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10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10

例如晋国子产即擅长于此,他多次凭借辞令 之妙,使大国不敢对郑非礼。襄公二十五年,郑 伐陈,子产向晋献捷,晋人三次责难郑国,都被 子产巧妙地顶了回去,就连晋国赵文子也说: “其辞顺,犯顺,不祥。”对郑国给予礼遇。书 中记孔子对此发表评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 远。这是《左传》辞令的普遍特点。
B、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 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 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 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国不堪二,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 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 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 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 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 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 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 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 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 谓乎!
展喜抬出先王之命,表示鲁国有恃无恐,实 为指责齐国“弃命废职”,违背礼义。其辞令优 游婉顺,不卑不亢,而又绵里藏针,内含讽刺。 这番辞令所以产生这番效果,主要还在于道义的 力量。

北师大讲义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考试

北师大讲义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考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先秦文学总论(尚学峰教授)2011-06-16 10:16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教学目标:1、介绍先秦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学成就。

2、介绍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本节,应当重点掌握周代和战国文学的成就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讲到《诗经》、战国散文和楚辞的时候进行深入讲解,请大家结合有关内容加以掌握。

教学内容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这里所说的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我国在夏朝以前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夏朝已有文字。

既然有了文字,就会用来记事。

《尚书》中的《夏书》和其它先秦典籍中都有关于夏代史事的记载,它们虽说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但在夏朝当时,有一些相应的文字记载,应当是可能的。

这些记载就是古代散文的萌芽。

夏朝也有诗歌,保留至今的,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另外,夏朝的乐舞也很发达,战国时还在流行的《九歌》与《九辩》,相传就是夏启时代传下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朝取代了夏朝的统治。

商朝的文化已相当发达。

至今人们已从考古发掘中见到不少商朝的文字记载,这就是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朝人非常迷信,商王的日常生活和国家大事都要向鬼神问卜。

卜辞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预测天气,有的祈求丰年,有的记载农业生产和渔猎,更多的是记载政治和军事的重大事件。

这些记载都很简单,最长的也不过上百字,但已按照一定的文法规则组织起来,能够清楚准确地交代一件事情。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51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51
பைடு நூலகம்
黄庭坚诗、文、词兼长,而其主要成就在诗。 其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黄庭坚存诗一 千五、六百首,内容广泛:如其《流民叹》、 《上大蒙笼》等反映民间疾苦;《和游景叔月报 三捷》等表达关心国防的爱国情怀;《次韵子由 绩溪病起》、《再作答徐无隐》等提出公正用人 的卓见。
黄庭坚写景、遣怀、赠答、题画之作最具个 性,如《登快阁》写自己的洒脱襟怀,《寄黄几 复》写真挚友情;《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之写 江南胜景;《清明》之寄托人生感慨,充分显示 了其内容的多样性。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大体有两种倾向:一 是以进士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主,继承诗文革新传 统和元祐学术的积极影响,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作 家和文学流派,创作趋于多样化;另一是以变质 的新党为代表的文化专制势力,一方面打击进步 文人,另一方面诱人远离现实、粉饰太平,以谄 谀之作歌功颂德。
二、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诗在艺术上努力实践自己的诗歌主张,立 意深曲,章法细密,烹炼字句,奇语惊人,而又 能洗尽铅华。如其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 复》。
《登快阁》
《登快阁》既写清秋时节登上快阁所看到的 江山美景,也充分表现了作者想归隐湖山的雅致。
《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首联交代自己和友人黄几复相 隔遥远;颔联是传世名句,写自己与友人的短暂 相聚和离别后的孤独寂寞和对朋友的怀念;颈联 和尾联是对友人的赞美。
黄庭坚的词也有相当的成就。今存词一百八 十余首,良莠不齐。一部分写景抒情之作,以疏 宕洒脱见长,时有豪迈之气,如其《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青玉案》(烟中一线来时 路)。另一部分词近于柳永,多写花月伤别、狎 妓艳情,有的流于猥亵。
后人常并称“秦七黄九”,其实黄词远不及 秦观。
3、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 号后山居士,彭城人。元祐年间,经苏轼等推荐, 出任徐州州学教授,后被免职。绍圣初,又被目 为苏轼余党而遭罢职,后又任秘书省正字,贫病 而卒,有《后山集》。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60演示教学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60演示教学

