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之国际收支平衡表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国际收支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国际收支

1993年,单位:亿美元
国家 经常
货物
服务
收入
项目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中国 458.7 4382.7 -3936.2 467.3 -553.1 160.1 -239.3
日本 1362.2 4491.2 -3427.2 776.2 -1115.3 952.1 -239.7
韩国 123.2 1976.4 -1754.8 327.0 -403.1 71.1 -65.2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念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念
国民收入帐户: 记录了对一国的收入和产出做出贡献的所有支出的相 关情况。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Y) GNP按照支出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得出开放经济国 民收入恒等式:
Y CI GX M
第一节
国民收入帐户:
GNP Y C I G X M GDP GDP C I G X 'M '
X X '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M M '向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
第一节
年份
1978 1985 1990 1993 1995 2000 2003 2004 2005
支出法国内 生产总值(亿 元)
加拿大 172.7 2857.9 -2442.8 429.3 -506.6 235.0 -402.4
美国 -5306.4 7164.1 -12607.1 3040.9 -2563.0 2943.9 -2611.0
墨西哥 -66.1 1647.7 -1705.5 127.1 -181.4 56.6 -149.1
61516.0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名词解释1、关税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依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划分,主要的关税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划分,关税又被分成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

2、外汇外汇的动态含义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一个交易过程。

(这是最初的外汇概念,现在人们提到外汇更多的是指它的静态含义)广义的外汇的静态概念,通常用于国家的管理法令之中,它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

狭义的静态外汇概念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通常所说的外汇就是指这一概念.3、汇率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市。

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用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间接标价法则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用外国货币来表示其价格。

汇率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也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4、进口配额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 System)又称进口限额。

它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的限额。

超过规定限额的不准进口.进口配额的形式有:全球配额,即适用于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配额,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一不定期额度,直至额满为止;国别配额,即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配的固定配额,有的由单方面强制规定,有的由双方谈判达成协议确定;进口商配额,即按不同进口商分配给一定配额。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狭义上,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实证分析:针对某一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3.规范分析: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外部性: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可能是负的。

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7.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8.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

9.国民供给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

10.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1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12.比较劣势:与“比较优势”相对。

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在本国(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处于比较劣势。

13.国际均衡价格:一国过剩供给等于一国过剩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14.过剩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部分。

15.过剩供给: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

武大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武大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分文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上是指一国的外汇收支,即凡是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必须通过外汇收支进行清算的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的内容。

广义上指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各种经济交易,如清算支付协定项目上的记帐、易货贸易等也包括在内。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s)也叫国际收支账户,是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与范围,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表示的会计报表。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又称为往来账户,反映了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真实资源的转移情况,并在整个国际收支账户中占主要地位。

具体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等四个子账户。

●货物(Goods)。

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IMF建议,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格(FOB)计价。

●服务(Services)。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的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收益(Income)。

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一是职工报酬,主要指支付给非居民工人(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工资报酬。

二是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

●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

是排除了以下资产所有权转移的单方面价值转移:一是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二是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三是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本所有权在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移动,即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经济学)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的概念:狭义的:指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到期立即结清的外汇收支。

(是建立在外汇收支的基础上的)广义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是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IMF定义: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是指按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分类、汇总、以反映和说明该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自主性交易: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等出于某种自主性的目的如追求利润、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税避税、逃避管制、投机等等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是主动的。

补偿性交易:又称调节性交易,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出于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汇率稳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交易。

是被动的。

外汇的概念;动态涵义:是指一种国际汇兑行为,即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静态涵义:是指它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支付手段,用于国际间的结算.自由外汇:通常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不同形式的、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自由兑换的有价凭证。

自由外汇无需经国家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在国际金融市场可以自由转换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同时在国际交往中能作为支付手段广泛地使用和流通。

