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a602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6.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教案标题: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
2. 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3. 能够根据化学式给出有机化合物的名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和教材、课件、示例化合物。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有机化合物需要命名?命名有什么作用?Step 2:讲解命名原则和规则(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包括:1. IUPAC命名法的基本原则;2. 碳原子数的命名规则;3. 功能团的命名规则;4. 基于命名规则的命名步骤。
Step 3:示范命名简单有机化合物(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几个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名原则和规则。
教师可以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化学式,并一步一步解释命名过程。
Step 4: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化学式,独立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情况,并展示一些应用实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教学辅助措施:1. 利用示例化合物进行教学演示。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
教学评估:1.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简答题,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ca7c6d48d7c1c708a145bf.png)
CH3—CH—CH2—CH—CH3
教学过程
CH3
CH2—CH3
己烷
[随堂练在的位置。 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 1、2、3 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 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第 1 页 共 9 页
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 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 惠州市学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Huizhou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1、定主链,称“某烷” ——最长碳链
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 (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 。
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 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 11 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 辛、壬、癸命名。
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 “某烷” 碳原子数在 1~10 的用甲、 。
1
CH3—CH—CH2—CH—CH3
2
3
4
CH3
2,4
5 6 二甲基 己烷
CH2—CH3
[随堂练习]给下列烷烃命名
小结:1.命名步骤: (1)找主链------最长的主链; (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2.名称组成: 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3.数字意义: 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 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烷烃的系统命名遵守:1、最长原则 2、最近原则 3、最小原则 4、最简原则 前面已经讲过, 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 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步骤如下: 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7ed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6.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3.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4. 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5.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系统命名方法。
2. 教学难点:有机物命名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有机物命名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引出有机物命名的重要性。
2.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引导学生了解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如碳链最长、编号起点离支链最近等。
3. 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讲解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让学生掌握命名方法。
6.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塑料等。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有机物命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机物命名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练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不少于5个实例。
3. 查阅资料,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程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有机化学知识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加深对有机化学的认识。
3. 开展有机化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 (2)
![初中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 (2)](https://img.taocdn.com/s3/m/35fa64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7.png)
初中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一、引言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主链构成的化合物,其特点是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教案中有关有机化合物命名和性质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碳氢烃类的命名规则碳氢烃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其命名规则相对简单。
一般情况下,碳氢烃根据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并附加适当前缀用于区分同分异构体。
2.卤代烃类的命名规则卤代烃指含有卤素(如氯、溴、碘等)取代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卤代烷根据取代碳原子位置和数量进行命名。
3. 醇类和酚类的命名规则醇类是以羟基(-OH)为特征结构单位,而酚类是苯环上带有羟基(-OH)官能团的化合物。
根据羟基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命名。
4. 醛类和酮类的命名规则醛类是以羰基(-CHO)为特征结构单位,酮类是以羰基(-C=O)为特征结构单位。
通过确定碳链中羰基所在的位置和数量来进行命名。
5. 脂肪酸、酯与胺类的命名规则脂肪酸主要由一个长有偶数个碳原子的链状结构和一个羧基组成,根据碳链长度和有机酸性质进行命名。
而酯是由无机或有机酸与无机或有机醇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命名方式取决于醇和酸的名称。
