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桥梁主要设计原则
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实践
![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efa5c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3.png)
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实践高速铁路桥梁作为现代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其设计与施工实践对于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桥梁设计的原则、施工过程的要点以及工程实践中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由于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较高,桥梁在承受列车重力和车辆荷载时必须保证良好的结构安全性,以防止发生塌陷或倒塌的事故。
其次是结构的耐久性和长寿命。
桥梁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桥梁的寿命,以减少维护和修复成本。
此外,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如风速、地震、气候等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以保证桥梁的抗灾能力和安全度。
其次,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并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是地基处理。
由于高速铁路桥梁的重要性,其地基处理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以确定地下土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可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土层、挖槽灌注桩等。
其次是桥梁结构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同时,对于桥梁的拼装和焊接工作,也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和牢固性。
最后是桥面铺装和防护层的施工。
为了确保高速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桥面铺装必须平整、耐磨、防滑,并且具备一定的排水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
由于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较快,对桥梁结构的要求更高,需要采用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例如,高速列车的振动和冲击对桥梁的影响需要进行细致计算和防护设计。
其次是施工条件的限制。
在一些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可能影响桥梁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施工计划,并配备适当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此外,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挑战。
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严格监督,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93ec8f03d8ce2f006623a2.png)
1总则1.0.1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2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活载。
ZK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标准活载如图1.0.7-1所示,ZK特种活载如图1.0.7-2所示。
图1.0.7-1ZK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ZK特种活载图式31.0.8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1.0.10高速铁路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及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上交大《高速铁路设备运用》教学资源 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上交大《高速铁路设备运用》教学资源 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a6cc828e9951e79a8927cc.png)
模块1答案1.简述高速铁路调度指挥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需要高性能、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与移动设备,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以实现对运输过程的高效组织、对运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从而确保高速铁路及整个铁路网络的运输安全、正常秩序和高效节能,充分满足市场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是高速铁路运输管理和列车运行控制的中枢,是高速铁路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现代化、自动化、安全高效的标志,是提供乘客便捷、优质服务的窗口。
它根据机车车辆配备和动力特性、车站配备及作业、沿线线路和设备状态、人员的配备、相邻线路列车运行的状态等,统筹编制列车运行计划、集中指挥列车运行和协调铁路运输各部门的工作。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运营对调度也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对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着优化调整。
目前,高速铁路调度按铁路局属地实行管理。
例如,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南——德州东由北京局调度指挥,德州东(不含)——徐州东(不含)由济南局调度指挥,徐州东——上海虹桥由上海局调度指挥。
2.简述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铁路运输工作的一个综合计划。
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达到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等。
除此之外,与运输有关的各个业务部分都应根据列车运行图所规定的要求来安排工作。
例如,车站要根据运行图所规定的列车到达和出发时刻,安排本站客运工作;机务部门根据运行图的要求确定动车组运用交路、安排动车组的整备和乘务员的作息;其他部门(如工务、电务等)也都根据运行图的规定来安排线路和设备的施工和检修。
通过列车运行图,可把铁路网的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把上述所有与行车有关的单位组织起来,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deef55ff00bed5b9f31d51.png)
1 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得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得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得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得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得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得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得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得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设备,应按远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设备,可按近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得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得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得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铁桥梁——精选推荐
![高铁桥梁——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acb029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1.png)
⾼铁桥梁铁路桥是为让线路跨越河流、低地、深⾕、公路或另⼀条铁路线⽽修建的建筑物。
