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法作品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优秀硬笔书法行书作品欣赏
优秀硬笔书法行书作品欣赏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来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
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
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
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
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
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
邹慕白硬笔书法欣赏
邹慕白硬笔书法欣赏邹慕白 [行书杜甫诗一首]邹慕白[楷书苕溪诗一首]邹慕白[行书唐诗四首选抄]邹慕白[楷书唐诗三首]邹慕白[行书唐诗三首]网友点评金没水:邹慕白的行书猜测是以二王为基础的。
而从二王一流他吸收的是二王用笔外拓,使笔画呈现方劲秀丽之态(此处是从毛笔角度析,因为硬笔外拓的技法实在不能明显表现,只是说硬笔有相当多的地方是取法于毛笔,而两种笔法的书写是同性同感的。
)邹慕白书作皆不用框,是极好的,白纸上着上黑色的萧散线条,有如以青山为背景,以巨石为前景的胜境。
曾如影:邹先生的书风在硬坛可以说是比较受欢迎的他走的是雅俗共赏的路子实用上讨要一点艺术化上也渗化一点走钢丝也一人一性格一风格但我认为创作时要感性多点理性应该在创作后的评鉴邹先生似乎在创作时理性保留得太多了些阿水:邹先生的行书还是宋人的意思多些,二王到没看见多少。
写得非常好,顶一下。
对于曾兄说的“但我认为创作时要感性多点理性应该在创作后的评鉴邹先生似乎在创作时理性保留得太多了些”这些话我有点不同的看法,创作的能力来源于理性的训练,当理性的训练能成为一种下意识而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感性了。
另外曾兄老是想着创新,但我看曾兄都只是注重了表象的一些创新,并没有多深入,书法创新的概念我在书上查了一下就是吸收了多家的笔意,既不是这家也不是那家,不知其祖也。
曾兄要小心误入歧途!!!曾如影:既叫创作就该考虑创新如果创作就是要每一笔每一画都能叫人明白来自何方那才是创作的悲哀一人一性格一风格邹先生的作品从来就是这样娓娓道来我想一个很爱静的人偶尔把他放在喧嚣的环境可起到某种催化作用也就象我这样偏激的人多在传统里转也就可以约束约束一下我的创作的确还停留在表象任何事都要有个过程多谢批评阿水:任何事都要有个过程,这句话很正确。
我上面已经说过当理性的训练能成为一种下意识而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感性了。
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入古越深到时候爆发出来的能量就越大,创新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这个问题可以和曾兄讨论一下。
硬笔行楷书法优秀作品
硬笔行楷书法优秀作品
硬笔行楷书法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你介绍一些优秀的硬笔行楷书法作品。
1. 《兰亭集序》,这是东晋时期文学家王羲之的作品,被誉为硬笔行楷书法的经典之作。
它以端庄、流畅的笔画展现了王羲之的卓越书法技巧和艺术造诣。
2. 《千字文》,这是北宋时期欧阳询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笔画变化和工整的结构而闻名。
它是硬笔行楷书法中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用于初学者练习书法的教材。
3. 《九成宫醴泉铭》,这是明代书法家杨凝式的作品,以其工整的笔画和端庄的布局而著名。
它展现了硬笔行楷书法的严谨和精细,被誉为杨凝式的代表作之一。
4. 《黄庭经》,这是清代书法家王铎的作品,以其秀丽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而受到赞誉。
它展现了硬笔行楷书法的飘逸和灵动,被认为是王铎的代表作之一。
5. 《道德经》,这是现代书法家齐白石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
法和创新的构图而备受瞩目。
他在硬笔行楷书法中融入了个人的艺
术风格,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个性。
这些作品展示了硬笔行楷书法的不同风格和特点,从中我们可
以欣赏到硬笔行楷书法的美妙之处。
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现代创新,这些作品都彰显了书法家们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
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硬笔行楷书法的技巧和精髓。
希望这些介绍对你有所帮助。
硬笔楷书古诗作品字帖
硬笔楷书古诗作品字帖古代文人墨客所写下的诗篇,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瑰丽的一笔。
而硬笔楷书,则是中国书法中一种重要的字体。
硬笔楷书结构严谨,笔画清晰,展现了文字的美感和秩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优秀的硬笔楷书古诗作品字帖,以赏析和学习。
1.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摸鱼儿·雁丘词》是北宋时期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词。
元好问以笔名"雁丘词客",在书法上也非常擅长。
他的硬笔楷书以刚劲有力的笔画和干净利落的布局为特点。
字帖中,元好问以楷书的方式,书写《摸鱼儿·雁丘词》的词句,表现出一种古朴而纯粹的美感。
2. 文征明《题李白集灵隐寺壁》文征明是明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在硬笔楷书上有着卓越的造诣。
这幅字帖记录了他在杭州灵隐寺壁上题写的一首李白诗句:“玉壶秋色满南山,春水东流万载间。
桃花灼灼春自老,草木葱葱日更鮮。
人生如梦春如梦,春去春来京华夜。
”文征明的硬笔楷书字帖中,每个字都刚柔相济,端庄大气。
3. 张炬《登乐游原》张炬是唐代初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诗中充满激情和锐意。
《登乐游原》是他的一首抒发壮志豪情的作品。
这个字帖中,以硬笔楷书的方式展示了这首诗的全文。
张炬的字体遵循了楷书的规范,每一笔都流畅而有力,传递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4.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和书法家。
