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
仲景方治疗带状疱疹5例
仲景方治疗带状疱疹5例余晖;蔡念宁;高建忠【摘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的方剂源远流长,在现代临床中,只要使用得当,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伤寒杂病论》使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皮肤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跳出脏腑辨证,回到这样的辨证体系中,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现运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使用《伤寒杂病论》的柴胡桂枝汤、栀子豉汤、四逆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带状疱疹.【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24【总页数】3页(P3619-3621)【关键词】带状疱疹;六经辨证;柴胡桂枝汤;栀子豉汤;四逆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作者】余晖;蔡念宁;高建忠【作者单位】北京市东直门医院东区皮肤科北京 101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北京 101124;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
”笔者使用仲景方治疗带状疱疹5例,疗效卓著,实录如下。
王某,男,58岁,门诊号:1612050307。
主因“右上肢水疱伴疼痛3天”于2016年12月5日初诊。
患者3天前石家庄出差时出现右上肢部水疱伴红晕,伴有上肢发沉,局部瘙痒灼热感。
石家庄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阿昔洛韦片、腺苷钴胺片、贞芪扶正胶囊,尚未吃药来诊。
纳可,眠差,口干,小便不黄,大便偏干,觉身热,无汗出。
既往史:冠心病放置1个支架术后。
否认药物过敏史。
专科检查:右上肢、右肩部可见带状分布的粟粒大至绿豆大水疱,基底色红,连成片。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诊断:带状疱疹,证属太阳少阳证。
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
处方如下:桂枝12 g,白芍12 g,北柴胡15 g,黄芩12 g,清半夏9 g,炒苍术24 g,羌活6 g,桑枝12 g,葛根15 g,大黄6 g,生白术30 g,醋鸡内金9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陈皮6 g。
欧阳卫权老师医案50例
欧阳卫权老师医案50例1、欧阳,男,73。
顽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舌黯苔白腻。
黑附子60,甘草30,干姜30,茯苓15,白术15,红花10,桃仁10,丝瓜络10,全虫9,牡蛎30,郁金10,柴胡10,黄芪30.*82、何,女,61.额部带状疱疹3月,疼痛好多,尚有麻木和轻微刺痛,洗脸时有感觉,舌淡红润苔净,口微干。
全瓜蒌30,红花15,桔梗30,全虫6,苍术9,茯苓10,白芷10,蜈蚣2条,牡蛎30,甘草15,川芎15,白芍30. *73、江,女,34.(既往史:尿血半年,用五苓散合猪苓汤后已治愈。
)现肠胃不适,食入1小时后即腹痛,解出糊状便,不臭,无肠鸣、嗳气,有泛酸,晨起口苦,胃纳可,梦多,烦躁,脉细略弦,舌暗淡苔薄白。
肝脾不和,半夏泻心。
黄连3,黄芩10,党参10,干姜10,甘草10,大枣30,法半夏10,白芷15,木香5。
4、江女之子,8.发热3天,低热略退,咽痛咳嗽,晚上不咳,吞水困难,有痰声但咳不出,胃纳差。
小柴胡合桔梗汤。
柴胡12,黄芩6,生半夏4,桔梗10,前胡7,杏仁7,甘草7. *75、倪,男,27,僧人。
夜间胃痛7-8年,胃纳差,怕食冷物、辛辣,疲倦,大便常泻,略有口干,手足心常出汗,舌黯红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软无力。
白术15,党参15,干姜10,甘草10,丁香5,白蔻仁10. *76、潘,男,26.两颊痤疮,肿胀如囊肿,色黯,面部油腻,舌黯偏紫,苔白腻(曾先后用过二陈汤和大柴胡)。
还是用二陈汤。
陈皮15,法半夏15,茯苓15,土贝母15,海藻15,牡蛎30,白芥子10,皂角刺15,甘草6,猫爪草30,莪术15,蛇舌草30.*147、莫,女,64.右腰部及右下肢疼痛1周,水疱2天,曾被神经科误诊,后被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
服前方后精神好转,水疱色暗红,疼痛依然,自觉头皮、下巴处也有痒的感觉,大便稀,舌红苔白腻,脉弦无力。
全瓜蒌30,红花15,板蓝根30,酒川牛膝15,甘草15,黑附子30,苍术10,茯苓15,白芍45,全虫6.*4外用:1、云南白药。
欧阳晓勇:经方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经验分享
欧阳晓勇:经方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经验分享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开放共享积极共赢每周一12:00聚友会微信群讲稿首发专注中医·始终原创经方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经验分享讲者介绍欧阳晓勇,1968年生人,1991年本科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原中医学院)。
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内科主任、云南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管局“岐黄工程'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担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及变态反应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理事。
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4篇,出版专著教材11部,《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第七届编委。
师承刘复兴、孙光荣、禤国维、严继林、艾儒棣诸位先生,学术主张'执经达变,病人为本,同道为师,疗效为先”。
在诊治瘙痒性、疼痛性、损容性皮肤病方面有特长。
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及省重点科研课题一项。
2008年获第二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称号;2016年获云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云南省卫生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201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经方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我个人认为在中医治疗皮肤病当中,经方有它独到的功效。
中医皮肤学是中医学体系当中的一大分支,仲景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体系。
皮肤病也离不开仲景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审证求因,化繁为简,阴阳自和等理论。
仲景以方证对应、方机对应为鲜明特色的应用经方是现在诊断或者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一条捷径。
我们常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交流,则博识而卓见。
