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
”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三心即: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
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听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语言教育是一项关系到人们语言能力培养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的重要工作。
在我多年的语言教学和教育经验中,我总结出了“三心二意”的教育心得。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心得。
首先,“三心”即指教师需要具备的三个心态。
第一个心态是“爱心”,即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
“爱心”意味着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速度。
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困惑和迷茫,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只有真正去爱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个心态是“责任心”。
作为一名语言教育者,我们要对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负责任。
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专业能力。
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鼓励和指导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只有具备责任心,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第三个心态是“学习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
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只有具备学习心,我们才能保持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除了“三心”,还有“二意”。
第一个是“教育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发展潜力。
在语言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从教育的意义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二个是“教育方法”。
面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情况,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在幼儿教育的广袤领域中,“三心二意”这个词汇或许会让人感到疑惑,因为通常情况下,“三心二意”被视为一个贬义词,代表着不专注、不认真。
然而,在幼儿教育的独特语境中,我们可以赋予“三心二意”全新的、积极的内涵。
所谓“三心”,首先是“爱心”。
幼儿如同娇嫩的花朵,需要教师用满满的爱心去呵护。
这份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更在于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幼儿因为失去心爱的玩具而哭泣时,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会给予温暖的拥抱,用轻柔的话语安慰;当幼儿在游戏中取得小小的进步,爱心让教师能够及时送上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其次是“耐心”。
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理解一个简单的概念,掌握一项基本的技能。
比如学习系鞋带,可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
这时候,教师的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耐心地示范,耐心地等待,不急躁、不催促,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慢慢成长。
再者是“细心”。
幼儿的世界充满了细微的变化和需求,只有细心的教师才能敏锐地捕捉到。
细心观察幼儿的饮食起居,是否有身体不适的迹象;细心留意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细心感受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二意”,一是“创意”。
幼儿教育不应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充满创意和惊喜。
创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习变得有趣。
比如,将数字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耍中认识数字;用故事的形式讲解科学知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是“诚意”。
教师对待幼儿要充满诚意,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成长付出。
不敷衍、不应付,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流互动。
当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时,他们会更愿意信任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拥有“爱心”,能让幼儿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具备“耐心”,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成长;保持“细心”,能及时发现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在语言教育方面,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我认为,语言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单纯的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心二意”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爱心”,这是我作为一名语言教育者最基本的素质。
我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放在第一位,对每个学生都怀有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个性特点,因此我总是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我通过耐心倾听和有效的表达,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是“责任心”。
作为一名语言教育者,我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语言学习目标。
无论学生的起点如何,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我也会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是“耐心”。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耐心地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希望和成就感。
我会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当学生有困惑和问题时,我会耐心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除了以上的“三心”,我还强调“二意”,即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目的是要明确和具体的,学生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习语言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收益和机会。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同时,学习的方法也很重要,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总的来说,语言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我的“三心二意”教学方式,我相信能够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浅议幼儿教育的“三心”

