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1b7a1b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08.png)
一、运动学1. 速度公式:v = Δx/Δt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3. 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24. 速度位移关系:v^2 = v0^2 + 2aΔx5. 平均速度公式:v_avg = Δx/Δt6. 自由落体公式:h = 1/2gt^27. 抛体运动公式:h = v0sinθt 1/2gt^28. 水平位移公式:x = v0cosθt9. 垂直速度公式:vy = v0sinθ gt10. 水平速度公式:vx = v0cosθ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 重力公式:F = mg5. 弹力公式:F = kx6. 摩擦力公式:Ff = μN7. 动能公式:K = 1/2mv^28. 势能公式:U = mgh9. 机械能守恒:K + U = 常数10. 动能定理:W = ΔK三、能量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 热量公式:Q = mcΔT3. 热功当量:J =4.18J/cal4. 热机效率:η = W/Qh5.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6.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7. 熵增原理:熵总是增加的8. 热传导公式:Q = kAΔT/Δx9. 热辐射公式:Q = σT^410. 热膨胀公式:ΔL = αLΔT四、电磁学1. 库仑定律:F = kq1q2/r^22. 高斯定律:∮E·dA = Q/ε03. 欧姆定律:V = IR4. 电阻公式:R = ρL/A5. 电功公式:W = VIt6. 电功率公式:P = VI7. 电容公式:C = Q/V8. 电容器的能量公式:U = 1/2CV^29. 电感公式:L = ρl/A10. 电感的能量公式:U = 1/2LI^2五、光学1.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3. 薄透镜公式:1/f = 1/do + 1/di4. 光的波长、频率和速度关系:c = λν5.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y = mλL/d6. 单缝衍射极小值公式:a sinθ = mλ7. 全反射临界角公式:sinθc = n2/n18. 光的偏振: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减小为原来的1/29. 光的干涉:相干光源产生的光波在空间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10. 光的衍射: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六、现代物理1. 普朗克公式:E = hf2. 光电效应方程:Ekm = hf φ3. 波尔模型:En = 13.6/n^2 eV4.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 = h/p5.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ΔxΔp ≥ h/4π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27. 强相互作用:核子之间的作用力8. 弱相互作用:导致某些粒子衰变的作用力9. 电磁相互作用:光子介导的作用力10. 引力相互作用:质量之间的作用力七、实验与测量1. 误差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 误差传递: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3. 有效数字: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4. 仪器的精度:仪器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5. 仪器的灵敏度:仪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响应程度6. 校准:对仪器进行调整,使其测量结果更准确7. 标准物质:具有已知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物质8. 标准方法:经过验证的测量方法9.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和解释10.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的文档八、综合应用1. 能源转换: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 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 交通运输:利用物理原理实现物体位置的改变4. 医疗器械:利用物理原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5. 信息技术:利用物理原理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6. 军事技术:利用物理原理进行武器研发和防御7. 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应用8. 天文观测:利用物理原理观测和研究宇宙9. 地球物理: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内部结构10. 生物物理:研究生物体的物理现象和机制九、波动学1. 简谐波公式:y = A sin(ωt kx)2. 波速公式:v = fλ3. 波长公式:λ = v/f4. 频率公式:f = 1/T5. 波动方程:∂²y/∂t² = v² ∂²y/∂x²6. 波的干涉:两列波在空间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7. 波的衍射: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8. 波的反射:波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现象9.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10. 波的驻波:两列振幅相等、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相遇时,会产生驻波现象十、热力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3. 熵增原理:熵总是增加的4. 热量公式:Q = mcΔT5. 热功当量:J = 4.18J/cal6. 热机效率:η = W/Qh7. 热传导公式:Q = kAΔT/Δx8. 热辐射公式:Q = σT^49. 热膨胀公式:ΔL = αLΔT10.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十一、量子力学1. 薛定谔方程: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2. 波函数:描述微观粒子的概率分布3. 测不准原理:无法同时精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4. 量子态叠加: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状态5. 量子纠缠:两个或多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奇异的关联6. 量子隧穿效应:微观粒子可以穿过势垒7.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计算8.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传输9. 量子隐形传态:将量子态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10. 量子密码学: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密码加密和解密。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fb3beb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a.png)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88768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f.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一、力学部分1. 静力学基本公式F=ma重力加速度g=9.8m/s^22. 动力学基本公式动能Ek=1/2mv^2势能Ep=mgh功W=F·s功率p=W/t=F·v3.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彼此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定理FΔt=Δ(mv)=m(v-u)其中,v和u分别为物体在某一时刻和另一时刻的速度,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Δt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mv)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m为物体质量。
