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电影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研究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云南的电影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展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向观众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本文将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云南乃至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和意义。
一、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政治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契机。
196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涌现出许多代表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的题材片,同时也出现了描绘少数民族群体的电影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抗美援朝》(1964)、《小兵张嘎》(1963)等。
在云南,由于该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也逐渐崭露头角。
1965年上映的电影《彝族大嫂》就是该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部电影以彝族姐妹之间的感人故事为主线,直观展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它不仅收获了观众的喜爱,也为未来几十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时期(8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中国电影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繁荣提供了机遇。
80年代初,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电影《丘比特儿童》(1984)成为该时期的代表作。
该片讲述了少数民族儿童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以独特的角度传递了对儿童和少数民族群体的关怀与呼唤。
进入9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山花》(1996)和《西双版纳之恋》(1997)等作品通过对土家族和傣族群体的真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云南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困境的关切。
这些电影在国内外影展上获得了认可和赞誉,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国际影坛上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发展策略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发展策略1. 引言1.1 少数民族电影市场现状少数民族电影市场现状非常丰富多彩。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走进观众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喜爱。
在市场方面,少数民族电影的观众群体日益庞大,不仅包括少数民族群体,还吸引了更多的主流观众。
市场份额也逐渐扩大,少数民族电影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区或群体,而是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关注。
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好评,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少数民族电影市场现状十分乐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随着社会对多元文化的认可与尊重不断提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1.2 少数民族电影的重要性少数民族电影的重要性在于它代表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特色和丰富性。
作为中国特色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电影反映了各个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通过少数民族电影,观众可以了解和体会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理解。
少数民族电影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少数民族电影也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更多元化和丰富化的影视作品,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向前发展,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 正文2.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包括:这类电影通常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元素,展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往往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如华美的服饰、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绚丽的舞蹈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从“歌颂式”到“嬉闹式”: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喜剧电影的叙事转向
从“歌颂式”到“嬉闹式”: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喜剧电影的叙事转向作者:崔颖孙刚来源:《电影评介》2021年第12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电影创作中,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性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以其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重镇。
从家喻户晓的《五朵金花》《阿诗玛》到新时期的艺术探索之作《青春祭》《云南故事》再到21世纪风格各异的《花腰新娘》《碧罗雪山》《米花之味》等影片,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而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中,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喜剧电影无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
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的《五朵金花》开创了我国电影“歌颂式”喜剧电影的先河,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情侣的奇遇》和21世纪初的《花腰新娘》则以“嬉闹式”喜剧电影的样貌试图探索出一种云南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喜剧电影叙事模式。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喜剧电影也因此实现了从“歌颂式”到“嬉闹式”的叙事转向。
一、《五朵金花》:歌颂式喜剧电影范式的确立喜剧电影是电影剧情片中最为常见的电影类型,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
[1]喜剧电影与戏剧和文学中的喜剧渊源颇深。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把喜剧分为爱情喜剧、讽刺喜剧、风俗喜剧和闹剧。
[2]我国戏剧理论家董健将喜剧归为两类: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
认为“众多类型的喜剧基本上不出这两大类的范畴。
例如,所谓闹剧即讽刺喜剧的低俗化与夸张化;所谓风俗喜剧也就是温和而文雅一些的讽刺喜剧”。
[3]总的来说,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是传统喜剧的两大基本类型。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喜剧电影也大致可以分为这两大类(如《劳工之爱情》属于幽默喜剧,《假凤虚凰》则是讽刺喜剧)。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喜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适应新的时代与社会的喜剧观念。
毕竟,经典的喜剧观念以及从中国电影有史以来便形成的喜剧影片传统,都是以‘讽刺’作为喜剧的基本要义的。
少数民族电影汇总
草原少年托雷心怀执拗的快马冠军的梦想,骑着放羊马前往草原深处寻找最传奇的乌亚骑(训练赛马的人)。
放羊马巴图一路保护小主人,在最后的比赛中,为小主人的梦想血洒赛场。
长调歌唱家其其格来京发展,她原来当兽医的丈夫巴图只能去一个骑马俱乐部工作,某天俱乐部买进一匹罕见的蒙古马,巴图执意买下,欲放归自然,而与其其格产生冲突,巴图出门突遇车祸。
丧夫之痛,让其其格在演出时突然失声。
买下那匹蒙古马后,她独自驾车回到草原,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额吉百般劝解,却不能使其其格从悲痛中走出。
此时,额吉家的母驼死去,驼羔没有奶吃,已经奄奄一息。
为救驼羔,额吉和其其格决定去找一只母驼来作它的妈妈。
村长把母驼送给额吉,母驼却不肯喂驼羔奶,额吉唱起长调。
歌声中,母驼渐渐放松,驼羔眼看就能吃到奶水了,此时的额吉已经没有了唱歌的力气,其其格接着唱了起来,她惊讶的发现,自己又能唱长调影《无枪》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出品、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北京三鸿门文化联合摄制。