就⾼速铁路桥梁⽽⾔,可分为⾼架桥、⾕架桥和跨越河流的⼀般桥梁。
其中,⾼架桥⽤以穿越既有交通路⽹、⼈⼝稠密...铁路桥是为让线路跨越河流、低地、深⾕、公路或另⼀条铁路线⽽修建的建筑物。
就⾼速铁路桥梁⽽⾔,可分为⾼架桥、⾕架桥和跨越河流的⼀般桥梁。
其中,⾼架桥⽤以穿越既有交通路⽹、⼈⼝稠密地区及地质不良地段,通常墩⾝不⾼,跨度较⼩,桥梁往往长达⼗余公⾥;⾕架桥⽤以跨越⼭⾕,跨度较⼤,墩⾝较⾼。
由于⾼速铁路的运营密度及对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均⾼于普通线路,因此⾼速列车对桥梁结构的动⼒作⽤也就更⼤。
在这个前提下,⾼速铁路桥梁在设计、施⼯中形成了⾃⼰的特⾊。
⾼铁桥梁有特点桥梁⽐例⼤,⾼架长桥多。
⾼速铁路设计参数限制严格,曲线半径⼤、坡度⼩,并需要全封闭⾏车,因⽽桥梁建筑物⼤⼤多于普通铁路,⾼架长桥的数量也很多。
⽇本近2000公⾥的⾼速铁路中,桥梁占线路总长的47%,我国京沪⾼速铁路桥梁占线路总长的86.5%,武⼴客运专线桥梁占线路总长的 42.14%。
以中⼩跨度为主。
由于⾼速铁路对线路、桥梁、隧道等⼟建⼯程的刚度要求严格,因此,⾼速铁路桥梁跨度以中⼩跨度为主。
以京沪⾼速铁路上的桥梁为例,绝⼤多数为中⼩跨度,常⽤桥式为等跨布置的双线整孔简⽀梁,跨度有24⽶、32⽶、40⽶⼏种,以32⽶梁居多,其中20⽶以下跨度的桥梁由4⾄5⽚ T梁组成。
刚度较⼤,整体性好。
⾼速铁路桥梁必须具有⾜够⼤的刚度和良好的整体性,以防⽌桥梁出现较⼤挠度和振幅。
同时,必须限制桥梁的预应⼒徐变上拱和不均匀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以保证轨道的⾼平顺⾏。
⼀般来说,⾼速铁路桥梁设计主要由刚度控制,强度基本上不控制其设计。
尽管⾼速铁路活载⼩于普通铁路,但实际应⽤的⾼速铁路桥梁在梁⾼、梁重上均超过普通铁路。
纵向刚度⼤。
⾼速铁路要求依次铺设跨区间⽆缝线路,⽽桥上⽆缝线路钢轨的受⼒状态不同于路基,结构的温度变化、列车制动、桥梁挠曲会使桥梁在纵向产⽣⼀定位移,引起桥上钢轨产⽣附加应⼒。
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规范要求与安全性能
![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规范要求与安全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a19f78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2.png)
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规范要求与安全性能高速铁路桥梁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确保高速铁路桥梁的安全和可靠性,严格的规范要求和良好的安全性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规范要求和安全性能,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工程规范要求1. 桥梁设计规范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桥梁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包括桥梁结构、荷载标准、抗震要求、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桥梁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并考虑到风、流体动力等特殊荷载环境下的工况。
2. 施工规范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施工规范。
施工规范主要包括桩基础施工、桥梁支座安装、预应力张拉、混凝土浇筑等工作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3. 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桥梁工程在完工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
验收标准包括结构安全性、施工质量、工程档案等方面的要求。
高速铁路桥梁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才能投入使用。
二、安全性能1. 荷载承载能力高速铁路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列车荷载,因此其荷载承载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荷载承载能力包括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两个方面。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考虑列车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确保桥梁能够承受列车行驶时的荷载作用。
2. 抗震性能地震是桥梁安全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高速铁路桥梁的抗震性能需满足国家相关的抗震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加固措施,降低地震对桥梁的破坏风险。
3. 防腐性能高速铁路桥梁常常经受着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如潮湿、腐蚀性气体等。
因此,桥梁的防腐性能十分重要。
合理的防腐方法和材料的选择能够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安全性能。
4. 结构稳定性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稳定性是指在运行过程中,其结构保持稳定,不会出现过大的形变和振动。
结构稳定性的好坏与桥梁的材料、设计、施工等因素有关。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确保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稳定性,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方案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方案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3e52f267ec102de3bd892c.png)
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方案设计研究摘要: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的建设,会对高速公路的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需要重视高速公路跨铁路桥梁的方案设计。
本文以此为背景,对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的现状进行简要概述,介绍了方案设计的原则,并阐述了几种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速公路;跨铁路桥梁;方案设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的高速公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16年我国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56万km。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快速运输工具,在建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地形以及外部环境的限制,很多地方需要设计跨铁路桥梁工程来保证汽车通行的需要。
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通常来说都是比较庞大复杂的工程,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其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中采用合适的措施,不仅会大大降低工程的复杂程度,还会节约成本。
一、高速公路跨铁路桥梁工程特点跨铁路桥梁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以箱体桥梁居多,跨度较大。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跨铁路桥梁工程一般跨度都在65m到80m之间。
较长的跨度增加了跨铁路桥梁的自重,同时对施工以及现场浇筑环境也具有较大的要求。
第二需要严格控制桥梁的沉降量,高速公路两个跨铁路桥梁之间的沉降差值,会影响到桥梁工程的稳定性,所以我们需要结合附加应力的大小,对施工中的沉降量进行有效控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第三在对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设计时,要严格控制桥梁中某些参数,比如桥梁徐变上拱值,这些参数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
二、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的要求(一)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性能要求高速公路桥梁跨铁路桥梁的施工建设,需要满足以下工程性要求:第一是桥梁需要满足承载以及抗洪功能,同时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第二是桥梁结构本身需要具有稳定性,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二)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无碴轨道要求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又具有较大的困难,使得外部的温度以及载荷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跨铁路桥梁的正常使用。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400f13cfc789eb172dc87f.png)