第二、婉约风格
辛词中有不少缠绵悱恻的婉约之作,如前所 述之《青玉案·元夕》,看似情词,实则“伤心 人别有怀抱”。再如其代表作《摸鱼儿》。
《摸鱼儿》
上片主要写眼前之景,表面看是春意阑珊的 暮春景象,实际上是以春喻国,通过叹春、惜春、 劝春、怨春来表达自己对于国势衰微的慨叹。下 片表面是叹美人的迟暮,以皇后自喻,对当时得 意者提出警告。
辛弃疾的诗在内容和风格上都近于其词,如 其《送别湖南部曲》。这首送别老部下的诗,既 有弹劾罢官、政治失意之愤慨,又有坚持高尚政 治品质的自白和对部下的劝勉,傲岸磊落,悲壮 雄迈。
他的一些写景寓意的小诗也清新可读,如 《鹤鸣亭独饮》、《偶题》等。或感怀抒情,或 寓情于景,均清新秀杰,颇有情趣。
三、辛弃疾的散文创作
2、手法多样性 第一、词调上小令慢词兼长,章法上变化 出新。
辛弃疾有非凡的驾驭词调的能力,不管是令 曲小词,还是慢词长调,他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辛词博辩奇肆,善于在章法上变化出新,他发展 了苏轼的以诗为词,进而以文为词。
他往往在词中化用文章中的问答辩驳方法, 甚至截取一段古文敷衍成词,又往往打破词的传 统章法结构。如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不但打破了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 而且实际上完全是一种散文化的结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打破 了上下片束缚。再如《清平乐》(茅檐低小), 采用民歌的排比写法,一气呵成,也无所谓分片。 但不管怎样翻新变化,辛词都能作到纵横恣肆而 又连贯严谨,各得其宜,显示了巨大的艺术创造 性。
第二、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
辛词多用比兴手法,常借风花月露,儿女之 情来抒写磊落不平之气。如《太常引·寿韩南涧 尚书》中的“似江左,风流谢安”;《摸鱼儿》 中的以失意后妃自喻;还喜用博喻,十分精妙。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40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40