该片由张欣执导、主演周波,以纪实手法生动刻画了一名常年工作在西藏牧区,与当地牧民有着深厚感情的老警察的坚守和毅力,不畏牺牲与犯罪分子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将罪犯正法。
该片讲述了贵州毕节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退伍军人阿里木资助失学儿童的故事。
影片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海南中部的一个黎族村寨。
小丹梅是村寨里公认的“百灵鸟”,黎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
阿东是丹梅从小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两人原本约好一起去广州打工,但就在两人准备出发前的不久,市里的民族歌舞团突然来到村寨里挑选“黎歌”歌手,丹梅面临着爱情和理想的抉择……楚雄是云南唯一的一个彝族自治州,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彝族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茶花,崇拜茶花的风俗。
但伴随着经济大潮的来临,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极具经济价值的野生茶花。
剧情围绕着科学保护还是无序开发,亦即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和撞击展开。
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山茶,达木老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顽强地固守着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1979-2008)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1979-2008)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影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电影以不同的题材展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题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与内容。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作为中国国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
通过电影表达和展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语言、信仰和传统,有助于增进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认同和理解。
因此,改革开放后,中国诞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从1979年到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涵盖了不同少数民族的故事。
首先,许多电影关注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
例如,1979年拍摄的电影《阿坝的故事》就讲述了一个藏族牧民家族在艰难环境下艰苦奋斗的故事。
这部电影展示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
同样,2004年的电影《南京的故事》则关注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苗族少年的成长经历,反映了苗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发展。
其次,还有一些电影专注于具有历史意义的少数民族事件或英雄人物。
例如,1982年的电影《英雄儿女》描绘了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革命英雄们的战斗与牺牲。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故事中的哈尼族女革命家康云秀的经历,展示了自强不息、勇敢牺牲的少数民族英雄形象。
的确,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一些局限,如少数民族文化的表达未能达到充分的深度和广度。
但总体而言,这些电影突破了以往对中国少数民族主题的刻板印象和偏见,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奋斗、韧性和道德价值观。
电影《刘三姐》是反应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电影《刘三姐》是反应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刘三姐》是一部描绘彝族生活故事的电影,主要反映了中国西南地区彝族人民的生活、风俗和文化。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云南省,通过刘三姐这个彝族女性的命运和她与族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彝族传统文化、家庭伦理和社会风貌。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
电影《刘三姐》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彝族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存、奋斗和团结精神。
这部电影通过对彝族生活的真实刻画,向观众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弘扬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 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及发展方向
效措施 予以支持 , 给电影创作者增添信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 “ 文化强 国” 心, 也为提升大众的审美层次和引导大
少数 民族题 材 电影作 为一种 高效 战略。作为多民族的社会 主义 国家 , 发 众文化诉 求做 出应 尽的努力 。只有这 便捷的传播媒介 , 将 身处 边远地区 的少 展少数 民族文化 , 利用多 民族文化 资源 样 , 才能使 中国少数 民族题材 电影走出 仓 作出更多优秀的有影响 数 民族 介绍 给全 国 , 推广 到世界 , 对推 优势来为“ 文化强 国” 服务 , 是 实现 中华 目前的困境 , 展现和传播更多精彩的少数 动少 数 民族 地区经济 社会快 速发 展起 民族伟大复兴的题 中之义。 电影作 为当 力 的作品 ,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 冰 山上 的来 代社会很受群众欢迎 、 拥有 巨大影 响力 民族文化。
F A z H A N ・ X U E s H U z o N G H E N G
近年来 , 随着 中 国 电 影产 业 化 的 迅
学 术
纵 横
族文化 、 为 发展 繁 荣 社 会 主义 文 化 这 出
速推进和全 民娱乐化时代 的到来 , 尤其 是商业大片 的挤压 , 少数 民族 题材电影 逐渐走 向了“ 边缘化 ” “ 小 众化 ” , 院线排 名前 十位看不 到少数 民族题 材 电影 的 影子 , 基本上在影 院看不 到少 数民族题
二、 少数 民族 电影 的 发 展 方 向
相 比, 少数 民族题材 电影 日渐 弱化的关 键是 自身创作 上有短板 ,没 有跟进 形 势。 不能否认的是少数 民族题材电影是 个 小众市场 , 有些少数 民族题 材电影纯 粹 是走艺术片道路 , 回想 当年精 神生活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1. 引言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包括:第一,故事内容多样化,涵盖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元素,丰富了影视作品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第二,角色塑造多元化,通过深入刻画少数民族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场景布景真实感强,少数民族电影常常选取真实的少数民族村落、风土人情作为拍摄背景,体现了当地特色和风情。
第四,语言文化呈现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电影往往采用少数民族的传统语言、音乐、舞蹈等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多样性、真实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特点,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和丰富内容,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1.2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在于丰富和多元化了电影作品的题材内容,为观众呈现了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视角和价值观。
这种类型的电影能够展现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风俗、传统和文化,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些民族,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电影作为媒介,少数民族群体的故事和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展示,为社会带来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文化体验。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还可以促进国家的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电影产业的内容和形式,更在于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早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是由国家政府或相关机构出资拍摄,目的是宣传民族团结、民族文化和国家统一。
这些电影通常强调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生活样貌和民族英雄,以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
少数民族电影是什么?
