丘陵区、低山区和盆地区等,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生长不同种类的草本植物。
因此,滇南草本药书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丰富的草本药材信息,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学习滇南地区草本药材的特性和功效。
其次,滇南草本药书的编写理念十分注重实用性。
这本药书并非只是简单地列举了草本植物的名称和简单的描述,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提供了详细的草本药材使用方法和临床应用。
同时,滇南草本药书注重对草本药材的生长环境、药材采集和加工等环节进行介绍,使读者能够了解从草本植物到成品药材的全过程,增加读者对草本药材的认识和理解。
滇南草本药书在现代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滇南地区的草本植物具有众多的药用价值,可以作为治疗不同疾病的良好辅助疗法。
比如,滇南草本药书收录了许多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功效的草本植物,这些药材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其次,由于滇南地区的草本药材种类繁多,滇南草本药书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病情和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处方设计,提高疗效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此外,滇南草本药书对于草本药材的研究和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滇南地区草本药材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促进草本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草本植物资源。
总结起来,滇南草本药书是一本以滇南地区草本药材为主题的宝典,具有丰富的地域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滇南医学流派的形成溯源与特色初探
![滇南医学流派的形成溯源与特色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f80572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7.png)
滇南医学流派的形成溯源与特色初探
段蕊;杜时雨;刘晓丽;肖妮沁;李兆福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7)2
【摘要】滇南医学流派始于庄礄入滇,成形于明清时期,追溯其源可发现早在青铜器时代,白族土著居民便掌握了简单外科工具的制造技术,用于治疗简单的外科疾病。
在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大量移民入滇及官办医学的推行,中原医药文化与技术自秦朝之始不断涌入滇南地区,并与本地医药文化冲撞融合、兼容并蓄,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滇南医学"。
如今的滇南医学流派容纳着云南地区的各新兴医学流派,融地域性、民族性、兼容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具有源远流长、学派纷呈、守正创新、兼容并蓄等学术特色。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段蕊;杜时雨;刘晓丽;肖妮沁;李兆福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R29
【相关文献】
1.李庾南教学流派形成过程探析
2.文艺流派形成发展规律初探--兼评文艺流派的“阶级斗争工具”说
3.滇南医学流派沿革与传承建设之思考
4.多民族地区民间信
仰互嵌交融与新的地域共同体的形成——以滇南黑树林地区打洞梁子为个案5.滇南苏氏正骨流派学术特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南本草》书名考
![《滇南本草》书名考](https://img.taocdn.com/s3/m/233db9e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c.png)
《滇南本草》书名考
李旋珠;李文军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6(27)1
【摘要】《滇南本草》成书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较《本草纲目》早142年。
由于受当时交通、通信等条件限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未见到该书,也没有到云南考察。
因而《滇南本草》在历代本草学中首次记录了许多药物。
例如“公药”牌之一——灯盏花系列药物,该书首次记载:“灯盏花……左瘫右痪,风湿疼痛”。
故该书“是古代地方本革最重要的一部”,也是现存的唯一一部云南的古代本草著作。
【总页数】1页(P77)
【作者】李旋珠;李文军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200;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2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1.4
【相关文献】
1.我国古医名著《本草图经》作者与书名考
2.《滇南本草》所载地丁的本草考证
3.对《滇南本草》中“金丝莲”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4.兰茂《滇南本草》水生类动物
入药的分类整理及其功效研究5.《滇南本草》葫芦科食物药用价值的整理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40卷第5期1 &名医专家经验&滇南医学源流与命名探析郑进1,张玲2,李兆福2,葛元靖9,彭江云4!(1.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云南昆明650200; 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650500;3.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昆明650021;4.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摘要:概述云南本土中医药发展源流及历程,顺应时势,将本土学术流派集合起来形成地域性学术流派,充分考虑内涵及特色,予其赋名,以正视听,便于整理及推广。
关键词:滇南医学;学术流派;命名缘由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5-0001-05在祖国医学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
