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 幼儿园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不断推动幼儿园教育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现状和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980年代,我国开始了幼儿园教育的改革探索工作,逐步进行了课程开发和研究。
1990年代,我国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确立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
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幼儿园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主,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
随后,各地幼儿园开始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多种创新模式。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指导。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尽管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培训不够跟上,教师师资结构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落实新理念。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普遍较高,但幼儿园的师资和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幼儿园教育普遍存在着过分注重功课、忽视游戏的现象,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在不同地区和幼儿园之间的实施不平衡,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
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求。
需要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园教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园所培训学习】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与本土发展趋势(讲义)
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与本土发展趋势(全文3375字)(一)梳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1.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1)改革的背景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
从教育内容、方法,到玩具和设施,先效仿日本,后效仿西方。
(2)改革的内容幼儿园课程的科学化、本土化,如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3)改革的影响1928 年, 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教育会议, 陈鹤琴被任命为幼稚园课程及教材编辑标准起草委员会委员, 主持拟定了《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
教育部于1932 年正式公布了全国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该标准主要根据南京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成果拟订(1936年修订),一直沿用到40年代末期。
影响到80年代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2.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1)改革的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府在整顿和改造原有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幼儿教育。
50年代,教育部邀请两位苏联专家来我国讲学,推广苏联的经验。
之后,通过行政途径层层下达与实施。
(2)改革的内容引进“作业”教学,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学。
规定幼儿园教养活动的各个科目以及各科目的教育纲要,强调科目本身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活动,将教育贯穿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
(3)改革的影响这次改革全盘接受了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
改革所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这迎合了50年代我国摆脱战争困扰、百业待兴时的需要,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80年代初,我国继续采取学科课程体系,对解决文化大革命动乱带来的破坏、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很有价值。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变革(原始)课件
三、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1、1989年,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幼儿 园工作规程(试行)》以当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普遍存在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上 课中心)的状况为矢,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实现:
。
3 政策落实
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9月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 标准试验推行,以后又在各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于1932年 10月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并1936年7月作了修订。这是中国幼儿 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标准》提出,幼稚教育的总目标是增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力谋 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协助家 庭教养幼稚儿童(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标准》规定幼稚园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 和常识、工作、静息及餐点共七项。课程不按学科分类,而是以 儿童的生活活动来进行,学科服从活动的主题,以活动主题为中 心组织课程。
二、20世纪 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学习苏联学前教育思想,批判“活教育”理 论
邀请前苏联的幼儿教育专家戈林娜、卡尔波娃等人 来我国讲学。并在我国推广前苏联的幼儿教育经验 ,主要表现为引进了“作业”,教学大纲为作业规 定了内容和时间,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学 。
“从单纯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到培养能力,发展 智力,进而研究幼儿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从注重考虑教师如何教,到研究幼儿在教育过程中 如何从被动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展。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
第八章+新中国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课件
2.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推行
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实行的一种法 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规定了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须具备 的基本条件。1995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 定,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要 求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自此,中国开始实施幼 儿园教师资格制度。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实施以地方为主,以
幼儿园和教师自费为主,致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长期处于低 水平状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 干意见》中的规划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学前教育法规的制定
(1)《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1952年,中央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以下简称《暂行规程》),共分8章43条。《暂行规程》 规定了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培养目标、教养原则、教养活动 项目等。
2.幼儿园教师的培养
新中国主要采取正规师范教育与短期训练两种途径培养 幼儿园教师,前者通过在高等师范学校内设学前教育系或学 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师范学校教师。
(2)学前教育领域的思想批判
受“左”倾 思想的影响,学前教育界从50年代开始进行了 了一系列的思想批判。“文革”前较为典型的思想批判事件有 三:第一,1958年对北京师范大学草拟的《幼儿园教育工作 指南》的批判;第二,一批有真才实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的知识分子受到攻击;第三,1963年,对南京师范学 院附属小学优秀老师斯霞提倡的“母爱教育”进行了严厉的批 判,进而严重干扰了学前教育老师的工作热情。“文革”爆发 后,学前教育倍受冲击,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均无法开展。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分析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1. 我国古代的幼儿教育在我国古代,幼儿园教育起源于唐代的“沐浴教育”,主要是通过给孩子洗澡、按摩等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宋代出现了类似于现代幼儿园的“拜师读书”制度,幼儿在家庭或师门内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2. 欧洲的幼儿园课程发展19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现代幼儿园教育的雏形。