体 论 出发 , 阐释 了 电影 作 为 新 兴 艺术
的现 状
类型 的 “ 摄 影影像 的本体论 ”特 征 ,
学界 、业界 一直 没有对 “ 少数 民 数民族题材 电影”、“ 少数 民族电影 ” 、 “ 民族 电影” 所指相同。在饶曙光 《 中
“ 曲 折 中 发 展 的 少 数 民 族 题 材 电影 创
道 上 的 倒 影 或 一 个 孩 子 的手 势 ,这 无 影 ”泛指中 国电影。 “《 盗 马贼 》沿 舞蹈 、雕塑 的 “ 生 曰”无法考证、不
须 我 的指 点 ;摄 影 机镜 头 摆 脱 了我 们 袭 《 猎 场札撒 》风范 ,全部启 用藏族 能识 别 ,被 称 为 “ 第 七 艺 术 ” 的 电影 对 客 体 的 习惯 看 法 和 偏 见 ,清 除 了我 非 职 业 演 员 ,角 色与 演 员 合 二 为一 , 有着 确 切 的 生 辰 。 它 从 1 8 9 5年 诞 生 的 感 觉 蒙 在 客 体 上 的精 神 锈 斑 , 唯 有 演 员们 的 日常 生 活 就 是 角 色 的 表 演 内 至今 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艺术界 这 种 冷 眼 旁观 的镜 头 能 够 还 世 界 以纯 容 。……通 过这部 同样极 少对 白的少 是最 年轻的类别。 “ 类型”在文学领 真的原貌 ,吸引我的注意 力 ,从而激 数 民族 题 材 影 片 , 田壮 壮 继 续 着 自 己 域 的研 究从 亚 里 士 多德 时期 就开 始 起 我 的眷 恋 。 凭 借 摄 影 技 术 创 造 出来 对 ‘ 他 者 ’世 界 的 探讨 。 ” ‘ P 。 “ 田 了 , 电影 的 “ 类 型 ”研 究 无 疑 借 鉴 了 的 、 我 们 不 曾 了解 的 或 未 能 见 到 的 世 壮 壮 的 少 数 民族 电影 创 作 呈 示 了两 种 文 学 类 型 研 究 的成 熟 体 系。 类 型 电影 界 的 自然 影像 ,大 自然 最 终 做 到 不仅 特 征 : 一 是 追 寻 宗 教 , 二 是 平 视 角 是 高度 模 式 化 的 影 片 ,是 依 随 美 国好 模 仿 艺 术 ,还 仿 效 艺 术 家 。 ”… P 他
浅析少数民族电影
浅析少数民族电影第一节艺术创新与对娱乐价值的彰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特定的时代语境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承担的主要是培养各个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的政治职能,突出的是电影的政治属性。
因此,从总体上来讲,这一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艺术性方面尚有不足,娱乐性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但有些电影,尤其是以《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为代表的一批爱情电影,在艺术形态和艺术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彰显了较强的娱乐性,凸显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民族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艺术形态的全新尝试,《五朵金花》是我国第一部喜剧歌舞的民族题材爱情片,《阿诗玛》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
这些艺术形态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中很少见的。
20世纪的50-60年代,人们对于喜剧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并不是十分认同,喜剧因素往往会被贬斥为某种低级趣味。
然而,《五朵金花》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喜剧歌舞的民族题材爱情片,而且,影片还开创了歌颂型喜剧①这一电影形态的全新尝试。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新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电影的多元化发展。
这种多元化突出地就体现在喜剧电影的创作当中,多种类型的喜剧电影纷纷出现,包括生活讽刺型喜剧、歌颂型喜剧和生活型喜剧。
其中,歌颂型喜剧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中的一个全新尝试。
这种状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十分罕见的。
50年代以前,轻松幽默的喜剧电影并不多见,尽管也出现过一些较为成功的讽刺喜剧电影,但大多都是就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进行正剧式的讽刺。
而电影《五朵金花》打破了“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冲突”的定律,将影片的主题聚焦于歌颂社会主义、塑造正面人物、展现真善美,通过一系列误会和巧合的设置来不断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喜剧大体上是偶然的、插曲式的和伦理的,它所表达的是社会具有的,以每个人为实例的那种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连续平衡。
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与分析【摘要】提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信最新出现在大家脑海中的肯定是《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等经典的影片。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陷入了有人喝彩无人观看的尴尬境地,乃至成为电影市场中“不可见的电影”。
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悖论意味的现实,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需要早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题材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影视资料少的可怜,电影题材的故事片只有三部,即1933年的《瑶山艳史》,1940年的《塞上风云》和1948年的《花莲港》。
1950春,新中国的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内蒙古的春天》诞生,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也得到舆论的一致好评,后来影片还在周总理的指导下反复修改,最终定名为《内蒙古人民的胜利》,但自此维护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的形象使得文艺为政治服务成了每一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者的潜在方向,但正是这一方向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后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思想主题单一,创作形式单调埋下了伏笔,如五六十年代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就是当时政治环境的产物,电影地创作往往从解释政治和政策出发,编织故事情节,所采用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反映历史变革的大潮来临时,各民族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
如《蒙古人民的胜利》、《鄂尔多斯风暴》、《柯山红日》、《农奴》等。
这类影片多展示历史事实,题材沉重,基调低沉,在展现历史的同时着重宣扬党民族平等、名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2、反映各族人民为了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如《回民支队》、《金玉姬》、《远方星火》等,这类影片多表现革命者的英雄事迹和党为少数民族同胞的解放事业所做的努力。
3、反映在解放初期和民主改革过程中,粉碎国名党残余部队、特务所进行的各项阴谋。