我想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和各位老师汇报一下,自己在运用经方和时方治疗一些皮肤病的体会。
欧阳卫权六经治疗痤疮心得(一)
欧阳卫权六经治疗痤疮心得(一)一、痤疮的病因病机《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可以看出,《黄帝内经》里认为痤疮是因为寒薄导致郁,也就是内郁生热引起痤疮。
《诸病源候论》:“面包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包,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也。
”认为肺部的风热导致痤疮的发生,后世古籍也有类似的记载,像《外科正宗》认为是血热郁滞不散引起的,《外科启玄》也说是因为肺气不清,受风而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也说是由肺经血热而成。
综合来说,基本认为痤疮是由于肺风、肺热,肺经的血热郁滞而生的。
所以临床上,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等,外用的颠倒散、杏黄散,都会有一定效果。
现本科教材里把痤疮分型论治,肺经风热选用枇杷清肺饮;胃肠湿热选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痰湿瘀滞选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但是教材的分型论治只能说是把中医简单化,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作为一个大体的范本和方向,教你在临床上学会一个大致的初步的辨证来选方用药,但并不等于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金标准。
二、治疗痤疮的心得我在临床上还是坚持用纯中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同时一直钻研用六经辨治的方法用经方来治疗疾病,看看纯中医在临床上到底能够解决多少、多大范围的问题。
对于痤疮我也是这么坚持下来的,慢慢积累了一些心得。
1、整体辨证与局部皮损辨证相结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痤疮,最关键的一点,一定要强调整体辨证和局部皮损辨证相结合。
(1)整体来说,一定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式,来收集尽可能详细、准确的临床信息。
我更喜欢用信息来代替症状这个词,不仅是患者不舒服的主观感觉才是症状,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肤色和皮肤滋润度以及患者语速、神色形态等各方面都是需要抓住的信息。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患者来诊时的状态和平时的状态。
病人来诊时的状态,往往可以用阴阳、寒热、虚实来进行描述,也可以用六经的方式大致地判断它属于三阳还是三阴。
(2)再着重观察患者的皮损。
欧阳卫权老师讲带状疱疹治疗经验(上)
欧阳卫权老师讲带状疱疹治疗经验(上)一、整理/隋克毅、申玉琦、戴明二、转摘/徐晓峰三、编辑/黎崇裕小编有话说:近现代陈达夫先生(著有《眼科六经法要》)用六经来辨治眼病而被人所熟知,杨志一先生用六经理论为指导对血吸虫病进行治疗取得佳效,而欧阳卫权老师(著有《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则用六经辩治皮肤病独树一格。
他们都是运用伤寒六经辨证在自己擅长的专科领域扩宽之用,使得仲景之活法更活,善莫大焉。
———————————————————————————————欧阳卫权老师讲带状疱疹治疗经验(上)隋克毅整理部分:1-24分钟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
应张苍老师的邀请让我再讲讲带状疱疹的六经辨证的治疗。
用六经辩证来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上很常见的病。
但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病。
谈谈我用六经辩证以及经方治疗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些心得。
在这里拿来抛砖引玉,来引起大家的一些方向,引起大家对这方面一些建议和意见的分享。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
我在临床上几乎每天都要治疗几个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特别是带状疱疹后后遗神经痛有很多患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远千里来看病的。
来求助止住他顽固的疼痛。
我们用中医来治疗这个病的疗效是非常好的。
这个是急性期,包括后神经痛中医疗效都是非常肯定的也是非常突出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学习中医古籍书的话,这个病记载的比较多,但是对它的认识的证型并不是太多。
很多古籍记载这个病都归为心肝风火或者是肺脾湿热所致,像医宗金鉴记载如《医宗金鉴》:'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干者......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
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
这个论述几乎历代的古籍书都是这样的记载。
基本上分为肝胆火盛和脾经湿热。
龙胆泻肝汤和除湿胃苓汤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
现在中医教材也经常把这个病分为三型论治。
【欧阳卫权:加味瓜红草方-治急性期带状疱疹】精
【欧阳卫权:加味瓜红草方-治急性期带状疱疹】精经验方“加味瓜红草方”组成:瓜蒌30-60-100g、红花5g、甘草15-30-45-60g、白芍30-60-90-120g、苍术10-30、茯苓10g-30-60g、桔梗10-30g。
可以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用量可以根据病情轻重进行调整。
水疱比较明显时,可以加苍术、茯苓。
此方适合体质较好、精神较好、肠胃系统也好的状态,所以病情局限在三阳的阳明这一块。
加味瓜红草方,是由《医旨绪余》的瓜红草方合芍药甘草汤、桔梗汤加味而成。
方中的主药是瓜蒌,是苦寒清热药,可以泻肝、清肝、润肝、散结、止痛。
我在瓜红草方的基础上,加上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治挛急。
还再加上桔梗汤。
为什么加桔梗?桔梗不是一个化痰药吗?或者是一个升提之剂,引药上行。
如果这样理解,就把桔梗的使用范围弄得太小了。
《神农本草经》讲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
“痛如刀刺”就是说疼痛非常剧烈,像刀插胁部的感觉,这说明桔梗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它为什么能够止痛呢?《本草经疏》里说“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桔梗)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实际上桔梗能散结、和气血,起到止痛的作用。
带状疱疹辨证按部位用药经验治疗带状疱疹不是那么简单,根据病情我们还要适当地加减,特别是发病部位有特殊性,要适当地加一些引经药。
头部:最常加白芷、川芎(《肘后方》芎芷散);疼痛明显而见肝阳证据者,常加菊花、蔓荆子、钩藤、石决明;头颈侧部连耳:常加柴胡;头颈后连背部:常加葛根;三叉神经部位:常选加全虫、蜈蚣(止痉散)、细辛,后期常用白附子、南星、僵蚕、地龙化痰通络止痛;头部风寒湿痛:细辛不可或缺;后期顽固剧烈之瘀血夹风寒湿之头痛:当归50g、川芎30g、蜈蚣3条、川乌30g、细辛15g,能迅速止痛。
胸胁部:柴胡、牡蛎药对;川楝子、元胡药对;柴胡、郁金药对。
腹部:常加厚朴、乌药;川楝子、小茴香。
后腰部:常加杜仲。
经方皮肤科应用
二诊:05年7月11日。风团瘙痒明显减轻, 恶寒消失、心烦消,口干多饮,小便少, 不甚通畅感,舌暗,舌前部无苔,根黄厚 而剥,脉浮细稍数。 问:此属何方证?该用何方?
