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散文集《我与地坛》读后感8篇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优秀8篇)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9fc1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1.png)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优秀8篇)我与地坛的读后感篇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散文,描写的是作者人生中最失意、最低落的阶段。
读完这篇*后,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伟大的母爱。
作者的母亲是平凡的,她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疼爱自己的孩子,当作者发疯一样离开家时她内心十分担忧,当作者忽然截瘫时她情愿替儿子受苦……但是,她又是不平凡的,当自己的儿子天天独自往地坛跑时,她没有上前拦住,也没有要求儿子和她一起去,而是由着他做任何决定。
她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而是以另一种最苦最难的方式爱着。
当他为儿子准备的时候,她多想问问儿子去地坛做什么,让儿子也为她想一想。
但是她没有,她给了儿子最大的自由,让他去自由安排未来的日子,给他独处的时间,自己却在家中承担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而做儿子的也真的没有为母亲想过仍旧每天去那个荒僻的院子,回来后不说一句话。
在担心时,她也会去地坛寻找儿子的身影。
在院子中绕了一圈又一圈,步履蹒跚,而作者却在茂密的树丛中,决意不去喊她,只是暗暗地看着她茫然而又急迫的神情。
不管他是出于长大了的倔强还是羞涩,留给作者的都只有痛悔。
直到母亲逝世之后,他才开始反省,逐渐意识到,母亲为了在这么大的院子中找到自己的儿子,曾经走过多少焦灼的路。
园中不单单是处处有过作者的车辙,有过他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
因此,当我们真正顿悟一切的时候,往往是一切都来不及补救的时候。
现在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有谁问过自己母亲的喜好?当我们向母亲要钱为好友买生日礼物时,有谁为自己母亲买过生日礼物?可能大多数人会难为情,羞涩而不敢。
但是,勇敢去做吧,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羞涩而让自己后悔一生。
所以,趁着我们还年轻,母亲身体还硬朗,多陪一陪自己的母亲,携母亲的手上街,为母亲唱歌,记住母她的生日,给她一个惊喜,让母亲的人生历程中有我们陪伴她一起走过的足迹。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篇2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我与地坛》中作者史铁生写了他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35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3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afb45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5.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35篇)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3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我与地坛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与地坛读后感篇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院,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
在经过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拒绝了死亡。
是母亲的爱唤起了他的意志,他坚定把自我的心变成一片沃土,而母亲已在这片沃土上洒了第一把种子。
文中,朴实的一句话应当成为名言: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儿都是要加倍的。
难道,我们的母亲天生就是来为我们承担苦难的?难道,你真忍心自我的母亲成为这世上最痛苦的母亲?难道,你真的愿意让你的母亲在夜深人静时肚子哭泣?母亲深深地爱着我们,她们为了自我的儿女默默地奉献着,而我们又该为自我的母亲做些什么呢?史铁生没有放弃自我的生命,顽强地艰难地一步步走了过来,所以,文坛上多了一名新秀。
当他的第一篇文章被发表的时候,他想与母亲分享欢乐,但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母亲没有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诲,她只想让儿子活下去,简单欢乐地活下去,此时此刻,也感受到了母亲坚忍的一向和毫不张扬的爱。
《我与地坛》给予了我们警示—要勇敢应对挫折,珍惜亲情,正确对待人生,不要轻言放弃,要懂得理解,坚强等等,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史铁生的文章让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
也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理解。
我与地坛读后感篇2当我读《我与地坛》这本书时,它就像磁铁一样把我给吸引住了,读完以后更是让我百感交集,受益匪浅。
它告诉我虽然被命运打倒了,可是只要勇敢的应对生活,就会活出自我的价值。
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28篇)
![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b025c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1.png)
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28篇)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28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篇1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对漫漫前程抱着一份激动的希望,以为奇迹就在前方。
然而,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
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史铁生在二十多岁时腿就永远的瘫痪了,陪伴他的只有悲伤。
他的双腿残疾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那段时间,他愤怒,悲伤,常常想求死。
他奋力地捶打他那两条“残废、无用”的腿,心中的怨恨和忧愁化为一颗炸弹,仿佛随时随地就要爆发。
生命对他来说变得毫无意义,就像是一碗苦涩的中药。
幻想一下:如果你年纪轻轻就双腿瘫痪,难以上学,找不到工作,再也不能跑、跳或者是走路了。
只能借助一辆硕大的轮椅骑行。
