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

合集下载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及操作计划流程培训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及操作计划流程培训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及操作计划流程培训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对发生故障或失败的设备、系统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确定故障原因,找出解决故障的方法和措施的过程。

它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失效分析的基本常识以及操作计划流程,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失效分析的基本常识1.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失效模式指的是设备或系统失效或故障的现象或特征,而失效机理则是指导致设备或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了解设备或系统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有助于找出解决故障的方法和措施。

2.失效分析方法:失效分析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根本原因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失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失效分析前,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故障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等。

4.处理措施:失效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故障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对故障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修复设备、更换部件、改进工艺流程等。

操作计划流程1.确定失效分析的目标和范围:首先确定失效分析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分析的设备、系统或过程,以及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2.收集故障数据和信息:收集与故障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故障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等。

4.分析故障机理和模式:根据调查和观察的结果,对故障机理和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设备或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5.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对故障的分析和判断,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修复设备、更换部件、改进工艺流程等。

同时,给出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6.实施处理措施:根据制定的处理措施,组织实施修复、更换等工作。

同时,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故障得到彻底解决。

失效分析报告

失效分析报告

失效分析报告失效分析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失效描述。

首先,需要对失效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

包括失效的具体表现、出现的时间和频率、对系统或产品的影响等。

失效描述应该尽可能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描述。

二、失效原因分析。

接下来,对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

失效原因可能涉及材料、工艺、设计、环境、使用条件等多个方面。

需要逐一排查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论证和验证。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效应分析等。

三、改进措施。

在确定了失效的原因后,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改进措施可能涉及到产品设计的改进、工艺流程的优化、材料的更换等方面。

改进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失效问题。

四、预防措施。

除了针对具体失效事件提出改进措施外,还需要对类似失效事件的再次发生进行预防。

这可能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改进。

五、总结。

最后,需要对失效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包括失效分析的经验教训、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评估、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

总结应该客观、全面,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通过对失效分析报告的编写,可以加深对失效事件的理解,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失效分析报告是非常重要的文件,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不断积累失效分析的经验,不断提升分析水平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失效事件,确保产品和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PPT

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PPT

失效分析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设备,一块 单板也可以是一个元器件,但制定分析程序的基本原则 是一致的。如下:
先方案后操作 先安检后通电 先弱点后强点 先静态后动态 先外部后内部 先宏观后微观
先外设后主机 先电源后负载 先一般后特殊 先公用后专用 先简单后复杂 先主要后次要 先断电后换件 先无损后破坏 最后一定要对每一项工作做好认真的笔记,以提高失效分
•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sis)的定义
失效分析是通过对失效的元器件进行必要的电、物 理、化学检测,并结合元器件失效前后的具体情况 进行 技术分析,以确定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失效机 理和造成 失效的原因。 失效分析既要从本质上研究元器件自身的 不可靠性 因素,又要分析研究其工作条件、环境应力和 时间 等因素对器件发生失效所产生的影响。 失效分析在 可靠性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造和使 用维护等方面都 为有关人员提供各种科学依据。
提出预防措施及设计改进方法 根据机理分析,提出消除产生失效的办法和建议 反馈到设计、工艺、使用单位等各个方面,以便控制 乃
至完全消除主要失效模式的出现
发挥团队力量,提出防止产生失效的设想和建议 包括材料、工艺、电路设计、结构设计、筛选方法和 条
件、使用方法和条件、质量控制和管等方面
失效模式就是元器件失效的表现形式 半导体器件:开 路、短路、无功能、特性退化(劣化) 一般通过观察或 电性能测试就能发现
确定失效机理,需要选用分析、试验和观测设备对失效 样品 进行仔细分析,验证失效原因的判断是否属实。
有时需要用合格的同种元器件进行类似的破坏性试验, 观察 是否产生相似的失效现象,通过反复验证。
以失效机理的理论为指导,对失效模式、失效原因进行 理论 推理,并结合材料性质、有关设计和工艺的理论及 经验,提 出在可能的失效条件下导致该失效模式产生的 内在原因或具 体物理化学过

失效分析方案

失效分析方案

失效分析方案一、引言失效分析是指通过对失效部件或系统的实物、历史数据、现场情况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失效原因和规律,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失效分析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定位问题、改进设计和提高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失效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相关工具进行详细介绍。

二、失效分析步骤失效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收集信息在进行失效分析之前,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失效部件或系统的历史数据、技术规格、工作环境等。

