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效教学学时:36学分:2课程性质: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教师专业知能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来源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对象:全校师范类专业一、课程目标(1)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

(2)明确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及对教学的启示,把握教学的规定性定义和逻辑必要条件。

(3)学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体关系;掌握课程纲要和教案的基本构成,能够规范地呈现课程纲要和教案。

(4)掌握教学行为的类别及各类具体行为的功能、运用范围并能分析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5)了解课堂管理的本质、功能、影响因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和成因及预防处理策略。

(6)形成促进学习的评价的理念,掌握运用评价促进学习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在第三或四学期讲授。

共36学时,每周2学时,授课时间18周。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本课程通过教学的基本问题、教学准备、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教学评价六个部分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进行解释。

第一章教学及其基本问题1. 学习目标(1)了解教学概念的历史发展,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教学;明确本课程中教学的规定性定义,掌握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

(2)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

(3)明确教学中师与生(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认知与情感、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教学的启示。

2. 教学要求 6课时3.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的概述一、什么是教学?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三、教学的范畴四、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第二节教学理论及其发展一、教学理论的形成二、教学理论的发展三、关于教学的三大理论四、教学研究的发展第三节教学的基本问题一、教师与学生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三、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四、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第二章教学准备1. 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体关系;(2)知道教学目标的来源;(3)掌握教学目标的正确陈述;(4)知道评价设计在反向设计程序中的地位;(5)知道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匹配关系,一些达成特定学习目标的策略;(6)掌握课程纲要和教案的基本构成,能够规范地呈现课程纲要和教案。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作者灵心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风景。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幸福指标,有效性也是一样的。

什么东西是有效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穿越一块玉米地,穿越玉米地比什么?第一,比谁穿得快。

第二,比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

考量学习的有效性的指标有: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儿童的学习不是他的全部。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教育家陶行知就一直强调“解放儿童”!如果一个孩子的头脑里面,学校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只占他所有知识的一小部分,这个比例越小,那么这孩子将来肯定越了不起。

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体验:只有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的有效性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是:发展发展的内涵,层次,机制,时间,主体教师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错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教师不断从教学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

有效教学: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

缺乏教师引导的自主,是一种肤浅的自主,甚至是一种虚假的自主。

教学及其改革的三个层次:1、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2、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3、优质教学五个维度考查和分析是否在进行优质教学:(学生)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教师)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清晰地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对他们的重要性,在尽量不影响学生分数的前提下,多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手,做好这个事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结合新课程为什么凸显教学的生成性?渔夫的故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讲解的,思考的,预设的主动权。

有效教学 第二章 教学准备

有效教学 第二章  教学准备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
言知识”二级目标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 的变化;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 功能。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主体(Audience):学生 行为(behavior):可观察、可测量的行 为动词 条件(condition):行为产生的条件 表现程度(degree):评价行为的标准
第二章 教学准备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确定学习目标 设计评价 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编写课程方案
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体关系; 知道教学目标的来源; 掌握教学目标的正确陈述; 知道评价设计在反向设计程序中的地位; 知道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匹配关系, 一些达成特定学习目标的策略; 掌握课程纲要和教案的基本构成,能够规 范地呈现课程纲要和教案。

教学目标的类型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来源 1.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 教学内容 学生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知道并确定内容标准
选择、评 价材料 和资源
开发、实施和 分析基于标 准的评价
确定教学策略
计划和修正教学
2.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课程标 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确定教学目标的 最重要的依据。

《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 就,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师能力提升问题
1 2
持续学习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观摩交流
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 方法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
反思实践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并 不断改进,实现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
STEM教育理念
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项目式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跨学科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 际问题解决中。
跨学科课程设计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设计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拓宽学生视野。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的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学 生建立积极心态和良好情绪。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提出 个人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 思维和创新能力。
案例更新
随着时代发展和知识更新,不断更 新案例库,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 和时效性。
项目式学习法
明确项目目标
确定具体、可行的项目目标,让 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成果要求。
学生主导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制定项 目计划、实施方案和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整合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合作,整 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法
课前学习
01
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了
解基本知识和概念。
课堂互动
02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根据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全校师范生中开设《有效教学》这一课程。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基础类课程的重要模块之一,课程总学时32,获得2个学分。