记帐外汇:又称双边外汇或协议外汇,即不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的外汇。

即是指在双边协议安排之下进行清算时所用外汇。

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它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汇率又称汇价,在实际的外汇买卖中,又称外汇行市.关键货币是指在一国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最大、自由兑换性最强、汇率行情最为稳定、普遍为各国所接受的货币。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2 国际收支平衡表
■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
记录统计误差的账户 ①资料来源不一 ②资料不全 ③资料本身错漏
25
§2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理:借方科 目为资金占用类科目,贷方科目为资金来源类科目;一笔贸 易流量对应着一笔金融流量 。 ■借记反映国内居民对国外支付的交易;贷记反映国内 居民接受国外支付的交易。 ■凡是有利于国际收支顺差增加的项目均记入贷方;有 利于国际收支逆差增加的项目均记入借方。
27
投资收益
经常转移
项目 资本 账户
借方
贷方
资本 与金 融账 户 金融 账户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 的收买与放弃 外国直接投资 直接 投资 本国对外直接 投资
证券 投资
移出
收买
移入
放弃
减少
增加 居民购买外国 证券 非居民出售本 国证券 增加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居民出售外 国证券 非居民购买 本国证券 减少 增加 减少28
■是一个流量概念。 ■统计主体是经济体。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 ■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17
§1 国际收支
■居民: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
●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空、领海、飞地
大使馆等驻外机构是本国居民,国际组织是任何国 家的非居民。
●经济利益:在经济领土内已经有1年或1年以上时间
2
导论:什么是国际金融
来源:《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导论:什么是国际金融
图2.中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之比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贸易基础: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愿意从事贸易。

贸易所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获得的利益有多大,贸易利益在国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贸易模式:对于参与国家来说,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哪个国家进口那种商品。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一国的财富形式,一国拥有的货币越多,则这个国家的财富越多绝对优势: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机会成本理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劣势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活残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相对商品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机会成本递增:一国每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生产边际转换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相互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

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率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量状况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个角度来衡量,一种是以实物来衡量,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即用每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衡量。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4.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6.套利:套利( arbitrage): ,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或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9.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贸易基础: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2、贸易模式: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3、贸易所得: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4、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另一国家在另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则两国分别在其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5、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6、机会成本:它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一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

7、要素禀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量。

8、要素密集度: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9、要素充裕度: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10、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允许进口一种商品的直接数量限制。

11、自动出口限制:当一国出口威胁到进口国整个国内经济时,进口国以全面贸易限制相威胁,引导另一国―自愿‖地减少某种商品的出口。

12、国际收支: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以及国际间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3、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14、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15、抛补套利:在即期市场上买入准备投资的外币,同时卖出外汇远期以避免汇率风险。

16、无抛补套利:利用两国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市场调至利率较高的市场进行投资,以谋取利息差额收入。

(区别:是否采取措施覆盖掉本币贬值的汇率风险)17、内部均衡:实现低失业率下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充分就业率/每年失业率不高于4%/5%,每年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3%)18、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或一种有意的短期不均衡)(H-O模型基本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

国际经济学_中英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_中英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中英名词解释Absolute advantage: The greater efficiency that one nation may have over another in the production of a commodity. This was the basis for trade for Adam Smith.绝对优势:一国在生产一种产品上比另一国家有更大的有效性。

这是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Absolut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ory: Postulates that 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is equal to the ratio of the price levels in the two nations. This version of the PPP theory can be very misleading.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假设平衡汇率等于两国的价格水平之比,这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解释是不被接受的。

Ad valorem tariff: A tariff expressed as a fixed percentage of the value of a traded commodity.从价税:一种表示为贸易商品价值的一个固定百分比的税。

Arbitrage: The purchase of a currency in the monetary center where it is cheaper for immediate resale in the monetary center where it is more expensive in order to make a profit.套利:在某货币较便宜的货币中心购买该货币,立即在另一较贵的货币中心卖掉此货币以谋利的行为。

《国际经济学》大学教学课件 第八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节

《国际经济学》大学教学课件 第八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节
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ΔR表示国际储备的变动,ΔM表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Ms R D
M s R D
M s B D
M s B D
Ms
Ms
在国内信贷规模(D)既定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国际储备的增长率与该国货币供给 量的增长率有着一种正比例的关系。当然,国内信贷规模既定不变只是一个假设, 事实上它是可以改变的。惟其如此,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可以将信贷规模的调整 作为一种工具。银行系统可以参照国际收支总顺差额去削减发放贷款的规模,而 这种国际收支顺差不会造成货币供给量的等额增加;相反,银行系统本身也可以 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去消除逆差的影响,稳定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
2.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的国际收支,常由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来表示。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 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
项目 经常项目
借方(-) -
贷方(+) +
资本项目
-
+
平衡项目
-
+
全部总额
-
+
二、国际收支均衡观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政策调节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及类型 按照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可以把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成以
1.周期性失衡.周期性失衡是指因经济周期运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 不平衡。
2.结构性失衡.指国内生产结构的变化难以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 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收入性失衡.指受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的国际收支的失衡。
响,可以用出口需求弹性(EX)和进口需求弹性(EM)的下列组合加
以表示:若EX+EM>1,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若EX+EM=1,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二:简答简述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答:(1)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有益。