如《冰山上的来客》、《边寨烽火》和《草原上的人们》等,这类影片有点类似于我们当今的悬疑片,情节刺激、惊险、扑朔迷离,对观众吸引力强,是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比较优秀的代表作。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_概念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概念·策略·战略作者:饶曙光, Rao Shuguang作者单位: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刊名:当代文坛英文刊名:MODERN LITERARY MAGAZINE年,卷(期):2011(2)参考文献(26条)1.胡谱忠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现代性困局 20092.塞夫;麦丽丝;赵宁字草原上的歌者[期刊论文]-当代电影 2002(04)3.朱凌飞对《花腰新娘》的人类学解读 2007(01)4.周竞红网络信息与民族关系[期刊论文]-民族研究 2003(02)5.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期刊论文]-民族艺术 2009(01)6.爱德华·W·萨义德;王宇根东方学 20067.王志敏少数民族电影的概念界定问题 19978.赵卫防缝合与问离-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一种评析 2005(02)9.李二仕地域文化与民族电影[期刊论文]-电影艺术 2005(01)10.马戎文化娱乐中怎么体现"多民族国家" 201011.胡谱忠2009年终盘点之电影:新作迭出初显峥嵘 200912.韦朋从"他者观望"到民族意识的复苏-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流变 2006(04)13.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 200914.少舟闪烁多民族生活缤纷光彩的新中国银幕 199715.李华荣民族电影创作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0916.王一川婼玛的十七岁-美丽而古朴的诗情 2003(01)17.孔凡飞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故事片的文化内涵 2008(15)18.民族史诗能否打造中国的《阿凡达》 201019.以开放心态面对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620.特瑞·伊格尔顿;方杰文化的观念 200321.恩斯特·卡西尔;甘阳人论 198522.王婧姝民族电影应注重内在文化精髓-与自庚胜谈(大东巴的女儿) 200923.郑洞天少数民族电影太肤浅 200524.章家瑞;胡谱忠民族题材市场闯关 200925.宁敬武国家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200926.孙钦华艺术品位和价值取向-关于少教民族电影题材精品电影的思考 1997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赵山林.ZHAO Shan-lin试论《荆钗记》的传播接受[期刊论文]-艺术百家2011(1)2.周红兵现代性、文学理论与中国经验[期刊论文]-文艺评论2011(1)3.王伟丽影与悲情:汉赋中的女性书写及其文化意涵[期刊论文]-文艺评论2011(2)4.曹继华元代《诗经》学发覆[期刊论文]-文艺评论2011(2)6.庄桂成别、车、杜与中国20世纪文论[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11(2)7.卿磊.谢谦从历史实存到影像幻设——论港产"黑帮"电影对传统侠文化的现代诠释[期刊论文]-当代文坛2011(2)8.郭越.GUO Yue中国西部电影中身体创伤的符号意义[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9.陈林侠.Chen Linxia华语电影的"休闲政治"、中产趣味与艺术选择——对亿元票房榜的一次文化分析[期刊论文]-中州学刊2011(2)10.余莉.季涓.Yu Li.Ji Juan宁夏电影集团现状与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6)本文链接:/Periodical_ddwt201102001.aspx。
少数民族电影赏析
少数民族电影赏析少数民族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从主题到表现手法,这些电影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以几部经典少数民族电影为例,进行具体的赏析。
首先,电影《滚拉拉的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现了苗族部落的生命观和自然观。
在影片中,树被视为神灵,每个苗族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树,当生命消逝时,他们会与生命树一同埋葬。
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同时,影片中的“指路歌”不仅为逝者指引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其次,电影《可可西里》则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手法,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死观和自然观。
在影片中,“天葬”这一独特的葬礼仪式,展现了藏族人民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
他们认为,生命是死的开始,也是生的开始,不必执着于肉身。
这种观念使得他们在生命的轮回中寻求永生,将死亡视为回归自然的一部分。
而影片中的“鹰啄死者肉身”的场景,更是直接表现了这一观念。
此外,《狼图腾》则以动物意象为切入点,展现了蒙古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在影片中,草原被视为大命,其他生灵都是草原上的小命。
蒙古族人民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他们的生命与草原上的各个生灵在凋亡后一同归还草原怀抱。
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他们独特的生存智慧,也是他们对自然循环链的深刻理解。
电影《季风中的马》则通过人与白马命运的相似性,表现了生态危机下人类与动物的相互感知和共命运。
在影片中,白马和乌日根都面临着即将失去草原的命运。
他们都是生态危机中的游子,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困境。
这种背景下,人与马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情感体验也相互交融。
这种平等交流的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和生态共存的意识。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些电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机会。
浅谈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
浅谈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主体和叙事策略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展露出新的创作症候。
以创作主体而言,更多的少数民族本土导演涌现,少数民族电影的言说主体性凸显,开始迥异于以往的汉族创作,转而带有浓郁的自我表达特质。
以影片叙事而言,在以往整体节奏较快且富有商业气质的“大情节作品”之外,更多弱戏剧性的“小情节作品”涌现,成就了新的少数民族电影风格与群落。
这些演变的背后,是少数民族电影在电影体制变革与少数民族地域经济发展吁求交相作用下的文化选择,也是其寻求新的存在语态和艺术价值的积极尝试。
近年来的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实践已经迅速溢出了原本相对清晰的边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导演主导了立足民族文化题材并反映民族生活、生存状态的作品。
“本族化”创作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特定一隅,与其他来源的影片生产并置发展。
与之相伴,原本的“汉族书写”并未退却,跨族群的少数民族电影实践继续前行。
从上述基本前提出发,可以洞见少数民族电影在近年来的创作趋向变化。
一、母语表达与景观呈现: 创作主体性的主观建构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作品在多个维度上得到极大扩容。