你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照料。
前途十分渺茫,你是否也会像他一样?但悲伤总是暂时的。
前方还很遥远们,前途还佷漫长。
还不如静下心来,先想一想,为何要求死?好在史铁生后来也明白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认为,人的生命可谓是最宝贵的。
一生中,很多困难和挫折会一直伴随着你。
无论是得了大奖也好,腿残废了也罢,只要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拥有着一颗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不论你的周围是悬崖峭壁还是荒山野岭,看淡一切,愉快地度过余生。
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生活是美好的,当它给你一个重创时,要学会反击,并不是躲避它。
看淡生死,看淡一切。
这是一位与生活斗智斗勇的勇士告诉我们的道理。
作文有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生活给你一巴掌,你要跳起来与它击掌!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读后感篇2史铁生其实是“好运设计”情理中的人,因为他有我们无法感触到的力量,而来源,是那座坛。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8篇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30c3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6.png)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8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1“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当我第一次在封面上看到这些细若蚊足的字时,感受到的都是刻在骨子里的真切。
于是,我轻轻翻开,带着那句话给我的亲切感走进地坛,走近史铁生。
作者史铁生二十出头的青年,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然而命运却让他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双腿截瘫。
《我与地坛》正是作者讲述在双腿残废之初自己的悲痛欲绝,心绪的荒芜冷落,前途的暗淡渺茫,以至于自己一次又一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偶然走进了那个与自己同样荒芜冷落的园子----地坛。
“……我常觉得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在史铁生看来,他与地坛的相遇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结果,于是这么多年来他便再没有长久的离开过地坛了。
我更觉得那片荒芜的园地就是他的心灵的栖息地。
这里宁静却还不至于荒凉衰败,身处于大自然中,凝听风声和鸟鸣,调理纷乱的思绪。
这里就像是自家的后花园,因为没有人能向他一样熟知地坛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株木,史铁生的轮椅车印日复一日的碾过同一条路径,他呆在那里,看着那些古树上的树叶发芽、葱绿、泛黄,最终凋零,又重新发芽。
日复一日的共处,让史铁生最终把自己的灵魂与这座地坛相连。
园中的人和事,创造出一片生命的森林,给予了史铁生无限的感动和鼓励,唤起了他沉睡的意志,坚定地向前。
作者的坚强感动了我。
面对残肢,面对挫折,风华正茂的他从彷徨走向沉着,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艰辛的劳动成就了自身的价值,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启作。
作为身体健康的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却经常为学习上的压力而感到烦恼,相比之下显得如此渺小。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
《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15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03370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b.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通用15篇)《我与地坛》读后感1我是先了解史铁生,然后才去读《我与地坛》的。
人都说地坛是他的精神源泉,我怀着一种探究的心理捧起了《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这本书详细讲述了史铁生病后经历与心路历程。
一个经历了生活种种残酷的打击和磨难的人,是怎样在地坛重新找到前行的力量,做回自信乐观的自己,成长为我们熟知的著名作家的,我读《我与地坛》,找到我内心追寻的答案。
地坛真是一个神秘的所在,作者在瘫痪后的几年里,总是独自到地坛去,一坐就是一整天。
地坛的每一片土地,每一片落叶,每一阵风,每一棵树,都有是他心灵的朋友。
正如他所说:“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他读懂了自然,也读懂了生命,看清了以后要走的路。
他摇着轮椅沮丧痛苦地走进地坛,满怀希望和信心坦然走向了以后的人生。
我想,如果说地坛引领作者体悟自然真理,彻悟生命意义,那么母亲的爱是文中感动天地,支撑他走下去的`伟力。
什么样的母亲是这个世界最苦,是史铁生的母亲。
当他在地坛枯坐了一天又一天时,母亲的心在承受怎样的凌迟之痛呢?在他痛苦颓废的日子里,假装看到到母亲的爱,其实每分每秒母亲的爱都是在感召着他受伤的心,在抚慰他脆弱的灵魂。
为了爱,他才决定走出悲痛,坚强勇敢地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所以《秋天的怀念》一文里,当母亲离开人世时,巨大的悲痛中,作者反而沉静了下来,那一刻,我想,他是真正的生活的勇者了,爱和责任使他勇敢、坚强而沉着。
《我与地坛》是一本真正的好文章,文章中有自然,有人生,有血有泪有爱有力量。
我认识到拥有的幸福,也更意识到人生的无常,无论遭遇多少不幸,仍然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我要如史铁生说的:“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来看待人生。
《我与地坛》读后感2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是作者发给人生的一封感谢信,他试图通过这次写作来回顾自己以往的生活,尤其是双腿残废之后,那段艰难的岁月,陪伴他的人或物。
《我与地坛》读后感(20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83a3d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1.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20篇)《我与地坛》读后感篇1它等待我诞生,然后它等待我活到最高傲的年龄,突然使我的腿残废。
” 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体会到了他不寻常的生活和他坚韧的意志。
20年,人生中最美妙的年龄。
假如说生命是一个开花的过程,那么花朵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会盛开。