11 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2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3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整理)05高速铁路的桥梁.
![(整理)05高速铁路的桥梁.](https://img.taocdn.com/s3/m/1aeb7e01783e0912a3162a22.png)
5 高速铁路的桥梁5.1 概述高速铁路的高速度、高舒适性、高安全性、高密度连续运营等特点对其土建工程提出严格的要求,由于速度大幅提高,高速列车对桥梁结构的动力作用远大于普通铁路桥梁。
桥梁出现较大挠度会直接影响桥上轨道的平顺性,造成结构物承受很大的冲击力,旅客舒适度受到严重影响,轨道状态不能保持稳定,甚至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此外,为保证轨道的平顺性还必须限制桥梁的预应力徐变上拱和不均匀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这些都对高速铁路桥梁的刚度和整体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各国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基本上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双线整孔桥梁,主梁整孔制造或分片制造整体联结。
双线桥梁一方面提供很大的横向刚度,同时在经常出现的单线荷载下,竖向刚度比单线桥增大了一倍。
(2)除了小跨度桥梁外,大都采用双线单室箱形截面。
(3)增大梁高,欧洲各国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高跨比一般在1/9~1/12之间。
(4)尽量选用刚度大的结构体系如简支梁、连续梁、连续刚构、斜拉桥、拱及组合结构等。
(5)桥梁跨度不宜过大。
按照不同的用途,高速铁路桥梁可分为以下三类:(1)高架桥——用以穿越既有交通路网、人口稠密地区及地质不良地段、高架桥通常墩身不高,跨度较小,但桥梁很长,往往伸展达十余公里;(2)谷架桥——用以跨越山谷,跨度较大,墩身较高;(3)跨越河流的一般桥梁。
概括起来,高速铁路桥梁具有以下特点:1.所占比例大、高架长桥多高速铁路由于采用全封闭行车模式,线路平纵面参数限制严格以及要求轨道高平顺性,导致桥梁比例明显增大。
尤其在人口稠密地区和地质不良地段,为了跨越既有交通路网、节省农田,避免高大路基阻挡视线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大量采用高架线路。
例如,日本近2000km的高速铁路中,高架桥占线路总长的36%,全部桥梁占线路总长的47%。
而我国普通铁路桥梁占线路全长的的平均比例仅为4%左右。
可见,桥梁比例大,高架桥且长桥多是高速铁路桥梁的主要特征,桥梁已成为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主要组成部分。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桥梁)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桥梁)](https://img.taocdn.com/s3/m/7300f56b770bf78a652954b0.png)
7 桥涵7.1 一般规定7.1.1 桥涵的洪水频率标准,应符合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中Ⅰ级铁路干线的规定。
7.1.2 桥涵结构应构造简洁、美观、力求标准化、便于施工和养护维修,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并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动力特性,满足轨道稳定性、平顺性的要求,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旅客乘座舒适度的要求。
7.1.3 桥涵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应满足100年。
7.1.4 桥涵结构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7.1.5 桥梁上部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桥梁的使用功能、河流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情况、轨道类型以及施工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
桥梁上部结构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结合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宜选用箱形截面梁,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整体性好、结构刚度大的其他截面型式。
7.1.6 桥梁结构应设计为正交。
当斜交不可避免时,桥梁轴线与支承线夹角不宜小于60°,斜交桥台的台尾边线应与线路中线垂直,否则应采取特殊的与路基过渡措施。
7.1.7 桥面布置应满足轨道类型、桥面设施的设置及其养护维修的要求。
7.1.8 涵洞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涵。
7.1.9 相邻桥涵之间路堤长度,要综合考虑高速列车行车的平顺性要求、路桥(涵)过渡段的施工工艺要求以及经济造价等因素合理确定。
两桥台尾之间路堤长度不应小于150m,两涵(框构)之间以及桥台尾与涵(框构)之间路堤长度不应小于30m,对于特殊情况路堤长度不满足上述长度要求时,路基应特殊处理。
7.1.10 桥涵设置应做好和自然水系、地方排灌系统的衔接,并满足铁路路基排水的要求。
7.1.11当线路位于深切冲沟等特殊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区时要进行桥梁、涵洞方案比较确定跨越方式。
7.1.12无砟轨道桥涵变形及基础沉降应设立观测基准点进行系统观测与分析,其测点布置、观测频次、观测周期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的有关规定。
桥梁涵洞总体设计原则及相关规定[详细]
![桥梁涵洞总体设计原则及相关规定[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f40639abd64783e08122b90.png)
桥梁、涵洞总体设计原则及相关规定4.1 桥梁设计原则4.1.1 桥梁设计的一般规定1.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中桥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路桥应综合考虑.一方面从整个路线或路线网的观点上看,要避免或减少因车辆绕道而增加的运输费用;另一方面从桥梁本身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出发,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河面较窄、地质良好、冲刷较少的河段上,以降低造价和养护费用,并防止因冲刷过大而发生桥梁倒塌的危险.此外,一般应尽量避免桥梁与河流斜交,以避免增加桥梁长度而提高造价.小桥涵的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当遇到不利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不应因此而改变线路.桥位不宜选择在河汊、沙洲、古河道、急弯、汇合口、港口作业区及易形成流冰、流木阻塞的河段以及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的河段.2. 桥梁纵轴线宜与洪水位主流流向正交.对通航河流上的桥梁,其墩台沿水流方向的轴线应与最高通航水位时的水流方向一致.当斜交不可避免时,交角不宜大于5°;当交角大于5°时,宜增加通航孔净宽.3. 为保证桥位附近水流顺畅,河槽、河岸不发生严重变形,必要时可在桥梁上下游修建调治构造物.调治构造物形式及其布置应根据河流性质、地形、地质、河滩水流情况以及通航要求、桥头引道、水利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非淹没式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应高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至少0.25米,必要时尚应考虑雍水高度、波浪爬高、斜水流局部冲高、河床淤积等影响.允许淹没的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应高出常水位.单边河滩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15%或双边河滩流量不超过25%时,可不设导流堤.二级公路的特大桥及三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一遇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4.2 桥梁总体设计4.2.1 桥梁平面设计桥梁平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布置及桥面宽度确定.4.2.1.1 平面线形二级及以下公路小桥涵平面布置应服从路线整体线形设计要求,桥梁平面线形必须与桥头引道平面线形相配合.通航河流上桥梁平面线形宜采用大半径曲线(一般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以便于桥上平纵组合,降低桥头引道的高度.