德国教育家弗超尔提出了“幼儿园”这一概念,并倡导了以儿童自主、活动、游戏为主要特点的教育理念。
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我国近现代的幼儿园课程发展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理念。
1949年新我国成立后,幼儿园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政府开始重视幼儿园教育,推动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1.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现在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身体素质、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情感、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
2.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现代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方法现代幼儿园课程注重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体验教学、项目教学等,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
4.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体系现代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定期考察、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多种形式,并注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重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未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展望1. 重视幼儿的个性差异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对幼儿个性差异的尊重和培养,引导幼儿在自主选择和实践中发展自我。
2. 强化跨学科整合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更加强调各学科内容的整合与渗透,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八章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高考后教学反思1.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高考过后,首先应该反思的应该是各科教师。
反思的重点应该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
目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然而,就笔者所知,不少的毕业班教师,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创新教育,一无所知。
在他们看来,这些不过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已,真正操作起来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所以,落实在教学行动上的还是“满堂灌”、“填写鸭”式的旧思维、旧传统。
学生整天面对的仍是书山题海,学生的大量时间,被那些毫无新意的偏题、难题、怪题占用,哪还是独立思考的时间。
而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是为国家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来不得半点虚假。
试想,让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去应付高考试卷,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所以,广大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应该反思和总结各自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及时端正自己的教育方向,改变教学方式,以利再战。
那种一味地怨天尤人,或把考不好的责任完全推到学生身上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
2.对教材的反思。
近年来,我国的教材改革也在随着时代和形式的发展不断深入,教材的编排越来越科学,可谓与时俱进。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遗憾的是,不少教师还是抱着老眼光来理解和处理教材,甚至有少数教师仍拿着老教参老备课笔记走进课堂。
君不见教材中许多课文主题和思想已有所改变,有的文学作品已有了新的研究成果。
然而,少数教师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以至于教材年年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却停留在原始的水平。
虽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好这个“例子”,来开拓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养,力争使他们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据笔者调查,有不少教师,一年之中不订一本教学杂志,不写一篇教研论文,甚至很少看报,这样的教师又怎能了解和掌握教研动态,又怎能用好教材?他们在教学中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在高考赛场上吃败仗也就不足为奇了。
3.对作文教学的反思。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变革(8.3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向)
《幼儿园课程》课程教案[讲授新课]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培养未来有爱国情怀、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打好基础,成为了幼儿教育首要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国幼儿园课程会出现以下各种发展趋向。
一、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原则下提升幼儿园课程的质量详见教材P296-300(一)幼儿园教育的普及率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学前教育是否公平,不只是体现在普及率之上,还体现在包括幼儿园资源配置、幼儿园课程政策、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等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与质量是难以分割的。
学前教育公平与学前教育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国际学前教育学术界和实践界过去、现在与未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学前教育的“质量话语”对于学前教育质量问题的看法和做法的变化:质量应有融入社会文化背景的需要对学前教育质量概念的理解在全球范围内是多种多样的第一,对过去由小部分专家主宰的质量评价提出异议,主张更多对学前教育有兴趣的专家和教师广泛参与质量评价。
第二,认识到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看法是具有主观性的,质量是具有价值观基础的、动态性的概念;同时,质量可以以多种视角和理解方式来把握。
第三,讨论质量问题需要考虑背景因素,依据时空环境,理解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差异性。
(三)越“质量话语”,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并非不要确保质量,而是要重构质量的概念,从而使质量及其延伸的一系列概念与行动都能适应多样性、主体性、多重视角和特定时空的背景。
这样的想法,不仅符合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也能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和变革提供启示。
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原则下提升我国幼儿园课程的质量,会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向:第一,将幼儿教育“为什么”而不是“怎么样”的问题放置于评价教育质量的优先地位,换言之,不要把方法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首要标准,而不只是关注如何去培养人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从文化意识的提升到实践操作的优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高度关注点。
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所涉及的课程、师资、设备等各个方面都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未来孩子们的成长。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三部分,对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探究。
一、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沿革在我国,幼儿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于20世纪的20年代,这一期间,孙中山先生曾提出要“建立合理教育制度”,为改善中国体制下的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1952年,国家出台《关于幼儿园管理的规定》,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1981年,国家首次明确“三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教育方针。
此后,关于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起来。
1994年,中共中央发文,将幼儿园从“照管式”转变为德育中心和教育研究中心。
此后,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已经成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重要阶段。
2013年,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推出“0-6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标准体系”,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已经初具雏形。