使用教材为孙亚玲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辅助教材为孙亚玲著《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余文森主编《有效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在于使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使学生具有观察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师范生应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中小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会创设支持性与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并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程提倡善、真、美的教学理念,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播放影像资料、论文撰写、课堂演讲辩论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贯彻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内容力求融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使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终生受益的课程。

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判。

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笔记情况等课堂情况评分,占总成绩的50%。

总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效教学理论掌握与实践运用能力,采取笔试形式,包括20%闭卷和80%开卷。

其中开卷主要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两部分考核结果所占比例为5:5。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按照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分为绪论、课前、课中、课后大四个模块,十三章。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本课程大纲内容共由五个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课程概要;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构成与学时分配;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纲目与教学方法运用;第四部分是参考文献,第五部分是网站推荐。

第一部分课程概要课程名称: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ffective Teaching)课程对象:教师教育四年制本科学生课程类型: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主持教师:陈晓端教授教学团队:陈晓端张立昌刘鹂龙宝新任凯白浩周植辉刘珺(部分研究生将作为教学助理参与本课程的学习辅导与资源建设)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ffective Teaching)是根据我国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为教师教育四年制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学教育基础公共必修课。

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对有效教学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准确把握有效教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形成较为系统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明确有效教学的价值和目标追求,确立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追求的基本理念;学会从效能、效益、效率和效果的角度来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有效设计教学目标、有效进行教学实施和有效进行教学评价以及有效从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为毕业后尽快成为一名有效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课程内容:着眼于上述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有效教学的一般理论与实施方略两大部分,前者按照研究的逻辑安排课程学习内容,后者按照教学活动全程的自然开展顺序安排课程学习内容。

具体包括:有效教师的素质特征;有效教学的内涵、概念、特征;有效教学基础;有效教学条件;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行为;有效课堂管理;有效作业批改;有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指导;有效教学评价;有效教学反思等。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编写一份有效的教学大纲是教师在规划和组织课程时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个好的教学大纲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编写有效教学大纲的一些建议:1. 确定教学目标在编写教学大纲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且可衡量,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2. 列出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列出包括知识点、技能要求等在内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有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

4. 安排教学顺序和时间在编写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时间。

教学顺序应该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学习规律,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设计评估方式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评估方式的设计。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小组项目等形式,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有效性。

评估方式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6. 不断反馈和修订编写教学大纲只是一个起点,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修订。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以上是编写有效教学大纲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学规划方面有所帮助。

编写一份有效的教学大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背景,并且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1. 明确编写目的在开始编写教学大纲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教学大纲的目的包括:- 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学习要求- 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依据2. 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它们应该具有可衡量的特点。

确定课程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课程目标应符合教育部门或学校的要求- 课程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衡量- 课程目标应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 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它应包括:- 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注意:- 内容应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内容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4. 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等因素- 资源条件:根据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传授知识-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实验等方式展示知识-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习等方式体验知识5. 设定评估方式评估方式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设定评估方式时,应注意:- 评估方式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应公平、公正,避免出现主观臆断- 评估方式应多样化,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常用的评估方式包括:-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如出勤、作业、小测验等- 考试成绩:通过笔试、口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成果,如实习报告、项目作品等6. 教学大纲的格式和结构教学大纲应具备清晰的格式和结构,便于教师和学生阅读和使用。

《有效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有效教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有效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有效教学”课程是面向本校全体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属于教师教育课程群中的公共专业基础课。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应己经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理论的运用提供一定的训练机会。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儿个方面获得开展:•了解教学基本理论;•了解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其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有效教学的知识评价他人的教学活动;•能够初步运用有效教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能够初步运用有效教学的理论知识思考教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基本理论: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开展;教学的基本问题。

共10课时。

•怎样教得有效:教学准备、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教学评价。

共20课时。

•怎样教得更好:教师、教学和研究;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

共6课时。

四'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崔允沸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施良方、崔允沸:《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施良方:《课程理论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五、授课形式讲授为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辅。

