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特色校园_唐翠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第6期

2016年3月教育观察

SurveyofEducationVol.5No.6Mar.2016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㊀建设特色校园

唐翠华

(广州市黄埔区横沙小学ꎬ广东广州ꎬ510799)

[摘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资源ꎬ可是它离学生 渐行渐远 ꎬ后继无人的现象随处可见ꎮ学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重要的社会责任ꎬ这对本土文化的发扬ꎬ甚至是民族文化的继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ꎮ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有效实施措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选准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项目ꎻ提高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ꎻ传承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6-0048-02

㊀㊀在新的历史时期ꎬ学校文化建设将面临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ꎮ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代代相传ꎬ被誉为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ꎮ非遗不是固化的存在㊁古旧的延续ꎬ应该是一种文化建构ꎬ每一代人可以有他们自己的理解ꎬ也可以加入时代的元素ꎬ以新形式去传承ꎮ

学校文化建设在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ꎬ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ꎬ以 三观 教育为重点ꎬ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ꎬ扎实开展素质教育ꎬ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㊁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ꎮ在此过程当中ꎬ非常有必要把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的地方文化教育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起来ꎬ构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ꎮ

一㊁选准地域性的非遗文化项目

在校园传承非遗ꎬ能否深入持久ꎬ其关键在于是否与学校的办学条件㊁办学特色相适应ꎮ广州黄埔人杰地灵㊁钟灵毓秀ꎬ传统文化灿烂而悠久ꎬ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在众多可供开展校园传承的非遗面前ꎬ如何找准适宜的非遗文化项目ꎬ显得尤为重要ꎮ我们应当选择最有代表性的㊁最富有本土地方特色㊁适宜师生开展活动的项目入手ꎮ这既符合展现地域性的特点ꎬ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亲近感ꎬ还是决定非遗校园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ꎮ

自2011年以来ꎬ我校先后开展了 剪纸㊁书法㊁醒狮㊁乞巧 等非遗项目ꎬ通过实施后反思ꎬ确立乞巧艺术为研究项目ꎮ乞巧民俗是传统文化ꎬ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ꎬ它需要挖掘㊁保护和弘扬ꎬ也需要赋予时代价值ꎬ以保持乞巧文化的持久魅力和无穷的生命力ꎮ

学校与黄埔区文化馆㊁街道文化站㊁横沙社区等部门共同组织多项以乞巧艺术为主线的丰富多彩㊁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ꎬ如广府文化节宣传㊁技法展示㊁亲子体验等活动ꎬ还组织了与共建单位的交流活动ꎬ在广州市图书馆㊁展厅的作品展览等ꎮ乞巧艺术作为我校特色项目已焕发出勃勃生机ꎬ我校也被授予黄埔区横沙乞巧传承基地ꎮ总之ꎬ非遗文化项目可否彰显地方色彩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㊁发挥学校特色办学ꎬ能否显现强大的生命力以及能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ꎬ是学校传承非遗文化项目十分重要的基础ꎮ

二㊁提高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

当前ꎬ非遗进校园是一项全新的学校教育课题ꎬ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ꎬ例如ꎬ传承过程中的师资力量薄弱甚至匮乏ꎬ传承教材开发面临较大的挑战ꎬ传承教学不够系统ꎬ流于表面等ꎮ学校是非遗项目重要的传承基地ꎬ需要扬长避短ꎬ需要担负非遗艺术传承的重任ꎬ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ꎮ从学校自身办学资源来讲ꎬ其内部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将对非遗校园传承产生直接的影响ꎬ其中教师与学生是非遗项目校园传承最直接的参与者ꎬ也是影响非遗校园传承成败与否最基本的重要元素ꎮ

(一)建设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非遗文化校园传承的根本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ꎬ曾经有学者讲道: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ꎬ但成功一定是教师起着决定性的因素ꎮ教师是非遗校园传承的主体ꎬ

84[作者简介]唐翠华(1971 )ꎬ女ꎬ江苏涟水人ꎬ硕士ꎬ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横沙小学教师ꎬ小学高级ꎮ[收稿日期]2016-01-11

DOI:10.16070/45-1388/g4zx.2016.06.019 网络出版时间:2016-04-01 09:56:01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5.1388.G4.20160401.0956.038.html

就是非遗校园传承的实施者㊁开发者和贡献者ꎮ教师的专业素养㊁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将对非遗校园传承产生直接影响ꎬ是非遗校园传承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ꎮ

