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书法课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月26日,教育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美术、艺术等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书写、视觉艺术。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逐渐削弱,写不好或不会写汉字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这么说,这一代的小孩子们,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中度过的。课堂上老师也是用这投影仪、幻灯片授课。很少有机会写字。更别提书法了。
曾有人说过,现在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慢慢的把国粹书法给淡忘,N多年之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毛笔是用来做什么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就为之呼吁。对此,教育部站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设置书法课程就是给书法教育应有的地位与尊严,是对书法艺术价值的重申,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光大,对畸形的应试教育的矫正,更是对国民个性文化素养提升的高度重视。
然而书法这块文化瑰宝在当下中国却日渐黯然落寞,无外乎两点原因,一是,科技发展削弱书法教育。随着现代电子科技发展,尤其是电脑的普及,手写进一步被弱化、被冷落,不仅丧失了其艺术性,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退化,作为润峭、徐缓的书法明显赶不上快捷、简单的时代步伐。二是畸形的应试教育排挤书法。作为书法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功利观的影响下对此不作为。如今在家长、学生、老师、学校的眼里,学书法又不能提高成绩,更不能成为升学的必要条件,与其慢腾腾练几个“斗大”的毛笔字,毋宁多做几道数学题。在畸形教育形势和功利求学思维下,书法也就从大众艺术滑落为小众艺术,从基本功被“提升”成“绝招”了。
其实,书法艺术价值远远高于电子书写的价值。书法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反映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时代精神,是一条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是留住历史记忆的载体。电子书写虽然流行、快捷,但书法艺术绝不逊色,北宋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显示出资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青睐。对个人而言,练好毛笔字不仅能端正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涤洗浮尘,纯净心境,陶冶情操,塑造良好品行,提升文化修
养。
但是,在当今繁重的课程中,如何开设书法课?教材使用什么?书法老师从何处而来?小学每周一课时的时间能不能保证?这一系列问题怎么解决,不能不让我们打个问号。
对此,我们期待:
首先应该统一对书写课走进课堂的认识。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必须强调的是,如今的孩子字越写越难看,推动书写进课堂目的不是将孩子们培养成书法家,而是普遍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而家长应该认识到,开设书法课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考试时,卷面文字、作文的流畅书写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师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很少学校有专职书法教师,一些教师本身的汉字书写能力不高。中小学生能否学得好书法,和中小学能否教得好书法,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通知发布时已近开学,让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学校在短短几天内,便完成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及资源配置等,实在有点赶鸭子上架。为何没有提前安排,或者是设置教师培训的过渡期呢?如何实现良性循环?需要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等统筹安排,师资问题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
第三个方面是希望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比如书法家能经常走进学校。应该逐渐将书法作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在常规课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同时,制定相应的书法学习标准,编写相应的书法教材,建立配套的书法师资队伍,使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连续的学习经历。比如,小学、中学的学生要掌握书法的结体、笔法、章法等基本功;大学生就要追求书法的境界,多思考,涵养情趣,提升气度。
在目前计算机使用已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普及教育,使全社会形成以写好毛笔字为荣的良好风气,具有紧迫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从现在真正关注并落实书法教育问题,相信5至10年之后,必将会在社会上显现出书法普及教育的全面成效。
书法课进入中小学生课堂至少有三方面的益处。首先是有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我们应该鼓励下一代在享受现代科学成果的同时掌握规范汉字。
其次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讲究“只要分数够了什么都可以”,是一种唯分数论的价值取向。它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公平,但由于不注重学生素质提升,不利于长久发展。书法本身是文化、艺术的一种典型形式,对学生艺术素质提高、扩大知识面都有好处,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三,还有利于形成就业机会。据我了解,我国有十几所大学开设书法专业,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客观来说,这些毕业生学成之后,很少人能成为书法家,同时,与他们专业对路的
就业门路基本没有。学校开设书法课以后,对师资的需求能让这部分毕业生有用武之地,促进就业。而对书法有兴趣的学生也能放心投考书法专业,形成良性循环。
设置书法课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务之急,一方面要细化规划,对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翔实的筹划,同时加强督促,以防书法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去除应试教育身上异化的功利主义,让素质教育回归应有地位。
笔者以为,开设书法课,不仅要有制度的保证,更应该在趣味性上狠下功夫,吸引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练字的时候,如何欣赏到柳公权的挺拔,欧阳询的刚劲有力,王羲之的俊秀。讲解的时候,如何对方块字架结构的记忆理解中,感受到古代书法家带给我们的美感等等,只有让孩子的心静下来,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我们在小学新增书法课才会取得成果。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写字艺术,它源远流长,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为了使少年儿童从小热爱书法艺术,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熟练,新课标指出“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指导”。写好毛笔字是一项语文基本功。毛笔是软笔,不容易掌握。教学生写毛笔字,主要是教给他们写毛笔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楷书点画分明,结构方正,学习方便,应用范围较广泛,是学习其他字体的基础。小学阶段着重练写楷书,以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经过长期训练,逐步做到写好毛笔字。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写毛笔字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写毛笔字兴趣和打好基础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
根据学生特点,班级实际情况,可以尝试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展毛笔书法课:
一、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坐姿正确,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教会学生观察语文书上的笔画运笔图。掌握正确的运笔、行笔方法。
三、观察老师范写,然后自己一笔一画、在描红本上认真描红。(学生初学,应该由易到难,先从描红开始。)
四、利用免洗水墨纸,毛笔蘸水练习临写。(有了描红基础,利用学过的方法尝试自己临写。免洗水墨纸可以反复利用,无需墨汁、节约资源、且干净卫生。)
五、教会学生洗毛笔、爱护学具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六、及时给予学生书写指导、鼓励,帮助学生保持兴趣、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