题材方面,已有作品《天上草原》《走路上学》《花腰新娘》《欢迎你到阿尔村》《诺玛的十七岁》《碧罗雪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寻找智美更登》《侗族大歌》等,涉及“少数民族教育和儿童关爱”、“少数民族爱情生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少数民族传统生活变迁与现代理念冲突纠葛”、“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这大大越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民主革命+ 民族团结”框架,也有别于八十年代至新世纪初的“少数民族青年生活+ 经济建设”模式,呈现出较成熟的题材容纳能力。
影片语种方面,少数民族导演群体大量采用民族语言主导创作,在数量和影响上引发广泛关注,促使了“母语电影”的产生。
伴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在2003 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改革措施,《季风中的马》《静静的嘛呢石》等以少数民族母语为对白的影片出现。
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观后感范文5篇
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观后感范文5篇《红色土司》从创作、筹拍到首映,其间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波折,同时也创造了数个第一:第一部反映羌族英雄人物的院线电影;第一部正面反映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阿坝藏区、羌区的电影;第一部艺术再现羌族上层人士在红军长征的特定历史时期,选择参加红军、坚信革命必然胜利的电影;第一部使用羌族语言配音的红色电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观后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观后感篇1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羌族这一古老的民族对于国家民族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在羌族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了炎帝、大禹、李元昊等历史名人,生活在上世纪之初的安登榜是羌族英雄谱系中重要的一员。
电影《红色土司》是由羌族第一代导演艺兮根据安登榜的真实经历改编执导的我国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题材电影。
松潘县镇坪呷竹寺世袭羌族土司安登榜地位显赫,亲民善施。
在他亲眼目睹1933年叠溪大地震后国民党政府以各种名目强征捐税,使本就处于水深大热中的广大民众更加雪上加霜、苦不堪言时,这位富有良知的土司义愤填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愤然带头抗捐抗税,由此而触怒国民政府官员并遭到迫害,无奈出走却遭派兵追杀。
外出逃亡途中幸遇红军营救,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政策感召下毅然率众参加红军,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率众参加革命的少数民族领袖人物。
从羌族上层到红色土司,安登榜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他为帮助红军顺利通过羌区做了大量工作,自己却为此献出了富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40岁。
故事的发生地是红军长征途中驻留时间最长、面临困境最大、召开会议最多的地方,红军在这里完成了三过雪山草地的伟大壮举,与这里的藏羌各族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牦牛革命。
《红色土司》艺术地还原了一段真实的红色故事。
主人翁安登榜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红色佳话,还是一段珍贵无比的红色史料,更是一段永生难忘的红色记忆。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母性崇拜与母性叙事研究:以《额吉》为例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母性崇拜与母性叙事探究:以《额吉》为例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了社会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人们对于生命和情感的理解。
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母性题材是较为常见的元素之一。
电影《额吉》以其深情的母爱故事,引起了宽广观众们的共鸣和关注。
本文将以《额吉》为例,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母性崇拜与母性叙事,以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一、母性崇拜与少数民族文化1.1 少数民族文化对母性的崇拜母性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少数民族传统中对母性的崇拜是一种源遥流长的文化现象,蕴含着对生命和繁衍的尊重与崇敬。
母性在少数民族文化中被赐予了象征着力气、智慧和生命力的象征意义。
1.2 母性形象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塑造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母性形象通常被塑造得极其凝重而壮丽。
影片通过呈现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以及她们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呈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作为家庭和社区中心的形象。
这些形象充分体现了传统的“母亲形象”,同时也传递出了对母性的崇拜与敬畏之情。
二、《额吉》: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2.1 影片概述与背景《额吉》是一部由中国电影导演扎西拉姆·普松扎布执导的作品。
影片以西藏少数民族藏族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关于母爱、家庭、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故事。
该影片通过一位母亲额吉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而努力救援的情节,呈现了母爱之壮丽和不屈。
2.2 片中母性形象的塑造在《额吉》中,母性形象极为突出。
额吉作为一个平凡的少数民族妇女,承载着家庭的重任,她的爱与牺牲贯穿整个影片。
在家庭中,她是充盈智慧和力气的形象;在社区中,她是承载传统文化和信仰的骨干;在挣扎与困难面前,她是一个勇于经受的母亲。
影片通过深情的叙事和精彩的表演,将母性形象呈现得栩栩如生,给观众们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共鸣。
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母性叙事探究3.1 母性叙事的情感表达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母性叙事是一种深情表达,通过影片的叙述和情感表达,向观众们传递出无私、顽强和壮丽的母爱情感。
20世纪中叶少数民族电影简述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7820世纪中叶少数民族电影简述唐希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电影。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息息相关,回顾中国少数电影发展历程,必须要回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源头。
20世纪中叶,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初期,回顾电影事业的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20世纪中叶;少数民族;电影一、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历程要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就需简要回顾20世纪中叶,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历程。