经典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 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 之。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 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 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经典原文复习:
《伤寒论》大青龙汤服法:温服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之。一服汗 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 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问:为什么次日改用桂枝加葛根汤?
次用桂枝加葛根汤依据:
《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 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受曹颖莆《经方实验录》启发。
无效总是辨未精, 索幽探微方无愧。
二诊时疼痛稍减,舌脉同前。继予前方加川楝子 12g,元胡20g。2剂; 三诊时疼痛好转但仍较甚,问:10分痛已减几何? 答曰:仍有8分痛。 遂细问病情:现已能入睡,但心烦甚,自诉胸区一 片尤烦闷,小便短黄,大便尚可。舌稍红苔黄厚, 脉弦。至此,余恍然大悟!
问:此属何方证?该用何方?
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
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
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
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
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
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
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
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
余并处两方。
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
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
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
嘱次日上午水煎服。
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
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
今晨体温即复正常。
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
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
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
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
有高血压、肺心病史。
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
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
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
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
欧阳卫权运用变通麻杏苡甘汤治疗湿疹经验
欧阳卫权运用变通麻杏苡甘汤治疗湿疹经验
刘奇;老膺荣;欧阳卫权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1(55)6
【摘要】介绍欧阳卫权教授运用变通麻杏苡甘汤治疗湿疹的临床经验。
变通麻杏
苡甘汤全方用药共9味,湿疹发作期、缓解期均可应用。
其适用指征为形体不虚、
肌肤腠理紧密之人,平素不易汗出,皮肤粗糙干燥。
湿疹初起或反复发作,皮疹以红斑、丘疹、水泡,稍有肿胀及糜烂渗液,或湿疹日久,反复丘疹、水泡、流滋与干燥、脱屑并见;多伴瘙痒剧烈,舌苔白厚或白腻。
并举验案2则。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刘奇;老膺荣;欧阳卫权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高祥福运用麻杏苡甘汤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
2.曹炜教授运用麻杏苡甘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
3.孙玉信运用麻杏苡甘汤经验
4.叶品良教授运用麻杏苡
甘汤加减治疗荨麻疹临床经验5.张燕萍教授应用麻杏苡甘汤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名老中医治皮肤病经验名家医案
全国名老中医治皮肤病经验名家医案欧阳恒,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四十余年,主要擅长外科、皮肤科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经验丰富,临证思路独特,方药配伍精妙,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本期介绍欧老治白癜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慢性荨麻疹经验。
1.白癜风:李某某,女,38岁,2005年11月4 日初诊。
额部发白斑4年余,并渐行扩散。
患者诉四年前发现额面小片白色斑点,继则成片扩展,并渐渐泛发及胸背等处,尚无明显痛恙,注射过补骨脂素3个月。
检查:头、面、颈项、胸背上肢出现淡白色斑,分别约(3x2)厘米或(4x3)厘米大小不一,部分境界欠清。
舌质淡,薄白苔,脉细缓。
西医诊断:白癜风,中医诊断:白驳风,辨证:气血不和,肝。
野不足。
治法:调和气血,滋益肝肾。
方选紫铜消白方:铜绿0.1克,紫丹参、紫背浮萍、稀莶草、紫河车、核桃各15克,紫草、紫苏、红花、郁金各10克,鸡血藤25克。
煎服日一剂。
同时嘱患者饮食疗法:将黑豆、黑芝麻、核桃各30克,黑枣10枚,路路通7个。
先将路路通洗净,煎水滤液,再将其他纳入滤液中共煮熟烂,适加冰糖或胡椒调味,每天一料,30天1疗程。
11月17日二诊:药完无反应,继续原方煎服。
11月29日三诊:额面近发际缘白斑见(3~5)处芝麻片样色素沉着之皮岛,部分白斑边缘色素增深,守方10付交药剂科,研末水泛为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12月9日四诊:额面白斑基本消失,胸、背部白斑淡化,守方不变,服至3个月1疗程。
2年追访,白斑全部消失,无复发。
按:在案例中拟调和气血滋益肝肾的紫铜消自方;在调和人身气血,滋益肝肾的治则下,多选用黑色、紫色或紫红色药物,以其药色反其皮损之色,组方独特。
诸药配伍,一则取其“赤入血”,另则意欲以药之“黑”反其皮损之“白”,滋益肝肾,“以黑反白”而不腻滞。
其药多取紫色而直引入血,及里达表,是为取类比象之意。
一方二用,内外合治,治疗与妆色于一体,共奏消白还肤色之效。
