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南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及评价
[摘要]商南县地质灾害众多,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原理,对商南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按照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地质灾害形成主导因素、行政区相对完整性、综合分析定量化进行分区,并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不同,对商南县地质灾害做出了详细的分区及评价。
[关键词]商南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分区评价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4-344-3
1前言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沟谷发育,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地层岩石破碎,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气候呈现多种类型,夏季雨量充沛;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灾害非常发育,这些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损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因此,2011年商南县进行了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并进行全县范围的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分区,这将对于制定商南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合理开发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地质灾害概况和易发区划分
截止2011年8月20日详查野外工作结束,商南县全县灾害点共计183处,其中滑坡178处,崩塌4处,泥石流1处;地质灾害的隐蔽性、突发性是区内地质灾害的最大特点,灾害以人为诱发居多;而主要诱因为切坡修路建房、矿山开采、林木滥伐、陡坡耕种。地质灾害分布范围遍及全县13
个镇,尤以十里坪镇、水沟镇、湘河镇、赵川镇、金丝峡镇、城关镇及丹江两岸及其支流县河、清油河、黑漆河、滔河等河流两侧的滩地、阶地分布密集。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地质灾害分布南部多于北部,中部多于东、西部。商南县地质灾害自1998年至2011年详查结束,共造成172人死亡,全毁房屋2902间,全毁耕地55968亩,受威胁户数为1444户,共633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3702.78万元。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基于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特征)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状况条件下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类型组合、及展布特征、发育程度,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化评价为辅进行分区。分区原则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只有正确选择分区原则和致灾因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分区方案。
2.1划分的原则
划分的原则包括:
2.1.1地质环境条件差异性原则
充分研究不同区域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在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时,将发生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区域划入一个区,把发生条件不同的区域划入不同的区,不同级别的分区有不同的主导致灾因子。
2.1.2地质灾害形成主导因素原则
主导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种类和易发
程度。
2.1.3行政区相对完整原则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界线应可能考虑到乡、镇级行政区的完整性。
2.1.4综合分析定量化原则
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全面考虑构成易发程度的各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别,尽可能量化处理,在数值化处理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程度高的致灾因子或标志作为分区的界线,以保证所划分的每一个易发程度分区都是有特点的,独立于其他易发程度分区的地域。
2.2致灾因子的确定及优化
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地形地貌、岩性组合、结构构造、新构造活动强度4个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及规模、危害性起主导作用,它决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大小和能量的转
化条件,松散碎屑物质的聚积和成灾可能性;植被覆盖率、降雨量、水文、人类工程活动强度4个因子起促进作用。因此根据商南县境内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选定地形地貌、降雨量、水文、岩性组合、结构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致灾因子,作为地灾害易发区评价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彼此促进。
2.3易发程度分区的方法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规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易发区的划分基于地质灾害现状,结合调查的商南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具体情况,将商南县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去4级,区代号用A、B、C、D分别表示。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组合划分评价区。
2.3.1定性分区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依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发育强度,即单位面积内灾害点的个数、灾害点分布面积、灾害点的体积)、人类工程活动与研究工作程度,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即灾种、分布、密度、规模、危害程度等以及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准确确定地质灾害的种类、数量、规模及其分布特征,特别是针对地面调查没有涉及到的无人区的地质灾害,
初步确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的大致范围和界线。
2.3.2定量化分区
在上述宏观定性判别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基础上,采用GIS信息技术进行网格定量化数值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易发程度分区。
(1)将商南县行政区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每个单元面积2km×2km,共划分网格577个(见图1),总面积2307km2。
(2)利用计算机将划分的网格与数值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并将各类地质灾害划分为:
A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取值为4;
B级―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取值为3;
C级―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取值为2;
D级―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取值为1。
将多种地质灾害进行叠加,当两种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叠时,则取值为5。按照划分标准,按不同灾种对单元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及数值化,将滑坡、崩塌、泥石流数字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单元信息叠加结果(G)满足公式:
G=G滑∪G崩∪G泥
其中:
G为单元信息叠加结果;
G滑为滑坡灾害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