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合集下载

新时代教师应有的五个关键意识

新时代教师应有的五个关键意识

新时代教师应有的五个关键意识作者:王彬武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年第09期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教师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素养要求。

进入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各个方面,更反映在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意识方面。

意识是行为的前提,新时代的教师要把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升华为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实践,变成教书育人的行为自觉,需要具备五个关键意识。

时代意识时代意识是指教师对这个时代的教育理想、教育展望及教育使命保持高度敏感,能够用这个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话语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表达自己的教育理解。

我们所处的时代,教育的最大特征是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六个下功夫”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着力点。

当今时代,中国教育的另一个特征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8年国家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新中国第一次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教育规划。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都是空中楼阁。

人的现代化是包括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知识结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符合现代文明的现代化。

作为教师,对教育现代化能够做出的贡献,就是为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以现代的理念克服传统教育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如评价方式单一、教学形式陈旧、片面追求分数、忽视道德情感、淡化价值观教育等问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八大理念”应该成为教师时代意识的具体体现,坚持“八大理念”才能匡正教学行为中与教育现代化相背离的各种情状。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作者: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7年第04期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不断变革与完善的过程。

人的现代化,即人的比较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是现代化的根本标志;而现代化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现代化水平和现代性品质的重要因素。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最为根本的指向和归宿。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人,强调人的现代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即强调教育主体现代化的核心作用。

强调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重点在于治理主体的现代化。

在教育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各类学校校长等都属教育的治理主体,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和实现高度。

因此,推动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就应该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将教育的管理者和办学者纳入专业的管理范畴。

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真正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依法治教。

强调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关键在于教师主体的现代化。

教师,是教育的神经末梢,海量,敏感,个性丰富,而正是这海量的神经末梢决定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走向。

一切的教育理念和主张,都必须依靠教师才能得以实践。

国以教兴,教以师立。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了好的教师队伍,才会有好的教育。

因此,推进教育现代化,就应该通过评价、培养、人事、待遇等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来切实促进教师主体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的现代性、知识结构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

只有建设好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强调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根本在于学生主体的现代化。

要实现学生主体的现代化,就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内核,进一步突出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养成和习得,强调多元文化与团队合作,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旨归,在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课程规划建设、自主课堂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生态建设等方面,全面规划、努力探索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的新路径、新方法。

易考通《教育学》(有答案)

易考通《教育学》(有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请选出正确的标号并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2、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A)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3、(B)中就曾明确提出:“占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明教育乃是治国安邦的关键,是“化民成俗”,而这正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所在。

A•《中庸》B.《礼记•学记》C《论语》D“四书”、“五经”-4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心理结构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皮亚杰把图式看作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因此,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图式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A同化、顺应、平衡B适应C劳动D日常生活6.1900年爱伦•凯(1847—1926)的教育学著作取名(D),呼唤儿童中心的教育。

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教育学》D•《儿童的世纪》7.既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模式之—的教学模式是(A)。

A.示范一模仿教学模式B.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C.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D.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9.(A)等都是当代中国倡导有效教学的典范。

A.魏书生B.陶行知C.鲁迅D.郭沫若10.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B)。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11.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A法国的卢梭和萨特、德国的福禄培尔为代表。

B凯兴斯坦纳C法国的孔德、涂尔干D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所著 (B).A捷克的夸美钮斯B法国的卢梭C美国的杜威D德国的赫尔巴特13、(C)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规定的,师生共同作用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定义: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内涵: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2.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

3.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目标:(1)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2)教育的终生化:教育的终身化要求具有终生教育的体制和条件。

(3)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强调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4)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

(5)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

指标: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基本特征(一)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

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相成。

现代化教育打破“教育是非生产部门”的陈腐观念,从教育--专门劳动力的投入--产出这一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

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

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

(二)现代化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进化),封闭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退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2.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

3.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评估由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仅有短短的30年时间,因此,很多问题尚在探讨之中,教育现代化的定义及主要内容一直存在仁智互见现象。