本文由peterpaul0629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二节宋初文学宋初,一般指太祖,太宗和真宗三朝. 宋初,一般指太祖,太宗和真宗三朝.文坛既承五代余习,又在因袭中孕育着新变, 既承五代余习,又在因袭中孕育着新变,是宋代文学发展繁荣的准备时期. 文学发展繁荣的准备时期.一,宋初的诗文风体格卑弱是宋初诗文的通病. 体格卑弱是宋初诗文的通病.宋初诗坛最早流行"白乐天体" 代表人物是徐铉,李昉等. 早流行"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是徐铉,李昉等. 他们的诗文多为应制和酬唱之作, 务浅切, 他们的诗文多为应制和酬唱之作,"务浅切,效白乐天体" 未得白居易诗之讽谕精神, 白乐天体".未得白居易诗之讽谕精神,只取其浅近易晓,故流于肤浅的自我表白, 浅近易晓,故流于肤浅的自我表白,诗体亦愈趋鄙俚. 鄙俚.晚唐体代表人物寇准,潘阆,魏野, 晚唐体代表人物寇准,潘阆,魏野,林逋等以贾岛,姚合为宗,多写山野闲逸情趣, 以贾岛,姚合为宗,多写山野闲逸情趣,诗境狭以锤炼字句为能事.林逋是其中较有成就者. 小,以锤炼字句为能事.林逋是其中较有成就者. 因以梅鹤为伴, 梅妻鹤子" 卒谥和靖先生, 因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 林和靖诗集》其诗风格淡雅,意趣幽邃, 有《林和靖诗集》.其诗风格淡雅,意趣幽邃, 尤以咏梅著称.代表作品《山园小梅》尤以咏梅著称.代表作品《山园小梅》.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柳开. 物柳开. 柳开( ),原名肩愈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元, ),原名肩愈,字绍元, 后改名开,字仲涂.他推尊韩愈,柳宗元, 后改名开,字仲涂.他推尊韩愈,柳宗元,反对浮艳的骈体文风,提出行古道必辅之以学古文, 浮艳的骈体文风,提出行古道必辅之以学古文, 并进而视文,道为一体, 柳河东集》传世. 并进而视文,道为一体,有《柳河东集》传世.柳开之后,倡古文者有姚铉,穆修, 柳开之后,倡古文者有姚铉,穆修,张景等姚铉编有《唐文粹》只收唐代的文, 人.姚铉编有《唐文粹》,只收唐代的文,赋和古体诗.穆修世称穆参军,对宣传古文, 古体诗.穆修世称穆参军,对宣传古文,反对骈文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独以古文称" 文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独以古文称".有《河南穆公集》传世. 南穆公集》传世.二,王禹偁王禹偁( ),字元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 ),字元之, 巨野人.因曾贬知黄州,故世称王黄州. 巨野人.因曾贬知黄州,故世称王黄州.有自编小畜集》小畜外集》传世. 《小畜集》,《小畜外集》传世.王禹偁是宋初诗文创作最有成就的人.诗尊李, 诗文创作最有成就的人.诗尊李,杜,白,文尊韩,柳.王禹偁继承白居易诗歌讽谕精神, 王禹偁继承白居易诗歌讽谕精神,写下不少揭露政治弊瑞,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如其《揭露政治弊瑞,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如其《对感流亡》乌啄疮驴歌》开宋诗雪》,《感流亡》,《乌啄疮驴歌》等,开宋诗风气之先.他也有大量流连光景, 风气之先.他也有大量流连光景,抒写贬谪之苦和闲适之情的作品,格调清新脱俗, 和闲适之情的作品,格调清新脱俗,如其名作村行》《村行》.王禹偁积极倡导古文写作, 王禹偁积极倡导古文写作,要求革除五代以来的颓靡文风,力倡"革弊复古" 张扬"夫文, 来的颓靡文风,力倡"革弊复古",张扬"夫文, 传道而明心也" 主张文章应"句易道, 传道而明心也",主张文章应"句易道,义易有意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 晓",有意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他的古文多为"传道" 明心"之作.如其《古文多为"传道"和"明心"之作.如其《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三,西昆派西昆派是宋初最有影响的一个诗派. 西昆派是宋初最有影响的一个诗派.王钦若,杨亿等编篡《历代君臣事迹》钦若,杨亿等编篡《历代君臣事迹》(后定名册府元龟》时相互酬唱. 《册府元龟》)时相互酬唱.后杨亿将这些诗编西昆酬唱集》收录杨亿, 为《西昆酬唱集》,收录杨亿,钱惟演等十七人的五,七言律诗近二百五十首. 的五,七言律诗近二百五十首.西昆诗体和西昆诗派由此集而得名. 诗派由此集而得名.西昆派以晚唐李商隐为宗, 西昆派以晚唐李商隐为宗,其作品均为同题唱和.内容多为歌咏宴饮之乐,咏物, 唱和.内容多为歌咏宴饮之乐,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爱情,追求用典丰缛,对仗工整, 咏男女爱情,追求用典丰缛,对仗工整,辞藻艳音韵和谐.模仿李商隐典丽精工的近体诗风, 丽,音韵和谐.模仿李商隐典丽精工的近体诗风, 片面地发展了李诗唯美主义的倾向. 片面地发展了李诗唯美主义的倾向.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而尤以杨亿之作最有代表性. 而尤以杨亿之作最有代表性. 杨亿( ),字大年杨亿(974—1020),字大年,性耿介,尚 ),字大年,性耿介, 节气,.其诗文著作多轶散, ,.其诗文著作多轶散武夷新集》节气,.其诗文著作多轶散,有《武夷新集》二十卷传世.其诗片面发展李商隐浮艳典丽的一面. 十卷传世.其诗片面发展李商隐浮艳典丽的一面.杨亿的《杨亿的《泪》:"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 锦字梭停掩夜机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猨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 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猨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 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 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祗是伤春鬓已丝. 用华艳精美的形式掩盖空虚贫弱的感情, 已丝."用华艳精美的形式掩盖空虚贫弱的感情, 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诗风, 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诗风,也是西昆诗派代表作. 派代表作.西昆派的文亦学李商隐,以骈文著称. 西昆派的文亦学李商隐,以骈文著称.因宋初古文家的创作执古过陋,实绩不佳, 初古文家的创作执古过陋,实绩不佳,故富于文采的杨,刘时文占文坛的主导地位. 采的杨,刘时文占文坛的主导地位.对西昆派的评价: 对西昆派的评价:西昆派作家有较好的文学修养, 西昆派作家有较好的文学修养,他们从提高文学作品的观赏性入手, 文学作品的观赏性入手,力图恢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是对浅切的白体诗风和艰涩的复古文风的矫正.但西昆体又是典型的台阁体诗, 矫正.但西昆体又是典型的台阁体诗,既脱离社会现实,又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 会现实,又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西昆派的影响: 西昆派的影响:西昆派对北宋文坛的影响不可否认.晏殊, 西昆派对北宋文坛的影响不可否认.晏殊, 宋祁等继承西昆诗风,文彦博, 宋祁等继承西昆诗风,文彦博,司马光等人的诗绝似西昆" 王安石, 亦"绝似西昆",王安石,黄庭坚等人也学习借鉴西昆的诗意细密,措词精美, 鉴西昆的诗意细密,措词精美,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欧阳修也受其影响, 领袖欧阳修也受其影响,但最终清除了西昆派的不良影响. 不良影响.小结: 小结:西昆派对李商隐诗文的模仿甚至剽窃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认识.但是他们在文学观念方面, 起我们的充分认识.但是他们在文学观念方面, 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方面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方面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宋初是宋代文学的准备时期. 宋初是宋代文学的准备时期.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尚学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尚学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尚学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43人,下设民俗学、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共10个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下设尚学锋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康震的唐宋文学研究;张德建的元明清文学研究。