且要求桥墩(台)沿水流方向的轴线与通航水位水流方向一致,必须斜交时,交角不宜大于5°.山区公路桥涵平面布置服从路线整体线形设计要求,可以减少展线长度、大大节省工程量.平原地区二级及以下公路特大桥、大桥、中桥平面线形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桥路综合考虑,尽量将桥轴线保持为直线.4.2.1.2 桥面宽度桥面净空:桥梁人行道、行车道上符合公路建筑限界,保证行车安全的最小空间.桥面净宽:是指桥梁建筑限界的横向宽度,它包括行车道宽度和侧向宽度(二级及以下公路为土路肩宽度减去0.25米)之和.上承式桥梁桥面净空的净高没有限制,故桥面净空即指桥面净宽.桥面宽度:是指桥面宽度与护栏(栏杆、缘石、安全带等)宽度及护栏外侧宽度之和平微区二级路上的特大桥及大桥等造价较高的桥梁,其侧向宽度可适当减小.城镇附件桥梁桥面宽度可适当加宽,必须设置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时,应计入建筑限界范围内.人行道宽度一般为0.75米或1.0米,大于1.0米时按0.5米的倍数递增.非机动车道宽度为1~2.5米.4.2.2 桥梁纵断面设计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桥梁长度和孔径的确定、桥梁配跨、桥下净空及桥面中心线标高的确定、桥梁及引道纵坡设计等内容.4.2.2.1 桥梁长度和孔径的确定1. 桥梁长度和孔径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结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经过多方面协商后确定.现将各影响因素影响情况简述列于表4.2.1.表4.2.1 桥梁长度和孔径影响因素注:①基础冲刷深度验算设计洪水频率提高:对于二级公路特大桥采用1/300;三、四级公路工程艰巨、修复困难的大桥采用1/100.②岩性河床桥梁墩、台基底最小安全值如表1-2.③提高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不超过基底埋深即可.表4.2.2 埋深最小安全值2. 桥梁配跨在已定桥长和满足上述确定孔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桥孔划分和布置,其影响因素简述列于表4.2.3.表4.2.3 桥孔划分和布置影响因素4.2.2.2 桥梁纵断面线形、桥下净空及桥面最低高程1. 纵断面线形小桥和涵洞处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进行设计.大中桥桥上纵坡宜不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宜不大于5%,;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应不大于3%,桥头两端引道纵断面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如果桥梁平面线形为曲线,则宜采用大半径曲线(表4.2.4),处理好桥上平纵组合,以利于降低桥头引道填土高度,其基本要求是:平曲线与竖曲线相重合,且平曲线稍长于竖曲线.表4.2.4 桥上竖曲线(凸、凹)最小半径2. 桥下净空及桥面最低高程桥下净空是在设计水位及设计通航水位的基础上保证漂浮物及航船顺畅通过的最小空间.桥面最低高程是指全桥满足桥下净空要求的最低处桥面的高程.(1) 不通航河流桥下最小净空:梁底—0.5米;支座垫石顶面—0.25米;无铰拱—拱顶底不小于1.0米,可淹没拱矢高的2/3;(2) 不通航河流梁底最低高程:H1=设计水位+桥下最小净空+雍水、浪高等影响水位的诸多因素(米).(3) 不通航河流桥面最低高程:HP=H1+桥梁上部结构建筑高度(包括桥面铺装厚度)(米).(4) 通航河流梁底最低高程:H2=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通航净空高度(米).(5) 通航河流桥面最低高程:Ht=H2+桥梁上部结构建筑高度(包括桥面铺装厚度)(米).(6) 大、中桥桥头引道(在洪水泛滥范围内)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应高于该设计水位(包括雍水和浪高)至少0.5米;小桥涵附近的路基设计标高应高于桥涵前雍水位至少0.5米(不计浪高).4.2.3 桥梁横断面设计在桥梁宽度和梁底最低高程基本情况确定的情况下,上部结构高度以便根据其计算跨度和路线纵断面设计高程限制情况来确定.桥梁横断面设计还要初步选定栏杆形式,确定弯桥实现超高、加宽的方式等.1. 超高与加宽平曲线设置超高与加宽的条件:(1) 加宽: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2) 各级公路设置超高的条件如表4.2.5表4.2.5 各级公路设置超高的条件2. 超高和加宽值(1) 加宽:一般采用第三类加宽值,按平曲线半径大小选用,其值在0.8~2.5米之间.(2) 超高:根据各级公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按平曲线半径大小确定超高值,其值在2%~10%之间.3. 超高设置的方式所谓设置超高就是调整路面横坡,逐渐使其外侧高于内侧一定值,路面横坡有三种状态:(1) 直线段断面为单向横坡;(2) 圆曲线段断面为单向横坡;(3) 超高加宽缓和段为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横坡的过渡段,其设置方式如表4.2.6表4.2.6 超高加宽缓和段设置注: 表中LC---超高缓和段长度(米)ß---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米)△I---超高坡度与路拱横坡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之间的相对坡度(其数值据计算行车速度变化,超高旋转轴为中心线时:1/100~1/250;,超高旋转轴为边线时:1/50~1/200)4. 桥梁实现加宽、超高的方法(1) 加宽:加宽设置如表4.2.7表4.2.7 加宽设置(2) 超高:桥面在由双向坡变为单向坡的缓和段是复杂的几何形状,若再有竖曲线的影响,将更加复杂,常需结合采用以下措施,方可使桥面成为光滑曲面.并注意每孔桥两端外侧超高抬高值不能过大,且要保证桥面铺装层最小厚度不小于5厘米,必要时注意相应调整缘石高度和泄水孔位置. 4.3 桥型选择及上部结构4.3.1 桥梁结构形式选择目前一般公路常用上部结构形式有梁式体系——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T梁、连续箱梁、钢筋混凝土连续整体板等;拱式体系——主要为石拱桥和钢筋混凝土拱桥等圬工结构;刚架桥——主要为斜腿刚构及门式刚架;悬索桥——即传统意义上的吊桥;组合体系——主要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梁拱组合的桁架拱,多孔拱梁结构等.4.3.2 方案比选过程1. 拟定桥梁图式编制设计方案,通常是从桥梁分孔和拟定桥梁图式开始.在作出分孔规划后,就可对所设计的桥梁拟出一系列各具特点而可能实现的桥梁图式.在拟定图式时,思路要宽广,宁可多画几个图式,也不要遗漏可能的桥型与布置方式.每一图式可在跨度、高度、矢度等方面大致按比例在同样大小的桥址断面图上.下一步工作就是经过综合分析和判断,剔除一些在技术经济上有明显不足的图式,并从中筛选出2~4个构思好,各具优点,但是一时还难以判断孰优孰劣的图式,以此进行下一步的比较.2. 编制方案编制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各个中选图式的技术经济指标,以便经过相互比较,科学地从中选定最佳方案.这些指标包括:主要材料用量、劳动力(包括专业技术工种)数量、全桥总造价(分上、下部结构列出)、工期、养护费用、运营条件、有无困难工程、是否特种机具、是否美观等.为了获得上述的前三项指标,通常可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或通过一些简便的近似验算,对每一方案拟定结构主要尺寸.并计算主要工程量.有了工程数量,乘以相应的材料和劳动定额以及扩大单价,就不难得出每个方案的所需材料和劳动力数量,并进而估算全桥造价.其他的一些问题,虽难以得到数量指标,也应进行适当的概略评价.每一方案应绘出总体布置图.3. 经济技术比较和最优方案的选定设计方案的评价和比较,是要全面考虑上述各项指标,综合分析每一方案的优缺点,最后选定一个符合当前条件的最佳推荐方案.有时,占优势的方案还可吸取其他方案的优点进一步加以改善,如果改动较多时,甚至最后中选的方案可能是集聚各方案长处的另一个新方案.一般来说,造价低、材料省、劳动力少的应是优秀方案,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因为有时但其他技术因素或使用要求上升成为设计的主要矛盾时,就不得不放弃较为经济的方案.所以在比较时必须从任务书提出的要求、所绘的原始资料以及施工等条件中,找出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清主次,才能探索出适合于各具体情况的最佳方案.4.3.3公路桥梁常用上部结构形式比较4.3.3.1 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桥1. 常用跨径: 钢筋混凝土板桥一般用于跨径小于等于8米以下的桥梁中,预应力混凝土板则多用于跨径为8~20米的桥梁中,一般情况下,简支板桥跨径不超过25米.2.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一般为跨径的1/20~1/25.3. 特点: 构造简单,建筑高度小,施工方便.能有效地降低路基平均高度;容易适应路线各种线形要求‘与T梁相比,材料更经济.4. 适用范围: 最常用的桥型,可广泛地用于城市立交、高架桥,软土地基桥梁;在建筑高度受到严格限制时为首选桥型.5. 有部颁标准图: 根据经验,先张法预制1000块以上才具有经济优势.4.3.3.2 预应力混凝土T梁1. 常用跨径: 20~40米.2.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一般为跨径的1/15.3. 特点: 外形简单,制造方便.4. 适用范围: 在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采用该形式比较经济,标准图最大跨径40米.5. 应用情况: 有部颁标准图4.3.3.3 预应力混凝土矮箱1. 常用跨径: 20~40米.2.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一般为跨径的1/20.3. 特点: 建筑高度相对较低,横向整体性好,为部分预应力,反拱度小,较T经济性好.4. 