浅议幼儿教育的“三心”作者:曹宪霞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2年第03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师德为先,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人格和权益,同时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在社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并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规范幼儿园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开展。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不足,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他人,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将“三心”(童心、爱心、慧心)相融合,进一步去温暖和感化幼儿。
一、以“童心”对童心通常来说,人们对待童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成人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灵,尊重幼儿的想法;另一种则认为幼儿的心情如何与成人无关,甚至无视幼儿的情绪情感,随意戏弄和践踏。
这两种不同的做法用在孩子身上会体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第一种会使孩子的求知欲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促使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第二种会对幼儿的心灵造成伤害,使幼儿感受到压抑,最终导致幼儿的心灵遭受创伤和扭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面对幼儿时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以包容、谅解、鼓励、关爱的态度去解读幼儿,以“童心”对童心,以“童趣”对童趣。
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一次午餐前,我答应幼儿午餐结束后带他们去三楼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区角。
结果,由于班上几名幼儿吃饭速度太慢了,我忙于指导幼儿吃饭,忘了开餐前的承诺,吃完饭只是带着幼儿在一楼操场上转了一圈。
当我组织幼儿上床午睡时,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满脸不高兴,便上前询问:“你们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呢?”一名幼儿委屈地说:“老师,你明明说好今天带我们去看大班哥哥姐姐的区角,结果吃完饭还是在一楼玩。
”听完幼儿的话,我立刻想了起来,心里顿时充满了愧疚。
答应幼儿的事情怎么能随便应付过去呢,这样岂不是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典范了?于是,我立刻向幼儿道歉,并答应午睡起床后就带他们去参观。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三心二意”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品质,它代表着教师要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地教育学生,同时也要有一颗善良且宽容的心。
因为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只有拥有“三心二意”的老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三心二意”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让我们来谈谈“全心全意”。
全心全意是指教师要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有爱心,只有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内心。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感悟。
好的老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教师要有责任感,要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全心全意地教育学生,才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愿意去学习、去成长。
我们来谈谈“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是指教师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教师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教师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只有专心致志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来说说“善良与宽容”。
教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教师拥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坚强后盾。
教师还要有宽容的心,对学生的过失和缺点要有包容和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宽容的事业,只有教师拥有了善良与宽容的心,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指引前进的道路。
在实现“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摘要】在教育工作中,“三心二意”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标志。
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构成了教师“三心”的基础,使其能够真正关爱学生,耐心细心地指导他们,承担起教育责任。
坚定的意志和热情是构成“二意”的关键,让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信心,不断努力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拥有“三心二意”的老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至关重要。
教育机构应该在教师培训和管理中加强对“三心二意”的培养,激励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引言: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重要性正文: 爱心, 耐心, 责任心, 热情, 坚定意志结论: 重要性, 培养, 好老师1. 引言1.1 什么是“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指的是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爱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关心;耐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耐心和耐心,不断重复解释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责任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责任,要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引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师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则是指教师需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够成为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2 为什么“三心二意”很重要"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这五个要素是构成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而为什么"三心二意"很重要呢?爱心是教师的基础,只有用心去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语言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三心二意”则是我在语言教育中总结出的一种心得。
下面我将围绕“三心二意”谈一下我在语言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三心”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心、教师的教育心和家长的关爱心。
学生的学习心是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学习动力。
在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教育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