6.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建或破坏,只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
系统总能量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本公式热量Q=c·m·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热容,ΔT为温度变化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原理,系统内部能量的增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和做功所转化的能量之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在绝对零度时,理论上物体的熵为零,热力学第三定律还提出了温度不能永远到达绝对零度。
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其光线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各向同性,折射各向异性。
3. 光速度公式光速度c=1/√(εμ)其中,ε为介质的电容率,μ为介质的磁导率。
4.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相干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光束通过小孔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
5.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指的是光电场振荡的方向。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a77e85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9.png)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一、力学部分公式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者作用的力合力为零,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该物体的力成正比,与该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会同时产生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 功:力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位移与力的大小的乘积,即W=Fs。
5.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即P=W/t。
6.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即E_k=1/2mv^2。
7.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即E_k1-E_k2=W。
8.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如受重力作用下的高度差)而具有的能量,即E_p=mgh。
9.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从高处落下时,它的势能被转化为动能,即mgh=1/2mv^2。
10. 动量:物体运动的惯性量,即p=mv。
11.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变化率的乘积,即F_ext=dp/dt。
12. 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定律的绕组中的任意封闭路径内的电动势之和等于路径上的磁通量变化率,即ε=-dΦ/dt。
13. 质心:由一些质点组成的系统的质心是一个点,它具有整个系统的质量和动量的性质。
14. 碰撞实验:物理实验中的一种方法,用于研究物体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与动能守恒。
二、热学部分公式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是守恒的。
2. 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中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热力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
3. 热力学第三定律:温度为绝对零度时,任何物质的熵都为0。
4. 热量: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所形成的热能,通常用Q表示。
5. 温度:表示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即摄氏度、华氏度、开氏度等。
6. 内能:一个封闭系统的内部热运动所具有的总能量,通常用U表示。
高中物理总结:力学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总结:力学常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bc803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9.png)
高中物理总结:力学常用公式1. 胡克定律:F=kx.x为弹簧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等因素有关。
2. 重力G=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21+F22+2F1F2cosθ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角:tan α=F2sin θF1+F2cos 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 x=0,∑F y=0推论:(1)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 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 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f=μN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 静≤f m 。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①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②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③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F =G m 1m 2r 2(1) 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常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h 2=m v 2R +h =m ω2(R +h )=m 4π2T2(R +h )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mg =G Mm R 2得g =G M R2c. 第一宇宙速度 由mg =m v 2R得v =gR =GM R。