这些信息对于分析失效原因和制定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和采集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2.2 确定失效目标失效目标是指要分析的失效部件或系统。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确定需要进行失效分析的具体对象。

例如,如果是对某个机械零部件的失效进行分析,则失效目标可以是这个零部件的某个具体型号或批次。

2.3 进行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模式分析是寻找失效原因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失效部件或系统的实物进行观察和测试,确定其失效模式。

失效模式可能是由于材料疲劳、设计缺陷、制造问题等引起。

通过分析失效模式,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失效原因。

2.4 进行实验和测试为了进一步验证失效模式和找出具体的失效原因,需要进行实验和测试。

可以通过对失效部件进行实验加载、材料结构分析、金相测试等方式,找出可能的失效原因。

同时,还需要记录实验和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

2.5 分析失效原因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和实验数据后,可以进行失效原因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如质量分析、故障树分析、因果分析等。

通过分析失效原因,找出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6 制定解决方案最后,根据对失效原因的分析,制定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该针对具体的失效原因,从材料、设计、制造等方面进行改进或优化。

制定解决方案时应注意可行性和经济性,并进行风险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后续的执行和跟踪,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失效分析介绍

失效分析介绍

失效分析介绍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sis,简称FA)是指对产品或系统发生故障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通过对故障样本、故障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FA的目标是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从而探索解决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故障风险。

FA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故障模式、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

其中,故障模式指产品在故障发生时表现出的特定方式,如电路短路、电路中断等;故障位置指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如芯片内部、电路板上的一些区域等;故障原因指导致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人为操作错误、设计缺陷、制造缺陷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FA工程师可以建立故障模型,并提出解决方案。

FA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样本收集、样本准备、分析测试、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等步骤。

在问题定义阶段,FA工程师与用户或生产部门沟通,了解故障现象和相关信息。

然后,需要收集故障样本,通常从用户处获取或通过现场测试获得。

样本准备阶段是为了保证故障样本的安全性和可测试性,可能涉及到特定的样本处理和检测方法。

接下来,进行分析测试,包括非破坏性和破坏性测试,用于检测故障样本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电性能等。

数据分析阶段是将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规律和关联。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结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意见。

FA技术和方法包括多种,常用的有X射线检测、扫描电镜、红外热成像、电路分析等。

X射线检测可用于检测焊接质量和元件间的连接情况。

扫描电镜可观察微观结构,如元件表面的缺陷和断裂等。

红外热成像可以检测电路板的热部位和热问题。

电路分析则通过电性能测试和信号跟踪等手段,诊断故障原因。

失效分析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电子、机械、化工、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电子领域,FA可用于IC芯片、电路板、显示器等产品的故障分析,有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在化工领域,FA可应用于化工反应、催化剂研发等方面,帮助优化工艺和提高产量。

在材料领域,FA可用于金属材料、聚合材料等的故障分析,有助于改进材料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以及操作流程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以及操作流程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以及操作流程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和探究事物、系统或过程发生失效的原因和机制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改进潜在的问题,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以下是关于失效分析的基本常识与操作流程。

一、失效分析的基本常识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FMEA是一种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估失效模式及其严重性、发生概率和检测能力的方法。

它可以在设计、生产和使用阶段预防或减少失效。

2.失效树分析(FTA):FTA是一种通过将失效进行因果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来分析系统失效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确定导致一些具体失效的事件链。

3.事故树分析(ETA):ETA是一种通过将事故及其后果进行因果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来分析事故发生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识别和评估事故的潜在原因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4.失效模式、原因和影响分析(FMEDA):FMEDA是一种通过分析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和失效影响的方法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它通常用于评估硬件系统。

5.人因分析:人因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人因相关的错误、失误和措施来评估和改进工作系统和流程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减少人为失误和提高操作效率。

二、失效分析的操作流程1.确定分析目标:确定需要进行失效分析的系统、产品或过程,并明确分析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还是为了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等。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失效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过去的失效记录、测量数据、使用情况等。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3.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根据分析的目标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失效分析方法和工具,如FMEA、FTA、ETA等。

有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4.定义失效模式与效应:识别和描述可能的失效模式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这包括对失效模式的描述和分类,以及对失效的严重性进行评估。

5.分析失效原因:通过追溯失效模式,分析导致失效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机制。

这包括对失效原因的分类和评估,以及确定潜在缺陷和改进点。

失效分析文档

失效分析文档

失效分析1. 简介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故障、问题或失效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在各个领域中,失效分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工程、生产、质量控制等。