作为语言教育者,我们应该对学生认真负责,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的关爱心是指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
家长应该与教师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其次,“二意”指的是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的二重性。
语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语言教育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语言时也要有“三心二意”。
首先,他们要有学习心,即对语言学习抱有兴趣和热情。
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他们要有目标心,明确学习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最后,他们还要有负责心,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三心二意”是指在语言教育中,学生、教师和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心理,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要有学习心和目标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教师要有教育心,关心学生的发展并提供帮助和指导;家长要有关爱心,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语言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
只有在“三心二意”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语言人才。
三心二意故事幼儿园教案

三心二意故事幼儿园教案理论背景“三心二意”是指做事情时心中有两个以上的目的、动机或倾向,导致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表现出“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等状态。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因此,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坚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
教学目标1.了解“三心二意”的概念,了解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幼儿专注力、坚持性和方向感,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教学内容活动1:讲故事1.讲述“三心二意”的故事,如《小猪找妈妈》。
2.谈论故事中小猪的行为表现,如何影响了他找到妈妈的速度和结果。
3.引导幼儿思考,当我们做事情时,应该怎样才能做到专注和坚持。
活动2:专注游戏1.分发游戏卡片,上面有一个小动物的图案。
2.要求幼儿独立完成涂色,要求颜色不重复且不能涂出界。
3.引导幼儿关注自己手上游戏卡片上的动物,专心完成涂色。
活动3:记忆游戏1.选择两个幼儿,其中一人拥有十个物品,另一人需要记住这十个物品。
2.让那个仔细观察的人闭上眼睛,另一个人将其中任意一个物品拿走。
3.让那个记住物品的人打开眼睛,找出被拿走的物品。
4.让幼儿知道,只有当自己的专注力够强时,才能准确地记住东西,注意到细节。
教学结论“三心二意”状态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的职业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方向感,让他们学会如何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这也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向。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做到用心、耐心、细心地为幼儿服务。
“三心二意”漫谈情感教学

三心二意漫谈情感教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感类的问题经常出现。
不论是在个人的生活中,还是在教育和工作中,情感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出现。
尤其在教育领域,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会讨论“三心二意”,并对情感教育进行一些浅谈和探讨。
三心所谓“三心”,即立心、修心和行心。
立心立心是指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的教育意识。
教育是一门高尚的事业,教师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风范,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教师必须要有真诚的爱心,对学生充满爱、关怀和耐心,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修心修心是指教师在教育中进行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和学习。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教育技巧,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不断修心来实现。
行心行心是指在教育中要有行动,坚持原则并且落实教育理念。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
同时,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二意二意是指: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才能的培养。
情感情感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也是情感教育的核心。
情感教育不能仅仅是知识传递,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这需要教师创造发展性的情感氛围,帮助学生修正错误的情感,增强自身的情感素质和协调能力。
才能才能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这也是情感教育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们的智力和能力,并且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和探究。
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才能。
结语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三心二意”以及如何进行情感教育进行简单的探讨。
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

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全心投入、用心经营、尽心呵护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具备“三心”,即用心、耐心和爱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培养出健康快乐的下一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
一、用心用心是儿童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素质。
用心意味着教育者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者需要用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通过用心观察,教育者才能更好地为孩子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用心也意味着教育者需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孩子是一个需要倾听的群体,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需要得到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者需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苦恼,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成长中的难关。
用心也包括用心准备教育活动、用心研究教育理论、用心提升自身素质。
只有教育者用心准备每一堂课,用心研究教育理论,用心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素质、有担当的下一代。
二、耐心耐心是儿童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孩子是一个需要耐心引导和呵护的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得到教育者的耐心指导和支持。