(2)缺陷: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劣势)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②贫民劳动论。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③剥削。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6、专业化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答: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③运输费用的存在(会导致非贸易品)。

7、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答: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工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仅认为技术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不同)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行情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的,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包涵的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包涵的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交往情况的统计表,它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国外的经济往来,包括进出口商品、服务、资本和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收支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是国际收支统计制度的核心,是国际收支统计的基础,它的编制和公布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金融政策的执行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情况的一个总结。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情况,包括国际收支的各个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包括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进出口活动。

其中,出口商品是指国家向其他国家出售的商品,进口商品是指国家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

货物贸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之一,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常常关注的重点。

2. 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服务进出口活动。

包括了各种服务,如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交流服务等。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资本与金融: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资本和金融活动。

包括了国家间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的借贷活动、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借款等。

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收支情况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流动和金融活动。

4.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的个人、家庭和政府进行的不需要直接对应的支付,比如国家间的援助、捐助以及国际组织的捐赠等。

转移支付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相对较小但是不容忽视的项目,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非商业性的收支活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国际间经济往来的一个总结,它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情况,包括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与金融、转移支付等项目。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粗略衡量。

2.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两国贸易增长的原动力。

只有当其能从中获利时才会自愿从事贸易。

3.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由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引起的一国消费的增加。

4.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7、18世纪盛行的理论,指出一国富裕的出路在于限制进口,刺激出口。

因此一国的盈利必然建立在他国的亏损之上。

5.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家有更高的效率。

6.比较优势理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解释一国在生产所有商品都不如他国有效或相对他国有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互利贸易仍能发生。

该国应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商品。

7.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且不相交。

8.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一国或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由一国或地区中各种主要商品的进出口净额的百分比来衡量。

9.交易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由交易引起的消费增加,与国家在闭关自守时继续生产相比较而言。

10.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由于生产专业化引起的消费增加。

11.提供曲线(offer curves):反映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的程度。

1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13.劳动密集型商品(labor-intensive commodity):在所有相对要素价格条件下,均有较高的劳动/资本比率的商品。

