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工作制度5篇
院感工作制度5篇【第1篇】妇幼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1.天天收集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并准时分析、核对,每月总结汇总一次。
2.每月15-20日组织各科室监控人员举行重点区域、物品及消毒液的细菌培养检测,并总结汇总一次。
3.每月一次对全院各科室举行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状况的检查、总结并反馈。
4.每季度一次对全院院内感染率、环境微生物监及细菌药敏状况举行总结分析,并以院内感染通报的形式举行反馈。
5.至少每年二次对全院各诊疗组举行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的调查,并举行总结反馈。
6.每年组织全院医生、护士、工勤人员、新职工和进修实习人员举行医院感染管理学问的培训。
7.常常催促检查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及消毒药械的进购、储存、使用管理及回收处理工作。
8.每年召开全院监控人员会议,布置监控方案,加强业务培训。
9.随时关注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迹象,准时调查、分析并实行相应措施。
【第2篇】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2、严格根据医疗和护理系列的规则制度,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操作程序。
3、委员会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工作。
4、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实行现场自查与他查、总结与分析、表扬与批判、嘉奖与惩处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5、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各科室报告的院内感染,应该准时调查处理。
6、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按照需要可暂时变更。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研究的决议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执行,并做好会议记录。
【第3篇】八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在分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详细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学问与技能的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各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则制度的落实状况举行检查和指导。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它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目的和依据院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其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的规定和标准、国内外院感管理的最佳实践等。
二、制度范围院感管理制度适合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病区和相关部门,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所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三、制度内容1. 院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院感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包括院感管理委员会、院感管理办公室等。
2. 院感风险评估与监测:建立院感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定期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定各类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处理等。
4. 医疗设备管理:对医疗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和保养等。
5. 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6. 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院感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7. 质量评估与改进:建立院感管理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机制,定期对院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执行和监督院感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由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积极配合执行,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违纪处罚对违反院感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据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六、制度的修订和废止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院感管理制度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废止旧的制度并及时推行新的制度。
以上是关于院感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一制度,医疗机构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同时,也能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院感的管理规章制度
院感的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院感管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
第三条院感管理以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和监测为辅,全员参与,分类管理,各司其职。
第四条院感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可操作的原则,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的规定。
第五条院感管理工作应当由院感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第六条院感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院感科主任、感染控制科医师、检验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等。
第七条院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审议院感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方案。
第八条院感科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院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院感监测、感染预防、感染控制等工作。
第二章院感监测第九条院感监测是院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及时发现院内感染事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感染传播。
第十条院感监测覆盖范围应涵盖所有医院科室、病区和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室、ICU、感染科等。
第十一条院感监测内容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致病菌种类、感染传播途径、感染控制效果等。
第十二条院感监测数据应当定期上报院感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关记录和归档。
第十三条对于发现的院内感染事件,应当及时启动相关调查程序,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并做好相关汇报。
第三章感染预防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环境卫生、医疗器械消毒、临床操作规范等方面。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正确、规范地执行医疗操作,做好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院内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医疗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院内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处置,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1、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2、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收处理。
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4、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5、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二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6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2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1一、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三、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四、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七、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八、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和讲座。
九、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2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特作规定如下:(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
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医院院感四项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组织机构(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3)各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制度内容(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3)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 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2. 组织机构(1)成立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2)设立医院消毒隔离科,负责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日常工作。
(3)各科室设立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3. 制度内容(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确保消毒效果。
(3)加强隔离设施的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更换。
(4)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5)定期开展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三、医院手卫生制度1. 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2. 组织机构(1)成立医院手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手卫生制度。
(2)设立医院手卫生科,负责医院手卫生工作的日常工作。
(3)各科室设立手卫生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手卫生工作。
3. 制度内容(1)建立健全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卫生院院感管理制度5篇
卫生院院感管理制度5篇卫生院院感管理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制度。
以下是一篇卫生院院感管理制度的范例。
第一篇:院感管理组织制度一、组织架构卫生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科室负责人等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院感管理制度,监督和评估院感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1. 院长: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2. 副院长:协助院长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 医务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制定感染控制计划,组织感染控制培训。
4. 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的院感培训和考核,监督护理工作的感染控制。
5. 感染性疾病科:负责感染性疾病的管理和预防,提供感染控制的咨询和指导。
6. 临床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
第二篇:院感防控措施制度一、手卫生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手卫生设施应置于医疗机构的明显位置,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3. 医务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确保手卫生效果。
二、无菌操作1. 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技术原则。
2. 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标识清晰。
3. 使用无菌物品时,应确认其有效期内,避免过期使用。
三、消毒灭菌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环境、设备、物品进行消毒灭菌。
2. 消毒灭菌剂的选择和使用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灭菌记录应详细记录,以便追溯和监督。
四、医疗废物管理1. 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2. 医疗废物容器应标识清晰,避免混淆和误用。
3. 医务人员应掌握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第三篇:院感培训与教育制度一、培训内容1.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该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院感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院感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应对医疗机构中可能发生的院内感染问题。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诊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通过建立和执行院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院感管理组织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院感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或副院长担任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管理专家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院感管理制度的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应包括院感管理的目标、原则、责任分工、流程和具体措施等内容。