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各流派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促进了中医的学术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咼,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百花齐放的学术及文化特色。
除深受古时经典影响而形成的传统医学流派如扁鹊学派、温补学派、伤寒学派、温病学派之外,地域因素也深刻影响着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⑴。
由于的不的,之理的异、人之禀赋的不同、行为方式的不一、所发疾病也各,,学术流派惯等文化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出发点,体现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地域性特征。
其命名皆以山水江,如医学()、医学()、河医学(江苏)、吴中医学(苏州)、钱塘医学(江南)、永嘉医学(温卯I)、湖湘医学(湖南)、吁江医学(江西)、绍兴医派(浙江),齐鲁医派(山东)、敦煌医学(甘肃)、闽台医派、海外医派等〔2*%1云南本土医学源流及特点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加之少数民族众多,傣、彝、藏、苗、白、哈尼、纳西、拉祜等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为本土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赋予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经有汉、唐、明朝三次较大的汉族移民入滇,中医药学在云南得以广泛传播,逐渐与各民族医药文化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药文化,至明、清时已至鼎盛而名医辈出[3*%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问世,开创了云南传统医学发展的新篇章,这本我国最早的地方性本草专著,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的珍贵著作。
全书共3卷流传于世,载药458种,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
许多常见的中医药都是始载于《滇南本草》,如仙鹤草、灯盏花、川牛膝、川草乌等,却因地域因素,该书未得以广泛流传,后世将兰茂及其地方性医学著作所表达的学术思想统称为“兰茂医学”〔4*%彰显滇南医学特色的兰茂医学主要学术特色有%1-1兼容并蓄、相得益彰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是最有力的粘合剂,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强的理解力和吸收力。
相对封闭的环境,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在此繁衍生的各民族相互医药的流与发展%因此,滇南医学的发展具备一个稳定的“内环境”,各民族的医药在源源不断进补和 展。
《滇南本草》中就记载了不少来源于彝族药的药材(如:滇重楼、滇黄精、滇龙胆、云黄连、金养麦等),作者简介:郑进(1958-),男,教授,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和民族医药研究△通信作者:彭江云,E-mail:Pengjiangyun@22019年第40卷第5期有的已成为云南地道药材,并收载入《中国药典》。
1-2扶助阳气,重调脾胃《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中记载了兰茂运用附子之补火助阳治疗的经典案例,“火神派”代表人物吴佩衡先生善用附子来扶助人体阳气,因而得号“吴附子”。
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医门揽要》指出“浮脉诸病皆责之于肾。
……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而津液生生不息矣。
故古人云,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
”云南民国时期医家李继昌,姚贞白等也极力推崇调养脾胃之法%1-3药食同源、调治并进《滇南本草》中记载了大量常见蔬菜、水果、野菜、野果的性味、归经和药用功效,其附方也喜用食物入药。
可见,云南本土民族在野生食物的药用上具有很深的积淀。
时至今日,云南人民的餐桌上仍常将天麻、薄荷、鱼腥草、刺五加等药材制为佳肴,充分将食疗保健融入生活之中。
2百花齐放的云南中医药自明清以降,云南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曾经涌现出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医家,如全祯、董赐、孙光豫、刘成琨、何6、杨8、刘本元、何应达、德峻、王观、曲焕章、彭子益、姚方奇、戴显臣、吴佩衡、康诚之等。
清光绪年间民间医者曲焕章,据祖传彝医秘方研制而成云南白药,百余年来蜚声海外,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民国著名白族医家彭子益,“用中医原有名词,以有原则、有系统、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编纂而成其代表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被当代擅长以纯中医手段抢救危症重症的李可老先生称为“中医复兴之父”)5*;扶阳名家吴佩衡,擅用大剂附子治疗阳虚阴寒等证,屡起沉g,世誉“吴附子”,其扶阳学术思想受到海内外学者的推崇;姚氏医学流派自清朝中期姚方奇始,传承八代,计约百余人之众,对时令病倡导“天人相应、三因制宜”,妇科病重视“肝脾冲任、运转枢机”,内科病讲求“气化原理”;清代名医戴显臣之子戴丽三,重视中医四大经典及实践,临床施治常用“开门法”、“转阳法”,推崇辩证唯物主义,融哲理医理为一体,提倡以辩证法作为研究中医的思想方法;儿科名家康诚之,长于望诊,注重扶正与驱邪的关系,立法审慎,补泻得体,用药灵活,特别重视患儿病后调理;国医大师张震,成立疏调学派,强调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之“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拟定“疏调气机汤”为基础化裁治疗多种病证常取得良好疗效;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彝医的“二气六路学说”、藏医的“龙、赤巴和培根三大物质理论”,也均属中华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诸多医家及其流派,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云传统医药学的和的学术,彼时曾百花齐放,影响深远。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学术特色淡化,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当今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院校制,建国以前的师承模式长期淡出主流体制之外,使得曾经耳熟能详的流派发展受到冲击,中医流派出现严重断层和脱节,后继乏人,甚至逐渐湮灭、消亡。