通过深入分析失效的根本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或最小化类似问题的发生。

2. 失效分析的步骤失效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定义失效首先,需要明确失效是指什么。

失效可以是设备损坏、系统崩溃、产品质量下降等。

明确失效的定义有助于准确地分析失效的原因。

2.2 收集数据收集与失效有关的数据是失效分析的重要步骤。

可以从多个渠道收集数据,例如实验记录、监测数据、用户反馈等。

越多的数据可以提供越多的线索,有助于找出失效的原因。

2.3 制定假设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可能的假设。

假设可以是设备部件故障、材料质量问题、设计缺陷等。

制定假设有助于后续的实验和测试。

2.4 实验和测试根据制定的假设,进行实验和测试来验证假设的准确性。

实验和测试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观察现象、模拟实验、实际操作等。

实验和测试的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来揭示失效的原因。

2.5 分析结果分析实验和测试的结果,根据数据来判断失效的根本原因。

分析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尽可能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6 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失效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来解决失效问题。

解决方案可以包括更换故障部件、改进材料质量、修改设计等。

解决方案应该能够解决失效问题,并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 失效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失效分析可以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来辅助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方法:3.1 五为法五为法是一种常用的故障分析方法,它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步深入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五为法的五个为分别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原因、为何出现这种原因、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存在。

3.2 5W1H法5W1H法是一种快速定位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回答问题的六个要素(What,Why,When,Where,Who,How),来帮助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失效分析方法

失效分析方法

失效分析方法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和检测产品或系统失效原因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产品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工程领域,失效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系统失效原因的定性方法,它通过构建故障树来描述系统的失效逻辑关系,从而找出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在进行故障树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顶事件,然后通过逻辑门的组合来描述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最终找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基本事件。

故障树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全面地了解系统的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其次,我们介绍另一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

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产品或系统失效模式和效应的定性方法,它通过识别产品或系统的各种失效模式,并分析这些失效模式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时,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系统的各种失效模式,并评估这些失效模式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最终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我们还介绍一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系统失效原因的定性方法,它通过构建故障树来描述系统的失效逻辑关系,从而找出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在进行故障树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顶事件,然后通过逻辑门的组合来描述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最终找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基本事件。

故障树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全面地了解系统的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失效分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全面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合理地运用失效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失效分析案例》课件

《失效分析案例》课件

02
失效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介绍了各种失效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如外观检查、化学分析、金相切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以及它们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03
失效分析案例介绍
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失效分析案例,包括电子产品、机械零件、复合材料
等,详细介绍了这些案例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失效原因。
失效分析的展望
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案例三:材料失效
总结词
材料检测、工艺优化、热处理
详细描述
针对材料失效,进行材料检测和工艺优化是关键。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和加工工艺 ,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其抗失效能力。同时,加强材料保护和使用合适的 涂层也是预防材料失效的重要手段。
案例四:结构失效
01 总结词
强度不足、失稳、疲劳
02
详细描述
结构失效通常表现为强度不足 、失稳和疲劳等问题。这些失 效原因可能导致建筑物、桥梁 等结构性能下降、功能丧失或 引发安全问题。
在产品维修和保障阶段,FMEA可以用于分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预测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为维修和保障计划提供依据。
05 预防与纠正措施
电子产品失效预防与纠正措施
总结词
电子产品失效预防与 纠正措施是确保电子 产品可靠性和性能的 关键。
元器件选择
选择质量稳定、可靠 性高的元器件,避免 使用次品或假冒伪劣 产品。
详细失效分析
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深入分 析失效机制和根本原因。
验证与实施
对改进措施进行验证,并在实 际中实施,以改善产品的可靠 性和性能。
02 失效案例选择与 介绍
案例一:电子产品失效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以及操作流程概要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以及操作流程概要

失效分析基本常识以及操作流程概要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可能导致系统、设备或产品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失效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来防止或解决失效问题的方法。

它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一种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失效分析的基本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失效模式是指系统、设备或产品发生失效的表现形式,如断裂、腐蚀或短路等。

失效机理是导致失效发生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如疲劳、腐蚀或热膨胀等。

2.失效根本原因:失效根本原因是导致失效机理发生的根本问题,可以是设计缺陷、材料问题、工艺不良或使用误操作等。

3.失效分析方法:失效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和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CA)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失效发生的可能原因、失效的后果以及防止或解决失效的措施。

4.失效分析工具:失效分析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如故障记录、故障数据分析、实验测试和仿真模拟等。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有关失效发生的详细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