胺是取代氨基(-NH2)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根据脂肪或芳香烃基、氨基类型及相对位置确定名称。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1. 燃烧性质有机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质,它们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能量释放出来。
2. 溶解性许多有机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较为溶解,特别是亲水基团(如羟基)或疏水基团(如烷基)的存在会影响其溶解性。
3. 酸碱性质有机化合物中的酸、碱官能团能够与酸碱试剂反应,并参与反应产生相应的产物。
4. 氧化还原性质有机化合物一般具有较弱的氧化还原性质,而含有多重键或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则更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完整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完整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b0941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3.png)
(完整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为了使每⼀种有机化合物有对应⼀个名称,所以必须按照⼀定的原则和⽅法,对每⼀种有机化合物进⾏命名。
这是⾼中化学中唯⼀较系统地学习的有机物的命名⽅法,通过命名来区别不同物质,更重要的是利⽤命名来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分⼦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还可以从有机物名称了解物质结构,从⽽可以初步推断物质的⼤致性质。
这⼀节的内容可以说是学⽣今后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必要环节。
因此在学习系统命名法时,⾸先要使学⽣了解掌握命名法的重要性。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烯烃、炔烃的命名;(2)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等的命名,能区分不同的烃,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别。
(3)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有机物的命名学习,培养学⽣规律性认识的能⼒;2、过程与⽅法:(1)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培养学⽣的有序思维能⼒。
(3)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创造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引导学⽣⽐较、归纳、动⼿练习。
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与烷烃命名的对⽐学习,使学⽣体会到对规律的理解与欣赏;(2)从命名编号的有序性,使学⽣有序思维(即思维的有序性),让学⽣体会科学研究⽅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难点:如何根据烷烃的命名⽅法命名烯烃、炔烃、苯同系物;四、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前学⽣已经具备了下列知识基础:1、知识技能⽅⾯:学⽣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了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
2、学习⽅法⽅⾯:对同分异构现象的拼插,使学⽣对重复同分异构体的辨别有了⼀定的经验,掌握了⼀定的归纳⽅法。
因此烷烃的系统命名⽐较容易掌握,在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给出最简单的烯烃让学⽣⾃⼰命名,在逐渐增加碳原⼦的个数,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命名,于是可以⼩结出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此时完全可以让学⽣⾃⼰讨论得出炔烃的系统命名的⽅法。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13cf39e98bd63186bcebbc33.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课标要求]1.了解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2.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类物质。
3.初步了解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口诀:选主链,称某烷;编碳号,定支链;支名前,烃名后;注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烯、炔烃的系统命名:(1)选含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
(2)离双键或三键最近一端给主链编号。
(3)命名时注明双键或三键位置及个数。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以苯为母体,可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并令与最简单取代基相连的碳原子为1号碳原子,根据位次和最小的原则给其他取代基编号而后命名。
或者将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以“邻”、“间”、“对”来表示。
烷烃的命名1.烃基(1)概念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
烷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
烷基组成的通式为—C n H2n+1,一般用“R—”表示,如—CH3叫甲基,—C2H5叫乙基。
(2)特点①烃基中短线表示一个电子。
②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的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后加“烷”字,就是简单烷烃的命名。
如C5H12叫戊烷;如C14H30叫十四烷;如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用习惯命名法命名分别为:(2)系统命名法①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②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
③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
④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用大写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
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逗号隔开。
如:的命名为2,3二甲基戊烷。
[特别提醒]烷烃命名时,1号碳上不可能连甲基,2号碳上不可能连乙基或更复杂的取代基。
1.一种烷烃是否只对应一种烃基?提示:不一定。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公开课、师生共用)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公开课、师生共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113bf3c8d376eeaeaa3136.png)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车琳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烃基的概念。
(2)、知道同系物的含义。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简单的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要求熟练掌握5个碳原子之内烷烃的命名;掌握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
(4)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与学案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方式与自主生产、与研究知识的学习习惯。
(3)、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动手练习,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
(2)了解学习系统命名法的重要性,体会物质分类的必要性。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各类有机物系统命名法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烷烃的命名方法命名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
教学策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协作学习;使学生自己能顺利完成对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体系的建构。