二、考试的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298中国古代文学史③3843中国古代文学文献解读三、导师介绍尚学锋: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专长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中国散文史、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史。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考博资料、课程辅导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QQ:893241226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

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

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

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06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06
《商书》中的《盘庚》三篇是盘庚迁殷时对 臣民的讲话,在上篇中,他针对大臣反对迁都的 情绪,反复劝说,把迁都可使国运昌盛比作“若 颠木之有由蘖”;要求臣下听命奉职,“若网在 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篇中还用“予若观火”比喻自己对情况十分明了。
C、还有些作品运用了较多的语气词汇,表现 了说话人的口气,带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
总之,《尚书》中的作品已形成完整的篇章, 无论是记事记言,都有了一定成就,它标志着古 代散文正在走向成熟。
春秋时代,历史散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称。
如《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一篇训辞,文中 首先提出中心观点:“君子所,其无逸”,然后 便征引商周两代历史,说明“无逸”才能享国长 久的道理,接着又具体提出对成王的要求:“继 自今嗣王,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 民为正之供。”最后列举殷中宗、高宗、祖甲及 周文王的榜样,要求“嗣王其监于兹。”
B、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段生动丰 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六节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 《尚书》
1、古代历史散文的形成 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我国 有着悠久的史官文化传统,早在殷商时代,朝廷 就有了记载史事、掌管典籍的人员,甲骨文中称 为“史”、“尹”、“作册”等。《尚书·多士》 中说:“唯殷先人,有册有典。”这些“册”与 “典”既是记录下来的各类历史资料。
在28篇今文《尚书》中,包括虞、夏、商、 周之书
3、《尚书》以记言为主,与甲古卜辞和铜 器铭文相比,其中的文章篇幅更长,内容也更丰 富了。这些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 类别,可以看作古代最早的散文体式。它们总的 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演进之迹甚为清晰,有些 作品运用了较为成熟的写作技巧,已具有一定的 文学因素。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发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主讲教师:尚学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Ppt文档版发布:彭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位及影响。

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响。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参考资料)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尚学峰讲稿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发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主讲教师:尚学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Ppt文档版发布:彭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 《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睽?上九》)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

王明,并受其福。

(《井?九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卦辞》)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13-资料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13-资料

谢谢大家!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 13-资料
第十五节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歌概况及大历诗人
一、中唐诗歌概况 1.中唐社会概况: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但中唐统治 者力图恢复盛唐气象,采取某些变革措施,在德 宗、顺宗、宪宗朝出现了所谓的“小中兴”时期。
2.诗歌的总体特点:
中唐诗坛呈现新的繁荣。与盛唐相比,中唐 诗歌更注重现实,风格更趋多样。济世拯时的冷 峻思考和批判、忧国伤时、积极从政的忧患意识 和参与意识;诗歌独具冷峻、深刻的特色。
体裁上最擅长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诩。 其七言律绝也有很高成就。风格与韦应物相似, 以清婉苍秀、富有情韵为主。长于写景抒情,善 于诗画结合,尚白描,少用典,善锤炼字句。
3、“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指大历年间名噪一时的十位 诗人,“大历十才子”在文学史上为不确切概念, 不妨视之为活动于大历年间的一个诗人群体。其 中钱起、戴叔伦、卢纶成就较高。
6、卢纶
卢纶其人多愤懑之情,诗歌也较为雄放酣畅, 如其《塞下曲》六首。颇有盛唐边塞诗之豪气, 且构思奇异,形象独特,极富新意。他的羁旅行 役诗,也写得沉雄苍凉。
总体而论,这批诗人的诗作内容贫弱,多抒 伤感之情。在艺术表现上,则以清丽空灵、省净 纤巧为主要特色,视野窄,境界小,重韵味,总 体成就不高。
3.主要风格流派:
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以韩愈、 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韦应物、刘长卿等大历 诗人及柳宗元,诗歌以清丽淡远为特色;其他诗 人,如以边塞诗著称的李益,以雄豪见称的刘禹 锡,多承盛唐风气。
二、韦应物、刘长卿等大历诗人 1、韦应物
韦应物,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 史,后人因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内 容广泛。写得最多最好的是山水诗和以山水为依 托的抒情诗。如其名作《滁州西涧》:

2016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之古代文学知识梳理、重难点解析、考点回顾

2016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之古代文学知识梳理、重难点解析、考点回顾

2016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之古代文学知识梳理、重难点解析、考点回顾一、1、古代文学:一些书目:(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北师大文学院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韩兆琦,李道英,邓魁英,张俊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4)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5)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6)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7)邓魁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特别说明:1、不管给的指定书目是什么,始终以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四卷为主,要求熟练掌握;2、可以浏览北师大文学院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参考,特别要注意每章后面的习题;3、北师大本科教材,先是(3)韩本,后改成(4)郭本,但是已(2),郭韩本都不用看;4、从(5、6、7)中选一种作品选,不用通读,挑选一些你认为非常重要的篇目来读即可;5、重要老师的著书及论文一定要了解:郭英德、李山、过常宝、尚学峰、康震、李真瑜等。

复习方法:一、注意朝代二、注意每个朝代比较著名的作家作品三、代表性的作家的特点或者风格,诗歌特点四、每个著名的作家都要背诵至少一首他的诗或词1中国文学史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史家记述:(一)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二)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三)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四)(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14-PPT精品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14-PPT精品

2、鲜明地体现了士的独立人格,由此又形 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在百家争鸣中,人们打破了对统治者和传统 观念的迷信,敢于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无所顾 忌地发表见解。”(《文史通 义·原道》)。
作为实践的主体,战国之士按照个人的意愿 选择了不同的理想、主张和人生道路,各以自己 的理想方式去生活。诸子散文向人们展示了这些 风姿各异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 的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作品也就因此而具有浓 郁的感染力。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儒家、墨家、道 家和法家,此外还有名家、阴阳家、兵家、杂家、 纵横家、农家、小说家等。儒家的散文有《论 语》、《孟子》、《荀子》以及《礼记》、《易 传》等等,墨家的散文有《墨子》,道家有《老 子》、《庄子》和《列子》等,法家有《商君 书》、《韩非子》等,兵家有《孙子兵法》等, 杂家有《吕氏春秋》,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 文学性。
当百家争鸣开始出现的时候,周天子的权威 早已不复存在,多政治中心并存的局面使不同学 说得以自由发展。为了争取士的支持,寻找安邦 强国的理论借鉴,一些统治者以优厚的待遇招揽 游士,鼓励不同学派自由讲学议论。
齐国在都门外的稷下建立学宫,威、宣之世, 稷下学宫发展到千余人,邹衍、淳于髡、田骈、接 子、慎到等著名学者被称作稷下先生,“皆赐列第 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齐世家》)。 孟子、荀子以及宋銒、尹文等都在稷下从事过学术 活动。
作者在写作时不受任何束缚,各抒己见,不 拘一格,他们的个性鲜明地体现在作品中,形成 了各不相同的风格。诸子散文中,“孟文的犀利、 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 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郭沫若《十批判 书·荀子的批判》)
3、注重形象,富于情感
注重形象:诸子散文虽然不出历史与学术著 作的范围,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文学性。作者无论 是讲学论道,还是与人论争,都力求浅显生动。 他们往往从具体的生活现象出发,取譬设喻,寓 道理于形象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发布(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位及影响。

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响。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参考资料)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睽·上九》)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

王明,并受其福。

(《井·九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卦辞》)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战国的文学: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

《左传》和《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1、应用性与现实性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很强的应用性。

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2、独创性与典范性先秦文学带有初创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束缚创作的框框,不同的作者都力图在作品中自由地表现自己,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不同的体式和风格互相争奇斗妍,各放异采。

正是由于先秦文学的独创性,它成了后代文学的典范被人们所称道和取法。

3、鲜明的地域特征《诗经》和儒家、墨家、法家的散文,产生于北方,表现了北方人民重实际而轻冥想的特点。

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

《庄子》的奇思遐想,除了受楚文化的影响,又与齐地有关海洋的传说有关。

同是北方的文学,也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面貌不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差别。