此后,各地区围绕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讨论愈加深入。
二、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分析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改革与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迫切需要适应时代背景下的儿童成长需求。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课程已经从重视知识传授逐渐转向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全面课程。
同时,那些长期化、半化的内容也已经逐渐剔除。
2.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改善幼儿园的师资素质,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培训,制度化教育体系建设。
在岗幼儿教师的教育程度已经提高,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教育质量。
3.幼儿园设施设备建设的完善在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设施设备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幼儿园课程起源及演变演示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起源及演变演示一、幼儿园课程的起源1.1 德国幼儿园课程的启蒙德国教育家费洛贝尔提出了“幼儿园”这一概念,他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等教育理念,为后来幼儿园课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 世界各国对幼儿园课程的借鉴与发展德国的幼儿园教育模式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各国对幼儿园课程进行了借鉴并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二、幼儿园课程的演变2.1 传统课程模式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注重学前教育内容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评价,忽略了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性。
2.2 现代课程改革随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对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现代幼儿园课程更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自主性、参与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及内容3.1 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3.2 注重体验式学习幼儿园课程注重幼儿的体验式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3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学前数学、语言、艺术、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内容,旨在全面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
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4.1 国际化教育理念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将更多地融合国际化教育理念,促进幼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4.2 个性化教育的重视未来幼儿园课程将更加重视个性化教育,根据幼儿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3 教育技术的深入应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未来幼儿园课程将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总结:幼儿园课程的起源经历了德国幼儿园的启蒙,各国的借鉴与发展,演变过程中,传统课程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课程改革,课程的特点包括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注重体验式学习、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等,未来幼儿园课程发展将趋向国际化、个性化和教育技术的深入应用。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课件
➢ 第一,将幼儿教育“ 为什么” 而不是“ 怎么样” 的问题放置于评价教育质量的优先地 位,换言之,不要把方法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首要标准, 而不只是关注如何去培养人的问题。
➢ 第二,对“ 质量话语” 和“ 意义生成话语” 的取舍,不是“ 非此即彼”,而是对“ 孰轻孰 重” 的把握,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和情景而发生变化”。
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3. 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
张雪门强调的是让儿童“在做中学”。 行为课程是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并不是放任的活动, 教师要对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儿童的活动纳入计划的轨道。
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4. 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早期对幼儿教育的影响遍及北 方各省,与陈鹤琴一起被并称为“南陈北张”。
以信息技术改 变传统的幼儿 园课程中的玩 与教
1 2
共建共享数 字教育资源
四、 进一步关注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有赖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关注和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必然趋向。
幼儿教育及幼儿园课程所追求目标最终是要通过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的 转变才能得以实现。
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并非不要确保质量,而是要重构质量的概念, 从而使质量及其延伸的一系列概念与行动都能适应多样性、主体性、多重 视角和特定时空的背景。这样的想法,不仅符合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和 变革的趋势,也能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和变革提供启示。
一、 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原则下提升幼儿园课程的质量
(四) 在“ 质量话语” 与 “ 意义生成话语” 之间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前言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高幼儿早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全面介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
一、前期阶段1. 教育意识的觉醒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幼儿园教育,认识到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部门相继发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2. 课程研究的探索教育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始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索。
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特点和原则。
二、改革深化阶段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出台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是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指导纲要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对各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规范。
2. 课程改革的实施指导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各地的幼儿园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探索适合中国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 教育资源的支持为了支持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教师培训等。
同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改善了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
三、培训与提升阶段1. 教师培训的重视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键,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项目。
2. 教育评估的推进为了保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门加大了教育评估的力度。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
四、成效与展望1. 优秀课程的产生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幼儿园课程在这一历程中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趋势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社会的动荡,幼儿园教育处于一种很低的发展水平。
早期的幼儿园课程以传统的“养成教育”为主,注重孩子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训练,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课程逐渐开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听、说、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1980年代,我国幼儿园教育逐步向社会开放,推动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1983年,全国普及幼儿园教育活动大会提出了“培养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好动、爱学习的幼儿”这一目标。