失效分析的操作流程概要如下:1.收集失效信息:首先需要收集与失效相关的信息,包括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失效数据和相关报告等。

2.确定失效根本原因:通过对失效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失效的根本原因。

可以采用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来帮助确定可能的失效原因。

3.评估失效后果:评估失效的后果,包括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等。

可以采用FMEA和FMECA等方法来评估失效的后果。

4.制定措施:根据失效的根本原因和后果,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或解决失效问题。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进设计、优化工艺、更换材料或提供培训等。

5.实施措施:根据制定的措施,进行实施。

这可能涉及到产品的改进、工艺的优化或操作人员的培训等。

6.监控效果:监控实施措施的效果,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果发现新的失效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失效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失效分析是指针对某一产品或系统出现的故障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的过程。

失效分析旨在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修复或预防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篇关于失效分析的3000字文章。

第一章:引言在现代工业制造和运营过程中,产品失效经常出现。

这些失效不仅会导致生产停滞,还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进行失效分析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失效分析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失效分析概述失效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追溯出现故障的原因来寻找解决方案。

失效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出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

失效分析可以分为有限的(FMEA)和无限的(FMECA)两种类型,具体取决于分析的层次和深度。

第三章:失效分析的步骤失效分析的步骤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收集信息、定义问题、确定失效模式、分析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实施修复措施和验证效果。

每个步骤都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以确保整个失效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失效分析方法失效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故障树分析(FTA),它通过建立逻辑关系图来追溯故障发生的路径。

另一种方法是因果推理法,它通过询问“为什么”来逐步分析问题的原因。

此外,还有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等。

第五章:失效分析的应用失效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制造业、军事、航空航天等。

在制造业中,失效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军事领域,失效分析可以帮助确保武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失效分析可以帮助预测和防止飞机事故。

第六章:失效分析的挑战虽然失效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要进行失效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

而且,有时根本原因可能相对复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验证。

此外,失效分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和沟通,以确保成功实施。

失效分析流程

失效分析流程

失效分析流程失效分析是指对产品或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失效分析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失效观察、失效描述、失效假设、失效验证和失效原因分析。

首先,失效观察是指对产品或系统失效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失效观察阶段,需要详细描述失效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失效现象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失效分析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快地找到失效原因。

接下来,失效描述是指对失效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失效描述需要包括失效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表现,以及失效对产品或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失效现象的描述,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失效的特点和规律。

然后,失效假设是指对失效原因进行初步的推测和假设。

在失效假设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失效现象和产品或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可能的失效原因。

这些失效假设将成为后续失效验证和原因分析的依据。

随后,失效验证是指对失效假设进行验证和排除。

在失效验证阶段,工程师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或仿真等手段,验证每一个失效假设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通过失效验证,可以确定哪些失效假设成立,哪些失效假设需要进一步分析。

最后,失效原因分析是指对经过验证的失效假设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真正的失效原因。

在失效原因分析阶段,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失效现象、失效描述、失效假设和失效验证的结果,找出导致产品或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通过失效原因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的失效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失效分析流程是一个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过程,需要工程师对失效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和描述,提出合理的失效假设,进行有效的失效验证,最终找出真正的失效原因。

只有在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对待,才能确保失效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产品或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失效分析基础课件

失效分析基础课件

根据深入分析的结果,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和建议,包括设计优化、 制造工艺改进、使用条 件调整等。
02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失效模式识别与分类
01
02
常见失效模式
失效分类
03 失效模式识别方法
失效影响评估
失效影响分析
失效后果评估
失效影响评估方法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的实践方法
收集数据
分析失效原因
制定分析计划
对失效产品或系统进行 现场调查和检查,了解 失效的具体情况,包括 失效部位、失效形式、 失效时间等。
根据现场调查和检查的 结果,初步分析失效原 因,包括设计、制造、 使用等方面的原因。
对初步分析结果进行深 入分析,采用各种测试 手段和方法,如金相分 析、力学性能测试、化 学分析等,进一步确定 失效原因。
建立分析模型
提出改进措施
03
失效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失效原因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法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 原因分析法
常见失效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机械疲劳
磨损
腐蚀
老化
预防措施制定与实施
制定预防措施
实施预防措施 监控与评估
04
失效分析技术在产品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竞争力
优质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带来更
05
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和自动化
1
多学科交叉
2
在线监测和预测
3
失效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数据获取和处理
01
失效模式识别
02
失效原因分析

