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征
道德至上,以伦理为中心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最高原则是伦理中心主义的原则。伦理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最高标准。只有是善的才可能是真的和美的。价值是以道德价值的形式存在的,
重群体轻个体中国传统价值观强调人际交往中应自我尊重, 彼此尊重,互惠共赢。以群体为本位。以天下为己任。,
天人合一以先秦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明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性与天道是相吻合的, 人伦原则成为了天地万物的原则
知行合一先秦儒家更多地是从伦理道德的要求出发, 重视行的意义
重道轻术道 即是超然于外在形体又存乎于外在形体的非物质的内在抽象的本质、规律、原则、道理、理性、人文、精神、理念以及本体等; 器 即是形体外在具体表现出来的事实、现象、器物、工具、科技、行为、实践、物质以及功用等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主要探求的是人的心性及其主体伦理精神、行为规范, 素有 道成而上, 艺成而下 的传统。这具体表现在重 道 轻 器 ( 艺 ) , 重文轻技。重视精神, 轻视物质: 即重视本体, 轻视功用。以宗法为主导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 血缘民族关系、宗法等级关系占着主导地位, 与此相适应
的, 伦理道德原则就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中心原则。家族之间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 必须靠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来维持
重义轻利先秦儒家强调 内圣外王 ,注重存养修身与经世致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
家的 理想蓝图是以家庭为本位的, 他们又将齐家的根本、实现仁和社会的理想落实在孝道之上, 认为孝德是一切仁德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人在家中的孝行可以延伸拓展施于社会中 形成由家至国,家国相连, 血脉相亲的目的, 形成中国人特有的凝聚力极强的家国观念 , 即义利观念, 先秦儒家强调义利合一, 先义后利。[ 2 ]
家国一体家族的扩大就是国家, 君主就是这个扩大之家的家长在这种制度下, 等级、
尊卑十分森严, 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隶属依附关系。维系这种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 就是延伸和强化伦理道德规范, 以此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等级尊卑关系。
法律约束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伦理道德规范实际上具有法律的效力, 违背了三纲五常, 也就是触犯了法律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
地理条件
中华民族生长于东临太平洋,西临高山戈壁,南濒印度洋,北临大漠与原始森林,西南有青藏高原,的封闭环境中,与其他文明中心隔绝或距离较远,古代简陋的交通工具无法打通外部的联系,导致中国古代文明封闭。而平原广阔,土质肥沃,河流众多,人口密集的环境,有利于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经营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却不利于发展一种开放性的商品经济。故中国社会千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古老的生产形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其影响在于。
1.内向性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2.由于对外界的无知而形成自我中心、自我为大的观念,表现了一种自居于世界中心的文化心理。
3.人们由于地域封闭而很少流徒, 长期居住在一块土地上, 形成了和诣的观念、重家族的观念和求稳定的心态。
4.由于地理阻隔, 不能与外部世界的文明作比较,也就无竞争观念。
宗法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是宗法制的封建社会。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是以奴隶制的国家去取代由氏族血缘纽带联系辉来的宗法社会, 而是由家族走向国家, 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制度, 氏族社会的解体在我国完成得很不充分, 因而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残余大量积淀下
来,与血缘关系相适应的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观念就发展起来, 伦理原则成为价值观的中心原则。祖先崇拜是血缘宗法关系的精神支柱, 表现在价值观匕就是形成向后看的心理定势.由于君臣隶属关系同时也是血缘上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因此孝族长也就是孝天子, 于是“忠君”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而成为臣( 民) 的最高义务由于血缘宗法制强调宗族整体的利益, 要求宗族内每一成员都必须服从宗族整体的规范和需要表现在价值观_L就必然是重群体轻个体. 群体利益高于一切, 个体因而淹没在群体之中。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与自然联系密切,培育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关系。因此,人们安于既定的一切,满足于存在的合理性,根本不想去探究存在的不合理性,滋生恒久意识,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永恒的,产生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而且中国历来是“以农立国”的。表现在价值观上, 于是就有“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意识, 此外,农民们总是依赖宗族和群体的力量, 以免于倾家荡产, 家破人亡。生产的组织形式也加强了农民对宗族群体的依赖,。这种群体意识同时又与孝悟观念、忠君观念相联系, 是宗法社会的一个精神支柱。
政治结构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以分散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根本制度是以父系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的宗法制度,家长宗法制的政治体制, 也把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对长辈的孝道对家长的服从, 转移到对君主的崇拜、忠顺和服从,也就将孝悌延伸为忠君。秦汉以后,宗法制基础红的官僚制政治结构的建立,束缚了人们的价值观,
1.世卿世禄和官僚制度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 因此要求强化血缘家族纽带, 强化孝娣观念,
这样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伦理中心主义原则。
2.世卿世禄和官僚制度的宗法尊卑和森严官阶, 要求有严格的等级观念与之相适应, 每
个人的尊卑贵贱, 都由他的等级地位所决定, 不允许超越名份。
3.秦汉以后, 儒生士大夫被任用, 参与政事, 成为官僚的后备军, 由士而仕的途径经察举
、征辟发展为科举制, 这种“学而优则仕”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尊学而鄙器、鄙技、鄙稼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
4.君权至上的特征造就了唯上是从、逆来顺受的大一统观念、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趋善求治的伦理型、政治型文化,它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影响。
1. 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以儒家伦理中心主义为出发点,
2. 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一种政治型文化, 文化的政治意识给人们的价值观以深刻的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个人的修身、趋善, 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目标
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整体、轻分析的特点, 重群体、轻个体的特点
5.重人伦而轻自然, 不追求科学知识体系之真, 表现在价值观上, 就是以伦理原则为中心, 用道德评价代替科学知识, 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以儒家价值观为主导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一种道德型的价值观。以 仁义 道德规范作为价值标准来进行取舍。这种道德型的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1.由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为及服从群体的精神, 培育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历史上培养了一批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我的仁人志士。
2. 因重视道德的力量、强调群体价值的观念。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惟一一支没有中断的
古老文化。同时支撑起民族的宏伟大厦,长期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
3.并且这种重视人的精神世界, 崇尚人的道德理想,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