刘爱民教授经方治疗皮肤病案例举隅
刘爱民教授经方治疗皮肤病案例举隅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皮肤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机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外用药物只能起效一时,中医药治疗要求辨证准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吾师刘爱民教授临证中用经方辩证治疗皮肤病坚持“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经方;皮肤病;验案;刘爱民恩师刘爱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对经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临床中善用经方加减治疗各种皮肤疑难杂症,对经方辨证论治方法把握得当,本人有幸跟师,现将刘爱民教授临床常用的几个经方及其验案进行分析,以飨同道。
1验案1.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与免疫相关的疾病,临床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西医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外用保湿剂或者外用激素类药膏和免疫抑制剂[1],往往效果欠佳,反复发作。
中医属于“四弯风”“湿疮”范畴,常规治疗往往以“清热利湿,养血润肤”为法,效果有时亦难以令人满意,刘教授在临床中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患者甲,6岁,2020年7月2日初诊。
主诉:反复头颈、躯干、肘膝屈侧红斑、糜烂剧痒5年。
现症见:头颈部、腹部皮肤干燥脱屑,肘窝、腘窝出红斑、渗出、结痂,伴剧痒。
纳可,口臭,口干欲饮,眠差,二便可。
舌尖红,苔中后段白厚腻,脉可。
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诊断:四弯风。
证型:风寒外束,湿热蕴肤证;治法:辛温散寒,清热除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5g 连翘9g 赤小豆12g 生桑皮10g 生白术12g 厚朴5g 生薏仁12g 黄柏9g 白鲜皮15g 丹皮6g 地肤子15g 甘草3g 15付,水煎服。
龙胆草20g 马齿苋20g蒲公英20g 白鲜皮20g 苍术20g 6付,水煎药浴。
二诊皮损基本消退,瘙痒减轻,舌脉同前。
上方去麻黄,加荆芥、防风各6g。
三诊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仅余少许丘疹。
经太阳麻黄方辨治皮肤病验案二则
2021年1月第28卷第1期经太阳麻黄方辨治皮肤病验案二则赵东生伤寒论中方证源于《汤液经法》,创六经辨证体系,后世以六经模型延伸辨治诸多疾病,应用经方治疗内外科疾病常获奇效。
笔者认为,六经辨证精髓在于能够准确把握症状归属,于杂乱处明悉病机。
皮肤病虽以不同病因而具不同特征,但若从整体观,亦能采用六经辨证[1]。
具有何经特征则从何经而解,若疾病初发时有太阳证,故当从太阳而解。
现列举二则验案如下:一、带状疱疹案患者女,杜某,90岁,因“左胁肋部发疹伴疼痛3天”于2016年4月20日初诊。
患者3天前开始突发左胁肋部疼痛,呈阵发针刺样疼痛,局部有红斑,自觉恶寒明显,乏力尤甚,纳差,无心慌、心悸等不适。
近来口苦,无黏腻感,小便正常,大便近两日一行。
刻下:左胁肋部片状多发性红斑、斑丘疹,部分红斑上有成簇水疱。
舌红苔白,脉浮而稍弦。
诊断:蛇串疮(带状疱疹),证属太阳表实。
处方:麻黄汤(生麻黄、生桂枝、苦杏仁、炙甘草各6g),柴胡12g,黄芩9g,瓜蒌(瓜蒌皮10g,瓜蒌子20g),红花4g,2剂,每日1剂,水煎服。
另给予溃疡散外涂水疱处,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
二诊:4月22日,患者时无明显汗出,稍感心慌,前方去麻桂加荆芥6g、防风6g、细辛1.5g。
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4月29日,患者服药后感恶寒、乏力大减,疱疹处疼痛亦大减,无明显大汗,但大便偏稀,上楼梯时心慌,遂给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9g,炒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6g,龙骨30g,牡蛎30g)、瓜蒌(瓜蒌皮10g,瓜蒌子20g)、红花4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5月3日,患者水疱均已结痂,无新发,心慌不适感消失,大便偏稀更甚,一日多次。
停中药口服,继续予甲钴胺治疗而愈。
按:带状疱疹中医名为“蛇串疮”“腰缠火丹”等,因常发于胸胁,从肝胆湿热论治者多,常遣龙胆泻肝方,作者单位:310023 杭州市西溪医院皮肤科通信作者:赵东生,若非真湿热者焉能效如桴鼓。
医案分享43真武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脓疱型银屑病高热一例
医案分享43真武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脓疱型银屑病高热一例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西医大致把发热归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发热临床可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但非感染性发热目前西医治疗手段相对缺乏。
经方辨证治疗各类型发热,往往效如桴鼓,现分享欧阳卫权老师近期治疗一例高热患者。
1患者情况王某,男,47岁,患者因“反复全身红斑、脓疱伴发热4年,再发3天”于2017.9.22日于我院住院治疗。
2入院诊治经过入院时情况: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其上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米大小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大小不等脓湖,面积超过90%;伴全身寒战、发热(最高体温40℃)、无汗等症。
入院诊断:全身脓疱型银屑病(合并感染);红皮病性银屑病;低蛋白血症。
诊治经过: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11.57*10^9/L↑,余无明显异常。
超敏C反应蛋白:36.7mg/L↑。
肝功:白蛋白36.5g/L↓,余无明显异常。
下肢脓疱培养结果示:少量革兰阳性球菌。
入院后予复方甘草酸苷、硫代硫酸钠静滴,阿维A40mg/d口服等抗炎治疗,同时予中药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石膏汤口服,予上述治疗2天后皮损无明显好转,每日夜间10时左右仍寒战、高热,口服美林后可暂时热退。
2017.9.25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6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6.2%↑,余无明显异常。
降钙素原:0.26ng/ml↑。
超敏C反应蛋白:126.7mg/L↑。
肝功:总蛋白57.2 g/L↓、白蛋白30.5g/L↓,余无明显异常。
下肢脓疱细菌培养示:无乳链球菌(B群)、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以上结果考虑合病皮肤感染,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好转。