失效分析报告总结

失效分析报告总结

失效分析报告总结引言失效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或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对一种失效情况进行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失效情况描述我们研究的失效情况是产品在长时间运行后突然停止工作。

经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该失效情况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且会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频繁发生。

失效分析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失效分析。

1.收集数据:首先,我们收集了产品在失效前后的各种数据,包括温度、电流、电压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失效发生的规律。

2.实验验证:我们在实验室中模拟了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运行情况,并记录了与现场观察到的失效情况相类似的数据。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对失效原因的猜测。

3.分析数据:我们使用统计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通过查看数据的分布和趋势,我们发现温度是导致产品失效的主要因素。

4.排除其他原因:我们通过对产品的其他方面进行检查,如电源、电路板等,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失效的因素。

这进一步确认了温度是导致失效的主要原因。

失效原因分析经过以上的失效分析过程,我们确定了高温是导致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

在高温环境下,产品内部的电路元件会受到过热的影响,从而导致电路失灵和工作停止。

解决方案基于以上的失效原因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以解决产品失效的问题。

1.改进散热设计:通过改进产品的散热设计,提高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散热效果,从而减少电路元件受热的程度,避免电路失灵和工作停止。

2.优化电路布局:优化电路布局,减少电路元件之间的热交换,以降低整体温度,并提高产品的工作稳定性。

3.增加散热装置:在产品中增加散热装置,如散热片或风扇,以提高整体散热效果。

4.选用耐高温元件:优先选用耐高温的电路元件,在高温环境下可以保持稳定工作,降低失效的概率。

结论通过本次失效分析,我们发现高温是导致该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失效分析流程

失效分析流程

失效分析流程失效分析是指对产品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的原因和根源,以便及时修复和改进产品或系统的设计。

失效分析流程是一个系统的、有条理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更准确地找出故障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失效分析流程的具体步骤。

1. 收集信息。

失效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信息。

这包括对故障现象的描述、故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故障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等。

同时,还需要收集产品或系统的设计文件、生产记录、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以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2. 故障确认。

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需要对故障进行确认。

这包括对故障现象进行验证,确定故障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对故障的范围和影响进行评估。

只有确认了故障的存在,才能进行后续的分析工作。

3. 制定分析计划。

在确认了故障后,需要制定分析计划。

这包括确定分析的范围和目标,制定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确定分析的时间和人员等。

分析计划的制定有助于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故障分析。

在制定了分析计划后,可以开始对故障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故障的可能原因进行推测和假设,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

在故障分析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5. 制定改进措施。

在找出了故障的根本原因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包括对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防止类似的故障再次发生。

改进措施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成本、效果、可行性等因素,确保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6. 实施改进措施。

在制定了改进措施后,需要及时地进行实施。

这包括对产品或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确保改进措施能够有效地落实到位。

同时,还需要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7. 总结经验。

在实施了改进措施后,需要对整个失效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和经验归纳。

这包括对分析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失效分析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失效分析是指通过对一些系统或者设备的故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失效的原因和机制,以便进行预防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失效分析常见的基本方法包括故障统计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

一、故障统计分析故障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已发生故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失效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预防和改进提供参考。

故障统计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数据收集:收集和记录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的相关数据,包括故障频次、故障类型、故障位置、故障严重程度等。

2.故障分类与排序:根据收集到的故障数据,对故障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3.故障原因分析:对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故障的原因,可以通过查找历史记录、检查设备、进行实验等方式。

4.故障规律和趋势分析:根据故障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故障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例如故障频次随时间的变化、不同类型故障的比例等。

5.预防和改进措施制定:根据故障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例如更换部件、调整操作方式、增加维护频率等。

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确定系统或设备的失效模式及其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FMEA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失效模式和影响矩阵:将系统或设备的各个功能和组件进行分析,找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并评估其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2.确定失效原因:对已确定的失效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的失效原因,例如材料老化、制造缺陷、设计不合理等。

3.评估失效严重程度:对于已确定的失效模式和其影响,进行评估其严重程度,以便确定优先处理的失效模式。

4.制定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的失效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改善设计、优化制造过程、增加监测手段等。

5.根因分析和改进措施验证:对已制定的预防措施进行根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三、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FTA)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系统或设备的故障原因和失效路径。

失效分析报告

失效分析报告

失效分析报告在各个领域,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领域还是工业生产,都会遇到产品失效的问题。

在工程领域,失效分析报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通过对失效原因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背景失效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可修复的损坏或功能丧失。