我国台湾省学者黄政杰认为,所谓教育现代化从字面来看,是指让教育从传统迈向现代,而与现代社会同步之义。

教育现代化隐藏的假定是教育不够现代,它是老旧的,是需要更新的。

由于现代化社会的特质是自由化、民主化、多元化、人本化、科技化、本土化。

国际化及未来化,因此,教育现代化应当以这些特质作为努力的方向。

台湾省另一位学者杨国踢认为,教育现代化乃是配合国家社会的需要,产生许多新的措施,使教育事业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触媒作用,进而加速推动国家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我国大陆学者冯增俊认为,应针对教育现代化的不同范围及模型来作出几种定义:世界教育现代化、国家教育现代化、早发内生型教育现代化、后发外生型教育现代化。

例如国家教育现代化是指落后国家如何变革教育,使之实现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的进程,重点解决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问题。

我国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现代性”的实现,这种教育“现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教育的情怀、理想和终极追求,如“教育要使所有的人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另一些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指教育现代性的实现,更重要的是指教育形态的不断变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的木断增长的过程,如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等。

还有人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教育活动适应社会转型(变迁)时期的各种客观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木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1](1)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2)教育的终生化:教育的终身化要求具有终生教育的体制和条件。

浅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观念

浅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观念

高低 , 智能程度有差异 。在学 习上 , 允许学 生某些方 面落后 , 更
鼓励他们某些专长 冒尖 。世界上没有两 片相同 的树 叶, 也不可 能有两个完全相 同的人 , 每个人都应 当看到 自己的优势与长处 , 达到个性 的充分 自由发展。具 体说来 : ( 1 ) 要 建立成功 发展 的 信心, 认识个性的本质是 自主 眭。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主体 , 自 己的主人 , 谁也不比谁 差 , 别人能做 到的 , 你也 有可能做 到。要 具备一定 的耐挫折 能力 , 一次考 试成绩不 理想 , 并 不说 明这一 科你没有天赋 , 有信 心还要有 毅力。( 2 ) 要培 养特长 发展 的兴 趣, 了解潜能 的特征是 多样性 。引导 学生不 死抠 书本 , 活化 知 识, 培养多种爱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 的闪光点 , 善 于抓 住亮 点, 点拨照亮学生一生 。( 3 ) 要拓宽创新 发展的思路 , 把握 发展的品格是独特性 。个性是个 体的素质 、 品格 、 志趣 , 千姿百 态, 林林总总才组成多彩世界。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 开发他们 的创造潜 能 , 才能锻 造出一个 崭新 的未来。( 4) 要遵 循 自由发展的规范 , 明确人才成长的时代性。
近年来 , 江苏各地教育现代化推进工作做得 比较好 , 在理论 研究 、 在教育教学实践方 面, 在全 国范 围内, 在一定程 度上都起 到 了很好的示 范与引领作用 。特别在 校舍 等硬件设施 上 , 更是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 。譬如我驻地 附近 的这 所高中 占地几百亩 , 有宽敞的广场 、 高大的办公楼 和一 幢幢崭新 的教学楼 , 当然还有实验 楼、 图书楼、 体育馆 、 体育场等 , 功能齐 全、 豪华气派。 但是 , 当我们走进孩子 的教室 , 我们却有一种失落感。教 室 里挤满课桌 , 课 桌前挤满 了学生 , 学生 面前 的课桌上挤满 了各类 教辅资料 , 与我们当年几乎没有差别 。要说差别 , 就是 多了个不 能投影 的投影仪 ; 多了个不能 加热的饮水机 , 墙 上多了个“ 只要 学不死 , 就往死里学 ” 的标语 , 黑板 的右 上角写着距离期 中考试 还有 1 5 5天 。学 生个 个 面 色 青 黄 , 精神萎顿 , 显然是 过度劳 累, 饮食不佳所致。不 同的是桌子上 的书明显多 了, 每个桌子都 用 书立将不少于 2 0 本 的书夹在桌子上 。学习资源除 了书本 , 几乎 没有别 的, 因为实验楼太远 了, 图书楼也不近 , 课排得满满 的, 课 间短短 1 0分钟连到图书楼 、 实验 楼都不可 能。估计 , 学生 的学 习方式除 了听讲 , 很少有别 的。 这难道就是我们理想 中的现代化教育吗? 现代化教育 , 即是 以学生发展 为根 本、 以学生 发展为主 、 以 学 生发展为 中心及以学生发展为基础 的综合涵义 。 从现代化教育的对象上看 , 应 当是“ 全员发展 ” 。在未来的 教育模式 中, 每一位公 民每一位学生都应成功发展 。现代化教 育要 “ 为每个人设计通向成功而非失败 的计划” 。我国推行的是 全民九年义务教育 ,每一名 适龄儿 童都必须 入学 ,机会均 等 , 资源共享 , 入学后都应得到成功发展 。另外 , 未来将 是学习型 社会 , 中小学 时期不打好学 习的基础 , 则难 以保证终 身教育 的 质量 , 未来公 民素质也难以提高。可见 ,以学生发展 为本中 的 第一个涵义 , 应 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功发展 , 或称全员发展 , 这也是 由社会主义基础教育 的普及性 、 全 民性决定的。 从现代化教育的 内容上看 , 应 当是“ 全面发展 ” 。人 的全面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 国现行教 育方针将其 确定 为德 、 智、 体、 美、 劳“ 五育 ” 并举 , 则 是全 面发 展 。而在“ 应试教育” 的阴影下 , 大 多数 学生是片面发展 。认知 与品德 、 情感相脱离 , 有才无德 ; 动脑与动手能力相分割 , 也就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2035年,我国将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目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八大基本理念,以指导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八大基本理念详解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坚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质量。