六、考核方式及分数构成平时成绩:30%,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期中考试:30%,闭卷笔试;期末考试40%, 闭卷笔试。

七、教师建议•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建议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如有可能,可以安排学生去中小学课堂听课。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纠正
观察学生行为
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及时发现不良行为或问题。
积极引导
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及时纠正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问题,教师 应及时予以纠正,提供必要的帮
助和支持。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关心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交 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 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 能力。
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合作关系 ,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3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应持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 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形成师生互动 的良好局面。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 ,促进师生互动的深入开展。
注重课堂反馈与评价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XXX
PART 03
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
REPORTING
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的策略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 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
联系学生经验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使学 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 值。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大纲教学目的:1.了解和掌握当前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向,理解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2.了解和分析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总结和概括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3.了解和掌握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推进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教学内容结构:第一章有效教学的意义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内涵第二节有效教学的特征第三节无效教学的表征和成因本章围绕有效教学的意义,从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无效教学的表征与成因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通过这些分析,读者将明白有效教学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教学?它有哪些独特的内涵和区别于其它教学(无效、低效教学)的独特的标志?无效、低效教学有什么特征?它又是如何产生的?而这些问题是我们从事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1、掌握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理解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2、理解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启发性、独立性和针对性、发展性和目标性、真实性和反思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3、无效教学的表征与成因。

对课堂有效教学建立较为全面的认识,充分把握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深入领会和运用课堂有效教学的各个特征。

1、认真收看教学视频,领会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2、仔细阅读课程文本,边读边思考边笔记。

3、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4、联系实际,尝试撰写有效教学案例。

5、搜集、阅读关于有效教学的其它理论文章,拓宽视野。

第二章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第二节有效教学的教育学基础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知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某种主张、某种观点立论的理论依据。

任何新主张、新观点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主张、观点,它的提出和发展同样有其理论基础。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学角度讲,发展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从知识论角度讲,有效知识论是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1、理解有意义学习的内涵、机制、条件和特征,分析有意义学习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及策略》提纲!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及策略》提纲!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提纲第一章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一、什么是有效教学1.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

2. 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效益。

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4.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⑤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二、有效课堂教学的12条基本原理1.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且组织、结构完善,则学习进程必定加快,印象更加深刻。

2.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

所提供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须以学习者自身特征为起点。

3.必须激发学习动机。

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考虑学生的意愿、需要、兴趣和激情。

4.学生通过参与设定目标和策划学习活动,可激发学习动机。

5.成功(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

6.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唾手而得时,可激发学习动机。

7.当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进程,则其行为表现将比应知而未知者为优。

8.学生行为得到表彰(奖励),意味着更值得去学习。

9.行为的奖励(表彰)尽可能及时效果才最好,而且让学生明白无误。

10.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有效。

11.应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而非处于“被教”地位,学习才达高效。

教学中多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行为。

12.学生在实践中学得好。

三、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一)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行为应(1)要点明确;(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

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概述

2012.12
Contents
1 2
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效课堂的教学设计 有效课堂教学不同环节的设计
3
4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概念
有效教学是指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 律, 尊重教学活动双主体的成长与发展, 在实 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效果、 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
1
2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特征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学生层面的有效教学特征:
特征
• 学生外在的学习行为和内在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积极 的、持久的变化; • 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成绩。
t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教学大纲 教师的教 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 学生的学
提倡有效教学的理由
学习科学、智力差异等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 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 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 活动价值的实现。
内涵
(l)所发生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意义?是 否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2)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能被学生 高比例接受?是否最大限度地使学 生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去? (3)所占用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了最 大程度的利用?是否在最短的时间 内使学生掌握了尽可能多的知识和 能力?
教师的反思
“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
谢 谢!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课堂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课堂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1.了解和掌握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向,理解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2.了解和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总结和概括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3.了解和掌握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推进新课程教学深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教学内容结构:第一章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第一节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第二节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第三节课堂无效教学的表征和成因本章围绕有效教学的意义,从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无效教学的表征与成因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通过这些分析,读者将明白有效教学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教学?它有哪些独特的内涵和区别于其它教学(无效、低效教学)的独特的标志?无效、低效教学有什么特征?它又是如何产生的?而这些问题是我们从事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1、掌握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理解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2、理解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启发性、独立性和针对性、发展性和目标性、真实性和反思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3、无效教学的表征与成因。