第二节原始歌谣与神话一、原始歌谣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

最初的诗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

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

这种呼声就是歌唱的前身。

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的诗歌。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短短的四句八字,写出了人们砍削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投击野兽的整个劳动过程,是一种质朴简略的原始猎歌。

《吕氏春秋第三节《诗经》的结集与流传一、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在先秦,它被称作《诗》或《诗三百》。

汉代以后,它作为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被确定下来,于是又有《诗经》之称。

二、内容《诗经》按《风》、《雅》、《颂》分类编排。

《风》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小雅》、《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风、雅、颂的区分与音乐有关。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

“风”——乐调“大雅”《崧高》篇说:“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

”“风”即是指乐调。

《左传》成公九年说:“钟仪……操南音。

……范文子曰:………乐操土风……‟”。

“土风”就是指钟仪演奏的地方乐调。

“十五国风”,就是用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调演奏的乐歌。

这些乐歌既代表了各国的音乐面貌,在内容上又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该国的风土和风俗。

“雅”——正同时又与“夏”古字相通。

“小雅”、“大雅”就是“小夏”、“大夏”。

《墨子第四节《诗经》的内容《颂》用于庙堂祭祀,主要是颂赞之作。

《雅》出自各级贵族之手,内容主要是颂赞和怨刺。

《大雅》的作者地位较高,诗的内容多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些作品属于周朝的史诗。

《小雅》的作者多为下层贵族,他们通过咏叹自己的生活,表达对王朝政治的看法。

《国风》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广泛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作者的生活和感情。

1、颂赞诗《周颂第五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一、《诗经》的艺术成就1、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

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

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小雅第六节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1、古代历史散文的形成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

我国有着悠久的史官文化传统,早在殷商时代,朝廷就有了记载史事、掌管典籍的人员,甲骨文中称为“史”、“尹”、“作册”等。

《尚书第七节《春秋》《国语》一、《春秋》的有关常识和写作特点1、《春秋》的有关常识:A、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

B、书中按年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史事。

2、《春秋》记事的特点A、《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

每记一事,只寥寥数语,不带什么文学色彩。

但它的语言简练明白,遣词造句都很讲究。

如僖公十六年载“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简洁明了,错落有致,比起佶屈聱牙的《尚书》,确实有了很大进步。

B、《春秋》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通过用语和行文寄予褒贬爱憎裁定是非曲直。

对僭号称王的吴楚之君,即贬称为“子”,凡悖礼作乱,以下杀上者,都斥之为“弒”。

鲁隐公四年春,卫公子州吁杀卫桓公而自立为君,后来又被卫人所杀,《春秋》记载此事说:“卫州吁弒其君,卫人来告乱”,“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一“弒”一“杀”,褒贬自明。

庄公三十二年庆父使人杀鲁君子般,《春秋》写道;“冬十月乙未,子般卒,公子庆父如齐。

”《春秋》这种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也有不小的影响。

二、《国语》的有关常识1、第八节《左传》的编纂和思想倾向一、《左传》的有关常识1、《左传》的书名《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汉哀帝时,刘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它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一样,都是解释《春秋》的作品。

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传》。

后来,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又把它和《春秋》合为一书。

2、《左传》的作者司马迁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则进一步指出,左丘明是“鲁太史”;但自唐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大约是儒家一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

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3、《左传》的记事《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1、《左传》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儒家,其中有保守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

A、从保守的一面来看,作者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态度相当矛盾。

昭公三年,齐国晏婴到晋国“请继室”,事毕之后,与晋国叔向有一段充满感慨的对话: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

齐其为陈氏矣。

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公聚朽蠹事宜而三老冻馁。

国之诸市,屡贱踊贵。

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

戎马不驾,卿无军行。

公乘无人,卒列无长。

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

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

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皂隶。

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

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

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身为旧贵族的晏婴和叔向,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书中生动展现了当时宗法关系日益窳坏的现实。

作者清醒地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民心的向背以及旧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趋势,但其同情又显然在晏婴、叔向这一类人物一边。

作者极力维护代表血缘宗法和等级关系的旧礼制,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敢于揭露统治者的丑行,却又反对“犯上”与“弑君”;对当时出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革新措施,或直接斥为“非礼也”,或借孔丘等人物之口加以非议,暴露出维护旧事物的保守立场。

B、从进步的一面来看,《左传》集中反应了春秋以来日益兴起的民本思想。

a《左传》以肯定的态度记载了那些民重于天、民重于神的进步观点。

庄公三十二年,史躄说:“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