4.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5.坚持融合发展和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是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紧密结合。

开放合作是指加强与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

6.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教育法治建设,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教育公平、公正、有序进行。

7.坚持保障教育公益性保障教育公益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对教育公益性的宣传,遏制商业资本过度介入教育,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8.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机制在教育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我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四、结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

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

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未来一代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的教育观念的总和,它涵盖了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

传统教育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需求和特点。

现代教育则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心理和情感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发展潜力。

因此,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选择,让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体现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关注他们的品德、情感、审美、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情感教育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乐观、自信、勇敢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同时,身体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1.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C)A.老猫教幼仔捕老鼠B.老鸭教小鸭游水C.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D.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1.2.教育活动中物的因素有(C)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与物资D.教师1.3.教育活动中的受教育者是(A)A.承担学习的责任,进入学习过程中的人B.各级教育管理人员C.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D.社会教育中起到教育作用的人1.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B)A.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B.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体C.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只是旁观者D.教育者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1.5.下列媒体能够成为教育物质资源的是(D)A.不健康的录像带与光盘B.易损坏或易伤害的教具C.不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图书D.教室内部的固定桌椅与黑板1.6.下面陈述不属于教育功能的是(D)A.促进人的个体社会化B.促进经济发展C.促进政治稳定D.促进人的繁衍生存1.7.当今世界教育增长的模式特点是(B)A.增长速度慢B.增长速度快C.各地教育的增长呈现均衡态D.规模较小1.8.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A)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手段现代化D.教育制度现代化2.1.下列叙述不属于精神环境的是(B)A.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B.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C.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D.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2.2.下面对各阶段学前教育目标叙述正确的是(D)A.工业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B.工业社会——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C.现代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D.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2.3.20世纪末统计的我国3~6岁幼儿入园率约为(B)A.25%B.35%C.45%D.55%2.4.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A)A.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教育是重视道德和伦理教育,忽视自然现象方面各种事物知识的教育B.重视个性的发展,忽视群体性的发展C.系统科学理论发达而应用技术极不发达D.重视思辨推理,忽视个人的体验与直观2.5.文化水平对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为(B)A.文化发达→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教育的物质来源→增进人口受教育水平B.教师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C.家长文化水平→学生文化水平→教育水平→下一代D.教育水平→教育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2.6.我国人口的现状是(D)A.城市人口比重大B.人口地域分布均匀C.人口年龄结构成老龄化D.人口素质较差3.1.下列关于儿童的发展论述不正确的是(D)A.儿童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B.心理发展反过来影响儿童的生理发展C.儿童发展是儿童身心有规律地量变与质变过程D.儿童年龄愈小,儿童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影响愈小3.2.“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B)A.柏拉图B.格塞尔C.华生D.皮亚杰3.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B)A.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B.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C.先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D.成熟对人发展的作用3.4.“白板说”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提出的(D)A.华生B.柏拉图C.布鲁纳D.洛克3.5.“教育万能论”的提出者是(A)A.华生B.苏格拉底C.皮亚杰D.安德森3.6.“回忆说”的提出者是(A)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色诺芬3.7.关于个体发展的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B.个体发展从一般到特殊C.个体发展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D.个体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3.8.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B)A。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摘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