国际经济学第九章 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

国际经济学第九章 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

记入贷方( ) 记入贷方(+)的项目
商品出口(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商品出口(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服务(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服务(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外国的捐赠或政府援助(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外国的捐赠或政府援助(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外国居民投资本国资产(导致资本流入) 外国居民投资本国资产(导致资本流入)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务(导致资本流入)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务(导致资本流入) 官方储备减少
=S+T或者I=S+(T或者I=S+(T 即:I+G =S+T或者I=S+(T-G)
三、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1.开放经济中的国民经济循环 1.开放经济中的国民经济循环
政府购买(G) 税收(T) 税收(T)
政府
消费者购买(C) 消费者购买 消费(C) 消费(C)
产品市场
供给要素 支付报酬
企业 要素市场
记入借方( ) 记入借方(-)的项目
商品进口 外国居民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 本国政府或居民对外国捐赠与援助 本国居民投资外国资产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权 官方储备增加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货物和服务 收入:职工报酬和 收入: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经常转移:非资本转移项目,政府和 经常转移:非资本转移项目,政府和私人 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 资本转移和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
经济交易的范围
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 济实体转移,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为基础。 济实体转移,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为基础。根 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经济交易可以五类。 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经济交易可以五类。 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 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 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 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 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 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 商品和劳务无偿的、 商品和劳务无偿的、单向的转移 无偿的 金融资产无偿、 金融资产无偿、单向的转移 无偿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的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与短期的资本 输出和资本输入。
该账户反映该国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和 债务关系的变化。
该账户具体分为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两大类。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9-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资本与金融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第二大类项目。与经常账户不同,资本和 金额账户按照借方净额或贷方净额来记录 的。资本流出记入借方,资本流入记入贷 方。
第九章 国际收支 第 5 讲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9-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第 5 讲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1.资本和金融账户概述 2.资本账户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9-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1.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
记录净额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资产交易总额数据缺乏; 二是交易总量对国际收支并不重要。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9-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2.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 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售卖 两个方面。 资本转移主要是投资捐赠和 债务注销,而后者则主要是土地 和无形资产收买与售卖。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9-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资本转移(Capital Transfers)既可以是现 金形式的资本转移。
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有官方投资、官方捐 赠、债务减免、资本转移的税款、向非居民支付 的大规模资本损失或为严重事故支付的赔偿等;
其他部门的资本转移,如移民转移、私人部 门债务减免、私人捐赠、私人投资、税款、补偿 支付等等。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9-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一)国际收支逆差 [经常项目借方+资本项目(除官方储备项目)借方] > [经常项目贷方+资本项目(除官方储备项目)贷方] (二)国际收支顺差 [经常项目借方+资本项目(除官方储备项目)借方] < [经常项目贷方+资本项目(除官方储备项目)贷方]
(三)国际收支差额的经济含义 1、持续逆差:本国商品竞争力弱,国外投资者对本国 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本币币值有贬值趋势。 2、持续顺差:本国商品竞争力强,国外投资者对本国 经济前景有信心,本币币值有升值趋势。 (汇率决定的国际借贷说)
二、BOP的统计原则 (一)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居民是指在某个 国家居住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机构或个人(例外:外 交机构和人员、国际组织和人员),其余为非居民。
(二)全部交易 1、包括经济动因与非经济动因(文化、体育、 军事)
2、包括货币支付与非货币支付(实物援助、实 物投资等折算成货币计价) 3、包括双向交易(商品、服务、资本)与单向 交易(赠与、转移支付)
2、服务贸易——二级科目 出口计入贷方(+),进口计入借方(-)
注:外国在本国投资收益记入该科目借方(-) 本国在外国投资收益记入该科目贷方(+)
3、单方面转移支付——二级科目(包括官方及私人转 移支付) 本国对外国的转移支付记入借方(-) 外国对本国的转移支付记入贷方(+)
(二)资本项目(一级科目) 1、私人资本流动——二级科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 投资、非银行债权、银行债权等三级科目) 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一节 引言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述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会计准则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述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含义 (一)国际收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 国居民与世界其它国家居民之间全部交易的系统 记录。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借贷记账法系统规 范地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与世界 其它国家居民之间所从事的全部交易的统计表格 (会计帐表)
二、关于资本流入与流出
(一)资本流入(+) 1、外国在本国资产的增加 2、本国在外国资产的减少
(二)资本流出(-) 1、外国在本国资产的减少 2、本国在外国资产的增加 案例研究: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B复式簿记(P373-374)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基本项目 (一)经常项目(一级科目) 1、商品贸易——二级科目 出口计入贷方(+),进口计入借方(-)
三、统计BOP的经济意义: (一)政府通过BOP了解国家对外交往基本状况,据 此制定本国货币、财政和贸易政策。 (二)对于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机构和个人而言, BOP包含的信息对其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会计准则 一、复式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一)贷方(+):指从外国居民收到付款的交易 1、商品与服务的出口 2、接受外国居民单方面转移支付 3、资本流入 (二)借方(-):指向外国居民支付款项的交易 1、商品与服务的进口 2、本国居民给予外国居民单方面转移支付 3、资本流出
2、官方储备——二级科目(货币当局及政府对外资 产,包括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黄金储备等三级科 目) 本国(在外国)储备减少(+);本国(在外国)储 备增加(-) 外国(在本国)储备减少(-);外国(在本国)储 备增加(+)
(三)错误与遗漏(一级科目) 纯平衡科目,设置的目的是使借贷双方数额相等, 以满足复式记账原则要求。
表13.1:美国200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科目性质分析 (一)自主性交易科目:1、所有经常项目;2、除了 官方储备项目外的资本项目(因为这些是经济主体为 了商业目的而发生的) (二)调节性交易科目:(本国和外国)官方储备项 目(会由于政府或货币当局根据经济政策而发生调整 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