3 “滇南医学”命名缘由结合目前国内中医药发展形势,云南本土医学也应将本省中医药源流及特色高度概括,予其赋名,以正视听,便于整理及推广。
参考全国各省中医流派命名,合我中医药现,云中医学术流派命名为“滇南医学”%3.1点明地理环境及区域特色滇南,即云南省之古称%在正史中最早出处为洪武二十年(1388年)《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赐玺书曰:……命尔仍治滇南”⑷,此后《滇南诗略》《滇南月节词》《滇南山水纲目》及《滇南本草》等著作均以滇南指代云南[7]%“古滇王国”存在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78年-前109年),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云南省的简称“滇”即由此而来%而八世纪崛起的“南诏国”(738年-902年)也为后人留了融本、中原、等医学一的医药文化⑷%“南”即指明我省位于祖国西南部,复杂的地貌及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特有的中2019年第40卷第5期医、民族医学术思想%3-2将《滇南本草》这本传世之作加以推崇,打造本省于“云南白药”之外的中医药名片。
该书所录本草和病症不限于“滇南”一隅,故虽名为“滇南”,就其地域界定而言,应当是指以今滇中地区为核心,以兰茂医学,云的云中医学民族传统医药的经验知识体系。
从兰茂所著《滇南本草》及《医门揽要》所述内容来看,涵盖了滇地生长的动植物,对千百年来云南各个民族的宝贵医疗经验进行了一次大整合,奠定了云南境内常见病症及其预防、诊治的基础,将云南地方性医学的发展推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云南本土医学之中最具代表性,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兰茂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是为本省传统医学一年一度的交流学习盛会,将著有《滇南本草》的兰茂医学推为众家之首,可谓实至名归%3.3体现了对各中医流派、各少数民族医学的兼容并包。
云南省民族文化多元,各民族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不同、自然资源不同、常见病种不同,治疗用药经验也各有所长。
基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结合生活经验、医学知识建立起来的民族医学理论体系、解释体系更是各有差异。
这些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异彩纷呈的民族医学汇集在一起,共同构成我省传统医学的伟大宝库。
充分考虑到本省流派众多,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更是方兴未艾,不可囿于门户之见而闭门造车,故弃称“医派”“中医”等名,专取“医学”二字以示海纳百川之态度%3-4契合他学。
与滇剧等传统艺术相一致,特色鲜明又无艰涩生僻之虞,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可为滇南中医人凝聚信念,亦为滇南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使滇南医学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4小结“滇南医学”是以兰茂医学为代表,覆盖云南全境的中医药学及其理论指导下的医疗经验和知识体系。
加强对我省传统医学学术派别的研究,抢救性地整理濒临消亡的名家经验,总结不同流派形成和发展的成就及规律,科学地评价他们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不仅可以深化对我省传统医学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医学术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最终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省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附1:中医学术流派划分的标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划分的6个标准:(1)有学术代表人物;(2)有学术传承人;(3)有清晰学术传承脉络;(4)有理论或技术的创新;(5)有代表著作;(6)有临床实践与显著疗效。
其中,提出明确中心学术思想的学术代表人物、反映本派的代表性著作和传承轨迹明显的人才链被公认为学术流派的三要素%附2:云南近代四大名医简介吴佩衡(1888-1971),名钟权,四川省会理县人,云南中医学院首任院长,著名经方大家。
于1906年拜当地名医彭恩溥先生为师,从师卒业后,他1921年来到云南%到昆明后,他以探索学术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冲破了当时的某些市风习俗,在临证治疗中,遵古但不拘泥于古,大胆创新,古方今用,拯救了不少垂危患者,显示了他在医术方面的超群技艺和个人胆识,在云南医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尤其体现在他用“附子”一药上。
附子是毛萇科植物乌头的侧根,中医认为它主要是温阳散寒的一味药,尽管临床疗效好,因其所含乌头殓具有毒性,一般称为虎狼之药,诸多中医药学家用时都是慎之又慎,在中原地区,凡用附子,其剂量多在9克-15克%然而他却根据云南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善用附子在临床中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而得“吴附子”之名%吴佩衡从事中医医疗和医学教育工作60余年%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学术上尤其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和造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吴氏学术流派,开创了云南省经方学理对云南中医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后人昆明市医学研究所吴荣祖所长牵头研制的“附片颗粒剂”,还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2019年第40卷第5期戴丽三(1901-1968),字曦,号徐生,云南昆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