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的问题是实现人的自身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本文从社会与个体两个视角对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社会视角;个体视角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强调要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人类业已跨入新世纪暨新千年的门槛,在对未来进行展望之时心怀种种的理想与期望,教育现代化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种种理想与期望得以实现的手段。

既然教育的价值前所未有地凸现,我们有必要认识,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或者确切地说,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本文拟从社会与个体两个视角对该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教育现代化的社会视角分析教育物质化、教育手段技术化不等同于教育现代化,教育要想为社会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根本对学生加以培养。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从根本上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对于经济的关注也因此成为我们时代的特点。

在这个宏观的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强调越来越多,于是有人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教育物质化、等同于学校课程的实用化和教育手段的技术化,主张引入市场经济规则,通过人才的批量生产,追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优化。

能否因为教育全方位地介入经济生活,追求物化价值,就认为是教育的现代化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教育的确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如果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即便披上了种种现代的外衣,也很难说就是教育现代化。

2019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章节练习题(3)

2019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章节练习题(3)

2019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章节练习题(3)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选择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 十五大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水准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准确的是(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水准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准确的是(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D.教育的发展能够改善人口素质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个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11、教育现代化的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点现代化B.人的现代化C.教育条件现代化D.教育内容现代化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点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3、人类教育赖以存有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人口环境B.自然环境C.政治制度D.社会生产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5年3月B.1995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A.“三个代表”B.”三个面向”C.马克思主义原理D.*理论二、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

一、人的现代化的提出“人的现代化”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明确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1)一方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然而世人更多的是关注农业、工业的加速发展。

80年代后期改革的成就伟大而显著,但因社会急剧变革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例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许多人追求实惠,以自我为中心,羡慕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腐败行为有增无减,其面积之广,涉及人员之多,手段之多样前所未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失落。

(2)另外,从总体上讲,我国人口数量大,民族文化素质水平较低,2000年全国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约8507万人,即平均每6人就有一个文盲半文盲2000年全国共有大专以上人才361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3%,2001年全国仅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87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70万人,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2%和0.06%。

因此,人的心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落后及人口素质低下,阻碍着社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人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倍受关注。

(3)进入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国际竞争的主体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除了传统的政治力、经济力等因素外,文化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其中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是文化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归根到底,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

在全球化到来的今天,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的素质便是知识经济的源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的创造性活动,便是经济活动发展的动力,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说:“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么现代化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也无论这个国家如何仿效最现代的政治和行政管理,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能顺应和推动现代经济制度与政治管理的健全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赵蒙成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当下职业教育研究及实践中的一个热词,已有的论点表明职业教育现代化大致包含三个维度:其一,职业教育应紧密对接新产业、新行业,开设新专业。

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驱动着经济产业、行业快速变化,职业教育应瞄准新产业、新行业,调整专业结构,开办新专业,为新产业领域的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其二,职业教育应努力构建上下衔接、普职贯通的完整体系。

我国当前职业启蒙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缺失,以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本科院校相当稀少。

同时,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倍受歧视,既与普通高中隔离,升学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这样的体系是“非现代化”的,应通过向上提升、向下延伸、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路径来完善职业教育系统。

其三,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设备。

基于高新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已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显眼的表征。

上述要素无疑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范畴,然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应是“人”的现代化。

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要助力学生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培养能够适应当下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在这个可谓“闪变”的时代,作为与产业行业直接关联的职业教育,亟需变革理念、厘清宗旨,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育成学生的根本“人性”为最高旨归,重视职业教育中真正的教育性基因,把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基于培养“人”的基础之上。

换言之,职业教育应超越锚定特定工作技能的养成、对行业产业亦步亦趋的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发布的报告指出,教育不仅关系到获取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

应以人文主义价值观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宗旨,批判性思维、独立判断、解决问题以及信息与媒体素养是培养变革态度的关键。

”因此,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应置于学生的整全发展之上,尤其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学生的整全发展是一个多向度的概念,在当下语境下主要应指向三个维度:第一,通用性工作能力素质。