教学进程【课前研读】(提示:请同学课前务必完成!)(一)试比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四个名词的含义(二)、观察下列基团的结构特点,甲基:–CH3乙基:–CH2CH3丙基(两种):–CH2CH2CH3 -CH(CH3)2,说说什么叫烃基?(三)、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1)1-10个C原子的直链烷烃:称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2)11个C原子以上的直链烷烃:如:C11H24称为十一烷(3)带支链的烷烃:用正、异、新表示正戊烷(无支链)异戊烷(带一支链)新戊烷(带两个支链)2、系统命名法(1)选主链,称某烷(最长碳链) (2)编号码,定支链(支链最近原则)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连短线 (4)不同基,简在前,相同基,要合并 (5)同位置,简在前 (6)支链序号的和数要最小 3、烷烃的系统命名应遵守的原则:1、最长原则2、最近原则3、最小原则4、最简原则 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03b6f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1.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等基础知识,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正确的命名又是后续学习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等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物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有机物的命名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难以理解复杂的命名规则,容易混淆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命名方法等。
然而,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常见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2)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物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原则。
2、教学难点(1)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的确定。
(2)编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7dc9a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e.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方法3.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
3.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有机物的命名学习。
2.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如碳链长度、取代基位置等。
3.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方法:介绍IUPAC命名法和常见有机物的简化命名法。
4. 分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选取典型实例,讲解命名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命名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物的命名。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有机物的命名知识。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有机物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有机物命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有机物命名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有机物命名的章节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有机物命名教学视频、教案和练习题,作为补充教学资源。
3. 实验材料:准备一些有机物样品,让学生实地观察和学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0b0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6.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合物命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4.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命名能力。
4. 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如碳原子数、功能团等。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如取代基编号、双键位置等。
4. 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如烷烃、烯烃、炔烃等。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命名给定的有机化合物。
6. 总结命名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7.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和规则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有机化合物命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命名能力。
4.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历史和发展。
2. 阐述有机化合物命名在国际上的标准化进程。
3. 探讨有机化合物命名在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七、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命名案例。
2. 讲解案例中的命名策略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练习与实践1.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安排小组实践任务,让学生互相命名有机化合物。
3. 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九、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注意事项1. 强调命名过程中应注意的功能团识别和编号规则。
2. 提醒学生避免常见的命名错误。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学历案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9ba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a.png)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官能团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
(2)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2、难点(1)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分类。
(2)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三、知识回顾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通常被视为无机物。
2、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不易得失电子,通常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链状或环状结构。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根据碳骨架分类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例如,正丁烷(CH₃CH₂CH₂CH₃)、丙烯(CH₃CH=CH₂)等。
2、环状化合物(1)脂环化合物分子中不含苯环,而含有其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如环丙烷、环己烷等。
(2)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例如,苯(C₆H₆)、甲苯(C₇H₈)等。
(二)根据官能团分类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1、碳碳双键(C=C)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称为烯烃,如乙烯(CH₂=CH₂)。
2、碳碳三键(—C≡C—)含有碳碳三键的化合物称为炔烃,如乙炔(CH≡CH)。