因而ꎬ在开展非遗校园传承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ꎬ建立教师非遗课程意识ꎬ促进教师自觉参与非遗校园传承项目ꎬ如: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ꎬ了解非遗在不同地域的各种特点ꎬ为非遗教学打下专业基础ꎻ收集相关资料㊁图书㊁专业刊物㊁技能训练所需的工具材料等ꎻ走访民间艺人㊁学习技艺ꎬ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ꎬ为教师搭建更多交流提高的平台ꎬ让教师的文化积淀丰润起来ꎮ乞巧艺术品制作是我校重点开设的特色活动课程ꎬ我校首先聘请横沙社区非遗乞巧传承人罗燕芬等为学校校外辅导员ꎬ请她有计划地辅导我校教师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ꎻ部分本地家长也是乞巧艺术品制作的高手ꎬ学校也请家长进校园指导学生和教师ꎬ师生家长共同学习㊁进步成长ꎮ我校开展乞巧艺术品制作时也会面临缺乏专业人士指导的难题ꎬ学校综合实践老师㊁美术老师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乞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任ꎮ所以ꎬ只有当大部分教师都掌握一定的相关技艺时ꎬ非遗校园传承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ꎮ

(二)培养学生队伍是非遗文化校园传承有效开展的保障

学生受年龄限制ꎬ不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大多数家长对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也知之甚少ꎬ更谈不上热爱与关注ꎮ非遗进校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工艺ꎬ用民间艺术启发学生的心智ꎬ培养民族情感ꎬ孕育出对优秀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ꎬ转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漠视态度ꎬ从而增进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与对民族的认同感ꎮ

学生的参与意识㊁学习方式㊁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非遗传承的实效ꎮ教师需要主动和学生沟通㊁交流ꎬ及时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ꎬ灵活调整传承教学的进程ꎬ优化教学效果ꎮ教师在传承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并重点去培养优秀学生ꎬ创造条件使之成为其他学生的小老师ꎬ以点带面ꎬ激励与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非遗的传承学习之中ꎮ近年来ꎬ我校每周均有计划地开设本土化特色课程:横沙乞巧㊁书法㊁舞蹈㊁剪纸㊁古筝等项目ꎬ学生自主选择ꎬ学校在普及的同时抓重点项目与专业队伍建设ꎬ努力确保非遗在校园有效开展ꎮ

(三)量身定制校本课程是优化与完善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

非遗是活态文化ꎬ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形性ꎮ它的存在依托于人本身ꎬ以技艺㊁形象和声音

为表现手段ꎬ且以身口相传作为传播手段才得以延

续ꎮ很多非遗项目依赖于口传心授㊁耳濡目染ꎬ于

是就存在 人亡艺亡 的可悲现象ꎮ因此ꎬ对非遗

文化项目进行系统的㊁书面化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

要ꎮ当非遗文化项目在校园传承一段时间后ꎬ开发

富有校本特色的传承教材就势在必行ꎬ这也是优化

和完善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ꎮ学校开展非遗文化

传承项目ꎬ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ꎬ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ꎮ编写传

承教材要密切围绕传承本土优秀文化艺术㊁弘扬民

族精神的原则ꎬ尽量体现传承与创新的思想ꎬ坚持

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㊁接受能力㊁认知水平等方

面为出发点ꎬ重视传承教材的可操作性㊁趣味性和

系统性ꎬ以满足师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ꎮ

我校发动骨干教师积极参与ꎬ分层次㊁有比例㊁

有选择地将横沙地域文化与非遗结合起来ꎬ将校

史㊁横沙书香街㊁横沙乞巧有机融合ꎬ重点突出 巧 文化ꎮ我校编写的关于乞巧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寻根觅巧 中ꎬ有让学生们探寻 七娘诞 的

习俗ꎬ有描画乞巧工艺品的精韵ꎬ有体验制作乞巧

工艺品的艰辛ꎬ还有展望乞巧之梦想ꎬ等等ꎮ教材

内容的典型性㊁地域性㊁文化性与趣味性不仅能反

映广州本土非遗的基本特色ꎬ也能激发学生对乡土

艺术的学习兴趣ꎬ同时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科补充教

材ꎬ开展综合实践系列活动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ꎬ

弥补学生本土文化的知识与学校教育中学科知识

之间的裂痕ꎬ让富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在学科间使

用ꎬ在学生中传承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承ꎮ

非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学校要以保护与

传承非遗为己任ꎬ通过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㊁教学

计划㊁管理机制等有效措施并组织实施ꎬ为建设我

们美丽的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ꎬ

参考文献:

[1]㊀沈建民.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ꎬ2009.

[2]㊀乔晓光.青年群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6(3). [3]㊀林志明.对非遗校园传承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ꎬ2012(9).

[4]㊀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 [EB/OL].(2005-08-15).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