2023年继续教育

2023年继续教育

2023年继续教育题目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 加快建设()社会是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A.创新型B.学习型C.文化型D.历史型2 . 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由()审批。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国务院办公厅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3 . 《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列为所在单位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

A.思想意识形态发展B.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C.党员数量D.党员教育质量4 . 家长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良好感觉,而学习的良好感觉通常来自于()。

A.好成绩的鼓励B.独立自主地克服困C.同学的羡慕D.父母的肯定5 . 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逻辑出发,按照适宜的思考问题方式去对事物作出判断。

这是()。

A.推责思维B.经验思维C.发展思维D.解决思维6 . 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A.百分之15B.百分之50C.百分之54D.百分之57.87 . 一般来讲,体罚只有在()时才用。

A.孩子成绩下滑B.想阻止孩子进行危险行为C.孩子无理取闹D.孩子不尊重长辈8 . 把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哲理、学理讲清楚,要思考一些问题,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传承与创新B.辩证与唯物C.结合时与势D.把握变与不变9 . 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中说话最多或接触最多的是()。

A.母亲B.父亲C.奶奶D.爷爷10 . 家庭教育指导师初步的设置只分()个级别,且各个级别之间必须是连续的而不是存在间隔。

A.三B.四C.五D.六1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阵地建设,培育和夯实发展平台,构建()支持体系。

A.高校B.基地C.平台D.教师12 . 经验思维是从()出发,按照以前惯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去判断事物的因果和未来。

A.个体经验B.团队经验C.成长经验D.社会经验13 .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人的现代化B.政策的现代化C.观念的现代化D.文化的现代化14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的途径只能是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

教育改革改什么、如何改?在我看来,在教育的诸多问题中,其实从根源性上讲不外乎三个:一是学校制度、一是教师队伍、一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一、学校制度学校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因而学校是道德的子宫、文明的源头。

也有专家这样通俗地解读现代学校制度,即“好的、先进的、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制度”。

一个比较没有争议的看法是,现代学校制度一定是一个能释放人性、提升精神的制度。

那么,我们试着设问一下:我们的某些学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压抑人性、钳制精神的?不可否认,我们的学校一向都是注重“文化”的,比如每间教室里都会挂上一个钟表,钟表的旁边再设计一个“高考倒计时”牌子;比如我们会在黑板上方的墙上写一个大大的“静”字,要求在课堂上“零抬头”;我们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某些抱病坚持上课的“英模”教师,我们天然地以为当教师就必须“燃烧自己”;我们所有的评价包括“绩效工资”都与升学率挂钩,我们信奉好教师就是考试成绩高的教师;我们眼里的好学生与身体和行为没有关系,所谓的“三好”理所当然地只看成绩;我们认为学校天经地义是为考试而存在,考上多少铜仁一中是评判“名校”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的学校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文化、机制、管理上,那我们只能说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低级的、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这就是典型的“目中无人”的教育。

在我看来,学校应该不只是为了升学而存在,它应该相对完整、“三场合一”,它应不仅仅指向于知识性学习,它应该既是学习场,又是生活场、精神场。

教育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它有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道德提升的使命。

学校是未来的社会吗?如果是,那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是培养“三格”,即性格、品格、人格。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假如具有了“三格”,那未来不论做什么,都不会“出格”。

我们一直努力试图这样表述,“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学校是“教育的母体,国家的雏形”,意在提醒更多的学校跳出升学着眼于人、社会、国家乃至于人类。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什么?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

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和灵魂。

教育现代化不只是校舍、设备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才有制度的转变和内容方法的改革。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只有人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

但现实中,依然存在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象,这是目前教育面临的巨大困境。

路径
实现教育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路径是“专业化”,即精准把握教育的矛盾、规律和特点,精准到具体的学段、学科,甚至精准到每一个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而这种“精准”最终要落实到每一学科的教学上,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上,落实到每一名教师身上。

所以,我们需要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好老师。

而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关键是引导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鼓励和要求教师有追求、有梦想、有作为。

— 1 —。

研究生考研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试题

研究生考研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试题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选择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 十五大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A.教育观念现代化B.人的现代化C.教育条件现代化D.教育内容现代化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人口环境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1995年3月B.1995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A.“三个代表”B.”三个面向”C.马克思主义原理D.邓小平理论二、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选择题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选择题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选择题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教育现代化首先而且最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教育价值观的现代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教育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冼吉昌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是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