3欧阳老师会诊2017.9.28首诊刻下症:仍见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双下肢Ⅱ°凹陷性水肿,部分潮红斑上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米大小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大小不等脓湖,部分皮损干燥脱屑,伴全身寒战、发热、汗出、疲乏、神差、烦躁焦虑,二便可,舌质淡胖大,苔滑润中部淡黄稍腻,脉浮弦细无力。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验案举隅_欧阳卫权
·经方实验录·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验案举隅欧阳卫权(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关键词:带状疱疹;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瓜蒌红花甘草汤;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柴胡桂枝汤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7)07-0008-02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串疮”、“火丹”、“火带疮”、“缠腰火丹”等范畴。
古籍记载颇多,多认为本病因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所致[1]。
如《医宗金鉴》:“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干者……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
若腰胁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
”现临床辨证,亦常遵循此观点。
笔者在多年临床中,研习《伤寒论》,遵循六经辨证规律,常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患的治疗,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对于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笔者认为,仍不出六经规范。
大体而言,如病初起,有寒热,则常在太阳、或转入少阳、或呈三阳合病,麻黄、桂枝、柴胡剂诸方主之;亦有太阳病不解,转入阳明者,热从湿化,湿热相合,则以茵陈蒿汤主之;甚或下焦蓄血、瘀热互结,少腹部疼痛甚,大便难,则可以桃核承气汤攻之,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湿热瘀结一并攻之;虚人常现太阴症候,如脾虚便溏,可用理中;阳虚肢冷,则在少阴,必用四逆汤救之;又或厥阴血寒,则以当归四逆汤,甚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
以下略举数例,请教于同道。
1 桂枝加葛根汤方证胡某,女,50岁,2005年7月12日初诊。
以发热、右腰腹部水疱伴疼痛1天来诊。
现发热,测体温38.2℃,伴头痛、颈背痛。
右腰腹起带状成簇水疱,疼痛较剧,头汗出。
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
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
此太阳中风,故先宜汗解。
余并处两方。
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 ,白芍10g ,大枣10g ,炙甘草6g ,葛根15g ,生姜2片,1剂。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欧阳卫权广东省中医院510120欧阳卫权,男,40岁,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16年。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及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
临床致力于《伤寒论》经方及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研究,擅长运用经方及六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类皮肤病,以及内科发热、咳喘、胃病、痹证、妇儿科等疑难杂病。
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5项。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六经衿百病”并非过誉浮夸之语,而是历代医家医疗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知灼见。
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宗《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常常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时甚至是异乎寻常的疗效。
益信古人感言“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朱丹溪)、“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陈修园)不余欺也!然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其辨证思路和要点在哪里?2009年12月底,本人参加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经方治疗皮肤病学术研讨会”,曾以“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为题目做了演讲。
当时演讲分标题为八句诗,今抄录如下: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症奈何难辨识,当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这八句诗,大致概括了本人在运用六经辨证、活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
今仍从这八句诗的八个方面来逐一论述。
一、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经方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经方”,概指古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证实践,反复摸索验证得来的确实有效的经验之方。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分享喜悦:听课、读书、学中医这里是全国中医院校师生的“掌上家园”:悦读中医。
“我的梦想:从21天开始”。
让我们“不放逸,不抱怨;同修中医,分享喜悦”。
下面,就是大家期待的“悦读中医”精彩文章。