对课堂有效教学建立较为全面的认识,充分把握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深入领会和运用课堂有效教学的各个特征。

1、认真收看教学视频,领会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2、仔细阅读课程文本,边读边思考边笔记。

3、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4、联系实际,尝试撰写有效教学案例。

5、搜集、阅读关于有效教学的其它理论文章,拓宽视野。

第二章课堂有效教学的特殊规律第一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第二节“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有效教学有其特殊规律,本章所阐述的特殊规律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揭示有效教学的特殊运行机机制。

本章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动态变化的特点,指出有效教学的规律也可以说是铁律有三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和“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当然,三条规律是有内在联系的,对各条规律的内涵的理解也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备的重要工具。

它们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蓝图。

下面是一些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的步骤和建议。

1. 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目标要具有明确性、可测量性和实际可行性,以便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2. 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

3. 制定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具和教材,以及确定评价方式和教学时长。

教学策略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

4. 制定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包括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组织,确保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设计评价方式教学计划中应包含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评定、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形式,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将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安排。

下面是一些制定有效教学大纲的步骤和建议。

1. 设定教学单元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划分为多个教学单元。

每个教学单元应该以一个主题或一个概念为中心,围绕该主题或概念展开学习活动。

2. 制定教学目标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计划书

有效教学计划书

有效教学计划书1. 引言教学计划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有效教学计划书的编写要点和步骤。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想要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确定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1 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主要目标是指教师在本次教学中希望学生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它应该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

次要目标是指在达到主要目标的同时,希望学生达到的其他目标。

2.2 目标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即能够明确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实施性,即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目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明确目标的评价标准,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本次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所要教授的内容,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教学单元。

3.1 教学单元的安排教学单元是指对教学内容的划分和安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顺序。

3.2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学计划还应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如教材、多媒体工具等。

4. 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活动安排是指具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步骤和方式。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考虑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教学环境的准备、教师角色的定位等因素。

4.1 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保证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每个教学单元的时间。

4.2 教学环境的准备教学环境的准备包括教室布置、教学工具准备等。

有效教学 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 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有效教学——教学大纲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有效教学则是一门更高级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的要求,制定出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教学计划,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工具。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织。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确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在。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工具,但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制定出一份适合自己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科的发展变化。

有效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大纲有效教学大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教学大纲则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个有效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有效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大纲。

一、有效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供教学的整体框架。

一个有效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步骤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个合理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最后,教学大纲可以提供教学的整体框架。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整体框架来指导教学活动。

一个有效的教学大纲可以提供这样一个整体框架,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制定有效教学大纲的要点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大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希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结果,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教学步骤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再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不断进行教学评估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全面体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于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规定的基础上,基于“有效教学”研究的问题及其基本知识所具有的发展功能,本课程着重追求如下目标:帮助学生在掌握有效教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基于小学生实际并指向有效的学习观念和教学观念;发展学生运用有效教学的理论知识,从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小学教学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教学问题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基于大学生的特点和落实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念与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意识等目标,在学习方法指导上,真心实意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并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由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

为此:⒈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章内容之前,要阅读有关本章节问题的代表性文献资料;⒉引导学生尽量通过自己看书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⒊充分使用课堂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⒋尽可能利用案例、课堂教学录像等资源辅助理论知识的学习;⒌将教师的讲授控制在必要的范围之内,并要注意讲授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

●本课程的重、难点教学概念、有效教学的本质、学习与发展的机制、学习方式的分类与选择、教导与学习的功能关系、教导的机制、主要教导行为的过程组织、教学的情境性、新的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创造。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活动提示本课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有效教学引论”,包括第一——二章,共两章;第二部分“有效教学的学习论基础”,包括第三——五章,共三章;第三部分“有效教学的教导过程”,包括第六——九章,共四章;第四部分“具体情境中的有效教学”,包括第十——十二章,共三章。