3、羟基(—OH)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如乙醇(CH₃CH₂OH);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如苯酚(C₆H₅OH)。
4、醛基(—CHO)含有醛基的化合物称为醛,如乙醛(CH₃CHO)。
5、羧基(—COOH)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羧酸,如乙酸(CH₃COOH)。
6、酯基(—COOR)含有酯基的化合物称为酯,如乙酸乙酯(CH₃COOCH₂CH₃)。
7、醚键(—O—)含有醚键的化合物称为醚,如乙醚(C₂H₅OC₂H₅)。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820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9.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课程目标:
1. 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2. 理解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的逻辑关系;
3. 能够运用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概述
2. 主链命名法
3. 取代基命名法
4. 功能团命名法
5. 实践练习
教学步骤:
步骤一: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概述
1.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命名存在的意义,并提出相关问题。
步骤二:主链命名法
1. 解释主链命名法的基本原则;
2. 分析主链命名法的步骤和流程;
3. 通过实例演示主链命名法的应用。
步骤三:取代基命名法
1. 讲解取代基命名法的基本原则;
2. 分析取代基命名法的步骤和流程;
3. 通过实例演示取代基命名法的应用。
步骤四:功能团命名法
1. 介绍功能团命名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分析功能团命名法的步骤和流程;
3. 通过实例演示功能团命名法的应用。
步骤五:实践练习
1. 提供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2.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进行命名练习;
3. 综合运用主链命名法、取代基命名法和功能团命名法进行综合命名。
教学时长:3课时
评估方式:
1. 在课堂中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通过展示和讨论方式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下发一份命名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通过纠错或讲解答案的方式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023f2dc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a.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的主题: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2. 掌握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准确命名给定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步骤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10分钟)教师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原则,包括碳链命名、官能团命名、取代基命名等。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原则的重要性和应用。
步骤三:氢化合物的命名(10分钟)教师以最简单的氢化合物为例,介绍命名规则,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来加深学生对命名规则的理解。
步骤四:直链烷烃的命名(15分钟)教师介绍直链烷烃的命名方法,以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为例进行详细解析。
同时,通过展示结构示意图和球棒模型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命名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步骤五:支链烷烃的命名(15分钟)教师介绍支链烷烃的命名方法,例如甲基丙烷、甲基二甲基丙烷等。
通过让学生自己构建模型和描述分子结构来加深理解。
步骤六:卤代烷的命名(15分钟)教师介绍卤代烷的命名方法,如氯代甲烷、溴代乙烷等。
通过让学生判断分子中的卤素原子种类和位置,进行正确的命名。
步骤七:醇、酮、醛的命名(15分钟)教师介绍醇、酮、醛的命名方法,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通过让学生观察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和取代基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命名。
步骤八:总结与练习(10分钟)教师总结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对命名进行练习。
教学辅助工具:1. 演示板/幻灯片:用于呈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示例。
2. 球棒模型:用于展示分子结构和命名的对应关系。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命名能力和理解。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命名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题,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竞赛,加深对命名的理解和记忆。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1bcd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3.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引言: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一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
命名有机化合物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其结构和性质。
本教案旨在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一、碳原子的编号碳原子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其数量往往较多。
为了方便进行命名,需要给碳原子进行编号。
编号的原则如下:1. 在有机分子中,从一个端点开始编号。
2. 优先选择与其他原子连接的碳原子数量最多的一个作为起点,使之编号为1。
3. 沿链状结构进行编号,将每个相连的碳原子按顺序标上编号。
二、命名饱和碳链烃饱和碳链烃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命名饱和碳链烃的步骤如下:1. 确定链状结构中碳原子的数量,并在名称前加上相应的数词前缀,如甲烷(一碳烷)、乙烷(二碳烷)等。
2. 如果链状结构中有分支,将分支的位置编号,并在名称前用数字表示其位置。
三、命名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不饱和化合物是指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化合物。
命名不饱和化合物的步骤如下:1. 确定主链,使含有不饱和键的部分碳原子数最多。
2. 确定主链的编号,从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端开始,让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得到最小的编号。
3. 根据双键或三键的位置,使用适当的前缀(如烯、炔)来表示不饱和键的类型。
4. 如果主链有分支,按照饱和碳链烃的命名方法进行编号和命名。
四、命名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性质和共同反应类型的原子或原子团。
命名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步骤如下:1. 确定主链并进行编号。
2. 确定官能团的位置,并用适当的数词表示其位置。
3. 使用相应的后缀或前缀来表示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性质,如醇、酮、醛等。
五、命名含有多个官能团的化合物含有多个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需要同时考虑主链编号和官能团的命名。
首先确定主链,然后按照官能团的位置进行编号,最后使用适当的前缀或后缀表示官能团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3f5d6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a.png)