如果觉得很棒的话,请您向最好的朋友“分享喜悦”。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广东省中医院欧阳卫权副主任医师谢谢主持人介绍,各位同道,各位老师,各位学生,下午好!今天下午我在这里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
由于时间比较长,我就坐着跟大家了,请大家多多包涵。
那么,经方辨治皮肤病,这个可能大家在看临床杂志的过程中啊,都会有一些个案报道。
但是,如果是系统的研究经方治疗皮肤病,研究“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目前在国内来看还是寥寥可数的、不多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研究过程中,经方到底能不能治疗皮肤病呢?这个回答是可以的;“六经辨证”能不能用于皮肤病,这个回答也是肯定的,完全可以。
下面,我就跟大家交流下这个辨证的思路。
这个“思路”呢,我用了“八句诗”把它概括了一下: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证奈何难辨识,须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用这么“八句诗”作了一个概括,事实上,这个题目呢,我在北京、武汉、重庆那边与我们的同行交流过,所以今天我还是就这个话题和大家讨论一下,当然也增加了我的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
第一“欲取经方治皮病”。
那我们翻开《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个书,真正在条文中提到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条文多不多?大家回答多不多?是不是非常少,我罗列了一下,大概也就那么六七条。
比如像“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等等这一类的。
当然,这个名言来治皮肤病的经方是很少的,那么,我们真正要用经方来治皮肤病要靠什么呢?我认为是依靠六经辨证。
经方治疗皮肤病
经方治疗皮肤病黄连阿胶汤皮肤科新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欧阳卫权(510120)黄连阿胶汤为伤寒名方,见于少阴病篇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为治疗邪入少阴,灼伤阴血,邪热扰心,而致失眠心烦。
方中黄连泻心火,黄芩善泻里热,二者配合泻滞于心胸中之郁热;芍药散恶血,活化血分滞涩;阿胶益血润燥;最妙在于加鸡子黄一味,活血而除烦热,润燥而濡肌肤。
诸药协和,能散心胸之热,而除心中之烦。
临床中治疗长期失眠而阴血亏耗,心火亢盛,心中烦扰甚效。
然余将此方移治皮肤诸疾,也取得良好的疗效。
验案一:江XX,女性,75岁。
初诊2004年12月2日。
双手脱皮、皲裂3月来诊。
伴有轻度瘙痒。
自搽派瑞松、尿素软膏等药未效。
稍口干,睡眠尚可,稍手心热感。
查:双手指脱皮,轻度肥厚,干燥皲裂。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考虑为皲裂性湿疹,给予黄连阿胶汤:黄连9g,黄芩8g,赤芍10g,阿胶12g,鸡子黄1枚。
5剂,水煎内服。
药后未再复诊。
20余日后其亲属因疤痕疙瘩来诊,谓其服前药尽剂而愈,故介绍亲戚来诊。
验案二:罗XX,女性,51岁。
初诊2005年4月9日。
面部红斑伴瘙痒半月。
外院给予抗过敏药内服及外搽激素软膏、冷冻等治疗未效。
既往有肾积水病史。
长期失眠,心烦甚,口干甚但不多饮,小便不尽感。
舌暗红苔薄脉细。
诊断:过敏性皮炎。
予黄连阿胶汤:黄连10g,黄芩7g,白芍12g,阿胶12g,鸡子黄1枚。
7剂内服。
外搽消炎止痒霜(本院自制药)。
二诊:药后红斑变淡,并诉睡眠极好,心烦口干均好转,稍口苦,舌暗红有瘀点,苔薄脉细。
改方以温经汤7剂,药后红斑消退而愈,睡眠一直很好。
案三:胡xx,女性50岁,初诊2005年1月14日。
面、颈部及四肢红斑瘙痒反复2年,口干,二便可。
舌暗红,苔薄脉细,余予温清饮加首乌、白蒺藜、夜交藤、乌蛇,3剂。
外搽羌月软膏,药后不应。
再细询问症候,知其面潮红烘热感,心烦,长期夜寐差。
症舌脉相参,知此乃黄连阿胶汤证也!故处方:黄连9g,黄芩7g,赤芍10 g,阿胶10g(烊化),鸡子黄1枚,3剂。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医案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医案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医案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皮肤病被视为“瘀血”的一种表现,而治疗皮肤病的方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外用药物的应用。
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经典的治疗方法,更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效的医案,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就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的医案展开深入的探讨,并分析其中的治疗思路和特点。
一、医案一:中医外治某某病国医大师在治疗某某病的时候,采用了清热解毒的外用药物,其配方包括黄连、地黄、鸡骨草等。
这些药物有着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
在使用外治药物的国医大师还结合了针灸和食疗的方法,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到,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的时候,往往会注重外用药物的选择,尤其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药物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二、医案二:中医外治某某病在这个医案中,国医大师采用了中药泡脚的方法治疗某某病。
他选用了当归、川芎、熟地黄等药材,制成药包用于泡脚。
这种外用药物的方法可以通过足底穴位直接渗透药物成分,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国医大师还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
这个医案展示了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外用药方面的独特见解,通过中药泡脚的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医案三:中医外治某某病国医大师在治疗某某病时,采用了草药熏洗的方法。
他将艾草、白芷、苍术等药物制成熏洗药水,配合局部按摩和针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外用药物的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并且具有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一些慢性、难治性皮肤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通过这个医案可以看到,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注重外用药物的选择和方法,结合针灸和按摩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外用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他们在外用药物的选择和方法上有着深入的研究,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治疗阳虚水饮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