其中,每章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三块:I、情境导入。

每章开始选择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1个典型案例或实际材料,作为引导学生感知问题情境、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引材料。

II、基础理论。

呈现本章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结构,具体包括节、目两个层次。

III、应用指导。

即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小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可采取的形式有:(1)案例研讨;(2)课堂观察;(3)教学设计;(4)微格教学;(5)应用建议。

各章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提示、重难点、课时分配和教学活动环节安排具体见下面各章之前。

第一部分有效教学引论第一章有效教学界定【知识点提示】国内外对教学的不同理解;应该如何理解教学;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的多种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技能点提示】运用有效教学概念分析实际教学的有效性。

【重、难点】教学的基本涵义;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环节安排】自学、讨论、讲授、拓展阅读(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学概念及有效教学界定的文章)。

【教学内容】I、情境导入II、基础理论第一节教学的基本涵义一、国内外对教学的不同理解(一)我国教学的基本特征(二)英语语境中的教学二、应该如何理解教学(一)教学的实体:学习与教导(二)“教学”作为关系概念(三)教学的界定第二节有效教学的涵义一、国内外的多种理解(一)国外的理解(二)我国的理解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III、应用指导运用有效教学概念分析实际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章有效教学研究概述【知识点提示】前“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研究简史;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

【技能点提示】运用有效教学分析模型分析评价某种教学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重、难点】有效教学研究简史;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活动提示】自学、讨论、讲授、拓展阅读、布置作业(“有效教学研究综述”)。

【教学内容】I、情境导入II、基础理论第一节前“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一、一般教学研究对有效教学的潜在追求二、教学研究史上典型的有效教学思想第二节有效教学研究简史一、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一)好教师特征研究(二)教师行为研究(三)学生行为研究二、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第三节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二、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一)有效教学的过程及其分析模型(二)主要的有效教学变量分析III、应用指导围绕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讨论应用指导。

第二部分有效教学的学习论基础第三章学生学习的目标【知识点提示】教育目标中的学习目标定位;以知识掌握为主的目标取向;以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素质教育的涵义与内容。

【技能点提示】以素质教育概念分析评价某种教育现象或行为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重、难点提示】以知识掌握为主的目标取向;以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内容。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活动提示】自学、讨论交流、讲授、引导探究(国内素质教育的发展及趋势)、拓展阅读(查阅国家相关文件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

【教学内容】I、情境导入II、基础理论第一节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学习目标一、教育目标的层次二、国内外主要的学习目标设计第二节学习目标的不同取向一、以知识掌握为主的目标取向(一)具体表现(二)形成原因二、以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一)发展的基本涵义(二)以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的特征第三节新时期我国学生学习目标的选择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一)相关理论研究的准备(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定二、素质教育的涵义与内容(一)素质教育的涵义(二)素质教育的内容III、应用指导以“素质教育”的概念分析评价现实教育中应试教育的现象及其弊端。

第四章学生学习的过程【知识点提示】对学习过程的不同理解;关于能动活动与学生学习关系的已有研究;能动活动作为素质发展的机制;学习活动的主要类型;符号学习的特征;操作学习的特征;交往学习的特征;反思学习的特征;观察学习的特征。

【技能点提示】运用“活动-发展观”分析一堂课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性。

【重、难点提示】能动活动作为素质发展的机制;主要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

【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活动提示】案例教学、自学、讨论交流、讲授、实践(运用“活动-发展观”观察和评价一堂课)。

【教学内容】I、情境导入II、基础理论第一节对学习过程的不同理解一、我国的学习过程观(一)我国传统的学习过程观(二)我国现行的学习过程观二、西方的学习过程观(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过程观(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过程观(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学习过程观第二节能动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机制一、能动活动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已有的研究(一)维列鲁学派的理解(二)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活动-发展观(三)我国活动-发展观的形成二、能动活动作为素质发展的具体机制(一)能动活动的特征(二)能动活动作为发展机制的原因(三)学生能动活动的表现第三节主要学习活动概览一、学习活动的主要类型(一)对学习类型的不同看法(二)基于对象不同的学习活动类型划分二、主要学习活动的特征(一)符号学习的特征(二)操作学习的特征(三)交往学习的特征(四)反思学习的特征(五)观察学习的特征III、应用指导运用“活动-发展观”分析一堂课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性。