它往往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生产延误以及公司声誉受损等问题。

因此,分析失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二、失效分析方法1. 失效数据收集在进行失效分析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有关损坏部件、使用情况、操作记录等信息。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重要的线索,有助于分析人员找出失效原因。

2. 失效模式与机理分析通过对失效样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失效模式和机理。

例如,损坏的金属部件可能是由于材料疲劳、应力过大或工艺问题等原因引起的。

3. 实验验证与模拟仿真为了确认失效原因,需要进行实验验证或模拟仿真。

这些实验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工具,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软件。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失效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根本原因分析在确定失效原因后,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这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计、材料、工艺、装配等方面。

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类似失效问题再次发生。

三、解决方案基于失效分析报告,可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涉及产品设计的改进、工艺调整、材料替换、操作规范等方面。

同时,还应该从供应链管理、维护保养等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四、效果评估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实践验证和数据分析,可以判断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可以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并在类似情况下进行借鉴。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失效分析报告:案例:某公司生产线上的机械装置频繁出现断裂现象。

1. 失效数据收集:分析人员收集了相关的使用记录、维护保养信息和操作员的工作情况。

失效分析总结

失效分析总结

第一章1、零件失效:当这些零件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失效。

2、零件失效的含义: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下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腐蚀导致尺寸超差等。

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3、失效分析:通常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也就是研究失效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4、失效分析可分为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事后分析。

5、失效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1) 失效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质量低劣、寿命短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3) 提高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第二章1. 工程构件的失效分为断裂、磨损、腐蚀三大类。

2. 失效形式分类及原因(表2-1P18)3. 失效来源包括1.设计的问题2.材料选择上的缺点3.加工制造及装配中存在的问题4.不合理的服役条件4. 应力集中:零件截面有急剧变化处,就会引起局部地区的应力高于受力体的平均应力,这一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表示应力集中大小的系数称为应力集中系数。

5. 缺口敏感性NSR=σNb/σb(σNb表示缺口式样抗拉强度,σb表示光滑试样抗拉强度)比值NSR越大,敏感性越小。

当NSR>1时,说明缺口处发生了塑性变形的扩展,比值越大说明塑性变形扩展越大,脆性倾向越小。

塑性材料的NSR>1,材料反而具有缺口强化效应,缺口敏感性小甚至不敏感。

NSR<1,说面缺口处还未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扩展就脆断,表示缺口敏感。

6. 内应力通常分为3类:第一类内应力(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物体或者在较大尺寸范围内保持平衡的应力,尺寸在0.1mm以上;第二类内(微观)应力是指在晶粒大小尺寸范围内保持平衡的应力,尺寸为10-1~10-2mm;第三类(微观)应力是在原子尺度范围保持平衡的应力,尺寸为10-3~10-6。

什么是失效分析

什么是失效分析

什么是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是指研究产品潜在的或显在的失效机理,失效概率及失效的影响等,为确定产品的改进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可靠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失效分析方法主要有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度分析(FMECA) FMECA就是在系统(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系统各组成单元潜在的
各种失效模式及其对系统功能的影响,与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提出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可靠性的一种设计分析方法。

 在GB3187-82中规定失效就是产品丧失规定功能,对可修复产品失效通常称为故障。

这里所指的规定的功能包括:
 1.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
 2.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一个或几个性能参数不能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3.即使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具有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但因操作者的失误
而造成产品功能的丧失;
 4.由于环境应力变化,导致功能丧失
 失效模式就是失效或故障的表现形式,可通过人的感官或测量仪器、仪表观测到的失效形式。

彻底分清失效模式是很重要的,是进行失效分析的基础,也是可靠性分析研究的基础。

在描述系统失效模式时,要尽量以零、部件失效模式来表征,只有在难于用零、部件失效模式进行描述时,才可用子系统或系统本身的失效模式进行描述。

 FMECA是按照一定的格式有步骤地分析每一个零部件可能有的失效模式,每一种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影响,及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这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分析。

失效原因分析及措施

失效原因分析及措施

失效原因分析及措施引言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设备或系统失效的情况。

这些失效可能会导致工作中断、数据丢失、费用增加等问题,给工作带来不便和损失。

因此,分析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失效原因的常见分类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失效原因的分类在进行失效原因的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失效进行分类。

根据失效的性质和来源,失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设备故障: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