2.2.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构(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学目标1.能从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官能团等微观角度对简单有机物进行命名。
2.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并能根据烷烃的命名原则对简单烯烃、炔烃、环烷烃等有机物进行命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2.其他有机物的命名。
难点:其他有机物的命名。
三、教学方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思考取代基、烃基、烷基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生】取代基:连接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烃基: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呈电中性的原子团。
(2)烷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
(3)常见一价烷基:甲基(—CH3),乙基(CH3CH2—),丙基有两种,分别为CH3CH2CH2—和,丁基(C4H9—)有4种结构,戊基(C5H11—)有8种结构。
【讲解】烷烃的习惯命名法(普通命名法)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总数来命名,总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烷烃的命名。
碳原子数的表示方法①碳原子数在10以内,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②碳原子数大于10,用碳原子的数字表示。
如:C18H38叫十八烷。
③若存在同分异构体时,根据分子中支链的多少用正、异、新来表示。
【强化巩固】【生】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辛烷十三烷【讲解】1、选主链,称某烷(某烷只针对主链碳原子数,不包括支链的碳原子):最长、最多2、编号位,定支链:最近、最简、最小(号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3、写名称: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逗短连(取代基号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阿拉伯数字之间用" ,"隔开,同一号位上有两个相同的基团时,号位应重复书写;阿拉伯数字与中文字之间用"—"隔开);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用二、三等数字表示)。
烷烃命名的原则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②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ebb79710d5bbfd0a78567341.png)
烷烃的命名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第一课时《烷烃的命名》,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烷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
掌握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其它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加深了解并牢固掌握。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但是掌握的不彻底,不扎实。
虽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重点放在新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巩固练习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的习惯命名法,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能根据结构简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名称写出结构简式。
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总结系统命名法的方法。
2.通过烷烃命名的训练,掌握烷烃命名的原则。
学会由名称判断命名正误的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安排学生先看书、后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磨炼学生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过程【引言】前边我们把含有一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叫甲烷,含二个和三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称为乙烷和丙烷,又把四个碳原子的两种烷烃分子分别叫做正丁烷和异丁烷等,这些烃是如何命名的呢?下面就来讨论有关烷烃分子的命名。
板书:烷烃的命名[设疑]什么叫烷烃的习惯命名法?[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总结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回答):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进行的命名,就叫习惯命名法。
[板书]1.习惯命名法[问]习惯命名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生]碳原子数后加一个“烷”字,就是简单烷烃的名称,碳原子的表示方法:①碳原子在1~10之间,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②碳原子数大于10时,用实际碳原子数表示,如C6H14叫己烷,C17H36叫十七烷。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491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1.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物质命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3. 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4. 有机物命名的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
2. 难点:有机物命名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有机物命名的原则和规则。
2. 采用示例法,给出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有机物命名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的结构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它们进行命名。
2. 新课导入:介绍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3. 讲解实例:给出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讲解命名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对一些有机物进行命名,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机物命名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有机物命名原则和规则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有机物命名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有机物命名教学的内容和难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估:评估教学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调整评估方式,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拓展1. 有机化学与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2.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介绍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下基础。