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全解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d31e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e.png)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全解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s = v_0 \cdot t + \frac{1}{2} \cdot a \cdot t^2$$- 速度公式:$$v = v_0 + a \cdot t$$- 加速度公式:$$a = \frac{v - v_0}{t}$$二、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v_{\text{avg}} = \frac{s}{t}$$- 总位移公式:$$s = v_{\text{avg}} \cdot t$$- v = d/t 式(v为速度,d为位移,t为时间)- t = d/v 式(t为时间,v为速度,d为位移)三、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最大高度公式:$$H = \frac{v_0^2 \cdot \sin^2{\theta}}{2 \cdot g}$$- 总时间公式:$$t_{\text{total}} = \frac{2 \cdot v_0 \cdot\sin{\theta}}{g}$$- 最大高度的时间公式:$$t_{\text{top}} = \frac{v_0 \cdot\sin{\theta}}{g}$$- 最大高度的速度公式:$$v_{\text{top}} = v_0 \cdot\sin{\theta}$$四、力学对弹性碰撞公式- 冲量公式:$$J = m \cdot \Delta v$$- 弹性碰撞速度公式:$$\frac{v_1 \cdot (m_1 - m_2) + 2 \cdot m_2 \cdot v_2}{m_1 + m_2}$$- 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公式:$$m_1 \cdot v_1 + m_2 \cdot v_2 = m_1 \cdot v_1' + m_2 \cdot v_2'$$五、万有引力公式- 万有引力公式:$$F = G \cdot \frac{m_1 \cdot m_2}{r^2}$$六、牛顿第一定律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公式:$$F = 0$$七、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cdot a$$八、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F_{12} = -F_{21}$$以上是一些高中物理力学公式的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b27b1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e.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高中物理是全国所有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它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主要涵盖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并且其中有许多基础公式是必须掌握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掌握和学习。
一、力学公式1. 速度公式:v = s / t,其中v 代表速度,s 代表距离,t 代表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v-u) / t,其中 a 代表加速度,v 代表终速度,u 代表初速度,t 代表时间。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 F 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 代表物体质量,a 代表加速度。
4. 动能公式:E = 1/2mv²,其中E 代表动能,m 代表物体质量,v 代表速度。
5. 势能公式:Ep = mgh,其中Ep 代表势能,m 代表物体质量,g 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高度。
6.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v = u + at,s = ut + 1/2at²,其中v 代表终速度,u 代表初速度,t 代表时间,s 代表距离,a 代表加速度。
二、光学公式1. 光速公式:c = fλ,其中c 代表光速,f 代表光的频率,λ 代表光的波长。
2. 成像公式:1 / f = 1 / u + 1 / v,其中f 代表透镜焦距,u 代表物距,v 代表像距。
3. 等比关系公式: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 代表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 代表第一种介质到法线的入射角,n₂ 代表第二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₂ 代表第二种介质到法线的折射角。
三、电学公式1. 电势能公式:Ee = qV,其中Ee 代表电势能,q 代表电荷量,V 代表电势差。
2. 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其中 E代表电场强度,F 代表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代表电荷量。
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公式:F = Eq,其中 F 代表电场力,E 代表电场强度,q 代表电荷量。
4. 电阻公式:R = ρl / S,其中R 代表电阻,ρ 代表电阻率,l 代表导体长度,S 代表导体截面积。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3篇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72f94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e.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第一篇:力学公式1. 位移公式:位移=末位置-初位置2. 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变化的速度÷时间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做匀速运动的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动能公式:动能=½mv²8. 功公式:功=力×路程×cosθ9. 力和位移的关系:做功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力和位移有关。
10.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增加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即ΔK=W。
11.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½kx²12. 重力势能公式:重力势能=mgh第二篇:热力学公式1. 熵的变化公式:ΔS=Q/T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和对外界做功的大小之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动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除非外界做功。
4.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系统的熵趋近于一个最小值。
5. 温度公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6. 工质(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U= (3/2) nRT7. 热量公式:Q= mcΔT8. 热容公式:C=Q/ΔT9. 热机效率公式:η=W/Qh10. 卡诺循环效率公式:η=(Th-Tl)/Th11. 位势公式:G=H-TS第三篇:电磁学公式1. 电势能公式:电势能=qV2. 电场公式:E=F/q3. 高斯定理:闭合曲面内部的电荷总量与电场和曲面面积的乘积成正比。
4. 电通量公式:电通量=电场强度×面积×cosθ5. 安培定理:磁场的演化率等于磁场环流密度除以磁导率。
