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冼吉昌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是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
教育现代化的误区
自1983年邓小平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明显提速,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是,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等仍然不够了解,在认识与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素质教育,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育设施现代化,认为有一流的校园和设备就是现代化;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课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忽视学科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色等等。而管理部门的有些同志缺乏对教育主体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严重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人的现代化。
教育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主体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教育主体具有三个语义内涵: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
———管理主体现代化。在教育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干部、各类学校校长等都属管理主体,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决策能力、施政方法等会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管理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具有与教育改革与创新所需要的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传承、借鉴与创新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现代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熟悉党的教育政策,具有教育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具有组织、指导学科改革与创新实验的能力;具有不断适应教育发展变化所需的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这些基本素质构成了管理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当前,管理主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其它学科理论,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2)不善于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内容开展教育探索与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有传统教育或应试教育的烙印;(3)存在着工作偏面性,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4)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感不足,有些改革措施缺乏系统论证,工作盲目性比较严重;(5)管理主体群中一些人的人的现代性欠缺,工作创意不足。实现管理主体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管理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核心是具有系统的理论思维、鲜明的现代个性、科学的教育决策和正确的施政方略。
———教师主体现代化。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
古往今来,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教师主体所承担的基本任务———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不同的历史时代赋于“教书育人”不同的文化定义。我认为,在人类知识不断演进和发展变化的时代,教师主体应具有从事与其社会角色相吻合的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新个性、新技能和新方法,这是教师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比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具有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就基本上可以胜任其教学工作。现在则不然,要做到教有所为,学有所成,教师还要学习心理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另外,教师主体的现代化还充分体现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的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发展与创新人类经验、人类知识和人类文化的过程。
———学生主体现代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体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来推进,内驱力越强,学习效果越明显,知识内化的程度就愈高。学习活动也是认知活动,在认知过程中,学生主体主要依据已经习得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分析事物或现象的外部特征去预知或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其内部联系,从而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那种把学生主体视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看法显然是不科学的。
管理主体和教师主体是指导和强化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自主行为过程,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人(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作具有自主意识、独立个性和人格的教育主体。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1)具有现代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2)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新时代的个性特征;(3)具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4)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5)创造的潜意识强烈;(6)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等。
关注人的现代化,把教育主体现代化置于突出地位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恰恰体现在人的现代性———即一种精神气质。现代专家罗伯特·贝拉指出:“现代不应该只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体系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态。”贝拉所指的精神现象或心态是指人的现代思维特色和心理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人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见闻广、积极关注参与社会事务;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不受习俗束缚,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乐于接受新观念,思维活跃。马克思指出:人的素质就是人的本质、本性。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如果教育主体缺乏人的现代性的种种气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自觉、自主地关注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过程。作为管理主体,他们就难以驾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局,会出现工作上的盲目性和摇摆性,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作为教师主体,他们就会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教书不育人,继续扮演教师匠的角色;作为学生主体,他们就会志向不明,创新意识不强烈,求知内驱力不足,学习效率差。这些情况不利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素质教育,延缓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最终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应当指出,学校是学生主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场所。教师主体的人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人格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的社会化水平。学生主体的社会
化程度越高,他们就会更具有创新意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就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实践证明,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集中体现在人格的现代性,而人格的现代性往往是指人在各种关系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能力水平、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我们要首先通过弘扬教育主体的现代性来推进教育主体现代化。倘若教育主体自身缺乏现代人的特质,他们就难以指导、组织、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
因此,弘扬人的现代性和全面提升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水平,应采取相关措施:(1)弘扬新时代价值理念,大力加强主体的职业道德建设;(2)继续推进教育主体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名校、名师”工程建设的速度,以主体的现代化带动与促进教育现代化;(3)加大对教育主体中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提升整个教育主体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4)加强干部和教师培训,不断增强主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能力,等等。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既不是传统教育的模式,也不是西方现代教育的模式,它是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借鉴和利用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的成果,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开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作为教育主体,我们要不辱使命,积极投身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中,实现教育主体自身的现代化。(作者单位:深圳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