这幅字帖记录了他的一首抒发对秋天渐逝的感慨的诗作。
陆游的硬笔楷书字体苍劲有力,短小的字一笔一划间展现出他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
他的字体规范整齐,落款方正利落。
5. 虞世南《苕溪渔隐》唐代文学家虞世南的《苕溪渔隐》描述了安逸隐居的生活。
这个字帖以硬笔楷书的形式展现了全文,虞世南的字体平稳而有力,每一笔都准确无误。
整个字帖排版整洁,结构明朗,呈现出古诗的完美之美。
总结:硬笔楷书的古诗作品字帖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书法的美感。
文字的排列整齐,笔画刚柔相济,展示了古诗的优美与深意。
硬笔书法-全套课件
楷书结构分析
2、匀 匀就是要把笔画在空间布白时写匀称 如:( 1 )横画要写匀
( 2 ) 竖画要写匀 ( 3 ) 撇画要写匀
3、中宫紧凑
中宫,原指九宫格最中间的一格,现在泛指字 的中心部分,中宫也是字的重心所在。
中宫,有时并不在字的中间位置,有时会靠上、 靠下、靠左、靠右,因此还把这样的中宫叫做 “活中宫”。
隶书
颜 真 卿
王羲之 行书
宋徽宗瘦金体
唐 张旭 《古诗四帖》 (狂草)
下玉霤,青 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 齐侯问棘花。 应逐上元酒, 同来访蔡家。
宋徽宗瘦金体
一、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二、楷书结构(常用结构与部首)分析 三、汉字结构要点 四、汉字结构规律
六、关于临帖 五、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左中右结构 左部最宽(嬲、踟、踙、蜘、鲰)、 中部最宽(谢、微、胤、傲、浏)、 右部最宽(瀚、隧、潴、滁、狱)、 左部最长(鞭、靿、榔、憿、檄)、 中部最长(淑、泓、洳、泇、咖)、 右部最长(喇、脷、铡、锄、锨);
5、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更应注意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 紧密联系,以免字形松散,应该使被包围部 分应小向包围部分靠拢。
3.戈钩 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 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4.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 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 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爱莲说硬笔书法欣赏
[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爱莲说硬笔书法欣赏《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赏析“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古诗二首7个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静心 、专注,这有助于提高自 我控制能力。
增加文化素养
01
硬笔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硬笔书法
有助于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02
通过学习硬笔书法,可以理解汉字的构造、含义和历
史背景,提升文化素养。
03
掌握硬笔书法技巧,可以在社交场合展示自己的才艺
,提升个人形象和文化品味。
07
对书法家的评价
功底深厚
01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书法家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对硬笔书法有
着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创意独特
02
书法家在创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独特创意,使得作品在保持传统
韵味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感。
风格鲜明
03
书法家的书写风格简洁明了,硬朗中不失柔美,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06
学习硬笔书法的重要性
第二首诗的解析
内容
第二首诗名为《登鹳 雀楼》,作者是唐代 诗人王之涣。
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 上鹳雀楼后,远眺黄 河壮丽景色,表达了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韵律
诗歌同样以七个字为 一句,共四句,每两 句押韵。
表现手法
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 绘和形象的比喻,将 壮丽景色和情感感受 融为一体,展现出其 细腻的艺术表现力。
个人观感与评价
对作品的评价
1 2 3
笔法娴熟
整幅作品展现出作者对硬笔书法的熟练运用,字 形结构把握准确,笔画流畅,无顿挫之感。
韵味十足
古诗二首的诗句在书法家笔下得以完美呈现,字 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文化韵味,让人感受到传统 文化的魅力。
布局和谐
作品中的字距、行距适中,整体给人以舒适、和 谐之感,观赏时没有拥挤或空旷的感觉。
千字文的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千字文的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千字文的硬笔书法作品那可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呢。
咱先来说说千字文本身吧,这可是一篇很厉害的文章。
它是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得很,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好多方面的知识。
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知识库,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
再来说说硬笔书法,硬笔书法是用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等硬尖的书写工具所书写的书法作品。
当千字文遇上硬笔书法,那简直是绝配。
现在就来欣赏一些超棒的千字文硬笔书法作品。