史铁生此时双腿瘫痪。
他丢了工作,找不到出路,生活一片模糊。
他很生气,他很迷茫,他好像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他每天都去地坛打发时间,有时候成天都呆在那里。
史铁生看到荒芜的院子里,但没有下降,渐渐看到光明的一面世界,最终走出阴影,开头了写作生涯,英勇,顽强地活下去......看完后,我很感慨。
没有人能够幸免尴尬,困惑的时候,越是困难,越要英勇面对。
三班级时,我面对这样一个具有巨大的转变:转学。
从老家转学到了中国北京。
入学教育考试是少不了的。
老家学英语是比较晚的,这里的同学我们已经进展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进行自由地选择表达设计出来,而我认为只是企业仅仅通过熟悉存在几个方面单词罢了。
入学同学考试的成果作为自然高不了,这让我一度哀痛与焦虑。
上英语课犹如听天书,完成家庭作业也非常冗杂困难,我简直失落影响到了极点。
我悄悄地问自己:“李子萌,这还是以前的你吗?莫非你的英语教学成果要始终差下去吗?”“不,肯定不是不行!”我一面不断学习着课本的内容,一面借来以前的课本,听着,读着,强记着。
爸爸也在每天下班后给我一些耐烦辅导,赐予我巨大的关心。
慢慢地,我成了我国英语专业课上老师发言最主动的那一个,在第一次使用英语水平考试的时候他们竟然拿到了总分。
这对于需要一个从幼儿园就开头学英语的孩子一般来说都是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其中一种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欢乐谁又能够更加懂得。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起起落落,难免会有失落和迷茫。
跌倒不怕,站起来连续英勇地走,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颠簸才能被战胜!这个道理,我们应当永久记住。
《我与地坛》读后感篇2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精彩8篇】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精彩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57fed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9.png)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精彩8篇】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篇一在生命最灿烂的青春年华,命运却与史铁生开了一个玩笑——失去了双腿。
从此,他的生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失去双腿,这种难言的痛苦也许会使有的人放弃生命,从此一阕不振。
史铁生,在失去双腿的最初,它与普通人一样,有种对生活的放弃。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然而,一座废弃的古园——地坛,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篇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精湛的手法,却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充满了史铁生真挚的情感,文字中的哲理,深深地吸引读者。
史铁生二十一岁时,失去了双腿,在这个美好的年龄失去双腿,无疑对他来说是五雷轰顶。
这惨痛的灾难,对正年少轻狂的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他变得颓废,变得对生活失去希望。
然而,母爱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史铁生拒绝了死亡。
当史铁生在痛苦中煎熬时,他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
”史铁生来到了地坛,一个宁静的地方,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对老夫妇、一个唱歌的青年、女教师、长跑运动员、弱智的女孩……这些人,为他展现了生命的意义,让他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在他在地坛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他的母亲依旧在烦恼,为了儿子的安全,她常常悄悄地去寻找儿子,有时甚至因此而迷了路。
史铁生很幸运,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件件平凡的事,让他从生活的阴影里走出,重新振作起来。
可以说,史铁生的转变,与地坛,和地坛中的一切,是密不可分的。
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也是独一无二的东西。
没有生命,梦想,成绩,都只是浮云。
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其中一定会有无数的挫折,而这些挫折,却不能成为放弃生命的理由。
而这些挫折,应该是激励你不断前进的动力,每一次挫折之后,你的灵魂都将得到一次升华,你将变得更加成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我们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10篇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579c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7.png)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10篇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篇1看了《我与地坛》一文,我感受到了我与地坛的缘分,以及母亲的苦难与伟大。
崇高母爱之美子女若似山边草,在母亲心中也象珠宝。
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了的。
母亲对儿子是理解和尊重的。
她理解儿子在特殊境遇中的烦躁、任性,用宽恕、顺从给儿子以尊重,心里却承受着超过儿子百倍的痛苦。
她兼有痛苦与惊恐,祷求儿子能好好地活下去。
然而,母亲内心的斗争是何等的激烈,“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母亲是矛盾的,从感情上讲,她不放心儿子到地坛去,那是一个脱离了她视线让她力不能及的地方。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从理智上,她感到儿子需要地坛,需要一处可以在独处中完成人生再认识的地方。
“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母亲的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祷告”。
所以,她一方面有心忡忡,一方面深明大义。
她需要反复说服自己才能看着儿子隐入地坛。
母亲作对了选择,使儿子得以在地坛治愈了灵魂,然而母亲却为此押上了她的赌注:“如果他真的要在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秋天的怀念》中也说到,当暴躁砸东西时,“母亲这时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地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隐藏着内心的`痛苦,鼓励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完全是在这种苦难中度完了自己的余生。