6. 洛伦兹力公式:F=qE+q(v×B)7. 磁通量公式:Φ=B×A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通量密度可以引起环路中的电动势。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862af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7.png)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3) 动能定理,$W=\Delta E_k$。
(4) 势能公式,$E_p=mgh$。
(5) 势能定理,$W=\Delta E_p$。
(6) 动量公式,$p=mv$。
(7) 冲量公式,$I=F\Delta t$。
2. 静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F=0$。
(2) 牛顿第三定律,$F_{12}=-F_{21}$。
(3) 弹簧弹力公式,$F=-kx$。
(4) 弹性势能公式,$E_p=\frac{1}{2}kx^2$。
(5) 物体平衡条件,$\sum F=0$。
二、热学。
1. 热力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Q=\Delta U+W$。
(2) 热功当量,$1cal=4.18J$。
(3) 热力学效率,$\eta=\frac{W}{Q_h}$。
(4) 热传导公式,$Q=kl\frac{\Delta T}{\Delta x}$。
2. 热力学。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 理想气体内能,$U=\frac{3}{2}nRT$。
(3)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gamma=C$。
(4) 热力学过程热效率,$\eta=1-\frac{T_c}{T_h}$。
三、光学。
1. 几何光学。
(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2) 球面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3) 球面折射定律,$\frac{n_1}{u}+\frac{n_2}{v}=\frac{n_2-n_1}{R}$。
(4)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n_2}{n_1}$。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3795f3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f.png)
一、运动学1. 速度公式:v = Δx/Δt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3. 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24. 速度位移关系:v^2 = v0^2 + 2aΔx5. 平均速度公式:v_avg = Δx/Δt6. 自由落体公式:h = 1/2gt^27. 抛体运动公式:h = v0sinθt 1/2gt^2,x = v0cosθt二、动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公式:K = 1/2mv^25. 势能公式:Ep = mgh6.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7. 动能定理:W = ΔK8.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9.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0.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三、能量与动量1. 动量公式:p = mv2. 动量守恒定律:在系统不受外力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定理:W = ΔK5. 动能公式:K = 1/2mv^26. 势能公式:Ep = mgh7.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8. 动能定理:W = ΔK9.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10.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1.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四、电磁学1. 库仑定律:F = k|q1q2|/r^22. 电场强度公式:E = F/q3. 电势差公式:V = W/q4. 电势能公式:Ep = qV5. 电容公式:C = Q/V6. 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1/C = 1/C1 + 1/C2(串联),C = C1 + C2(并联)7. 欧姆定律:I = V/R8. 电阻定律:R = ρL/A9. 电功公式:W = UIt10. 电功率公式:P = UI11. 电能公式:E = Pt12. 磁感应强度公式:B = F/IL13. 磁场力公式:F = BIL14. 磁通量公式:Φ = BS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ΔΦ/Δt)16.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力学10个公式
![高中物理力学10个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6ddc3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9.png)
高中物理力学10个公式一、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0,即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ma,即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必然存在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1 = -F2,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与能量转化定律:力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获得能量。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W = Fs,即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五、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Ek = 1/2mv^2,即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闭合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E = Ek + Ep,即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
七、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G(m1m2/r^2),即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质量之积除以距离的平方。
八、摩擦力定律: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f = μN,即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法向压力。
九、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动量定理:物体的角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外力矩。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τ = Iα,即外力矩等于物体的转动惯量乘以角加速度。
十、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G(m1m2/r^2),即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质量之积除以距离的平方。
高中阶段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阶段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b36780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b.png)