适用范围: 路线桥梁可与空心板、T梁比较选用.4.3.3.4 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 常用跨径: 40~160米,世界上最大跨径为160米.2.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一般跨径较小时可采用等截面,梁高为跨径的1/18~1/20.跨径较大时采用变截面,支点高跨比为1/16~1/20.跨中高跨比为1/30~1/503. 特点: 挖空率高,用量省,自重小;截面抗扭刚度大,动力特性好,应力分布合理.4.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中大桥梁及弯桥、斜梁桥;通常要求基础较为良好.5. 应用情况: 立交桥、高架桥、跨河桥应用十分普遍;支架现浇、悬浇、顶推、纵向移动模架等施工方法.4.3.3.5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1. 常用跨径: 大于60米,中国目前上最大跨径为270米,世界最大跨径为301米.2.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一般跨径较小时可采用等截面,梁高为跨径的1/18~1/20.跨径较大时采用变截面,支点高跨比为1/16~1/20.跨中高跨比为1/30~1/503. 特点: 墩梁固结,保持了连续梁的优点;节省了支座;减少下部工程数量;改善水平荷载受力性能.4. 适用范围: 大跨径高墩比较适用.5. 应用情况: 目前我省高速公路上高墩及大跨径桥中应用较多.4.3.3.6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1. 常用跨径: 大于60米.2.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一般为跨径的1/55~1/100.3. 特点: 梁高仅有同等跨径连续梁的一半,混凝土及钢筋用量也优于连续梁,但施工复杂.4. 适用范围: 建筑高度有严格限制或要求曲线形优美的桥梁.4.3.3.7 钢管混凝土拱桥1. 常用跨径: 大于60米,世界最大跨径已超过460米.2.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一般为跨径的1/55~1/60.3. 特点: 采用钢—混凝土复合材料,有高强度、支架、模板三大作用,自架能力强,具有经济、省料、安装方便、后期承载力高的特点.4. 适用范围: 大跨径桥中应用较多.5. 应用情况: 该桥型在我国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建成跨径大于120米的钢管混凝土拱桥80余座,跨径大于200米的有20余座.4.4 桥梁墩台桥梁墩台主要由墩台帽、墩台身和基础三部分组成.墩台除了要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外,还要承受流水压力、水面以上的风力及可能出现的船只或漂流物的撞击力,对于桥台还需承受土压力,因此一般来说受力相对复杂;同时由于经常需要水下施工,墩台的施工也是桥梁施工的难点.桥梁不仅上部结构形式多样,下部结构的形式也不断的发展,目前主要向美观及轻型合理的方向发展.桥梁墩台的类型复杂多样,本章主要介绍最基本、最常用的墩台形式.公路上使用的桥梁墩台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力式墩台,其主要特点是依靠自身重力来平衡外力保持其稳定,此类墩、台身比较厚实.第二类是轻型墩台,这类墩台形式较多,而且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条件.4.4.1 桥墩台设置桥墩台设置见表4.4.1表4.4.1 桥墩台设置以及考虑的因素表4.4.2 桥墩类型及特点、使用范围表4.4.3 桥台类型及特点、使用范围4.4.2 桥梁墩台选择原则桥梁墩台形式选择应注意以下问题:1. 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的原则,达到适用、安全、经济、与周围环境协调、造型美观的目的:2. 注意结构受力;3. 注意土质构造、地质条件;4. 注意水文、水利及河床性质桥梁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互相影响.故应重视上下部结构的合理组合.桥梁上下部结构在某种情况下很难截然分开,特别是墩梁固结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这就要求下部结构造型与上部构造与周围环境密切配合,使桥梁构造达到和谐、匀称.墩台的施工方法与构造形式有关,高桥墩、薄壁直墩和无横隔板的空心墩采用滑动模板连续浇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装配式桥墩常在带有横隔板的空心墩、V型吨、Y型墩等形式中采用.因此,选择墩台形式时还应从实际出发,尽量采用标准化、自动化的施工工艺,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节约投资.4.4.3 墩台一般规定1. 墩台帽尺寸设置(1) 墩台帽: 梁式桥的实体墩台帽厚度一般不小于40厘米,中小桥也不应小于30厘米,并应有5~10厘米的檐口.(2) 墩台帽平面尺寸: 墩台帽平面尺寸应根据上部结构形式、支座布置情况,架设上部结构施工方法的要求决定.表4.4.4 支座边缘到台、墩身边缘的最小距离(厘米)注:①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式墩台帽时,上述最小距离为支座至墩台帽边缘的距离;②跨径100米以上的桥梁,应按实际桥跨决定.2. 实体墩台顶帽在支座下面应设置钢筋网实体墩台顶帽在支座下面应设置钢筋网,顶帽的其余部分,大中桥应设构造钢筋.不设支座的桥梁顶帽厚度适当增加后可不设构造钢筋网.但在地震地区及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地区的小跨径桥梁,墩台顶帽也应设置钢筋网.大跨径墩台帽厚度不小于40厘米,小跨径墩台帽厚度不小于30厘米,墩台帽出檐宽度一般为5~10厘米.悬臂(挑臂)式墩台及桩、柱、排架式墩台帽(盖梁)有关尺寸的拟定及钢筋的布置,除按上述原则外,还应按设计的悬臂长度,桩、柱、排架与盖梁连系的结构方法,桥跨结构的布置,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情况,通过结构计算决定.4.4.4 支承垫石设有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梁式小桥墩台,除按按前述原则设置构造钢筋外,在支座板下还应设置钢筋网,宽度约与墩帽同,长度约为支座板的两倍左右.而在钢筋混凝土梁式大中桥墩台顶帽上可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承垫石,其上安装支座(一般垫石用C25~C30以上混凝土,个别的也有用石料制成),已更好分布压力.活动支座的支承垫石通常埋入桥梁墩、台顶帽内,固定支座的支承垫石可以埋入墩、台顶帽或露在外面.当墩台上要按照不同高度支座时,也需由不同高度的支承垫石调整高度,4.4.5 其他构造要求4.4.5.1 砖石及混凝土墩台1. 实体式墩台基础的扩散角(刚性角):对于砖、片石、块石、料石砌体,当用米5及以下砂浆砌筑时,不大于30°;当用米5及以上砂浆砌筑时,不大于35°;当用混凝土砌筑时,不大于40°.2. 建在非岩石类地基上的带八字形翼墙的桥台,台身与翼墙之间宜设变形缝,以保证稳定和安全.各种墩台除满足构造和施工要求外,还应满足确定和稳定性要求,但对于高度小于20米的实体墩和U台,可不考虑稳定问题.3. 对于等跨拱桥实体式桥墩的顶宽(单向推力墩除外).混凝土墩可按拱跨的1/15~1/30.石砌墩可按拱跨的1/10~1/25(其比值随跨径增大而减小)估算;墩身两侧边坡可为20:1~30:1.软土地基修建拱桥时,可扩大桥台的台底面积和台背面积,以减小基底压力,并利用基底与地基的摩阻力和适当利用台背后土侧压力以平衡共的水平推力.台背填土长度应为台高的3~4倍以减少土的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填土要求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要求进行.4. 梁板式桥上部构造的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的伸缩缝宽度,中、小跨径桥梁一般为2~5厘米;大跨径桥梁则按温度变化、弹性变形以及施工放样、预制和安装构件的容许误差等因素确定.5. 实体式墩侧坡一般采用20:1~30:1,小跨径桥的桥墩也可采用直坡.墩身顶宽:小桥不宜小于80厘米(轻型桥台不宜小于60厘米);中桥不宜小于100厘米;大桥视上部构造类型及需要而定.U 型桥台的前墙:其任一水平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该截面至墙顶高度的0.4倍,对于块石、料石砌体或混凝土则不小于0.35倍,如桥台内填料为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或砂砾,则上述两项可分别相应减为0.35和0.3倍.另外,U型桥台两侧墙顶宽不小于同一水平截面前墙全长的0.4时,可按U型整体截面验算截面强度.4.5.2.钢筋混凝土墩台1. 钢筋混凝土肋式桥台,其板和肋的厚度不宜小于20厘米.钢筋应按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钢筋至外表面的净距不小于3厘米.扶壁(肋)与墙板的连接处应设置箍筋,以防止前墙趾扶壁(肋)裂开,箍筋应按其相应的受力情况计算.桥台设计时应要求施工单位于土基达到基本稳定之后再进行桥台施工,以确保其安全.对于设有橡胶支座的墩台,设计时宜预留更换支座的位置及空间.2. 配有纵向受力钢筋与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2米米,钢筋截面积应不小于混凝土计算截面的0.4%;当大于3%时箍筋间距应不大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0倍;同一箍筋所箍纵向受力钢筋根数,在构件每边上应不多于3根,箍筋间距应不大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或构件横截面的较小尺寸,并不大于40厘米.