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血管病s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出血性脑 血管疾病可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内出血等类 型。
流行病学概况
01
02
03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率较高,每年每千人中约 有1-2人发病。
死亡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 率较高,约有30%的患者 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
危险因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等 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
在患者血压过高时,应迅速降 压,以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
止血
对于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 出血,应尽快止血,以减少出
血量。
降低颅内压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降低颅内 压,以减轻脑水肿和预防脑疝
。
药物治疗
止血药
降血压药
抗癫痫药
抗炎药
用于脑实质出血或蛛网 膜下腔出血的止血治疗。
用于控制患者血压,预 防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鉴别诊断
需与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后判断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判断疾病的预后。
03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
急救处理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 患者呼吸通畅。
作业治疗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和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刺激和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康 复。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相关药物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出血性脑 血管疾病可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内出血等类 型。
流行病学概况
01
02
03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率较高,每年每千人中约 有1-2人发病。
死亡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 率较高,约有30%的患者 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
危险因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等 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
在患者血压过高时,应迅速降 压,以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
止血
对于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 出血,应尽快止血,以减少出
血量。
降低颅内压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降低颅内 压,以减轻脑水肿和预防脑疝
。
药物治疗
止血药
降血压药
抗癫痫药
抗炎药
用于脑实质出血或蛛网 膜下腔出血的止血治疗。
用于控制患者血压,预 防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鉴别诊断
需与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后判断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判断疾病的预后。
03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
急救处理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 患者呼吸通畅。
作业治疗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和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刺激和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康 复。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相关药物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
出血性脑血管病课件
05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心理健康状况
06
4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
01
患者年龄:50岁
02
性别:男性
03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04
症状:头痛、呕吐、肢体无力
05
诊断:脑出血
06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
07
预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
治疗过程
01
诊断: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
03
康复治疗:重视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04
谢谢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保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药物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预防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可降低血压,减少出血风险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01
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02
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03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了解血管健康状况
04
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了解神经系统健康状况
预防:预防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出血性脑血管病。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心理健康状况
06
4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
01
患者年龄:50岁
02
性别:男性
03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04
症状:头痛、呕吐、肢体无力
05
诊断:脑出血
06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
07
预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
治疗过程
01
诊断: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
03
康复治疗:重视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04
谢谢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保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药物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预防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可降低血压,减少出血风险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01
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02
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03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了解血管健康状况
04
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了解神经系统健康状况
预防:预防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课件
手术治疗
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较重的 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段 。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清除血肿、 微创穿刺抽吸等,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 式。
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减少对脑组 织的损伤,术后应积极进行康 复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患者恢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 瞳孔不等大或双侧瞳孔散大、偏瘫或 单瘫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CT、 MRI)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01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和体征。
03
02是否有神经系 统异常表现。
题。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遵循医生指导,合理 用药,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 发生率。