3. 有机物的制备:简单介绍一些有机物的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有机物的合成过程。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优秀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806d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d.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优秀教案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地命名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烷烃命名地方法及分类.二、预习内容1、烷烃地命名:烷烃常用地命名法有和.(1)普通命名法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原子地数目来命名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在以下地,用甲、乙、丙、丁、戊、己、、、、来表示;碳原子数在以上地,就用数字来表示.例如C5H12叫烷,C17H36叫烷.戊烷地三种同分异构体,可用“”、“”、“”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普通命名法.只能适用于构造比较简单地烷烃.(2)系统命名法用统命名法给烷烃命名时注意选取作主链(两链等长时选取含支链),起点离支链最开始编号(主链两端等距离出现不同取代基时,选取一端开始编号).相同取代基,支链位置地序号地和要,不同地取代基地写在前面,地写在后面.请用系统命名法给新戊烷命名, .2、烃基(1)定义: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剩余地部分叫烃基,烃基一般用“R-”来表示.若为烷烃,叫做.如“—CH3”叫基;“—C H2CH3”叫基;“—CH2CH2CH3”叫基“—CH(CH3)2”叫丙基(2)思考:根和基地区别是什么?3、烯烃和炔烃地命名(1)将含有或地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2)从距离或最地一端给主链上地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或地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地数字).用“”“”等表示双键或三键地个数.4、苯地同系物地命名写出C8H10 在苯地同系物范围内地同分异构体并命名:名称也叫;名称也叫;名称也叫;名称也叫;[练习1] 写出-OH、-CH3、 OH—地电子式.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烃基和常见地烷基地意义.2、掌握烷烃地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3、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学习重点:烷烃地系统命名法.学习难点:命名与结构式间地关系.二、学习过程有机化合物地命名有机化合物地命名地基本要求是必须能够反映出分子结构,使我们看到一个不很复杂地名称就能写出它地结构式,或是看到构造式就能叫出它地名称来.一、烷烃系统命名法地命名规则(1)选定分子中最长地碳链(即含有碳原子数目最多地链)为主链,并按照主链上碳原子地数目称为“某烷”.遇多个等长碳链,则取代基多地为主链.如:(2)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地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地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使支链获得最小地编号,以确定支链地位置.如:①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地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地一端开始编号.如:②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地数目最小,如:编号:()()()()主链选择()编号:第一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第二种: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编号是正确地.选择编号和为哪种情况(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地名称写在烷烃名称地前面,在取代基地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所处地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异戊烷地系统命名方法如下:(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地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地阿拉伯数字之间要用“,”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地取代基,就把简单地写在前面,把复杂地写在后面.如:[小结1]系统命名法地基本步骤可归纳为:①选主链,称某烷;②编号码,定支链;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④不同基,简在前,相同基,二三连.以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有机物地命名可图析如下:(阿拉伯数字注明地位置,中文数字注明相同地个数)[小结2] 命名时,必须满足五原则:“长、多、近、简、小”;既:主链碳原子数最多.,连有支链最多.,编号离支链最近.,取代基位置编号数之和最小.原则.[练习2]1、写出下面烷烃地名称:(1)CH 3CH 2CH(CH 3)CH(CH 2CH 3)CH 2CH(CH 2CH 3)CH 3(2) CH 3CH 2CH 2CH 2CH 2 CH 3 CCH 3CH 2CH 2 CH 2CH 3名称:()()名称:()名称:()()()()()()()(3)(CH3)3C-CH2-C(CH3)32、写出下列物质地结构简式:(1)2,3,5-三甲基已烷(2)2,5-二甲基-4-乙基已烷3、下列烷烃地命名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在错误命名下边写出正确名称.二、烯烃和炔烃地命名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地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地一端给主链上地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地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地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地个数.4、支链地定位应服从所含双键或三键地碳原子地定位.[练习3]写出下列物质地名称:()()编号:()()()()编号:()()()()()编号:()()()()()()名称:()名称:()名称:()三、苯地同系物地命名1、苯分子中地一个被取代后,命名时以苯作母体,苯环上地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侧链,后读苯环.例如:2、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由于取代基在苯环上地位置不同,也称为位置异构.命名用邻位或1,2位;间位或1,3位;对位或1,4位表示取代基在苯环上地位置.例如,二甲苯地三种位置异构体:[练习4]1、下面四种物质间地关系是:其一氯代物分别有几种:,,,.苯环上地一氯代物分别有几种:,,,.2、若苯环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地取代基时,则将苯环进行编号,编号时从小地取代基开始,并沿使取代基位次和较小地方向进行.3、当苯环上连有不饱和基团或虽为饱和基团但体积较大时,可将苯作为取代基.()()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当堂检测题:1、写出下列物质地名称(1)CH3CH(CH2CH3) CH(CH3)CH2CH(CH3)CH3(2)CH3CH=C (CH2 CH2CH3) CH2CH (CH2CH3) CH2 CH32、写出下列名称地结构简式(1)2,4—二甲基—3,3—二乙基己烷(2)2,5—二甲基—3,4—二乙基—3—己烯(3)2,3—二甲基—1,3—丁二烯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四种名称所表示地烃,命名正确地是();不可能存在地是()A.2-甲基-2-丁炔B.2-乙基丙烷C.3-甲基-2-丁烯D.2-甲基-2-丁烯2、(CH3CH2)2CHCH3地正确命名是()A.3-甲基戊烷B.2-甲基戊烷C.2-乙基丁烷D.3-乙基丁烷3、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A.2-甲基-1-丁炔B.2-甲基-3-丁炔C.3-甲基-1-丁炔D.3-甲基-2-丁炔4、下列有机物地名称肯定错误地是A.1,1,2,2-四溴乙烷B.3,4-二溴-1-丁烯C.3-乙基戊烷D.2-甲基-3-丁烯5、2,2,6,6-四甲基庚烷地一氯取代物地同分异构体共有A.2种B.3种C.4种D.5种6、1-丁炔地最简式是,它与过量溴加成后地产物地名称是,有机物B地分子式与1-丁炔相同,而且属于同一类别,B与过量地溴加成后地产物地名称是.7、有A、B、C三种烃,它们地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A地名称是;B地名称是;C地名称是.8、1摩尔某有机物A能与1摩尔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地产物是2,2,3-三甲基戊烷,A可是(写出名称).9、写出符合下列要求地可能结构(1)分子式为C7H16主链上有四个碳原子地结构简式.(2)碳原子数为4地烷基地结构简式.(3)分子式为C9H12地苯地同系物只含一个支链地结构简式.学案答案课前预习学案答案1、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1)、碳、十、庚、辛、壬、癸、十、戊烷、十七烷、正、异、新(2)、最长链、最多、近、编号和最小、合并、最小、简单、复杂、2,2-二甲基丙烷2、(1)烷基甲乙丙异丙(2)“根”带电荷,“基”不带电荷;根能独立存在,而基不能单独存在.3、(1)双键、三键、最长(2)双键、三键、近(3)双键、三键、二、三4、乙基苯乙苯1,2-二甲苯邻二甲苯1,3-二甲苯间二甲苯1,4-二甲苯对二甲苯[练习1]答案:氢氧根离子电子式为.