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方法策略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方法策略篇

一,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二,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心理咨询法,生活指导法三,德育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疏导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

四,德育的地位与作用:1,德育体现学校教育的性质,德育是我国中学教育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体现,2,德育制约着学生发展的方向,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中小学是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五,德育的任务: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及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六,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立目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2,建立班委会。班委会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助手,建立一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必须组建好班级的领导核心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构成要素长期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

4,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

七,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

八,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九,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树立教育民主观,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学会欣赏学生,树立多元智力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激励学生,以宽广的胸怀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

十,如何运用教师机智处理突发问题?

1,应遵循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尊

重,热爱,责任感,处理应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给他带来伤害,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缺点,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教师应当在临场时善于发现,捕捉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和激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为炽烈热情,化为积极的行动。

2,处理和解决偶发事件,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症下药

十一,班主任工作的方法: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十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履行的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

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十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十四,教学的任务: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

个性;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十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的教学角色: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和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

2,教师的交往角色:由交往的权威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

3,教师的课程建构角色: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研制者,开发者,决策者转变

十六,教师的社会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称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3,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十七,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十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十九,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组织学生感知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组织学生巩固知识,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二十,引起学生求知欲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学生感知教材;选择,展示典型材料;

注意语言配合,展示时间,速度,程序;给学生能力,个性以合理的表现余地

二十一,现代教学价值观:1,学生发展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学生是有生命的,有个别差异的,重视个性化教学;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2,现代教学的课题观:课题教学具有实现传递的功能,实现交往的功能,情感归属的功能,社会适应的功能,个性发展的功能;课题上的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课堂中知识的新结构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课题控制的新方式:走向民主,开放的管理

二十二,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课程,实质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包括:1,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3,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服务,4,建立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校课程体系既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能形成学校特色;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十三,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从生物可能性上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2,遗传不能最终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水平,3,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身心的发展水平,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差异,4,遗传素质本身虽不能在个体发展中予以改变,但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二十四,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从影响力大小来说,比起遗传素质和自发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力要大的多

2,从影响结果来看,教育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与环境所提供的后天条件充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发展,因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为人的发展组织起来的活动

二十五,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感受

2,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因材施教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二十六,教育应如何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循序渐进施教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要因材施教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