配有纵向受力钢筋和螺旋箍筋或焊接环形箍筋时的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截面积应不小于螺旋或环形箍筋圈内核心面积的0.4%;构件核心截面积应不小于构件整个面积的2/3;螺旋或环形箍筋距或间隔应不大于核心直径的1/5,亦不大于8厘米.4.4.6 桥墩台设计计算4.4.6.1 桥墩台设计荷载桥墩台设计时,荷载应根据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邢.B01—2003)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I)60—2004)的荷载级别、组合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墩台承受最不利的荷载.由于桥梁墩台所受荷载种类较多,荷载组合时应尤其注意其组合原则.4.4.6.2 墩台沉降及位移1.简支梁桥的墩台沉降和位移容许极限值简支梁桥的墩台沉降和位移的容许极限值,不宜超过下列规定:(1) 墩台均匀总沉降值(不包括施工的沉降):2.0 1/,J;(2) 相邻墩台均匀总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的沉降):1.o/三;(3) 墩台顶面水平位移值:0.5√L.2.拱桥墩台的沉降和位移容许值拱桥墩台的沉降和位移的容许值由计算确定.3.水平位移4.桥墩台抗震设计地震是偶然荷载,属桥涵没计时荷载组合VI(结构重力、顸应力、土重及士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地震力的组合)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震力计算与结构设计应符合《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桥梁墩台没计考虑地震影响,通常比较复杂,以反应谱法计算结构的地震效应.设计准则按桥梁的重要性呵定为“小震不坏,中震町修,大震不倒”的原则.。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9c440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3.png)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以下是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一些常见要求:1. 线路规划:高速铁路应确保线路运行安全、稳定和高效,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线路应优先选择平坦地形和直线段,避免大规模的地质工程和大曲线。
2. 设计速度: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应根据线路条件确定,包括地形、曲线半径、坡度、路基类型等。
一般来说,设计速度应在250公里/小时以上。
3. 轨道布置:高速铁路的轨道布置应满足列车运行的需求,包括线路平直度、内外曲线半径、坡度和超高等。
同时考虑线路整体的平顺性和乘客舒适度。
4. 轨道横断面:高速铁路的轨道横断面应满足列车运行和维护的需要,包括轨道宽度、轨枕间距、导向装置和调整装置等。
5. 轨道几何条件: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条件应满足列车运行的需求,包括曲线半径、坡度和超高等。
设置合理的超高和坡度,以确保列车稳定和乘车舒适。
6. 轨道维护:高速铁路的轨道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程,包括轨道检修和轨道加固等。
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保持良好的行车性能。
7. 车站设计:高速铁路的车站设计应满足列车进出站的需求,包括站台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同时考虑旅客候车、出入口布置和无障碍设施等。
8. 桥梁设计:高速铁路的桥梁设计应满足线路运行和桥梁结构的需求,包括桥梁类型、桥梁高度和跨度等。
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9. 隧道设计:高速铁路的隧道设计应满足列车运行和隧道结构的需求,包括隧道断面、坡度和曲线半径等。
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通风条件。
10. 供电设计:高速铁路的供电设计应满足列车运行和供电系统的需求,包括供电方式、供电电压和接触网类型等。
确保供电稳定和安全。
这些规范要求基于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定,以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cbbd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0.png)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高速铁路桥梁是当今交通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在连接各个城市和地区,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桥梁的安全和可靠性,设计师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荷载、地质条件和结构特点。
本文将探讨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一些现代技术和方法。
1. 荷载分析高速铁路桥梁需要承受巨大的静态和动态荷载。
静态荷载包括自重和行车荷载,而动态荷载则包括列车高速行驶时的振动荷载。
设计师应该考虑不同速度和车型对桥梁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修正系数来确保结构的安全。
2. 结构选择高速铁路桥梁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如梁式桥、拱桥和悬索桥。
结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跨度要求和工程经济性。
在确定结构类型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和施工难度。
3. 施工技术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技术对于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师需要与施工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现代技术如施工模拟和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及时反馈,帮助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解决问题。
4. 地质调查地质条件对于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和地质构造等因素。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桥梁的基础类型和加固措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抗震设计地震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根据地震区域和设计要求,确定抗震设防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这包括使用抗震材料、增加桥梁的刚度和采用适当的减震装置。
6. 维护与保养高速铁路桥梁的维护和保养对于其寿命和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维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并根据结构特点提出相应的保养建议。
定期巡查、检测以及必要的维修工作能够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运行安全。
总结:高速铁路桥梁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荷载分析、结构选择、施工技术、地质调查、抗震设计以及维护与保养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高速铁路桥梁可以提供可靠和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高速铁路桥梁救援疏散通道建模
![高速铁路桥梁救援疏散通道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d99fab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9.png)
高速铁路桥梁救援疏散通道建模1. 引言高速铁路桥梁是连接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安全性对于人们的出行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桥梁事故可能会发生,例如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这时候需要有高效的救援疏散通道来保障人员的安全。
因此,建立高速铁路桥梁救援疏散通道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2. 救援疏散通道设计原则在设计高速铁路桥梁救援疏散通道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安全性原则救援疏散通道的设计应以人员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通道应具备足够的宽度,以容纳人员的疏散和救援设备的进出。
通道应设置防滑、防火、防烟等安全设施,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受到额外的伤害。
2.2 通畅性原则救援疏散通道应保证通畅性,以便迅速疏散人员。
通道的设计应避免狭窄、弯曲等因素,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疏散。
此外,通道应设置合适的标识和指示牌,方便人员找到疏散通道并准确地疏散。
2.3 可操作性原则救援疏散通道的设计应考虑救援人员的操作需求。