站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角度,20世纪中叶少数民族电影,对之后的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与建国初期所创作其他电影的一样,都充满了激情饱满的热情以及催人奋进的英雄励志故事。
1949年以后,电影拍摄的题材、内容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
基于政治上的需求以及对广大工农阶层革命后新的精神面貌的反应,这就要求在电影中不但要表现新中国的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对旧中国的剥削制度提出控诉,这就为新中国电影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更大的领域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人民电影在毛泽东思想的武装之下,更是确立了为工农兵、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
二、20世纪中叶少数民族电影简述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体,运用好这个艺术综合体,才能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20世纪中叶,电影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有力工具,作为团结民族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
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一大批已经取得成就的第三代电影艺术家,都涉足于民族题材的创作,他们把这块园地看作是实践艺术构思的另类机会和途径。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更多的是反映出创作人员以及观众对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追求,而且又切合了国家对电影事业的宏观要求。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1. 引言1.1 少数民族电影的定义少数民族电影是指以少数民族文化、民俗、传统为题材,以及以少数民族身份为主角或剧情背景的影视作品。
这类电影通常呈现出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格,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传承。
少数民族电影在传播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理解和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少数民族电影的定义并不仅限于题材、人物设置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传递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
少数民族电影常常通过讲述少数民族的故事、展现其特有的风土人情来传达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在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电影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加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真实、深刻描绘,以及对复杂文化语境下的多元主题探讨。
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和探索,少数民族电影为丰富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1.2 影响因素少数民族电影的定义是指以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为题材,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思想和情感的电影作品。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 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多样化,观众对多样化题材的电影需求也在增加,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追求。
3. 政策支持:政府对少数民族电影的支持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票房补贴等,可以为少数民族电影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4. 人才储备: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资源,有利于培养和吸引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人才,为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创作保障。
5. 国际影响:少数民族电影可以拓展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展现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声誉。
2. 正文2.1 历史背景。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当时,国内外电影市场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作品产生兴趣。
少数民族电影营销策略研究——以蒙古族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和《脐带》为例
04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海的尽头是草原》和《脐带》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电影。
《海的尽头是草原》由尔冬升执导,根据20世纪60年代初“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一对兄妹在不同时空下踏上寻亲之旅,催化出一段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
《脐带》是青年导演乔思雪执导的第一部长片,讲述了儿子陪同阿尔兹海默症母亲“寻家”的故事,引发个体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分析二者营销策略,客观地呈现蒙古族电影市场的生存现状和综合竞争力,感受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召唤,探讨并提出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策略。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蒙古族;电影营销少数民族电影营销策略研究——以蒙古族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和《脐带》为例郭佳盈一、影片概述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由尔冬升执导,于 2022 年9月9日全国公映,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初“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我遭遇自然灾害,将近3000名孤儿被送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朴素的牧民们收养,传达了人性之美、民族大爱,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
影片最终获得了3611.6万元票房,豆瓣评分7.2分,猫眼口碑9.1分,获得了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华语电影、2022微博电影之夜年度最受期待影片等奖项。