[练习2]答案:1、(1)3,6-二甲基-4-乙基辛烷(2)4-甲基-4-乙基壬烷(3)2,2,4,4-四甲基戊烷2、(1)CH3CH(CH3) CH(CH3)CH2CH(CH3)CH3(2)CH3CH(CH3) CH2 CH(CH2CH3)CH(CH3)CH33、(1)错 3,4,6,7-四甲基壬烷(2)错2,2,4-三甲基-3-乙基已烷[练习3]答案:(1)4-甲基-1-戊炔(2)2,3-二乙基-1-己烯[练习4]答案:1、互为同分异构体 5、3、4、2 3、2、3、12、(1)1-甲基-3-乙基苯(2)1-甲基-4-乙基苯3、(1)苯乙烯(2)苯乙炔当堂检测题答案:1、(1)2,4,5-三甲基庚烷(2)5-乙基-3-丙基-2-庚烯2、(1)CH3CH(CH3) CH(CH2CH3) 2CH(CH3) CH2CH3(2)CH3CH (CH3) C (CH2CH3) = C(CH2CH3) CH(CH3)CH3 (3)CH2=C (CH3) C (CH3) =CH2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1-5D、A A C D B6、CH≡C- CH2CH31,1,2, 2-四溴丁烷CH3-C≡C- CH32,2,3,3-四溴丁烷7、2-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 3-甲基-1-丁烯8、 3,4,4-三甲基-1-戊烯 3,4,4-三甲基-2-戊烯3,3-三甲基-2-乙基-1-丁烯9、(1) C (CH3) 3 CH(CH3) CH3 (2)—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CH3—C (CH3) 3(3)C6H5—CH2CH2CH3C6H5 —CH(CH3)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0b11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4.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复杂?但是啊,其实说白了就跟给朋友起个昵称一样,有点技巧,讲究个规矩,慢慢摸索就能掌握了。
别看它名字一长串,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就能猜到它是个啥东西。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放轻松,咱不讲深奥的东西,简单点,轻松点,让你看完之后也能笑着去背那些化学规则。
咱得搞清楚有机化合物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有机化合物,顾名思义,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碳,除此之外,氢、氧、氮这些也经常出现在里面。
所以,你可以把它当作是由碳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小分子,化学上,啥叫小分子?就是它的分子量相对较轻,一般在几百左右。
别看它小,有时候它的作用可大得很,不仅仅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很多药品、塑料、清洁剂,甚至一些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机化合物。
所以了解这些化合物的命名,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好了,咱先从最基础的说起。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按照两部分来,第一部分是根名字,第二部分是后缀。
举个例子,比如“甲烷”这个词,咱们先来拆解一下。
“甲”代表了有一个碳,“烷”就代表了它是单键的,也就是碳和碳之间是连在一起的,不带任何花里胡哨的双键或者三键。
所以,你看这个“甲烷”,就知道它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没啥特别的花样。
再比如“乙烯”这个词,“乙”表示它有两个碳,“烯”表示碳碳之间有一个双键。
哦,原来就是“乙”的意思啊!你看,命名真是简单明了。
如果是“丙烯”,那么“丙”就意味着它有三个碳,“烯”依旧表示有双键。
是不是感觉这些词背后的秘密就这样慢慢揭开了?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命名法则,你就能很快理解这些化合物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好啦,现在有了这些简单的基础,我们可以来玩点儿复杂的。
比如说如果一个有机化合物里有多个官能团,命名就得注意顺序了。
举个例子,你看“乙酸”,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乙”表示有两个碳,“酸”表示其中含有一个羧基(COOH)。
但是如果是“苯甲酸”呢,里面有个苯环和一个羧基,命名的时候就得先考虑哪个部分更重要,先写苯,再写酸。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057e11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d.png)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引言在有机化学中,命名是了解和描述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基础。
通过正确命名有机化合物,可以准确地传达它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本教案将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的命名规则。
2. 命名原则和规则2.1 碳骨架确定•定义:有机化合物由碳原子组成的骨架,这个骨架被称为碳骨架。
•确定碳骨架:根据分子式或者连接的功能基团确定碳骨架,并使用最长连续链法(longest continuous chain method)来找到主链。
2.2 确定主要取代基•定义:取代基是连接在主链上并影响分子性质的原子或原团。
•规则:–取代基编号:根据主链中所处位置从1开始编号。
–取代基名称前缀:根据相应取代基的种类给予适当前缀,如甲基、乙烷基等。
–复杂取代基处理:复杂取代基时,需要使用括号将其括起来,并按照从低到高的优先级进行编号。
2.3 确定碳骨架中双键和三键的位置•定义:如果碳骨架中有双键或者三键存在,需要确定它们在主链上的位置。
•规则:–最小化双键和三键的位置编号。
–如果双键和三键相互竞争,根据以下顺序确定优先级:双键> 三键> 取代基。
2.4 定义分支•定义:分支是连接在主链上的较小的碳骨架。
•规则:–分支取代基名称前缀:使用相应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及种类给予前缀,如甲基、乙烷基等。
–分支数量表示:使用di、tri、tetra等词汇表示相同种类的多个分支。
3. 命名实例3.1 碳骨架命名示例3.1.1 碳氢化合物•CH4: 甲烷•C2H6: 乙烷3.1.2 含有取代基的化合物•C2H5Cl: 氯乙烷•C4H9OH: 正丁醇•C6H5CH3:甲苯3.2 双键和三键位置命名示例3.2.1 碳骨架中含有一个双键•C2H4: 乙烯•C4H8:丁烯3.2.2 碳骨架中含有一个三键•C2H2: 乙炔•C5H10:戊烯3.3 多取代基命名示例3.3.1 直链分子•CH3CH(CH3)CH2CH3: 2-甲基丁烷•CH3CH(CH3)CH(CH3)CH2Cl:1,1,1-三氟异丙基氯化物3.3.2 支链分子•CH(CH(CH(CH(CH(CH(CH(CH(CH([O]C))))))))): 阿拉伯佐二十二醇结论正确命名有机化合物是了解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绥中县利伟实验中学李朋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有对应一个名称,所以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每一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
这是高中化学中唯一较系统地学习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通过命名来区别不同物质,更重要的是利用命名来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还可以从有机物名称了解物质结构,从而可以初步推断物质的大致性质。
这一节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必要环节。
因此在学习系统命名法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掌握命名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烯烃、炔烃的命名;(2)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等的命名,能区分不同的烃,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别。
(3)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有机物的命名学习,培养学生规律性认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3)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创造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动手练习。
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与烷烃命名的对比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对规律的理解与欣赏;(2)从命名编号的有序性,使学生有序思维(即思维的有序性),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难点:如何根据烷烃的命名方法命名烯烃、炔烃、苯同系物;四、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下列知识基础: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了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