有的作品那字体是工工整整的楷书,每一个笔画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笔画粗细均匀,结构严谨对称,就像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士兵。
看着这样的作品,感觉书写者一定是个特别有耐心、特别细致的人。
还有的作品是行书风格的,笔画之间连贯流畅,就像行云流水一样。
字与字之间有着一种灵动的韵律感,仿佛它们在纸上欢快地跳舞。
感觉书写者在书写的时候肯定是一气呵成,充满了激情。
还有一些作品是比较有个性
的隶书风格,笔画有粗有细,横画长而直画短,有着独特的古朴韵味。
看着这样的作品,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能感受到古人写字的那种韵味。
不同的硬笔书法作品,因为书写者的风格、功底不同,对千字文的诠释也不一样。
有的注重笔画的精致,有的强调字体的整体美感,有的则在书写速度和节奏上有独特的把握。
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扇通往不同艺术世界的大门,只要你仔细去欣赏,就能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
书山有路勤为径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书山有路勤为径硬笔书法作品欣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而硬笔书法作为书法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线条,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硬笔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以楷书的形式呈现,字体端庄大气,线条流畅有力。
整个作品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主题,表达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字体的布局合理,每个字都有着恰到好处的间距和大小,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字体的笔画粗细适中,线条的粗细变化自然流畅,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不失活力的感觉。
整个作品的构图简洁明快,给人一种清晰明了的视觉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幅《勤奋》的硬笔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以行书的形式呈现,字体流畅圆润,线条饱满有力。
整个作品以“勤奋”为主题,表达了勤奋工作的重要性。
字体的布局紧凑,每个字都紧密相连,整体呈现出一种紧凑有力的美感。
字体的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线条的粗细变化自然流畅,给人一种有力而又不失柔和的感觉。
整个作品的构图简洁明快,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视觉效果。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幅《书法之美》的硬笔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以隶书的形式呈现,字体刚劲有力,线条简洁明快。
整个作品以“书法之美”为主题,表达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字体的布局宽松,每个字之间有着适当的间距,整体呈现出一种宽广开阔的美感。
字体的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线条的粗细变化自然流畅,给人一种有力而又不失灵动的感觉。
整个作品的构图简洁明快,给人一种高雅大气的视觉效果。
通过欣赏这些硬笔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硬笔书法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硬笔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线条,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不失活力的感觉。
同时,硬笔书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也是积极向上的,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美好的人生。
总之,书山有路勤为径,硬笔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思考。
硬笔书法作品文言文
硬笔书法作品文言文作品名称:硬笔书法作品《仲尼家语》一、前言硬笔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端正的结构、雄浑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本文将以《仲尼家语》为例,通过对这一硬笔书法作品的分析,探讨其文言文的魅力。
二、作品赏析《仲尼家语》是我国著名硬笔书法家李敬芳的代表作之一。
整幅作品以矩形为基准,纵横比例合理,布局统一。
用笔强硬有力,字体工整,筆画充滿张力。
作品采用竖排书写,传统的文言文为其表现载体,充分展现了硬笔书法的韵味。
在构图上,《仲尼家语》首先注重了整体的稳定感。
作品中心填装了二十个出自《论语》的经典名句,这一设计使得整幅作品沉静而具有张力。
在每个经典名句的下方,以大篆体书写着这些名句的出处,为作品增添了文化内涵。
周围以仿宋体与楷书并用的方式写下了作者对仲尼思想的评述,既起到了衬托作用,也更加凸显了作品的主题。
三、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写作形式,它以字句严谨、意象深远为特点,堪称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
硬笔书法以其特有的笔触,将这种文言文通过墨迹展现在纸上,表达出古人那种追求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
在《仲尼家语》中,文言文的魅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通过对作品中经典名句的书写和楷书对作者思想的评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厚重,这些名句犹如钻石般的光芒,穿透时间的长河,照亮现代人的心灵。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清晰简练,逻辑缜密,富有修辞之美。
《仲尼家语》中运用了经典名句的对仗和排比,使整首作品的文采更加出色。
在字体上,硬笔书法的特点更加凸显了文言文的韵味,使得作品更具有力量感。