饮食与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
控制体重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减 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降 低血脂和血压水平。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方案与预后 • 预防与日常护理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内血管破 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脑室或 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 病。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蛛 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和脑 室出血等类型。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
诊断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
微创手术
如脑室穿刺引流术、血肿抽吸 术等,创伤小,恢复快。
介入治疗
如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支架 植入术等,适用于特定病因引
起的出血。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 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4
CATALOGUE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Leabharlann 预防策略健康生活方式
药物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 食、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降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02
CATALOGUE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与病理改变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
病理改变
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等,可引起脑 组织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疝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破裂出血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 血管在长期压力作用下发 生破裂出血。
新技术应用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 率。
预防与康复
加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研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致 残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如抗血小板聚集 药物等。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 素进行积极控制,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如电刺激、按摩 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
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 言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语言功能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脑实质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等 。
微创手术
如脑室穿刺引流术、血肿抽吸 术等,创伤小,恢复快。
介入治疗
如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支架 植入术等,适用于特定病因引
起的出血。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 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4
CATALOGUE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Leabharlann 预防策略健康生活方式
药物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 食、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降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02
CATALOGUE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与病理改变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
病理改变
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等,可引起脑 组织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疝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破裂出血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 血管在长期压力作用下发 生破裂出血。
新技术应用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 率。
预防与康复
加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研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致 残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如抗血小板聚集 药物等。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 素进行积极控制,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如电刺激、按摩 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
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 言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语言功能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脑实质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等 。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对于脑干和小脑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但 对于急性期出血的诊断效果不如CT。
脑血管造影
实验室检查
可发现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潜在的出血原 因。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凝血功能。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 析后做出诊断。
诊断流程
不良反应
使用止血药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长期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降压药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压。
04
非药物治疗和康复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适用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等引起的出血。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保护脑血管健康 。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脑血 管疾病风险。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 蔬菜、水果的摄入。
预后评估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预测恢 复可能性。
并发症情况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部 感染、心脏疾病等,影响预后。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以及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脑组 织。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通过血管内操作来治疗出血 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可用于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硬膜外和硬膜下 血肿的治疗。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要经 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较高,占脑血管病的 25%-30%。
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课件
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 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01
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破 裂导致的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 腔出血等,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之一。
分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分为高血压性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 出血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 要原因。