2、学习方法方面:对同分异构现象的拼插,使学生对重复同分异构体的辨别有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归纳方法。
因此烷烃的系统命名比较容易掌握,在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给出最简单的烯烃让学生自己命名,在逐渐增加碳原子的个数,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命名,于是可以小结出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此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炔烃的系统命名的方法。
这样,烷烃的命名方法就被运用到烯烃、炔烃的命名方法中去了。
五、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烷烃的系统命名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较多讨论、较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以改错的形式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提升—→意义建构,达成目标。
六、教学准备1、对教材的前后顺序做适当调整。
先讲烷烃的命名法,后讲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加强对烷烃的命名法的练习,使命名的知识得到巩固,也能从结构上对同分异构体作进一步的分析,避免写重复的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2、注意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在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
结合以改错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3、教学中结合实物与多媒体,图文并茂,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同分异构创设情景实物展示:智力游戏:这是中国结中的“吉祥结”寓意“吉祥如意”如果利用它的四个孔,用6根等长小绳小绳将7个“吉祥结”连在一起,共有几种连法?(注意:每个小绳只允许接两个吉祥结)思考,动笔尝试,画出可能的联结方式。
一学生上前与教师互动,用实物演示。
激发兴趣,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同时加深对烷烃碳链连接方式的理解,为本节课学习系统命名法做好铺垫。
师:这些连接方式像那类物质的结构?对,其连接方式与烷烃的碳链十分相似,只是空间构型不同下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出按这些方式连接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生:烷烃(庚烷)的碳链。
学生练习写出庚烷的结构简式为后面的创设情境做准备。
引入师: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大家名字都相同,那会怎样?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多达两千多万种,又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因此,用一定的方法对这些有机物进行命名,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对应一个名称是很必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物的命名方法,重点掌握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烷烃的系统命名法讨论结论(二)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以异戊烷为例,讲述烷烃系统命名法命名的步骤: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做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主链碳原子在10以内的用“天干”,10以上的则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
2、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3.把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名称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4.如果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但表示相同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支链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异戊烷又名“2—甲基丁烷”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屏显:(二)系统命名法1、系统命名法步骤(1)选主链,称某烷。
(2)编位次,定支链。
(3)取代基,写在前;标位次,短线连。
(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用简单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2,2–二甲基–4–乙基己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判断正误1、2、3、1、①2–乙基丙烷错误原因:未找对主链②3–甲基丁烷错因:编号未离支链最近③2–甲基丁烷:正确2、①2,4–二乙基戊烷错因:未找对主链②3,5–二甲基庚烷正确3、①3-甲基-5-乙基己烷错因:未找对主链②3,5-二甲基庚烷正确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判断强化命名要素,经过分析解答,把学生引入对系统命名法的进一步探索中,激发求知欲。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结屏显:2、系统命名原则(1)最长原则: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2)最多原则: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3)最近原则: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4)最简原则: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5)最小原则: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学生掌握五字:长、多、近、简、小总结规律,加深对系统命名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十二烷和十一烷是煤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请用系统命名法为下列两种烷烃命名1、2,2,4,4-四甲基己烷2、3,5-二甲基-3-乙基庚烷利用现实生活中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屏显:根据系统命名法这些烯烃和炔烃的名称是什么呢?1、CH2=CH-CH2-CH32、CH3-CH≡CH- CH2- CH33、请大家阅读教材14页和15页研究烯烃的命名方法,并给这些有机物命名。
学生自学、讨论、并尝试命名:1、1-丁烯2、2-戊炔3、2-甲基-2,4-己二烯创设解决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自学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
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4、支链的定位应服从所含双键或三键的碳原子的定位。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练习1、4-甲基-1-戊炔2、3,3-二甲基-2-异丙基丁烯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在应用系统命名法时,你认为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竞争能力。
课后作业作业写出一个烷烃和一个烯烃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要求尽可能多应用命名原则,且支链只有甲基和乙基。
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新课标选修教材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命名》,教材关于命名的内容讲到,“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
但说得不够具体,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问到许多教材上没有讲的东西。
教师回答还是回避?我的看法是,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讲,但对问到这一问题的学生可以讲,让他们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至少,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1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