第五章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知识点提示】学习方式的涵义;学习方式的意义;学习方式的类型;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技能点提示】常见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应用。

【重、难点提示】学习方式的涵义;学习方式的意义;几种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

【教学时间】3 学时【教学活动提示】自学、案例教学、讨论交流、讲授、拓展阅读(查阅当前国内外学习方式研究动态的文章)。

【教学内容】I、情境导入II、基础理论第一节学习方式概述一、学习方式的涵义(一)学习方式的界定(二)学习方式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二、学习方式的意义(一)学习方式与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二)学习方式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第二节学习方式的类型一、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一)学习方式多样性的原因(二)对学习方式类型的多种理解二、学习方式类型的多维度划分(一)对象维度(二)操作维度(三)结果维度第三节常见学习方式述要一、接受学习(一)接受学习的涵义(二)接受学习的心理机制(三)接受学习的功能与局限二、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的涵义(二)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与过程(三)自主学习的功能与局限三、合作学习(一)合作学习的涵义(二)合作学习的过程(三)合作学习的功能与局限四、探究学习(一)探究学习的涵义(二)探究学习的过程(三)探究学习的功能与局限III、应用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应用。

第三部分有效教学的教导过程第六章教导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提示】国内外对教导过程的不同理解;应该如何把握教导过程;教导功能的定位;教导与学习之间的功能关系;教导功能实现的机制;教导的具体行为。

【技能点提示】运用教导的机制分析评价某个教师课堂教导行为的合理性。

【重、难点提示】教导功能的定位;教导与学习之间的功能关系;教导作用于学习的具体机制。

【教学时间】3学时【教学活动提示】案例教学、讨论交流、讲授【教学内容】I、情境导入II、基础理论第一节对教导过程的不同理解一、国外的看法二、国内的看法三、应该如何把握教导过程(一)已有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教导过程应关注的核心问题第二节教导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一、教导功能的定位(一)传统的理解(二)教导对于学生学习的功能二、教导与学习之间的功能关系(一)对教与学关系的多种理解(二)教导与学习之间的功能关系描述三、教导功能的实现机制(一)现行教育理论的理解(二)教导作用于学习的具体机制第三节教导的具体行为一、教导行为的多样性二、教导行为的基本类别III、应用指导教导的机制、教导与学习之间的功能关系。

第七章明晰教学活动背景【知识点提示】学生学情的涵义与意义;判断学生学情的基本维度;教学目标的不同取向;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依据;教学条件的涵义与意义。

【技能点提示】了解学生学情的途径;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如何评估教学条件。

【重、难点提示】判断学生学情的基本维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教师重组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

【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活动提示】自学、讨论交流、讲授、教学目标设计练习、拓展阅读(了解几种典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及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分类情况)【教学内容】I、情境导入II、基础理论第一节了解学生学情一、学生学情的涵义与意义(一)学生学情的涵义(二)关注学情的意义二、判断学生学情的基本维度(一)年龄特征(二)经验准备(三)知识技能基础(四)学习需求三、了解学生学情的途径(一)日常观察(二)作业、考试检测(三)访谈/直接沟通询问(四)调查了解(五)基于经验判断第二节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不同取向(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二)行为目标取向(三)表现性目标取向(四)生成性目标取向二、教学目标的分类(一)经典的教学目标分类(二)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分类三、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第三节开发课程资源一、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一)教师对课程实施的不同态度(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依据(一)教学目标实现的要求(二)课程资源的发展价值(三)学生的学情(四)针对现有教材的问题三、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一)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两种类型(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具体方式第四节评估教学条件一、教学条件的涵义与意义(一)教学条件的涵义(二)教学条件的意义二、如何评估教学条件(一)教学时间的评估(二)教学空间的评估(三)教学设施的评估III、应用指导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