内蒙古中医约第40 卷2021 年 2 月第2 期丨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rine V〇1.40 No.2 2()2163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治疗阳虚水饮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张庆红1周诚恩2(1.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南宁53()()0丨;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蜋东医院广西南宁53(X)()1)摘要目的:观察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治疗阳虚水饮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 月一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 (22例)(,两组均采用紫草油(院内制剂)外涂,治疗组加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农本方)内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 汤治疗阳虚水饮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疗效,在改善红斑、丘疹、灼热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K275.9 文献标识码:丨}文章编号:1006-0979(2021 )02-0063-02随着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广泛应用,因其不规范应用导 致的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成为临床多发 常见的皮肤疾病:因其对面部皮肤的毁损性及极度十燥.灼热、疼痛、瘙痒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该病疗效欠佳。
笔者跟诊欧阳卫权教授期间,受其启发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有是证用是方,采用体质辨识结合局部 皮疹辨证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治疗本病阳虚水饮体 质类取得较满意疗效分享本文,希望为大家在临床诊治中提 供一个思路,为患者解除痛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一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 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48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xx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
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
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
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
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
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
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
余并处两方。
先予xx加xxxx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
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
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
嘱次日上午水煎服。
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
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
今晨体温即复正常。
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
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
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
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
有高血压、肺心病史。
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
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
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
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
现疼痛剧烈如前,面色晦暗无华,气促。
怕热,喜吹风扇及空调,尤喜冷风直吹痛处方觉稍舒适,口干多饮,喜冷饮,汗出多如水,夜尿多,3-4次/晚,大便干结,需用手挖始通,胃纳少,乏力。
查:左腰腹部两处浅在溃疡约半个手掌大,其余皮疹均结痂。
舌质淡暗,苔中灰黑而润。
切其脉,弦劲搏指而数,左脉稍细。
邪郁肝脉,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
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桔梗20g,3剂。
外用制马钱子5g,甘草5g,白醋浸泡2小时后外搽。
溃疡处以消炎油纱换药。
二诊~三诊05年9月8日。
疼痛略有松动,汗出多明显减少,时心慌、气促,小便多,大便仍结。
前方合麻子仁丸加减。
四诊:05年9月12日。
精神略好转,大便已通畅,疼痛略缓仍剧烈异常,发作时疼痛难忍欲死。
余症同前。
细察其舌脉,思量再三,断定此乃真寒假热证也!虽汗出、口干喜冷饮,喜吹冷风,脉弦数似属实热之象;然淡暗之舌、苔白中灰黑而润,满口津液而滑,则非实热得以解释,必是其内阳虚真寒之象。
且观其面,晦暗无华;见其形,动则喘促;察其汗液,清稀如水;检视前医处方,皆板蓝根、蒲公英、紫草等寒凉之药,但了无寸功。
故阳虚真寒证明矣!遂处方以大剂量芍药甘草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医旨绪余》治胁痛方)合大剂量四逆汤:芍药60g,甘草20g,全瓜蒌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30g(先煎),2剂。
五诊:05年9月15日。
疼痛范围明显缩小,后腰疼痛缓,腹部仍甚,前方加台乌30g,干姜15g。
2剂。
六~九诊。
病情反复,疼痛又剧烈,但自服此方后精神日渐转佳,不再气促、心慌,食纳增,二便正常,汗已收,渴饮减,且不再怕热吹风扇,唯疼痛难解。