《脐带》由乔思雪执导兼编剧,是一部家庭剧情电影,于2023年3月18日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音乐人阿鲁斯陪伴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母亲回到故乡草原,寻找她念念不忘的“阴阳树”的故事,进而引发个体对生命的思考。
影片传达了“死亡是另一个开始”的生死观,从草原叙事和亲情表达中探寻时代隐喻,豆瓣评分7.9分,但最终票房仅有169.8万。
两部先后上映的蒙古族电影制作精良,二者口碑虽然相差不大,票房却相差悬殊,由此可见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二、蒙古族电影的发展(一)发展历史以时间的脉络回溯,蒙古族题材电影从辉煌到暗淡再到巅峰,可以代表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史。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的思考【摘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揭示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可以促进国家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目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存在着制作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影响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拓市场与推广渠道,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提升。
只有不断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产业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掘其潜力,拓展更多的创作空间,为中国电影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路径、政府支持、民族文化、市场推广、国际影响力、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发展潜力、产业发展、创作空间。
1. 引言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要性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少数民族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呈现,不仅可以展现中国的多元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也可以激发观众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认知,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是多方面的。
虽然在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如《乌尔善之民族五部曲》、《卧虎藏龙》等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口碑,但整体而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市场上的份额并不高,存在着内容单一、题材陈旧等问题。
由于投资成本高、市场回报不确定,导致了相关作品的数量远远不及汉族题材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些作品在表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方面不够深入、细腻,缺乏真正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使得这些电影形式化、功利化的味道比较浓厚。
要提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需要在政府支持、文化挖掘、市场开拓等方面全面发力,才能为这一题材注入更多活力,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少年托雷心怀执拗的快马冠军的梦想,骑着放羊马前往草原深处寻找最传奇的乌亚骑(训练赛马的人)。
放羊马巴图一路保护小主人,在最后的比赛中,为小主人的梦想血洒赛场。
长调歌唱家其其格来京发展,她原来当兽医的丈夫巴图只能去一个骑马俱乐部工作,某天俱乐部买进一匹罕见的蒙古马,巴图执意买下,欲放归自然,而与其其格产生冲突,巴图出门突遇车祸。
丧夫之痛,让其其格在演出时突然失声。
买下那匹蒙古马后,她独自驾车回到草原,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额吉百般劝解,却不能使其其格从悲痛中走出。
此时,额吉家的母驼死去,驼羔没有奶吃,已经奄奄一息。
为救驼羔,额吉和其其格决定去找一只母驼来作它的妈妈。
村长把母驼送给额吉,母驼却不肯喂驼羔奶,额吉唱起长调。
歌声中,母驼渐渐放松,驼羔眼看就能吃到奶水了,此时的额吉已经没有了唱歌的力气,其其格接着唱了起来,她惊讶的发现,自己又能唱长调影《无枪》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出品、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北京三鸿门文化联合摄制。
该片由张欣执导、主演周波,以纪实手法生动刻画了一名常年工作在西藏牧区,与当地牧民有着深厚感情的老警察的坚守和毅力,不畏牺牲与犯罪分子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将罪犯正法。
该片讲述了贵州毕节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退伍军人阿里木资助失学儿童的故事。
影片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海南中部的一个黎族村寨。
小丹梅是村寨里公认的“百灵鸟”,黎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
阿东是丹梅从小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两人原本约好一起去广州打工,但就在两人准备出发前的不久,市里的民族歌舞团突然来到村寨里挑选“黎歌”歌手,丹梅面临着爱情和理想的抉择……楚雄是云南唯一的一个彝族自治州,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彝族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茶花,崇拜茶花的风俗。
但伴随着经济大潮的来临,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极具经济价值的野生茶花。
剧情围绕着科学保护还是无序开发,亦即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和撞击展开。
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山茶,达木老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顽强地固守着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
身为村委会主任的达木老人的儿子旺甲,则迫切希望通过与投资方远东集团的合作,尽快让乡亲走上富裕之路。
达木老人的女儿尔果刚一回国,就被卷入了父亲与哥哥双方之间就保护还是开发野生山茶激烈的冲突之中,且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远东集团总经理纳苏产生了爱情。
就在父亲即将去国外治病的前夕,旺甲迫不及待地启动了茶花开发项目。
达木老人获悉后,拒绝出国,回到山上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辞世和恋人的不辞而别,极大地震憾了旺甲和纳苏,尤其是纳苏,满怀忏悔,辞去总经理一职,搬进深山,接替达木老人看守野生山茶。
一年多以后,尔果应邀参加在楚雄举办的第27届国际茶花大会,重返故里,并争取到一笔国际茶花协会基金,用于野生茶花自然变异的研究。
纳苏自愿充当尔果的助手,两人最终重归于好。
拉布是一个年近40的彝族汉子,常年的野外生活造就了他黝黑的肤色,饱经风霜的面庞,和一双铁脚板。
自从他的阿达被盗猎者杀害后,他放弃了毕摩的职业,成为大山的守护神,成为第一个走山人。
拉布又是一个不可亲近的怪人,他的心灵和情感世界只对大山、密林敞开……谁也不知道拉布正饱受眼疾的折磨,一天天失去光明,他必须和时间赛跑,和病魔赛跑,和盗猎者赛跑。
彝族姑娘凤美(张静初)嫁给舞龙高手阿龙(印小天)的当晚,因破坏古老族规令阿龙很没面子,不久,凤美想方设法混进阿龙的舞龙队当起龙头,因积极改革舞龙模式将阿龙颜面扫尽,而凤美当着自己的面与暗恋她的酒吧小老板阿聪(崔哲铭)“眉来眼去”,则将阿龙的坏情绪推到高潮,忍无可忍之下,他按风俗与凤美退婚,此举令他失去舞龙队姑娘们的尊重。