制度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规模进行调整,确保适应实际情况。
3.院感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体分布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院感管理委员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院感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院感防控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和操作指南。
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5.院感事件的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事件处理机制,对院内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对于严重的院感事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和防止扩散。
三、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能够正确执行。
2.制度的执行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3.制度的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和改进院感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防控和管理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 制定院感管理制度的背景和目的:院感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的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院感管理制度,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2. 院感管理制度的适合范围:院感管理制度适合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科室、部门和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清洁工等。
3. 院感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重点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
(2)科学规范: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全员参预:所有医务人员都要参预院感管理工作,共同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4)持续改进:不断总结和改进院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4. 院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和分析院内感染的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要求。
(3)医疗器械管理:建立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质量控制等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4)患者管理:加强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5)医务人员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职业暴露的处理。
(6)环境管理:建立环境清洁和消毒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7)信息管理:建立院感管理信息系统,对院内感染的监测、报告、分析和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
5. 院感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制度执行:医疗机构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2)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内部要建立院感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环境的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篇院感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部门和人员,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管理科室及合同制员工。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明确职责,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领导工作。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委员若干名。
主任委员由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分管副院长担任,委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八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培训计划等,并对全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
第九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调查、报告等。
第十条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管理科室及合同制员工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做好本科室和本人的感染管理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十一条医院应根据国家规定,开展感染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管理,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质量。
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无菌技术管理,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确保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医院院感制度(5篇)
医院院感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____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____省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____%。
四、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____%以内。
五、经常与检验科密切合作,了解我院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督促实行。
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七、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八、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十、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职工培训部按培训计划____全院职工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政策、法规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
三、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四、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____学时。
五、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____业务学习或专题讲座,探讨当前医院感染发展的新动向。
医院院感管理制度百度文库
一、引言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过程中,由于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 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3.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
4. 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定期评估院感防控效果。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院感管理工作,包括:(1)制定、修订、宣传院感管理制度;(2)组织开展院感培训;(3)监督检查各科室院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4)处理院感事件;(5)收集、分析、报告院感相关数据。
3. 各科室设立院感防控小组,负责本科室院感防控工作,包括:(1)制定本科室院感防控措施;(2)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学习院感知识;(3)监督本科室院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4)及时报告院感事件。
四、院感防控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定期组织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2.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如厕前后等,必须进行手卫生。
3. 严格隔离措施:对传染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4. 加强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环境、物品等消毒合格。
5.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规定分类收集、运送、处置医疗废物,防止环境污染。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穿刺、注射等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7. 加强药品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8. 加强院感监测:定期开展院感监测,及时发现、报告、调查、处理院感事件。
五、院感事件处理1. 发现院感事件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调查,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 对涉及院感事件的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护理院感管理各个制度大全
护理院感管理各个制度大全一、院感管理概述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是指为预防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而采取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管理措施。
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健康。
在实践中,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体系分为院感管理岗、院感管理小组、院感管理办公室三部分,每个部分都具体负责院感管理的不同方面。
二、院感管理制度1.院感管理岗院感管理岗是医院院感管理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院感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院感管理岗的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编制和实施院感管理规章制度,包括院感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制度、手卫生制度、环境清洁消毒制度等;(2)组织院感调查、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查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清洁消毒情况,评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风险;(3)协调院内各部门、科室和专业人员的院感管理工作,开展院内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管理意识和能力;(4)参与院感事件调查和处理,及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蔓延和扩大;(5)协调医院院感管理小组和院感管理办公室的工作,定期汇报院感管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2.院感管理小组院感管理小组由医院院感管理岗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主要由感染病学专家、传染病控制专家、卫生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等组成。
院感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院感管理目标和计划,明确院感管理的工作重点和方向;(2)协调院内各部门、科室和专业人员的院感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各部门、科室和专业人员加强院感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3)参与院感事件调查和处理,及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蔓延和扩大;(4)定期组织院内院感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制定改进和提高院感管理水平的措施和计划。
3.院感管理办公室院感管理办公室是医院院感管理的执行部门,主要负责院感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具体实施。
院感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整理和归档院感管理相关资料和信息,建立和完善院感管理的档案和数据库;(2)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卫生机构的院感调查、监测和评估,提供院内医疗设备和设施的清洁消毒指导和监督;(3)组织和开展院感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院感管理意识和能力;(4)协助院感管理岗和院感管理小组处理院感事件,及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蔓延和扩大。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
负责贯彻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效果评价。
二、对本科室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
三、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现有医院感染理性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对医院感染暴发时间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监督检查本科室传染病药物使用情况:至少每季度有一次科室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分析资料。
五、组织本科室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六、对本科室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七、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管理标准、医疗废物管理。
八、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