母亲的爱是一种艰难、坚韧而毫不张扬的爱,也正是这种沉默和深厚的爱使读懂了母亲,使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和经验储备。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篇2史铁生大家并不陌生,算得上是一个巨匠名流,我佩服他,不是因为他的文章,也不是因为他的那种生存精神,而是,我也说不清楚。
心中就是有那一种感觉,说不清楚。
史铁生先生曾经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暗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我与地坛》读后感(15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9b98a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f.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15篇)《我与地坛》读后感1《我与地坛》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这是史铁生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对生命再三再四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所得。
这样的主题致思方向,对于当代散文来说,或许并不是重大的创举,此前的散文写作,一般也都会触及到这类主题。
可是能够以一种平实、冷静、温情而透彻的态度娓娓道来,升天入地,丝丝入扣、体贴入微,毫不勉强造作,并抵达一种能为平常人所理解又难以企及的境界,却仅有史铁生做到了。
这篇长达万言的作品,无论是在表达主旨上,还是在写法、语言各个方面,都堪称是史铁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独一无二的贡献,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与地坛》的影响远远超越于文体范围。
每个人境遇的不一样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但在史铁生的答案面前,世界显示了它的平等的一面。
这将促使人类不再滥用或者尽可能少地滥用自我那个“狂妄的年龄”;这个答案虽然并不必然保证世界上不再有“失魂落魄的人”,但在史铁生以自我漫长的煎熬而获得的领悟那里,这些“失魂落魄的人”将得到宁静和终生的抚慰。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对母亲的刻画以及对母亲的爱,是《我与地坛》最为感人的部分。
这些平静如水无法复制的文字,蕴含着充沛饱满、风雷激荡的高贵的情感。
母爱是文学描述最能熠熠生辉的主题,散文这一体裁因其自由活泼不受拘束,又尤能尽情婉转随意收放。
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往所以感动过无数读者。
而《我与地坛》在叙写“我”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时,远离了热烈、哭号、哀励、宣泄等等所有的激烈的表达方式,也没有做人们最常见的赤裸抒情—尽管他这样做很可能也会被读者理解和理解。
《我与地坛》读后感合集(15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9d4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e.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合集(15篇)《我与地坛》读后感1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对某个地方抱有特殊的感情,也许在这里偷偷想过、念过、愁过......更或许仅仅是在此处坐着,都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对于史铁生来讲,地坛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是一些令人无法知晓且只有当事人知晓的深意。
在他双腿残废后的那些充满哀伤与悲怆的岁月里,他总是一个人摇着轮椅独自去地坛,在那里,他望着“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静静的思考着:关于生死,关于美丑,关于欲望,关于命运,关于上帝,关于母亲,关于自己。
十五年间,园中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变化,园中面熟的人也渐行渐远,而变化最少的,恐怕也只有这“安静”的地坛。
地坛在岁月的消磨中已成长为他的一部分,是他的“寄生之所”,也是他的“精神乐园”。
他孩童般躲在其中,默默地“赎罪”,默默地寻向“未来”。
《我与地坛》读后感2在读《我与地坛》时,我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倾听一位知己细细地讲述他的故事,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篇散文给我的感受是: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母亲是伟大的,同时也是痛苦的。
“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儿是加倍的。
”她应对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残废了双腿”的儿子,她在期待,期待自我的儿子能从困境中走出来,期待自我的儿子能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她甚至为了自我的儿子在心灵上能有一份宽慰与自由,她不惜自我忍受心灵与肉体上的双倍痛苦。
她对儿子的爱,也仅有天底下的母亲能够体会。
在史铁生第一次获奖的日子里,期望能给母亲一个小小的安慰,哪怕是让她有一个淡淡的微笑,也心满意足了。
可是,她却不在了,人世艰难,事与愿违。
这让史铁生的心里是何等的失落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珍贵的`东西叫幸福,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一向在你的身边。
有的人认为幸福是荣誉,是金钱,是权力,而我认为,幸福是母亲对你深深的爱。
经过阅读《我与地坛》,我也深深的反思了自我对种种不对。