硬件故障可能是由于组件老化、短路、断线等原因导致的,而软件故障可能是由于程序设计错误、系统崩溃等引起的。

2.人为失误:人为操作不当、不熟悉系统使用等原因会导致系统失效。

例如,错误的操作、误删除文件等。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失效。

例如,电压不稳、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

4.资源限制:资源限制也会导致系统失效。

例如,存储空间不足、带宽限制等。

5.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系统失效,并对数据安全造成威胁。

例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

失效分析方法在进行失效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通过构建故障树来识别导致系统失效的所有可能路径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导致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2.追溯分析:追溯分析是一种从失效现象往回追溯,分析失效原因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排除一些可能的原因,最终找到失效的真正原因。

3.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是一种通过识别潜在故障模式并评估其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提前预防可能的失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失效的措施针对不同的失效原因,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

设备故障对于设备故障导致的失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维护:设备定期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2.备份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到失效前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效分析》
第一讲 绪论
(主讲:伍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风险工程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失效分析实验室
本讲内容
1.1 课程描述
1.2 学科发展
1.3 工程案例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
1.1 课程描述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课程性质 课程简介 讲授内容 成绩评定 教学思想 备注说明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7
1.1.3 讲授内容
课程内容(教材《失效分析》目录共四篇十五章)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8
1.1.3 讲授内容
课程内容(参考教材《失效分析》目录)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失效分析基础篇(共四讲) 失效分析理论篇(共四讲) 失效分析实践篇(共四讲) 失效分析案例篇(共四讲)
Wohler通过对1852年-1870年期间火车轮轴断裂失效的分析研究,揭示出金属 的“疲劳”现象,并成功地研制了世界生第一台疲劳试验机; (疲劳)
20世纪20年代,Griffith通过对大量脆性断裂事故的研究,提出了金属材料的 脆断理论;在1940年-1950年间发生的北极星导弹爆炸事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自由轮”脆性断裂事故,大大推动了人们对带裂纹体在低应力下断裂的研究, 从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产生了断裂力学这一新型学科。 (低应力脆性断裂)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4
1.1.1 课程性质
【课程简介】 失效分析是认识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逆向思维和探索,是变失效为安全的基 本环节和关键,是深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源头和途径。 阐述了失效分析的历史发展、基本内涵以及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阐明 了机电产品的主要失效模式和机理,主要包括裂纹、断口、痕迹分析技术和失效评 估以及断裂、腐蚀、磨损、老化的失效分析。 本课程主要论述失效分析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及金属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 裂、磨损、腐蚀失效的形貌特征、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分析方法。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5
1.2.1 发展历程
【两个时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现代失效分析阶段到目前为止可细分为两个时期。 (现代失效分析阶段)(三个阶段、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 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第一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问世, 使粗糙断口在高倍下的直接观察成为可能,因而其失效分析基本上围绕断裂特征和 性质分析来进行的。加之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进行的失效分析基本上限于材料的 组织和性能分析、宏观的痕迹分析和材质的冶金检验,因此这一时期的失效分析大 多从材质冶金等方面去寻找引起断裂失效原因,而对失效件的力学分析则认为是结 构设计考虑的问题,失效分析的学术活动及其学术组织也都附属于材料学科或理化 检测领域。1974年在南京召开的材料金相学术讨论会上,第一次设立了失效分析的 分会场。
12
1.1.3 讲授内容
第四篇 失效分析案例篇(共四讲)

金属材料疲劳断口失效分析 非金属构件 失效分析 电子元器件 失效分析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13
1.1.4 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50%。(备注:其中考勤占32%,以签到为准; 实验占8%,以实验报告为准;考核(态度、提问和笔记)占10%,以老 师记录为准;) ——考试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50%,以试卷成绩为准。 ——评定成绩 (两者取高) 【考试方式】 闭(开)卷笔试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5
1.1.2 课程概述