高中阶段物理公式大全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掌握并理解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高中阶段物理公式的大全,希望对学习物理的同学有所帮助。
力学相关公式:1. 力的定义:F = m * 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F = 0,表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表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力和加速度成正比。
4. 牛顿第三定律:F1 = - F2,表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运动学相关公式:1. 平均速度公式:v = Δx / Δ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2. 平均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平均加速度,Δv 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间隔。
3. 一维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 = v0 + a * t,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热学相关公式:1. 热传导公式:Q = k * A * ΔT / d,其中Q表示传热量,k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距离。
2. 热膨胀公式:ΔL = α * L0 * ΔT,其中ΔL表示长度变化,α表示线膨胀系数,L0表示原始长度,ΔT表示温度变化。
光学相关公式:1. 光速公式:c = λ * f,其中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f表示频率。
2. 光的折射公式: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表示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电学相关公式:1. 电流公式:I = Q / 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量,t表示时间。
2. 电阻公式:R = V / 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欧姆定律:V = I * R,表示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以上只是一部分高中阶段物理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与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物理时,要注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a870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9.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导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宇宙万物运动以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熟悉并掌握各种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常用的公式进行全面总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1. 运动力学相关公式1.1 速度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公式:v = Δs / Δt1.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 = 变化的速度 / 时间公式:a = (v - u) / Δt1.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F = m * a1.4 行程-时间公式(匀速直线运动):位移 = 速度 ×时间公式:Δs = v × Δt1.5 阻力公式:阻力 = 摩擦系数 ×法向压力公式:F = μ × N2. 力学与能量相关公式2.1 动能公式:动能 = 1/2 ×质量 ×速度²公式:KE = 1/2 × m × v²2.2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 = 1/2 ×弹簧系数 ×变形²公式:PE = 1/2 × k × x²2.3 功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公式:W = F × s × cosθ2.4 功率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公式:P = W / t3. 电磁学相关公式3.1 电流强度公式(欧姆定律):电流强度 = 电压 / 电阻公式:I = V / R3.2 电阻公式:电阻 = 电阻系数 ×长度 / 截面积公式:R = ρ × (L / A)3.3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 = 电流强度 ×电压公式:P = I × V3.4 磁感应强度公式(洛伦兹力):洛伦兹力 = 电流强度 ×线圈周长 ×磁感应强度公式:F = I × L × B4. 光学相关公式4.1 光速公式:光速 = 光的波长 ×光的频率公式:c = λ × f4.2 焦距公式:焦距 = 透镜折射率 / 透镜屈光度公式:f = n / D4.3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 / 折射角 = 入射介质折射率 / 折射介质折射率公式: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4.4 平面镜成像公式:1 / 物距 + 1 / 像距 = 1 / 焦距公式:1 / p + 1 / q = 1 / f结语: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一些公式,对于学习者来说,熟练掌握这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5d3243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1.png)
高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力学定律:1. 质点受力定律:F=ma(牛顿第二定律)2. 弹力定律:F=-kx(胡克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4. 地面作用力:F=mg(万有引力对于地面物体的作用力)5. 一维运动方程:v=v0+at,s=s0+v0t+1/2at^2(匀加速直线运动)力学公式:1.功:W=Fs(力乘位移)2.功率:P=W/t(功除以时间)3. 动能:K=1/2mv^2(质点的运动能量)4.动能定理:W=ΔK(功等于动能的增量)5.机械功率:P=Fv(力乘速度)6. 动量:p=mv(质点的运动量)7.冲量:J=FΔt(冲力乘时间)8.动量守恒定律:Σp1=Σp2(孤立系统的总动量守恒)热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内能改变等于热量传递减去对外界做功)2.理想气体定律:PV=nRT(压力乘容积等于气体摩尔数乘气体常数乘温度)光学定律:1.光的反射定律:θi=θr(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入射介质和出射介质的折射率乘入射角等于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乘折射角)3.薄透镜成像公式:1/f=1/v-1/u(薄透镜的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电学定律:1.奥姆定律:V=IR(电压等于电流乘电阻)2.电功与电能关系:W=VQ(电功可以表示为电压乘以电量)3.电场强度:E=F/q(电场力除以电荷)4.电势差:V=W/q(电势能除以电荷)5.平行板电容器:C=εA/d(电容等于介电常数乘电极面积除以板间距离)6.电荷守恒:Σq1=Σq2(一个封闭系统的总电荷守恒)量子物理:1. 普朗克公式:E=hf(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2.薛定谔方程:Hψ=Eψ(描述量子体系的基本方程)3.不确定性原理:ΔxΔp≥h/4π(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度的乘积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的一半)。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a4d11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3.png)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引言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作用力的科学,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物理力学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各种力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力学常用的公式。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的基础,共有三条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将会继续保持静止;一个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将会继续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