19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生活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001年,国务院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正式确立了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为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修订草案)》,进一步强调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标准。
从不同阶段的改革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幼儿园课程由传统的“养成教育”转变为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幼儿园课程内容逐步丰富多样,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特点,注重体验式教学和游戏活动,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幼儿园课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校园环境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家校合作加强,为幼儿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为培养有健康心理的下一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也为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演变
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演变一、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幼儿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演变出发,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化,最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早期的幼儿园课程在中国,早期的幼儿园课程主要注重生活技能和品德教育。
幼儿园被视为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最重要的目标。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自理、社交礼仪、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幼儿园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
课程内容逐渐丰富起来,除了生活技能和品德教育外,还注重启蒙教育、语言表达、数学概念等方面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逐渐走向多元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四、现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当下,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
课程内容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幼儿园还注重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满足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五、展望未来,我国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需求,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将与家庭和社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六、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一站,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希望幼儿园能够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通过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历史演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课程已经从简单的生活技能和品德教育,发展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未来,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助力。
以上就是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历史演变的综合分析和展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变革
蒙养院
课程内容: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4、民国初年,基本延续上一时期模式
(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幼儿园课程变革 1、背景
幼儿园课程自身原因
思想基础背景
社会文化基础
2、实践探索
洞察了当时幼儿教育照搬外国所带来的弊病和旧课程的 混乱局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本土化的主张。
。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树立了中国近 代学前教育实验的典型。
1927年,张宗麟创建了南京燕子矶幼稚园,这是中 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旨在探索如何创办“中国的、 贫民的、省钱的”乡村幼稚园
1931年,张雪门开始了“行为课程”的研究,认为幼儿 园活动主要是自然和社会两项,其次是工作、美术、文 学、文字、音乐和游戏。
3 政策落实
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9月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 标准试验推行,以后又在各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于1932年 10月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并1936年7月作了修订。这是中国幼儿 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 行教学纲要》(草案),并于1952年3月和1952年7 月颁布实施。文件规定幼儿园的活动项目有体育、 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
(二)历史影响
逐渐形成的幼儿园学科课程体系,其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 作。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幼 儿园课程,将儿童看成是被动的“容体”;统一化 的集体教育忽略了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无益 于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从注重考虑教师如何教,到研究幼儿在教育过程中 如何从被动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展。
2、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幼儿园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从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幼儿园教育,同时也开始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
当时,幼儿园课程主要以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从理论和实践上确立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等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幼儿园课程改革。
3.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断出台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大大推动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学前教育教学指南》,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教学工作,并强调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成就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是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2. 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僵化,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课程改革也促使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倡导“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课程质量不均衡。
目前,一些地区的幼儿园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私立幼儿园甚至出现了“以招生为目的”的现象,导致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幼儿园教师队伍实力薄弱,一些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无法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
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
1、凡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儿 园的课程,但同时还应考虑幼儿学的代价。如果 会妨碍幼儿今后的学习,就不要勉强幼儿现在学。 2、凡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 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三)课程的组织
从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选择儿 童感兴趣且又适合幼儿学的物和事作为“主题”, 组织、融合儿童的科学、社会、语文、艺术、健 康活动,从而使这些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 体。这就是五指活动课程的“整个教学法”或 “单元教学法”。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重视教师职业水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 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 各科应混合或相互关联。 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分节的时间表,时间为功 课所支配。 内容丰富。