低脂肪食物
选择低脂肪的奶制品、豆制品等,以 满足身体对钙和蛋白质的需求,同时 避免过多脂肪摄入。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 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绿叶蔬菜、坚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 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饮食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食物卫生
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以免引发感染。
03
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01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减 少外界环境刺激。
02
03
协助患者保持良好体位, 如抬高头部、保持呼吸 道通畅等。
定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如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
04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 理和二便护理,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病情观察与评估
01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有助于刺激大脑 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脑 部血液循环,加速病灶的 修复。
降低并发症风险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降 低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 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 风险。
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步骤
早期康复
在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 包括床上被动活动、主动 活动、坐位平衡训练等。
xx年xx月xx日
目录
01
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破 裂导致的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 腔出血等,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之一。
分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分为高血压性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 出血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 要原因。
低脂肪食物
选择低脂肪的奶制品、豆制品等,以 满足身体对钙和蛋白质的需求,同时 避免过多脂肪摄入。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 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绿叶蔬菜、坚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 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饮食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食物卫生
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以免引发感染。
03
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01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减 少外界环境刺激。
02
03
协助患者保持良好体位, 如抬高头部、保持呼吸 道通畅等。
定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如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
04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 理和二便护理,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病情观察与评估
01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有助于刺激大脑 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脑 部血液循环,加速病灶的 修复。
降低并发症风险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降 低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 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 风险。
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步骤
早期康复
在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 包括床上被动活动、主动 活动、坐位平衡训练等。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精品医学课件
常见并发症
① 再出血(recurrence of hemorrhage) 约1/3患者急性期再出血
常见并发症
② 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 CVS)
严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血量相关 可有局灶性体征, 但对载瘤动脉无定位价值 迟发性血管痉挛高峰期--病后10~14d
出现昏迷加深、外展神经麻痹等症状
⑤ 癫痫发作--5%~10%的患者发生
辅助检查--SAH
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呈均匀一致的血性 C T:脑沟、脑池内高密度灶,可检出90%以
上的SAH
辅助检查--动脉瘤
MRA:对直径3~15mm动脉瘤检出率84%~ 100%
CTA:准确度较MRA更高,但后循环显影不好 DSA:明确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的部位、大小,
眼底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
头部CT 脑脊液
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 血征
均匀一致血性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洗肉水样
治疗
一、治疗原则: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 性血管痉挛,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 发
二、治疗方法 介入手术 开颅手术 内科保守治疗
治疗
三、内科保守治疗:
1.绝对卧床4-6周,避免一切能引起血压和颅压 增高的因素
死因
❖ 幕上半球出血, 血肿向下挤压 丘脑下部&脑干移位\变形→小脑幕切迹疝
❖ 中线结构(丘脑下部&脑干)下移→中心疝 ❖ 幕下脑干&小脑大量出血→枕大孔疝
思考题: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区别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概述
概念: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 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 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 脑卒中10%,占出血性卒中的20%。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通常 : 一次出血在30分钟内停止, 致命性出血 : 可直接导致死亡。 有20~40%病后 24小时内血肿仍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 血或早期再出血。
【中医病因病机】
中风的病因主要是内因,其次为外因。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 怒,或劳累过度,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 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 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不相维系的危急证侯。 本病的发生,本 是精神亏耗,肝肾阴虚,阴阳失调。
8、康复治疗:原则上应尽早开始(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同 时可配合针灸、理疗。
9、中医药治疗
辨证论治
(1)中经络 同脑血栓形成。
(2)中脏腑
风火蔽窍——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脑。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或安宫
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继用羚羊角汤加减。
痰火闭窍—— 治法: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或安宫
4、 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补钾,液体量控制在2000 ml左右/日; 不能进食者,可鼻饲各种营养品/10%脂肪乳500 ml静滴。
5、营养脑组织: 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脑活素、大脑组织液、 醒脑静等
6、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合并感染使用抗生素; 头部低温(带电冰帽)等。
【预后和预防】
一、预后
轻症脑出血 可以恢复正常 重症脑出血 死亡率高,数小时~数天因脑疝死亡。 昏迷1周以上 常死于并发症。 影响预后主要因素: 1、出血量大, 占位效应明显者预后差; 2、颅内压增高明显,合并有脑疝者预后差; 3、昏迷越深,时间越长,预后差; 4、血压越高,持续不降者预后差; 5、短期内有再次出血者预后差; 6、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
【中医病因病机】