第二定律(牛顿定律)当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a其中,F为合力(单位:牛顿),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a为物体的加速度(单位:米/秒²)。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线上。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
速度公式v = Δs / Δt其中,v为速度(单位:米/秒),Δs为位移(单位:米),Δt为时间(单位:秒)。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其中,a为加速度(单位:米/秒²),Δv为速度变化量,Δt为时间(单位:秒)。
3. 动能和势能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对于质点,动能公式为:K = 1/2 * mv²其中,K为动能(单位:焦耳),m为质点的质量(单位:千克),v为质点的速度(单位:米/秒)。
势能公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公式为:Ep = mgh其中,Ep为重力势能(单位:焦耳),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g 为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²),h为物体的高度(单位:米)。
弹性势能公式为:Es = 1/2 * kx²其中,Es为弹性势能(单位:焦耳),k为弹性系数(单位:牛/米),x为弹簧的伸长量(单位:米)。
物理高中全部公式
![物理高中全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46e982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1.png)
物理高中全部公式《物理高中全部公式》一、力学:1、运动学公式:(1)直线运动的位移s:s=vt,其中,v为初速度,t为时间;(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关系:v=s/t,其中,s为位移,t为时间;(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2,其中,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4)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s=gt2/2,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2、力学定律公式:(1)牛顿第一定律:F=ma,其中,F为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2)牛顿第三定律:F=F,其中,F为相互作用力;(3)组合力学定律:F=F1+F2+F3+……,其中,F为组合力,F1、F2、F3……为单一力的合力;(4)动量定理:P=m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
二、力的平衡定律:F1+F2+F3.......=0,其中,F1、F2、F3......为相互作用力的结合力。
三、动能定律:K=mv2/2,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四、势能定律:U=mgh,其中,U为势能,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五、动量守恒定律:P=P0,其中,P为受力物体的动量,P0为受力前动量。
六、角动量定律:L=Iω,其中,L为角动量,I为把柄半径,ω为把柄的角速度。
七、电磁学:(1)电场强度:E=V/d,其中,E为电场强度,V为电势差,d为物体离电源的距离;(2)磁场强度:B=u0I/2πr,其中,B为磁场强度,u0为真空中磁导率,I为电流强度,r为物体离电流的距离;(3)电磁感应强度:H=B/u0,其中,H为电磁感应强度,B为磁场强度,u0为真空中磁导率;(4)磁通量:F=BA,其中,F为磁通量,B为磁场强度,A为磁通面积;(5)电势差:V=EAd,其中,V为电势差,E为电场强度,A为物体穿过的面积,d为物体穿过的距离。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3篇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e038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f.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第一篇:力学公式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包含了许多基本的物理学公式。
以下是力学公式的总结:1. 动力学公式- 动能定理: K_2 - K_1 = W- 动量定理: (p_2 - p_1) = FΔt- 万有引力定律: F = G(m_1m_2)/r^22. 静力学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 F = 0-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牛顿第三定律: F_{12} = -F_{21}3. 力学中常用公式- 速度公式:v = Δs/Δt- 加速度公式: a = Δv/Δt-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F = G(m_1m_2)/r^2- 位移公式: s = v_0t + ½at^2- 功公式:W = Fscosθ- 动能公式: K = ½mv^2- 动能定理: K_2 - K_1 = W- 动量公式: p = mv- 动量守恒方程: m_1v_1 + m_2v_2 = m_1v_1' + m_2v_2' 总之,力学公式提供了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动态世界中各种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了解和理解这些公式对于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研究非常重要。
第二篇:热力学公式总结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和温度之间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热力学公式的总结:1. 热力学一般公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 ≥ Q/T2. 热力学中的温标和温度量度- Celsius温度公式:t(°C) = T - 273.15- Kelvin温度公式:T(K) = t(°C) + 273.15- 热容公式: C = Q/ΔT3. 热力学中的物态方程- 理想气体定律: PV = nRT- Carnot热机效率公式:ε_c = 1 - T_c/T_h- Van der Waals方程: (P + a/V^2)(V - b) = RT 总之,热力学公式是研究温度、热量和其它热学参数的重要方程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68a8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4.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力学公式1. 动能定理:$\text{动能}=\dfrac{1}{2}mv^2$2. 动量定理:$\text{动量}=mv$3. 牛顿第一定律:$F=0$4. 牛顿第二定律:$F=ma$5. 牛顿第三定律:$F_{ab}=-F_{ba}$6. 重心公式:$x=\dfrac{\sum m_ix_i}{\sum m_i},\y=\dfrac{\sum m_iy_i}{\sum m_i},\ z=\dfrac{\summ_iz_i}{\sum m_i}$7. 万有引力公式:$F=G\dfrac{m_1m_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_1$和$m_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8.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