教育现代化的误区
自1983年邓小平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明显提速,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但是,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等仍然不够了解,在认识与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素质教育,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育设施现代化,认为有一流的校园和设备就是现代化;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课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忽视学科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色等等。

而管理部门的有些同志缺乏对教育主体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严重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人的现代化。

教育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主体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

教育主体具有三个语义内涵: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

———管理主体现代化。

在教育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干部、各类学校校长等都属管理主体,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决策能力、施政方法等会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管理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具有与教育改革与创新所需要的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传承、借鉴与创新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现代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熟悉党的教育政策,具有教育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具有组织、指导学科改革与创新实验的能力;具有不断适应教育发展变化所需的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

这些基本素质构成了管理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当前,管理主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其它学科理论,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2)不善于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内容开展教育探索与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有传统教育或应试教育的烙印;(3)存在着工作偏面性,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4)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感不足,有些改革措施缺乏系统论证,工作盲目性比较严重;(5)管理主体群中一些人的人的现代性欠缺,工作创意不足。

实现管理主体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管理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核心是具有系统的理论思维、鲜明的现代个性、科学的教育决策和正确的施政方略。

———教师主体现代化。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

古往今来,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教师主体所承担的基本任务———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不同的历史时代赋于“教书育人”不同的文化定义。

我认为,在人类知识不断演进和发展变化的时代,教师主体应具有从事与其社会角色相吻合的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新个性、新技能和新方法,这是教师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比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具有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就基本上可以胜任其教学工作。

现在则不然,要做到教有所为,学有所成,教师还要学习心理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另外,教师主体的现代化还充分体现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的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

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发展与创新人类经验、人类知识和人类文化的过程。

———学生主体现代化。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体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来推进,内驱力越强,学习效果越明显,知识内化的程度就愈高。

学习活动也是认知活动,在认知过程中,学生主体主要依据已经习得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分析事物或现象的外部特征去预知或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其内部联系,从而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那种把学生主体视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看法显然是不科学的。

管理主体和教师主体是指导和强化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自主行为过程,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人(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作具有自主意识、独立个性和人格的教育主体。

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1)具有现代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2)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新时代的个性特征;(3)具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4)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5)创造的潜意识强烈;(6)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等。

关注人的现代化,把教育主体现代化置于突出地位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恰恰体现在人的现代性———即一种精神气质。

现代专家罗伯特·贝拉指出:“现代不应该只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体系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态。

”贝拉所指的精神现象或心态是指人的现代思维特色和心理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

人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见闻广、积极关注参与社会事务;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不受习俗束缚,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乐于接受新观念,思维活跃。

马克思指出:人的素质就是人的本质、本性。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如果教育主体缺乏人的现代性的种种气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自觉、自主地关注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过程。

作为管理主体,他们就难以驾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局,会出现工作上的盲目性和摇摆性,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作为教师主体,他们就会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教书不育人,继续扮演教师匠的角色;作为学生主体,他们就会志向不明,创新意识不强烈,求知内驱力不足,学习效率差。

这些情况不利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素质教育,延缓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最终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应当指出,学校是学生主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场所。

教师主体的人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人格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的社会化水平。

学生主体的社会
化程度越高,他们就会更具有创新意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就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实践证明,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集中体现在人格的现代性,而人格的现代性往往是指人在各种关系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能力水平、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

我们要首先通过弘扬教育主体的现代性来推进教育主体现代化。

倘若教育主体自身缺乏现代人的特质,他们就难以指导、组织、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

因此,弘扬人的现代性和全面提升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水平,应采取相关措施:(1)弘扬新时代价值理念,大力加强主体的职业道德建设;(2)继续推进教育主体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名校、名师”工程建设的速度,以主体的现代化带动与促进教育现代化;(3)加大对教育主体中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提升整个教育主体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4)加强干部和教师培训,不断增强主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能力,等等。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既不是传统教育的模式,也不是西方现代教育的模式,它是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借鉴和利用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的成果,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开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作为教育主体,我们要不辱使命,积极投身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中,实现教育主体自身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深圳教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