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 研究任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历程 研究成果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6
1.1.2 课程概述
【研究对象】 产品(功能、质量 、故障、性能、经济)(质量、环境、安全三个代表) 【研究目的】 确定失效分析的对象(肇事件或首先失效件),判断失效件的失效模式,找出 引发失效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或者预防措施,以防止同类事故件再次发生,保障 机械构件的使用安全。 【研究内容】 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机理、失效控制 【研究任务】 模式准确、原因明确、机理清楚、措施得力、模拟再现、举一反三 【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验、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单项与综合 (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力学性能) 【研究历程】 电子显微镜、系统科学理论、材料学、力学 【研究成果】 失效分析学科及其分支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4
1.2.1 发展历程
【学科发展】(现代失效分析阶段) ——数理统计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工业兴起,首先在电子产品领域里将失效分析的成果 应用于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它以数理统计为基础,使得失效分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材料学与力学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为失效分析基础学科的材料科学与力学的迅猛 发展,断口观察仪器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大、景深长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的先后问世,为失效分析技术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并取 得了辉煌的成果。 ——失效事故 由于大型运载工具尤其是航空装备的广泛应用,各种失效造成的事故越来越大, 影响越来越严重,反过来又大大促使了失效分析的迅猛发展。近半个世纪所积累的 失效分析知识与技术,千百倍于失效分析前两个阶段的总和。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6
1.2.1 发展历程
【两个时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现代失效分析阶段到目前为止可细分为两个时期。 (现代失效分析阶段)(三个阶段、两个时期) ——第二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和制造水平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断裂力学、损伤力学、 产品可靠性及损伤容限设计思想的应用和发展,使得产品的可靠性越来越 高,产品失效引起的恶性事故数量相对减少但危害及影响越来越大,产品 失效的原因很少是由于某一特定的因素所致,均呈现复杂的多因素特征, 这就需要从设计、力学、材料、制造工艺及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性 的分析,也就需要有从事设计、力学、材料等各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 其解决办法是从降低零件所受的外力(包括环境等)与提高零件所具有的抗 力两方面入手,以达到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的目的。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这一时期,失效分析开始逐渐形成一个 分支学科,而不再是材料科学技术的一个附属部分。
1.2.1 发展历程 1.2.2 分支学科 1.2.3 相关学科 1.2.4 发展趋势 1.2.5 工程地位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0
1.2.1 发展历程
【历程划分】 失效分析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简单手工业基础相适应的古代失效分析 大机器工业基础相适应的近代失效分析(机械化、电气化)20世纪50年代 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的 现代失效分析(自动化、智能化) 20世纪80年代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18
1.1.6 备注说明/期望
不要轻视行为,因为行为会形成习惯 不要轻视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 不要轻视性格,因为性格会决定命运 真正的命运就是由无数无知的机遇性而偶成的现实性 命运青睐那些时刻有准备的人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19
1.2 学科发展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1
1.2.1 发展历程
【失效事故】 以蒸汽动力和大机器生产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闻的灾难。 【失效仲裁】 英国于186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锅炉监察局,把失效分析作为仲裁事故 的法律手段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随后在工业化国家中,对效产品进行分析 的机构相继出现。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15
1.1.5 教学思想

力求内容简洁、丰富,层次分明、清晰,结构完整、严密。 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技术和方法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力求系统、正统阐述该学科发展的历程、内容和最新成果。 力求博采精选,融会贯通;章节独立,各成体系;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分析应用,相辅相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不遗余力促进和促成教材《失效分析》的编写 和出版工作。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3
1.2.1 发展历程
【强调说明】(近代失效阶段) 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这一时期虽然有失效分析的专门机构,但其分析手 段仅限于宏观痕迹以及对材质的宏观监测,如1908年的第一次正式飞行事故调查, 其事故结论是螺旋桨桨叶折断,打断了垂尾的张线,使飞机失去操纵而坠毁,当时 的证据只不过是铝合金张线上抹有桨叶上的漆。 因此这一时期的失效分析虽得到很大发展,但人们不可能从宏、微观上揭示产 品失败的物理本质与化学本质。 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只是在电子显微学及其其他相关学科得到高速发展后才能成 为可能。因此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末电子显微学取得长足进步前,可看作失 效分析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近代失效分析阶段。
失效致因 痕迹分析 裂纹分析 断口分析 失效评估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11
1.1.3 讲授内容
第三篇 失效分析实践篇(共四讲)

断裂失效分析 腐蚀失效分析 磨损失效分析 变形失效分析
变形、断裂、磨损、腐蚀、变形是材料或构件主要的失效模式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2013-7-9
《失效分析》课程教学
17
1.1.6 备注说明/问题
【问题1】打架问题 牛顿定律提出后,有甲打了乙一拳,乙将甲告到法院,在辩论时,甲说:根据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我打了乙一拳,同时,他也打了我一拳,不存在谁打了谁。法官只好请 教牛顿。 【问题2】脆断问题(低应力) 【问题3】袜子问题 【问题4】玻璃问题 【问题5】铁丝问题 【问题6】打折问题(买一百送一百) 【问题7】打鸟问题 【问题8】非典问题 预防非典,人人有责(太太) 预防非典,太太有责(先生) 预防非典,大人有责(小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