9.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绕太阳的速度是在轨道上均匀的。
10.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T^2=kA^3$,其中$T$为公转周期,$A$为轨道长半轴,$k$为常数。
二、热学公式1. 热力学第一定律:$\Delta U=Q-W$,其中$\DeltaU$为系统内能的变化,$Q$为吸收热量,$W$为对外做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 热传导公式:$\dfrac{\Delta Q}{\Deltat}=kA\dfrac{\Delta T}{\Delta x}$,其中$k$为热导率,$A$为传热面积,$\dfrac{\Delta T}{\Delta x}$为温度梯度。
4. 热扩散公式:$\dfrac{\Delta Q}{\Delta t}=\rhoc\Delta Tv$,其中$\rho$为物体的密度,$c$为物体的比热容,$v$为物体的体积。
5. 热辐射公式:$P=\sigma\cdot A\cdot T^4$,其中$\sigma$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为辐射面积,$T$为绝对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规律汇编西宁三中 李荣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对公式、规律的掌握、应用非常重要,所以很有必要对相关公式、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下是本人对高中物理力学的相关公式、规律的归纳总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tg =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⑴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①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② 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③ 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⑴ 滑动摩擦力: f= N说明:a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⑵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α F 2 F F 1、力无关.大小范围: 0≤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⑴ 适用条件 ⑵ G 为万有引力恒量⑶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错误↑应为mv2/(R+h)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2 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R GM gR /=8、库仑力:F=Kq q r122 (适用条件) 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⑴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一左手定⑵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定则1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⑴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⑵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V V t 02+=st⑶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⑷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⑸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⑹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⑺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n n --1) #⑻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⑴ 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o22 ⑵ 上升的时间: t= V g o⑶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⑷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⑸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o⑹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 o t 一12g t 2 V t = V o 一g t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R=2πf R=2πRT角速度:=φππtT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 2 f 2 R向心力:F= ma = mv R m 2=ω2 R= m 422πTR =m42πn 2 R注意:⑴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⑵ 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⑶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ttg=V V y o、V y = V o tg V o =V y ctgV = V V o y 22+、V o = VcosV y = Vsin在V o 、V y 、V 、X 、y 、t 、七个物理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t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y x)v ov y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 m 2v 2′或p 1 =一p 2 或p 1 +p 2=0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动能和势能:动能: E k = 12222mV p m=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一E k1 = 12122212mV mV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 1 +121212222mV mgh mV =+ 或者E p 减 = E k 增23、功率: P =Wt(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正比)23、简谐振动:回复力: F = 一KX 加速度:a = 一K mX单摆周期公式:T= 2πL(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g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πmK(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适用于一切波)24、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 f =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