在与孩子交流和相处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者需要有耐心,耐心教孩子学习知识、耐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耐心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只有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才能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耐心也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各种复杂的教育情况,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性格问题、沟通困难等。
只有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
浅谈“三心二意”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三心二意”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三年的幼教时光虽然很短,但是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但是在幼教工作中“三心二意”却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的确是这样,在幼教过程中孩子确实离不开每位幼教人博大的爱。
把每位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爱护。
幼教人的“三心二意”和孩子的三心二意是不一样的。
三心即:童心: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有一颗童心。
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问题,走进孩子的世界看问题,这样才能够理解他们的一些让大人们理解不了的问题,理解他们的好奇心和小毛病。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如果这位教师能够走进孩子,和他一起蹲下来观察这些蚂蚁,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之后,不用生拉硬拽,不用严厉的批评,孩子一样会乖乖的回到队伍中,也不会让那些小蚂蚁丧命。
这个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那些上课因为一些事情开小差,不注意听讲;用手把老师精心布置的墙饰撕下来装进自己的口袋;小手不停的摸这摸那的孩子,他们都是好奇心驱使,当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他们只是好奇,没有存心的破坏。
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在家里孩子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小祖宗。
来了幼儿园彻底变了,他们会使劲浑身解数让老师注意到自己。
一个孩子拍你一下,叫你一声老师,和你说一句悄悄话,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都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要细心的发现,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孩子哪怕一丁点的进步,你的一句表扬会换来他更大的进步。
以往,我们都喜欢那些乖巧听话的孩子,可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你细心观察过吗?他们身上的优点,亮点绝对不少。
2023年“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2023年“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致力于语言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和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三心二意”是我自己在语言教育中的核心心得。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三心二意”在语言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三心”指的是师爱心、学爱心和课爱心。
师爱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和关怀。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该始终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放在首位,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在教学中,我会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我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潜能。
学爱心是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真心投入。
学生学习语言的愿望和动力是持续进步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爱心,我会努力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过有趣而富有挑战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课爱心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真心热爱。
作为一名语言教师,我深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所以我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研究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便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和体验。
“二意”指的是趣意和务意。
趣意是指在语言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就很难坚持下去。
为了培养学生的趣意,我会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我会引入游戏、音乐、电影等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务意是指在语言教育中追求学习效果和成果的意识。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很多,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有的是为了考取相关证书。
无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都会坚持以务意为导向,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实践中,我发现“三心二意”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首先,通过师爱心的付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

“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语言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语言教育者,我始终坚持“三心二意”的原则,即“真心诚意、全身心投入、用心辅导、用心调研、用心提升”。
在我多年的语言教育工作中,这种态度和方法给我带来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要有真心诚意。
语言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真心诚意地关怀和爱护。
每个学生都是有情感和独特性格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个人背景和学习特点,采用适合的方式去引导和帮助学生。
同时,教师也要有耐心和同情心,理解学生在学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其次,要全身心投入。
语言教育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的教学有味道。
教师要有激情和热爱,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通过语言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再次,要用心辅导。
语言教育需要教师用心去辅导学生,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中。
同时,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四,要用心调研。
语言教育需要教师用心去调研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了解他们在语言学习上的优势和弱点。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和反馈信息,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和整理这些数据,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要用心提升。