写作业时,妈妈让我身体要挺直,肩膀不要一高一低,我总是会反驳一句:这跟您有什么关系;暑假里,我每一天都吃冰条,妈妈说,女孩子冰条吃多了对身体发育不好。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8篇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e4277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7.png)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培训计划、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training plan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8篇通过写读后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人性和社会现象,优秀的读后感可以让读者对书籍的内容和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与地坛》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与地坛》读后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ec786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5.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心得体会【导语】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我与地坛》读后感心得体会(共16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我与地坛读后感心得体会《我与地坛》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本史铁生的作品,他的文笔平淡朴素,引人深思。
接下来,我来从两点来聊聊这本书——史铁生的童年以及他为什么这么乐观。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史铁生和八子的故事,虽然你不能从中悟出什么大道理,但读来却让人倍感亲切,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的语言,把这样一件童年趣事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是我发自内心的觉得童年真美好,真多彩,尤其是那个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生活中一切快乐,都是从人与人之间打交道而产生的。
那时候的孩子们多么天真灿漫,朴实无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得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小事,实际上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们,珍惜我们眼前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束阳光,每一阵微风。
我们可以把他们记下来,就像我每天写日记,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写下来,当你以后再看,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也许会为过去的自己感到骄傲,感到悔恨,或者其它奇奇怪怪的感受,但无论如何,那些你会怀念的,你会或不会忘却的,都已停留在笔之下。
说完了童年,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史铁生如此乐观。
第一,在他刚住院的时候,所有人都非常照顾他,跟他聊天,跟他做朋友,尽管他的腿不好了,但是他在那家友谊医院里,收获了很多的温暖,他觉得自己要好好活着,不能辜负医生们对他的期望。
第二,针对史铁生的母亲,在弥留之际说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谁都知道他母亲没说完的话是什么——都要好好活着。
史铁生觉得母亲生前那样爱他,付出了那么多,他得对得起他母亲,所以他得坚强的活下去。
第三,那个孙姨也是病重至极,但依然每天笑呵呵的,史铁生应该是受到了她的影响。
还有孙姨的女儿,建议史铁生去写点什么,于是他从写剧本入手,开启了他的写作之路。
史铁生这样坚强,热爱写作,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有一段时间他也很暴躁,但就是因为他的身边充满了有爱心,热爱生活的人,他才会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也要好好活下去。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dc27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e.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篇一:《我与地坛》读后感内容《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流传最广远的的散文集作品,是他在地坛中所见所闻发出的人生感悟与思索。
文章中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饱含了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思念,由于自己残酷的命运,地坛成了他思考人生的佳境,其用朴实的文字表现自己在地坛流连思索时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其间洋溢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正当时青年的作者,因为双腿残疾而对生活自暴自弃,脾气变得异常奇怪,从而日渐消沉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为了逃避残酷的命运,他选择到地坛躲避,在他选择地坛的同时,地坛也在冥冥之中选择了他。
作者通过与地坛的接触及所见的人生百态,在受到周围景物的陶冶后渐渐的思想得到质的变化,从而让他了悟到生命的真谛。
作者说“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在地坛中琢磨思索,似乎已经看透了生命的本质,让人明白了生死不是我们能选择和掌控的,生命中的残酷与伤痛都是不能选择的,而我们所能够做得只是珍惜利用生与死之间的时间。
面对人生不可捉摸的挫折和苦难,有些人却选择了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留给世人的只有感叹和惋惜。
在地坛中得到启迪与感悟的同时,作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自个是世上最意外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意外在母亲那儿老是要加倍的。
”作者这句引人深思的话不由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尽管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丰富的阅历,但是他们的思想很开明。
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让自己的四个儿女走出那一分土九分石的大山,不要像他们一辈子待在那受苦。
曾经同龄的人早就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很庆幸自己能读到大学并顺利毕业,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父爱母爱的伟大,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为了自己的孩子做了太多太多,而如今我又能为父亲母亲做些什么呢?现在的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想踏踏实实的,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让父亲母亲放心、安心,不能再让他们为自己操碎那已经碎得不能再碎的心,我想这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感恩与回报。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心得最新18篇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心得最新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6a7b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7.png)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心得最新18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心得1等史铁生活到他最傲慢的年纪时,老天却带走了他的双腿。