(3)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做中教,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主张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 们自己去做。
局限:
比如在理论层面上,五指活动课程想要努力避免课程 中的知识中心倾向,力求课程向幼儿靠拢,但在实践层面 上,仍然比较重视教材,对幼儿的反应重视不够。 尽管陈先生一再强调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指不是五个 学科,应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施教,可惜在推行时,有时 仍被误解而分科进行。 同时,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方面仍有不 足等。这是我们在借鉴时应注意的。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则 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 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
五指活动课程
一、五指活动课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历史背景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最新资料推荐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第八章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基本知识体系:一、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在教育全面学习前苏联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也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教育部于20世纪50年代邀请两位苏联的幼教专家赴中国讲学,并在中国推广苏联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引进了作业,教学大纲为作业规定了内容和时间,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学。
20 世纪50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虽然不再使用课程一词,实际上反映的是苏联教育学对课程的狭义的理解,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 年代以后,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展开了大规模的幼儿教育改革运动。
来自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诸如蒙台梭利、杜威、1 / 10布朗芬勃伦纳、布鲁纳,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80 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是从各地自发进行的试验开始的,这些试验从单科扩展到了整体,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了推动作用。
在这些试验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幼儿园综合主题教育。
可以说,这些试验所针对的问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简称《规程》)这项法规在试行七年以后,经过修订,正式颁发。
二、当代中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1、五指活动课程的含义: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他所谓的五指活动: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幼儿园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海课程实验1982年,上海市教育局在日本调研后,开始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验。
实验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制定面向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式,改善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第二阶段:全国课程开发1993年,中国国家教委开始鼓励各地开发幼儿园教育课程,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要达到区域与国家教育教学标准。
这一阶段,各地幼儿园课程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教材体系有所调整,但各地的水平差异较大。
第三阶段:实践性课程改革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幼儿园教育要突出实践性,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
这一阶段,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注重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爱和培养。
第四阶段:学科整合2010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地幼儿园教育应针对儿童发展特点,学科整合,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的改革中,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手段得到了进一步推进,突出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特点。
第五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21年,我国全国两会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强学前教育,完善幼儿园教育长效机制”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改革,重视幼儿园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从“无桩杆到有桩杆,从传统到智能化,75%以上准入率到80%以上的提升”。
总结: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不断推陈出新,在逐步实现优质幼教、覆盖全民幼教为目标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幼儿园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更加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致力于为幼儿提供更具富有特色和质量的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当代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
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含义(1/2)
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 个方面(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虽有 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
健康 社会 科学 艺术 语文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含义(2/2)
(一)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三)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四)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五)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1.以“做人,做我国人,做现代我国人”为目标。 2.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以“做中教、做中学”为课程实施的方法。
(二)对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
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并非只是在当时西方进 步主义教育影响下的课程的翻版,而是他自己对科 学的理解,对儿童与教育的理解,对进步主义教育 的批判和继承,特别是对我国社会文化的认识,为 我国幼稚园教育创编的幼稚园课程。
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1/2)
行为课程:“生活即是教育,5、6岁的孩子们 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行为课程 “完全根据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 也从生活而结果,注意幼儿实际行为。
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2/2)
(一)幼稚园课程的编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偏重直接经验原则 (3)偏重个体发展原则
第八章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 历史沿革和改革
第一节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Biblioteka 引进西方教育思想,确认儿童的主体性。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把课程看成学科,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幼儿,都被看 作是课程;
(二)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三)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 (四)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
第三节 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
一、当今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
(一)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或整合问题 (二)关于幼儿园游戏问题 (三)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问题
二、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