语言教育需要教师用心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关注语言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交流和学科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同行们共同成长。
在我的语言教育实践中,我一直秉持“三心二意”的原则,将这种态度和方法贯穿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做一名“三心二意”的幼儿教师

做一名“三心二意”的幼儿教师作者:李慧方,穆圣涛,李爱香来源:《山西教育(周刊D.幼教)》 2018年第7期5 月19 日,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参加上海举行的2018 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把幼儿教师作为办好学前教育的第一资源,把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幼儿教师队伍作为核心任务。
可见,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很多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三心二意”:“三心”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二意”是幼儿为本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爱心:幼儿教师教育的根基从上海携程亲子园,广西合浦小红帽幼儿园,北京金色摇篮幼儿园,到 2017 年11 月23 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被曝出的疑似虐童行为,扎针、喂药、疑似猥亵,再到今年5 月8 日南京爱家暮童托班被曝“虐童”,每一次虐童事件的曝光,都无一例外地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
人们纷纷在想:幼儿教师到底怎么了?幼儿教师的爱心哪去了?如果幼儿教师没有爱心,家长怎么安心,社会又怎能放心?虽然这只是个别幼儿教师的所作所为,不能以偏概全,但同样抹黑了幼儿教师职业,为幼儿教师的形象蒙添了一层阴影。
幸运的是,我们依然看到很多有爱的幼儿教师点亮了学前教育的星空。
爱是应彩云“孩子是天,我是云”的自我宣言,是李跃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箴言。
爱是当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突袭江苏盐城时,阜宁新沟镇计桥幼儿园6 名教师为保护儿童安全遮挡冰雹和砖石的“柔弱”身躯。
爱是“5·12”汶川地震中“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孩子”的生死遗言。
爱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心呼唤,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声声期盼。
爱很难?爱其实很简单!“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我的爱,每天看着他们心像花一样开。
幼儿玩游戏三心二意老师的措施

幼儿玩游戏三心二意老师的措施一、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无论孩子是学习还是玩耍,即使只是看电视,家长也不要去打扰。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打开电视,写作业的时候不要送水果,看书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让孩子每次都做一件事情,专注于当下,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二、不要给孩子太多选择很多家长喜欢一次性购买很多书籍或者是玩具,觉得这样才能体现自己对孩子的喜爱。
当孩子面临太多选择时,会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很棒,每样东西在手中都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不利于维持注意力。
三、定时定量分解任务很多家长一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会一直盯梢,这个时候,孩子很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家长的身上,害怕自己写不好或自己写错,会被家长批评。
而且家长在旁边,孩子遇到不会就问家长,也会形成依赖和惰性。
家长不如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把所有的学习任务定时定量分解,划分成一小段一小段,降低学习难度。
家长可以从十分钟开始,把总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段,每次完成一项10分钟的任务,休息3-5分钟。
这个时候,家长只要分时段去检测孩子的学习成果就可以,而不需要在旁边一直盯着孩子。
而且孩子的休息时间由他自己掌控,孩子也就能够感受到专心所带来的好处。
这种自由时间的掌控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学习的动力。
四、大声朗读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花十分钟左右去进行一个大声朗读。
在诵读中,眼睛,嘴巴和大脑都参与了进来,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拿的文章上,很难分神,这是很好地提升专注力的训练方式。
五、鼓励孩子很多家长喜欢批评孩子不专心,总是给孩子们贴上专注力差的标签,但是这样对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只有反作用!当孩子不专心,容易分神的时候,我们不如给予孩子正面反馈:真棒,你今天比之前专注多了。
通过鼓励提升孩子对自己专注力的自信心。
2024年“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2篇)

2024年“三心二意”谈语言教育心得伶牙俐齿”是否反映了孩子在智能及情商方面的优势。
从科学的角度,这个命题尚未形成定论。
不过,“能说会道”多多少少能够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某种自信。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人际沟通的时代,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
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得出“三心二意”的浅见,晒出来,博大家一笑。
镜头一。
“三心”--“雄心”、“细心”和“耐心”。
“雄心”,意在提前塑造孩子在语言上的“成熟性”。
有一种教育理念认为,无论是行为还是语言,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表现,过于早熟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这种观点当然有其合理性。
但是,具体到语言能力上,我们认为,适当超前的培养方式会使孩子的思维变得更具广度、深度和活跃度。
比如,我们所有的家庭成员在孩子掌握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大约____岁-____岁),就经常使用成人化的语言与他对话,而不仅仅以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
我们在跟他讲某个道理,告诉他某个现象的时候,甚至偶尔会运用一些成语或书面语,并进行释义。
也许一次两次听不懂,但久而久之,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会与同龄孩子有所不同。
“细心”,很容易理解,就是要留心观察孩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点滴变化。
不要让孩子的话轻易地从你耳边滑过,相反,我们需要认真地倾听。
孩子说了一句很有“想法”的话(无论是逻辑的严密,工作总结还是措辞的优秀,或是表述的流畅),我们可以及时鼓励他,明确告诉他这句话讲得很好,很出色;同样,如果某句话表达有明显的语法问题,我们也可以及时纠正指出,以帮助他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系统。
“耐心”,也是语言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孩子能说了,有时就会变得啰嗦,甚至,由于想要使用“不寻常”的字眼来完成表述,他在表达时会有些停顿和跳跃。
我们需要耐心地听他讲完,不催促,不打断,在他讲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用眼神或表情来予以鼓励。
此外,能说的孩子往往也善于发问,一些刁钻古怪的想法会成为他“骚扰”家长的问题。
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三心二意”

山西教育·教学2017.07幼教之页YOUJIAO ZHIYE茅红丹教研活动是教师集体经验总结、问题反馈、集思广益的良好平台。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业务成长的指导者,对整个教研组起着引领作用。