使他后半生不得不坐在轮椅上,他无望过、生气过,但最终照旧好好的活了下来,没有放弃期望。
史铁生缺少了双腿,他参透了更多东西,我觉得他说的?与我想的起了共鸣。
若世上都是完整的人,每个人都长得一模一样,这个世界将毫无生气可言。
然而,上帝造出了千千万万个人,每个人都不一样。
这当中必能排出个好坏来,而总得有一些人有着坏模样,这样坏模样的人才能反衬好模样的'人。
人由于每个人不同,审判一个人的标准也有所变化,并不留意人们的外表了,而是留意他们的内心。
而史铁生就是“不完整”的人,他比正常人缺了双脚,显出他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聪慧、质朴、有毅力才被表现出来。
但是,你先天差,后天就肯定差吗?并不是,先天的从你来到这个世上你的父母就已经替你打算好了,你不能再转变它。
你所能做的就是,转变后天的,比那些先天比你好的人更努力的学习、劳动、工作,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你比别人愚钝,那就刻苦练习;你比别人急躁,那就多读书,培育耐性;你比别人少了很多很多,那就比别人努力少的这么多倍。
可怕的是那些天资比你好的?可后天还比你努力的人。
所以,趁着些天资比你好的人偷懒的时候,快去努力吧!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心得2今天早早地写完作业,想着该读一本书了,随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便是这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好了,就读他了。
翻了几页,好像有点读不下去,可能是因为作家的经历和我的生活格格不入,我实待没法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可能是因为文章的厚重感让我感觉太过压抑。
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我还是耐下心来,再次从头开始,一字一句慢慢的。
读了起来。
作者自从双腿残疾之后,就经常地体坛公园去思考人生,纠结于生还是死,最终领悟了活着的意义,决定用写作去诠释生命。
成为知名作家之后,作者感慨却是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
作者说:“儿子的一切苦难,待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这句话让我反复咀嚼,想到了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焦虑的神情;我腿摔破的时候,妈妈痛苦的泪水;这句话真是总结得太好了,母爱真是伟大。
我与地坛课文读后感8篇
![我与地坛课文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84f1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6.png)
我与地坛课文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与地坛课文读后感8篇写读后感可以让读者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理解书籍中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我与地坛课文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与地坛》读后感优秀10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ac2a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8.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优秀10篇读《我与地坛》有感篇一我在午后捧着这本书细细地品味,常常需要停下来望一眼远处,思考一些。
史铁生的文字似乎把我带到了无边无际的哲学的大海,在那里,他的思想如浪潮般涌来;又仿佛是在悬崖边,听他一个曾经在死亡阴影中的人缓缓讲述他在绝境中领悟出的生命的救赎。
有些人选择结束,以此逃避锤炼。
海子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卧轨自杀;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老舍在北大坠入冰冷的河水。
所谓绝境,就是让人误以为无路可走而拜倒在他的脚下。
史铁生也是想过死的。
他在一个狂妄的年龄双腿残疾,病卧医院时他也曾藏下一卷电线。
但是终究是一丝残念,让他留了下来。
也许是因为母亲说“要好好活着。
〞,也许是友人与他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再或者,也许仅仅是因为不甘心。
只是因为想再继续活下去。
他悟出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
〞一旦我们选择了生,一旦我们决定要去奋斗拼搏一把,那死气沉沉的绝境也只得放开一条路。
在看似山穷水尽的地方,人惟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才能向死而生,跋涉到柳暗花明的时候。
人生中密布着上帝的试炼。
有时候我们干不过上帝,比方我们无法逃避从天而降的磨难。
但是我们却可选择对于苦厄的态度。
绝境是一个时机,给不屈的人,使之完成人生生如蚁而美如神的蜕变。
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败,而是为了有时机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即时眼前弥漫着死气,我们当吹响战斗的号角,向死而生。
我与地坛读后感篇二《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本人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
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本人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处所,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净地,细细地品尝人生。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挚、朴实,以致于我们要用终身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步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改变为稳重、深情。
我与地坛读后感100字精彩8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100字精彩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578c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7.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100字精彩8篇我与地坛读后感篇一这是一个有关一名残疾人的故事。