此病重药轻,非重剂不能见功。
故前方重其剂:芍药60g,甘草30g,全瓜蒌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60g(先煎以不麻舌为度),干姜30g,台乌60g,桃仁10g。
再诊:其后上方连续服用20余天。
至05年10月12日,疼痛基本消失,偶有针刺样皮肤痛,时阵发瘙痒,外搽药马钱子、甘草醋剂能止。
精神佳,无气促、心慌,血压稳定在(未再服降压药)。
食纳好,二便通畅,舌淡暗苔白润,脉弦而和缓。
前方附子减至30g,台乌30g,加入全虫6g(研末冲服),蜈蚣2条(研末冲服)。
服药后出现阵发性剧痒,遂去全虫、蜈蚣,而疼痛又反复。
先后改方芍药甘草汤合大黄附子汤、肾气丸合大黄牡丹汤、真武汤,其效欠佳。
05年11月29日再诊。
患者近日疼痛增,少腹部疼痛为著,按之则舒,腰痛时有但不甚,伴阵发性腹部瘙痒,大便两日未解,四肢冷而麻木感,汗出,无心慌、气促,舌淡暗苔白润,脉弦稍数。
仍是虚寒内甚,气血违和,气滞血瘀所致。
改方当归芍药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泽泻20g,白芍50g,台乌30g,元胡15g,小茴香6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红花10g,3剂。
再诊,05年12月2日。
药后腰腹部疼痛均减,腰部疼痛甚于腹部,大便稍干,四肢麻木消失。
舌脉同前。
腰者肾之府,肾阳不足仍宜温之。
前方合新定白术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泽泻20g,白芍50g,台乌30g,元胡15g,小茴香6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红花10g,熟附子30g(先煎),白术60g,杜仲30g,3剂。
再诊:05年12月5日,腰腹部疼痛大减,阵发性瘙痒亦基本消除,大便通畅,舌脉同前。
少腹乃厥阴肝经所在,肝寒宜暖厥阴。
前方再合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9g,生姜20g)。
药后疼痛基本消失,精神食纳均佳,且每入冬必发作之肺心病,今冬杳然无踪影。
继守方巩固之。
三、带状疱疹神经痛兼荨麻疹、奔豚以苓桂枣甘汤治愈案:xxxx,女性,49岁,初诊05年10月17日。
9月底因右腰背部水疱疼痛在他医处求治,诊断:带状疱疹。
以中西药治疗后水疱结痂,疼痛不甚,但药后皮肤起风团瘙痒,且自感有气自腹部上冲至胸、喉部,腹部挛急则有上冲,颇为不舒。
伴微恶风,汗出,头晕,足软乏力,夜间有发热感。
舌淡暗苔白脉弱。
里饮上冲,奔豚发作,故予苓桂枣甘汤:桂枝10g,大枣30g,茯苓15g,炙甘草7g。
3剂。
二诊05年10月20日。
气上冲感消失,头晕、乏力及风团瘙痒亦明显好转,睡眠精神转佳。
喉部略有阻塞感,舌脉同前。
继以前方3剂而愈。
四、成人水痘高热以xxxx治愈案:xxxx,男性,20岁。
05年12月9日晚。
发热4天,身起水疱2天来诊。
前医诊断:成人水痘。
当时体温37.5℃。
处方以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治疗2日未效。
发热升至39.5℃,病情加重,遍身散发水疱。
由急诊转来诊治。
现见:头面、躯干、四肢均散发较多丘疹、水疱,部分结痂。
头面部皮疹多,面垢油腻。
精神差,疲乏困倦,发热甚,测T39.5℃,伴恶寒,头痛,唇干,稍咽痛,纳少,大便烂,小便稍黄。
舌淡红,苔稍黄而润,脉弦细数。
此三阳合病,恶寒者,太阳未解;脉数溲黄者,热入阳明;乏力纳少咽干脉弦者,少阳邪郁。
“三阳合病,治在少阳”,故予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5g,法夏10g,党参10g,大枣20g,炙甘草6g,生石膏60g,葛根20g,桔梗10g,板蓝根10g,生姜2片。
1剂。
外用三黄洗剂。
二诊05年12月10日。
次日再诊,发热已退,测T37℃,精神好转,诸症均减。
舌淡红苔薄黄润,脉弦细。
继守前方:柴胡20g,法夏10g,黄芩10g,党参10g,大枣20g,炙甘草6g,生石膏45g,葛根20g,桔梗10g,板蓝根10g,苡仁20g,生姜2片。
3剂。
三诊05年12月12日。
体温正常,未再发热。
精神转佳,食纳增,水疱大部分结痂,舌淡红苔稍黄根厚右脉弦。
守前方加减:柴胡15g,法夏10g,黄芩10g,党参10g,大枣20g,炙甘草6g,生石膏30g,苡仁30g,生姜2片。
3剂而愈。
五、xx以xx加黄芪、苦酒汤治愈案:车xx,女性,25岁,初诊05年9月8日。
双腋窝出黄色汗液1周来诊。
平素怕冷,汗出,舌淡红,苔薄,脉浮细。
表虚不固,邪留肌肤,而为黄汗。
予桂枝加黄芪汤再加苦酒: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大枣20g,北芪20g,醋2匙。
5剂。
二诊,05年9月20日。
黄汗明显减少,舌淡红苔薄脉细,继守前方7剂而愈。
六、白癜风以当归四逆汤好转案:xxXX,女性,34岁。
初诊05年7月2日。
面、背部白斑6年。
初发时曾外院服药好转,不久再发并渐次扩大增多。
现白斑仍在扩大,面部有白斑数片,大小不一,背部一处白斑4x6cm大小,白斑周缘色素沉着。
平素手足厥冷、身怕冷、无汗。
睡眠欠佳,月经正常,稍口干,不欲饮,二便可,纳稍差,舌暗红,苔薄,脉细弦。
此为血气虚滞于内,荣卫不利于外。
予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加减:当归15g,桂枝6g,白芍10g,麻黄6g,干姜4g,熟地30g,鹿角霜20g,沙苑子60g,白蒺藜30g,首乌30g,稀签草15g,甘草6g,7剂。
外搽白蚀酊。
二诊:05年7月12日。
怕冷及睡眠好转,身有少许汗出。
右额部白斑中部分色素岛出现,口干,喉中有痰不多,偶咳,舌暗红,苔薄微腻,脉细弦。
药已中鹄,前方加细辛3g,木通6g,大枣10g,7剂。
三诊05年7月20日。
药后怕冷及睡眠已明显好转,右额部白斑大部分变黑。
左眉及背部白斑中亦见部分黑点出现。
精神转佳,已有汗出,喉中痰消,无咳嗽,舌稍红,苔薄微黄,脉细弦。
守方再服10剂。
四诊05年7月30日。
右额部白斑基本被黑点覆盖,其余白斑中均见大量黑点出现。
舌暗红,苔薄,脉细弦。
前方再加田七末3g冲服,10剂巩固。
后未再复诊。
七、手足xx、厥冷症以四逆散治愈案:xxxx,男性,18岁。
初诊05年8月19日。
手足红斑水疱瘙痒反复多年来诊,每年夏季均发作。
平素有手足厥冷及多汗甚,因此烦恼多年而无有效办法。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此为少阴枢机不利,阳为阴郁,治当解郁通阳,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予四逆散合六味地黄汤:枳实10g,白芍10g,柴胡10g,炙甘草10g,山萸肉10g,生地15g,淮山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7剂,水煎内服。
外用荆芥30g,防风30g,水煎外洗。
另予乌贼骨粉搽手足。
二诊,05年8月27日。
手足已温,且干燥无汗出,双手脱皮,不痒。
舌脉同前。
继守前方10余剂而愈。
八、面赤以调胃xx治愈案:xxxx,女性,13岁。
初诊05年8月18日。
面部发红反复1年。
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1周至10日不等,伴面部发热刺痛感,甚是不适。
曾多次就医未效。
余诊得其形体较壮实,且长期大便干结,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滑。
此乃阳明胃热上熏也,正所谓“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怫郁在表”。
故予调胃承气汤:大黄颗粒1包,芒硝颗粒1包,炙甘草颗粒1包,4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