有关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上级的规定文件很多,在制定时必须注意不但要从现实条件和可能性出发,使规章制度切实可行,而且要视具体情况来制定规章制度,以利于执行和检查。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医院要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条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4、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医疗机构内部的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标准格式,包括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责任分工、制度内容和执行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一、制度目的院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的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科室和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三、责任分工1. 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院感管理制度,组织院感培训和评估工作。
2. 医务部:负责协调和监督院感工作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3.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院感工作,包括制定本科室的院感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
4. 医务人员:负责按照院感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和培训,积极参与院感工作。
四、制度内容1. 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 感染监测和报告:规定了感染监测的指标和方法,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上报感染病例和疫情信息。
3. 感染防控培训:要求医务人员参加感染防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意识。
4. 感染事件处理:规定了感染事件的分类和处理程序,包括感染病例的隔离和治疗、感染源的追踪和清除等。
5. 感染控制评估和改进:要求定期进行院感管理工作的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执行流程1. 制定和修订制度:由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院感管理制度,征求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的意见。
2. 培训和宣传:医务部负责组织院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监督和检查:医务部定期对各科室的院感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事件处理: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感染事件的处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5. 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院感管理工作的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6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二一、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转到指定医院就诊。
严格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疫情。
二、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三、各诊室要有流动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室清扫。
四、门(急)诊的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每天紫外线消毒至少一次,每次30分钟-60分钟并登记,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至少一次,台面、门把手等易传播区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室内地面早晚各拖一次,拖完后将拖把消毒晾干。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它的目的是保障医疗机构内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院感管理制度的内容1. 院感责任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院感管理的组织架构,确保院感工作的落实和监督。
2. 院感感染监测制度:建立院感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感染的扩散。
3. 院感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操作指南,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4. 院感教育培训制度:建立院感培训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操作技能和宣传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5. 院感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建立院感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院感事件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院感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院感管理制度的工作组:由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院感专家和相关科室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院感管理制度。
2. 收集和分析院感数据:建立院感感染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院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3. 制定院感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院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4. 培训医务人员:组织院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水平。
5. 宣传院感管理制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等方式,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院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增强他们的院感防控意识。
6. 监督和评估:建立院感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院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7. 不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修订和完善院感管理制度,提高院感防控的效果和水平。
院感管理科制度
院感管理科制度一、引言院感管理科制度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科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职责与权限、工作流程等内容,旨在确保医院的院感管理工作能够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
二、目的院感管理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1.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2. 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3. 保证医疗设施的清洁、安全和卫生;4.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适合范围院感管理科制度适合于医院内所有科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供应室等与患者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部门和人员。
四、职责与权限1. 院感管理科的职责包括:a. 制定院感管理政策、制度和操作规范;b. 监测医院感染病例和疫情,及时报告和应对;c. 组织开展院感防控培训和宣教工作;d. 负责医疗设施的清洁、消毒和环境卫生管理;e. 协调相关科室开展院感监测和调查工作;f. 提供院感防控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g. 定期评估和改进院感管理工作。
2. 院感管理科的权限包括:a. 对院内各科室的院感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b. 要求各科室配合院感工作的开展;c. 向医务人员提供院感防控方面的指导和培训;d. 要求医务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e. 要求医务人员主动报告院感相关信息。
五、工作流程1. 院感管理科的工作流程包括:a. 制定院感管理政策、制度和操作规范;b. 监测医院感染病例和疫情,及时报告和应对;c. 组织开展院感防控培训和宣教工作;d. 负责医疗设施的清洁、消毒和环境卫生管理;e. 协调相关科室开展院感监测和调查工作;f. 提供院感防控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g. 定期评估和改进院感管理工作。
2.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a. 制定院感管理政策、制度和操作规范:(1) 采集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院感管理政策;(2)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3) 定期检查和修订院感管理政策、制度和操作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1.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
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4.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对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医院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医院自配消毒药时,应建立消毒剂使用登记册,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配制。
7.医院使用消毒器械时也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8.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医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1.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1基本防护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1.2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1.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1.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1~2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1.5联接呼吸机的管道上的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证。
1.6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1.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1.8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2.1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2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2.3应用半透明的半浸透性的聚亚安酯敷料,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弄脏时,能及时更换。
2.4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
2.5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2.6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2.7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3.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3.2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3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3.4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
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
3.5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3.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
3.7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3.8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置记录。
3.9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4.手术部位感染4.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I切口手术前有感染症状的应暂缓手术。
4.2如无指征,应术前洗澡,并使用抗菌皂。
4.3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
或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备皮。
备皮采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
4.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要求使用抗菌药。
4.5有手术切口护理和引流的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换药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4.6按照手术风险程度(NNIS)分级登记手术术后感染,有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5.血液净化(逶析)相关感染5.1严格执行血液净化(逶析)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
5.2有血液净化(逶析)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5.3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规定的要求。
5.4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及管路产品说明使用,对可重复使用的产品,有严格的操作与检测规范,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有完整的监测记录5.5有完整的血液净化所致的相关感染应急管理预案与处理程序。
5.6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5.7有血液净化(逶析)所致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1.2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1.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1.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1~2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1.5联接呼吸机的管道上的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