通道应设置适当的设备和工具,以方便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工作。
通道中的设备应易于操作,方便救援人员快速、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
2.4 可持续性原则救援疏散通道的设计应考虑可持续性,以便长期维护和使用。
通道的材料应具备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
通道的维护保养应方便快捷,以确保通道的可持续使用。
3. 救援疏散通道建模方法为了建立高速铁路桥梁救援疏散通道模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三维建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进行三维建模。
根据实际桥梁的结构和尺寸,绘制出救援疏散通道的几何形状和布局。
通过三维建模,可以直观地展示通道的设计效果,便于评估通道的安全性和通畅性。
3.2 流体模拟利用流体模拟软件,如ANSYS Fluent、OpenFOAM等,对救援疏散通道进行流体模拟。
通过模拟人员疏散和烟气扩散等过程,评估通道的安全性和通畅性。
根据模拟结果,可以对通道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通道的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原则及结构形式总结[详细]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原则及结构形式总结[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fdcb65d548d7c1c709a14566.png)
我国客运专线采用的 ZK 活载图式(0.8UIC) 17
2. 刚度和变形控制限值
• 我国普通铁路桥梁的规定
项目
混凝土梁,简支 钢板梁
钢桁梁
梁式桥跨梁体 竖向挠度
≤L/800
≤L/900
墩台顶纵、横向 弹性水平位移
≤5 L(mm)
静定结构墩台 均匀沉降量
≤20 L(mm)
≤L/4000
6 墩台基础工后均匀沉降
≤30mm(20mm)
有砟(无砟)
7 相邻墩台基础工后沉降差
≤15mm(5mm)
有砟(无砟)
8 铺轨后梁体残余徐变上拱
≤20mm(10mm)
有砟(无砟)
19
2. 刚度和变形控制限值
序号
项目
限值 ≥100/L(Hz)(L=12、16、20、24m)
≥120/L(Hz)(L=32m)
高速铁路桥梁
1
讲座内容
一. 前言 二. 高速铁路桥梁特点 三. 主要设计原则及相关限值 四.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型式
2
一、前 言
3
1. 桥梁是客运专线土建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比例大、高架桥 及长桥多。
4
2. 客运专线桥梁的主要功能是为高速列车提供稳定、平顺的桥 上线路。
桥上线路与路基上、隧道中的线路不同,由于桥梁结构在列车 活载通过时产生变形和振动,并在风力、温度变化、日照、制 动、混凝土徐变等因素作用下产生各种变形,桥上线路平顺性 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每座桥梁都是对线路平顺的干扰点。 尤其是大跨度桥梁。
7
5. 客运专线与普通铁路是两个时代的产物,客运专线设计、施工采 用新理念,其建设促进了我国铁路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26_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总体设计)
![26_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总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74801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2.png)
3.1.1 高速铁路是极其宏大复杂的现代化系统工程,交融了机械与电子工程技术、土木匠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资料与结构技术、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一系列今世高新技术。
高速铁路采纳的各样高新技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子系统,其技术指标、性能参数互相依存、互相限制,系统内部各样关系特别复杂。
所以,高速铁路设计应从规划开始统筹考虑土建工程、牵引供电及电力,通讯、信号及信息,动车组运用、综合维修及防灾安全监控等不同功能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互相关系,统一规划、整体构想、逐渐深入,要对项目需求、线路定位、主要技术方案、主要技术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原则,以整体设计兼备专业设计,指导项目设计,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
3.1.2 高速铁路整体设计应在充足研究项目需乞降各样有关要素的基础上,合理选定主要技术标准、线路走向和主要方案,因为主要技术标准、线路走向和主要方案选择能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影响到线路所经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游客出行等;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方案与整个建设方案有直接关系;相同,工期、投资和其余控制目标对高速铁路建设方案有直接影响。
综合考虑高速铁路的各样影响要素,联合高速铁路的技术特色,从全面性、要点性、要点性、科学性、可比性、动向性、系统性等角度出发,高速铁路整体设计应知足旅游时间与最高运转速度、游客舒坦度、节能与环保、安全与防灾、游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输组织等目标要求。
一是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出行的质量、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游客出行供给了更多、更快的选择,提高了游客出行的方便性与快捷性,跟着社会的发展和游客时间价值观点的增强,旅游时间与最高速度将成为影响游客选择交通工具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二是高速铁路建设重申平顺性、稳固性、安全性,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最后表此刻旅游舒坦性的感觉上,最后表此刻舒坦度上,舒坦性是权衡高速铁路建设可否为游客供给一流服务的要点。
铁路桥梁一般设计原则
![铁路桥梁一般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8be55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2.png)
铁路桥梁一般设计原则一、一般桥涵设计原则(一) 桥涵水文、孔径设计原则1、大中桥冲刷采用《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公式计算;对于平原及山区稳定河段或卵石河床,一般冲刷可采用包氏公式计算。
2、岩石河床的冲刷深度,可参照《桥渡水文》手册“岩石上桥墩基础冲刷及基底埋置深度参考数据表”确定。
3、对于洪水已达桥台的桥梁,必须进行桥台冲刷计算。
4、桥台锥体坡脚处建桥前的天然流速,一般不宜大于2.0m/s,否则应增加桥长。
(二) 桥梁布置一般原则1、计算立交桥净高时,无论铁路在上在下,均应考虑墩台沉降及铁(公) 路抬高的可能,铁路留0.1~0.2m,公路留0.2~0.3m。
2、当跨越的铁路或道路位于曲线时,立交桥下净空除按铁路或道路的曲线规定加宽外,还应考虑超高的影响。
同时还应考虑铁(道) 路纵坡的影响。
3、山区地形复杂,地面纵横坡陡峻,桥梁布置应注意桥基和山体的稳定性,尽量避免在山坡堆积层上布置墩台。
4、为避免修建桥头大锥体,宜适当延长桥孔,采用挖方台。
5、墩台位置应按桥址地形图和大比例尺的局部地形图,及带地质资料的辅助断面确定,防止基础悬空,或地基软硬不一。
横断面没有地质资料的工点,参照地质孔平行推算各层承载力。
6、墩台设置应注意土体稳定,相邻两墩台的基底高程,不宜相差过大,建在非岩石地基上的明挖基础,相邻两基础底相互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得大于土的内摩擦角,并不得大于30度。
7、跨越高等级公路时,路基边坡尽量不设置桥墩。
桥墩基础施工时尽可能不破坏公路路肩。
承台可斜交设置。
8、跨路进行净空检算时,应检查吊篮是否影响净空,困难条件下可不设。
9、除受控制点影响外,尽量按等跨布置。
10、为避免引起线间距的增加,桥梁尽量不采用错线布置。
11、跨越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的桥梁,桥墩设在边坡上时,应征得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意见;连续梁采用悬浇法施工时,应与公路管理部门协商挂篮下通行高度,并取得书面意见,否则挂篮下净高按线路专业提供的永久高度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桥梁主要设计原则1. 一般原则为了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旅客乘坐舒适度的要求,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应具有安全舒适,造型简洁,设计标准化,便于施工架设和养护维修的特点,并须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动力性能。
正是基于上述基本要求,桥梁上部结构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下部结构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跨度大于或等于20m的梁部结构,采用双线整孔箱形截面梁,必要时,也可采用两个错孔布置的单线箱形截面梁。