中风的病因主要是内因,其次为外因。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 怒,或劳累过度,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 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 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不相维系的危急证侯。 本病的发生,本 是精神亏耗,肝肾阴虚,阴阳失调。
8、康复治疗:原则上应尽早开始(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同 时可配合针灸、理疗。
9、中医药治疗
辨证论治
(1)中经络 同脑血栓形成。
(2)中脏腑
风火蔽窍——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脑。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或安宫
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继用羚羊角汤加减。
痰火闭窍—— 治法: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局方至宝丹或安宫
4、 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补钾,液体量控制在2000 ml左右/日; 不能进食者,可鼻饲各种营养品/10%脂肪乳500 ml静滴。
5、营养脑组织: 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脑活素、大脑组织液、 醒脑静等
6、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合并感染使用抗生素; 头部低温(带电冰帽)等。
【预后和预防】
一、预后
轻症脑出血 可以恢复正常 重症脑出血 死亡率高,数小时~数天因脑疝死亡。 昏迷1周以上 常死于并发症。 影响预后主要因素: 1、出血量大, 占位效应明显者预后差; 2、颅内压增高明显,合并有脑疝者预后差; 3、昏迷越深,时间越长,预后差; 4、血压越高,持续不降者预后差; 5、短期内有再次出血者预后差; 6、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ppt课件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出血的病因 、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安排日常生 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
05
脑出血的预后和影响因 素
预后情况
长期预后
脑出血患者长期预后较差,约50%的患者在发病后1年内死亡。存活的患者中, 约6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占 比较高,发病率较高,且 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
脑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段,但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其中50-70岁为高发年龄 段。
地域差异
脑出血在亚洲地区发病率 较高,尤其在中国和日本。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等是脑出血的 主要原因。
减少脑损伤。
手术治疗
脑室穿刺引流术
对于脑室内出血的患者,可采用脑室穿刺引流术,将脑室内积血 引流出来Leabharlann 缓解颅内压。开颅血肿清除术
对于脑实质内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 肿,降低颅内压。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
对于脑实质内小量出血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将血 肿抽吸出来,减轻脑组织压迫。
04
脑出血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策略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 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 减少动物脂肪摄入。
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
控制高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正 常范围内,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出血性脑血管病
Ha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
概述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引起脑实质内、脑
室内或蛛网膜下腔的自发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又常称为自发性颅内出血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以此区别于创伤性颅内出血(posttraumatic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 CT:目前诊断SAH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早期可 见蛛网膜下腔、脑内、脑室内血肿,还可以发 现脑积水,脑水肿
? MRI:早期不敏感,但对 AVM( 动静脉畸形)及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angiomas) 诊断有其优势
? 3D-CTA 或MRA:动脉瘤的诊断有明显优势 ? DSA:是确立SAH病因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 腰椎穿刺:CT(-)又疑有SAH者,宜慎用
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11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 内动脉壁病样异常突起,年发生率为635/10万,多发年龄40-60岁,脑血管意 外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仅次于脑血栓和 高血压脑出血,占第三位,占SAH的 60%以上
12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需要指出的是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实质上是
一组临床症候群,并非单独疾病,而是
引起SAH的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
其次是动静脉畸形(AVM) ,高血压脑出
血,烟雾病等。
2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动脉瘤 ? 颅内血管畸形 ? 高血压脑出血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Ha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
概述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引起脑实质内、脑
室内或蛛网膜下腔的自发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又常称为自发性颅内出血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以此区别于创伤性颅内出血(posttraumatic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 CT:目前诊断SAH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早期可 见蛛网膜下腔、脑内、脑室内血肿,还可以发 现脑积水,脑水肿
? MRI:早期不敏感,但对 AVM( 动静脉畸形)及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angiomas) 诊断有其优势
? 3D-CTA 或MRA:动脉瘤的诊断有明显优势 ? DSA:是确立SAH病因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 腰椎穿刺:CT(-)又疑有SAH者,宜慎用
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11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 内动脉壁病样异常突起,年发生率为635/10万,多发年龄40-60岁,脑血管意 外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仅次于脑血栓和 高血压脑出血,占第三位,占SAH的 60%以上
12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需要指出的是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实质上是
一组临床症候群,并非单独疾病,而是
引起SAH的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
其次是动静脉畸形(AVM) ,高血压脑出
血,烟雾病等。
2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动脉瘤 ? 颅内血管畸形 ? 高血压脑出血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存在颅内压增高,监测颅内压,间断或持续静脉降压 药物,脑灌注压>60mmHg
没有颅内压,间断或持续应用降压药物温和降压
SBP150-220mmHg,快速降压至140mmHg可能是安全的
抽搐和抗癫痫药物的应用
2周内抽搐的发生率为2.7%-17% 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可减少抽搐的发生 抽搐与预后差和死亡率增高无相关性 无癫痫发作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90天死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2-4w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头倾向一侧 保持头高脚低位20-30度 发病2-3d,不能进食者,应鼻饲
控制血压
SBP>200mmHg或MAP>150mmHg,持续静脉应 用降压药物快速降压
盐酸乌拉地尔10-50mg 静脉滴注,<2mg/min,<9mg/h
SBP>180mmHg或MAP>130mmHg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出血性脑血管病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脑血管病
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