四、结语硬笔书法作品《仲尼家语》通过对古人思想的承载,展现出了硬笔书法与文言文的完美结合。
它既传达了古人的思想,也体现出了书法家对于古代文化的尊重。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硬笔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从中感悟到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将硬笔书法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度。
硬笔书法创作8K纸作品——6
硬笔书法创作8K纸作品——6
庞科成
释文: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看),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
翟伯寿问于老米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
无往不收。
此必至精且熟然后能之。
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
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壬辰科成书之。
张阿五
王永峰
曾文灿
王英志
汤力
冯国栋
张松青
陆从法赵占强
罗盛照孙利标刘东红
黄镇洋
孙利标
邵泳中
邵泳中硬笔行草黄庭坚题绎本法帖(中柏笔)
钟大理表章致佳,世间盖有数本,肥瘠大小不同,盖后来善临拓本耳。
要自皆有佳处,两晋士大夫类能书,笔法皆成就,右军父子拔其萃耳。
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
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苏北泳中。
邵泳中硬笔行草黄庭坚论书二则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可以学书矣。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写便如人意。
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苏北泳中拙笔。
庞科成(毛笔)
刘冬冬。
硬笔书法等级考试1-10级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等级考试1-10级作品欣赏
自选创作:楷书一件。
字数70字左右,内容不限(自备)。
16开,70个方格(1号纸)。
↓↓↓可参照练习的范例↓↓↓
2、硬笔4-5级
自选创作:
↓↓↓可参照练习的范例↓↓↓
命题创作
楷书一件。
字数100字左右。
16开,108个方格(2号纸)。
考试范围为以下ABCD四套试题,考试前由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书法评审专家委员会抽取其中一套作为正式考题。
A卷: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可参照练习的范例↓↓↓
B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书法作品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到底是古代的书法精致,还是当今的书法更胜一筹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下古今书法作品吧,下面是为你的古今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自古以来,书法这门艺术,以文字为凭借,以书写为基础,以文学为彰显,以生活为内容。
20世纪换第一次“换笔”,从毛笔换成钢笔,21世纪第二次“换笔”,从写字变成敲字。
两个世纪、涉及亿万人的两次“换笔”, __改变了书法的生存环境、生存形态、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
于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书写的基础已经不在,那么书法大家何以产生?曾有人问我,问的很有意思,他说:“你说为什么古代大书法家的字也不整齐?字,好坏我不懂,但一行一行写得齐不齐我看得清。
我一看,挺大的书法家的墨宝遗存,怎么把字行写歪斜了呢,你说他为什么写不正?!”这就触及到一个书法艺术本质的问题,很关键的问题。
古人书法,是有话要说;今人书法,是有字要写。
于是,古人—大师级的书法家也会把字行写歪斜了,比如《伯远帖》。
东晋王珣确实没有把字行写正,却有正当理由,他当时不是在笔会现场“做字”,而是在写信。
今人——赶场做书法表演的“大
师们”,是断然不会把字行写歪斜了,否则是卖不出大价钱的。
所以说,书法为物,鉴赏不难,天然为上,做作为下。
“有话要说”而形成的书法作品,从生活中来,由心灵涌动,带着一片真纯、诚挚的情感信息,会让我们感到生命浸润其间的特殊魅力。
而“有字要写”而制作的书法作品,很难称之为艺术作品,只不过是产品而已,它没有自然而然的生活流动,不见由内而外的情绪宣泄,更谈不上生机郁勃与血性张扬。
当社会上、生活中书写的基础已经普遍动摇,我们的书法如何根深蒂固,并且枝繁叶茂?这的确值得书法家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们去认真思考。
古代书法艺术繁盛,流派炫彩,名家辈出,大作频仍,概因民间知识阶层以笔墨为生,朝廷科举制度取士以书写为凭,更有唐玄宗、宋徽宗、南唐李煜、清乾隆等许多皇帝痴迷翰墨,追星于文场巨擘。
从奠定书法艺术地位的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开始,两千两百多年来,历史上鲜见没有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身份的书法家存在。
蔡邕、陆机、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蔡襄、苏轼、米芾、文徵明、董其昌、陈继儒、朱耷、傅山、姚鼐、翁同龢……并非只是字以人贵,而是字因人异。
天赋异禀之人,势必挥洒淋漓。
故而世间书法传世之作,大多出自历史功勋、才华彪
炳之人。
书法家星光熠熠,横空出世,乃因其笔墨有所附着、附丽,或有赫赫政绩留存,或有大块文章传世,或有天才诗赋绝代,或有曼妙丹青可人…
艺术本是人类通用的语言,绘画、建筑、文学、戏剧、影视作品皆可在世界各国各地流通,交流、沟通、欣赏、享受绝无任何障碍。
但是,中国书法或许是所有艺术门类中的一个例外,它如此鲜明的中华民族性、汉语文化性,语言深奥性,使得它与他语种的他国、他民族之间的联系,具有一重厚厚的帷幕,或曰难以逾越的鸿沟。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是民族的,却 __是世界的。
那么,在当今世界文化资源共享和互联网强烈冲击的大背景下,书法又该如何生存并浓墨飘香呢?唯有回归文化,拾起才情,让写字不再是写字,而是说话,是表达,是由内而外的生发,才是维系中国书法永恒发展的生命力。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