他很年轻时就患了病,他不能站着,不能在草地上欢快的奔跑,他不得不带着他的轮椅,但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
母亲的鼓励,自我的反思,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他就是史铁生。
“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
却是个体育迷。
”史铁生在文中说道。
他虽然身患残疾,但他却喜欢田径,并且对他非常的了解,就连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及保持者他都非常清楚。
他还很喜欢和羡慕刘易斯,羡慕他有高大且壮的好身材。
而这正是他想拥有的。
他虽然没拥有,而且可能真的没法拥有,但却有这样一个纯洁美好的梦想,让他不断地对生活充满希望,正如他所说:“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
”就这样,让他自己更加乐观,更加坚强。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这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说的。
世界上共有两个地坛,一个在北京,一个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满分作文网的场所。
史铁生在这几近绝望,就连自己都快放弃的时候,就这样一个人默默的藏在地坛里。
接受母亲疲倦的眼神,也许他不想接受这个世界,他想逃避,以至于他用男孩的倔强来承受母亲的目光,就这样一直下去,直到他知道了母亲去世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可惜已经晚了。
在文中作者一直在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往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从“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这就是一个老母亲,一个默默关心孩子的母亲所想的。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
从母亲的苦到母亲的累,最后到母亲的去世。
这是史铁生人生当中第二次巨大的打击。
他刚解开为自己系上的结,却又陷入母亲爱的包围的网,母亲已走,这网也许永远也解不开了。
人总是会慢慢老去,如今那流逝飞快的时光把他从中年到了暮年。
死亡总会来,它难以预料,命运总神秘,让人心酸。
《我与地坛》读后感(15篇)
![《我与地坛》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2cf15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3.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15篇)《我与地坛》读后感1在高中时期我们就学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说来惭愧,我们当时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没怎么用心看这篇文章,没体会到母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
在后来重读这一篇文章,文字很朴实,很平淡,简洁,但却深深打动了我。
在我看到史铁生单独摇着轮椅去地坛散散心,母亲目送他出门,随后又偷偷的跟着他,他发现了母亲却还是假装没看到时,我被打动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母亲其实很害怕他会想不开轻生,同时又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的害怕,只是用沉默的方式关爱着儿子;而史铁生的内心是痛苦的,他难以接受双腿残废的事实,那时候的他没有感受到他的母亲因他而承受着更大的痛苦与折磨。
据史铁生回忆,当母亲送他出门的时候,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说这挺好。
〞许多年后他才渐渐明白,母亲的话实际上是自我抚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他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只是在母亲猝然去世后,他才有余暇设想。
《我与地坛》在书写他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没有热烈、哭嚎、哀励、宣泄等所有剧烈的表达方式,也没有最常见的赤裸抒情,只是用一种内敛到近乎压抑的语调,讲述着母亲看似平常的几件小事自己母亲过早离世带给他无法挽回的损失与至痛。
在人生的得与失面前,我们的父母总是显得比我们更紧张或是更喜悦,我们所表露出的痛苦远不及我们加给父母的痛苦程度之深。
《我与地坛》读后感2“就命运而言,休论公正。
〞就,以此开篇吧。
读完《我与地坛》,查了一些有关史铁生先生的资料,更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命运待他如此这般,他曾想过一了百了,但是,他没有。
“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高中时候,语文老师推荐过这本。
前阵突然心血来潮,将其加进书架,是因为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什么都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于此,读了整本书。
摘录了书中很多真切感人的句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他对“墙〞的描写,从而引发了他对生活、生命的一些思考。
倒是让我想起我经历过的“墙〞。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9篇)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15e3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c.png)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9篇)我与地坛读后感篇一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肥力的沙漠。
”读了《我与地坛》,我能感受到史铁生以残疾之躯渡过充实人生,其中饱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情的感叹。
文章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精感。
当年那不懂事的行为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一“曾有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的在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她几次的背影。
她的视力不好,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再老看她,过—会儿我再抬头她就又看到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当作者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才幡然醒悟,母亲对他的爱多么深厚,他后悔自己—次次地假装没看见母亲,任凭母亲一遍遍地寻找。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等到失去了再来后悔。