急性脑血管病 急骤发生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 “三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
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脑出血的分类
•按病灶:单灶性脑出血 多发性脑出血
•按病因:高血压性脑出血 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按稳定性:稳定性出血 不稳定出血
临床表现
年龄:老年人,多>50y 多有高血压病史 活动中急性起病 血压明显增高 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没有颅内压,间断或持续应用降压药物温和降压
SBP150-220mmHg,快速降压至140mmHg可能是安全的
抽搐和抗癫痫药物的应用
2周内抽搐的发生率为2.7%-17% 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可减少抽搐的发生 抽搐与预后差和死亡率增高无相关性 无癫痫发作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90天死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2-4w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头倾向一侧 保持头高脚低位20-30度 发病2-3d,不能进食者,应鼻饲
控制血压
SBP>200mmHg或MAP>150mmHg,持续静脉应 用降压药物快速降压
盐酸乌拉地尔10-50mg 静脉滴注,<2mg/min,<9mg/h
SBP>180mmHg或MAP>130mmHg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出血性脑血管病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脑血管病
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
急性脑血管病 急骤发生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 “三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
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脑出血的分类
•按病灶:单灶性脑出血 多发性脑出血
•按病因:高血压性脑出血 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按稳定性:稳定性出血 不稳定出血
临床表现
年龄:老年人,多>50y 多有高血压病史 活动中急性起病 血压明显增高 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35) 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Ⅳ、脑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437.2) Ⅵ、颅内动脉瘤(437.3) Ⅶ、颅内血管畸形 VIII、颅内静脉或窦血栓形成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分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v 原发于脑实质内非创伤性出血,形成颅 内血肿,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6 消化系病 7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19.60 14.10
3.41 消化系病 2.45 泌尿生殖系统
14.53 3.56 5.89 1.44
8 泌尿生殖系病
9.68 1.68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4.92 1.21
9 神经系病
5.23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围生期病
4.38 1.07
10 围生期病
4.87 0.85 肺结核
基底节-内囊出血
v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80% v 典型的表现:
v 病变对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v 病变对侧同向偏盲 v 如病变偏内侧,意识障碍和颅高压重 v 可引起天幕裂孔疝 v 引起应激性溃疡
“三偏”症状
v 对侧偏身偏瘫(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v 瘫痪侧鼻唇沟较浅、伸舌偏斜 v 瘫痪侧肢体痉挛性(早期呈弛缓性)
“枕骨大孔疝”
v 由后颅凹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v 使小脑组织疝入枕骨大孔 v 压迫下脑干(延髓),影响生命体征 v 典型表现:
v 四肢瘫痪、深昏迷 v 突然呼吸节律异常(不规则)、死亡
v 神经科急症手术指征--小脑出血
脑血管病的认识
症状突然发生。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
v 其中美国约为:
1.3:1
疾病类型分布
我国 缺血性卒中
55.3--68.1%
出血性卒中
34.1--40.7%
未分类
2.2%
欧美 脑梗塞
65--80%
脑出血
5--16.7%
日本
介于二者之间
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Ⅰ、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430) 二、脑出血(431) 三、硬膜外出血(432.1) 四、硬膜下出血(432.2) Ⅱ、脑梗死(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 一、脑血栓形成(434.0) 二、脑栓塞(434.1) 三、腔隙性脑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4.33 1.06
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1
/10万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0
发病率
116 142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719 394
患病率
年龄、性别差异
v 我国平均发病年龄约在60岁左右
v 比较西方人群早10年左右
v 男性高于女性
v WHO-MONICA调查:1.5:1
呆(致残率高)
2002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市 City
县 County
顺位 Rank
死亡原因 Cause
死亡 专率
Death Rate 1/100000
构成 %
死亡原因 Cause
死亡 专率
Death Rate 1/100000
构成 %
1 恶性肿瘤
135.38 23.53 恶性肿瘤
v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v 瘫痪侧偏身的感觉减退
v 对侧同向偏盲(瘫痪侧视野)
神经影像学检查:脑内高密度灶
1、血肿对局部脑组织的破坏 2、血肿和继发水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占位作用
天幕裂孔疝
“天幕裂孔疝”
v 由大脑半球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v 使大脑内侧的海马钩回疝入天幕裂孔 v 压迫上脑干(中脑) v 典型表现:
一般治疗
控制高血压
v 保持血压 <180/100mmHg
v 降压不可过速、过低
v 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和调整头位(床头高度)
v 过高
抬高床头约30度 - 45度
v 桥脑出血表现:
v 凝视瘫痪肢体 v 交叉性瘫痪、脑干颅神经核损害
男性、35岁,无高血压史。 突然头痛,视物成双,右侧肢体乏力。 神经系统检查:左动眼神经麻痹,右侧肢体轻瘫。
小脑出血
v 急性后枕部疼痛、眩晕、呕吐、走路不稳 v 检查发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v 进展不如桥脑出血、早期无瘫痪和意识障碍 v 可以引起枕大孔疝,导致病人死亡
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脑血管病急诊诊治流程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v 就地治疗 v 防治并发症 v 控制高血压 v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v 手术治疗
84.34 20.67
2 脑血管病
100.61 17.49 脑血管病
70.64 17.31
3 呼吸系病 4 心脏病
32.1%
89.90 84.12
15.63 呼吸系病 14.62 心脏病
31.6%
63.80 15.63 58.50 14.34
5 损伤及中毒
50.42 8.77 损伤及中毒
41.48 10.16
脑血管病
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
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临床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 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流行病学调查
v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 v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v 患病率 719/10万 v 发病率 219/10万(年新发120-150万) v 死亡率 116/10万(年死亡80-100万) v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和痴
v 临床上死亡和致残率极高 v 主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v 少见病因:血管异常、肿瘤、血液病 v 主要部位:基底节-内囊、脑干、小脑、脑叶内
v 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 v 与主干呈直角分出,承受压力较大 v 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透支
临床特征
v 发病年龄:50-70岁,男>女性 v 起病状态:激动或活动中发病 v 既往史:多有高血压病史 v 进展情况:迅速、数小时达高峰 v 局灶症状:明显(偏瘫等) v 昏迷、颅高压症状突出
v 病变侧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 v 病变对侧偏身瘫痪,严重时双侧瘫痪 v 意识障碍-昏迷、呼吸节律异常(深大)
脑叶出血
病因多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v年轻患者多血管畸形 v年老患者以淀粉样变性 症状视出血部位不同而异
桥脑出血
v 既往报道死亡率极高 v 典型表现:
v 深昏迷 v 中枢性高热、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