跨度小于20m的梁部结构,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构、框构和多片式T梁,多片式T梁需施加横向联结形成整体桥面。
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一般采用架桥机架梁,中小跨度连续梁桥一般采用架桥机架设后连续张拉的施工方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满布支架现浇施工。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悬臂灌注施工。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主要依据《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铁路桥涵基本设计规范》、《铁路桥涵钢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等规程或规范。
根据上述规范,高速铁路桥梁的主要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活载采用ZK活载,动力系数、离心力、制动力、横向摇摆力、脱轨荷载等均按《暂规》计算,并考虑由于桥上铺设超长无缝线路而产生的长钢轨纵向力。
(2)为了保证桥上轨道的平顺性和结构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对结构刚度和基频进行严格控制。
(3)为了保证桥上无缝线路保持正常的使用状态,增加了墩台最小纵向水平线刚度限值的要求。
(4)对基础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严格限制。
(5)提高桥梁结构的整体性。
(6)桥面构造更为合理,满足各种桥面设施的安装要求,采取了提高结构耐久性、减振降噪等措施,满足养护维修的要求。
2. 桥涵设计细则(1)梁跨结构及标准跨度1)高速正线V≥200Km/h时,标准梁跨采用京沪高速铁路标准梁;200Km/h>V≥160Km/h 时可采用秦沈线标准梁。
采用的标准梁跨有:多片式简支T梁:L=12、16m。
简支箱梁:L=20、24、32、40m。
中小跨度连续梁:3×20、2×24、3×24、2×32、3×32、4×32、2×40。
连续箱梁:32+48+32m、40+64+40m、48+80+48m。
连续结合梁:32+40+32、40+50+40、40+56+40m。
2)高速动车段走行线、高中速联络线V≤160Km/h时,可采用采用普通梁。
(2)桥跨布置1)除受控制点影响外,尽量按等跨布置,等跨布置以32m、24m梁跨为主。
一座桥尽量采用同一梁跨类型。
2)跨越河堤的桥孔应尽量一孔跨越,堤上及边坡上不宜设墩,如确有困难,桥墩应设在背水坡。
特殊困难时,另行研究。
3)斜交过路过河时,尽量采用较大跨度通过,可采用双线圆形桥墩,可采用异形墩或带洞式背靠背T台进行调孔。
(3)桥跨结构1)跨度20m及以上选用双线整孔箱梁。
2)跨度20、24、32m采用双线简支箱梁或中小跨度连续梁。
3)跨度20m及以下可用刚构、框构或简支T梁。
4)跨河桥梁以32m梁为主,旱桥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4m梁跨或32m梁跨。
5)当全桥控制工点较多,梁跨形式较多时,或地质较差,沉降不易控制及采空区影响范围,采用简支梁。
6)当特大桥或大桥全桥孔跨较为单一,地质较好沉降容易控制时,采用中小跨度连续梁布置桥孔。
24m跨度以3×24m为主,辅以2×24m连续梁。
32m跨度以2×32m为主,辅以3×32m、4×32m连续梁。
(4)墩台1)高速铁路采用京沪高速专用墩台。
分为矩形双柱墩、圆形双柱墩、圆端形板式墩、圆端形桥墩、单圆柱形桥墩、矩形空心墩、圆端形空心墩等,根据道路斜交、水流条件和墩高等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2)8度地震区的墩台需经专门检算后使用。
3)桥台使用耳台、T台。
4)不采用柔性桥墩。
5)水中部分正交或斜交角较小时采用圆端形墩,斜交角较大时采用独柱圆墩;旱地部分采用矩形墩或圆端形墩等。
6)桥墩刚度满足《暂规》6.3.6条下部结构水平刚度的要求。
(5)线桥分界高度根据经济技术比较确定一般地段可采用7~8m,城镇附近可采用5~6m,软土地段以桥代路时按有关专业要求办理。
(6)跨越河堤的桥孔,宜一孔跨越。
确有困难时,桥墩不应设在背水坡,且一般宜用桩基、承台上抬,尽量少挖或不挖河堤。
(7)桥孔布置时,在各控制点之间,应尽量用标准孔跨调节,若有困难时,可采用框架墩或带洞的形墩过渡。
(8)桥台后30m左右以内路基需要设置涵洞时,可采用延长桥孔或改路、沟等至桥下的办法取消涵洞,以免影响行车的平顺性。
(9)当两桥台尾之间的间距小于150m,且为路基相连时,两桥宜设置为一座桥梁。
(10)既有桥涵的利用、加固、改建及涵洞接长的设计原则高速铁路引入既有站,既有线上涵洞结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一般接长或原式利用。
如果经检算,既有桥梁能满足既有桥梁处高速铁路列车通过速度要求时,既有桥梁可原式利用,否则需要加固改造利用;当需要废弃既有桥梁时,应综合比较线路绕行方案后研究确定。
(二)设计洪水频率、设计活载及活载图式1. 桥梁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特大桥或技术复杂,修复困难的桥梁按1/300洪水频率校核,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为1/50。
2. 设计活载(1)高速正线、高中速联络线、动车走行线采用ZK标准活载。
(2)枢纽内可能走行普通客货列车的地段及相关的既有线改造,中—活载。
(3)公路桥按现行公路规范办理。
3. 活载图式其图式如图9.1。
图9.1 京沪高速铁路活载图式(三)桥梁建筑限界按“京沪高速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图”执行。
(四)高速铁路桥梁分布情况全线桥涵总数2887座,桥梁工程(含相关工程)计575座846396.7折合双延长米(特大桥226座,大桥154座,中桥192座,小桥61座);框构桥76座;涵洞2167座。
正线部分桥梁总数519座(特大桥193座、大桥150座、中桥176座),长769.154km,、小桥58座、各类涵洞2068座。
桥梁占正线长度46.3%,扣除桥梁长度后,每公里线路涵洞3.3座/km。
其中:北京至徐州段桥涵总数1567座,其中桥梁(不包括公路桥及框构桥)335座(特大桥109座,大桥75座,中桥148座,小桥3座),长408001.7双延米(含相关工程及黄河桥);框构桥76座;各类涵洞1145座。
正线部分桥梁总数300座(特大桥89座,大桥74座,中桥137座),358424.04折合双延米,框构桥41座;各类涵洞1046座。
桥梁占正线长度54.1%,扣除桥梁长度后,每公里线路涵洞3.27座/km。
其中长度大于5km的桥有17座,分别是跨北京环线特大桥(7496.3m),跨六环路特大桥(5049.3m),跨京津塘高速公路特大桥(10286.0m),北运河特大桥(110710.7m),永定新河特大桥(9947.8m),三角淀特大桥(32273.3m),子牙河一号特大桥(5760.7m),团泊洼1号大桥(23182.9m),团泊洼2号大桥(23512.6m),子牙新河(16218.1m)、石黄高速公路特大桥(8236.1m),南运河2号特大桥(9434.6m),宣惠河特大桥(10313.5m)漳卫新河特大桥(16763.7m),104国道特大桥(6402.2m),黄河桥(13292.55m),跨兖石铁路特大桥(5705.9m)。
徐州至上海段桥涵总数1320座,其中桥梁(不包括公路桥及框构桥)240座(特大桥117座,大桥79座,中桥44座),长438.395km(含相关工程);小桥58座、各类涵洞1022座。
正线部分桥梁总数219座(特大桥104座、大桥76座、中桥39座),长410.73km;小桥58座、各类涵洞1022座。
桥梁占正线长度47.77%,扣除桥梁长度后,每公里线路涵洞3.65座/km。
其中长度大于5km的桥就有12座,分别是荆山引河特大桥(5627.76m)、淮河特大桥(11304.45m)、滁河特大桥(10095.9m),秦淮河特大桥(5158.7m)、常州特大桥(11583.48m)、三山港特大桥(12121.89m)、无锡特大桥(18921.37m)、苏州特大桥(13461.52m)、昆山特大桥(17002.87m)、跨沪宁特大桥(7415.96m)、蕴藻浜特大桥(22533.83m)及大胜关长江特大桥(11765m)。
一般中小跨度桥梁均采用多孔的简支梁结构或中小跨度连续梁结构,当跨度需要大于40m 时采用连续梁结构,当跨度需要大于100m时,采用了斜拉桥、刚梁刚拱、钢桁拱组合结构新结构、新技术。
(五)高架线路设计说明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沿线经济发达,道路、通航河流众多,地势较为平坦,高速铁路与它们交叉时引起路肩高程抬高而设置较长高架线路。
另外有些地段地质条件较差,引起的路基工后沉降较大或路基地基处理费用较高,经技术比较后,在这些地段设置高架线路。
高架线路的路基高度一般在15m以内,所以高架线路桥式主要采用了Lp≤32m的简支梁、等跨连续箱梁以及3×10+8m的连续刚架桥。
简支梁梁部在跨度Lp≤16m时,双线桥采用4片式T梁,单线桥采用2片式T梁,横桥向张拉预应力筋;Lp=20、24、32m时,双线、单线桥均采用单箱单室箱梁。
桥墩主要采用了空心墩(含矩形和圆端形)、实体墩(含矩形和圆端形);桥台采用双线T 台。
空心墩底部设有进人孔,检修人员可以由此进入墩顶及箱梁内检查;T台胸墙前预留有空间,检修人员可以由T台胸墙前进入箱梁内检查。
高架线路桥梁基础一般采用扩大基础、φ0.8m、φ1.0m、φ1.25m的钻孔桩或φ0.55m的预制管桩等。
简支梁、等跨度连续梁等多采用预制架设施工方法,连续刚架桥采用现浇施工方法。
(六)重点桥梁说明1. 跨北京环线特大桥(正在勘测)(计划首批开工)2. CⅠK139+899.3天津团泊洼1号特大桥(计划首批开工)该桥为跨越独流减河及团泊洼滞洪区而设,全长21692.3m。
独流减河设计流量4011m3/s,设计水位5.40m,与线路斜交角66.5°,团泊洼滞洪区滞洪水位5.56m。
另外本桥还跨越规划京沪高速公路联接线、静王公路、周卢铁路等控制点。
桥址区分布有软土。
跨越京沪高速公路联络线采用2×40.0m连续梁;跨越独流减河采用56.0m简支箱梁,单圆柱桥墩,以减少租水;跨津晋高速公路为48+80+48m连续梁,悬臂灌注施工,其他段落均采用32、24.0m 简支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