我与地坛中母爱的伟大,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圣洁、无私的爱。
我与地坛读后感篇二苦难给予人的不仅仅是痛苦,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苦难有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具有独特的价值。
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挫折。
因为对意义的寻求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由受挫之感。
所以,承受苦难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又该怎样看待生命的苦难呢?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能力,他的生命是否还有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及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即使一个人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它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既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命的苦难。
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造就的,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在苦难中默默的忍受命运的重压正如作者史铁生的母亲,他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而母亲却用碱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了一切,坚定的生活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铁生散文集《我与地坛》读后感8篇
自己那陪伴自己一生的轮椅,心中愤怒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是啊,那对于一个心灵受伤的人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打击,可是,他并没有因为世界对他的不公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再想想我们的身体健健康康,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可还是有人经常对父亲发脾气,可是,现在想想,史铁生遭受的困难和打击,我想,我们连发脾气的资格都没有。
好好珍惜现在那拥有的生活,不要等失去了再来后悔。
史铁生的痛苦,在他的母亲身上是加倍的,但母亲一直理解儿子,尊重儿子,面对着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失去双腿的儿子,内心是如何的痛苦,为了孩子能在心灵上有一份宽慰和自由,她不惜自己承受心灵上的“痛苦”和”恐惧”,其中的味道,可能只有天底下作为母亲的人最明白,伟大是一种无私爱,无私的行动。
可是,造化弄人,在史铁生第一次获奖的日子里,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还活着,多么希望母亲可以多夸她两句,用自己的成绩给母亲小小的安慰,这个机会都没有了,这位为他承受了那么多痛苦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人世艰难,事与愿违。
史铁生通过文字告诉我们人是不能追求绝对的公平的,永远的利益和无忧无虑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属于热和一个人的。
没有无憾的人生才是真的人生。
人世间最真情,是无私,最不求回报的便是母爱,在史铁生的笔下,热情的赞扬着伟大的母爱。
在我们生活中母亲也是如此,在点点
滴滴中都有母亲的身影,我们的母亲也在为我们付出着她的一切,所以,多关心她一点,她也会累,也会有离开我们的一天,所以,趁着还没有完全失去孝顺妈妈的时间里,多关心她一点,我们不能太自私,只想这自己,从而忽略了身边的最爱。
时间过得很快,把握现在,给自己的妈妈一份真正属于她的爱,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不求回报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身边的人为我们做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也只能用感恩让他们得到快乐和安慰。
史铁生散文集《我与地坛》读后感8
一张轮椅,一个青年,一位母亲,一段亲情,一种对于生与死的思考,这大概就是我最初理解的《我与地坛》。
后来,我每每夜起,翻开这本书,我开始为作者的痛苦遭遇而惋叹,开始为作者母亲而担忧、心痛,以至于开始思索人生。
作者史铁生,在他人生最灿烂的时候,迎来了命运的玩笑:失去了双腿,终日只能以轮椅为伴。
而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他找到并来到了地坛,也不妨说是地坛选择了他。
从此,他成了那个园子里一切的见证者,而那个园子也成了他灵魂唯一的住所。
有人说,《我与地坛》是一部极富悲情色彩的作品,但我从中更多的看到得是一种力量,一种爱。
作者的执著与坚强感动着我。
虽然失去了双腿的他曾在年少时有过失落和暴躁,但他从无一日间断地来到地坛,去深思,去观察,去体味人生,从而平静、释怀以及看淡了
一切。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后来的人生中从阴霾中“站”起来。
而观如今,我们衣食无忧,可遇到一丁点的挫折就怨天尤人,哭天喊地。
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作者的精神吗?
母爱的伟大无私震憾着我。
作者的双腿瘫痪带来了他痛苦的青春,也就注定了他母亲痛苦且短暂的一生。
当他年少无知,自暴自弃时,他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但她没有终日以泪洗面,而是用自己的不动声色去放纵他,去呵护他,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独自忍受煎熬。
这也无异于给自己判了死刑。
也许作者是以现在的成就来告慰母亲的再天之灵,可昔人已故,只能追悔莫及。
再看看我们现在,一个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利用父母对自己的爱来胡作非为。
时不时对父母呼来唤去,毫无半点感恩之心,羊都有跪乳之恩,鸦亦有反哺之义。
朋友们,醒醒啊,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作者的博爱感染着我,虽然作者自身残废,可是对生活的热爱流露于笔尖,如果没有爱,他怎么发现地坛的内在?如果没有爱,他怎么能观察数年来地坛的变化,以及每一位进出地坛的人的特点。
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情感升华到博爱的人,才能细心的观察这一切,用心的记录这一切。
而如何才能拥有爱,懂得爱,我以为爱由心生,爱的源头来自于心底。
所以让我们学着接受爱,也学着去爱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