事后,阿龙追悔莫及,为发泄心中郁闷,他于醉酒后跳上屋顶舞起惊人心魄的醉舞龙,众人惊叹不已之际,凤美也重新对他认识。
边防军战士“高雄”(李东宸饰演)在帮助哈尼族村民种植咖啡的时候,由于表现突出被保送上军校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成为军官的“高雄”因为忘不了心爱的哈尼族姑娘飘娥,毅然返回村寨找寻飘娥的故事。
1950年初,云南省哈尼族支系爱尼人聚居的爱尼山宣告解放。
躲藏在原始森林中的窝古力匪帮,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企图打出黑森林,与善良的爱尼人和"红汉人"拼个你死我活。
联防队长扎格利奉解放军肖排长之命,离别爱妻兰娜和幼子小利戈,到山中客店去接一批枪支弹药,半路上遇到匪徒腊本都,两人展开了一场格斗,武功超群的扎格利生擒了腊本都。
他从腊本都的口供中得知了敌人的信号,一个引匪山林,一网打尽的战斗方案产生了。
猎手杜巴老爹的孙子果龙,协助扎格利转移枪支,在森林里遇到猛虎,慌忙躲避中又撞上狡猾的土匪多飘。
果龙与多飘展开了一场格斗,最后双双倒在河滩上,扎格利暗中跟随土匪乔腊,摸清了窝古力匪帮的虚实。
乔腊被窝古力打伤,扎格利背着受重伤的乔腊,闯到土匪庄铁的窝棚前,通知庄铁敲木鼓传窝古力的命令:明晨五更,林边集合。
木鼓声回荡在整个大森林中,这鼓声是窝古力匪帮的丧钟,也是爱尼人胜利的角号。
扎格利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回到山寨。
暮色中,他亲眼看到联防队副队长约墨打昏了前来与村中暗藏匪徒联系的土匪军师皮落。
约墨大叔告诉扎格利一切都安排好了,扎格利便放心地踏着月色朝自己家走去。
当他快步登上竹梯,正要跨入家门时,突然从暗中飞来一支毒剑,正中他的要害。
扎格利强忍着剧痛向闻声而来的妻子兰娜口授了敌人的信号,说完便倒在平台上,为受尼人的幸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天色朦胧透亮,杜巴老爹与联防队员在龙巴门严阵以待。
一名匪徒正欲放火焚烧龙巴门,忽被一支暗箭射中倒地。
杜巴老爹抬头望去,见草丛中墨影一闪,杜巴老爹扬手投出标枪,黑影应声倒地。
大家这才看清楚,窝古力藏在寨子里的耳目、杀害扎格利的凶手,正是联防队副队长约墨。
一声枪响划破林中的寂静。
窝古力匪帮听到信号,蠢蠢欲动。
但他们还未跨出地盘,便被早已埋伏好的解放军消灭在山谷中。
哈尼族少年阿水生长在风景如画的大山深处,爸爸的烟袋和流水不断的梯田伴随他日复一日。
北京来的老师带他们看了一场电影,从此,阿水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爸爸看出了阿水的心思,买了水牛干起来放映员,阿水在一场一场的电影中长大,并为了心中的梦想走出了大山。
第一部傈僳族电影《怒江魂》将把观众带进神秘壮观的怒江两岸,去感受傈僳族的剽悍质朴,聆听傈僳故事的凄凉壮烈……在群峦叠翠的怒江大峡谷两岸,竹楼错落的傈僳山寨依山而建,勤劳勇敢的傈僳人在这里过着恬静祥和的生活。
世代相传的祖母绿被傈僳人敬为“母亲石”,而山寨地下的宝石矿藏更令马帮首领托龙和英国商人亨利高垂涎三尺。
歹毒的强匪与利欲熏心的奸商一拍即合、拱手为盟。
于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美丽的怒江两岸拉开了帷幕……在奔腾激越、云缠雾绕的怒江大峡谷,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土匪头子山豹爷带人洗劫了傈僳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傈僳山寨。
傈僳族头人墨觉长老在嘶杀中死于山豹爷的枪口下后,一枚象征着傈僳族头人权利的米斯牛头印章不翼而飞,值得庆幸的是,墨觉长老刚出生的女儿娜斯雨大难不死。
十八年过去了,娜斯雨在临时长老夏帕普的抚育下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
按照长老会当年许下的诺言,等到娜斯雨十八岁时就会把傈僳族头人的位置让给她。
然而,随着祭神日子的一天天临近,让夏帕普心急如焚的是米斯牛头印章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
就在这时,一个叫李峡谷的年轻马帮仔来到了傈僳山寨。
李峡谷是十八前与墨觉长老喝过同心酒的马帮人李南雄的儿子,此行的目的就是来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送还保存了十八年的盒子。
虽然,李峡谷到来后,娜斯雨对行侠仗义的他产生了好感,但身份神秘的李峡谷也在傈僳人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为了找回被父亲当年藏在月亮山的米斯牛头印章,李峡谷和娜斯雨一起上路了。
然而,这一绝密的消息还是让仙来客栈的伙计阿开听到后告诉了蛰居山林的山豹爷。
李峡谷在月亮山洞中找到米斯牛头印章后,山豹爷带人将两人抓进了他的巢穴。
经过一场机智、勇敢的较量后,娜斯雨和李峡谷在族人的帮助下不仅夺回了米斯牛头印章,而且还彻底捣毁了山豹爷的老巢。
当李峡谷无声的消失在巍巍的群山之中时,娜斯雨已经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傈僳姑娘,并在族人的拥戴下成为了傈僳族的新一任头人……嘎”是侗语,意为“歌师”。
故事发生在今天黔湘桂三省交界处通道侗族自治县一个叫石岩的侗寨里。
黄大诸和杨珍珠是寨子里普通的一家人,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叫黄月姣,放弃在上海1000多元的月薪,回寨子里任侗族大歌代课老师。
小儿子叫黄正宇,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呆在家里。
黄大诸其实很想让儿子去打工,可儿子说什么都不出去,宁愿每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黄大诸心里这里是广西,如画的景色,动听的山歌,如诗的风情,虽然只是个壮族的小山寨,但这些足以令许多人向往。
落日的余晖洒下来,金灿灿的湖面上,一个远方的客人正乘着水佬的竹排,向这个美丽的山村划过来。
撑船的阿牛是水佬的徒弟,每天跟着水佬到河里撑船。
船上还有一个人,时尚的穿着,染成金色的头发,都显得和这片风情有些不协调。
他叫李翔,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来这里采风收集壮族的民歌素材。
小云是水佬的女儿,清秀美丽,正赶着小羊在岸边等着接待这位城里来的客人。
山美水美人也美,李翔很快就被这里深深吸引……《天边的云》旨在积极响应中宣部倡导的文化三下乡的号召,弘扬民族文化,是一部主旋律影片,讲述的是音乐学院高材生李翔在广西壮族的某个小山寨采风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主要表现了桂林市龙胜县的美丽自然风光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剧中唯美的自然风光画面,大段的原生态壮族山歌,丰富多彩的壮族民族表演,以及由锯琴演奏的背景音乐都是影片的主要看点20世纪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朝鲜,朝鲜人民在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奴役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当时,曾有为数不少的朝鲜人,因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统治,流亡到我国的东北定居下来。
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了我国的东北。
这时,许多朝鲜人和中国人一同投身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斗争中去。
我国云南澜沧江流域,居住的拉祜族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他们形成了反抗压迫的坚持强性格。
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拉祜族人民奸淫烧杀,无所不为。
1947年8月15日,拉祜族人民正载歌载舞地欢度节日,国民党匪军突然袭来,忍无可忍的拉祜族青年奋起抵抗,但土枪弓箭怎么能抵...解放初期的云南苗寨,人们翘首盼望着政府的马帮早点来,他们给边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张连长(吴漾饰)接到指示,要他们保护马帮的安全。
匪队长毕根(程之饰)化装成瑶人混入村寨和小店主李三(梁山饰)接头,把马帮要来的消息转告匪司令(方伯饰),匪兵们欲抢劫马帮,被边防军击溃。
匪徒们又在策划新的阴谋,一天,哈尼寨收到一张匪徒开列的单子,要他们准备粮食送给过路匪军,区委书记(冯奇饰)和张连长分析这是敌人声东击西的诡计,真正意图是抢劫货物,边防军和民兵们布下口袋阵等敌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