那么如何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能,促进教师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提高?教研组长在幼儿园教研工作中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做到“三心二意”。
一、关心——联系实际找准教研目标教研目标的制定是保证教研有效性的前提,必须联系实际找准教研的目标。
1.教研计划有针对性。
根据一个学期的工作情况,教研组长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针对年轻教师多、业务不熟练的现象,专门制定“青蓝结对计划”,既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又解决了各班级有序管理的问题。
2.教研内容有实用性。
教研内容必须有实用性,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教研组长要关注教师的需求,进行集体教研。
这样教研联系实际,教研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
二、耐心——系统全面制定实施计划有效的教研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
因此,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制定一份有周期性系统性的教研计划非常关键。
教研组长要根据计划制定一系列的研究方案:收集理论资料汇总;选择平行班作为试验班;设计几组示范课,分别突出技能为主和创造为主的理论;组织现场观摩研讨,邀请专家点评,达成共识。
教研组长应坚持实施制定的计划,要有耐心,带领教师实践验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细心——点面结合推动全体进步教研活动要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把所有参与教师放在教研主体地位,以此点面结合,推动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
1.全程参与教研的各个阶段。
教研活动过程包括活动策划、材料准备、执行、反思总结等,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尽可能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
这样现场研讨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清楚教研各环节,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
2.采用轮流承办的教研方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幼儿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类型;2. 幼儿学习兴趣的含义与特点;3.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4.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的影响;2. 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3. 培养学生具备培养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幼儿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类型;2. 幼儿学习兴趣的含义与特点;3.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4.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案例;3. 小组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PPT提供的案例,分析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
每个小组需要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的分析结果。
4. 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2.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特点;3.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4. 培养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幼儿教育实践案例,阐述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答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分析一个幼儿教育实践案例,阐述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
”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三心即:
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
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听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孩子每天身体上的变化,情绪上的变化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耐心:对待孩子,没有一颗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教育活动中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洗刷呕吐或大小便弄在身上的幼儿,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的耐心。
班上有一个叫王以莛的孩子,患“奶瓶综合症”,即长期含奶嘴导致咀嚼功能退化,上下门齿几乎全为龃齿烂掉,只会吸吮不会咀嚼,碰到一点硬的食物(芹菜、桔子、苹果、肉)就会被噎的呕吐不止,不会自己吃饭,本来愉快的进餐现成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他,班上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由教师一勺一勺地喂饭,对硬的食物将其捣碎捣烂,当他适应进餐时,渐渐叫他自己动手用餐,不逼不催,只许鼓励,允许其慢慢吃,常常一吃就是一、两个小时,并且老师一直在他身边陪着。
每次当他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完一碗饭时,那高兴劲儿简直就象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和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也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进餐,不要包办,日常多嚼口香糖,锻炼牙齿及咀嚼肌……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孩子已能独立进餐和其他孩子一样了。
二意即:
诚意: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及言行。
当孩子退缩不前时,真诚地送上一句:“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当孩子有了丝毫进步时,一个真诚赞许的眼神、善意的笑容都会令孩子自信。
在某节语言课上,老师讲错了故事内容的顺序,一个孩子忽地站起来指正,得到的不是老师的肯定、表扬和真挚的谢意,而是一句“就你会,别瞎掺和,不许乱讲话……”一盆冷水浇到底。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竟利用孩子某方面的缺陷进行讽刺、挖苦,孩子的自尊受到严重地伤害,自信也被抹杀。
日后在这样的教师面前,他还能够继续主动、
热情、积极吗?每天下午,我们利用孩子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总结哪个孩子哪方面有了进步或存在不足,然后蹲下身来和每个孩子一一拉勾相约:明天一定要更加好!当第二天孩子达到要求或稍有进步,我就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搂着孩子在他额头轻轻一吻。
得到了老师的亲吻,孩子的内心感到莫大的满足。
大意:孩子的表现不会总是一成不变,总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个时期也许有很大进步,另一个时期也许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对孩子日常的一些有意或无意中所犯的错误,都应给予必要的谅解。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而有的教师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凭印象下结论,常以“朽木不可雕”、“反正他也改不好”、“这个孩子就是坏”……等来评价某些方面能力差的孩子,总揪住他们以前的过失不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些年幼稚气的孩子。
当孩子悄悄地把班上好看的玩具带回家时;当孩子不小心碰坏了幼儿园的易碎物品时;当孩子抓伤或咬伤同伴时;当孩子由于好奇折坏了电动玩具时;当孩子又一次故意拉撒在身上时,经过必要的批评教育后,我们是否能以“过往不纠”的心态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